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武器產量高

德國為什麼武器產量高

發布時間:2022-08-26 11:11:14

『壹』 納粹德軍為什麼擁有那麼先進的武器

二戰德國武器優秀的原因 就二戰時的武器而言,納粹德國的武器無疑是最優秀的,無論是技術上,性能上,質量上,同時期的國家中鮮有能夠與之相抗衡的,這是為什麼?我認為主要有這幾個因素。 首先,要從歷史的角度考慮,自普魯士以德意志最強邦國出現以來,其統治就極具軍國主義特色,「士兵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所創建的軍事制度使得普魯士由一個並不出名的邦國一躍成為歐洲的軍事強國,該制度在其次子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統治下發揚光大,這為德國軍國主義道路打下了基礎。威廉一世的國家政策指出,國家要為軍隊而服務,一切的政策都應對軍隊有利,大部分的錢都應該花在軍隊上,正是在這樣的政策下,普魯士真正的強大起來,也成為稱霸歐洲的基礎。當他的兒子弗里德里希二世繼位時,普魯士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歐中強國,軍事力量歐洲之冠,其經濟實力也不可小看,由於父子二人都實行了重商政策,這使普魯士有充足的經濟後盾來應付任何有可能出現的危機。在這段統治時期內,均構主義的思想已牢牢印在了統治者級政治家的腦中,沒有人可以否認,這種政策為普魯士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而普魯士的全民皆兵政策也使這種思想留在了人民的腦中,這對以後的德國發展也有極大的影響。 到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上台後,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軍國主義特徵已極為明顯,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體制已完全為軍隊服務,幾倍於其他國家的軍隊數量便是最好的體現。到了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後,軍國主義的思想便迅速在全國擴散,並且是根深蒂固的印在了國民的思想中。這種影響的後果是什麼?就是全德的軍事化。侵略和擴張被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以至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全德上下幾乎沒有任何人為戰爭而悲哀,反而像過狂歡節一樣慶祝戰爭爆發。在有就是經濟上的原因,大的資本家當然從戰爭中看到了利益,他們當然支持戰爭的爆發,這對於他們來講是一個絕不可錯過的發橫財的大好機會。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確發了大財,尤其是軍火資本家。很自然的,當希特勒上台後,大資本家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發財的機會,於是紛紛支持希特勒的當政,但從他的政策中,大資本家也意識到要是不認真點,他們一樣會被拋棄以至於破產、倒閉,在希特勒清洗了一切與軍事無關的產業後,他們更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所有的軍工企業都打起他們的精神來爭奪最大的財富,無論是武器設定,還是生產製造,其競爭都是極為激烈的,所有的企業都拿出了他們最高標准與技術來競爭,自然,德國武器在性能和質量上也就有了高於其他國家的優勢了。 最後是政策上的原因,在這里還是要談到一些歷史的問題,德國進入工業社會較其他的西方國家要晚,這對德國的影響就是德國從一開始就接觸到了更為先進的技術。然後就是政策上的問題,俾斯麥很至此科技的發展,對當時的高新科技的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這是德國較早的進入了電氣時代,又因為德國的軍國主義道路需要,軍工企業的發展也要比其他的國家迅速,希特勒對大的資本家所施加的壓力也使軍工企業對技術革新看得十分重要,而德國的軍事策略(即有大規模裝甲部隊及大規模的空軍掩護為前提所實施的閃電戰)也對軍工企業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影響下,使德國的武器在技術上也有了很大的優勢。 大量的高新科技的合理應用使德國武器的性能要遠超英法,而其更高的質量要求也使其武器較蘇聯的武器更加優秀,這也就是德國武器優秀的原因所在 。

『貳』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如此強大

現在,提起德國的工業實力,在地球上絕對是響當當的,「德國製造」更是頂級的技術和質量的代名詞。德國工業並非天生牛逼,「德國製造」也並非天生高貴。德國開展工業革命的時間比英、法兩國晚了30多年。由於長期分裂,德工業化進程充滿坎坷。1871年統一後,德國內百廢待興,世界市場也基本被瓜分完畢。

在這樣的環境下,德國工業是如何成長到今天這個樣子的?今天,小編就邀請了幾位網友各抒己見,分析分析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觀點,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討論。

1

網友幸福地帶2:

德國的工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因為德國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世界新工業的起源在英國,法國緊隨之。當德國發展自己落後於英法時,心理十分著急,於是發展本國新工業。由於新工業需要技術與技術研發,而德國一無所有。他們為了走捷徑,派出了許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術,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間諜。

在同時也開始學習科技研究開發,重視人才陪養,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發展,並在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於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戰前都已經有很先進的工業了,這樣的工業大國發展了上百年的,其許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強國就再自然不過了!

2

網友YF永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作為戰敗國,首先被趕出了資本主義市場。根據「四化」方針,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中央集權化和非工業化方針,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滅的計劃。根據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業計劃」,即所謂摩根索計劃,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鋼產量為1938年的1/4,即從2200萬噸降到580萬噸,化學工業和重型機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車床降到1/10,汽車降到1/5,紡織工業降到l/2,只有傢具、玻璃、自行車等民用工業不受限制。但是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聯邦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過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一躍而起,卻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原因何在?

一、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第二點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設備。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聲明,「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占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設備被拆除的占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二、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當時,人民的生計也是一大問題。吃不飽飯,幹活就不會有勁。這種情況下,想要復興更是難上加難。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當時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的回復歐洲的經濟。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這筆基金投資大100億馬克,大大緩解了資金缺乏的狀況。據估計,聯邦德國由於從1949年參加馬歇爾計劃,人均獲得了140馬克的補助。據1952年華盛頓出版的《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一書的估計,到1948年美國共花掉214億美元,英國支出9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於購買食品,很少用於生產。這些食品出售後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軍事當局的支出;一部分貸給德國工業家用於恢復生產的資金。

據統計,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國給西德的援助為44億美元,其中美國17億,英國8億,馬歇爾計劃提出的援助9億。另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國給西德的敗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38.68億美元。1945—1947年英國給予的政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9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恢復工業生產。我們看到的另個統計數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從軍事佔領當局和馬歇爾計劃得到的資金共72.98億美元,其中38.52億用於投資。這些錢以物資形式運到西德,所得錢款存入聯邦銀行,稱為「等值基金」,再作為資金投入工礦企業。

在西德經濟恢復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當然這種作用隨著西德本身經濟的恢復而逐漸減少。1948和1949年外援佔西德國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進口貨物的57%是靠美國的援助。外國貨款在西德長期投資中所佔比例1949年為2.8%,1950華為10.3%;1951年為5%,以後逐年減少。

三、「軟實力」:人力資源的使用

在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擁有在校大學生10萬人,也就是說每1萬居民中就有21個大學生。到1970年大學生達到了41萬人,也就是每1萬居民中有68名大學生。這同樣是西德復興的「非物質資本」。為迅速恢復經濟,西德政府極為重視科技投資和發展教育。而且教育為本一直都是德國的傳統,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一個繁榮的德國。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在最初可能給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們就成為西德恢復經濟的勞動力。其一,這些難民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工資低。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二,依靠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恢復生產。不久他們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廠,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其三,他們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有利於經濟的恢復。

四、地理環境上的先天優勢

西德在地理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都出產自西德。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國整個工業產值中佔61%,原料和基礎材料生產佔66%,基礎設施生產佔61%。而東部相對寥寥無幾。同時,西德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而他們對於西德工業來說就是左臂右膀。相對的,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

五、「自由市場經濟」及幣制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擔任西佔區經濟管理局長的路德維希-艾哈德。他是國民經濟學的新自由派代表,極力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真正的貨幣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上才能發揮作用,而真正的市場不應該有價格控制和配給制。取消物價規定,取消產品配給制,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對於整個德國的經濟史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戰役。盡管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面臨了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等等的問題,但是很快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物價日趨穩定,甚至其增長的幅度遠小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而生產力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德還實行了幣制改革。在二戰前,舊帝國馬克約為170億,二戰之後卻變為了700億。因此在二戰的後期,舊帝國馬克一文不值,在德國市場上充當貨幣作用的是美國的幸福牌香煙。1948年6月20日,美國佔領軍當局對西德進行了貨幣改革。用10個舊帝國馬克換一個1個新德國馬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舊帝國馬克的所有有價證券,儲蓄金,銀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兌換完畢。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剝削行為,但是卻挽救了德國。德國馬克相對美元的兌換率逐漸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商品,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由於推行自由市場經濟,西德面臨許多的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底層勞動人民怨聲載道。但是,艾哈德引進了競爭的機制,誰工作的時間長,誰工作的效率高,誰就有工作,否則就是能面臨下崗。這樣的競爭機制就是依靠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來積累最原始的資本。由於競爭機制,資本家們一味的壓低工資,從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潤。然而盡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西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還是處於穩定的狀態。由於戰爭的破壞,人民擁有最迫切的願望去修復自己的家園,去重建一個有生機的新的德國,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西德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西德利用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使得西德的外貿市場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50年時還是貿易逆差7.21億美元,到了1960年時已經變成了順差。

六、朝鮮戰爭

此外,還需提到的就是朝鮮戰爭。這是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盡管艾哈德竭力否認,但朝鮮戰爭確實挽救了西德經濟。(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商務1983年,第41頁)。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國需要西德供應武器和彈葯,也需要西德參加所謂的「歐洲防務」。因而美國不得不修改對西德工業和技術的「裁減政策」。1950年5月紐約外長會議決定,把禁止生產射擊、砍殺和刺殺武器改為限制生產,取消對造船業的限制。鋼產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鋼產量為1210萬噸,1953年達1350萬噸。1954年制定「有關監督工業的決議」,進一步放寬了限制西德工業生產的條件。以前禁止生產合成橡膠和合成燃料,限制生產軸承,現在只管制其生產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機床、鋁、合成氨、氯生產的規定,不再對化學科研進行限制。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船舶定貨單飛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輪和新貨輪達200萬噸。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港遭到嚴重破壞,到1953年已有70%修復使用。到本世紀60年代,德國商胎隊已有貨輪2700艘,總噸數達65萬噸。朝鮮戰爭改變了西德的貿易逆差。1950年外貿逆差為30億美元,1951年為1億美元,1952年則為順差7億美元。觀察家西奧多·H.懷特說:「朝鮮戰爭僅僅給德國人迅速地無條件地帶來了好處。」《經濟學家》雜志指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結整個貿易界帶來了繁榮。」

綜上所述,是戰後西德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最後還應指出,50年代西德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由於西德起點低,這是戰爭破壞和戰後盟國推行「非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大體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西德「經濟奇跡」已經結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定向同步發展,發展速度降到5%的歐洲平均發展水平。

3

網友袁飛2:

工業化的國家很多,而德國特別強大,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層面的科技水平發達;二是國民特性自覺到刻版的程度。德國不準隨意砍伐樹木,二戰末,德國戰敗,無人管理,人們仍然只會撿拾掉地的枯枝;而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博物館都被搶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4

網友佛緣之Y佛緣:

國家如果發展的強大是和國民的道德素養有很大的關系的,並不是說你有錢了國家就強大了,德國就非常注重這些在道德修養教育的同時發展經濟,讓德國的整體發展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在這個國家你乾的任何工作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工業發展,並不是說你能設計幾個數據工業就強大了,這裡麵包括的技術人員的工作成績甚至是比設計者的成績都要大,這是一個國家整體性的東西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明白,大家把德國和我們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對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這一個問題上看看兩個國家的態度就能的到一個比較。

5

網友真誠地看著你:

趕上了三次工業革命,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當年的列強工業都很強,不僅僅是德國。要說強,殖民地比德國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資本比德國雄厚,工業也比德國強一些,而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破壞的美國才是最強。

6

網友縹緲孤鴻影45:

問題太多,簡略回答,德國是個專注力很強的民族,有很強的紀律性,這兩樣結合起來正適合興辦工廠,法國散,英國懶,俄羅斯比較落後,在辦工業方面皆不及德國,無論技術之精,管理,鑽研創新皆冠於歐洲,又是歐洲最認真做事的民族,故工業強大,缺點是過於專注於點,而失於研究面,因而缺少戰略觀,故才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失敗。

7

網友漢陽老王:

這是相對而言的。二戰前德國被制裁,?怨?宋?松?嬡?Ψ⒄埂6?戰期間德國人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二戰後德國人迅速取得了歐美的諒解,接助戰後經濟發展期發展狀大了自己。當前世界范圍內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十分強大。門類齊全,體系完整,這是十分難得的。德國再強,他只是一個中等國家。

8

網友趙曉路1:

一、德國的科技發達,從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德國的工業迅速崛起,超過英法,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19世紀末~一戰前)。

二、資本雄厚,負債少。

三、德國的教育發達,重視人才培養,國民素質高(這一點是關鍵)。

四、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高度發達(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五、歐盟整體的促進。

六、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

9

小編:

聽完以上各位網友的觀點,您心目中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小編,立即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知乎,機床商務網小編整理)

『叄』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這么強大,科技、武器裝備在那時怎麼這么先進。畢竟人口不算多,國土面積也不大,請...

我來回答吧,教育是德國立國之本,也是後來德意志走向統一和強大源泉。二戰前諾貝爾獎得住60%是德國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國,如果不是排斥猶太人,這個數量會更大。
德國是號稱歐洲大陸的橋梁,連年戰爭,有點像咱們國家的中原地區,各國打仗,首先就是在德意志這塊土地上。所以德國人,總是看著列強在自己的家園踐踏廝殺。而且歐洲列強分裂的德意志,以法律的文件讓這塊土地分裂成了300多個邦國。所以每個日耳曼民心底都有一個信念,為統一強大而活。1871年俾斯麥統一德意志,這標志著歐洲又一強國崛起。德意志在四分五裂時期,就開始大力投入教育,並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戰勝法國並俘虜法國皇帝的元帥毛奇就曾經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了。普魯士國王規定每個家庭必須送孩子接受教育,上學是免費的,但是不上學則要收到處罰。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而國家則必須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義務教育從19實際中期已經開始,而德意志統一前夕,德國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年輕的一代一開始就要學會,不是為自己而活著,而是為整個民族。
早在拿破崙的軍隊入侵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因為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這句話我最欣賞,孫中山建國之初也說過:「教育乃立國之本。」)
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時,國王拿出了最後一點家底,並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意義大學「柏林洪堡大學」。
你看1991年兩德統一也能明白,除了德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不打一發子彈,完成國家統一。全體國民信仰,知道彼此犧牲是換來的是一個更強大的德意志。
今天的歐債危機也能看出來,在歐洲各國舉步維艱的時候,德國確穩步發展。德國經濟實力算是歐洲最強之一,但是福利絕對不是歐洲頂級行列,為什麼? 在法國工人半年鬧罷工,半年要休假的時候。日耳曼民族用無言的行動,一步一步趕超著。人民懂得犧牲和奉獻的價值和意義,知道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犧牲自我。

有時間你看看紀錄片「德國人」,上面講德意志自己的歷史。 還有中國拍的一步紀錄片「大國崛起」中的帝國春秋,講的也是德意志如何強大起來的。

『肆』 德國和蘇聯為什麼軍工科技這么強

一點一點說:
1、德國和蘇聯為什麼軍工科技這么強?
其實二戰蘇聯和德國技術都不強,科技最強的是英國(從化工到機械發動機,英國完爆德國),美國二戰勝利,是因為工業化大生產導致數量打敗了質量而已,科技上英國二戰是最強的,不過二戰時,英國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把科技資料全賣給美國了,所以美國二戰後科技突飛猛進!有人說丘吉爾是英 奸,出 賣了英國。從某些方面是正確的
2、現在軍工科技最強的是美國,這也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強大才能研製出許多世界先進裝備。
現在只有投入才能研發科技,四代戰斗機,沒有100億美元(子系統加起來要至少千億),連個水花都打不出來!沒投資,不可能研發科技的
2、而二戰德國和冷戰時期的蘇聯為何軍工科技也這么強?
二戰德國蘇聯不強,德國善於把武器造的很精細,這對於戰爭毫無作用;
蘇聯善於把二等零件,組合成一等的裝備。蘇聯二戰那種武器不是靠數量取勝的。
3、如果德國不戰敗它又能發展成什麼樣?
英國倒是沒戰敗,現在造6條45型盾艦都砸鍋賣鐵;而中國造了6艘052C、14艘052D、4條(有消息稱6條)055。共24條盾艦。
當年的英國是前衛、勇敢、光榮、無敵、不屈、不撓、戰神、庄嚴、凱旋;
現在大洋上的都是南京貴陽呼和浩特、蘭州合肥太原成都
4、如果蘇聯經濟實力強大它又能發展成什麼樣?
蘇聯強大,自然好東西就很多了,例如蘇聯有錢就可以發展四代戰斗機,而不是不倫不類的蘇57,能發展重型航母;核動力盾艦——領袖級等。
5、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這么強為何軍工科技這么弱?
世界上能造大型航母國家三個,中英美
世界上能造4萬噸兩棲攻擊艦,中美
世界上能造機動固體洲際導彈,中俄
世界上能造萬噸級驅逐艦,中美
世界上能造兩種四代機,中美

『伍』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武器裝備十分先進呢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了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例如,古斯塔夫加農炮、V1導彈、V2導彈、Me-262噴氣式戰斗機、虎式坦克等。開發和設計這些武器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團隊;製造這些武器需要許多熟練的工程師和熟練工人;使用它們需要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優秀官兵。所有這些都來自德國發達和完善的教育體系。之所以德國擁有這樣的先進的武器裝備和他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軍事觀念方面,德國軍隊的戰術觀念比同時期其他軍事大國高出一個層次!德國閃電戰充分發揮了多兵種立體聯合作戰的作用。這種先進的戰術使德國軍隊能夠以弱勝強。在法國戰役中,德國坦克的數量和質量不如英國和法國,但德國閃電戰優化整合了坦克、飛機和其他武器,形成了最強大的戰鬥力。

總得來說,德國之所以在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如此先進,就是因為他們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占據了上風,而且這個國家的工匠精神很厲害。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武器產量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