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二戰中慘遭世界三大強國暴打的德國,他究竟憑借什麼重新成為歐洲老大
因為德國在二戰戰敗以後,雖然被解除了武裝實力,但是後來,因為美國為了制衡蘇聯的威脅,所以大力開始扶持德國,就和扶持日本一樣,而德國有著扎實的工業基礎實力,所以經濟建設起來也是非常的迅速,美國當時對歐洲各個國家都進行了復甦計劃,而德國也是受益者。
加上德國發展時期,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德國的發展前景是歐洲最強的一個地方,因為德國正好處於歐洲的中間,可以輻射到別的國家,而且德國也是東歐與西歐之間貿易必經的一條路了,隨著這種趨勢之下,歐洲就開始成立了歐盟組織,並且發展的也是越來越好。
2. 英法德做為歐盟的三大支柱,究竟誰才是歐盟的老大
英國、法國、德國是歐洲最發達的三個國家,也是歐盟的三大支柱,被譽為歐洲的「三駕馬車」。長期以來,三國齊頭並進,你追我趕,誰也不服誰。為了爭奪歐洲的領導權,三國明爭暗鬥,互不相讓。雖然現在不像二戰以前要用拳頭說話,但三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爭斗並沒有停止,這種情況在爭奪歐盟領導權上顯得尤為突出。歐盟囊括了歐洲大部分國家,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誰掌控了歐盟的領導權,誰就是歐洲的老大。那麼作為歐盟的三大支柱,英法德誰才是歐盟的核心?
法國是五常之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核力量,實際上具備了和美中俄等大國分庭抗禮的條件。只要法國人整合了歐盟,接過歐盟的領導權,必然成為歐盟的核心,歐洲也會成為和美俄分庭抗禮的一大勢力體系。這是法國人和所有歐洲國家的夢想和希望。現在英國人要脫歐單干,德國經濟火車頭呈現疲態,法國人毫無疑問會站到台前,離歐盟的老大又進了一步。這也是法國在近兩年越來越活躍的主要原因。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提出要組建歐洲聯軍,和美國人一拍兩散。如果組建歐洲聯軍,軍事實力最強的法國毫無疑問會掌握歐洲聯軍的指揮權,掌控整個歐洲的防務,法國人會成歐盟話語權最大的國家,成為歐盟「事實上的老大」。這也是為何憤怒的美國人會用「黃馬甲運動」整法國的原因。當然,法國人想當老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德國不服,義大利也同樣不服,美國人更是不會高興,所以法國人想要整合歐洲,想當歐盟的老大,仍然任重道遠,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機會。
3. 為什麼德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從戰敗國到發展到歐盟領袖
自己把握機遇,美國人的扶植,自己工業底子強,美國提供無息貸款這原子「馬歇爾計劃」…謝謝採納
4. 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是如何用20年時間成為歐洲霸主的
從1918年一戰結束,到1939年發動二戰,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用了短短二十年時間便再度成為了歐洲霸主,竟然再度擁有了發動二戰、挑戰其他歐洲列強的實力。那麼,一戰後的德國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呢?
德國雖然是一戰戰敗國,但科研能力工業體系仍然強大
1918年11月11日,隨著德國正式宣布投降,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雖然在經濟、領土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損失,但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強大的工業體系,卻為未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的科研能力到底有多麼出色?我們以人們津津樂道的諾貝爾獎來舉例,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在此期間一共獲得了18個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大家或許有些模糊,但橫向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恐怖。同一時期,法國獲得了16個,同屬老牌帝國的英國只有5個,此外瑞士4個、義大利4個、美國3個、西班牙2個。
德國在工業經濟領域的表現同樣極為出色,要知道在1880年—1900年的“第一次經濟奇跡”期間,德國的工業能力便已經排名世界第三,憑借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德國到1913年時,經濟總量便已經占據全球的14.8%,這已經超越了老牌帝國英國的13.6%,僅次於美國的32%。而在貿易領域,一戰前的德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僅次於英國。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時任美國總統胡佛表示,延期償付權根本與債款無關;延期償付權屆期後,德國的仍要按楊格計劃的規定賠款。但以上計劃最後都全數失敗,德國再也沒有進行任何賠償,納粹黨上台以後,更是不承認任何賠款,楊格計劃遂告終結。
5. 為什麼德國能成為歐洲經濟最好的國家
德國能成為歐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他本身就是民族的向心力非常好,他只有一個民族,而且很團結,非常的執著,他們生產的東西都是質量很好的,所以他們的經濟也是在全球來說也是非常好。
6. 德國經濟為什麼強大
德國的強大與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細密不可分。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四大經濟體之首,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氣候特徵: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國
7. 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的德國,為何轉眼又成了歐洲霸主
近代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但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每一次都能在戰後迅速的恢復並崛起,其頑強的生命力簡直就像是開掛。除了國內自身的底子不錯,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國家的幫忙,它就是美國。
作為一戰中獲利最大的美國,稱為最大的贏家。此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和曾經不可一世的法國,已經被德國打的毫無生機,就這樣英國的世界經濟霸權就幾乎被美國給取代了。英法兩國是想通過狠狠地削弱德國,在限制德國發展的同時,也能較好的給本國進行輸血,金塊恢復戰前之雄風。美國非常狡猾,為了不讓英法得逞,就故意扶持德國經濟發展,以德國的發展,制衡英法兩國,進而自己就能夠傲視群雄。
在美國的干預下,德國並沒有完全按照《凡爾賽條約》中的規定進行賠款。在1924年,美國主導制定了「道威斯計劃」,不僅大幅度削減了德國的戰爭賠款,還進行巨額的貸款給德國,以幫助其恢復發展。加上德國的工業基礎和人才優勢,很快就恢復到了站前的水平。
第一次制裁,因為英國要搞離岸平衡(就是德法兩國互斗),對德國的制裁根本沒有好好實施。所以第一次制裁根本沒有傷筋動骨。
第二次制裁,國家都被分裂了,城市也變成了廢墟,算是傷著骨頭了。不過二戰之後隨之而來的冷戰讓西方各國放鬆了對西德的制裁。蘇聯在二戰中受害深,對東德的索賠制裁限制可是一點都沒含糊,這也是東德發展不如西德的一個原因。
二戰後,雖然德國被分了,並且還進行了多方面的限制,但由於工業設備等並沒有按照各國協議拆除,加上不用軍費開支,德國的發展很快就有點起色了。之後,由於以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世界霸主的爭奪,美國就帶著英法等歐洲國家制定了「馬歇爾計劃」,對西德進行經濟援助,簡直是雪中送炭。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需要德國的資源和支持,之前對德國工業、軍事等限制就默認放開了。加上德國重視科學技術和人才、工業底子較為雄厚等原因,德國的經濟、科技、軍事等就得到了質的飛躍。
8. 德國是歐洲的後起之秀,是什麼原因讓它迅速崛起的
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可以說二戰這場戰爭消耗了德國大部分的國力,它作為戰敗國不僅黑科技被蘇聯搶去,甚至連高端的人才都被美國搶去。那麼下場如此凄慘的德國,是怎麼樣快速的實行經濟復甦並迅速的崛起的呢?
德國人的特性
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德國人,所以德國人真的很具有智慧,並且具有理性對待事物,嚴謹認真,所以德國的經濟復甦其實是時間早晚問題。只是正好有美國的幫助和處於大背景環境之下,使得這個進程加快了而已,德國可以在百廢待興的條件下,人人齊心協力的去發展經濟實施建設,這是非常難得的。畢竟不管外部環境怎麼樣,真正能夠使國家振興的永遠只有自己的本土人。
9. 德意志為何在統一後,可以迅速崛起,最終成為歐洲一霸呢
阿拉伯人有一部童話故事集《天方夜譚》,德國也有一部《格林童話》。可是與《天方夜譚》的故事多取材於民間不同,《格林童話》里有數不清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德國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王子和公主呢?
這可就說到了德國人的傷心事。
曾經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德國都游離在主流世界之外,是不折不扣的一盤散沙。雖然掛著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名頭,但是就像伏爾泰所說,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300多年,在歐洲興起了一大堆的短命的王國。古羅馬帝國的文明在這些蠻族國家的手中被摧毀殆盡,歐洲甚至要倒退回原始文明,直到一個叫做查理的人出現,建立起了查理曼帝國。
在源頭上,德國、義大利、法國都衍生自查理曼帝國,可是與西法蘭克原為查理曼帝國的本土不同,東法蘭克是查理大帝在800年前後打下來的。為了鎮壓當地民眾的反抗,查理大帝就像周武王一般封建了很多諸侯。可是查理大帝還沒有完成帝國的整合就去世了,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各自發展,歐洲此後再也沒有統一。
10. 希特勒時期的德國為什麼強大
希特勒時期的德國經濟為復甦階段,並非騰飛。
為加強對全國經濟的控制,納粹政府對全國經濟進行改組,淘汰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加速資本和生產的積聚和集中。首先,消滅小業主。其次,強制卡特爾化。
1933-1939年,希特勒在經濟上強化了行政效能,對國民經濟強化行政監管,其經濟制度被後人稱作「命令經濟」。
為了穩定局勢,納粹政府經常援引魏瑪憲法第48條規定的緊急狀態法,發布管理經濟的法令:
一是在經濟領域推行嚴厲的刑法;
二是強制推行價格刑法,三是重建外匯管制;
四是為維護正常經濟秩序而頒布卡特爾法;
五是在證券法、銀行監管和稅收豁免方面引進了銀行監管制度;
六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重新規定了泄露商業機密的刑法條款。
納粹德國經過兩個四年計劃的發展,經濟基本得到了復甦:1933年國民生產總值(以1928年價格計算)約為737億帝國馬克。
以不變價格計算,1938年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64億帝國馬克。但是,納粹德國1913至1938年的經濟年均增長2.6%還是微不足道的,它低於1870一1913年的平均水平2.9%,更遠遠低於1950至1960年的7.6%或1950至1970年的6.2%。
所以,納粹德國的經濟只能叫復甦而不能叫騰飛。
(10)德國憑什麼成為歐洲的老大擴展閱讀:
希特勒對文化思想領域的控制也是前所未有的
納粹分子的「焚書」,充斥著法西斯的專制精神,推行一條摧殘科學文化事業的愚昧反動政策。1933年3月13日,戈培爾(Joseph Goebbels)被任命為教育和宣傳部長,統管教育、文化和新聞出版工作。
為貫徹「領袖原則」和德意志民族精神」,在文化領域實行文化生活總體制。必須使各方面的創造性藝術家都集會在國家領導下的一個統一的組織中。不僅必須由國家決定思想方面的精神方面的發展路線,而且還必須由國家領導和組織各種專業」。
在所謂純潔德意志文化的旗幟下,法西斯還大張旗鼓地對「非德意志文化」開展大規模的清理運動。
首先是焚燒非德意志著作,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及30多所大學所在城市舉行一次「焚書日」活動,僅柏林就焚燒了近兩萬冊圖書,被焚燒的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盧森堡、李卜克內西、倍倍爾、梅林等人的著作,還有著名作家海涅、亨利希·、托馬斯、愛因斯坦等人的著作。
其次是舉辦所謂「蛻化」藝術展覽,對全國民間圖書室、圖書館和博物館進行「清理」,列出禁書、禁畫書目,編造成冊,一律被取締。猶太藝術家的作品、表現主義風格和現代的藝術流派作品,均作為「蛻化作品」,在被取締之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