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新增新冠確診117732例,當地的疫情防控存在哪些紕漏
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任何國家都難以倖免。一些國家採取有效的措施,疫情防控已經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形勢基本穩定;但一些國家採取放任的態度,使得全球疫情防控陷入僵局。當下,各國的疫情防控措施都受到全球的關注。德國新增新冠確診117732例,回顧德國疫情,出現此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早期的猶豫不決與民眾的忽視。
總之,德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1萬,與政府與民眾都有關系。政府前期的徘徊不定、中期鬆懈,疫情形勢沒有得到好轉。民眾沒有聽從指揮,有些甚至依然我行我素,從而造成現在的結果。在此情形下,德國可以學習其他國家的一些防控措施,彌補紕漏。
⑵ 歐洲疫情2021年下半年能好轉嗎
不能。2021年4月1日鑒於歐洲地區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多個國家在復活節前夕再度實施「封禁」措施。奧地利衛生部長安朔貝爾3月31日警告說,奧地利目前疫情嚴峻,已到「緊急剎車」的最後時間窗口,他呼籲民眾嚴格遵守防疫規定。
包括首都維也納在內疫情最為嚴重的東部三州將從4月1日到11日再度實施嚴格的「封禁」措施,包括關閉商場和理發店、加強對邊境的管控等。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31日宣布,自4月3日起將在法國本土實行為期4周的封閉隔離措施和宵禁,中小學自4月5日起關閉。
愛沙尼亞、匈牙利等國也表示將延長現行嚴格疫情防控措施。
2021年3月31日,北馬其頓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首批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獲得的2.4萬劑新冠疫苗已於3月28日運抵北馬其頓,其中2萬劑疫苗優先為77歲以上的老人接種。截至3月31日,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分別已有超過201萬人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
波蘭3月31日報告新增死亡病例653例,創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死亡病例新高。羅馬尼亞當天報告現有重症病例1412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綜合消息:新冠疫情形勢嚴峻歐洲多國再度「封禁」
⑶ 疫情不「降溫」,德國5月底前可以「解封」嗎
疫情不「降溫」,德國5月底前難「解封」。
4月26日消息,德國政府強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後,感染率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不降反升。德國財政部長奧拉夫·肖爾茨認為,德國5月底之前恐難放鬆疫情防控舉措。
據路透社25日報道,由於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更強,加上德國的新冠疫苗接種啟動較晚,德國應對第三波疫情難度相當大。
德國聯邦議院剛通過了《傳染病防治法》修正案:
由於多州拒絕執行更嚴格防控措施,德國聯邦議院上周通過了《傳染病防治法》修正案,賦予政府更多權力應對疫情。
根據這項修正案,當某一地區的7天感染率連續三天超過100時,該地區將從第4天起實施全國統一的「緊急剎車」機制,包括限制私人接觸范圍、關閉文體休閑設施等。當7天感染率超過200時,學校應停止畢業班以外的面授課程。
德國聯邦政府和州領導人定於26日討論是否放寬甚至取消按年齡安排接種順序的規定。一些州已經把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年齡門檻降低到30歲。
以上內容參考 新華社-疫情不「降溫」 德國5月底前難「解封」
⑷ 德國防疫法案即將到期,秋冬季防疫新規惹爭議,目前當地的防疫措施是什麼
德國還是擔心,氣溫降下來之後,在秋季和冬季,新冠病毒有可能大面積襲來,造成大面積的感染。為了防患於未然,德國表示要為冬天做好准備,將重新上線很多新冠防疫措施,比如新疫苗的接種、在室內強制要求佩戴口罩、進入醫院需要核酸陰性證明和接種新疫苗的證明等等。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新規定表示認可,許多人覺得規定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例如:居民在乘坐飛機、長途交通工具時,必須強制佩戴好口罩,但是這項規定僅僅限制了普通居民,卻不要求剛接種過疫苗的人和剛剛被感染後康復的人。人們表示,這種要求毫無邏輯可言,只會加大民眾的擔心和不滿,並且也沒有任何意義。
⑸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恢復正常
雖然不可能消除新冠病毒,但通過解決每個國家傳播和疾病影響的驅動因素,我們可以在2022年結束全球新冠疫情。
世衛組織仍然強調了全面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以及積極做好監測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疾病控制能力,對於突然出現的病例激增的應對能力,都是我們防控好疫情的重中之重。
從目前我國的疫情防控形勢來看,疫苗接種、疫情管控,監測能力,我們中國這都是做得很好的,但在如何應對突然激增方面,我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減量減少疫情對國計民生的影響。
⑹ 全球疫情多久能結束全球何時可以徹底恢復到疫情前生活
發生新冠疫情以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全球疫情多久能結束?全球何時可以徹底恢復到疫情前生活?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各專家教授紛紛給出預判!⑺ 德國勞動力市場因疫情影響,大概多久才能恢復
德國聯邦勞工局就在最近說,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之影響,德國本地勞動力市場也許需要花三年左右才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聯邦勞工局局長德特勒夫·舍勒就在那天對德國國內媒體表示,德國勞動力市場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能恢復正常。在此期間,他警告說,盡管大量採用短時間工作制度穩定了勞動力市場,並且暫時沒有企業大規模裁員的跡象,但勞動力市場仍然處於疫情爆發的“壓力下”。
德國的無業遊民在頭一年失去工作之時正常可以獲得相當於失去工作前純收入百分之六十的失業補助金。如果一年之後還是沒找到工作,就可以領取二次失業補助,即“哈茨第四階段”社會救濟,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雖然德國因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沖擊導致大部分人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得益於德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強勁經濟,小編認為他們一定能順利戰勝眼前難關,去迎接更廣闊的機會在全球政局風雲詭譎情況下,在這里我衷心祝福他們。
⑻ 今年下半年疫情會好轉嗎鍾南山院士已經給出了方向,會好轉嗎
對於疫情的防控,面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有人問,下半年的疫情會好轉嗎?鍾南山院士對此表示,新冠疫情可能長期存在,但是,大規模傳播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將在動態清零中逐漸開放。由此可見,疫情還是可以防控的。
一、新冠疫情會長期存在,我們應該對此格外注意
在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堅守著動態清零的政策,直到疫情過去。面對疫情,很多人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抗疫的成果。我們應該堅持疫情的動態清零措施,最終打贏一共攻堅戰。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多多留言,一起討論下!
⑼ 2022年疫情要什麼時候能結束了
新冠肺炎在2022年還不能全面結束,但專家預計國內多地爆發的本土疫情預計在4月中旬會有所好轉。因為,新冠肺炎已經屬於大流行病毒,和感冒一樣,但確診之後對身體的傷害卻比較大。不僅嗅覺會出現問題,還會帶來其它方面的隱患。而國外新冠肺炎也是比較嚴重的,但他們不在乎,都已經和病毒共生存了。
不過,在中國這種情況是不會允許的,國家衛健委新冠人員表示,疫情結束需要滿足以下這四大條件:
1.新冠疫情結束條件一:病毒變異變弱
像最近在我國多地引起的新冠肺炎病毒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2分支,使細胞中復制的速度更快,傳播力更強,與細胞黏合能力更強,更容易引起感染。最明顯的就是,長沙出現的一確診病例,兩個人因相隔0.5米,沒有戴口罩就被感染。這個傳播強度大家是無法想像的。
2.新冠疫情結束條件二:疫苗更加有效
雖然說我國全民都接種了新冠疫苗,但吉林這次確診的病例百分之八十都是接種過新冠疫苗的。說明,針對疫苗更加有效,不僅僅是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預防感染,預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
3.新冠疫情結束條件三:有治療特效葯
除了現有的有效葯物以外,出現更有效的葯物,甚至是特效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斷。
4.新冠疫情結束條件四:國際疫情在減輕
國外其他國家疫情確診病例在減輕,會讓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減少。但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22日17時27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244012例,達到470839745例,死亡病例增加14865例。
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採取精準的防控措施,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另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要求,各省現在要根據疫情形勢建設或者拿出建設方案,保證每個省份能夠至少有2至3家方艙醫院,即便現在沒有建設,也要拿出建設方案,確保在需要啟用方艙醫院時,能夠在兩天之內建成並且投入使用。
⑽ 第二波真的來了!歐洲疫情為何再度告急接下來我們怎麼辦
「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9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如是表態。張文宏介紹說,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對於世界的預期,做一年的打算應該是最低的限定。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生活恢復如常,城市煥發生機,這有賴於我們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到位。不過,隨著氣溫走低,歐洲疫情已經卷土重來,新增病例數甚至超過了3月高峰期。
西班牙是歐洲疫情最早反彈的國家,9月11日單日新增人數突破12000人,9月19日新增高達14389例,目前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4萬。其中首都馬德里地區最嚴重,單日新增病例數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馬德里自治區政府18日宣布,將對部分地區實施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
再看法國。根據法國公共衛生署公布的數據,截至19日14時,法國24小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498例,單日新增病例數不僅再創新高,且連續兩日超過1.3萬例。當地時間9月20日,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45萬例。全法疫情高風險地區當天增至55個省份。根據法國總理卡斯泰此前的部署,地方政府應根據疫情變化自行決定應對疫情的管制措施,包括限制或禁止公共集會、限制運營或關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以及限制旅行等措施。
英國衛生與 社會 保障部公布消息稱,截至當地時間9月19日9時,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90358例,單日新增4422例,比18日多出100例,連續第二天創下自5月8日以來最高單日新增病例數。英國首相約翰遜直言,英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被問及是否會再次施行全國「居家令」時,約翰遜稱,再度施行全國「居家令」將是「財政災難」,他一點也不希望那樣做。但他也提到,政府會考慮是否需要實施比6人聚集上限更嚴格的全國防疫限制措施。
德國也創下今年4月疫情從高峰期趨穩以來的單日新增紀錄。據德國「時代在線」的實時數據,德國9月10日至16日累計新增10542例,回到了今年4月的水平,目前累計確診已經超過27萬例。為應對部分歐盟國家疫情反彈,德國已將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部分地區列為高風險地區,從相關地區返回德國的人士需要自行在家隔離14天。
除此之外,荷蘭、義大利、捷克等國家單日新增病例也在上千例,形勢異常嚴峻。毫無疑問,歐洲第二波疫情正在不斷發酵,而究其反彈原因,主要是基於隨著多國政府為重啟經濟逐步放寬抗疫措施,民眾開始放鬆警惕。重啟的商業、 旅遊 業和鬆懈的年輕人,都加劇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稱,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疫情其實都比想像中的更嚴重,而且他們在疫情沒有真正緩解的時候,或者說僅僅是稍微有些緩解但並沒被控制住的時候就急於重啟經濟,導致前期努力功虧一簣。
從全球范圍看,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且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造成不平衡?對此,張文宏的答案是:歸根到底,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特性有著極大關系。新冠病毒傳播力非常強,但致死率並不高。「不像埃博拉,不像SARS,甚至不像H1N9禽流感。」在張文宏看來,正是這一非常獨特的現象導致病毒在全世界持續蔓延。他特別提及,美國等國的年輕人在外無所謂,實施大隔離也做不到,但「沒有這么致命」的新冠恰恰形成了全球疫情的「致命性」,「毒力不是太強」的病毒卻反而變成了整個人類的強敵。
那麼,對於我們而言,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目前,中國仍然面臨輸入風險。不過,張文宏指出,大家也不必太過緊張。「中國情況會有所不同。國內防控形勢目前比較好,事實上我們實現了接近於零病例的疫情控制,絕大多數地區基本沒有什麼病例,這說明目前疫情防控策略是有效的。」張文宏提到,如果能維持好,哪怕第二波疫情在國際上蔓延,國內整體上會受到影響,但也整體可控。最近,國家組團分赴各個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體系,力求不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盡管天氣轉涼,也不必過度緊張甚至恐慌,自覺提高防範意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