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蘇聯寒冬中凍死了幾萬人,德軍為何不燒樹木取暖
希特勒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蘇聯的冬季竟然有如此寒冷,雖說不是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德軍戰鬥力下降以及凍死凍傷的德軍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說不能穿棉衣嗎?不能就地取材?如果在東北待過的小夥伴就會知道,即使是穿著齊全,棉衣棉褲全穿在身上,如果半夜出去也很有可能被凍僵,如果是城市市內還好,周邊有房屋抵擋著冷風,但是如果是在野外,再遇上白毛風,那就聽天由命了,畢竟一整晚都在郊外,沒有禦寒的物資。
蘇聯在清理戰場時更是派出了5000人,德軍士兵堆積如山,很多都被大雪掩埋。
❷ 外國人冬天怎麼採暖之歐洲英國站
大多數居民家裡用的是暖氣片,燒電燒氣的都有,通過加熱水然後熱水通過管道流到暖氣片來取暖,挺暖和的就是太耗電了。
主要取暖方式:
天然氣/電暖氣:主要取暖方式,通過加熱水來取暖,但是一發洪水斷電了就遭罪了
地熱:英國地熱資源還算湊合,但是應用並不廣泛,主要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使用
壁爐:英國工業革命前主要取暖方式,現在已經基本廢棄,雖然每家都留了壁爐,但是大多數都會直接堵上
順便提一句英國商場里見不到空調,居民家裡都是用水冷式的,只有大型企業、公共設施之類的地方才有中央空調,因此空調取暖的方式在英國根本看不到。
❸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呢
我們在冬季收聽天氣預報的時候,都忘不了氣象預報員那句耳熟能詳的話:“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集團”。
都說蘇聯有三狠:斯大林的暴脾氣、布哈林的腳氣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隨便哪一樣都叫人受不了。
有人說了,斯大林沒有給德國人留下木柴,但還有那麼多森林,斯大林帶不走也燒不掉吧?
不錯,累死斯大林,那些森林也帶不走,更不能燒。
德國士兵凍得要死要活的時候也去砍伐樹木,可是那些樹木都是濕的,燃點太高,想盡辦法就是點不著,把德國兵急得抓耳撓腮。
沒有足夠的引火,剛砍伐下的帶著冰雪的樹木根本就不會燃燒。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蘇聯人太狠心,連根乾柴都沒有留下,沒有乾柴何來烈火?
看到這里,聰明的讀者就會想起一個妙招,我有辦法,用汽油,再難燃燒的木頭經不住汽油的高溫。德國兵為什麼不用汽油呢?
❹ 蘇聯的冬天很冷,德軍在蘇聯是怎樣防凍的
德軍的防凍措施其實並沒有做好,導致其在進攻莫斯科的路上折戟沉沙了,德國與蘇聯不同,終年溫暖濕潤,沒有明顯的雨季,但是由於蘇聯維度高,天氣寒冷,導致在進攻蘇聯時失敗了。
由於沒有正確的應對蘇聯天氣。再加上後勤補給的不到位,導致了德軍在進攻蘇聯的莫斯科時,未能很好的防凍,而這也就導致了德軍的坦克被凍在了雪地里無法使用,也間接的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❺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何不燃燒樹木取暖
其實人在求生慾望很強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幹得出來的,德國軍人也是人,但是無奈條件不允許,只能是活活的被凍死,想想一眼望去都是綿綿不絕的大雪,周圍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連樹根都被士兵給刨出來吃掉了,樹木更是找都找不到,就算可以找到,在零下三十度的溫度下面,能不能燒著還真的是一個問題,除非用汽油,估計在那種溫度下汽油都已經凍住了。
這樣的惡劣的戰場環境嚴重滯緩了德軍進攻的速度和後勤的補給,而隨著冬季的到來。准備不夠充分的德國士兵已經來了另外一個難題:如何抵禦寒冷的冬季和低溫?由於後勤補給的困難和最初考慮欠周全,許多德國士兵身上依然穿著較為單薄的軍裝
很多人就問,德國在打入蘇聯之後為啥不去燒殺搶掠呢?因為蘇聯對居民的遷移,導致德軍所到的地方一片凄涼,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更加不要說搶農民的食物了,而當時的德軍就算是抓到了蘇聯的俘虜也是直接放了,因為俘虜跟在後面還要給他吃的,自己人都不夠吃,哪裡還有多的給俘虜吃啊,當時的德軍屍橫遍野,連一個像樣的躲避大雪的房子都找不到,更不要說燒樹木取暖了。
❻ 二戰中的德軍在蘇聯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何不燃燒樹木取暖
倒是想燒,但來不及也沒法燒呀!怎麼燒?對於德軍凍死不少人,這里我有話要說。
在不少書本中,只要提到德軍在蘇聯凍死的故事,都會有人對凍死的德軍表示惋惜。覺得當年德軍明明做了充分准備,卻依然凍死不少德軍,這究竟是為何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還是德軍沒有做好充分准備。有人說,後勤保障工作早已做好,但沒有想到蘇聯天氣如此惡劣,冬天說來就來。但事實上,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商量的道理。氣溫向來都是說降就降,雪更是說下就下。
最終,導致在這期間有凍死的,也有凍傷的。甚至,還有人因為天氣原因,出現瘧疾的。如此一來,導致大片的傳染,更是造成大量的德軍死亡。
❼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
德軍的幾十萬損失,主要不是凍死。主要是蘇軍開始反攻,而德軍沒有坦克。真正的要點不是「魔法冬天」,是「坦克的魔法冬天」。德軍搶了蘇聯人的衣服了,但是德軍坦克燒汽油,集體凍住了。蘇聯坦克燒柴油,沒有被凍住。
❽ 歐洲和美國居民冬季是如何取暖的
美國
供暖方式多樣,暖氣費很高
在美國,沒有明確的供暖季,只要感到寒冷,隨時可以打開暖氣。美國供暖有天然氣、電力、石油等多種方式,然而隨著油價上漲,美國人多年前就開始為交供暖費犯愁。
我有個朋友,在新澤西州買下了一幢將近300平方米的房屋,交房時房屋內已裝有供暖和製冷設備。這套溫度調控設備有「開關」、「供暖」、「製冷」3個選項,可以自行調節溫度,還有定時功能,但冬季每月的供暖費達到了約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000多元)。
早在2007年,一項美國公眾對2008年能源價格走勢看法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21%的美國人打算靠借貸支付供暖費。近兩年,隨著油價持續上漲,高昂的供暖費讓他們憂心忡忡,很多人甚至開始考慮使用柴爐取暖。
韓國
廣泛應用地暖系統
如果你喜歡看韓劇,你一定驚訝於韓國的美眉真抗凍,大冬天都露著大長腿。其實,你可能不知道,她們的家裡暖和著呢。
大部分韓國人家裡裝有地暖,地暖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每年進入11月份,韓國各地就普遍進入供暖期,各種供暖設施全面進入運營狀態。
韓國的供暖方式主要有單獨供暖和集中供暖兩種,不同種類的住宅採取不同的供暖方式,但供暖末端多採用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韓國的家庭採暖技術目前已經很純熟,蜚聲海內外,其地暖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全世界。
德國
選用壁掛爐的家庭很多
在德國沒有固定的供暖期。對於德國居民來說,他們基本上不知道什麼是集中供暖。因為,德國90%以上的家庭採用獨立供暖,這其中又有70%以上的用戶選用壁掛爐。
德國能源機構從舒適和節能的角度出發,向公眾建議的室溫為:卧室16℃,起居室20℃,書房22℃,浴室24℃。德國能源匱乏,所以格外注重供暖節能。為此,德國政府頒布了相關法律,旨在規范鍋爐等供暖設備的節能技術指標和建築材料的保暖性能等。
供暖設備在德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發達的產業。作為世界供暖王國,德國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優勢、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以及高品質的服務,始終占據著家庭供暖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德國威能是百年以來世界公認的採暖高端精品,也正是源於德國的家庭供暖頂級品牌,秉持著德國人特有的專業精神,威能才將採暖產品一絲不苟地做到了極致。
義大利
家庭自備取暖占很大比例
義大利的家庭供暖分為集中式和家庭自備式,其中後者佔了很大比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家庭安裝了單戶供暖供熱設備,住戶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溫度和供暖時間。
義大利家庭自備取暖方式由來已久。上世紀60年代以前,義大利許多住宅採取集中供暖與供熱水,上世紀70年代歐洲爆發了能源危機,為了節省能源,義大利政府出台政策讓每個家庭共同擔起節約能源的責任。住宅樓不再設集中供暖設備,促使各住戶自行解決採暖與用熱水的問題。
實踐證明,家庭自備式取暖與供熱水,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也減少了環境污染,方便了居民生活。
瑞典
生物燃料、天然氣、垃圾供暖
近些年流行暖井
瑞典的冬季漫長又寒冷,為了讓人們舒適地生活,瑞典政府千方百計地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證供暖,使「有屋檐的地方都溫暖如春」。
以前瑞典冬季供暖靠煤、炭、石油及電力,每年用於供暖的能源消耗占整個能源供應的四分之一。現在大多改為生物燃料、天然氣、垃圾供暖。
近年來,一種新式供暖方式——暖井在瑞典流行開來。這種方式是用專門的公司在用戶住宅旁打一口通向地下熱水的井,用地下熱泉為用戶取暖,雖然開始花錢比較多,但以後就省錢了,又干凈又環保。
英國
電費便宜時,給儲熱器充電
英國大部分地區採用獨立供暖,目前供暖方式有天然氣和電力兩種。現在,一種被稱為經濟型儲熱器的設備在英國家庭生活中越來越普遍,這是一種充電七小時就可以持續放熱一整天的節能裝置,居民們通常在電費便宜的時候充電,用以維持平日的供暖。
❾ 冬天來了,看看發達國家是如何取暖的
基本來說,外國國家的居民大別墅,都采中央空調。機器可能在地下室,或一個機房(utility room,也放洗衣機,烘乾機,熱水器等)內,以風管方式分至各房間,利用結構本身空牆回風。主要是房子外圍牆壁,門窗,天花板以上,地下,隔熱效果好,外面冷無法進入,室內熱不會漏出,但也控制一定的室內室外空氣交換保持清新。熱源有天然氣,重油,電等。冷熱設備經常是一體的。夏天成為冷氣空調。向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很大一部分就是提供給歐洲國家冬季取暖的,所以在俄烏斷氣,像德國這些國家才會那麼緊張。
❿ 二戰德軍為何寧願被凍死,也不燒樹木取暖呢
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誰都知道,德軍是交通工具和補給線出現了問題,天又是突然冷的,蘇聯紅軍的反攻讓他們逃命都來不及。而蘇聯人沒有燒樹木取暖,是因為保護森林資源的傳統,寧可凍死它不燒毀家園和後代生存的希望。
除非希特勒瘋了,否則不會在英國沒有投降的情況下再去惹蘇聯、陷入兩線作戰的坑;除非軍隊瘋了,否則不會攻擊莫斯科;除非統帥瘋了,否則不會不考慮俄國的冬天怎麼辦;偏偏希特勒瘋了,於是打了個漂亮的閃擊戰、重創蘇聯,然後被反攻至滅亡。
說到底還是希特勒莫名其妙的兩翼思維害慘了德軍,馬上進攻莫斯科了,突然叫古德里安南下打什麼高加索基輔,等回來已經冷成狗了。
當年庫圖佐夫火燒莫斯科,堅壁清野,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大敗而歸。德國人連點歷史常識都不懂,失敗是註定。相比較美國人還是比較聰明的,雖然像狗一樣叫得很歡,但從不和俄國發生直接的正面沖突,因為他們記住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教訓,不上當!戰爭的核心就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消滅幾十萬就馬上撤回來。等到時機有利再來一波。那麼大個國家哪能一鼓而定?要像鋸大樹一樣,來來回回地搞。日本搞中國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小吃大,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一口悶,會噎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