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美洲為什麼德國人後裔很多

美洲為什麼德國人後裔很多

發布時間:2022-08-27 04:16:44

『壹』 二戰時,美軍中為何有那麼多「德國人」

美國有三位總統都是“德國人”,還有一位總統的母親是德國血統。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也是德國血統。


德裔是美國第一族群,美軍中的“德國人”能少得了嗎?

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與者,正是因為美國的干預,勝負的天平才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日意就不會這么快被打敗,各國人民都要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二戰是軸心國和同盟國的生死較量,亞洲戰場是美日為首的同盟國的較量;歐洲戰場是以美國為首的盟國與德國的較量,或者說美國是德國法西斯的終結者。


有趣的是,在歐洲戰場上,美軍最勇敢的士兵是德裔美國人,最優秀的也是德裔美國人。


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歐洲戰場是德國人打德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後來的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將軍是一位德裔美國人。


因此,在美國的德國人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貳』 二戰當時美國已經有很多德國後裔,那他們參加戰爭時怎麼辦呢

美國將軍潘興不就是德國後裔? 艾森豪威爾也是. 這些德國人已經成為了美國人, 而對美國又認同感. 所以大量德國後裔, 義大利後裔加入美軍參戰. 有意思的是美軍中的義大利人倒沒有義大利軍隊那麼窩囊.

『叄』 烏拉圭原是西班牙殖民地,為何德國和義大利人那麼多

文/寂寞的紅酒

烏拉圭,地處南美東南部,拉普拉塔河河口處,與阿根廷隔河相望,是南美洲最肥沃的土地之一。歷史上,烏拉圭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長期受西班牙統治,但讓人奇怪的是烏拉圭國內有數量眾多的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義大利和德國後裔甚至比西班牙人都多。這在西屬殖民地是不多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後很多德國人逃往烏拉圭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為何烏拉圭會有那麼多德國和義大利後裔?

第一,烏拉圭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好,和歐洲非常相似。肥沃的潘帕斯草原,濕潤宜人的氣候,秀麗的風景,讓烏拉圭成為歐洲移民在南美的首選之地。由於義大利、德國與和西班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西班牙是16世紀中期從統治半個歐洲的哈布斯堡家族分裂出去的),而當時的德國和義大利還是一盤散沙,經濟條件都很差,所以很多義大利人和德國人漂洋過海就去了烏拉圭。他們很快喜歡上了烏拉圭這個地方,就在當地定居下來。

第二,由於烏拉圭自然條件好,適合農業和生活,因此西班牙將烏拉圭作為定居之地。烏拉圭沒有智利、秘魯那樣的金銀礦,也沒有加勒比海地區的種植園,但有肥沃的土地,西班牙人在當地主要推行種植和放牧,進行經濟生產活動。因此他們不需要印第安人,也不需要黑人,他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移民。而高素質移民需要從歐洲引入,但西班牙的競爭對手法國人和英國人是不受歡迎的,西班牙殖民政府更樂於接受能幹、踏實的德國人和很少給自己惹麻煩的義大利人。事實上,當時義大利南部還屬於西班牙,所以當地義大利和德國後裔多就不奇怪了。

第三,烏拉圭獨立後,一直和德國、義大利走的比較近。一戰後很多德國和義大利人漂洋過海前往烏拉圭,烏拉圭也日益和軸心國靠近。1939年,德國軍艦「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被堵在了烏拉圭港口,烏拉圭拒不交船,但最終在英國武力威嚇下,烏拉圭頂不住壓力,德國軍艦無奈自沉。德國和烏拉圭的蜜月因此結束。二戰結束後,仍然有很多德國人逃往烏拉圭。二戰後,美國曾在烏拉圭海岸發現被遺棄的德國潛艇。

『肆』 德國移居美洲和東歐的移民主要分別來自哪些地區

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新世界後,在隨後的200年中,有好幾個歐洲國家的人踏著哥倫布的足跡,跨越大西洋來到美洲探險,建立起貿易站和殖民地。

在美國的早期移民中,英國人是居主導地位的種族群體,英話於是成了最流行的美國語言。但其它同籍的人很快也紛至沓來。1607年英國人在弗古尼亞的詹姆斯敦成功地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幾年後英國的清教徒紛紛來到美洲躲避因他們反對英國教會而遭到的宗教迫害。1620年,清教徒們在後來成為馬薩諸塞州的地方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它是北美第二個,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的英國人定居點。

1776年,殖民地革命事業的代言人托馬斯·佩因(其本人也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寫道:「歐洲,而非英國,才是美國的祖國。」這句話是說,移民不僅來自大不列顛,還來自歐洲其它國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德國和瑞典。但在1780年,每四個美國人中就有三個是英國或愛爾蘭血統。

在1840至1860年間,美國迎來了它的第一個大的移民浪潮。在整個歐洲,由於飢餓、歉收、人口增長和政治動亂,每年約有500萬人離開家園。在愛爾蘭,一場枯萎病使馬鈴薯顆粒無收,75萬人餓死街頭。許多倖存者移居國外。僅在l847年一年中,從愛爾蘭移民美國的人數就達11,812萬。 今天,美籍愛爾蘭人約有3,900萬。

1848-1849年德意志邦聯革命的失敗,使許多德國人移居國外。美國南北戰爭期間(1861-1865),聯邦政府為招兵買馬而鼓勵從歐洲,尤其是從德國各州移民。作為對參加聯邦軍隊的回報,移民被贈與土地。到l865年,每五個聯邦士兵中大約就有一個是戰時移民。今天,有22%的美國人其祖先是德國人。

猶太人大約是在1880年開始大量來到美國的,在這10年中,他們在東歐遭到殘酷迫害。在其後的45年中有200萬猶太人移居美國,美籍猶太人現有人口 500多萬

『伍』 美國的主要人種有哪些為什麼會存在這些人種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按照美國憲法精神,這些人經過多年的融合,也可以稱為是美利堅人,但這一點是政治意義上的,而不是民族學意義上的種族.
美國是人種主要是,白人佔85%——87%左右,黑人佔10%~12%。黃人(包括印第安人和華人等)2%-3%,巴西人(Brazilians)是南美巴西居民的總稱,主要生活在拉丁美洲。主要有印第安人、黑人和以葡萄牙人後裔為主的白人以及由此三者相互通婚後的各類混血種人。其中,白人佔54.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94%,黑種人佔5.30%,其餘為印第安人和其他黃種民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東北、東南和南部各州及大西洋沿岸地區。
通用葡萄牙語,吸收有不少印第安語和非洲語詞彙,形成為巴西葡萄牙語。多信奉天主教。教會、教堂和修道院甚多,對政治和社會生活影響極大。多數節日都起源於天主教的宗教節日。
美國是一個種族問題很嚴重的國家,也知道美國是一個多族裔的移民國家。對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和可能產生的激烈程度也確實了解得有限。即使對奴隸制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的了解,也有「簡單化」之嫌。
如今美國的種族問題,確實是「眼花繚亂」的。最近,美國的一個韓裔社會學家在著文討論洛杉磯暴亂的時候,就談到,必須認清「美國已從黑白兩族的社會轉變成了多元族裔的社會。其他旁觀的族裔也移到舞台中央,成為主角。」這一情況其實從表象上都可以看出來,因為站在美國的土地上,放眼出去,直觀的感覺就是人種的五色繽紛。

然而,美國的種族問題之所以如此敏感,令人念念不忘。確實與歷史淵源有關。因為在美國的歷史上,種族問題一度與奴隸制度相聯系。這使得本來就放在哪裡都不容易處理的種族問題,在這里就更添了一份歷史宿怨。
對美國最終結束奴隸制的南北戰爭實際上,南北戰爭並不是解決奴隸制的唯一舉動。反對奴隸制的努力幾乎與這個制度相始終,這些努力甚至在美國建立之前就已經開始。只是,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這只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實際上也是人類逐步認識自己,逐步清理自己的一個過程。
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美洲的開發也就是從南美開始的。一開始,這和美國人的祖先英國人沒什麼太大的關系。當時的世界是屬於「海上霸王」的。所以,有著大量航海家和海盜的西班牙,葡萄牙,就成了南美的主人,最主要的還是西班牙人。「海上霸王」們也很熟悉非洲。
奴隸制確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白人的歐洲文明,還是黑人的非洲文明,都是如此。所以,在今天看起來顯然應該是勞務輸出的生意,在四百年前卻成了奴隸買賣的勾當。在這裡面,當然有一些被白人奴隸販子劫道抓獲的部落黑人,但這不可能是最經濟方便的來源。所以,基於當時非洲社會發展的極不均衡,也基於他們事實存在的奴隸制,使得有一部分黑人也成為這一交易的重要一環,他們取得「貨源」並且出售,成為賣方。
在今天的美國,如果你要買幾車砂石鋪路,你找的並不是砂石場,你應該找的是運輸公司。四百年前的奴隸販賣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時經營這一行當的是航海業,奴隸販子都是一些航海冒險家。由於這是一個獲利甚豐的行當,各個歐洲國家的船長都加入了這個行列。但是實力最強的,依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致於美國人長期使用的黑人一詞,,即「尼格羅」,居然不是源於英語而是源於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
西班牙在一百多年裡不斷從南美向北美推進和開發,這種開發也伴隨著購買黑人數量的增加,因為勞力奇缺。當時在南美黑人已經非常普遍,以致於今天我們在南美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以黑人為主的島嶼和國家。他們並不是當地的土著,他們的祖先也是在販賣黑奴的浪潮中給卷到這里來的。
於是,當美國人公認的先驅,第一批英國清教徒,乘著那艘著名的「五月花號」,在海上漂泊長達65天,終於到達北美大陸的東海岸,即新英格蘭的時候,當他們面對一片莽莽荒原跪下祈禱的時候,這里真是他們所看到的那樣,是一片巨大的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嗎?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
因為不管怎麼說,在他們到達的時候,相對於整個北美大陸的廣袤土地來說,確實可以說是人煙稀少。在他們的活動范圍內,甚至遠遠超出他們的活動半徑,還是浩浩渺渺的人跡罕見乃至於人跡未到之處。
經過歷史的發展時期,主要有以下的:
土著美國人(Native Americans):
大約2萬年前,來自亞洲的一些游獵部落一路追逐獸群,越過今天的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當年的亞美大陸橋(intercontinental land bridge)來到了美洲大陸,成為歷史上最早的美洲移民。光陰流轉,到1492年西班牙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新大陸(the New World)時,生活在現今美國大陸上的土著人口大約為150萬人。哥倫布誤以為他到達的巴哈馬群島(the Bahamas)的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就是傳說中的東印度群島(the Indies),便把當地的美洲土著稱作「印第安人」(Indians)。
美國現有562個印第安部落(tribal nations),分散在美國本土48州和阿拉斯加州,印第安保留地總面積約為2240萬公頃。規模最大的12個印第安部落為:切羅基族(Cherokee)369 035人,納瓦霍族(Navajo)225 298人,蘇族(Sioux)107 321人,齊佩瓦族(Chippewa)105 988人,喬克托族(Choctaw)86 231,普韋布洛族(Pueblo)55 330人,阿帕齊族(Apache)53 330人,易洛魁族(Iroquois )52 557人,拉姆畢族(Lumbee)50 888人,克里克族( Creek)45 872人,布萊克福德族(Blackfoot)37 992人,奇克索族(Chickasaw)21 522人。
歐洲移民:
英國人是美國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語也因而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但是,緊隨英國人之後,別的歐洲人也很快便蜂擁而來,其中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瑞典人。美國革命的一位著名代言人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身是個英國人,曾在1776年清楚地指出:「歐洲而非英國才是美國的母國。」(Europe, and not England, is the parent country of America.)不過,直到1780年時,英國或愛爾蘭後裔仍佔美國人的3/4。
1840~1860年間,美國迎來了第一次移民大浪潮。當年,由於農業歉收、人口增長和政治動盪,整個歐洲餓殍遍野,每年約有500萬人背井離鄉。因為土豆病災,愛爾蘭餓死了75萬多人。很多倖存者移民海外。僅1847年一年,移民美國的愛爾蘭人就達118 120人。今天,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約有3900萬人。
1848~49年德國革命(German Confederation's Revolution)的失敗令很多德國人移民海外。而1861~65年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期間,聯邦政府為了充實兵員也鼓勵歐洲人移民來美,特別是德國移民。作為兵役回報,聯邦政府獎給移民們免費的土地。到1865時,大約1/5的聯邦士兵屬於戰時移民。今天,22%的美國人有德國血統。
1820~70年間,大約20萬來自德國等地的歐洲猶太人進入美國。這些猶太移民多數是從事零售業的小商販,散居於全美各地。更多的猶太人移民美國始於1880年前後,那一段大約12年的時間里,他們在東歐國家受到了殘酷的迫害。接下來的45年裡,200萬猶太人移民到了美國。這些來自東歐和奧地利的猶太移民既貧窮又不懂英語,多數居住在紐約和芝加哥等大都市,進入工廠做工或者從事手工業和經營小店鋪。如今,猶太裔美國人有500多萬,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絕大多數猶太人居住在都市和市郊地區,主要是中產階級,教育和收入水平均較高,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不情願的移民(Unwilling Immigrants):
在湧入北美的移民洪流里,有一群人是被迫而來。那就是1619~1808年間被賣來美國充當奴隸的50萬非洲人。1808年美國發布了禁止進口奴隸的法律。但是,因為需要勞動力的緣故,特別是在南部的農業區里,農場主依然繼續擁有奴隸及其子女。今天,非洲裔美國人構成了美國總人口的12.9%,共有34 658 190人(2001年12月7日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
拉丁美洲移民(Hispanics):
1950年代大約400萬講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移民涌進美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3月8日的資料,如今生活在美國的拉丁美洲裔人口為27 174 300人。其中大約一半的拉美裔美國人來自於墨西哥,另外一半來自波多黎各、薩爾瓦多(El Salvador)、多米尼加(Dominican Republic)和哥倫比亞(Colombia)等國。36%的拉美裔美國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其他拉美裔人口比較多的還有得克薩斯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和佛羅里達州。當年卡斯特羅(Castro)取得古巴革命勝利後,曾有成千上萬的古巴人流亡到了佛羅里達。生活在邁阿密(Miami)的古巴裔美國人數量之大,以致該城最大的報紙《邁阿密先驅者》(Miami Herald)在英文版之外又專門出版了西班牙語版的報紙。
亞洲移民(Asian Americans):
華人是移居美國最早的亞洲移民。早在美國建國初期的1785年,就有3位中國水手阿興、阿川和阿春乘「智慧女神號」帆船來到了美國。不過,直到19世紀中期之前,中國人既很少聽說美國也沒有移民的興趣,因為中國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和自然經濟使得老百姓雖然貧苦卻仍能安居樂業。然而,1840年以來的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的侵略,令內外交困的清政府變本加厲地壓榨百姓,激起太平天國運動,民不聊生,走投無路。1848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中國福建、廣東等沿海之後,更多的華人開始相繼踏上了跨越太平洋、僑居異鄉的求生之路。1849年入境舊金山的華人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到1873年時移民美國的華人已達15萬左右。
華人之後,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朝鮮等地的亞洲移民也接踵而至,開始了移民美國的荊棘之路。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1年12月7日公布的資料,美國現有亞裔人口10 242 998人,佔美國總人口的4.2%。大多數亞裔都是近幾十年來移居美國的新移民,但是因為具有勤奮節儉、吃苦耐勞、重視教育等優良傳統,亞裔美國人已經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少數民族之一,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較高。

『陸』 美國是「德國人」的美國,為何會這樣說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提到美國人,大都認為是英國人的後裔,因為美國人說英語,而且與英國關系好,其實美國與英國有一定淵源,美國大部分領土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嚴格來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是由不同種族的人組成,而英國後裔並不佔多數。歐洲的崛起得益於大航海時代,一些歐洲老牌帝國藉助航海技術不斷在全球發現所謂的新大陸,這一時期也是歐洲向外殖民的重要時期,全球的殖民熱潮也源於大航海時代。在荷蘭殖民美洲時,有一些德國人此時也出現了,但此時德國人只是為荷蘭人“打工的”因為當時德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德國地區戰亂不斷,使很多德國人不得不離開家園,向其他地區遷移求生。德國人在北美穩定後,後來隨著美國的獨立,德國人的數量也就持續增長,就在德國向北美繁衍生長時,遠在歐洲的德國人也在准備第二次大規模向美國遷移。近現代以來又有一批德國人到達美國,不過這些來到美國的德國人被稱為“新德國人”,是在二戰期間進入美國的二戰時,在德國一些猶太人受到迫害,一些有識之士就跑到美國來,比如愛因斯坦等人到國生活工作,而且為美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在有人說美國是德國人的美國,其中因素就是因為德國人在美國居多,而且為美國做出巨大貢獻。

『柒』 美國人是歐洲哪些國家的殖民者後裔

英國人是美國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語也因而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但是,緊隨英國人之後,別的歐洲人也很快便蜂擁而來,其中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瑞典人。美國革命的一位著名代言人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身是個英國人,曾在1776年清楚地指出:「歐洲而非英國才是美國的母國。」(Europe, and not England, is the parent country of America.)不過,直到1780年時,英國或愛爾蘭後裔仍佔美國人的3/4。

『捌』 為何說美國其實是「德國人」的美國,這一說法有何依據

美國其實算是一個移民國家,是由多個種族的人情所組成的,而在這些族裔中,當屬德國後裔佔比最大,美國有1/6的人都是德國後裔。除開人口占優勢以外,歷史上很多響當當的大人物都是德國人。所以才會有美國是德國人的美國這個說法。

德國的種群在美國占很大的基數,而這大量的德國人,總共在三個階段來到美國:
大航海時期,德國人跑到美洲來
現在歐洲之所以這么強大,主要就是在大航海時代崛起,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歐洲開始表現出向外殖民的熱潮。當時荷蘭是歐洲的老大,所以大批的荷蘭人開始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同時還有一些德國人也出現在了美洲的土地上,但這些德國人只配給荷蘭人打工。由於德國地區戰亂四起,所以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也是由於戰亂的原因,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離開家園向外移民謀生,而其中一部分就來到了美洲。再加上當時的北美地區出現了一股淘金熱,所以當時的德國人就是奔著發財的目的前往美洲進行工作。德國人定居北美之後,憑借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很快在北美洲紮根,美國獨立之後,德國沾到了美國人的10%。

比如美國總統尼克森特朗普,甚至美國前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都是德國後裔。德國人在英國干出了一番響亮的事業,打開了名號,由於他們的認真嚴謹,直接讓德國人在美國的正確中站穩了腳跟,像剛剛所說的,多位美國前總統都是德國人,就可以看出德國確實為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說說美國是德國人的美國也不足為奇。

『玖』 為什麼很多的德國後裔都生活在萬里之外的哈薩克

作為曾經屬於前蘇聯聯邦國的哈薩克,是一個位於中亞地區的純內陸國家。當年蘇聯解體時,哈薩克對外宣布獨立,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境內的主要組成民族為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占總人口的77%以上。在餘下的人口中,除了少數烏克蘭人,還有多達近一百萬的德國後裔。

(蘇德戰爭)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打響後,由於蘇聯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投靠和幫助德國,便將“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撤銷。

對於原居住地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蘇聯政府則將他們全部流放到環境惡劣的地區。除了少數人被趕到西伯利亞邊境地帶,絕大多數人,被分在地廣人稀和耕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哈薩克境內。

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得以政治平反。但是政府並沒有恢復“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大量的德意志人只能在哈薩克北部定居。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蘇聯解體後,由於受到局勢動盪、經濟惡化和歷史積怨的影響。這些早已成為哈薩克居民的德意志人後裔,利用蘇聯和西方關系逐步緩和的契機,開始謀求返回德國。

僅幾年時間,就有大約80多萬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通過移民拿到了德國簽證,重新回到了故土。

十餘年過後,哈薩克境內的德意志人已經從1989年最高峰時期的97.5萬人,下降到了現如今的不足18萬人。

閱讀全文

與美洲為什麼德國人後裔很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