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蘇聯是怎麼滅德國的

蘇聯是怎麼滅德國的

發布時間:2022-08-27 05:32:18

Ⅰ 蘇聯軍隊是怎麼耗死強悍的德軍的

當納粹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起進攻時,蘇軍措手不及,勢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在德軍入侵時蘇軍的裝備和人數雖然遠遠超過德軍,但武器裝備極為劣質。

事實上,在戰爭爆發兩周後,蘇軍就已經對擊敗德軍不敢再抱任何希望了,在蘇軍一味潰退的局面被打破了,即使是被重重包圍的蘇軍也被迫死守陣地。到1942年1月,當德軍在付出118萬傷亡的代價將蘇軍這些前線部隊消滅後才發現——蘇聯的冬天來了。 寒冷的冬天幫了蘇聯人的忙,德軍的攻勢停頓了。此後,處於完全劣勢的蘇聯人發瘋般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產量。由於金屬奇缺,大量的蘇聯飛機用木頭製作機身。

坦克也同飛機類似,內部的部件能減就減。事實證明蘇聯人的戰術是正確有效的。當時蘇德戰場的特點就是大作戰、大損耗,即使是有很多精良的武器,也會損耗驚人。蘇軍坦克上戰場後就得挨德軍的炮彈,通常要用3至5輛坦克才能換回德國1輛坦克。這就是蘇聯人的策略:技術上拼不過你,就與你同歸於盡。

最終,蘇聯人的策略得到了回報——德軍不得不與比自己多幾倍的蘇軍坦克、飛機作戰,雖然戰績顯著,但損耗同樣驚人,慢慢地就超出了德軍的承受能力。再加上美英這兩個強大的敵人,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是失敗了

Ⅱ 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的

1942年,蘇軍向德國發動總反攻,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預備隊和炮兵支援,蘇軍又受到了一些挫折。在南部、蘇軍在塞雲斯托波爾,哈爾科夫等地遭到失敗。5月,蘇軍在刻赤、哈爾科夫相繼兵敗,7月塞瓦斯托波爾失守,蘇軍損失慘重。

1942年8月23日,德國人開始對斯大林格勒進行最後階段的進攻。8月底,蘇軍已經撤退到斯大林格勒防禦區的中心。為了加強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指揮,斯大林把朱可夫從西線調開,同時任命他為副最高統帥。

9月3日,希特勒的一個坦克兵團沖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區,當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報告形勢時,斯大林打斷他的話:「你們怎麼不懂得,如果我們放棄了斯大林格勒,我們的南部同中部的聯系就將被切斷,我們還能保持住南部地區?在那裡的人員是否懂得,這不僅是斯大林格勒的災難,而且還會失去一條水路干線,不久還將失去石油!」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斯大林格勒城下一切還能作戰的力量,我們都調集到危險地段上去了,我想,捍衛住城市還有可能。」

但斯大林不放心,他立即口授命令給朱可夫:「……敵人可能在今天或明天就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來。請您要求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各部隊的司令立即對敵人發動突擊,支援斯大林格勒人……」

隨後幾天,朱可夫從北面組織了幾次攻擊。但是由於沒有得到炮兵和空軍的有力增援,這幾次攻擊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9月10日,朱可夫用電話向斯大林報告說:「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現有的兵力,我們不能夠突破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的部隊在市區會師。德軍由於從斯大林格勒附近新近調來的部隊,敵人的防禦正面相當強大了。以現在的兵力和部署繼續沖擊是沒有用的,而且部隊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損失。

斯大林聽完後,要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回莫斯科。9月12日,他們一起去見斯大林。「要消除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需要些什麼?」斯大林問道。「至少還需要一個精銳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400門以上榴彈炮。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必須補充集中至少一個空軍集團軍。」朱可夫回答說,華西列夫斯基同意他的估計。

斯大林聽完後,拿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配置圖,默默地研究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從桌子旁走開,兩個輕聲交換意見,認為顯然得另找別的解決辦法。

「還有什麼解決辦法?」斯大林突然問,從地圖上抬起頭來。

朱可夫非常吃驚,想不到斯大林有這么好的聽力。他們回到桌子旁,扼要地談了大規模作戰的計劃。斯大林讓他們回到總參謀部、制定一個計劃,第二天晚上9點向他匯報。

第二天整天,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坐在地圖前,同總參謀部人員商量並制訂出初步計劃。晚上,他們來到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同他們打招呼時氣憤地罵了一通丘吉爾,然後他又平靜地說:「好吧,你們的意見是什麼?由誰談?」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了大反攻的計劃。取名「天王星計劃」,計劃由兩支主力裝甲部隊採用鉗形攻勢向前突擊,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在北,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南。

就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這一大膽而果敢的構想時,斯大林格勒已進入殘酷的巷戰。德國軍隊攻進了城裡,守城部隊工人並肩戰斗拚死抵抗。在這以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日夜夜都在進行空前激烈的搏鬥。最初,德國軍隊在西南方向的進攻速度是每晝夜前進幾十公里,後來是幾公里,9月是幾百米,到了10月,這樣的前進速度也沒有了。從10月14日至11月19日,戰斗就在房屋進行。

盡管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22個師的兵力,還有幾乎相同數量的盟軍一起行動,但德國國防軍的戰爭機器卻在原地空轉。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入白熱化狀態的時候,大反攻的准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根據這一計劃的設想,在大約60天的時間里,在斯大林格勒頓河地區集中了100萬軍隊,1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300多組火箭炮,110架飛機。這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計劃和組織工作的出色成就,每一階段都是在斯大林積極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貫徹執行。

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二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國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3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損失對希特勒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地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其整個戰爭機器。

1943年2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諾夫奉召從前線回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熱情地歡迎他們,祝賀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正如羅科索夫所說,在這種場合,「他確確實實能夠以他的熱情和關心使人陶醉。」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主力,法西斯當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也不再能彌補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損失,從這時起,德國人只能退卻。

1943年10月,蘇軍渡過了第聶伯河。11月6日基輔解放。兩天後,日托米爾解放。在北面,9月25日收復了斯摩梭斯克,莫斯科徹底解除了受進攻的威脅。1944年,蘇軍先後解放了列寧格勒、克里木和敖德薩、明斯克。至此,蘇軍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收復了被德軍佔領的所有國土。從1944年7月起。轉入外線作戰,先後解放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Ⅲ 二戰時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並打敗德國的

1942年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2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因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

Ⅳ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

關於蘇聯擊敗德國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為蘇聯之所以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一些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漫長的戰略縱深,還有的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蘇聯人能夠擊敗德國,跟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和美國的援助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龐大的戰略縱深。

德國閃擊戰最怕的就是遇到戰略縱深長的國家,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憑借著龐大的戰略縱深,成功化解了德國的攻勢,將戰爭拖入了持久戰。之後蘇聯寒冷的天氣開始發力,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失敗,最終失去了一鼓作氣擊垮蘇聯的機會。德國沒有一口氣打垮蘇聯,就已經註定德國要失敗,畢竟蘇聯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遠勝於德國,只要戰爭消耗下去,德國遲早都會失敗。

Ⅳ 在莫斯科會站中蘇聯是如何擊退德軍的

1941年10月上旬,德軍知道列寧格勒是攻不下的。於是,集中了100多萬人、1700多輛坦克和1900門大炮,在空軍掩護下,又對莫斯科發動了猛攻。

斯大林又一次將這場關系蘇聯生死存亡大戰的指揮棒交給了朱可夫。

1941年10月30日,德軍發起了對莫斯科的總攻,企圖通過佔領蘇聯的心臟而使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一舉崩潰。

在莫斯科會戰最激烈的日子裡,朱可夫的嚴厲粗暴幾乎達到了無法讓人容忍的程度。

與此同時,莫斯科幾十萬居民不分晝夜地構築保衛首都的防禦工事。他們用雙手挖出了300萬多立方米土壤,建立起了一個頗為壯觀的環形防禦圈。

這種軍民同仇敵汽的團結精神,是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鼓舞力量和堅強支柱。

11月上半月,蘇德軍隊雙方都作了新的調整和補充,莫斯科附近一場更大規模的生死決斗即將開始。

11月15日清晨,德軍從北面、南面、西面對莫斯科發起了猛攻。

德軍人數雖多,可戰線拉得過長(長達1000公里),兩翼的突擊部隊相距200公里,兵力分散。而蘇軍則比較集中,可以集中局部地區的優勢兵力打擊敵人。

1941年12月6日早晨,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從莫斯科南、北兩面開始了反攻,幾乎在同一時期,友鄰方面軍積極配合,蘇德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的戰斗。經過10天的激烈較量,使已經削弱和極度疲憊的德軍遭受了重大損失,在蘇軍壓力下節節後退。

希特勒得知德軍撤退的消息後大發雷霆,歇斯底里地禁止前線部隊繼續後退,並答應補充部隊。

然而在蘇軍英勇無畏的進攻下,到12月底,德軍已經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了。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是德國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它打破了希特勒「閃電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主義的斗爭。

Ⅵ 蘇聯是如何打敗德國的

從人數上講,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簡單的佔有多少人口,關鍵在於你能實際動員多少力量。德國盡管通過黨衛隊的組織蠱惑了不少對納粹崇拜的人參加,但畢竟是少數(其中大多數被當成了炮灰)作為侵略者,德國對歐洲的佔領是不得人心的(即便採用集中營的強制勞動也不行,很多工人都偷工減料)蘇聯能堅持下來,首先在於它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它的重工業尤其是是軍工二戰前已經很發達;其次蘇聯有很廣闊的戰略縱深,動員能力也很強,能承受的起上百萬人員的損失;另外佔領區的游擊隊牽制了大量的德軍兵力,使其無法鞏固佔領區。最重要的還是蘇聯有道義上的優勢,作為解放者出現在歐洲,這是俄國之前沒有過的。

Ⅶ 蘇聯當時是怎麼擊退的德國

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雖然莫斯科冬季的嚴寒並不是主要原因。只是碰巧那年冬天來得太早了。
首先德軍就沒有做好准備,希特勒對閃擊戰太過自信,認為在冬天以前就會結束戰爭。德軍根本沒有為過冬做准備。再加上一開始就存在戰略失誤,並未集中兵力攻打蘇聯首都莫斯科,希特勒認為莫斯科並不重要。甚至中央集團軍還被抽調部隊攻打基輔。
本來巴巴羅薩計劃是在六月前就開始的,但是義大利攻打希臘失利,希特勒只得推遲巴巴羅薩計劃。
德軍戰線拉的過長,導致後勤補給供應不上,而閃擊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補給。再加上蘇聯生產力強大,資源充足(包括人)。再加上冬天的確來的早了點。蘇軍基本是全民參戰,而德國卻遲遲沒有舉國全面動員。德軍輸掉戰爭也只是時間問題。

Ⅷ 德國的閃電戰那麼厲害,蘇聯是靠什麼擊敗德國閃電戰的

首先,不能低估實力的對比。從兵力對比上看,德國軍隊經過嚴格的訓練,但一旦被消滅,就是整建制地被消滅,戰鬥力不復存在。蘇聯紅軍則是靠人海戰術。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徵兵數量高達3000萬,其中約有1000萬陣亡,傷員更是不計其數。蘇聯紅軍靠的是在戰斗中成長,老兵帶新兵,源源不斷地補充戰鬥力。德軍孤軍深入,物資供給難以跟上,而蘇聯到1942年就恢復了物資生產能力。從全局來看,1942年軸心國的生產能力和同盟國不相上下,1943年同盟國就超過了軸心國,到1944年同盟國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場戰爭拼的是血肉和鋼鐵的消耗。但是,兵力和軍火數量的多寡從來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尤其是要想戰勝「閃電戰」,靠的更不是數量。
第二,不能低估戰略的重要性。跟德國相比,蘇聯的一個戰略優勢就是不用兩頭作戰,可以一心一意地集中兵力。起初,蘇聯還擔心日本可能會北上,得知日本南下東南亞的作戰計劃之後,蘇聯就開始把自己在遠東的部隊拉回歐洲戰場。對那些趴在莫斯科城外的戰壕里,已經又冷又累的德國士兵來說,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漫天大雪之中,突然看到身披白袍,從蒙古前線趕回來的紅軍精銳之師。與此同時,德國卻不得不同時在多條戰線作戰:歐洲、海上、北非,即使是在東線,戰線也長達1800公里,往往顧此失彼。
當然,也不能高估戰略的重要性。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疑心很重、出爾反爾的領袖。進攻莫斯科失利之後,希特勒變得更加神經質。如果不是他連出餿招,德國軍隊戰績會更好。到底德國應該再次進攻莫斯科好呢,還是南下佔領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好呢,至今仍然是一個爭執不下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德國不該同時在幾條戰線上展開進攻,既要拿下斯大林格勒,又要進軍巴庫油田。如果不是斯大林對蘇聯紅軍的清洗,蘇聯也不會在戰爭初期遭受如此慘痛的損失。但他在戰爭期間,逐漸意識到,自己有一批能乾的將領,這才將權力更多地下放。事實證明,英明領袖是不靠譜的,戰略的重要意義在於,不要犯致命的錯誤就行。
第三是地理。人們常常提到,蘇聯的戰略是用空間換取時間,由於腹地縱深,所以有緩沖的機會。這一點當然是不容置疑的,但也無法強調得過頭。試想,如果莫斯科被打下來,德國佔領了蘇聯的歐洲地區,即使蘇聯還剩下廣袤的西伯利亞,但元氣大傷,是不是會有滅國之災,就真的很難說了。拯救蘇聯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不是地形,而是氣候。具有諷刺意義的是,1941年恰好趕上了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之後最冷的一個冬天,而德國士兵還穿著夏季的制服。秋天陰雨綿綿,地上一片泥濘。冬天冰冷刺骨,油箱結冰,飛機、坦克都沒法開動,機槍也因冰凍無法開火。春天到來之後,表層的泥土化凍,但底層的泥土仍然凍結,加上下雨,又是泥濘。這使得德軍的機動能力大大受阻。本來,深入敵後是可以以戰養戰的,但蘇聯採取了「堅壁清野」的做法:他們燒毀谷倉和橋梁,毀壞水井,或在水井中投毒,把牛羊、工廠都運走,讓敵人得不到任何東西。著名歷史學家基根的《戰爭史》里,專門寫過地理對戰爭的制約:有的地方,任你再雄兵百萬,打不了仗就是打不了。
最後一點,可能也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是組織的自我進化能力。很多歷史學家熱衷於尋找「轉折點」,但這一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下棋下到最後,都有可能一著不慎,全盤皆輸。有的電視編劇喜歡尋找決定戰爭勝負的「秘密武器」,比如破譯了對方電碼的情報人員,比如新式武器。一些研究二戰的學者會提到蘇聯的T-34坦克。這一坦克號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性能最好的坦克,就連古德里安都承認,當T-34坦克投入戰場之後,德軍的裝甲兵優勢就沒有了。其實,T-34早期的缺陷很多,比如沒有無線電聯絡設備,坦克之間聯絡還依靠旗語。T-34還漏雨,一下雨就要擔心儀表盤會不會被淋壞。蘇聯不是不知道T-34有這些缺陷,但戰事緊張,怎麼能停下生產先改進呢?他們只能一邊生產一邊改進。最終, 當T-34經過改進、真正發揮威力的時候,是在1944年年中之後,那時二戰歐洲戰場的局勢已經明朗。
「閃電戰」本身靠的就是協同作戰。空軍要先發制人,炸掉對方的飛機、兵工廠和交通通訊設施;工程兵要趕到裝甲部隊的前面搭建浮橋;步兵要負責保護坦克,清除地雷,提防反坦克部隊;這其中靠的是官兵之間、不同的兵種之間、武器和士兵之間、前線和後勤之間的協調。勝敗乃兵家常事,最初的勝利並不保證最終的勝利,最初的失敗,甚至是慘敗也不預示著最終的失敗,關鍵在於一邊打仗、一邊調整,不斷地自我進化。
蘇聯紅軍之所以能夠挫敗「閃電戰」,是因為他們慢慢摸索出了如何阻擊納粹坦克、瓦解敵人主力武裝、並不斷提高自己的機動能力。

Ⅸ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Ⅹ 蘇聯與德國發動的幾場著名戰役的過程是怎樣的

分別有基輔戰役、列寧格勒、克里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及庫爾斯克、斯摩棱斯克、白俄羅斯和第聶伯河會戰以及維斯瓦河-奧得河、東普魯士戰役和柏林戰役。

1941年,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攻蘇聯。二戰由此進入新階段。德國企圖集中大量兵力,以“閃擊戰”實施迅的突擊,把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然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一線,用空軍打擊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第二階段:1942年~1943年底,蘇軍戰略反攻,蘇德戰爭發生轉折,蘇聯接連收復多個失地。

第三階段1944年~1945年,蘇軍全面戰略進攻,德國失敗。1在長達4年的戰爭期間,蘇軍消滅德國及盟國共607個師,德軍損失達1000萬人左右。

閱讀全文

與蘇聯是怎麼滅德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