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迪拜有賣大米嗎在哪買的到,價格多少啊
阿聯酋迪拜世界貿易中心-稱,今年上半年迪拜大米貿易比上年同期激增了155.3%。今年上半年期間,迪拜大米進口和轉口總額達到了30.43億迪拉姆,比上年同期的11.9億迪拉姆增長了18.5億迪拉姆,而進口和轉口總量從上年同期的57.9萬噸增至82.3萬噸。印度是迪拜的第一供應大國,佔到了迪拜大米進口總量的67.7%。巴基斯坦位居第二,佔到了26.6%。泰國位居第三,佔到了4.2%。
Ⅱ 在德國買大米多錢一千克
最便宜的1歐1千克,最貴的是亞超的泰國大米,但是基本上也在2歐每千克以內
Ⅲ 現在產大米的地方共有多少個
先從祖國的最北端開始說起,
黑龍江,中國最大的商品糧輸出基地,素有北大倉之稱,盛產東北米,有旱澇保收的黑土地做後盾,再加上天公作美,近年來糧食產量節節攀升,亞洲最大的糧庫,「90糧庫」就在黑龍江的三江地區。代表大米的品種「9031」,「稻花香」,「綏經4」,「墾稻12」等。
吉林,除了高麗參,大米就應該是這個省份最為出名的東西了。每年的產量在中國也是能排得上號的,代表品種最出名的是「超級稻」。
遼寧,盛產大米,盤錦大米更是名氣遠播,但是由於遼寧人口較多,所以在糧食外運方面,它的量不及黑龍江和吉林,但是,遼寧米的口感在這三個省當中應該算是最好的了,如果要排名的話是1,遼寧. 2 吉林 3 黑龍江。當然這是從大宗米的質量角度來說這個事。這三個地方有幾種優質米是不相伯仲的,如黑龍江五常的」稻花香2號」,吉林「超級稻」,遼寧的「鹽豐」等。
很多人認為在中國的西北是不生產水稻的,其實不然,中國的新疆,也是產米的地方。
陝西,陝西這個全國最缺水的省份也產大米 ,是的,就是產大米,但不是可以挖窯洞的陝北,面是在有著「塞外江南」之稱的陝南地區--漢中,穿過秦嶺就可以看到一片片的水稻田了,這個地區種的是「秈稻」(補充一句,東北米一般都是粳稻,南方米大部分都是秈稻,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大體上是這個情況),漢中當地產的米一般可以滿足漢中當地的消耗,少部分外運,所以在外省份很難看的到它。如果要考查商品米的話就算了,產量較中國其它產糧大省來說,一個字「少」。
山東,河南地界,這兩個地方,當然也包括河北 ,是產小麥的大省,山東的小麥更是因其筋度高,做出來的饅頭等食品口感好被廣大麵食主義者推崇。
在山東有一種稻米,老百姓叫它「黃河大米」口感很好,但是由於近年來,土地不斷被徵用,再加上濟南等地區的地下水位下降很難再吃到正宗的黃河大米。在山東南部微山湖地區也產大米,由於這個米的外觀品相等和東北米極為相似,就把這個米冒充東北來銷售。因為東北米價格高。河南地區也有一種大米是很有名的。種植面積小產量少,外省份很難找到。
在天津出產一種很出名的「小站米」,在京當地區這個米是相當紅的。
江蘇,這個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江蘇本地產的米,先說好的,「武育粳」這個應該說是江蘇比較好的一種商品糧了,和東北米極像。在江蘇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米。差一點的呢,差的不是一點點的就是傳說中的江蘇雜粳,這種米的外觀 是相當的難看。口感什麼的就不要提了,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填飽肚子。
安徽,與江蘇接壤,在接壤的地區所產的米與江蘇米一樣,不過多贅述,但是安徽是一個米消耗大省,作為商品糧銷售市場的話,一個字「大」。也盛產米,產量比較大。
湖北,這個地方產米,仙桃大米,(多好聽的名字)是非常出名的商品糧。粒型比泰國米短一點,口感好。
湖南,產量大省,一年就1800多萬噸,在世界在國際在大米市場上最有名的泰國一年的產量也就是1800萬噸,在岳陽地區的「9113」品種 ,在市場上反應相當不錯,湘西地區產的都是當地的一些米,不成規模,就是這么一片一片「拼」起的產區,愣是把湖南的大豆產量給整的這么高。湖南也產早秈米,這個米的量很大,一般都是作為工廠用米,做個米線啊,米粉啊什麼的。
江西,產量大省上,很有代表性的品種包括「65002」「63」「923」「外引7」前兩種是普遍貨,後兩種是高檔貨。「65002」和「63」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產量很大,比較受當地的消費者青睞。「923」和「外引7」這兩個品種可相當神奇,923經常冒充泰國米出來「混」,更是有些江西本地的米廠竟然也能產出「泰國米」,打上泰國米的商標,就混出來了,混到市場上來了。外引7是一個很傳奇的品種,據說香氣比泰國還要好,當然價格也比泰國米貴。
福建和廣東原來都產米,但是現在的產量少啊。但是廣東,是中國最大的大米消耗省份,所以做要把大米做強,廣東一定是必爭之地。
再說廣西,好地方,產米區,產量只能說是較多,好多高檔的南方米,像什麼「馬壩油貼」啊,什麼絲苗啊,這個地方都產。當然也產那種質量很差但是產量很高的在大米,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地方。
再有呢就是像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產大米,但不成規模。
一些糧沒的巨頭正向著這些個產糧大省開路,中國最大的糧油企業,益海嘉里集團就是其中之一,在東北,江蘇,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建設米廠。中國本土最大的糧油企業中糧集團也緊隨其後開始在大米 這個行業與之一較高下。在油上沒打過人家「福臨門」的市場份額僅僅是「金龍魚」市場份額的一半,像其它的有「北大荒」,這是中國目前來說做米做的最大的企業,但是不知道居安思危,被剛剛提到的那兩個集團超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Ⅳ 在法國有大米賣嗎
當然有啦 法國超市都能買到,不過他們自產的米一點都不好吃,不過亞洲超市又賣中國米或者泰國香米的,所以還好啦,不用擔心
Ⅳ 德國是誰虧本了。
賓士虧本的原因,同時談德國企業虧本...他們有極強的時間觀念,德國來一個副總裁,說四點到,五點了,他才進門,但是員工們當著他們的面就可以直接下班。... 1、德國人首先基本不考慮生產的成本和回收期。比如,他們如果認為要搞一個什麼促銷,就會大放血,比如這一次,他們的想法就是,增加市場認同,陪養忠實用戶。但是他們也發現,中國人比較狡猾。比如麥德龍,在德國虧本銷售大米,把沃爾瑪打得很慘,但是在中國去年促銷大米,搞了前後一年,發現,只要米一降價,人像潮水一樣來,一漲,高個5分,人就跑得光光的。 可是德國人還是犟,他們認為自已高貴,勸不來的,搞到領導下馬了,才住手。-----------一句話,人家認為他玩得起。 2、他們的成本令人吃驚。早些年賓士和揚州亞星合作,那個排場啊,不住揚州,住南京,有專門大奔每天接送,一人一套別墅,月租金5萬元起,還配兩個保姆,都是報銷的。他們的夫人都不上班,有個政策叫RELOCATION,即夫人們不上班,跟在德企里上班一樣,要有補貼,大致相當於一個中層領導。另外,他們的回德國以及年休假的費用都是報銷的。一句話,一個德國中層,一年用掉幾百萬美元是很正常的。 3、他們對於采購的看法相差很大。比如,他們采購辦公傢俱,采購和中國前五名的傢俱企業打個電話,讓他們在一周內在廠里搭個展間,展示自己的傢俱,一間大約100個平方,搭完了,領導來看了二十分鍾,選了一家,然後給另外四家:注意,是一家5萬元人民幣,讓他們撤走。他們認為這樣很省成本。 附,他們采購的辦公桌,比如一個小會談桌,一米二寬的小園桌,只能兩個人對坐的,是兩萬多人民幣。 還有,他們嚴重地偏向本土企業,比如叉車用的都是德國的林德,一台35萬,年維費還是5萬元一台,因為林德那邊,爺爺輩就和他們合作了。而美國的相同品牌,報給他們十五萬,還免費維兩年。他們也不要。還有,那個食堂也是本土帶來的,真他們的離譜,吃一頓工作餐,比飛機上還貴。這就是他們的成本觀念。 4、他們的勞動法觀念極強,直接造成了他們的勞動成本高,比如:他們有極強的時間觀念,德國來一個副總裁,說四點到,五點了,他才進門,但是員工們當著他們的面就可以直接下班。第二天,那總裁還會打招呼,說:對不起,昨天來晚了。相比之下:台灣企業等到晚十一點,你也不敢走。所以,當下班時,哪怕著火了,他們也可以直接下班,並且他們認為加班是很無能的行為。 5、他們的觀念相當嚴謹。比如,在倉庫,叉車升到頂會碰燈管。在中國人看來,燈管提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德國人不行,先一級級報告給總部,然後報給當時外聘的設計師。設計師出差去了,於是就等他回來。等回來後,設計師就來了中國一趟,看了現場,回去後,同意升上一格。當然,來迴路費又是用戶掏的。所以成本極高,高得令人發指。 這就是為什麼賓士如果直接進口,他們 不會虧,而開個中國公司反而會虧的原因。德企在中國大致都是開了五年以上才能贏利。就是這些原因
Ⅵ 哪裡有本地的新大米賣
在淮陰區小營轉盤那有個菜場,菜場邊上有一條南北的小街,是糧食行,都是賣糧食的,那裡有剛上市的新米。為什麼要吃新米?新米上的農葯殘留沒揮發完,農戶自己也是把新米存放半年到一年才吃的。
Ⅶ 美國有沒有賣大米的
一般大超市裡都有,但是品種不多,中國人或者韓國人開的小超市裡面肯定有,而且品種很多
美國人偶爾還是吃中餐的
Ⅷ 德國生活主食吃什麼有大米嗎
多是麵包,且多數都烤制,當然也有隻買的,麵包店特多。
很少吃大米。吃的是用牛奶煮的較硬的大米
Ⅸ 一般哪裡有大米賣
你要在城市的話,一般的超市都有很多種大米的。
你要在縣城的話,除了超市,一些大一點的雜貨批發部也有大米。
你要在農村的話,隨便找一個農民伯伯家都有大米。
Ⅹ 問一個很弱的問題,在德國的超市買大米方便嗎
德國所有超市都有賣的
統一價格0.45€一袋,一袋500g。
注意是Milchreis,就是牛奶米。
其它米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