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列顛之戰是二戰最大規模的空戰,強大的德軍為何會失敗
“從來沒有這么少人的人為這么多人做了這么大的貢獻”——丘吉爾
這是丘吉爾對不列顛空戰的評價,不列顛空戰發生的背景就是法國淪陷,德國開始對英國發起進攻,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駕駛戰斗機和德國飛行員在不列顛上空為了保衛英國領空而戰斗。而最終強大的德國空軍在不列顛上空折戟,之所以德國空軍會失敗,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當時的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很難對被擊落的飛行員進行營救。其次就是英國本土作戰,有雷達等地面裝備的配合。最後就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各項參數其實是有問題的。
最後就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各項參數其實是有問題的。德國當時的主力戰斗機是BF-109戰斗機和FW-190戰斗機。這兩型戰斗機雖然各項能力強大,但是航程卻十分有限,很難持續的進行作戰。即使是增加上各種副油箱,也無法彌補這一問題。
B.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1,德國在不列顛戰役初期取得巨大勝利,丘吉爾曾指出,針對皇家空軍的空襲如繼續,帝國將面臨崩潰的邊緣,後希特勒為報復英國對柏林的轟炸,下令轉為恐怖空襲,對倫敦進行轟炸,這樣使英國有了喘息之機,使德國空軍始終無法擊敗英國空軍,在美國加入後,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遠離歐洲的地緣優勢,盟國空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而德國陷入蘇聯戰場,工業實力要首先滿足蘇聯戰爭的需要,空軍飛機補充緩慢,自然就不是盟國的對手.
德國雖然佔領歐洲大陸,但工廠都已經癱瘓,只有德國本土的工廠還在全力運轉,以魯爾區為最,在戰前曾作出統計,美國的工業生產潛力是的國的3倍,再加上德國的裝甲生產有希特勒插手,德國的武器種類繁多也給武器的維修,零部件的補充,設備的更換帶來困難,加劇了德國的兵力劣勢,蘇聯自始至終始終生產T-34,積蓄多年的裝甲兵精銳已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過多.
雖然德國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國日爾曼人可以為他效忠,所以他只徵召具有日爾曼血統的人參軍,而英國,美國,蘇聯本來人口就比德國多得多,又全國總動員,美國戰爭實力的85%,英國的99%,蘇聯的100%全用來對付德國,德國8000萬人怎能敵美國當時的2億人口和蘇聯的1.4億人口?還加上英國的5000萬.而德國盟國的軍隊的戰鬥力普遍低下,德軍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為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和匈牙利的第7集團軍不戰而逃,放棄伏爾加河防線,最終導致德第6集團軍的被圍.
二戰初期的德國空軍是世界第一,這是英國人承認的,但飛機質量並不先進,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的性能完全超過同期服役的德國戰斗機,這也是英國皇家空軍能經受住德國空軍的一個因素.到1942年,德國空軍的劣勢已開始在東西線同時顯現,蘇聯空軍開始掌握制空權,美國研製的大批新式戰斗機被編入第8航空隊進入英國服役,而德國的ME-262則因為希特勒的干預而變成轟炸機,導致德國的軍工生產遭到盟國空軍的全面破壞,更加劇了德國空軍的劣勢.
德國海軍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條約,德國海軍只允許擁有英國皇家海軍的35%的噸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軍的建設,開戰之初,德國只擁有戰列艦2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22艘,潛艇57艘,而英國則擁有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數不詳,驅逐艦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權,雖然俾斯麥是西方海軍中戰列艦的王牌,但單艦的作戰實力不能代表全體海軍的實力,而且航空母艦的誕生標志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而德國竟沒有1艘航空母艦服役!海軍的劣勢也是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偉大的發明,但到1943年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聯手獵殺狼群後德國的狼群就走向窮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出色的演講家和政治家,經濟學家,戰略家,但性格怪異,孤僻,剛愎自用,蠻橫無理,在勝利時可以保持克制,但失敗時就完全喪失理智,疑心很重.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當德國的裝甲兵生產由古德里安領導後,曾一度將坦克的月產量提高到800輛每月,但當時盟國的空軍已佔據優勢地位,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完全在盟國空軍的空襲范圍之內,所以德國工廠被摧毀的速度遠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當時德國人力危機也十分嚴重,大批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被強行徵兵服役,沒有工人的工廠還怎麼開工?所以德國的軍工生產在二戰後期可以說已是癱瘓.
C. 德國為什麼輸掉不列顛之戰
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在德國空軍服役時擊落了一百多架敵機。1940年夏季和秋季的不列顛戰役中有25個。後來他甚至被任命為戰斗機監察長。毫無疑問,他有能力評估德國在不列顛之戰中失敗的原因。
在全球沖突結束不到十年之後出版的《第一與最後》一書中,阿道夫·加蘭(Adolph Galland)(該書的同名王牌和同一作者)非常關注英格蘭的空戰。加蘭德還解釋了為什麼德國飛機無法擊敗英國。
梅塞施密特Bf 109如圖所示1940
結果,從位於加來海峽省(Pas-de-Calais)部門(法國盡可能靠近英國的部分)和Cotentin半島上的機場起飛的飛機只能飛(安全返回)英格蘭南部。
根據德國王牌飛行員的解決方案
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感到遺憾的是,當時的指揮官並未決定使用額外的可移動油箱。它們並未安裝在戰斗機上,盡管事實上該想法已經由Condor Legion與西班牙的Franco General一起戰斗使用。
根據第三帝國戰斗機的未來監察長的說法,額外的燃油箱可以將飛行距離再增加200-300公里(大約增加45-70%)。反過來,這將導致德國飛機大量滲透到敵方領土。
“不咬狗”
但是,英國司令部並不會為敵方任務提供便利,並將其已經耗盡的中隊置於敵方無法觸及的地方。僅在緊急著陸或需要補充燃料或彈葯的情況下,才使用靠近海岸的基地。結果,根據Adolphe Galland的說法:
“德國戰斗機飛行員發現自己處在拴系的狗的位置,准備向敵人猛撲,但由於鏈條太短而無法咬傷他。”
同時,德國空軍的“王牌”宣稱:“在公開戰斗中,由於英軍密集,我們比英軍擁有明顯優勢。”
在不列顛戰役中被擊落的Messerschmitt Bf 109
總的來說,這位德國退伍軍人想知道為什麼希特勒“不想要”英國人,因為這里有所有資源。大多數歷史學家指出,除其他外,德國不可能(即使在空域可能取得勝利)將陸軍降落到英國。
但是,包括我們的研究人員在內的一些人認為,還有更多令人信服的理由停止與島民作戰並打擊蘇聯勢頭強勁。在解密後的克格勃檔案中,發現了數個計劃,表明蘇聯積極准備進攻德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列舉了不合邏輯的(出於防禦目的)大量的部隊,坦克(進攻性武器),飛機場和陸軍基地的集結地。在德國人對盟友的恐怖襲擊之後,大部分這種物品被摧毀並造成了可怕的人員傷亡。
當然,現在很難說誰在試圖勝過誰,但是許多人(包括德國王牌,那場戰斗的參與者)都確信德國可以為英國贏得戰斗。
D. 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
二戰的失敗,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德軍一開始在西線的戰鬥打得非常神勇!戰無不勝,最突出的例子是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突入之神速,令英法聯軍吃驚,短短幾個星期就從德法邊境突入到法國大西洋海岸。打得法軍措手不及,這也是隆美爾在之後得到希特勒的信任的重要原因!可是到了後來,英法聯軍被迫被趕到了敦刻爾克地區,走投無路,四面楚歌!有三十萬之眾,這時戈林出來「搗亂」,非要讓希特勒看看德國空軍的神勇,最後,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利實施!導致英法聯軍保存了實力! 另一方面,德國空軍空襲英國也是不明智的選擇!希特勒完全可以選擇德國海軍的潛艇來封鎖英國,使之成為一座死島。然後再養精蓄銳跟蘇聯打也不遲!但是,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英國空軍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最後勝利!德國空軍損失嚴重! 還有就是「諾曼底」登陸,德國首先在戰略上失去了主動權,導致整個大的「戰爭計劃」最後不了了之!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納粹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n\n\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n\n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n\n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n\n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n\n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n\n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n\n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n\n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n\n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n\n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n\n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n\n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n\n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n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n\n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n\n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n\n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n\n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E. 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就是日本這樣的舉動讓美國徹底加入二戰,當初德國在一戰中原本是可以戰勝的,但就是美國的介入才會戰敗。所以德國得知美國加入二戰以後整個心都是拔涼拔涼的,不出所料德國還是在二戰中戰敗了,因此德國經常說日本簡直就是一個豬隊友。
F. 英國究竟有多牛,為何德國空軍會兵敗不列顛
第六,德國從一開始就缺乏一個完整的對英態度,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前期的准備和計劃。從敦刻爾克就可以看出,德國人並不想把英國人得罪死了,放跑了英國人。而不列顛空戰德國人也是想通過轟炸讓英國人屈服,而不是滅了英國,所以德國一直左右搖擺,優柔寡斷。德國人的猶豫讓英國空軍有了喘息的時刻,飛行員、飛機和高炮源源不斷的從加拿大、美國等地運過來,德國人越打越難打,最後沒辦法乾脆放棄了,掉頭去打蘇聯了。
G. 二戰德國空軍為什麼會戰敗
德國空軍多線作戰,分兵應對蘇聯空軍。 二戰飛機的作戰半徑相對陸軍的活動范圍來說都比較小,當時德軍進入蘇聯領土時,發現可供飛機使用的機場並不多,因此空軍難以隨陸軍一起部署在前線。 德國飛行員在戰爭中日益減少,進攻蘇聯時好多都是「娃娃兵」,就是不成熟的飛行員,就像諾曼底時德國的青年師一樣。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 而蘇聯飛機大多比較粗笨,這主要是航程必須要遠,能在遼闊的荒原上一直飛到下一個機場,包括現在也一樣,像Su二漆系列那麼大的飛機對其他個過來說必要性不大,而俄羅斯要從西部飛躍西伯利亞就必須要有足夠大的航程,這樣飛機就必須塊頭要大、油要多才行了
H. 二戰中,為何德國空軍有優勢卻輸掉了不列顛空戰
歷史的思考:德國為何輸掉不列顛空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在哪?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逼迫英國屈服,德國為了擊敗英國,遂用空軍對英國展開攻擊。這就是被後世稱為不列顛空戰的,二戰中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戰斗中,德國本具有壓倒性優勢,但最終卻在英國上空慘敗。這場空戰的背後,是什麼讓德國慘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剖析一二。
不列顛空戰的起因
法國戰役,德國用很小的傷亡就擊敗了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四個國家。其中法國、比利時、荷蘭投降,英國則退回到了自己的本土英倫三島。雖然此時英國已經損失慘重,陸軍丟光了自己的裝備,海軍和空軍也損失較大。但是仗著其強大的海軍和擁有英吉利海峽這道天塹,英國暫時站穩了腳跟。
此時犯難的反而是德軍了,因為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攻擊英國本土。此時戰役已經變成了兩棲登陸作戰,這種戰役需要的是足夠的軍艦,至少需要4-5艘戰列艦,30艘輕重巡洋艦,100艘驅逐艦,以及大量的運輸船和登陸艇。然而德國卻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登陸作戰是德軍難以完成的。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是不會為此止步的,他要逼迫英國投降。海獅計劃就這樣被制定了出現來,按照計劃,德國空軍將對英國南部沿岸的重要目標發動空襲。目的是消滅英國戰斗機部隊的主力,之後派出轟炸機空襲英國艦隊,最後讓海軍集中的船隻,可以將德國陸軍送上英國本土。
為了這次計劃,德國可謂拼盡全力。此時德國集中了2669架作戰飛機,168艘運輸船,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另外准備了13個師,准備進行登陸作戰。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戰爭一觸即發。
理論上這個辦法是可行的,因為此時英國空軍僅僅只有七百餘架戰斗機,面對德國空軍力量是很難做出有效阻擋的。面對德國空軍遮天蔽日的攻勢,英國空軍能否抵抗則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英國此時也匱乏所需的裝備,大功率探照燈,高射炮都是十分匱乏的。
而戰斗機上,英國也不如德國,颶風式戰斗機不是德國BF109戰斗機的對手,新銳的噴火式戰斗機則較少。要與德國空軍戰斗,無異於是以卵擊石。可以說,戰斗從剛開始,就陷入了絕望之中。
不過英國並非沒有優勢,英國皇家空軍的戰斗機指揮部由休·道丁負責,下轄四個飛行大隊,第十大隊保衛英格蘭西南地區,第十一大隊保衛英格蘭南部沿海,第十二大隊保衛泰晤士河入海口以北直至北部海岸,第13大隊則保護英格蘭北部地區。
而且英國早就建立了全國性的雷達預警網站,盡管當時的技術還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經能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敵方空襲編隊的大致方位和行進方向。重視本土防空的英國,也早已將雷達和戰斗機的使用關系,合理化和協調化。而道丁已經做好了,迎擊赫爾曼·戈林和他的德國空軍了。
不列顛空戰爆發
戰斗在1940年7月10日爆發,德國空軍開始襲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和港口,企圖誘殲英國戰斗機部隊,為登陸行動而奪取制空權。然而道丁卻通過雷達,有效的確認了德國空襲編隊的方位,然後調撥戰斗機和高炮進行打擊。在德國空襲編隊的航線上,他們會遭遇到各個方向趕來的英國戰斗機中隊的攔截。
戰斗持續至8月12日,英國皇家空軍損失了150架戰斗機,德國空軍則損失了286架戰斗機和轟炸機。因為天氣原因,德國空軍暫停攻勢,至8月15日再次發起攻擊,目標位英國東南部和北部,但結果依舊不佳。從8月15日至8月19日,德國空軍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反而損失不輕。在雷達的探測和引導下,道丁可以有效的調配自己手上空軍力量,打擊德國空軍。
8月19日,戈林在再自己的卡林霍爾庄園召開會議,總結了前一階段作戰的情況。經過會議商討後,戈林決定全力攻擊英國第十一戰斗機大隊的基地,目標是打開通往倫敦的空中通道,以消滅英國剩餘的戰斗機,並且摧毀地面設施。
德國空軍在第二階段,應該集中摧毀英國的機場,雷達站,地面防空哨和英國的戰斗機部隊。8月24日至9月6日的戰斗中,英軍有195架戰斗機被擊落,171架被重創。南部的五個機場也因為空襲失去作用,英國皇家空軍的七個指揮中心的六個被摧毀,雷達站也大多被毀,事實上英國空軍飛行員也近乎到了極限,許多人甚至剛剛降落,就昏迷了過去。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英國皇家空軍將很快失去抵抗能力。而德軍仗著數量優勢,能繼續他們的計劃。
然而一個意外事件打亂了德軍的作戰計劃,8月24日,德國重啟攻勢時,十二架迷航的德國轟炸機飛臨倫敦上空,在市中心扔下了炸彈。他們並不知道,這里是倫敦,飛行員誤以為是什麼重要的軍事設施。炸彈在倫敦市中心爆炸,人員死傷慘重。丘吉爾遂派出81架轟炸機在次日空襲柏林,作為對德國的報復。空襲本身沒有對德國造成劇烈損失,但是卻嚴重刺激了希特勒的神經,希特勒叫囂要將倫敦從地球抹掉。所以他們要空襲倫敦,毀滅他。
於是攻擊計劃從摧毀英國空軍,轉向了空襲英國首都倫敦。9月6日,德國出動68架轟炸機空襲倫敦,造成倫敦嚴重受損。9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空襲,625架轟炸機投擲了300噸炸彈和燃燒彈。入夜後,德軍二次空襲展開,250架轟炸機又投擲了大量燃燒彈,倫敦1300多處起火,許多街區化為火海,連白金漢宮也遭到了空襲。當晚,英國倫敦被炸死的市民多達三百人,傷者1500餘人。
此後一連七天,德國空軍都不分白天黑夜的空襲倫敦。事實上此舉正中英國下懷,因為空襲城市就讓德國空軍不得不放過英國戰斗機部隊,這讓英國戰斗機部隊得到了寶貴的喘息。在9月15日,經過八天的休整和補充,英國空軍在這一天投入了19個中隊,三百餘架戰斗機組成的大機群與德軍交戰,德軍損失慘重,有68架軍機墜毀,80架受損嚴重。此後一直持續到41年5月,德國空軍的空襲都沒有取得真正意義的戰果。
德國空軍的失敗原因
如果細看這場戰役,我們會發現,德國空軍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驕傲自滿的狀態,對英國的空襲從始至終都缺乏一個明確的想法。攻勢重點來回搖擺,始終沒有明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策略是什麼。沒有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的結果,就是倉促作戰,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這種方式研究出來的計劃,根本不稱之為計劃。
對比之下,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的存亡,將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在1940年5月就有目的和計劃的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來加強自己的防控體系。在指揮體制,兵力部署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准備。所以當空戰爆發,英國有充足的預案可供使用。
當然在軍力上,英國有巨大劣勢,其戰斗機部隊,在一開始只擁有700架戰斗機和500餘架轟炸機。而德國則具備絕對的優勢,從一開始的兩千餘架,到後來的四千餘架,兵力遠遠超過英國。如果德國可以發揮好自己的兵力優勢,幾乎可以碾死英國。
但是在兵力調配上,英國則更為有經驗和優勢。依靠51座雷達站和大量的防空觀察哨,以及整齊劃一的指揮體系,英國已經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防空網路。任何進犯的德國軍機都將被發現,並且遭到英國戰斗機有組織,有目的的攔截,導致德國機群是處在一種盲人的狀態作戰的。而英國則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人員消耗和裝備損耗,彌補了自己飛機數量的不足。
另一方面,德國空軍在英國作戰,如果飛機受損嚴重,無法返航,那大多就只能在英國跳傘。如此一來,德國飛行員斷無可能逃回德國,受損的飛機也就是真的受損了,飛行員自然也成了英國人的階下囚。而英國飛行員一旦發現戰機受損,就會立刻迫降,然後尋求附近村鎮平民的幫助,將飛機拖回基地進行維修。如此一來,德國的損失就會日漸加劇,而英軍則大大減少了損失。
這種損失的直接結果就體現於,德國空軍總參謀長,漢斯·耶舒恩內克所下達的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第一個命令是建立更多的飛行學校,此舉固然無錯,畢竟德國需要更多的飛行員投入戰斗。但是他的第二個命令則非常奇怪,抽調更多的飛行教官充實到各飛行聯隊去。
此舉無疑是災難性的,盡管他的初衷是調集更多的優秀飛行員壓倒英國人,然而這本質上是個飲鴆止渴的辦法。戰爭不可能短時間結束,德國後備飛行員已經快要消耗殆盡。此時將大量的飛行教官送上戰場,而飛行學員們卻得不到充足的教育結果無疑是非常可怕的。
這個策略的直接結果就是,許多德國的新飛行員很多不會全天候飛行,不會夜間飛行,不會儀表飛行,因為他們沒有學過這些科目。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為了彌補損失,就要搜刮更多的飛行學員和寶貴的教官上前線,到時新的飛行員水準會更差。這里還有一個統計,四分之一的新飛行員在不列顛空戰期間活不過十場戰斗,也就是說長此以往,德國空軍就會被耶舒恩內克這種慢性自殺的策略,徹底毀掉。
而德國最大的錯誤則是在英國空軍即將被壓垮時,希特勒因為柏林遭到轟炸而命令空軍去毀滅倫敦。這無疑是個巨大的錯誤,希特勒認為此舉可以壓垮英國,讓英國人民逼迫政府對德國投降。空軍總參謀長耶舒恩內克表示支持,空軍司令戈林則對此非常懷疑,並反問他:「如果英國空軍集中轟炸柏林,你認為我們會投降嗎?如果我們不會投降,你怎麼去認為英國人會投降呢?」耶舒恩內克只能表示:「英國人很軟弱,沒有跟我們一樣的戰斗意志。」
即便戈林知道此舉毫無意義,但希特勒的命令是戈林也無法違抗的,德國空軍只能去空襲柏林,這就導致英國的戰斗機部隊得到了喘息機會。並在得到充分休整後,對德國空軍進行了反擊。最終結果就是德國空軍徹底敗退,再也無力取得戰果了。
結語
事實證明,一場戰役,尤其是空戰,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三心二意的攻勢,註定了無法取得勝利。而當一國的領導者,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而發動一場攻勢時,整個軍隊的攻勢就會失敗。可以說,不列顛空戰的失敗,並不在於德國空軍將士作戰不英勇,也不在於德國空軍的計劃出了問題。而是在於,希特勒作為國家元首,為了面子干預軍隊作戰,這才是德國輸掉不列顛空戰的重要原因。
I. 二戰大不列顛空戰德國為什麼失敗
不列顛空戰德國人先嘗到了甜頭,然而又慘敗,主要原因是英國人發明了雷達,使得德國人飛機怎麼飛,飛到哪英國人心裡都有數,再把皇家空軍派出來阻擊就是了....再加上希特勒和戈林指揮出現了問題,還有英吉利海峽的天氣...等等等等原因造成了德軍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