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如何在德國找職業培訓

如何在德國找職業培訓

發布時間:2022-01-29 08:21:58

⑴ 中國讀德國職業培訓

2006年以前,德國的一些職業學校還給中國申請人發Zulassung。而德國駐華使領館也給頒發Ausbiling簽證。應該說,當時德國人還是挺認真地做這件事的。很希望在職業培訓上和中國做一些事情的。
但是隨著過去的人大批失蹤隱匿,有的學校跑得一個都不剩了。後來德國聯邦內政部禁止各州的外管局再給中國人核發居留了。德國職業學校也不再搭理中國人了。
本來大有發展的一件好事,被福建人和浙江人徹底毀了。

⑵ 形勢與政策論文 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談談如何成為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

[摘要]通過對德國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中取得成功經驗的研究,結合我國國情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際情況,提出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方面應加強的措施。
[關鍵詞]德國 高技能人才經驗啟示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其本質特徵是具有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即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其規格特徵為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確的高層次性;其職業特徵是操作群體中的管理者——「高級藍領」,或是管理群體中的運行者——「應用型白領」,亦稱為「灰領人才」或「銀領人才」;其行為特徵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活動而不是機械地模仿和簡單地勞動,是在「應知」基礎上「應會」的智能性行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實踐技能,關鍵是要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
二、德國在培養開發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
1.德國的傳統文化重視職業技能培養,人才評價不唯學歷
戰後德國第一位總理阿登納曾說過:「職業教育應該是全民族的事業。」在德國,職業技能教育非常受重視,能工巧匠頗受尊崇。包括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內的許多成功的政治家和大企業家都是出身於手工業者,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大都是從技工開始,因此,技工職業在德國享有很好的聲譽。德國的人才評價體系並不盲目追求高學歷而鄙薄職業技能教育。德國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學外,絕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進入遍布全國的近萬所職業學校。通過職業教育來獲得基礎知識,培養實際操作應用能力,考核合格後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資格,這樣才能有資格進入某個行業從業,就業後還有機會接受繼續職業教育。目前,德國有25%的19至65歲社會成員參與繼續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成了每個職工的終身教育,從而實現了培訓→就業→再培訓→再就業的循環往復。此外,德國許多大學也開設了職業課程,從而使許多大學畢業生在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也能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
2.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制度保障
德國對教育的管理、監督、組織實施,主要採用立法的形式來保證。形成了一套內容豐富、互相銜接、便於操作的法律體系,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遵照德國聯邦《基本法》中對教育的條規,1969年,德聯邦政府頒發了《職業教育法》、《職業培訓條例》和《勞動促進法》,規定了職業教育的組織條件和經費,明確了要為職業進修提供幫助及學習期間的收入、待遇等問題。1981年,又頒布了《職業培訓促進法》,對職業教育的目標、年度職業教育報告、統計做出了具體規定。各州根據《基本法》制定具體法律法規,而且執法嚴格,力度大。國家規定,18歲以下的青年必須接受高中或職業教育,原則是未參加職業培訓就不允許就業,這樣保證了勞動力水平的提高。正是在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和強有力的執行保障下,德國實現了職業教育培訓的法制化,使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有法可依。
3.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培養費用,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物質保障
德國政府將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任務來抓,規定了職業學校的一切經費由各州政府負擔,德國企業也將擁有訓練有素的員工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備條件,都樂於投資職業教育並承擔學生在工廠培訓期間的一切費用。因此,德國職業培訓的費用是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的。政府利用國家財政資助職業教育發展,各職業學校全是公立性質,教師屬於國家公務員,校舍及學校的各種其他設施,包括電腦教學設備、實驗場地等也由國家出資建設。德國企業很重視人才培訓,除了成年人上崗前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外,對口學校的高中畢業生畢業後也要進行三年的學徒期培訓。由企業提供實習場所,支付輔導實習教師的工資,並發給學生每月500到800歐元不等的生活費。對在職人員的培訓通常採用帶職到高等學校學習、企業內部進修、有勞動總署組織並付費進行專項職業技能培訓等。德國每年為職業培訓花費約200億歐元,相當於國民經濟中工資薪金數額的3%。這筆費用基本上由企業負擔,與此同時,國家公共資金為職業學校籌資約80億歐元。目前,德國在重新考慮改善職業教育經費的籌措措施,包括通過增加財政預算強制措施、向終身教育政策傾斜等。國家對接受職業培訓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各種優惠。2002年,國家共拿出8000萬歐元專款補貼小企業的培訓項目。凡是企業因職業教育投入的一切費用,都可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計入成本;企業由於為社會提供一定數額的學徒崗位,還可向政府申請一定數額的補助。
4.堅持供需雙方緊密結合、理論實踐密切聯系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推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中一項十分成功的制度。德國法律規定「凡初中畢業不再升學的學生,就業前必須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雙元制職業培訓。」企業不得接收未經培訓的員工,未經培訓的員工不能上崗,已成為僱主、雇員的共識和行為規范。目前,全德2/3以上的就業人員接受過雙元制職業培訓。「雙元制」教育密切結合了供需雙方要求,在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供需結合是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通過職業咨詢、合同簽約等手段來實施的。需要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早在畢業前就向各有關部門及企業咨詢。咨詢是雙向的,既指導學生選擇企業,又幫助企業選擇學生,這種雙向選擇的結果在學生參加雙元制教育前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確定,保證了供需雙方的緊密結合。職業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學員的教學培訓計劃,企業會根據市場發展需要來決定培訓內容,使學員培訓從一開始就同市場需求密切結合起來。「雙元制」教育強調的是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接受培訓的學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在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學員每周1~2天到學校上課,其他時間在企業實習。其中,學校著重教授專業課和文化基礎課等理論教育,企業著重實際操作訓練,兩地都設有演示車間、實訓車間,學校甚至部分接受實際生產訂單,利用培訓車間承擔實際工程項目,使學員從入學起就開始直接接觸今後工作的環境,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相互滲透。
5.德國企業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動力
德國的企業非常重視人力資源開發,他們普遍認為,人力資源的規劃和培訓是企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人才培養,培訓的投資就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投資。人力資源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在德國的技能人才培養中,企業培訓起著主導的作用,職業學校只起著配合和服務的作用。而他們的企業培訓,則又分為企業內培訓和跨企業培訓。企業內培訓可分為五大類,一是工業教學車間培訓,這是企業內培訓中質量最高的培訓,多數在主要或大型企業中進行,其主要特徵是培訓與生產過程分離。二是非系統的工業培訓,主要在中小型企業中進行。其主要特徵是培訓與生產過程聯系密切,大都在生產車間中進行。三是傳統的手工藝培訓,其主要特徵是培訓與生產過程聯系最密切,教學全在生產現場進行。四是辦公室和服務業的系統培訓,通常由大企業或行政機關負責,其主要特徵是把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與企業或行政機關的實踐培訓聯系起來;增加與實踐相關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比重。五是辦公室和服務業的非系統培訓,主要在中小型企業和辦公室進行,其主要特徵是通過實地操作來學習。跨企業培訓是由若干個企業聯合起來進行培訓,也有一些地方當局參加的,一些職業學校的教學車間也用於跨企業的培訓。跨企業培訓在各職業領域中的分布很廣,而且佔有一定的比重。在具體的培訓方式上,各企業都結合自身的實際作出選擇,決定採用何種方式。

高技能人才在德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德國工人眼裡,所有的產品都是藝術品」,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職業操守為德國企業在世界上開具了一張「信譽」保證書,同時也在德國經濟高速發展史上創造了不可忽略的功績。工業是德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有800萬人在工業企業中工作。德國最重要的工業行業是汽車製造業和電子工業。其中汽車製造業包括了77.7萬職工,創造了2270億歐元的營業額;電子工業包括88.6萬職工,創造了1520億歐元的營業額。因此,可以說技能型人才在德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是在大量既具有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精湛的實際操作經驗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下,德國企業產品成為了高品質、高水準的代名詞,為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德國經驗對於推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帶來的啟示
相比德國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工作,目前我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乃至整體社會觀念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全球製造業向中國大規模轉移,許多企業發現,專業技術人員好找,但高技能人才難覓。一些企業花大量外匯從國外引進了先進設備,由於缺乏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生產出來的產品嚴重「走樣」。高技能人才擁有量是影響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瓶頸」。
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3685人,約占技能勞動者的8.3%,高於全國5%的水平,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現代製造業比較發達的德國,高級技工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則佔到40%。高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現代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這種缺失很大程度上源於「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以及學歷至上的人才評價體系,使技能型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他們的勞動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製造業發達的德國,技能型工人不僅從社會地位到薪酬收入都體現出社會對他們的充分尊重,不僅許多在設計生產一線的碩士、博士都通稱為工人。同時,在德國,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略超過德國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約為2500歐元,而且有很多晉升機會。而在中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觀念依然存在。此外,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依然保留了計劃經濟的特質,與德國系統化、規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學培養體系相比,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實際,跟不上製造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無法滿足現代製造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成為高技能人才匱乏的重要原因。
借鑒德國經驗,為開發區今後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工作帶來如下啟示:
1.要充分認識到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成果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應用就需要有大批高技能人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首都面向國際市場的高端產業園區,集中了電子信息通信、生物技術與新醫葯、汽車、裝備製造等現代產業,對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了。可以說,培養開發大量能滿足企業需要、適應市場變化的高技能人才是北京開發區實現長遠發展的必須條件。
2應根據企業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確定和調整技能型人才培訓內容
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過程中要重視企業和學校的信息溝通,人才培訓內容方面要充分考慮企業生產需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完善培訓培訓內容,根據生產工藝需要增加新工種、新技術、新工藝的培訓內容。在培訓結束後,也應及時了解培訓後在企業的實際應用情況,便於學校更好地調整教學內容。
3.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有力的激勵機制
企業在進行人才評價時不應「唯學歷,輕技能」,要不斷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價值地位,提高他們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勵技能型人才鑽研技術業務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4.要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成長環境
在開發區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的開展過程中,為技能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輿論導向和成長環境,以企業為主體,開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多種途徑,力爭使技能型人才短缺問題得到逐步改善,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技能型人才,為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證。
5.積極促進集理論、技能、師范於一體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
逐步改變目前職業教育教師理論強於實操技能的狀況,發現和培養既懂理論又有技能、既懂專業又有知識面、既會管理又善於協調的新型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來從事職業教育。同時可以調動企業資源,通過客坐教師等形式聘請在工作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人士來為學生授課,使人才培訓更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⑶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如何申請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受訓者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其中,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向學生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雙元制」模式不僅注重學生未來從業能力的提升,還特別強調其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具體而言,企業實習主要讓德國學生更好掌握「怎麼做」。
對德國企業而言,員工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學生接受培訓後即可頂崗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這樣既減少培訓費用,也減輕人力成本,因此深受企業歡迎。那麼如何選擇一家好的德國雙元制學校,找湖南出國工作網,多年成功輸送人才去德國培訓工作經驗,在德國公立職業學校首次對中國學生開放之際,現已擴充更多的雙元專業,具體可以咨詢了解。

⑷ 留學畢業之後在德國找工作的步驟是怎樣

德國留學生找工作第一步:完成在德國的學業。辦理「找工作簽證」。
德國留學回國就業的同學就不需要了。中國留學生德國就業的就要多看一看。德國外國人就業,是需要辦理「找工作簽證」的。這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根據德國《居留法》第18C條的找工作簽證須知,自2012年8月1日起,持德國高校學位證書、或德國認可的相當於德國高校學位證書的外國高校學位證書的畢業生可以赴德尋找工作。持找工作簽證的期限最長為6個月。在找工作簽證有效期內不允許就業或自謀職業。
對以上政策解讀簡言之就是:德國讀大學畢業後可以申請找工作簽證留在德國6個月,但期間不允許工作。
德國留學生找工作第二步:申請工作或實習簽證,並且開始工作。
在「找工作簽證」期間,找到工作的同學,准備「工作/派遣或實習合同」等一系列資料,可以申請「德國工作或實習/受派遣到德國工作」的簽證。這樣就可以在德國開始工作了。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學生從事的實習工作是大學學業的一部分,需要提供德國聯邦勞動署或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出具的介紹實習崗位的證明。也就是說如果學校你目前的工作是學校的實習,你要出實習證明。
德國留學生找工作第三步:申請歐盟藍卡,取得合法居留權。
現在的情況是已經開始工作了,出具用德文書寫的德國勞動合同、德國認可的高校(主要是指教育背景在本科以上)學位證書等材料,就可以申請德國藍卡。合同中應註明至少46400歐元的毛年收入(若為自然科學工作者、數學家、工程師、醫生或IT專業人員毛年收入至少為36192歐元)。
藍卡持有者可以無限制地在歐盟居住並享有社會福利待遇,它既是居留許可,同時也是無限制工作許可,此外,藍卡持有人的家屬也不需要再額外申請工作許可,可以再在德國自由擇業。
德國留學生找工作第四步:持有藍卡,在德國工作,符合條件後申請德國國籍。
德國《移民法》規定,在德國合法居留8年(包括上學)並有正式工作的留學生,可以申請加入德國國籍。滿足了條件以後,就順理成章地移民德國了。
畢業了,德國留學生要如何找工作?針對這一疑問,在上面的文章中,小編專門為遠赴德國留學的學生就德國找工作的步驟:完成在德國的學業,辦理「找工作簽證」、申請工作或實習簽證,並且開始工作、申請歐盟藍卡,取得合法居留權、持有藍卡,在德國工作,符合條件後申請德國國籍,進行了介紹,希望可以幫到你!感謝您的閱讀!

⑸ 在德國怎麼才能從事會計這個職業

德國界定會計人員有嚴格的要求,可以不問專業出身,但特別重視實踐能力。培訓和教育手段也多種多樣,如講座、製作光碟、開辟網頁、現場指導等;並根據不同層次人員的接受能力進行有差別的培訓和教育。
國家法律有特別規定

會計審計師是德國會計專業領域層次最高的行業人員。他們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專業實踐的基礎上參加考試。如果大學學制是4年,他們需參加3年的專業實習;如果學制是3年,則需參加4年的專業實習。考試合格後,他們還要經過一定的程序,證明其能履行相關的責任與義務,並按規定投保個人相關保險後,才能成為一名會計審計師。

由於會計審計師職業要求較高,培訓及繼續教育就顯得相當重要。德國法律特別規定,會計審計師每年至少要參加20個學時的再培訓。培訓有面向剛進入實習單位的高校畢業生的培訓,也有針對國家考試考前輔導的培訓,還有大量針對專業人員知識更新的再培訓,其時間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餘時間進行。

德國的中初級層次會計人員類似我國的中初級會計人員,他們稱核算員和會計主管。與會計審計師必須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級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途徑接受技能訓練。一個中學畢業生畢業後,要想從事會計職業,首先必須在職業學校接受3年的工業銷售專業學習,期間有一大半的時間要在企業進行相關工作的實踐鍛煉。

他們學習的課程有會計學、數學、企業經濟管理基礎知識等,畢業後他們通常會在企業做主要工作人員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他們可參加再培訓,並通過總賬會計的考試。這項筆試的內容既涉及銷售、采購、物流、營銷等與會計相關的經濟知識,還涉及成本核算、企業財務管理、稅法知識等,要求考生根據聯邦法規、國際法相關法規製作報表,同時對有關報表進行分析評價,針對有關數據從管理角度給決策層提供意見和建議等。考生通過考試取得證書後,才能從事總賬會計也就是會計主管這一崗位的工作。

多由權威機構組織發起

德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通常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由德國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DRSC)負責。該組織是會計標准制定的權威機構,因為其職能還涵蓋制定企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以及其他地區委員會有緊密的合作,並使德國的會計規章制度盡快與國際標准相協調,這對於會計領域的最新標准、前沿領域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是由德國聯邦會計師審計師協會(IDW)組織。該協會相當於我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其主要職能是拓展會計審計師的工作范圍,培訓青年會計審計師,支持他們的日常工作。

三是由德國工商總會(DIHK)發起,由其下屬機構組織包括對會計的監管和培訓教育工作在內的各行業的職業教育等。

四是由德國聯邦稅務代理人協會(GCTAA)的會員承辦。該機構是稅務代理人、稅務顧問和稅務咨詢工作者的協會組織。該協會的主要任務和職能是,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對會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對會計人員和稅務咨詢人員的工作交流實施監管,以保證其充分履行職業義務,並負責財稅人員的職業培訓以及資格認證。

會計人員主動要求更新知識

在德國,參加培訓機構組織的業務培訓已經成為會計從業人員一種自覺的行為。這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所致:一是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針對性強,能夠及時地滿足參訓人員的需求;二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要求高,壓力大,所以必須參加相應的培訓和學習。因為他們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一旦工作出現失誤,就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

企業里的核算員,要想成為主管會計,也必須參加嚴格的考試。考試因此成為檢驗培訓機構培訓效果和受訓人員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試成績還是用人單位衡量會計人員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

既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又注重嚴格的考試,這成為德國人才培訓的鮮明特徵和成功經驗。

這與我國會計人員被動地參加職業培訓、甚至需要通過嚴格的課堂點名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

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培訓體制沒有完全市場化,過多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實踐知識,針對性不強,使被培訓者無法從中掌握太多實用的知識,且社會缺少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育經驗的多棲教師的挖掘和培養,以致會計職業教育培訓工作之路越走越窄,無法滿足會計從業人員的需要。

⑹ 德國職業教育

一、德國職業教育的概況

(一)德國教育的基本結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是德國教育的四個基本層次。按照憲法規定,各聯邦州享有文化主權。也就是說,各種類型的學校教育都屬於州文教部的管理許可權。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國家興辦,是州一級的國家設施。高校在聯邦基本法規定的范圍內自己管理學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對高等學校行使監督權。德國的繼續教育復雜多樣,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競相參與,繼續教育在德國真正成為了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終生教育。

(二)「雙元制」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它不同於學校制形式,可以稱為部分學校制職業教育形式。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一般必須具備主體中學或實科中學(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畢業證書,之後,自己或通過勞動局的職業介紹中心選擇一家企業,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同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位置,然後再到相關的職業學校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這樣他就成為一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下的學生。他具備雙重身份: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工,他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

近年來,在德國又出現了第三種培訓形式,即跨企業培訓。學生在接受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的同時,每年抽出一定時間,到跨企業培訓中心接受集中培訓,作為對企業培訓的補充和強化。

(三)法律依據。規范德國職業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個,即聯幫職業教育法、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和手工業條例。此外還有青年勞動保護法,企業基本法、實訓教師資格條例以及各州的職業教育法和學校法等。這些法律、法規規范和約束著具體的職業教育行為。

(四)管理體制。德國是個聯邦制的國家,文化教育是各聯邦州的主權。因此,各聯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門擁有對本州各級各類學校包括職業學校的管理權。但對於雙元制教育中的企業教育,聯邦則擁有管轄權。企業職業教育的具體管理,則由聯邦職業教育法授權給各行業協會負責,主要包括企業職業教育辦學資格的認定,實訓教師資格的考核和認定,考核與證書頒發,培訓合同的注冊與糾紛仲裁等。

(五)經費來源。按照職業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規定,職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渠道是由聯邦、州政府及企業分別承擔的。職業學校的經費,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負擔。通常是州政府負擔教職工的工資和養老金等人事費用,地方政府負擔校舍及設備的建築與維修費用和管理人員的工資等人事費用。企業的職業教育經貨完全由企業自己負擔。企業除了負擔培訓設施、器材等費用外,還必須支付學徒工在整個培訓期間的律貼和實訓教師的工資等。

(六)教學內容和考核辦法。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和學校的不同特點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業的培訓按照聯邦教科部和有關專業部共同頒布的培訓條例進行。德國經濟部公布了國家承認的培訓職業有93個職業大類的371個職業。各專業部分別制定相關職業類別的培訓條例,包括教育內容、時間安排以及考核辦法等,並會同聯邦教科部共同頒布實施。各培訓企業根據培訓條例和本企業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並付諸實施。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務是在服從企業培訓要求的前提下實施普通和專業教育,深化企業培訓中的專業理論。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考核、成績認定及證書發放由各行業會負責。考核分為中間考核和結業考核兩種,從考核內容上分為書面考試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兩種。通過考核的學徒工可以得到國家承認的崗位資格證書,成為該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幾個突出特點

(一)同生產緊密結合。雙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費用並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培訓結束後隨即投入工作。

(二)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託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

(三)互通式的各類教育形式。德國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隨時分流是一個顯著特點。在基礎教育結束後的每一個階段,學生都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接受了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學生,也可以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後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近年來,有許多已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普通教育畢業生也從頭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力求在大學之前獲得一定的職業經歷和經驗。

(四)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考核辦法。這種考核辦法,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使崗位證書更具權威性。

三、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幾點啟示

(一)相對於學校制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並使之得到了確切保證。這使得以培養生產第一線實際操作人員的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教育。雖然我國目前也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但學校制的培養模式客觀上使學生遠離了生產第一線,而集中安排的生產實習又不利於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同實踐相結合。

(二)在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下,由於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使得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大大降低了培訓後失業的風險。這時我國多年難以解決的對口錄用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系統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的歡迎。以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標準的要求為培養目標並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體系,應當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四)由於跨企業培訓中心具有其它形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前東德地區被來越多地用來作為培訓機構不足的補救措施。對於我國而言,眾多的中小企業難單獨舉辦職業教育中心,因此,組織企業聯合舉辦或者由行業主辦跨企業培訓心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

⑺ 如何自己去德國工作

每年畢業季都會出現很多大學生出國找工作,有的去美國,有的去英國,還有的去德國,了。這對於在德國讀大學的畢業生來說,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找工作時節。那麼,如果我們想要去德國工作,怎麼樣才能夠去德國工作呢?

去德國工作必須要辦理簽證

如果是中國在讀的大學生,想要去德國找工作的話,必須要先辦理簽證,因為有了簽證才能夠出國,如果沒有簽證的話,是無法走出中國的。反而,如果是在德國就讀的中國大學生的話,那可能就不需要辦理簽證了,他們可以直接去德國公司里找工作,因為他們已經是德國在讀大學生了。

總之,如果想要去德國工作,就必須做好工作合同以及勞工局許可等等方面的准備,這樣才能夠工作順利。

⑻ 請問何地有與德國聯合辦的職業培訓學校

南通中德(紫琅)職業技術培訓中心
紫琅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權威教育機構進行友好合作,在德國西門子公司和海德汽車培訓中心等建立了紫琅在德國的教師培訓基地,07至08年度已委派28 位教師到德國學習,並取得了德國IHK職業培訓師資格證書,同時在已有的4000萬元實驗實訓設備的基礎上,又從德國購買了一整套機電一體化和汽車檢測精密教學設備。目前,學院已與德國幕尼黑工商協會(IHK)達成一致協議,並取得德國幕尼黑工商協會IHK證書的授權和國內有關部門批准,在南通共同成立了以紫琅學院為依託的「中德(紫琅)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簡稱「中德培訓中心」)。該中心於2008年9月建立。目的是引進德國先進的職教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探索中國職教改革之路,並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中德培訓中心」按照德國「雙元制」模式,引入德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並由德國幕尼黑工商協助組織考試。「中德培訓中心」參照德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以及教學計劃,採用模塊化與項目化的教學方式,由德國專家指導、把關,在課堂、實訓中心和企業三個教學場所開展培訓教育。中德培訓中心培訓對象為:
1、面向職業院校有一定技術技能基礎的在校學生進行專業培訓,並對考試合格的學生頒發德國「IHK職業技能證書」。
2、面向高職、中職院校的在校教師進行以「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培訓,並對考試合格的學員頒發德國「IHK職業培訓證書」。
3、面向企業的在崗職工的再培訓,並對考試合格的學員頒發德國「IHK職業培訓證書」。
中德(紫琅)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目前開設「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汽車維修」等專業。
「中德培訓中心」設立了董事會,由德國幕尼黑工商協會、德國國際信息技術合作公司、紫琅職業技術學院三方選派人員組成,負責對「中德培訓中心」的目標定位、管理體制、辦學規模、財務運轉、招生、畢業生就業等方面進行指導、審議、決策。
「中德培訓中心」是紫琅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引進國(境)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借鑒國(境)外先進的職業教學經驗和辦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成果,必將為南通市和長三角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上海英路職業培訓學校
英路教育由二個部分所組成,一是上海英路咨詢有限公司,一是上海英路職業學校。上海英路咨詢有限公司由張叢元博士於1998年在國內創辦,一直從事於中德之間職業教育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是德國「雙元制」教學方法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幾年來,英路咨詢與上海多家職業培訓機構聯合相關企業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數控機床、特殊護理、會展管理等專業上建立了多個合作辦學的成功案例,並在深圳、武漢等地成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英路咨詢的合作或支持單位包括德國的多家職業培訓機構、專家、德國工商會、專業協會;國內的合作夥伴包括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著名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就業指導中心等。上海英路職業學校為張叢原博士與社會力量聯合舉辦的教學實驗基地。校址位於上海著名的黃浦區。該學校的建校宗旨是根據國內就業市場的需求,引進消化國外的先進教學體系、課程、教師、教材等,推行德國「雙元制「教學培訓方式,努力做到校企結合、學校與用人單位結合、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新型招生、培訓、實習、就業模式。上海英路學校以技能性、實踐性培訓作為辦學的重點,學員「學有所長」,「學以致用」,以滿足社會對廣大「藍領」、「灰領」職業的需求。德國IST體育休閑旅遊學院 歷史: 德國IST體育休閑旅遊學院由德國著名的體育科學家,漢斯.烏爾里希博士(Dr. Ulrich)於1989年9月一手創建。今天的IST學院座落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市(Duesseldorf)-歐洲著名的商業和時尚之都,德國北萊茵州的首府。IST學院主要提供體育,休閑和旅遊領域的多個職業培訓課程,主要培訓項目有: 體育領域: n 體育管理 n 體育行業人才培訓 n 體育營銷經理人 n 體育和旅遊經理人 n 高爾夫商業管理 n 商業體育基礎 n 體育商業化和大型體育賽事管理 n 體育俱樂部管理基礎 n 體育設施管理基礎 n 現代足球管理 n 網球管理 n 體育贊助旅遊領域: n 旅遊企業經濟學 n 旅遊管理 n 旅遊行業人才培訓 n 現代旅遊市場營銷 n 旅遊經濟基礎健身和Wellness: n 體育和健康教練 n 體育和健身商務職員 n 健身行業人才 n 體育和健身教練 n Wellness教練 n Wellness & Spa經理人 n 健身市場營銷 n 健身人力資源管理 n 健康和防治教練 n 身心教練 n 專業私人教練 n 兒童健身教練 n 抗衰老教練 n 鬆弛訓練 n 營養顧問在過去15年裡,5500多學員參加了IST學院的各種職業培訓項目。目前正有來自歐洲的2000多學員在接受IST學院25種不同的培訓項目。IST學院已成為在體育,休閑及旅遊領域里德國最大的職業培訓機構。IST學院在歐洲有著多個合作夥伴,包括德國體育協會(DSV),德國工商會(IHK),德國高爾夫管理協會(GMVD),奧地利國家體育協會(BSO),奧地利高爾夫協會(OEGV),瑞士體育培訓協會(SSB),歐洲體育贊助交易所(ESB),德國足協(DFB),德國足球運動員協會(VDV),德國最大的體育網站(),德國最大的連鎖健身俱樂部之一(Future Sports),德國旅行社協會(DRV)等。很多歐洲著名的運動員在退役參加了IST學院的職業培訓後便當上了各個俱樂部的經理。IST證書在行業里廣為所知,已成為『提高職業機會』的法寶。在體育和旅遊領域里工作,帶給您的將是激動人心的職業體驗。『高爾夫俱樂部』『健身教練』,『體育經濟人』,『旅遊產品開發者』這些詞彙越來越成為時尚和潮流的帶言詞。IST學院成功的秘訣就是其職業培訓是以就業為向導的培訓。學院專門為學員們設計了一個工作信息交易網站。在這里,學員們可以及時獲得體育,旅遊,健身等行業里最新的職位信息和行業動態,給企業和學員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每年都有很多IST學院的畢業學員通過這個平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IST學院每年都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體育潮流和用品展(ISPO)以及歐洲最大的健身博覽會(FIBO),以提高自己的國際形象。學院多年來也一直與歐盟合作進行歐洲體育的市場調研。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中國在體育及旅遊,會展領域人才的匱乏成為當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自體育強國德國的IST體育,休閑及旅遊學院將與中國上海英路職業學校在上海合作開展體育管理,健身教練及會所管理,旅遊管理和會展管理方面的職業培訓。IST學院和英路教育從7月開始將在上海陸續推出健身會所管理,私人教練,體育管理,高爾夫商業管理,旅遊管理,會展管理等職業培訓課程將開創全國首家在該領域里全面引進國外權威培訓機構課程和體系的先例。

中德經貿學院
中德經貿學院是由福建鷺江職業學校與德國國際商務交流學院聯合創建的,學院結合國內、國際先進教育資源,引進德國先進的職業技術教學經驗,中德經貿學院總投資三億元人民幣,五年內將在福建廈門發展建設成為一所國際型、綜合性萬人大學。
中德經貿學院堅持以國際最先進的教育模式及德國「雙元制」教育體系,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課堂與企業零距離接觸為導向,中德經貿學院的辦學宗旨不僅是為中國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造就和培養專業高級技能業務人才。中德經貿學院是一所為世界各國培養與輸送留學生的搖籃。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中德合辦雙元試點班
中德高等雙元制學院是湖北省教育廳通過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引進的對外合作項目。該項目由我院聯合東風職業培訓中心與德國斯圖加特雙元制大學舉辦。該項目嚴格按中德雙方商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教學分基礎階段和加深階段,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課堂教學與實習交叉進行。學生不僅能學到與普通大學相同的理論知識,而且有較多的機會學習操作技能、加工工藝和參加企業實踐。通過兩年半基礎階段的學習,成績優異並通過德方考核合格者,可到德國斯圖加特雙元制大學參加加深階段的學習。家庭困難、成績良好的學生可以獲得學院提供的獎學金和德國漢斯—賽德爾獎學金。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可頒發相應的學位證書。學生畢業後可優先推薦到在華德資企業與中德合資企業工作。

德國如何進行會計職業教育

德國界定會計人員有嚴格的要求,可以不問專業出身,但特別重視實踐能力。培訓和教育手段也多種多樣,如講座、製作光碟、開辟網頁、現場指導等;並根據不同層次人員的接受能力進行有差別的培訓和教育。 國家法律有特別規定 會計審計師是德國會計專業領域層次最高的行業人員。他們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專業實踐的基礎上參加考試。如果大學學制是4年,他們需參加3年的專業實習;如果學制是3年,則需參加4年的專業實習。考試合格後,他們還要經過一定的程序,證明其能履行相關的責任與義務,並按規定投保個人相關保險後,才能成為一名會計審計師。 由於會計審計師職業要求較高,培訓及繼續教育就顯得相當重要。德國法律特別規定,會計審計師每年至少要參加20個學時的再培訓。培訓有面向剛進入實習單位的高校畢業生的培訓,也有針對國家考試考前輔導的培訓,還有大量針對專業人員知識更新的再培訓,其時間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餘時間進行。 德國的中初級層次會計人員類似我國的中初級會計人員,他們稱核算員和會計主管。與會計審計師必須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級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途徑接受技能訓練。一個中學畢業生畢業後,要想從事會計職業,首先必須在職業學校接受3年的工業銷售專業學習,期間有一大半的時間要在企業進行相關工作的實踐鍛煉。 他們學習的課程有會計學、數學、企業經濟管理基礎知識等,畢業後他們通常會在企業做主要工作人員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他們可參加再培訓,並通過總賬會計的考試。這項筆試的內容既涉及銷售、采購、物流、營銷等與會計相關的經濟知識,還涉及成本核算、企業財務管理、稅法知識等,要求考生根據聯邦法規、國際法相關法規製作報表,同時對有關報表進行分析評價,針對有關數據從管理角度給決策層提供意見和建議等。考生通過考試取得證書後,才能從事總賬會計也就是會計主管這一崗位的工作。 多由權威機構組織發起 德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通常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由德國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DRSC)負責。該組織是會計標准制定的權威機構,因為其職能還涵蓋制定企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以及其他地區委員會有緊密的合作,並使德國的會計規章制度盡快與國際標准相協調,這對於會計領域的最新標准、前沿領域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是由德國聯邦會計師審計師協會(IDW)組織。該協會相當於我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其主要職能是拓展會計審計師的工作范圍,培訓青年會計審計師,支持他們的日常工作。 三是由德國工商總會(DIHK)發起,由其下屬機構組織包括對會計的監管和培訓教育工作在內的各行業的職業教育等。 四是由德國聯邦稅務代理人協會(GCTAA)的會員承辦。該機構是稅務代理人、稅務顧問和稅務咨詢工作者的協會組織。該協會的主要任務和職能是,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對會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對會計人員和稅務咨詢人員的工作交流實施監管,以保證其充分履行職業義務,並負責財稅人員的職業培訓以及資格認證。 會計人員主動要求更新知識 在德國,參加培訓機構組織的業務培訓已經成為會計從業人員一種自覺的行為。這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所致:一是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針對性強,能夠及時地滿足參訓人員的需求;二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要求高,壓力大,所以必須參加相應的培訓和學習。因為他們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一旦工作出現失誤,就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 企業里的核算員,要想成為主管會計,也必須參加嚴格的考試。考試因此成為檢驗培訓機構培訓效果和受訓人員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試成績還是用人單位衡量會計人員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 既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又注重嚴格的考試,這成為德國人才培訓的鮮明特徵和成功經驗。 這與我國會計人員被動地參加職業培訓、甚至需要通過嚴格的課堂點名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 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培訓體制沒有完全市場化,過多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實踐知識,針對性不強,使被培訓者無法從中掌握太多實用的知識,且社會缺少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育經驗的多棲教師的挖掘和培養,以致會計職業教育培訓工作之路越走越窄,無法滿足會計從業人員的需要。

⑽ 我是留學生 現在人在德國 不知道怎麼找工作

當然是能在德國找到工作最好,還能拿到工作簽證,為日後移民做准備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在德國持有中國護照的人數為7.8萬人,以留學、工作和家庭團聚三類人為主。其中留學生接近3萬人,在德國獲得有限期工作性質簽證的中國人有1.2萬人,已經獲得長期居留的中國籍人數為8400人。德國留學生就業情況如何一目瞭然。
中國人在德國找工作,都是從事設么樣的工作呢?在德國工作的中國人,主要包括中資企業在德職工、留學後開始在德國企業工作的留學生、獨立職業者以及中餐館廚師、中國建築工人等。另據不完全統計,擁有德國或歐洲國籍的在德華僑約有10萬人,其中以中餐業為第一大行業,超過70%的華僑在德國從事中餐業。
在新近召開的政府內閣會議上,德國執政的社民黨和聯盟黨(基社盟和基民盟)就放寬外國留學畢業生和專業人才在德就業限制問題達成一致,只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存在分歧。來自基民盟的教育與科研部長沙凡博士(Dr. Annette Schavan)提出,應當對外國專業人才年薪限額從原來的8.5萬歐元降到6萬歐元。社民黨則認為應加大對失業者的培訓投入,以解決德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業問題。
今後幾個月有望降低某些行業,尤其是電子和機械製造等行業引進國外高級人才的門檻。此外,在德學習畢業的外國留學生找工作的環境也將變得比以前寬松。德聯邦政府發言人表示,從長計議,接受外國移民對德勞動力市場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德國找職業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