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不用鈾

德國為什麼不用鈾

發布時間:2022-09-07 12:52:09

⑴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造不出原子彈

二戰時期,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扔下的兩顆原子彈為法西斯國家的覆亡敲響了喪鍾。人們應當感到慶幸的是,是美國這樣的反法西斯國家掌握了這樣的致命武器。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時期,這個殺人狂魔也曾經對核武器進行了研究。那麼,這段讓人細思極恐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呢?為什麼希特勒的核計劃胎死腹中了呢?

圖/愛因斯坦

⑵ 德國和日本為啥沒核武器

沒有,但有能力製作。

日本從二戰以前就開始研究核武器理論,戰爭期間在納粹德國的幫助下進行過核武器發展的摸索,但由於沒有原料來源,未將核武器實用化。

戰後日本恢復了核研究,到2003年擁有54座原子能發電設備,發電量占總發電量45%,核電規模佔世界第三。

日本還大量儲備核原料,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到2003年分離鈈儲量達到40噸以上,這些鈈可以造大量核彈。

2007年將投產的後處理廠可年產8噸鈈材料;其鈈的存量很快將躍居世界第一。

目前還擁有天然鈾1300多噸,貧鈾(鈾—238)4000多噸,以及大量釷(製造鈾-233)和濃縮鈾等。

現在主要是取決於政治上的選擇,技術上沒有障礙。

德國是屬於二戰戰敗國,根據《二戰戰敗國條例》規定,戰敗國要永遠放棄製造、擁有和控制核、生物及化學武器。

但是可以允許進口和使用和平利用核能設備,比如核電等等。統一後的德國奉行和平政策,放棄製造、擁有和控制核、生物及化學武器並在三四年內將軍隊裁減至37萬。

德國也承諾不擁有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尤其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仍然適用於統一後的德國;

任何其他國家也不得將核武器和運載工具駐扎或部署在前東德,東德將成為一個無核區域。

拓展資料:

核武器稱為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是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改武器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

該武器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稱為 原子彈)和 聚變武器(亦稱為 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核武器通常指狹義的核武器,即由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斗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核裝置與引爆控制系統等一起組成核戰斗部。將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即構成彈道導彈的核彈頭。廣義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和指揮控制、通信和作戰支持系統等組成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

⑶ 二戰中的德國為什麼沒有首先造出原子彈二戰中的德國

二戰時,德國科技水平是世界最高的,他們有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還有學術殿堂——哥廷根大學。按常理來說,德國應該是最先發明出原子彈才對的,然而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是美國最先發明出了原子彈。

二戰美女間諜

大嘴哥覺得這個傳說更適合007,漏洞百出且存在誇張的嫌疑。不過,美國特工對德國原子彈研究的種種破壞,卻是事實的。比如,美國人曾破壞了德國建在挪威的重水生產工廠,而重水是生產原子彈的重要原料。

那麼,為什麼美國那麼短時間就研究出了原子彈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羅斯福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奧本海默為首的大批頂尖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和愛因斯坦本人的親自關心;三是美國特工搞到了德國原子彈研究的資料,這一點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所接受。可以這樣說,美國造出的原子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這個巨人是德國!

⑷ 德國有沒有高濃度濃縮鈾

二戰時德國確實在研發高濃縮鈾,但研究所被英國的轟炸機炸平了,而希特勒也不重視核彈。所以二戰以後德國就沒有高濃度濃縮鈾了。德國是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拿核彈也沒什麼用,

⑸ 二戰時德國研究核武器到什麼程度後來為什麼放棄

……(前面我就不多說了)德國佔領挪威後,控制了挪威的莫維克爾化工廠——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生產重水的工廠,每年的重水產量不過幾十公斤,供世界的物理學家做研究使用。德國控制該工廠無疑是想以此加速他的「鈾計劃」的進度,研製出原子彈。當時的挪威抵抗組織發覺後,向倫敦做了報告,丘吉爾當時很震驚,下令摧毀該工廠。由於莫維克爾工廠四周是崇山峻嶺,屢次空襲收效甚微,只要特種部隊能勝任。於是丘吉爾便投入了60多個人的「燕子突擊隊」乘由2架哈利法克斯轟炸機牽引的2架滑翔機在莫維克爾工廠附近機降,但這次行動失敗了,只有3人倖存。丘吉爾又組織了一次代號「神鷹行動」的任務,投入了6個人,在工廠附近直接空降。與倖存的3人組成了9個人的突擊小組,成功的破壞了莫維克爾化工廠,使該工廠一年內無法生產出一滴重水。 後來,經過一年半的修復,莫維克爾工廠又重新生產重水了,每個月一次通過船隻運往德國。1944年一艘名為「海波羅」的輪船載著德國最後一批重水、實驗用具在通過平斯賈克湖運往德國時被英國特工炸毀。

分析: 1.納粹的「鈾計劃」的資金只投入了500萬馬克,與「曼哈頓計劃」相比,不到千分之一。 (投入的資金不足)
2.戰爭之初,希特勒把賭注全部下到了「閃擊戰」里,研究大型火箭(V1 V2)的投資遠遠超過「鈾計劃」的經費。希特勒在「海波羅」被炸沉時也說:即使沒有原子彈,德國也會贏得戰爭。 (沒有足夠重視製造原子彈,沒有下定決心製造原子彈)
3.由於希特勒上台後實行「反猶」政策,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職務,因此損失了大量人才。
4.盟軍對「鈾計劃」所做的破壞

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自殺,他的原子彈之夢也隨之告吹。

有關「鈾計劃」的紀實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gyT6Lhp40o/

⑹ 德國當時為什麼沒有製造出來原子彈。

主要原因是因為 1942 年 6 月,海森堡向軍備部長斯佩爾報告說,鈾計劃因為技術原因在短時間內難以產出任何實際的結果,在戰爭期間造出原子彈是不大可能的。但他同時也使斯佩爾相信,德國的研究仍處在領先的地位。
1942 年的報告是怎麼一回事? 這就是科學史上有名的 「 海森堡之謎 」 。
許多證據表明,海森堡非常錯誤地估計了工程量,為了維持鏈式反應,必須至少要有一個最小量的鈾 235 才行,這個質量叫做 「 臨界質量 」 ,海森堡 -- 不管他是真的算錯還是假裝不知 -- 在 1942 年認為至少需要幾噸的鈾 235 才能造出原子彈!事實上,只要幾十千克就可以了。
所以,德國把精力放到其他武器上去了,錯失了造出原子彈的機會。

⑺ 德國許多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許多原子彈的關鍵技術問題,但為什麼在戰爭期間卻故意避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

當時,德國的科學家在鈾開發和鈾利用上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沿的,但是,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部分參加核研究的科學家都是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工作的,其中一部分人並沒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甚至是消極的。

德國「鈾計劃」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其實已經認識到許多原子彈的關鍵技術問題,但在戰爭期間卻故意避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轉而研究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這是德國原子彈研究工作沒有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海森堡對他的行為曾經作過這樣的解釋:「在專制政權下,只有那些表面上與政府合作的人才能進行有效地積極抵抗。」

科學家羅伯特•容克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補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們之所以從事德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這首先是使另外一些缺乏覺悟的物理學家無法實現事業上的成功,因為他們不應該成功。」在德國戰敗後,著名的物理學家馮•魏茨澤克在聽說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廣島後,對其他人說:「我之所以沒有製成,首先是因為其中的大部分人並不真正想搞……如果我們希望德國獲勝,我們不會造不出來。」

從這一點上來看,德國的科學家似乎更具有人性。

⑻ 二戰時期,德國這么強大,為什麼沒有造成原子彈

在二戰期間,德國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沒有造成原子彈主要是當時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在寫報告的時候說明的一些資料是不準確的。當時這名科學家在計算的過程中認為建造原子彈的材料要耗費非常多,而德國人認為不值當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建造其他軍事武器上。

曾經負責研究原子彈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譽為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在他的組織下,德國的這些物理人才開始研發原子彈。但是當時他呈現的那份報告說,如果想要製造一枚原子彈的話,必須要用幾噸的鈾才可以。按照當時的工業提煉水平,根本就無法提煉出那麼多的這種材料,所以當時德國軍方在看了這份報告之後就開始轉移精力。

⑼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研製出核武器 美國瓜分了納粹德國科學技術. 是在德國的基礎上研製的么

二戰德國沒有研製核武器,准確的說希特勒壓根就沒想過要研製核武器。當時德國的武器裝備是世界前3名的,當時德國戰況良好,德軍也有大量的先進兵器,特別是潛艇和坦克的製造技術世界第一,德國只有在1943年與日本交換過一些關於核技術的相關資料,當時德國的核技術主要是集中在民用上,軍用核技術並不發達,再就是佔領國的工人破壞,使德國的核技術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其核技術還不如日本,但是盟國卻十分擔心德國掌握核技術,但是一直到1945年德國戰敗後盟國都沒有找到德國的核工廠,一直到了1946年在基爾鄉村的一個教堂後面發現了德國的核研究基地,待盟國專家查看後得到了一個讓世人無語的事實,德國壓根就沒打算把核技術用於軍事,發現的核研究基地是研究民用的。
德國不研究核武器和有一個原因就是愛因斯坦的逃跑,當時的德國科學家沒有掌握核技術的核心技術。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瓜分的主要就是潛艇,坦克,導彈,噴氣式飛機,火炮,槍械這一塊的專家。因為德國二戰時在這些方面比其他國家要好,要先進。
不一定,不要忘了當時蘇聯還打著德國了,美國要考慮與蘇聯的政治因素嗎。

⑽ 德國二戰時為什麼沒有研製出原子彈

起初不重視,後來沒條件。
德國的科學技術,當時本處於領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國在核技術領域的水平與美、英大致相當,但後來落伍了。美國的第一座試驗性石墨反應堆,在物理學家E.費密領導下,1942年12月建成並達到臨界;而德國採用的是重水反應堆,生產鈈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臨界裝置。為生產高濃鈾,德國曾著重於高速離心機的研製,由於空襲和電力、物資缺乏等原因,進展很緩慢。A.希特勒迫害科學家,以及有的科學家持不合作態度,是這方面工作進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國法西斯頭目過分自信,認為戰爭可以很快結束,不需要花氣力去研製尚無必成把握的原子彈,先是不予支持,後來再抓已困難重重,研製工作終於失敗。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不用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9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4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8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2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9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3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9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6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5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8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9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0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4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0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2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5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