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一年都有什麼節日
德國主要有:復活節、耶穌受難日、國際勞動節、耶穌升天節、德國統一日、聖誕節。
1、耶穌受難日,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開始,經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立聖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設立聖餐禮)和星期五到復活節結束。「聖周」的主題也是《新約聖經》——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② 德國的節日和習俗
一、節日
新年:1月1日;
復活節: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
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1日;
德國統一日(國慶節):10月3日;
聖誕節:12月25日。
二、習俗
德國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沒有人在上車時檢查車票。 購票和查票都是自覺的。
德國人習慣廢物分類。 廢紙,玻璃瓶,塑料包裝和家庭垃圾傾倒在不同顏色的單獨垃圾箱中。 通常會拿起大量的廢瓶並將它們扔進相應的垃圾箱而不是亂扔垃圾。
當行人過馬路時,即使沒有車經過,他們仍然在路邊等待,直到綠燈亮起。
聽完音樂會後,樂隊指揮揮揮手,觀眾開始沉默。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
(2)人們如何慶祝德國統一日擴展閱讀
忌諱
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忌諱核桃。
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
③ 德國傳統節日有什麼
1.聖誕節,聖誕節是德國最重要的節日。就像中國的春節,聖誕節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業和政府機關都從12月24放到元月2,3號的。
2.元旦,元旦的慶祝活動主要在除夕,即每年12月31日夜晚舉行。晚上很熱鬧,人們燃放鞭炮(不過可是慣的很嚴的),歡呼新年的到來。
3.狂歡節,2月10日左右是狂歡節。這一節日在科隆,美因此等沿萊茵河流域的城市的慶祝規模盛大。這一天人們著盛裝,帶上各種假面具,載歌載舞到街上遊行。各種彩車駛上街頭。站在車上的人們象街道兩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4.復活節,復活節在每年過春節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過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復活節是德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他是最國老的基督教節日。
5.國慶節,兩德同一的慶祝節日,10月3日,放假一天,沒有什麼慶祝活動。
④ 德國有什麼著名的節日
德國的重要節日
元旦:一月一日
三王節:一月六日
狂歡節:(玫瑰星期日)二月十一日
狂歡節:二月十二日
聖灰節:二月十三日
情人節:二月十四日
耶穌聖難日:五月二十九日
復活節:五月三十一日
國慶節:十月一日(我國慶節)
五一節:五月一日
歐洲日:五月五日
耶穌升天節:五月九日
母親節:五月十二日
生靈降臨節:五月十九日
生靈降臨節:五月二十日
聖體節:五月三十日
法定慶祝日:六月十七日
聖母升天節:八月十五日
德國統一日:十月三日
豐收節:十月六日
宗教改革日:十月三十一日
萬聖節:十一月一日
民眾哀悼日:十一月十七日
懺悔、祈禱日:十一月二十日
安魂日:十一月二十四日
基督降臨節:十二月一日
聖母降孕日:十二月八日
聖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
聖誕節:十二月二十六日
(以上各節日多數是星期幾計算,故每年不一定在同一日期)
http://bbs.fobshanghai.com/viewthread.php?tid=76726
德國的節日
www.zjol.com.cn 2003年07月18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1。聖誕節(weihnachten)
聖誕節是德國最終要得節日。就像中國的春節,聖誕節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業和政府機關都從12月24放到元月2,3號的。每年進入12月,各地的商店和街道就開始披上節日的盛裝,市議會門前或廣場總要樹一棵大的聖誕樹。各種聖誕節的時令商品堆滿貨架。節前人們忙著采購鮮花,家庭聖誕樹,聖誕禮物和各種「年貨」。
德國的大學生平時難得回家,但聖誕節一定要回去和家人團聚。吃聖誕大餐,唱聖誕歌,聖誕樹上掛滿了各種裝飾品,孩子們將會獲得聖誕禮物。合家一直歡慶到深夜。有些家庭到教堂去。第二。三天親朋好友可以相互拜訪。
2。元旦(neujahr)
元旦的慶祝活動主要在除夕,即12月31日夜晚舉行。晚上很熱鬧,人們燃放鞭炮(不過現在可是慣的很嚴的),歡呼新年的到來。為了歡慶新年,很多大的城市都要放煙火的,舉辦音樂會。很多的同學都要在元旦之前給教授和親朋好友寄送祝福的賀卡的!!!
3。狂歡節(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2月10日左右是狂歡節。這一節日在科隆,美因此等沿萊茵河流域的城市的慶祝規模盛大。這一天人們著盛裝,帶上各種假面具,載歌載舞到街上遊行。各種彩車駛上街頭。站在車上的人們象街道兩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狂歡節不分男女老少,臉上化妝,穿奇裝異服,翩翩起舞,場面壯觀,熱烈。很多地方結束遊行後就道酒店舉行傳統的魚宴狂歡節。
4。復活節(ostern)
復活節在每年過春節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過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復活節是德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他是最國老的基督教節日。至今仍保留著種種習慣,如節前准備復活兔子和復活節彩蛋,以此來歡慶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復活節方家兩天!!!
5。國慶節(nationalfeiertag)
兩德同一的慶祝節日,10月3日,放假一天,沒有什莫慶祝活動!!
6.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
慕尼黑啤酒節是一個的方的傳統節日。特別受到旅遊者底歡迎,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雲集慕尼黑,在當地各大啤酒廠的節日帳篷內暢飲啤酒,啃著烤雞,氣氛熱烈。十月節還舉行慶祝活動。披上節日盛裝的巴伐利亞人載歌載舞,幾匹大馬拉著啤酒桶緩緩經過鬧市,解開的十月節的序幕。
7。大學開門日
德國的大學冬季學期開學前或後,很多大學都要舉辦慶祝活動,慶祝 新學年的開始和歡用新同學。慶祝活動有:學習咨詢服務,優惠價出售圖書,風味小吃和演唱會。有很多的同學也出售自己有意義的作品,真的很棒的!!!
8。愛情遊行(love parade)
現在柏林的愛情遊行已經變成一個年輕人的盛大節日,同時不乏中年人,一條街道,整整的10幾萬人,激情的音樂,動感的舞姿,每個人都會身不由己的加入其中。
http://www.zjol.com.cn/05gotrip/system/2003/07/18/006051188.shtml
⑤ 德國人怎樣過新年
德國人過新年的方式:
1、錢包放魚鱗,爬高祈求一年好運
德國人對新年非常重視,他們認為新年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德國有句俗話「豐盛年夜飯,全年魚肉餐」,所以德國人的年夜飯總是異常豐盛。
2、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
3、德國人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這一天,麵包和烘餅也被製成圓形、8字形、心形或者辮形,據說這些形狀能抵禦邪惡。
德國的節日
1、聖誕節,時間:12月25日。
2、德國統一日:前東、西德在柏林牆倒下後統一的日子,時間:10月3日。
3、耶穌升天節,復活節後4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4、聖靈降臨節,升天節後10日,復活節後5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5、復活節周一,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復活節是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天,如果月圓正好是星期天,那麼往後延一周。
⑥ 德國的國慶日是什麼時候
德國統一日(德語:Der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即德國的國慶節,全國法定假日,是為紀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原西德)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原東德)正式宣布統一的國家性節日。 同時,這一天也是德國五個新聯邦州的成立日。
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後的德國國旗第一次在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前升起。 東德通過加入西德的協議,使得德國基本法的適用范圍拓展到全德國。接受這一法律後,兩德統一,就像之前東德人民希望能夠自由的選舉東德人民議院一樣,變成了可能。
2004年11月3日當時的德國聯邦總理格哈特·施洛德建議將「德國統一日」改在周日慶祝,以此來輔助德國經濟的成長。取代10月3日兩德統一將在10月的第一個周日被慶祝。他的這一改期的建議遭到了許多方面的反對,其中包括當時的德國聯邦總統霍斯特·克勒以及當時的德國聯邦議會主席沃爾夫岡·蒂爾澤。一些民眾擔心這一建議會使工作時間加長,還有一些人擔心這會使國慶日被忽視。最終,經過短暫但激烈的討論,這一建議未被採用。
1990年起官方的慶祝活動在聯邦參議院任輪值主席的聯邦州的首府舉行。 根據「柯尼施泰因協定」各州按照人口數的倒序進行排列。目前的輪值順序適用到2016/17年,與實際的人口數的順序有所背離,這是因為它是在1990年12月20/21日慕尼黑的州長會議上通過的,在此之後德國出現了很大的國內人口流動。2011年的官方紀念活動也沒有按照這一規則在北萊茵-威斯伐倫的州府杜塞道夫舉行,而是在聯邦城市波恩舉行。
⑦ 德國是如何統一的
事實上,這種靠西德的理念和實力完成的統一,已經體現在當初統一宣言上。1990年10月3日零時,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當時,西德總理科爾和東德總理德梅齊埃10月2日晚上分別就德國統一發表電視講話。科爾在講話中感謝美英法蘇四國同意和支持德國統一,並表示,統一後的德國願意做鄰國的可靠夥伴和好朋友。德梅齊埃在講話中表示,如果沒有蘇聯的新思維和東歐鄰國的支持,民主德國是不可能走上今天的道路的。他在談到統一後面臨的問題時說,不是所有的人對未來都沒有煩惱。新的貨幣、新的經濟秩序和實行新的政治結構自然會帶來許多困難。10月2日下午,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在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後宣告解散。晚上,民主德國政府舉行告別儀式。10月3日上午11時,在柏林舉行了兩德統一日國家慶祝儀式。德國總統魏茨澤克、聯邦議院議長聚斯穆特、聯邦參議院議長蒙佩爾以及前民主德國人民議院議長貝格曼—波爾等講了話。德國總理科爾、副總理兼外長根舍及其他政府成員、政界要人、教會代表,以及各國駐德外交使節等2000多人出席了慶祝儀式。同日,德國總理科爾致函世界各國政府,表示統一後的德國將致力於在全世界建立夥伴和緊密合作關系。他在這封信中說,德國清楚地意識到,歐洲各國邊界的不可侵犯性、互相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是和平的基本條件。因此德國將不對任何人提出領土要求。科爾說,德國將像謀求其自身統一那樣致力於歐洲的一體化,爭取與其夥伴一道在1992年底之前完成建立歐洲內部統一大市場的任務,並向歐洲經濟、貨幣和政治聯盟的目標前進。他說,統一後的德國的位置在北大西洋聯盟之中。同時德國將推動這個聯盟發展,以適應時代提出的新任務。科爾還在信中表示,德國將放棄生產和擁有原子、生物和化學武器的權利,並將把德國軍隊裁減到37萬人。科爾還表示統一後的德國軍隊准備參加聯合國維護與重建和平的行動。科爾的這番講話,為東德在半個世紀後真正進入文明世界,作出了庄嚴保障。
⑧ 德國統一日的介紹
10月3日是德國的統一日,是全國法定假日,是為紀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原西德)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原東德)正式宣布統一的國家性節日。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後,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更進一步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⑨ 求關於德國國慶節的資料!
10月3日,德國慶祝了統一10周年。按照統一以來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今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之際,首都柏林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典不算奇怪。柏林市民只是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了一番,與一般的民間節日並無兩樣。但是,與節日應有的氣氛實在不夠協調的是,兩大政黨——基民盟和社民黨在德國統一問題上大算舊賬。前總理科爾利用這個機會攻擊社民黨從前放棄統一的大目標,社民黨則反唇相譏要科爾不要忘記,社民黨80年代的「東方政策」為統一創造了前提。
對政黨之間的齟齬攻訐,民眾沒多大興趣,尤其是這種搶功算舊賬式的攻訐。相比之下,倒是與此平行的另一場爭論更加嚴肅,更加帶有對統一進程、對德國歷史命運的深層思考。而有意思的是,這場爭論涉及的又是一個十分基本的問題:德國的國慶日究竟應該是哪一天?
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卻並非是「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的來歷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德國統一10周年前夕,弗賴堡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威廉·海尼斯撰寫長篇文章,回顧統一進程,引經據典,從而挑起了一場爭論。他認為,德國也應該像上述國家一樣,找一個「毫無疑問的、不同於任何一天、給民眾帶來歡樂、值得紀念的日子」作為正式的國慶日。他說,10月3日這個日子是當時的總理科爾從日歷中找出的一個沒有重大活動的日子,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應予修正。他具體建議道,應該把11月9日作為國慶日,這一天是柏林牆倒塌的日子,是德國新時期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在德國歷史上卻有著多重的意涵:1918年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國,1923年希特勒啤酒館政變,1938年的這一天則是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帝國砸玻璃之夜」。但海尼斯認為,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國慶,這正好可以讓民眾體味德國歷史的滄桑,把慶祝與懺悔融為一體。海尼斯建議的實質是,充分肯定原民主德國群眾對德國統一的貢獻,不要把科爾抬得太高。
海尼斯的建議在兩個方面引起辯論:一是10月3日算不算誇大了科爾的功勞、抹煞民德群眾的作用?柏林洪堡大學的教授里夏德·施羅德認為,10月3日也是當時的民德最後一任政府德梅齊埃政府確定的,又是「二加四條約」提交歐安組織的第二天,它標志著德國統一一系列步驟終告完成,有理由作為國慶日。二是國慶日該不該和懺悔結合起來?施羅德教授認為,這好比把基督的誕生和被釘上十字架放在一天紀念一樣荒謬,偏偏在節日喜宴上去大談第三世界的飢荒一樣令人倒胃口。
德國統一以來,關於國慶日的爭論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各種建議早有不少,始終得不到一致意見。這似乎說明兩個事實。第一,德國歷史上的悲劇多於喜劇。從1871年近代的德意志帝國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找不到一個像法國的7月14日一樣值得誇耀的日子,可以一提的是1944年7月20日以施陶芬貝格為首的軍官們刺殺希特勒的義舉,但作為國慶似乎又嫌分量不足。第二,說明人們對統一後的現狀還不夠滿意。施羅德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德國,還是一個國家兩個社會,內部統一還沒有完成。一個讀者投書報紙說,也許對10月3日的感覺在很多年裡都不會相同,對一些人來說是失業。他的建議是,德國不妨過若干年再回頭來看看,什麼是自己獲得的遺產中最珍貴的部分。
國慶日是這個國家一種集體的記憶,一種對共同信念的意識。德國的這場討論,也許說明它還在梳理著歷史的線索,探索著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尋找著它最珍貴的東西。在節慶之際,它的沉思多於歡慶,有些人覺得太沉重。然而,筆者以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日子作國慶並不一定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也許找尋的過程本身比找到這個日子更重要。法國不是到了1880年才把7月14日定為國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