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閃電戰
二戰之前戰法多為重炮掩護,士兵沖鋒
「閃電戰」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對裝甲部隊集中運用的文學化說法,其特點是集中裝甲部隊,迅速突破敵方防禦,進行戰略包抄,機械化步兵沿著打開的缺口向縱深突擊包圍,從而在短時間內瓦解敵方整個防禦體系。
稱其為閃電戰是因為裝甲集群突擊的戰術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波蘭、法國都是抵抗了幾十天就投降了,蘇聯也是被一直打到莫斯科才穩住了陣腳。
⑵ 【請教】什麼是「閃電戰」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能夠通過「閃電戰」侵佔除了英國和前蘇聯以外
二戰德軍閃電戰戰術簡介:
古德里安,德軍裝甲兵總監,與隆美爾元帥. 曼斯泰因元帥並列為二戰德國三大軍事天才.也是提出並將閃電戰發揮到極至的裝甲兵將軍.他認為:在新的大戰中,裝甲集群應該成為一種首要的打擊力量.創辦獨立的裝甲兵團,使其在強大的空軍和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快速穿過敵人防線,以提高部隊在戰場上的機動性,並在包圍敵軍時,俘獲大量軍用物資.閃電戰的目的在於滲透敵人防線,然後進行包夾,最後將敵軍盡殲或局部殲滅.它的致勝因素是奇襲.運動速度.來自地面與空中的震撼行動以及攻擊部隊擁有的主控權.在這個戰術下,所有指揮官都必須將他們的創新精神發揮到極點.比如,一個德國裝甲師正朝著敵人推進.走在最前面的是偵察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尋找敵軍陣地.這些偵察部隊在主要幹道上以裝甲車執行任務,在支線與小路上則以摩托車巡邏隊執勤.隨他們一起行動的有炮兵前進觀測官與空軍前進空中管制官,可以迅速召來地面與空中的火力支援,在發現敵軍並把敵情回報之後,偵察部隊要設法避開敵軍主陣地,盡可能快速朝前推進,以維持整個部隊前進的沖力.他們隨時與部隊指揮官的無線電通訊.部隊指揮官負責控制推進的速度,決定整個部隊是應該避過偵察部隊發現的敵軍陣地,還是攻擊這個陣地.指揮官的位置也在整個部隊的極前方,緊緊跟在前鋒的後面.如果,決定攻擊,他就可以通過無線電下達命令,攻擊部隊將立即脫離進軍路線,盡快集中,一盡可能強大的打擊力量集中打擊敵線一段狹窄的面。
攻擊的打擊重心,顯然就是指揮官心目中發動攻擊的最佳地點,而他要竭力集中兵力,務必使攻擊部隊以壓倒性兵力擊破這一點-正如古德里安所說:"要打就狠狠打垮他們,不痛不癢的幾下輕拍是不行的!".
這種先發制人的攻擊的目的在於把敵線打穿一個洞,一旦目的達到,裝甲師的另一支部隊就要迅速通過這個洞,避開敵軍主陣地,向前推進.這些就是閃電戰的空間與缺口戰術,目的是讓裝甲部隊深入敵線後方,以控制敵人的通訊線.同時,緊隨在完成突破的主力部隊後方的,是一些或許以機械化步兵為主的助攻部隊.他們的任務是掃盪任何敵軍的孤立殘部,並實施對缺口附近敵軍的側翼攻擊,確保敵線上這處已經處於打通的缺口的安全.這種攻擊的目的在於使這處缺口永久暢通.同時,進擊的矛頭仍然繼續推進.以近可能的包夾更多的德軍.對敵線滲透越快,越深,對敵人造成的恐懼和混亂也就越大.要旨在於強化勝利戰果.避開可能失敗的行動,放棄沒有把握的攻擊.把兵力抽調出來用於戰場上其他可能造出更大成果的地方.
這樣的作戰行動有很多必要條件,集體合作精神.良好的指揮與管制.精密的時間配合與不間斷的無線電通訊,同時在可能的狀況下,還要把握出奇制勝的機會.這種戰術不主張大舉調集兵力,不主張在發動攻擊前先實施冗長的炮轟,也不主張長時間的調兵譴將做攻擊准備,因為這些作法會使敵人獲得准備防禦事宜的時間.閃電戰講究以壓倒性兵力,事先毫無預警地突然攻擊一處狹窄正面的敵人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勢頃刻間將敵陣地擊為粉碎.
⑶ 詳細解釋分析下二戰時德國的閃電戰
優勢:閃電戰主要是用大量的飛機和坦克進行對地方的致命打擊,爭取第一次攻擊就徹底擊敗對方!並且能給敵人產生震懾力量!是一種攻擊速度快而且威力強的方法!缺點:閃電戰的每一步都是進攻,就很少注重防禦!比如說,如果你之顧著給前面敵人的打擊,沒有估計一些偽裝的火力和後面來的增援部隊,即使你能打掉從後面的增援部隊你都要死很多部隊!
⑷ 請問為什麼德國二戰用閃電戰
這個問題幾句話解決不完,首先你要明白閃電戰的指導思想,是短時間(區別於持久戰)集中優勢兵力快速瓦解對方,可運用集群飛機坦克(不含步兵,但包括機械化部隊),體現奇襲,集中,速度,是永遠機動,永遠進攻,永不防禦的戰術(當然德國後來沒做好)。那麼閃電戰需要的是大量的進攻兵器(坦克),它的優勢就體現在集群的坦克上(機動,火力和防護),因為德國是一個中歐國家,若不採取閃電戰這樣的快速戰略,在政治格局瞬息萬變的歐洲,很容易陷入曾經的持久戰(一戰中崩潰的進攻法國的「施利芬計劃」),何況德國已經吃過一戰兩線作戰的虧了,它必須快速徹底擊敗對手。
所以德國需要的是閃電戰這樣能快速癱瘓對手的戰術,而不是持久戰。但追溯到1933年小希上台搞了個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整個國家團結了起來,在經濟蕭條時,美英法的就業率和德國的失業率都成了百分之二十,1935年重整軍備,戰爭機器開動,而這正是只有德國具備發動閃電戰的條件:強大的物質保證,這是閃電戰必須倚仗的優勢。
但在進攻蘇聯時,這點反而成了軟肋。閃電戰是傾盡過力發動的快速戰略,比如28天幹掉波蘭,6周掠下法國(跟一戰持久戰是不能比的),但小希有些問題欠考慮,他忘了廣闊的的蘇聯和丁點大的法國是有本質區別的,當閃電戰陷入了蘇德戰爭的泥潭,德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閃電戰的進攻能力和戰線推進的距離是呈負相關的,進攻能力隨著戰線的逐漸變遠而逐漸將降低,當達到一個進攻頂點時,閃電戰就失去了進攻銳力,庫爾斯克戰役以後,就再也沒能力發動閃電戰了(日後的阿登反擊也稱不上閃電戰),在德國人眼裡,閃電戰是一種快速瓦解敵人的利器,但估計德國人只看著它的優勢,卻被閃電戰巨大的物資消耗拖垮了。
還有些小希個人原因,他在一戰是個預備役步兵下士,深知塹壕拉鋸戰的持久之苦,他是一個自認為有歐洲傳統騎士思想的人,他對勇敢,沖鋒和突擊這類的詞語非常有好感,閃電戰這樣的快速戰略很合他的進攻進攻再進攻的思想。
以後有二戰,德國的閃電戰方面的問題別忘了喊我哦。
⑸ 二戰期間德國為什麼總採用閃電戰術
閃擊戰——由古德里安創建的戰爭模式(英譯Blitzkrieg或lightening war),也叫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先並且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 古德里安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通訊中心,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 閃電戰就是將奇襲、快襲集中一起,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
⑹ 二戰閃電戰為何會由德國人發明
其實閃電戰的理論很早就有,不過是德國在二戰當中應用的最傑出而已。比如在漢朝時候霍去病攻打匈奴,舍棄大部隊,舍棄輜重靠著騎兵快速穿插,這就是閃電戰的一種,不過是霍去病沒有飛機大炮,而是依賴弓箭跟馬匹而已。
到了二戰時期,古德里安提出了閃電戰戰略,即靠著裝甲部隊快速出擊,用飛機大炮作為輔助,趁著敵軍還沒反應過來時候快速出擊,消滅對方。其實在一戰時候,德國人就已經有過閃電戰的雛形,不過那時候閃電戰因為技術限制沒有大規模使用,一直到飛機大炮大規模生產,閃電戰才得以被德軍採用。
為什麼是德國發明了閃電戰呢?有一種說法是,德軍在以一己之力單挑各國群雄的局面下,不可能採取穩扎穩打的戰略跟各國死磕,只能奇兵突出,用別的方法奪取戰爭優勢,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催生了閃電戰的誕生。加上裝甲師的出現,讓德軍炮火猛烈,更為閃電戰的推行提供了支持。
不過,德軍一開始靠著閃電戰打得很順利,後期卻遇到了阻礙。因為閃電戰要求的局部炮火強度太大,需要集中炮火撕開敵軍缺口,方便大規模突進。到了戰爭後期,德國時期低落,炮火強度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猛烈,所以這時候閃電戰也頻頻遇到挫折。
德軍雖然閃電戰炮火猛烈,但是進攻戰術上卻非常匱乏。德軍進攻對方,一般是從兩翼包抄,一開始靠著裝甲師的火力,這個戰術還算可以,但是隨著德軍跟盟軍作戰次數多了,盟軍對於這一點也有了應對辦法,那就是重點防衛兩翼,阻礙德軍包抄。其中尤其以蘇聯軍隊做得最出色,蘇聯軍隊兩翼過度防衛,中間虛空,但是德軍回回進攻側翼,所以每次都狠狠碰一次釘子。
⑺ 二戰中的閃電戰為什麼是由德國人發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越野、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但是坦克為步兵開路仍然很慢!
德國將軍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屢屢擊敗敵軍,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是陸軍戰術「閃擊戰」的創始人(閃電戰原型是施里芬提出的),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
⑻ 為什麼德國在一戰和二戰初期都選擇了閃電戰的戰略
一戰時,德國的戰術不是閃電戰額。
閃電戰的本質是癱瘓戰,就是通過機械化部隊快速突破敵軍防線,切斷敵方指揮系統,迫使敵軍投降,所以閃電戰並不以殲滅有生力量為目的,閃電戰的戰俘數量幾倍於殲敵數量,這點兒在法國戰役、蘇德戰爭前期體現得尤為明顯,當時法軍和蘇軍很多部隊的建制都是完整的,但由於失去指揮,只得投降。
而一戰的施里芬計劃,並不是這種思路的戰法,施里芬計劃對發作戰部分的要點在於避敵主力,偷襲後方,其作戰目的在於包圍巴黎、阻止英軍登陸、以逸待勞殲滅回援的法軍。
兩者並不是同一種戰術,因為一戰時不具備坦克這樣能夠正面突破敵軍防線的武器。
兩者的相似點是,德國都謀求速戰速決,不願同英法展開消耗戰,因為英法兩個都是殖民帝國,擁有豐富的戰爭資源和人力資源,德國以一國之力無法對拼消耗,只能在英法發揮其戰爭潛能之前,將其擊潰。所以,不論一戰還是二戰,德國都採用了以迅速取勝為目的的戰法,雖然兩者的作戰方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