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納粹戰犯的下場都是咋樣的
1."死亡醫生"阿里伯特·海姆.
2.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納粹德國元首.
3.納粹戰犯尤利烏斯·菲爾
4.最後一名德國納粹戰犯——安東·馬洛什
5.艾奇曼(1906~1962),德國納粹將軍
6.法庭判決以下12名戰犯絞刑:戈林(前德國航空國防委員會主席希特勒第一繼承人)、約德爾(前德國最高統帥部作戰局長、國防軍參謀總部參謀長)、里賓特洛甫(前德外交部長、黨衛隊將軍)、凱特爾(前德國陸軍元帥、最高統帥部長官)、卡爾勃倫納(前德國黨衛隊將軍、中央保安局長)、羅森堡(前德國東部佔領區部長、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弗蘭克(前德國不管部部長、法學院院長、波蘭佔領區總督)、弗里克(前德內政部長)、斯特萊徹(前德國沖鋒隊將軍、《沖鋒隊員》報總編輯)、約克爾(前德國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索克爾(前德國黨衛隊和沖鋒隊將軍)、賽斯一英誇特(前德國不管部部長、荷蘭佔領區總督)、鮑曼(前德國納粹黨全國領袖、黨內法庭審判長);判處赫斯(前德國不管部部長、黨衛隊將軍希特勒第二繼承人)、馮克(前德國國家銀行總裁)、萊德爾(前海軍總司令)無期徒刑;判處杜尼茨(前德國海軍總司令、希特勒顧問兼繼承人、德國政府總理)十年徒刑;舒拉赫(前德國全國青年領袖、維也納總督兼納粹黨大區領袖)、斯比爾(前德國軍備和生產部長)二十年徒刑;牛賴特(前德國外交部長)十五年徒刑。法庭宣布沙赫特(前德國經濟部長、不管部長、國家銀行總裁)、巴本(前德國內閣總理)、弗里切(前德國納粹黨宣傳部廣播司司長)無罪
2. 世界第二次大戰如何處置戰敗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希特勒德國的歐洲仆從國先後投降,簽訂了停戰協定。這些停戰協定已經規定了對戰敗國的處置原則,具有和約的初步性質。盟國首腦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以及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已就戰敗國的處置和締結和約問題達成了一些協議。波茨坦會議決定設立美、蘇、英、法、中五國外長會議,負責對意、羅、保、匈、芬的和約准備工作。 但是,由於美蘇等大國對戰後歐洲的安排各有打算,在討論五國和約時爭吵激烈。美英企圖通過訂約與蘇聯爭奪東歐,防止蘇聯在地中海取得立足點。蘇聯希望通過訂約盡量鞏固和擴大它在東歐的地位。在討論義大利的非洲殖民地處置問題時,英國只提出義大利應該放棄這些殖民地,但不提其歸屬,實際上是由英國佔領當局控制;美國主張由聯合國託管十年,反對英國獨占;蘇聯則要求將的黎波里塔尼亞交它託管。關於意、南邊界問題,美國主張的里雅斯特的主權屬義大利,行政上由「國際共管」;蘇聯主張主權歸南斯拉夫。結果把的里雅斯特劃為自由區。1954年,西方國家單方面決定由義大利合並該自由區的城區,郊區部分歸入南斯拉夫。在對羅、匈、保和約的討論中,美英打出貫徹雅爾塔會議的旗號,堅持要求在這些國家實行「自由選舉」和改組政府後,才能同它們締結和約。蘇聯則指責美國破壞和約締結程序,譴責英美干涉希臘內政。1945年9月倫敦外長會議正式開始和約的討論。經過長期爭論,先後開了三次外長會議,才達成一定協議。1946年7~ 10月召開有21個國家參加的巴黎外長會議,通過了對五國和約的正式文本。1947年2月10日,各有關國家分別在五個和約上簽了字。和約主要規定了五國的領土邊界變更、政治民主化、限制軍備和經濟賠償等問題。 五國和約是戰爭結束時歐洲軍事、政治形勢在法律上的反映,是美英蘇妥協的結果。和約的締結鞏固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對實現歐洲和平與民主具有重要意義。 兩個德國的形成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東區由蘇聯佔領,西北區由英國佔領,西南區由美國佔領,西區由法國佔領。大柏林也由四國分區佔領,並由四國總司令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根據波茨坦協議規定,處置德國的政治和經濟原則是:德國境內最高權力由蘇、美、英、法四國總司令分別在各佔領區內執行,並共同處置有關全德國之一般事件;在民主的基礎上改造德國的政治生活;永遠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消滅納粹黨及其一切附屬機構;消滅德國的壟斷組織;准備締結一項符合波茨坦協定原則的和約。但是,四大國在各自的佔領區實行軍事管制,只按照本國政府的政策行事,對本國政府負責。而各國分歧甚多,斗爭激烈,都想把戰敗國德國的處置納入自己歐洲戰略的軌道。盟國管制委員會只有四國完全一致才能作出決定,很難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協議,因而形同虛設。各佔領區實際上成了彼此獨立的政治實體,波茨坦協議沒有得到認真貫徹實行。 美國強調德國的統一必須先實行經濟統一。1946年7月20日,美國提出合並佔領區的建議,得到英國的支持,簽訂了美英佔領區經濟合並協議。1947年1月1日,成立雙占區。同年,蘇占區和美英雙占區分別成立各自的政治機構。在德國的土地上,形成兩個社會制度迥然不同的政治實體,一切想實現全德統一的努力均告失敗。美英決意率先單獨行事。1948年2~6月,舉行了美、英、法、比、荷、盧六國倫敦會議,決定雙占區與法佔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召開西佔區制憲會議,制定憲法;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參加「馬歇爾計劃」;國際共管魯爾。 針對美國的行動,蘇聯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1947年12月,在柏林召開第一屆德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以威廉·皮克(1876~1960年)為主席的常務委員會。1948年2月,改組了蘇占區經濟委員會,使其具有準政府的職能。3月,蘇聯抗議美英法片面召開倫敦會議,宣布退出盟國管制委員會。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在西佔區單獨實行貨幣改革。6月22日,蘇占區也開始實行貨幣改革。6月24日,蘇聯封鎖柏林,全面切斷了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和貨運,結果爆發了「柏林危機」。美英法派出大量飛機向西柏林空運糧食、煤炭和各種日用品一百四十多萬噸,以維持當地居民的生活。蘇聯沒有對這一空運活動進行干擾。美英法也對蘇占區實行反封鎖。11月,蘇占區建立了柏林的市政機構。12月,西佔區也採取同樣的行動。大柏林市正式分裂為各自有其市政系統和貨幣制度的兩個城市。經過長達11個月的斗爭,雙方於1949年5月達成協議:取消一切封鎖,召開四國外長會議討論柏林形勢所引起的諸問題。「柏林危機」暫趨緩和。 美國利用「柏林危機」所造成的緊張局勢,加快分裂德國的步伐。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正式成立。從此,在德國的土地上出現了兩個德意志國家。 美國對日本的佔領和舊金山片面對日和約 日本投降後,美國軍隊以「盟軍」的名義佔領了整個日本,由太平洋美陸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擔任盟軍最高統帥。1945年9月22日,美國發表了《對盟國佔領管制日本最高統帥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對日佔領的目標是保證「日本不再成為美國的威脅」,建立「一個以支持美國為目的的負責政府」;並宣稱「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權力應從屬於最高統帥」,「如果主要盟國之間發生意見分歧,美國政策應居主導地位」。這表明美國一心要單獨佔領日本,使日本成為美國稱霸亞太地區的工具。 蘇聯強烈反對美國獨占日本的政策,9月24日,在倫敦外長會議上要求成立美、英、蘇、中四國代表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遭美國拒絕。12月,莫斯科外長會議達成協議:在華盛頓設立「遠東委員會」,由美、蘇、中、英、法、荷、加、澳、新(西蘭)、印(度)、菲等11國組成。它在名義上是盟國制定對日政策的最高決策機關,但其決議要通過美國政府傳達給佔領軍總部去執行。另外在東京設立由美、蘇、中、英、澳、新、印組成的「盟國管制日本委員會」,由盟軍最高統帥任主席。它只不過是個咨詢機構。這兩個機構的成立,並沒有改變美軍單獨佔領日本的性質和美國對日本的支配地位。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美國亞洲政策的重點由中國轉向日本。美國加速扶植日本,積極策劃單獨對日媾和。1951年9月4~8日,在舊金山召開了有52個國家參加的對日媾和會議。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沒有被邀請,印度、緬甸拒絕參加。會議簽訂的片面對日和約規定,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南威島、西沙群島、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島嶼的權利,但隻字不提這些島嶼的歸屬。和約還規定盟國可與日本締結協定,駐軍日本;日本同意把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等交美國「託管」。這完全反映了美國的戰略要求。蘇聯在會上提出自己的方案,美國拒絕討論。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對日和約簽訂的同一天,美日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美國取得在日本領土及其周圍無限制地駐軍及設置軍事基地的權利,美國可以出動駐軍「平定」日本的「內亂」。美國還指使日本政府與台灣國民黨政府簽訂了所謂「和約」, 日蔣宣布結束戰爭狀態,建立「外交關系」。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全條約》簽訂後,以軍事同盟為基礎的日美特殊關系確定下來,日本完全納入美國世界戰略的軌道。
3. 二戰德軍戰俘問題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虐待戰俘、屠殺猶太人的事件,通過影視作品、小說和文章的放大及宏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毒氣室焚屍爐、最終解決,死亡集中營!人民更增加了對法西斯罪惡的認識,同時愈發地痛恨希特勒與納粹德國,認識到納粹是世界邪惡的根源,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與必要性。既然知道法西斯這么做不對,是犯罪!那麼我們這些正義人士肯定不會去這么做的。但如果人民能關心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那些普通的德國俘虜的命運。了解一些真相後,是否也有值得我們去深思與反省的地方呢?所謂的日內瓦公約在某些強權國家的眼裡完全是一張廢紙。
在中國有許多軍事愛好者都從純軍事角度,非常地喜歡和崇拜希特勒或者德國陸軍、黨衛軍。而在德國國內,民眾對上述三類人則不感冒,甚至非常地反感。因為我國的「哈德派」(泛指從軍事角度,喜歡二戰德國納粹建立武功的人)可能永遠也無法真正地去體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德國人民受到的苦難和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強奸、飢餓、尊嚴喪失與死亡。在他們最需要保護的時候,已經沒有一個德國軍人出來保衛他(她)們,德國人民蒙受的屈辱永遠也得不到國際上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與同情。
根據數據統計德軍東線被俘人數估計為250萬人左右,這些人大多是在戰爭後期被蘇軍包圍而突圍不成的而被俘的。能跑的都會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庫爾蘭的德軍無路可逃,除了戰死只能是向蘇軍繳械,其中估計有50萬戰俘死在蘇聯的集中營里,但只有363343名死亡俘虜的身份被蘇聯方面確認。
我記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德國的第一號王牌飛行員哈特曼在戰爭結束以後被蘇聯判處了25年監禁。在監獄里他拒絕勞動,蘇聯看守非常地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5年前,您的國家打贏了戰爭,我是一個戰敗國的空軍軍官,而不是什麼戰犯!列寧說過,一個國家如果6個月之後不釋放戰俘,那麼它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是一個墮落的國家。」是的,當你帶著一顆無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閱讀這些材料時,你會為那些德國戰俘的悲慘命運而震撼,難道這些會發生在我們標榜的文明與正義的社會嗎?第一次觸及到這些資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緩緩地放下,許久許久地沉默著,在心底艱難地嚅囁著,「那些可憐的德國戰俘......」
稍微通曉二戰歷史的人們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蘇聯紅軍消滅了納粹德國33萬人,其中俘虜德軍9萬多人。不過戰爭結束以後,卻只有5000名戰俘回到了德國,其他人則因為各種原因死在蘇聯西伯利亞的集中營里。不知道你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否會考慮一個問題:蘇聯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不是納粹,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監獄里有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運的5000人中的一個後來回憶說,「我們在蘇軍士兵的驅趕下用雙腿走往戰俘營,中途如果有人掉隊的話,蘇軍士兵會立即將他槍斃。到達戰俘營後,我們三天吃一次飯,每天都有許多人死去,從2月2日到3月初的這段時間里,有50000多名德國俘虜先後死於傷寒。......活下來的36000人被蘇軍用火車運往西伯利亞去勞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達西伯利亞後,我們在零下60度的天氣下被強迫勞動,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6000人......」
其實與另外的一個例子比較起來這9萬人真的算幸運的了。在1943年的科爾孫口袋中,德軍突圍時,留下了所有的3000名傷員和一些護理人員,想讓他們成為蘇聯紅軍的俘虜。戰後蘇聯方面公布,當俄國突擊部隊抵達時,發現所有的德國傷員都已經中彈而亡,由此斷定德軍在撤退時殺害了他們自己全部傷員。這3000名德軍想成為戰俘都沒有資格。蘇聯人的公報遭到包圍圈裡的德國倖存者的一致駁斥。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次屠殺?反正沒有任何人因為這3000人的死而受到責難,這3000條生命真的是死了白死。
蘇聯紅軍在攻佔柏林後,對投降的戰俘的暴行罄竹難書。這里僅舉一個例子,你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紅軍戰士對於生命的漠視,一個德國兵不幸被俘虜了,為了活下來什麼事都願意干,紅軍戰士於是命令他彈鋼琴,只要鋼琴聲一停就槍斃他,那個德國兵連續不斷地彈了12個小時,最後終於累倒在鋼琴上,紅軍戰士立即遵守諾言地把那德國兵槍斃了。
蘇聯人雖然不是什麼好鳥,但要與人權鬥士美國比,那真的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德軍千方百計要逃到西方去,向美英軍隊投降,但是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著這些德國兵呢?
到1945年5月,德國向美、英、法三國投降人數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馬利的英軍受降50萬德國俘虜;英國與加拿大聯軍受降200萬人。一位在非洲被俘的德國人回憶說在英國的戰俘營,每天的口糧是12塊很小很小的餅乾和2杯茶水。這些俘虜大多數在德國投降後就被釋放回了家;其中有30萬人被送到法國作為「重建法國」的勞動大軍。英國與加拿大對待德國戰俘比較的寬容,畢竟都是歐洲的兄弟。
而向美軍投降的520萬德國俘虜卻遭到了比向蘇聯投降的俘虜還要慘的恐怖待遇。盛傳有一百萬德國俘虜被虐殺在美軍集中營里,當然這個聳人聽聞的數字已無從考證,因為美國銷毀了這方面的全部檔案。估計數字有可能被誇大,但是德國俘虜死在美國集中營的人數絕對是觸目驚心的。這就是自詡為世界文明的傳播者、民主衛士的典範美國人乾的傷天害理的罪行。
美軍設立的德國戰俘營是在露天野外,每1萬人一個方陣。用鐵絲網隔離著,沒有被耨,白天挨曬,晚上挨凍,下雨挨淋。衣衫襤褸的戰俘擠在齊膝蓋深的泥漿里,骯臟,憔悴,瘦弱,目光無神。一天吃一次飯,給戰俘開飯就把戰俘列成兩列,前面放著桌子,只有麵包、巧克力、乳酪、肉乾等東西,一個德國老兵回憶說,美國人會把食品先澆上汽油然後再發給戰俘。開飯時就是一批一批上來搶,搶到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長期沒有蔬菜和水果,飲用水和生活用水被嚴格限制,許多戰俘大便乾燥,戰俘相互幫忙往外扣大便。疾病很快在德國戰俘營里蔓延,主要是痢疾,傷寒和壞蛆和肺炎。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滿自己的大便,這無疑加速了疾病的傳播。一個倖存的戰俘後來回憶,他所在的那個戰俘營平均每天都要往外搬運20-30具屍體。
食物的嚴重不足、營養不良、衛生條件極差等原因導致大批原本健康的德國戰俘的大量死亡。有些集中營周邊的德國婦女往鐵絲網中扔食物,立即被發現的美國憲兵開槍擊斃。許多戰俘滿身污垢地死去時,明凈的河面就在十幾米遠的鐵絲網的另一邊......枉死在美國戰俘營的德國俘虜數目相當於二戰中德軍在西線作戰陣亡人數的總和。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又取得了一次大規模屠殺俘虜的,也可以稱之為「最終解決」的勝利。策劃虐殺戰俘的幕後黑手,始作俑者就是後來一直以來被人們、被歷史歌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軍事家、統帥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據說,美國著名將軍巴頓就是知道內幕後表示反對,被中央情報局製造車禍給「做掉的」。
國際紅十字會要求視察戰俘營的要求屢次被美軍拒絕,戰俘在無醫無葯的情況下,生命自動地消失了。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以後德國俘虜才被轉移到正規的戰俘營,這時許多的生命已經逝去了。對標榜自己為最講民主、人權國家的美國最大諷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邪惡」的納粹德國俘虜的9萬美國戰俘在被關押期間都受到了德國人較良好的關照,僅有1600多人死亡。美國把德國納粹對美英僅有的幾樁屠殺事件放大再放大,而對自己的惡行隻字不提。
回想起中越戰爭結束以後,披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優待越南戰俘的電視報道,越南戰俘吃的是白面饅頭,新鮮蔬菜和豬肉,遣返時每個越俘都換發了嶄新的衣服,配發了軍用毛毯等,可是越南人並不領情,一回到越南國界就把中國的軍用毛毯當著中國人的面全部銷毀。中國人真的是憨厚得可笑,為什麼不拿去支援災區呢?
----
死亡行軍好像每場大的戰爭都會存在。
大量的汽車要運送自己人的傷員,不可能運戰俘,只能讓戰俘走,戰爭時期,糧食肯定短缺,不會有哪支軍隊還會挪出口糧來把戰俘養得白白胖胖滴。
朝鮮戰爭,美軍戰俘也有一次死亡行軍,美國他們得人說走到戰俘營死了1/3,這也難怪,天氣本來就冷,天上飛機炸。連中朝軍隊自己吃的糧食都短缺,美國人又在轟炸交通線,問題更大了。
----
斯大林曾秘密發布過一個命令----<<縱火者訓令>>在德國軍隊到來前的村莊,讓蘇聯紅軍穿著德軍的裝備,屠殺,強奸,並焚毀整個村莊,在蘇聯培植仇恨德國的種子,現實中其實很多前蘇聯加盟國家還不是希望和斯大林為伍的,象烏克就是一例,蘇聯紅軍其實論素質比德國兵差遠了,其實換一身軍裝,按現在的立場,你知道哪邊是所謂的正義之師,蘇聯紅軍到柏林的所作所為大家都有聽說,其實德國軍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勇士.有時間看一下一本書<<尋訪二戰德國兵>>.
----
在西方,反美也是一種時尚,不過,反美反得失去理智,無論東西方,都是可悲的事情.
----
而向美軍投降的520萬德國俘虜卻遭到了比向蘇聯投降的俘虜還要慘的恐怖待遇。盛傳有一百萬德國俘虜被虐殺在美軍集中營里,當然這個聳人聽聞的數字已無從考證,因為美國銷毀了這方面的全部檔案。估計數字有可能被誇大,但是德國俘虜死在美國集中營的人數絕對是觸目驚心的。這就是自詡為世界文明的傳播者、民主衛士的典範美國人乾的傷天害理的罪行。
----
當時一個中國記者在剛剛結束二戰的歐洲采訪,在一個廢棄的倉庫里看到數不清的黴菌和數不清的德軍,黴菌不分高低貴賤坐著,德軍也不反高低貴賤跪在地上給美國人----擦---皮---鞋。
勝者王敗者寇
國家千萬不能敗啊
4. 德國投降後,那些納粹戰犯受到了怎樣的審判
在戰後的紐倫堡軍事法庭的被告席上,共有21名納粹戰犯受到正義的審判,為首的是戈林,他被判處死刑後逃脫了看守的監視,服毒自殺了。希姆萊沒有排入這21名被告之列,他狡猾地把氰化鉀膠囊藏在牙齦的小洞里,當他感到情況不妙的時候,就咬破膠囊一命嗚呼了。赫斯、施佩爾、德尼茨等7人被處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被判處死刑的羅森堡、凱特爾、里賓特洛甫、約德爾等10人一個個地被送上了絞刑架。施佩爾是所有被告中唯一採取直率態度的,他無意迴避自己的罪責,然而,歷史終究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罪人的。
5.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納粹軍人是怎樣結局
其實在聯軍攻下柏林之後,希特勒自殺的消息傳遍全國,當時有許多的納粹士兵和軍官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便選擇集體自殺,這其中有許多女性士兵也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也有一部分並沒有選擇自殺,由於此前德國納粹對於其他國家人民的踐踏,所以剩下的士兵也遭受了相同的反噬。這些德國女兵結局遠比男性士兵更悲慘。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簡稱納粹黨(Nazi,「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兩個詞的德文縮寫),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
納粹黨前身為魏瑪共和國時期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黨首,開始宣揚納粹主義、反共產主義、反猶主義,在大蕭條時期贏得了很多狂熱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後,通過「國會縱火案」而成為納粹德國唯一執政黨,實行一黨專政。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佔領後,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及宣布其為非法,其領導者被逮捕並在紐倫堡審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類罪。
6. 二戰後德國戰俘怎麼處理
在二戰結束前後,在所謂"解放"歐洲大陸的美國軍隊的戰俘營里,有接近一百萬德國武裝部隊戰俘由於飢餓和美軍的故意虐待而死亡。
在二戰中,1100多萬德國平民和士兵淪為戰勝國的俘虜.他們被關押在從北極圈到澳大利亞的數千座戰俘營里,他們必須為自己參與的荒唐戰爭付出代價。戰爭結束後,那些在美國佛羅里達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戰俘營里當俘虜的德國人很幸運。但關押在蘇聯戰俘營里的300萬戰俘卻必須為生存而掙扎,他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沒能再返回德國。
希特勒的劊子手們曾經大肆屠殺東歐國家的人民,2700萬蘇聯公民在戰爭中喪命,被
德國俘虜的大約400萬蘇聯紅軍戰士死掉了一半,因此對復仇的恐懼蔓延整個德國。戰爭結束時有包括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內的50萬德國平民被抓進了斯大林的勞改所。在那兒,因飢餓、疾病和絕望而導致的死亡司空見慣。曼弗雷德·彼得斯今年74歲,是一名退休教師。1945年3月,當蘇聯軍官把16歲的曼弗雷德從但澤的家中帶走時,他對母親說:「不要擔心,今天下午我就回來。」但他錯了,他在蘇聯的戰俘營里待了2年4個月零22天。在蘇聯紅軍的嚴密監視下,戰俘們排成五隊,在一周內向東方行進了120公里。「我們幾乎沒東西吃,只喝了少量的水。掉隊的人不是遭毒打就是被槍斃埋掉。」曼弗雷德解釋說。最後,曼弗雷德和其他數千名戰俘一起被塞進牲口車廂運往烏拉爾山南部的一個戰俘營。「我們到達了一個圍著鐵絲網的戰俘營,四周矗立著崗樓。戰俘營後面的草原一望無際。」曼弗雷德在一個鎳礦做了兩年苦工。疾病卻救了這個年輕人,他被列入了遣返回國人員的名單。
在法國的戰俘,命運也好不到哪去。法國人清楚地記得德國人對他們的佔領,現在輪到法國人報復了。許多德國士兵在街上被鞭打,有些被槍殺。還有一些戰俘必須清除戰爭年代德國工兵埋設的地雷,至少有1800名德國戰俘死於這項危險的工作。
7. 關於二戰後,日本與德國對待斗爭罪行的做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宣告結束。在戰爭硝煙逐漸散去的六十年中,同為戰爭發動者的日本和德國在許多方面走過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戰爭罪責問題上,兩國政府卻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不同。
戰後,聯邦德國政府利用各種機會對納粹德國的罪行進行真誠懺悔和謝罪。1970年12月,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人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更為可貴的是,德國政府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認罪、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戰爭紀念和歷史教育等實際問題上也顯示了極大的誠意:幾十年來認真履行賠償義務,向受害國及受害者個人支付了巨額賠償;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嚴禁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並對新納粹分子進行嚴厲追究;近十幾年來,每年都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軍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行為的內容,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特別是集中營和大屠殺的歷史進行充分講解。
日本方面,盡管也有不少二戰老兵對當年的罪行進行深深的懺悔,但日本政府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日本教育部門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不願承認也不願反思當年侵略東亞各國的史實;日本法院一再判決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賠償的東亞各國受害者敗訴;日本首相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並為遠東國際法庭判處死刑的七個甲級戰犯樹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也都承受過戰敗國家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痛苦,但為什麼在反思戰爭方面卻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對比呢?
首先,戰後對兩國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戰後初期,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實行分區佔領。為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四大國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召開紐倫堡審判,對納粹戰犯進行嚴懲;大規模清洗納粹分子,取締納粹領導機構和秘密警察、黨衛隊等特務機構;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強制德國償付巨額戰爭賠款。1949年,又將其分裂成兩個國家。四大國的武裝佔領,領土面積的減少,巨額的賠款負擔,國家的長期分裂,迫使德國不得不反思發動戰爭的沉重代價。而日本則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條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國雖然主持了對法西斯分子的審判和制裁,但並不徹底,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天皇根本沒被起訴,許多重要戰犯因「罪證不足」被釋放。在戰爭賠償方面,美國擬訂的賠款數額與受害國所遭受的損失和所要求的數額相差甚遠。後來,出於反共的戰略考慮,美國更加放鬆了對日本的懲處。天皇制政體被保留,大批戰犯免於懲罰,只償付象徵性的戰爭賠款,這種處理使日本無法感受到德國所承受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戰爭痛苦。
其次,戰後兩國政權建立的基礎不同。德國戰敗後,納粹元兇希特勒自殺身亡,納粹德國的政府機構和武裝力量全部解散。無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政府,都與納粹勢力沒有直接聯系,許多政府首腦甚至就是納粹的受害者。因此,他們在對待戰爭責任等問題上,能夠比較超脫、客觀地進行反省。而在日本,作為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象徵的天皇沒有被推翻,政權長期控制在被釋放的戰犯和軍國主義分子手中,讓這樣的政府來反省戰爭罪責,無異於緣木求魚。
再次,兩國所處的地緣環境不同。在歐洲,受德國侵略的周邊國家如英、法、蘇、波、比等在戰後經濟發展很快,且占據世界輿論要津,從實力和聲勢上對德國形成了巨大威懾。德國要謀求發展,就必須改善與周圍國家的關系,要想實現這種和解,就要求它必須和以前的納粹勢力一刀兩斷,對以前的戰爭罪行進行徹底謝罪,樹立嶄新的國家形象。與此同時,深受納粹迫害的猶太民族緊盯德國政治動態,組織專門機構長期從事對納粹罪行的調查取證和起訴活動,不斷將納粹殘殺猶太人的罪行公布於眾。德國政府面對來自強勢鄰邦的監督和輿論壓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戰爭。而在遠東地區,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剛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本身國內問題紛雜,經濟實力不強,故對日本的監督和威懾相對較弱。同時,出於各種原因,各受害國之間沒有精誠團結,共同譴責日本的戰爭罪行,而是分別對日本採取了寬大為懷的政策。這種寬容不但沒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長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識。
最後,兩國的宗教和文化不同。從宗教方面來說,德國人多信奉基督教,內心中存在較深的 「罪感意識」,故能夠真誠地懺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過文化」,也沒有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故在反思歷史方面較為遲鈍。從文化淵源方面來說,盡管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傳統,一度助長和滋生了法西斯主義,但從根本上說,德國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與歐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學精神。這些精神有助於德國克服法西斯主義,認識到前人犯下的嚴重錯誤。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絕對忠誠、弱肉強食和優勝劣汰,對強者恭順,對弱者強硬,不服輸,不認罪。「他們寧願用一百個錯誤來遮蓋一個錯誤,而不願誠心誠意地承認和改正這個錯誤。」這種宗教和文化的傾向,將日本不認罪、不懺悔的態度推向了極端。
事實上,對二戰德軍的討論要正面得多,鮮有對二戰日軍的純軍事討論,我認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是,德國已經從法理上徹底認罪,德國已經獲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原諒;反觀日本,發動戰爭的天皇得以善終,至今日本仍然對二戰的罪行不承認。
2、30年代的德國已經是工業化的強國,相比之下,處於亞洲的日本的工業化剛剛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德國的對手,從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來看,無一不是工業國家,因此歐洲戰場更多地具有了機械化、工業化的特徵。知道今日,整個世界尚且仍然處於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階段,二戰歐洲戰場的機械化戰爭經驗至今仍然有借鑒價值。而亞洲戰場,戰爭更多地表現為步兵戰斗、游擊戰、叢林戰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對手,無論中國還是美英在亞洲的駐軍都比較弱小,因此戰爭形式幾乎表現為一面倒的格局。這種一方佔有絕對優勢的戰爭,相比歐洲那種勢均力敵的戰爭,可借鑒的較少
3、二戰日軍是狂熱的、種族主義的皇家私人軍隊,日軍從上到下,都必須為種種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罪行負責,而不僅僅是少數高級軍官。即使沒有高級軍官的教唆,從日軍的本質來看,南京大屠殺仍然會發生,就像當年的旅順大屠殺一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仇視本質決定的。反觀德軍,除了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機構,當年的德軍是純粹的職業軍人,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這就決定了德軍的戰斗是純粹的戰斗,而不是像日軍那樣的種族屠殺。至於集中營,那是特務機構的所為,和國防軍應該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很多的資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軍將領都是極端反感種族屠殺的。要知道,德軍的大多數將領,都是深受普魯士傳統影響,從小在軍校成長起來的。他們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也因為這樣,德軍更多地被對手所尊重,無論巴頓對隆美爾的惺惺相惜還是蘇軍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軍人搏殺在戰場,而不是對弱者的屠殺。
因此,今天,無論是歐美還是國內,還在談論二戰德軍的種種,談論一些經典戰役、戰斗,那是軍人對軍人的尊重。但是日軍,就永遠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8. 德國戰爭罪犯的結果
成者王侯敗者為蔻要是電池接大戰軸心國仕女畫現在紐倫堡審判的就是同盟國的賬號呢!
9. 德國戰敗戰犯後在哪個地方受盟軍審判
德國紐倫堡.
紐倫堡是世界玩具之都,納粹黨起家於此。
1943年10月30日,蘇、美、英三國簽署的《莫斯科宣言》規定,戰後將把戰犯押往犯罪地點,由受害國根據國內法審判。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四國簽署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進一步規定,由四國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預備法官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無法確定其具體犯罪地點的納粹德國首要戰犯進行統一審判。
1945年10月18日,國際軍事法庭第一次審判在柏林舉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國紐倫堡城。經過216次開庭,於1946年10月1日結束。法庭對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H.戈林、M.博爾曼、H.弗蘭克、W.弗里克、A.約德爾、E.卡爾滕布龍納、W.凱特爾、J.von里賓特洛甫、A.羅森貝格、F.紹克爾、A.賽斯-英誇特、J.施特賴歇爾等12人被處絞刑。其中10人被執行(戈林刑前自殺,博爾曼被缺席審判)。W.馮克、R.赫斯、E.雷德爾等3人被判無期徒刑,B.von希拉赫、A.施佩爾、K.鄧尼茨、K.F.von紐賴特等4人被判10~20年徒刑,H.弗里切、F.von巴本、H.G.H.沙赫特等3人被釋放。
在被起訴的組織和團體中,黨衛軍、特別勤務隊和蓋世太保以及納粹黨元首兵團被宣布為犯罪組織。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697/3499/31072.html
10. 二戰後法西斯聯盟國家是怎麼樣處理德國的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根據《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規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沒有出現以前,德國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目的和利益不同,對各項協議都作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就德國的統一和柏林問題等,四國及其佔領區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激烈復雜的斗爭。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並於1949年5月23日單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正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一分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時出現兩個德國。
兩個德國均是主權國家,都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承認,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3年又同時被接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雙方又都參加了不同性質的軍事、政治、經濟集團。1972年簽訂了《關系基礎條約》,各自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兩國領導人進行互訪,就兩國關系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兩個德國要不要統一,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應由兩國人民自己決定。
關於柏林問題:
柏林原稱「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德國的首都。戰後,根據有關國際協定,柏林同整個德國一樣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初期還設有統一的反法希斯市正府。1948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並,成立了「三聯占區」;同年,蘇聯佔領的東部地區成立了大柏林臨時民主正府;1949年,西方三國又在西部搞市議會選舉,組成西柏林市正府。至此,一個完整的柏林分裂成東、西柏林兩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國境內,成了「孤島城市」;東柏林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
由於蘇、美、英、法四國及兩個德國的立場、利益不同,東、西方就有關西柏林的主權及其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斗爭,兩個柏林也同兩個德國一樣在六十年代初以前關系非常緊張,特別是1961年8月民主德國在西柏林周圍修築「柏林牆」後,柏林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頂峰。後來隨著兩個德國關系的不斷改善,特別是1971年9月四國簽訂了「四方協定」後,柏林局勢有所緩和。但由於各方對關協定條文均作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因此,雙方圍繞柏林的地位等問題仍不時發生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