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中為什麼說諾曼底登陸是一出最大的騙局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場戰略欺騙,范圍之大,構思之妙,難度之高,都令人難以想像。
1944年1月,「傑伊」計劃改稱「衛士」計劃。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底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底登陸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
1944年6月6日,搶灘諾曼底開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乃至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兩棲登陸作戰。作戰代號為:霸王行動。那日清晨6點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17.6萬人,從英國出發,跨越英吉利海峽,搶攻登陸諾曼底區域的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等五處海灘。
隨後300萬大軍如潮水般湧上法國,勢如破竹,兩個月時間,解放巴黎,成功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事後,人們才想起一個問題。盟軍的搶灘先頭部隊,陸軍加上空降兵是13個師,德軍的防守力量,居然只有6個師;而在登陸當天,也就是6月6日,德軍的海岸防務總司令:隆美爾元帥,竟然不在前線!
事實是登陸當天,德軍海岸防線統帥,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將軍,在德國家鄉陪老婆!而由隆美爾親自調教出來的德軍精銳部隊:第15集團軍,23個師,一直在諾曼底東北處200多公里外的加萊地區死守!不止如此,在法國,德軍60個師的兵力,愣是沒人增援諾曼底!登陸當天沒有,登陸之後也沒有!這一切關繫到這場大戰背後撲朔迷離的計中計,謎中謎!盟軍到底要打哪兒?
其實,在是否選擇諾曼底地區作為登陸點這個問題上,盟軍最高統帥部琢磨了很久。在由荷蘭至法國瑟堡之間48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有兩個地點適合登陸作戰:諾曼底地區與加萊地區,兩個登陸地點各有利弊。盡管對盟軍最高統帥部來說:諾曼底OR加萊?這是個問題,但其實無論從哪個地方登陸,等待霸王行動的,都是一堵牆!這一堵牆就是讓希特勒沾沾自喜的Atlantic Walls――大西洋壁壘。「大西洋壁壘」從海岸高潮線算起,深海處遍布水雷,淺海處埋設地雷。在海灘的開闊地上,隆美爾不僅設置了大量反坦克的尖銳鋼鐵路障,還豎起了無數高達5米的木樁。這種木樁,在兵器史上被稱為「隆美爾蘆筍」。盟軍的滑翔機,甭管是運兵,還是運裝備,只要是撞上這種蘆筍,就會徹底地「掛了」。希特勒為此很是自豪,他在西線戰場巡查時,有過這樣的演講:「我們的意志,像克虜伯鋼鐵一般地堅硬!」在希特勒講話中提到的克虜伯鋼鐵,指的就是用鋼筋水泥、堅兵利炮構築起來的「大西洋壁壘」。
埃爾文?尤金?隆美爾,二戰名將,聞達於北非戰場,有「沙漠之狐」的稱號。時任德軍海岸防線統帥,B集團軍群司令。作為盟軍的老對手,隆美爾對於英美軍隊的作戰意圖、方式、序列,十分清楚。從北非戰場來到法國海防前線後,隆美爾親自視察、監督各處防禦工事,他心裡明白:他要做的,就是在敵人登陸的24小時內,將之消滅在海灘前沿。但當時隆美爾的兵力很不足。希特勒把納粹德國總兵力的65%,都投在了與蘇聯對抗的東線戰場,西線的海防前線上,隆美爾只有B集團軍群的39個師。這39個師,要防守的是法國北部將近500公里的海岸線。
最關鍵的問題是:盟軍到底要打哪兒?3月27日,霸王行動的會議紀要出台。4月初,一份文件就已經擺在了希特勒的辦公桌上。希特勒馬上下令:調集兵力,馳援諾曼底。隆美爾向諾曼底派出了精銳:352步兵師。增援的地方:叫做奧馬哈。這片海灘,在戰爭史上也被稱為是「血腥的奧馬哈」。搶灘過程,慘烈異常。在6個小時的登陸過程中,美軍陣亡2500人,即平均每9秒鍾就有一名士兵倒下。登陸作戰,佔便宜的永遠都是防守一方。隆美爾的兵再少,也是39個師的力量,而盟軍5個灘頭的登陸部隊,一共才33個師。
幸運的是,這以後德軍沒有再向諾曼底地區增派其他任何精銳部隊。因為隆美爾很快接到了作戰總部的新指令:先別管諾曼底了,巴頓的大軍到了,敵人要從加萊登陸!哈哈!盟軍的絕妙間諜使希特勒及他的參謀部深信,還有巴頓的B集團軍要在加萊登陸!德軍在一場間諜戰中的完敗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結局!
Ⅱ 二戰最大騙局!保證諾曼底登陸成功的戰略欺騙掩護行動
今天是盟軍諾曼底的73周年紀念日,在1944年6月6日凌晨,龐大的盟軍登陸艦隊突然出現在諾曼底灘頭,經過兩年多周密准備的「霸王行動」正式開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激戰,盟軍成功的在五個灘頭登陸成功,諾曼底登陸取得了有決定性意義的初步勝利。
▲從空中俯瞰登陸場
上述這些欺騙行動,使得德軍在諾曼底登陸行動已經打響數天之後,依然認為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在加萊地區。德軍西線總司令戈爾德·馮·倫德斯特元帥抽調後方部隊對諾曼底盟軍進行反擊的計劃被駁回,駐加萊的第十五集團軍在已經開始向諾曼底進發的情況下又被嚴令召回。德軍的錯誤決定給了諾曼底的登陸部隊充足的時間,使他們能擴大登陸場、建立簡易碼頭,將更多的給養和部隊運送上岸。等到德國人終於意識到所謂「將在加萊發起的登陸」只是一場騙局、盟軍的真正主攻方向其實是在諾曼底的時候,寶貴的時間和戰機已經白白流走,德軍再也沒有能力將盟軍登陸部隊趕下大海了。盟軍的欺騙行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名為「衛士」計劃的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張泊。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Ⅲ 二戰中,盟軍諾曼底登陸為什麼能夠瞞天過海
盟軍成功運用了戰略欺騙
首先,從信息獲取渠道方面,德國在英國的諜報網早就被一網打盡,剩下的,都是被英國人控制的雙面間諜,這種情況下,德國根本無法獲得有效的人力情報
只能把寶壓在技術情報上
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干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同時,還找到一個和蒙哥馬利長得極像的叫詹姆斯的人在北非冒充蒙哥馬利,使得隆美爾以為蒙哥馬利一直在北非。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里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將在諾曼底東北方的加萊海灘登陸,甚至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
可以說,在諾曼底之前,德國人是兩眼一抹黑
同時,英國人充分利用了本方渠道散布假信息,讓德國人錯誤評估了進攻方向
Ⅳ 二戰:盟軍為了順利在諾曼底登陸,用了哪些方法麻痹希特勒的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諾曼底登陸是對二戰整個戰局意義重大,是反法西斯同盟國戰勝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戰役之一。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也是迄今為止世界賽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為了這次盟軍登陸能成功,盟軍高層們用了很多辦法來麻痹希特勒,使其無法准確掌握盟軍的登陸地點。
幹了這2件事兒或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在英國有一個德國情報組織盟軍一直沒有查獲,而英軍名將蒙哥馬利的一舉一動都德國情報組織的比較嚴重。為了更好地迷惑德國的情報機構,英國找來啦一個特型演員來飾演蒙哥馬利,在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培訓後這名特型演員和蒙哥馬利的生活方式一模一樣了。到了條件成熟之時,假的蒙哥馬利坐上蒙哥馬利的飛機場飛到直布羅陀。這一新聞讓德國情報局了解後匯報了希特勒,由於直布羅陀避開,因此德國統戰部覺得盟軍近期不容易在西歐登陸,而這時早已是在六月初了,間距盟軍登陸登陸的6月6日僅剩餘幾日了,這一份情報信息讓德國作出了最高的錯判。
恰好是因為盟軍根據編制一個個圈套,讓遠在德國的希特勒分辨連連過失,希特勒最先覺得盟軍的登陸地址必定是加萊,因此一直向加萊地域派兵。諾曼底在二戰德軍登陸的前幾日僅有六個師,在其中也有三個師戰斗能力差沒什麼常規武器,這給盟軍登陸降低了較大的死傷。諾曼底登陸一戰盟軍的情報戰玩出了新境界,稱得上一次很好的課堂教學。要是沒有這種假情報信息迷惑了希特勒,也許諾曼底海岸防線兵力會十分多,盟軍登陸也許並不會如此取得成功,這一切或是藉助這些麻木希特勒的情報信息。
Ⅳ 介紹一下諾曼底登陸戰大致情況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底地區分五個灘頭登陸(從西到東分別為猶他灘、奧馬哈灘、金灘、朱諾灘、劍灘,其中前二者由美軍負責,後三者由英加聯軍負責)另外該日清晨美101、82空降師和英第六空降師空降之「大西洋壁壘」後方協同作戰,並出動兩萬架次以上轟炸機進行轟炸;登陸成功後,雙方僵持數周,最後由美第3集團軍總司令巴頓在聖洛取得突破,諾曼底戰役全面勝利。(大概就這些,要是都寫上,可能夠寫一本書了)
Ⅵ 諾曼底登陸原本是一場騙局
是戰略騙局 為了引開諾曼底德軍核心部隊 從而實現在諾曼底登陸 調虎離山之計而已
網路搜索「二戰解密:最大的戰略騙局諾曼底登陸 」 看看就知道了
Ⅶ 二戰中,盟軍諾曼底登陸為什麼能夠瞞天過海
那是因為英國情報部在登錄前期利用一具屍體騙過了希特勒的統帥部,德軍見到這具屍體後發現這是一名叫馬丁的「英軍軍官」,在他隨身的公文包中發現了假的登陸計劃,盟軍將在加萊登陸,得到這一消息後的希特勒和將領們經過商討最終相信了這份情報的,並且將德軍最精銳的第十五集團軍留在加萊防禦,只讓少量部隊在諾曼底,不僅如此盟軍還不斷上演騙局矇混德軍間諜的視線,遠在北非的蒙哥馬利將軍受命返回歐洲參加「霸王計劃」但受到德國間諜的監視,他不得不找了一個和自己非常相像的人來假扮自己,然後隻身回到歐洲參與該計劃,同樣盟軍為讓德軍吃下定心丸還假裝進行登陸加萊的演戲,這一系列的騙局終將德軍引向死亡的深淵
Ⅷ 為什麼在二戰中說諾曼底登陸是一出最大的騙局呢
盟軍上演了一場好萊塢布景戲,在英格蘭東南部修建了兵營、倉庫和道路,並利用好萊塢道具設立了假材料儲存場所。假機場、假飛機、假坦克和假火炮隨處可見。隨後,一些在登陸初期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被轉移到這里進行訓練。
制定「水銀計劃」時,一方面,海軍和空軍佯裝,製造了在英國東南部大規模集結的假象。同時,他們還使用特務、電子干擾等手段,使德軍誤判登陸地點;另一方面,巴頓將軍在英國發表了戰前演講,並找到了蒙哥馬利的替代者在北非發表演講,這讓隆美爾認為蒙哥馬利在北非。因此,德國重兵部署在加萊地區。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可以說是軍事的高超欺騙手段與敵方的戰略失誤結合形成的。做好了戰前忽悠,才能讓兵力形成真正優勢。
Ⅸ 歷史上有關諾曼底登陸的細節你了解多少
在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諾曼底戰役拉開了序幕。在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關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情況,早就讓公眾熟知,大多人都能說出一二。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細細數一下登陸戰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情報保護工作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盟軍動用大量的欺騙手段,成功地讓德國人誤以為諾曼底並不是主要的登陸戰場。甚至在戰爭發起之後一段時間內,德軍還以為這是聲東擊西。不過為了防止士兵泄密,盟軍也在為自己的士兵做了一些所謂的忠誠測試。一位英國中校為了測試部隊的忠誠度,特意派出了皇家輔助空軍最漂亮的30名女兵去部下駐扎的一個村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勾引他們說出登陸的一些信息。但是結果,沒有一個英國人透露情報!不得不說,雖然英國人平時吊兒郎當,但是認真起來還是很值得敬佩的。
Ⅹ 德軍在諾曼底登陸前被欺騙的登陸地點到底是哪裡
第1種說法是對的, 盟軍製造假象在加萊登陸. 大量的假象也使德國人認為加萊才是重點.
我收集了這段歷史, 寫的很詳細, 你一看就明白了
諾曼底登陸是一場戰略性的大陸兩棲登陸戰,完全不同於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間的島嶼登陸戰,只要登上灘頭就意味著勝利。由於大陸縱深比較大,即使登上灘頭,防守一方也可以從其他地方調來後備部隊,組織反擊,將登陸一方趕下海。在義大利的薩勒諾和安齊奧,德軍就是憑借著快速的反應,迅捷的機動,堅決的反擊,將登陸的盟軍壓制在狹小的登陸灘頭,若非盟軍強大的海空支援,就連彈丸之地的灘頭都守不住。而在法國的德軍無論反應力、戰鬥力都勝過在義大利的德軍,加上法國的鐵路、公路交通都比義大利發達,盟軍當然很
清楚將會遭到怎樣的抵抗。所以諾曼底登陸成敗的關鍵就在於登陸的最初兩周里,頂住德軍的反擊,建立起統一鞏固的登陸場。但是盟軍在佔領大港口之前,單憑登陸灘頭的人工港,只能運送12—15個師,其中裝甲師1—2個,並保障這些部隊的糧、油、彈的補給。反觀德軍,雖然在諾曼底只布署了6個師,但在三天里就可以從各地調來25—30個師,其中裝甲師7—8個投入反擊。這樣大的兵力對比劣勢,盟軍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換句話說,只有阻止德軍的增援到達諾曼底,才有取勝的可能。為達到阻止德軍增援這一目的,盟軍採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利用強大的空軍全面轟炸法國西北部的鐵路、公路目標,封鎖通往諾曼底的交通,使德軍增援不能到達。另一方面則是展開戰略欺騙和偽裝,使德軍統帥部相信,在諾曼底登陸之後,還會有另一場更大的登陸,所以不把援軍調往諾曼底。——這場戰略欺騙,就是諾曼底登陸中最隱密的部分,直到五十年後解密的檔案中也只公開了其中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後人只能去作一些推測和想像。
1943年12月,由盟軍最高司令部副參謀長摩根中將提議,制訂相關的欺騙和保密措施,以確保登陸的成功。這項計劃代號為「傑伊」,該計劃的參與機構包括:英國軍事情報局、特別行動局、反情報局、雙十字委員會、政治戰執行處、美國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的前身)、聯邦調查局,以及盟軍陸、海、空三軍情報部。核心部門是英國倫敦監督處,該處辦公地址在丘吉爾戰時內閣所在地大喬治街2號,主要負責制訂和實施戰略性的欺騙、偵察行動,並協調英國與盟國情報機關共同組織重大的行動。現在則成為諾曼底登陸中戰略欺騙的組織機構。該處的格言是機智、狡猾和精緻,徽章是半人半羊的農牧神薩圖恩的雕像,薩圖恩是古羅馬神話中專門興風作浪的小精靈。現任處長是英國陸軍中校約翰·比萬,他的綽號是詐騙總管。雖然他職務和軍銜不高,卻擁有很大許可權,甚至有時丘吉爾、羅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動或發表聲明。
這場戰略欺騙,范圍之大,構思之妙,難度之高,都令人難以想像。1944年1月,「傑伊」計劃改稱「衛士」計劃。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底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底登陸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後一個目的就是「衛士」計劃的核心內容,而且這個內容不能直接落入德軍之手,而是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顛來倒去,以間接方式,讓德軍費了好大的氣力才獲得那麼一星半點,然後再根據這么點線索,去分析、推理、歸納,得出符合盟軍希望的錯誤結論。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聽取了比萬的計劃後,寫下「我喜歡這一切」的批示,並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騙專家「特殊手段委員會」主任美國陸軍上校懷爾德全力協助比萬。
為了達到「衛士」計劃的第一個目的,即分散德軍的目的,比萬在南歐實施了「齊柏林」計劃:1944年初,蘇軍已逼近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羅、匈都預感到德國敗局已定,於是派出密使與英、美接觸,秘密商討投降事宜。但是英國的廣播、報紙卻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了雙方的秘密。德國不能容忍在南歐出現叛徒,於是決定出兵佔領匈牙利。但當時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上,戰況非常緊張根本無法抽出部隊;在南翼義大利的安齊奧海灘激戰正酣,也無兵可抽。最後只好從法國抽出3個裝甲師和1個步兵師,於1944年3月19日佔領匈牙利全境,把匈牙利首相卡利關入了集中營。羅馬尼亞被嚇住了,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觸。這樣,德國雖然控制住了南歐的局勢,卻在法國失去了4個師的精銳部隊。
在北歐,比萬組織了「北方堅忍」計劃。1944年1月,比萬訪問蘇聯,與蘇聯情報機關聯手製造進攻挪威、瑞典的假象。英國在蘇格蘭愛丁堡建立了實際並不存在的第4集團軍群司令部,同蘇軍類似的虛假司令部溝通了無線電聯系。德軍憑借其出色的無線電偵聽和定位技術,很快測出了這個假集團軍群司令部的位置,還派出飛機進行轟炸。英軍還對駐蘇格蘭的部隊下發極地地區發動機保養手冊,補充滑雪板等嚴寒地區裝備,進行滑雪訓練。大有將要在北歐作戰的模樣。而且英國的BBC廣播電台對挪威、瑞典的廣播中要求兩國的百姓進行防空准備,並盡量多儲備食物、燃料、葯品等必需品。這些措施,使德軍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個師,其中1個裝甲師,以應付盟軍的進攻。這13個師直到戰爭結束都沒離開挪威和瑞典。
在東線蘇德戰場,蘇軍更是積極配合,在1944年6月之前,不發動新的進攻,只是把部隊頻繁調動,使得德軍無法判明蘇軍的企圖,不敢輕易抽出兵力。而在諾曼底登陸後,蘇軍一連發動卡累利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三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牢牢吸引住東線德軍。
「衛士」計劃的第二個目的也就是最關鍵的目的,就是要使德軍相信諾曼底登陸只不過是一場為了過早消耗其後備部隊的佯攻。可是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只要發現在諾曼底登陸的第一梯隊有8個師的規模時,就足以肯定這是主攻。而比萬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創造出奇跡來,即使不能使德軍相信的話,也至少要擾亂德軍的判斷,盡量拖延德軍作出正確結論的時間。為此,比萬設計了多達幾十項的附屬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銀計劃」: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虛構了番號為美國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首先由三百多報務員偽裝成集團軍、軍、師、團、營之間無線電通訊,嚴格按照同級別單位的日常通訊量進行聯絡,並在多佛爾設立假司令部,使用大功率電台與各下屬部隊聯系,甚至真正的登陸部隊第21集團軍群司令部的部分命令也先通過電話傳遞到多佛爾的假司令部,再由假司令部的電台發送出去。——德軍的無線電偵聽、定位部隊測出了盟軍的這些無線電通訊,從而判斷出盟軍登陸的主攻方向是加萊,因為盟軍司令部就在加萊的對面多佛爾。其次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修建了軍營、倉庫、公路、輸油管線,並由好萊塢的道具師設置假的物資囤積處、假機場、假飛機、假坦克、,假大炮,還逼真地在河面上製造出軍艦航行的油跡、坦克在公路上留下的履帶印。再將部分在登陸初期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調到這里,駐扎操練。就這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再讓歷盡辛苦突破盟軍空中防線的德軍偵察機偵察照相,造成了盟軍在英格蘭東南集結了約40個師組成的第一集團軍群的假象。至於登陸地面部隊的司令人選,眾所周知能擔當此任的盟軍將領,不是美軍中將巴頓就是英軍中將蒙哥馬利。比萬將計就計讓巴頓來擔任第一集團軍群的司令,1944年1月26日,巴頓到達英格蘭東南地區,視察部隊,會見當地官員,拜訪各界名流。新聞界不斷報道他的行蹤。1944年4月,巴頓在一個俱樂部開幕式上講話:「戰爭結束後,英國、美國和蘇聯要統治世界……」可在報端發表時,卻少了蘇聯,由此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波。令人費解的是當時正是登陸前夕,英國的新聞檢查異常嚴格,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疏漏,發表影響盟國團結的講話。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只是為了強化巴頓在英格蘭東南部出現的印象,從而使德軍想到作為登陸部隊指揮官的巴頓在英格蘭東南部頻頻出現,自然意味著登陸將在加萊。而真正的登陸部隊陸軍司令蒙哥馬利則在朴斯茅斯的司令部潛心策劃和研究作戰方案,比萬還挑選了相貌酷似蒙哥馬利的陸軍中尉詹姆斯,在蒙哥馬利身邊生活數月,詳細了解蒙哥馬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好惡、習慣等生活細節,然後裝扮成蒙哥馬利出訪直布羅陀、開羅,造成蒙哥馬利不在英國的假象。這就使德軍推斷出,此時蒙哥馬利不在英國自然不會是登陸的指揮官。「水銀計劃」通過在無線電通訊、營區、部隊、指揮官等幾方面的欺騙和偽裝,使德軍統帥部了解到在英格蘭東南部,盟軍集結了約40個師組成由巴頓任司令的第一集團軍群,那麼登陸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加萊。
「微光計劃」:盟國空軍實施的電子干擾和電子欺騙。根據最高司令部的特別指令,首先猛烈轟炸了德軍於1943年8月在荷蘭海牙設立的大型無線電偵聽破譯基地,將其徹底摧毀,消除了對盟軍無線電通訊的威脅。其次在對德軍雷達站的大規模空襲中,故意對德軍設在塞納河以北的9個雷達站不予轟炸,以便德軍利用這些雷達站發現盟軍在登陸前派出的假艦隊,這支假艦隊在登陸前三小時駛向加萊,共由18艘小艇組成,每艘小艇都拖帶一個木筏,上裝直徑達29英尺的大氣球,氣球里則安裝雷達發射器,發出的雷達信號相當於一艘萬頓級的登陸艦的雷達信號,艦隊上空有幾十架飛機一邊飛行一邊投擲錫箔條。這些措施在德軍雷達站的屏幕上反映為一支龐大的登陸艦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駛向加萊。為進一步迷惑德軍,空軍在戰役前的空襲中特別規定:凡是向諾曼底派出1架偵察機或投下1噸炸彈,一定要向加萊派出2架偵察機或投下2噸炸彈。
利用雙面間諜也是「衛士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英國反間諜機關的出色工作,在開戰後不久即破獲所有在英國的德國間諜組織,並對德國僑民進行隔離審查,徹底肅清了在英國的敵特。盡管德國情報機關不斷派遣特工滲透潛入英國,但是一則英國反間諜機關工作效率較高,二則英國的貨幣、度量衡與歐洲大陸完全不同,使得進入英國的間諜很容易被察覺,所以德國一直無法在英國開展情報工作。而英國專門組建「雙十字委員會」,從事將被捕的德國間諜策反成為英國服務的雙面間諜。經過長期耐心細致的培養,終於擁有4位被德國情報機關相信的雙面間諜:「加寶」、「珍寶」、「三輪車」和「布魯斯特」。其中最受德國信任,最有影響的便是「加寶」。戰後「雙十字委員會」認為「加寶」是他們最大的成功。「加寶」是西班牙人,真實姓名不詳,1941年1月和1941年12月兩次要求加入英國情報機關,都遭拒絕。1941年7月,投靠德國情報機關,奉命經葡萄牙潛入英國,但他到達葡萄牙後就謊報已進入英國,並根據一些英國出版的報紙雜志,憑著編造情報的天賦,杜撰出一些情報,而且大多正確,所以深受德國的器重和信任。直到1942年2月,英國發現德國海空軍大舉出動截擊一支盟國開往馬爾他的護航船隊,可根本沒有這樣的船隊,英國情報機關隨即查出這正是「加寶」的傑作,於是便同他接觸,將他秘密接到英國,在「雙十字委員會」的協助下,將精心策劃的真假情報源源不斷送往德國,從而在德國情報機關確立了王牌特工的地位,領受了查明第一集團軍群〔也就是「水銀計劃」所虛構的部隊)的任務,乘機堂而皇之地報告了第一集團軍群的兵力編成等情報。在6月6日登陸前半小時,「加寶」向德國報告盟軍正向諾曼底發起進攻。——這一時間是比萬精心設計的,德國收到情報也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相反更提高了「加寶」的地位。到6月9日登陸後最關鍵的時刻,「加寶」向德國發報長達120分鍾,詳盡報告第一集團軍群的40個師正進入臨戰狀態,大量登陸艦艇正集結在多佛爾,真正的登陸就要開始。這一情報嚴重干擾了德軍統帥部對戰況的正確分析和判斷。
「衛士計劃」中英國還組織過一次異常狡詐,甚至可以說殘忍卑劣的行動。1943年7月,法國北部隸屬於英國特別行動處的代號為「繁榮」的抵抗運動小組,由於亨利·德里古的告密而被德國蓋司太保破獲,包括負責人弗朗西斯·蘇蒂爾在內數十名抵抗運動成員被捕。蓋司太保脅迫被捕的「繁榮」小組報務員繼續保持與英國總部的聯系,因為報務員的收發指法如同人的筆跡,難以假冒。報務員乘機按照事先規定不發安全密碼向總部告警,所謂安全密碼就是在規定的某行某個單詞,故意拼錯或重復,如果沒有在約定的地方拼錯或重復單詞,就意味著電台已被德國控制。但總部不顧警告繼續保持聯絡,並按照德國的要求空投大量的武器、爆炸器材、通訊器材、活動經費甚至新的特工。這些物資和人員一落地就落入德國蓋司太保之手。眾所周知,蓋司太保的刑訊逼供是常人無法忍受的,英國所有派遣到被佔領土的特工都攜帶劇毒葯,以便在被捕時或無法忍受刑訊時用以自盡。梵帝岡的羅馬教皇還專門為無法忍受蓋司太保刑訊而自盡的基督徒頒布特赦,赦免他們自殺的罪過。可「繁榮」抵抗小組的骨幹人員和後來空投的特工攜帶的卻是無毒的葯丸,他們被捕後,歷盡嚴刑拷打,求生無門,求死無望,最後供出了自己的任務:襲擊德軍在加萊的指揮部、通信中樞、岸炮以及供電系統,配合盟軍的登陸。蓋司太保對這些口供的真實度深信不疑,因為這些口供大多是在多次刑訊逼供之後才得到的,從而得出盟軍將在加萊登陸的結論。實際上,告密者德里古是根據倫敦監督處的絕密指令以此方法獲取蓋司太保的信任,從而打入德國情報機關。而蓋司太保怎麼也想像不到,英國情報機關會無恥到這樣地步,用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武器裝備和數十名忠貞部屬的生命為代價,只為了提供一條假情報。完全可以說,這些人才是諾曼底登陸中最可歌可泣的無名英雄,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成千上萬盟軍士兵和被佔領各國人民的生命,他們中絕大多數都被蓋司太保處決或送入死亡集中營,德里古則被法國的抵抗運動以內奸的罪名處死。戰爭還未結束,英國情報部門就派出專人去尋找這些人的下落,並為他們中的一些人追授勛章,以表彰他們在異常危險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非凡勇氣和英雄氣概。時至今日,這段歷史仍是英美諱莫如深。
此外法國的抵抗組織也充當了重要角色。在6月6日登陸時,BBC廣播電台向諾曼底地區的抵抗組織播發了大量暗語指示,要求他們破壞鐵路、公路、橋梁、通信線路,協助配合盟軍的登陸。而在6月9日,諾曼底的激烈戰斗正處在關鍵時刻,BBC又向法國加萊、比利時、荷蘭的抵抗組織播發大量暗語指示,要求他們按預定計劃,襲擊交通線、德軍指揮通信中樞,配合即將開始的加萊登陸。由於德國情報部門已破獲了一些抵抗組織,明白暗語指示的含義,據此向駐加萊的部隊發出登陸在即的警報。
當6月6日登陸打響後,比萬的戰略欺騙又進入新的階段,製造盟軍即將在加萊登陸的假象。盟國各國政府首腦在發表關於諾曼底登陸的聲明中,都有比萬精心策劃的內容,字里行間都隱隱約約暗示著還會有另一場更大的勝利。只有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抑制不住激動,拋開了比萬的講話稿,發表了一番激昂的講話。不料,這些正正反反真真假假的講話,倒又把德軍統帥部弄糊塗了。
比萬的戰略欺騙可以說是令人嘆服,但是如果不能作好保密工作,泄露了真情,那麼不但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毫無作用,更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英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保密措施,代號為「頑固者程序」。
首先,為防止德意從愛爾蘭獲得情報,英美迫使愛爾蘭關閉了德、意駐愛使館,並沒收其無線電設備。1944年2月9日起,英國中斷同愛爾蘭的一切民間交往。3月17日,又進一步宣布封鎖愛爾蘭,攔截所有未經許可離開愛爾蘭的飛機、艦艇。
其次,為防止駐英國的外交人員獲取情報,於4月17日起英國宣布暫時取消外交特權,禁止外交人員在英國的旅行和出入英國;禁止使用外交郵件;禁止外交使館使用電台與本國聯絡,如有緊急事件,只能使用英國提供的電台和報務員;對各國外交使館實行全面警戒。
再次,對民間新聞報道實行嚴格的新聞檢查,所有報道都必須經多道檢查才可登報。禁止記者向海外發報,禁止出口報紙雜志,以防德國從中獲取情報。5月25日起所有從英國發出的信件都被延期發出。除必要人員外,限制公民出入英國。
對參戰部隊的保密措施也前所未有,4月1日宣布登陸部隊集結的英格蘭南部沿海十英里為軍事禁區,4月6日起部隊取消休假,軍人和公務員的所有公文信函、電話均受到檢查。美軍人員被禁止擅自使用越洋電話、電報同美國本土聯絡。5月28日起所有登陸初期的參戰部隊均不得擅自離開由鐵絲網圍成並有憲兵檢查的營區。有關登陸計劃,始終限制在經過仔細甄選的軍官范圍里。D日(即登陸日的代號〉前七天,登陸日期及計劃下發到師級指揮官。D日前三天,登陸區地圖、海圖和其他敵情資料下發到營級指揮官。D日前二天,向各部隊下達作戰指令。同時有二千名情報人員對參戰部隊各級官兵實行嚴密監視、檢查。
盡管採取如此空前的保密措施,但泄密事件仍時有發生,幸虧補救及時,才未被德軍獲知真相。
1944年3月22日,美國芝加哥郵局工作人員未經許可擅自打開放有登陸作戰計劃的軍事郵包,有關人員立即受到聯邦調查局的審查和監視,最後查明僅是一件意外。
1944年4月18日,美國陸軍少將亨利·米勒在英國倫敦的一次酒會上聲稱盟軍將於6月上旬大舉進攻法國。隨即被解除職務,軍銜降為中校,並遣送回國。
1944年5月28日,十二份有關登陸作戰的絕密文件從英軍總參謀部的臨街窗戶中被風刮到街道上,散落到馬路上。這時候總參謀部里的每個人,從高級軍官到低級文員,都如臨大敵,飛奔而出,去尋找散落在街上的文件。可是只找回十一份,正當所有人焦慮不安時,有一個過路人將第十二份文件交給了值勤的哨兵。好一場虛驚。
那麼,盟軍耗盡心智的欺騙和保密措施到底收到多大效果?盟軍通過「超級機密」破譯德軍密碼,密切關注德軍反應。
當6月6日,諾曼底登陸打響後,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德元帥,對比萬的伎倆不屑一顧,憑著他敏銳的軍事嗅覺,立即判斷出這是盟軍的主攻。便向希特勒請求從各地抽調17個師實施反擊,獲得批准。6月9日盟軍發現駐波蘭的2個黨衛軍裝甲師和駐加萊的第15集團軍都開始向諾曼底移動,而且德軍更換密碼,使用一種新的盟軍沒有破譯的密碼。這一切令盟軍最高司令部和倫敦監督處感到不安,難道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嗎?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偶然事件,德軍在盟軍登陸的奧馬哈灘頭發現兩具美軍軍官的屍體,隨身攜帶來不及銷毀的美第5軍和第7軍在登陸中的所有作戰方案。當這份作戰方案交到德軍統帥部時,德軍西線情報處處長羅恩納少將覺得蹊蹺,不由想起在1943年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前,盟軍使用一具精心准備的屍體,攜帶假的撒丁島登陸計劃,裝作溺水身亡的樣子,順潮汐漂到西班牙海岸。德國獲得這份假作戰計劃後,將防守力量都調到撒丁島,從而大大削弱了在西西里的防禦,最終使盟軍乘虛攻佔了西西里。羅恩納認為這又是盟軍的拙劣把戲。再加上從「加寶」和「繁榮」抵抗小組等各方面獲得的情報,認為盟軍的真正主攻將會在加萊。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上將也同意這一觀點,兩人極力向希特勒說明諾曼底登陸僅僅是牽制性的佯攻,最終使希特勒在6月9日召開軍事會議重新討論反擊計劃。
6月10日,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上將趕到倫敦,和最高司令部、倫敦監督處的人員一起密切關注德軍動態。正討論是否要轟炸塞納河上所有橋梁,包括巴黎市內的橋梁,以阻止德軍的增援部隊。午夜時分,機要秘書送來「超級機密」剛收到的消息:希特勒命令第15集團軍返回加萊,西歐其他地區的德軍火速增援加萊。——所有的人都如釋重負,盡管諾曼底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但大家都清楚,登陸已經勝利在握了。最吃驚的就是比萬,他從來沒有想到「衛士計劃」會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英軍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元帥說:「既然希特勒是這樣的大傻瓜,我們怎麼會用這樣長的時間這樣大的精力才打敗他?」接著,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英國情報局局長孟席斯來到最高司令部,高度評價了「衛士計劃」的組織實施:在英國情報部門悠久的歷史中,這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一切圍繞諾曼底登陸的戰略欺騙和保密計劃,成為保障登陸成功的護身符。正如丘吉爾所言:
「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要用謊言來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