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統一後西德被東德拖後腿了
大家說的都對。但只是談西德被拖了後腿是不全面的。
東德在分家前是很富強的一個區域。戰後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影響,企業和民間資本得不到有效的發展。而兩德合並對東德最主要的促進,就是自由市場經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東德的民間資本提供了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生存條件,而不只是那點經濟援助。
德國統一對西德來說是利大於弊的。誠然,需要西德從財政上給予懂得一定程度的支援,但是,和東德提供的如此之大的土地人力資源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相比,那點支出顯得有點微不足道。對許多西德的企業來講,這是一個天賜良緣,它們通過收購重組東德的老工業體系,迅速的佔領東德的市場(如大眾汽車),加上毗鄰捷克荷蘭,更使得工業原材料(如原木等)的供應有所保證。
對於東德來說,也不全是開心的事,雖然西德會提供一些援助,但是,被東德社會主義摧毀的經濟體系卻很難短時間內恢復,加上原國有企業大批的被收購(一部分搞重組,另一部分直接關閉),導致工作崗位數量銳減,失業率大幅提高。比如柏林的失業率已經達到15%。
綜上,合並的後遺症主要出現在東德,在西德並不明顯。 而東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德企業的發展,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以上是個人研究結果,有所紕漏在所難免,各位嘴下留情,謝謝~
B. 德國在一戰後自始至終一共到底賠了多少款
1920年6月,賠款委員會首先就賠款總額做出規定,即德國應支付2690億金馬克,賠款委員會還確定了各國應得賠款數的比例,其中法國最多,占總數的52%。但在賠款問題上分歧很大,直到1921年4月,英、法、美、意、日等國在倫敦召開會議,才最後決定賠款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分30年付清,每年必須償付20億金馬克。這樣巨額的賠款實際超過了德國當時的經濟能力。德國利用戰勝國內部英美同法國的矛盾,對賠款採取「履行它,就是要證明它無法履行」的策略,千方百計地破壞和抵制賠款的執行。1922年7月,德國政府以通貨膨脹,財政危機為理由,請求延期支付賠款,英國政府支持德國的要求,提出減少賠款總數和延期支付賠款的方案, 11月,德國古諾政府上台以後,走上公開對抗賠款的道路,要求無限期地延期償付全部賠款,法國表示強烈反對,並准備採取軍事行動來懲罰德國。
1923年1月11日,法國聯合比利時出兵10萬佔領魯爾,聲稱要以「產品抵押」,向德國強索賠款,挑起魯爾危機。德國政府在英美的支持下一面提出抗議,一面採取「消極抵制」的策略。魯爾工業區的工礦企業,鐵路郵電陷於癱瘓,德國經濟遭到沉重打擊,工業生產大幅下降,導致通貨膨脹,馬克形同廢紙,德國經濟瀕臨崩潰,人們生活急劇惡化,群眾反抗情緒強烈,工人罷工,同年10月漢堡爆發工人起義,革命危機使德國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集團十分恐懼,急於尋找解決賠款問題的途徑。同時,法國佔領魯爾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不僅沒達到預期目的,反而使本國經濟受到嚴重損失,在國際上陷於孤立,迫切希望獲得解脫,在英美的壓力下,被迫同意召開國際專家委員會議,重新審查賠款問題。
1923年12月,英國政府建議美國主持召開國際會議來解決賠款問題,並由美國充當賠款問題道仲裁人。美國政府雖然拒絕正式參加會議,但聲明美國專家可以被邀請。陷入困境的法國被迫同意召開國際專家委員會。1923年11月,賠款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由美國銀行家道威斯任主席的專家委員會。1924年4月9日,該委員會向賠款委員會提出了關於德國賠款問題建議書,即「道威斯計劃」。8月,協約國倫敦國際會議正式通過了這個計劃,同年9月1日計劃生效。計劃的主要內容是:①對得國賠款總數和支付年限未加確定,只規定該計劃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國應支付10億金馬克;②德國賠款的支付來源是工業企業和鐵路的利潤,以及關稅和日用品間接稅;③向德國提供一筆8億金馬克的國際貸款,以幫助它平衡預算和穩定通貨,貸款大部分由美國提供;④德國的財政經濟受協約國代表監督,監督權集中在賠償事務總管手中。德國接受了該計劃,法比宣布在計劃實施一年內從魯爾撤軍。道威斯計劃為外國資本,特別是為美國資本流入德國打開方便之門,從而使德國經濟又運轉起來。據統計,從1924—1930年美國給德國的貸款達2475000000美元。在美元的滋潤下,德國工業企業進行了大規模固定資本的更新,採用新的技術裝備,推行「合理化運動」,從而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不但恢復了戰前的生產水平,而且從1925年起就出現經濟高漲的局面,1927年,德國工業生產水平超過一戰前的水平。1929年,德國工業產量超過英、法,僅次於美國,列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與此相適應,德國的政治地位也不斷提高,大大改變了戰敗國地位。
道威斯計劃的實施對國際關系產生深刻影響:第一,隨著美元大量湧入德國,美國不但在德國賠款問題上,而且在整個歐洲事務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英國的均衡戰略也取得一定成功,既削弱了法國,又扶植了德國;第三,法國失去了在對得賠款問題上的主宰地位,對於它在爭奪歐洲霸權的野心是一個打擊;第四,德國利用了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其日後沖破凡爾賽體系建立物質技術基礎;第五,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符合了帝國主義的共同願望,因為它們正想利用德國作為反蘇的先鋒。道威斯計劃為德國軍國主義的復活打下了經濟基礎,在美元英鎊的滋潤下,德國的戰爭機器又得以運轉起來,這就埋下了未來更大沖突的火種。
道威斯計劃有著嚴重的缺陷,它並未規定賠款總額和償付年限。1928年,德國政府借口經濟困難,要求修改道威斯計劃,經協商決定另組專家委員會討論德國賠償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1929年2月,新的專家委員會在美國金融家楊格的主持下開始工作,6月,提出了新的賠款計劃,即楊格計劃,這個計劃在1930年1月協約國海牙會議上通過。楊格計劃的主要內容有:確定德國的賠款總額為1139億馬克,分59年付清,平均每年近20億馬克,遇到經濟困難,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延期支付;賠款來源為鐵路收入和國家預算;取消對德國的財政監督,由美、英、法、德、比、意、日7國組成「國際清理銀行」,處理賠償事務,並在德國經濟不景氣時提供援助等。
楊格計劃大大減輕了德國賠償的負擔,進一步放寬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限制,使得賠款問題逐步向有利於德國的方面轉移,為德國經濟軍事力量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當然,楊格計劃也進一步加強了美國對德國經濟的控制,它從總體上代表了美國的利益和要求。
楊格計劃制訂不久,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德國,德國政府請求延期支付賠款。1931年6月,美國總統胡佛為保護美國在德國的巨額投資,發布「緩債宣言」,宣布美國願意以延期償付戰債為條件,同意德國延期支付賠款,期限為一年。隨著經濟危機的加深,德國仍無法支付賠款,1932年6月,有關國家在洛桑舉行會議,簽定了《洛桑協定》,協定規定德國的「最後賠款額」為30億馬克,這30億馬克,在停付3年後,於37年內分次付清。實際上,德國連這筆賠款也沒有如數償付,不久希特勒上台,一筆勾銷了賠款義務。這樣,爭吵長達十多年之久道德國賠款問題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局面的崩潰,希特勒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而不了了之。
可以看出,一戰後協約國集團對德國的賠款本意是懲治德國,削弱德國實力,而德國卻巧妙的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抓住機會,以增加償債能力為借口,大力引進外資,利用美元和英鎊來發展軍事工業,為希特勒的擴張侵略准備好了物質基礎,可以說,一戰後賠款計劃的實施所取得的效果卻與本意相違。但這為二戰後國際政治家們在規劃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時提供了經驗,從而沒有重蹈覆轍,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菲的貢獻。
C. 兩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分別是哪國
一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英國,事實上英國一直都在通過種種方式支持德國,為的是保證歐洲大陸均勢,不讓法國做大,利用德國牽製法國.
二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一戰結束後,美國一直通過削減戰爭賠款,變相交易以及直接援助的方式支持德國,其目的是利用德國在歐洲站穩腳跟,防止英法做大...
順帶一提,二戰後西德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東德的是蘇聯...其政治意味很明顯...
其實自從俾斯麥統一德意志以後,德國一直在不斷的被其他國家所利用,同時也在利用其它國家...如果沒有英美為了其政治目的的援助,一戰二戰幾乎不會爆發...
D.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賠了多少錢
2010年,有歷史學家說,「一戰是在今年10月3日結束的」。這一天,德國默默地償還了一戰賠款,標志著德國的世紀罪責畫上了句號。德國《圖片報》稱:「(這)對德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至少從財政上來說是這樣。」更重要的是,此舉也顯示今日的德國與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國之不同。同時,這一天也是東德西德統一20周年。
自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至201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20周年,德國歷時91年,耗費幾代人心血,付清最後一筆一戰賠款大約5950萬英鎊,總計償還大約1320億德國馬克。其實,德國的一戰賠款也是經歷了許多曲折的。
1919年6月28日,一戰勝利方協約國——英國、法國和美國簽署《凡爾賽和約》。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也就意味著承擔起這場戰爭的罪責,而在這場戰爭中,有將近1000萬人的性命被奪去。其中以法國尤甚,因此,法國力主對德國採取最嚴厲的經濟懲罰措施。
1921年1月29日,協約國在巴黎開會,正式規定德國賠款為2690億金馬克,分42年償清,其中2260億金馬克為本金,其餘為利息。每年德國將其出口總值的12%用於賠償。同年4月,協約國在倫敦召開會議,同意將德國賠款數額削減到1320億金馬克(相當於4.7萬噸黃金,今日約合7000億歐元),分66年償清。德國每年償還20億馬克、以及德國出口總值的26%(大約10億馬克,相當於利息)。5月5日英國首相喬治將這一結果通知德國駐英大使,5月6日德國國會投票接受這一方案。
1921年8月,德國首次支付了5億美元,實際上,這只是發行的紙幣而已。此後德國魏瑪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行了相關的債券。德國貨幣不斷貶值。到了1923年,德國多次拖欠賠款,導致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區,逼迫德國還債,但法國此舉並未奏效。
1929年6月德國的賠款減少到1120億金馬克(大概是當時的280億美元),分59年還清,也就是到1988年還清。
1929年,史無前例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發生了,而此時的魏瑪共和國(德國)也陷入債務危機而不能自拔。魏瑪共和國是如何面對這場危機的呢?按照現在的話來說,當時它實行了「幣量寬松」政策,通過印發鈔票來償付戰爭賠款,這進一步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100億馬克竟連一片麵包都買不了。
希特勒1933年上台後,他拒絕支付所有賠款。到此時為止,德國實際支付的賠款數量只是協約國要求數量(1320億金馬克)的八分之一左右。
不過,納粹德國拒絕支付並不意味著協議失效,這些債券和協議,仍舊存在。二戰後,德國為了重建千瘡百孔的國家,再次尋求金融支持。而為了讓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就得償還舊債。
1952年,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政府參與了處理一戰賠款的「倫敦債務談判」。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在1953年的倫敦協議上,同意聯邦德國恢復賠償二戰前沒賠完的債務。德國當局有責任兌現魏瑪德國時期為了支付一戰賠款而在美國、法國等國發行的債券。同時規定其餘的債務問題將在兩個德國統一後予以解決。
事實上,西德從1980年起繼續賠償一戰債務(對魏瑪時期的賠款公債進行贖買),在兩德統一前償付了約140億西德馬克。德國統一後從1995年起繼續償還,2010年10月3日,德國政府贖回了最後一筆6995萬歐元的債券。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對盟國的賠款
二戰尚未結束,在1945年2月英美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時,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給予盟國戰爭賠償的原則。規定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歸蘇聯,80億歸英美,20億歸其他國家。
1945年夏天,戰勝國三國首腦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簽署了《波茨坦公告》,決定對戰敗後的德國永遠實施軍事佔領,並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組成盟國軍事管制委員會,共同處理戰後德國的問題。德國的賠償以盟國從各佔領區拆遷工業設施抵償。同時,對於追隨德國與盟軍作戰的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五國同樣提出了賠償要求。
1947年2月10日,戰勝國與上述五國立的和約中規定,意、羅、保、匈、芬五國分別向蘇聯、南斯拉夫、衣索比亞、希臘四國賠償2.55億、3億、0.7億、4億和3億美元。
1949年9月20日,在美英法聯合西佔區正式成立主權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方面不甘示弱,於同年10月在東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不久,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出於冷戰考慮,決定免除德國的戰爭賠款。至於蘇聯的那份,蘇聯的辦法是:拆德國機器運回自己國內!但是,對於美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德國人似乎不領這份情。
時間到了1951年9月27日,西德總理阿登納在議會鄭重宣告:納粹的罪行是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的,因此德國人要把進行道德上和物質上的賠償視為自己的義務。到1953年,東西德向戰勝國繳納的戰爭賠款是824億馬克,約合330億美元,與西德1950年的國民總產值相差無幾,以後又不斷賠償。
戰後54年,德國從三方面給予了賠償:戰爭賠款約1000億馬克;給納粹受害者的個人賠償約1020億馬克;德國工業、企業的賠償額約為7550億馬克。需要說明的是,德國政府和企業對賠償都是相當積極主動的。盡管德國政府一度也擔心索賠變成「無底洞」,認為該有個了結,但賠償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根據《聯邦賠償法》、《聯邦還債法》規定,1993年2月以後,德國政府還要按計劃繼續支付318億馬克,直至2030年為止,德國總計支付的戰爭、民間、個人受害賠償款總額將為1223億馬克。
除此之外,原西德地區的11個州也都安排有各自的戰爭補償措施,其總額預計約22億馬克。德國的一些較大公司和企業也因二戰時的勞工問題加入到賠償行列里,比如,德國賓士公司對戰時在該公司被迫服勞役的猶太人已經支付了2000萬馬克,在此基礎上,還向猶太人民間索賠團體支付了1200萬馬克的賠償。
此外,還有IC公司、AEG公司、克爾普公司、西門子公司、拉因梅塔爾公司等一批德國大企業,均因被訴在二戰時驅使猶太人在企業中服勞役,被德國政府指定支付所有受害者個人賠款。
2000年5月16日,據稱:依據達成的一項協議草案,德國政府及一些公司願意就二戰時期納粹犯下的「戰爭罪行」承擔責任,並將賠款50億美元以最終解決這些問題。外電說,這些罪行包括使用奴隸,強迫外國勞工勞動和竊取猶太人財產等。據悉,德國對於二戰中受害者的經濟賠償工作時至今仍在繼續進行。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二戰已結束67年,德國經歷了分裂和統一,政權已經歷次更迭。然而,德國卻承擔了希特勒納粹政權所發動的戰爭責任。不但屢屢向受害國道歉,還償還了大筆的戰爭賠款。
E. 柏林牆倒塌30多年,德國東西部的差距縮小了嗎
當德國統一之後東德和西德的差距確實縮小了很多,但是如果東德想要與西德完全平等的話仍舊需要再繼續努力。在東德面臨困難的時候西德也曾支持,幫助東德擺脫困境。是由於東德本身基礎就比較差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勢,所以如果想要超過西德的話還需要再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德國政府在保證原有東德地區穩定的情況下,想讓東德的經濟再次得到提高。到2010年的時候,總共有1.4萬億歐元開始流向了原來的東德地區,大量歐元的流入讓東德地區經濟落後的局面得到緩解,同時經濟也進一步得到發展。在德國徹底統一之後,德國政府就開始對東德地區進行援助而東德與西德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但是由於東德地區本身基礎就比較差,而且經濟比較落後,東德與西德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並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得到彌補,所以雖然差距在縮小,但是如果想要趕上西德的話仍需要繼續努力。
F. 請問德國的戰爭賠款是由東德賠還是西德賠
西德、東德是賠土地,蘇聯人不稀罕錢,蘇聯當時割佔了波蘭東部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波蘭在波茨坦公約屬於戰勝國,理應讓蘇聯歸還土地,蘇聯人就把東德11萬多的土地割給波蘭,還把東德附近的居民全部趕走。西德是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歸還給法國,西德的工廠都被掏空了,還把魯爾工業區被國際化,德國的一些人才都被挖到了美國和英法等國家,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出現武裝部隊,美國把德國的所有武器統一查封,而且規定西德政府只允許有5萬人的武裝部隊守衛國家,在未來30年內向美英法等戰勝國支付賠款240億美元
G. 二戰時德國的仆從國都是哪些國家這些國家派了多少兵力幫助德國
二戰時的德國 不僅擁有德國本身 還有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除了日本 義大利 還有眾多仆從國 如芬蘭 羅馬尼亞 匈牙利 保加利亞等等至於其它東歐國家,旁邊有一個強大而又野心勃勃的蘇聯,它們的領土隨時都可能不保,而英法等國所謂的保護和援助只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加入軸心集團也是無奈之舉。 軸心國成員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變後被軸心國瓜分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軸心國的合作國芬蘭(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西班牙(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泰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維希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H. 為了東德和西德的統一,德國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德國付出了很多的資金。東德國和西德國的統一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這個過程充滿著曲折的同時還有西方國家在其中和俄羅斯的博弈。兩個德國之間是不同的陣營的代表,聯合更是兩個兩個陣營的妥協。
在當時英國美國法國都表示如果蘇聯可以同意兩個德國合並的話,那麼兩個德國的合並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對於德國來說只能把希望寄託於蘇聯。在聯合的同時蘇聯也提出了條件。
I. 德國二戰賠款,東德給人賠嗎
東德西德都有賠償,但二戰後德國已經成廢墟了,蘇聯把德國的工廠全部搬空,美國已經也從德國挖走了人材和技術。所以只是象徵性的向德國索要一定賠償,不少賠償到後期也都被取消了,蘇聯取消了東德賠償。
J. 東德足足有17萬軍隊,90年德國合並後,他們結局如何
結局就是在東德和西德合並之後,東德國防部長想要保全東德的兵力,希望這支部隊在合並之後獨立自主的存在,但是失敗了。西德是不可能允許東德合並之後擁有如此大的兵力,所以進行裁軍。東德這邊由17萬軍隊降到5萬。
以上都是一些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助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