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弗洛伊德逃離德國有哪些方法

弗洛伊德逃離德國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1 10:14:57

1. 請問一下弗洛伊的歷史地位他的主要貢獻

正確寫法應該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生平

作為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醫生,弗洛伊德創立了一個涉及人類心理結構和功能的學說。他的觀點不僅在精神病學,也在藝術創造、教育及政治活動等方面得到廣泛地運用。弗洛伊德學說的主要論點已被後人所修正、發展。人們認識到,人類的行為不僅是由性慾所支配,社會-經濟因素對人格的形成、教養對本性也都起著作用。雖然弗洛伊德學說一再受到抨擊,這絲毫無損於他的形象。他卓絕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理隱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由他所創立的學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對人類本性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醫生,精神病學家,心理學領域的新學派——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在人類行為學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頗有爭議的觀點。他還為治療行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體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維亞的弗賴堡(現屬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個猶太字所羅門(Solomon),但是十七歲那年,他把第一個之改為西格蒙德(Sigmund)。
弗洛伊德三歲時全家遷居維也納。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兩個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歲左右,他們沒有去維也納,而是移居到英國的曼徹斯特。西格蒙德是他父親與後妻生的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五個妹妹。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極度貧困中度過的。

准備的年代
青年時代,弗洛伊德對一般的哲學和人道主義問題很感興趣,但是,他覺得必須有一種嚴格的科學訓練來約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因此。在一個猶太慈善機構的資助下,他於一八七三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
弗洛伊德從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生理實驗室主任是恩斯特·馮·布呂客,他是一個要求嚴格的訓練者,一個在科學研究方面無懈可擊的人物。他的人格對這位年輕的學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弗洛伊德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介紹了一項傑出的研究工作,他證明了低級動物的脊髓神經節細胞與高級動物的同一性,這在過去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弗洛伊德的證明,對進化論是個有益的貢獻。不久以後,他又撰文描述了神經細胞的構造,從而為神經原的理論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現代神經學的基礎。就因為致力於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弗洛伊德拖了兩年時間才評到醫學職稱。即使在評定以後,他還是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實驗室里。他不喜歡數學物理,它的工作始終在組織學方面,即組織構造的研究。
接著,弗洛伊德開始用顯微鏡揭示人的神經系統的各種神經束。他在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延髓,也就是頭腦中最低級的部分。他終於理清了脊髓和小腦之間的種種聯系。然而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對聽覺神經進行全面徹底的研究,以及對腦神經感覺神經核與脊髓的感覺神經結具有相同的證明,後者是對進化論的又一重大貢獻。這些研究成果發表於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六年間。
一八八二年,弗洛伊德愛上了他妹妹的朋友瑪爾塔·貝爾納斯。貝爾納斯比弗洛伊德小五歲,出身於漢堡一個頗有名望的猶太家庭,那時正住在維也納。弗洛伊德很快認識到自己必須干一種比較實際的工作,而不是那種純粹的研究,於是就進了維也納醫院,當了一名住院實習醫生。他三年裡在醫院的各個部門都工作過,因此在醫學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訓練,但是他的興趣則在他的導師T.H.梅涅特所負責的精神病學方面。在醫院實習期間,他發表過一些有關古柯鹼的綜合性研究成果,引起了醫學界對這種葯物的注意。弗洛伊德發現古柯鹼具有麻醉的特性,他向他的一些當眼科醫生的朋友的建議,在治療眼疾時不妨可以用用。有一位名叫柯勒的醫生發表了這一成果,因而被譽為局部(古柯鹼)麻醉的創始人。
在他醫院工作結束的時候,弗洛伊德被授予一筆數目不大的獎學金,這樣,他就能去巴黎旅行,並到薩爾帕屈里哀跟著名的神經病學家讓·馬丁·沙可學習。在巴黎學習的四個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沙可這位當時最有名望的神經病學家獻身於癔病研究的情形,促使弗洛伊德也走上了同一條道路。這對他把興趣從軀體方面轉到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回到維也納以後,他向醫學協會作了巴黎的見聞的報告,但是受到冷落,這預示著他以後的工作將要得到同樣的反映。
弗洛伊德於1886年春以神經病學家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並在同年九月結婚。他的婚姻十分美滿,共有六個孩子,三兒三女,最小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後來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還作為神經病學家在一家兒童診所工作過幾年,並出版了2大卷論述各種小兒麻痹症的權威性著作。這樣,他成了歐洲重要的神經病學家之一,他在這個領域中多年的工作,無異對他後來心理學理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

精神分析學的初期
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的一位年事較長的同事和朋友約瑟夫·布洛伊爾就告訴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受益於在催眠中恢復痛苦記憶的「疏泄」療法。弗洛伊德又將這一情況向沙可講過,但沒有引起沙可的主意。弗洛伊德自己行醫時對癔病病人使用過催眠療法,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因此他於一八八九年前往南錫,向一位有名的催眠專家伊波利特·波恩海姆求教,那個時候,他正在採用布洛伊爾的疏泄法。三年以後,他觀察到在被遺忘的痛苦記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接受的願望,於是他形成了壓抑的概念,這是弗洛伊德學說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他請布洛伊爾一起合作,並於一八九五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劃時代的著作——《癔病研究》,這時,弗洛伊德已經放棄了催眠術而開始採用。「自由聯想」法,「自由聯想」法的發明,是弗洛伊德一生中的兩大業績之一,另外一項業績是兩年以後開始進行的自我分析。
在這些年中,他向一些醫學團體宣讀了若干篇論文,宣布了他所得到的驚人結論,他指出各種精神神經症都是由無意識的性沖動而引起的。但他得到的反應極為冷淡,人們幾乎要把它當作怪人而棄之。這時,他只有一個朋友對他深表同情,那就是住在柏林的威廉·佛里斯。弗洛伊德經常給他寫信,記述了他為設法了解深層心理而採取的實驗性的步驟,他的信件和記錄已在一九五四年發表,題為《精神分析學的起源》。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份題名為「計劃」的長篇記錄,弗洛伊德試圖從神經原方面來描述思維、記憶等各種精神過程。這是他在最後一次試圖把精神過程與軀體過程聯系起來。

偉大的發現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零零年,是弗洛伊德多產的時期。他在1900年發表的《夢的解釋》,被認為是1本巨著。該書不僅論述了過去的探討者感到一籌莫展的夢境生活問題以及形成夢的種種復雜機制,而且還討論了深度心理,即無意識的結構和作用方式。弗洛伊德在認識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他詳細的研究了所稱的「初級」系統和「次級」系統。它指出了兩種系統的作用方式是如何根本的不同,兩者間的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如何復雜並具有決定性意義。他所描述的初級系統的精神機制,最初是在探討精神神經病時得到的認識,現已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所謂的壓抑、濃縮、移位、倒錯以及潤飾。這是由於這些機制,那些能接受的願望、慾望或沖動才得到了間接地滿足。有關隱蔽的願望滿足的理論,是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通過這一理論,他以一種真正的心理動力學概念取代了已陳舊的聯想心理學。
弗洛伊德發現,無意識的內容與意識,就像無意識所特有的機制一樣,是完全不同的。從本質上說:無意識的內容起源於幼兒時代,在這方面,弗洛伊德對幼兒心理的內在性質作了闡述,他引起了世人的震驚和反感。他堅持認為,幼兒深度心理的活動是雙親的性的動機和敵對動機驅使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結,其內容就是對雙親中異性一方的性慾望和對競爭者的妒忌與憎恨。弗洛伊德甚至認為,幼兒在誕生之時,並在未斷奶時就已經有了色情感。他這本論述夢的著作剛發行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可是過了幾年,當上述那些性的觀點經過更充分地描述之後,便遭到了人們的猛烈攻擊。

成年時代的弗洛伊德
我在這里想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弗洛伊德的個性和旨趣做出些介紹。弗洛伊德博學多才,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精通古典文學,對本國和別國的文學名著事業的涉獵甚廣。他對希臘神話極為熟悉,不但經常隨口應用,在他的著作中也的的確是。他有非凡的文學才能,因而被公認為德語的散文大師。在藝術方面他最為欣賞的是詩歌與雕塑,對繪畫與建築也有興趣,但對音樂的愛好相對小些。從1890年到1914年,他通常每年要到義大利去消磨,潛心研究那裡的藝術傑作。凡這類的旅行,同去的不是他的弟弟就是他的朋友;因為他的妻子不喜歡旅行,寧願和孩子們一起守在家裡。弗洛伊德在外出旅遊之前,總是先攜全家去某個寧靜的山林勝地都度上一個半月的假期,那時他的生活中最最幸福美滿的時光。弗洛伊德非常喜歡孩子,總愛和他們呆在一起。
弗洛伊德個性中有一個相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富幽默感,而且始終十分犀利,有時還不缺乏諷刺挖苦之意。碰到了惡意的批評,他就不無詼諧的議論上幾句,要是換上別人,很可能會憤憤不平,為之動怒。在猶太笑話和軼事方面,弗洛伊德有著十分豐富的知識,他喜歡用它使自己的論證更加鮮明有力。
一八九一年,弗洛伊德全家搬到貝爾加澤街十九號(仍在維也納市),他在那兒一直住到一九三八年。一九〇八年,弗洛伊德在他住的那一層又得到一套房間,共有三室,後來,他把這套房間與原來的連通起來。弗洛伊德有幾個房間,裡面擺滿了——或者不妨說到處攤著他收集的文物古器,特別是那些希臘、埃及的古董;這是他唯一的嗜好,他從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他對考古發掘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

精神分析學運動的發展
1902年,弗洛伊德邀請幾位年輕的同事和學生定期碰頭,對他當時正在從事的研究進行探討。他們謙虛地稱這個小團體為「星期三心理學研究組」,後來該組發展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協會」。在這些人當中現在還有知道的兩位,他們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威廉·斯泰克爾。在《夢的解析》發表以後的五年中,弗洛伊德很少寫作,但是在他一九〇四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可能是他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這本書探討了種種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現在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論都沒有達到這一步。這本書對於決定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因為書中所揭示的許多看似偶然、毫無意義的行為,以及許多簡單地歸結為「自由意志」的舉動,實際上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的隱秘而矛盾的願望所驅使的。
次年,即一九〇五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之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用夢的解釋去揭示並治療精神神經症的種種症狀;這是我們認識弗洛伊德的技術的一個重要來源。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他在這本書中透徹的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
這一年裡,他還出版了一本最有爭議的論著:《性學三論》。裡面新奇而又聳人聽聞的地方,這是他對幼兒性作用的全面描述,他把成人性變態解釋成是幼兒性作用的畸形產物。這是弗洛伊德第一本的引人注目的書。他不但引人注目,而且還給人們極大的憤慨,遭到了強烈的譴責和嘲笑。弗洛伊德在各國科學界頓時成了一個最不受歡迎的人,在以後的很多年裡,他遇到了只有最偉大的先驅者才會遭受的種種辱罵和攻擊。但是,無論那些批評有多麼刻毒,他從來不予回答。他唯一發表的為自己觀點辯護的著作,是《精神分析運動史》(一九〇六年),這本書主要是區分他的理論和阿德勒、榮格等提出的對立理論之間的基本差別。對於其他問題,他的回答就像查爾斯·達爾文一樣:繼續發表新的證據。
一九〇六年,著名的歷史精神分析學家歐根·布洛伊勒和卡爾·榮格,以及他們的一些學生宣布,他們贊同弗洛伊德的方法結論。除了英國醫生歐內斯特·瓊斯以外,他們是第一批支持弗洛伊德的非維也納人。一九〇八年四月,榮格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會議地點在薩爾茨堡。兩年以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正式成立。半個世紀以來,這個組織已有30多個分會分布在世界許多國家。當時,出席第一屆代表大會的有四十二名代表,其中包括卡爾·亞伯拉罕,布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匈牙利同事桑多·費倫茨,榮格和歐內斯特·瓊斯 本人。委員會的職責是在事務管理問題上向弗洛伊德提出建議並提供幫助,同時也在他和外界攻擊他的人之間形成一道屏障。
早在一八八五年弗洛伊德就在維也納大學當過臨時聘任講師,這樣他能在那裡開設一些非正式的講座。一九二年他被特聘為教授,一九二〇年時他當上了正式教授,然而他在教授會議上卻沒有席位,也沒有別的什麼特權。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大學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正式的教職。

精神分析學在非醫學方面的應用
弗洛伊德發表過大量臨床方面的論文,對精神分析學研究中的細節問題進行了探討,他還公布過五份長篇病歷,提供了很多有關他研究方法方面的情況。此外,他還寫過一系列專門論述精神分析技巧的文章。但是從他的《夢的解釋》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他的發現具有廣泛的意義,他知道這些發現一定會遠遠超出精神神經症的狹小范圍,涉及人類方面的各種問題。在這個比較容易接近的領域中獲得的知識,可以用到「正常」生活中一些很難解釋的問題上。因此他在一九一二年創辦了一份《意象》雜志,用來討論他的研究在非醫學方面的應用情況。《意象》雜志是對早期創辦的《精神分析學年鑒》(一九0九年)和《精神分析學導報》(一九一〇年)的補充,《導報》不久便為《精神分析學雜志》所取代 (一九一三年)。
偉大的創造性作家對人類心理的透徹觀察,早就使弗洛伊德贊嘆不巳他在一九〇七年寫的《耶森的<格拉狄瓦>中的妄想與夢》,對德國作家耶森的小說《格拉狄瓦》作了精彩的研究。在這位富有想像力的作家的作品中,弗洛伊看到一些心理機制和他在探討夢與神經症時所闡述的機制完全相同。三年以後,弗洛伊德又出版了一本雄心勃勃的研究專著:《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他在書中將列奧納多在藝術追求與科學追求方面的矛盾追溯到他的幼年時代。在弗洛伊德的啟發下,他的一些學生,特別是奧托·蘭克便把弗洛伊德的方法用來解釋神話和民歌傳說,這樣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出人類想像的各種表現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卡爾·亞伯拉罕甚至用這種方法闡述了三千年前第一位一神論者埃及法老阿朗那頓發動宗教革命的動機。
一九一三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釋》。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弗洛伊德發現這些都是兒童和野蠻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徵。他強調了原始人弒親行為的重大意義,並認為文明、道德和宗教就起源於對弒親行為的追悔和其他反應。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食物減少到最低限度, 缺乏暖氣以及其他的麻煩,給弗洛伊德和他朋友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苦。而戰後奧地利貨幣的崩洗不僅使弗洛伊德的積蓄喪失殆盡,而且迫使他奮力抗爭以避免破產。大戰期間,弗洛伊德出版了唯一一本關於時事的著作《對戰爭與死亡時期的思考》(一九一五年)。他指出實際上幻滅感並不一定是戰爭引起的,幻滅感的產生與過去人們過高地估計人類的道德進步有關;這一事實只是由此發生了可怕的戰爭才被揭示了出來。十八年後,弗洛伊德應國際聯盟之邀,就「為何會有戰爭』的問題,與愛因斯坦作了通信討論。弗洛伊德一方面對未來仍抱有希望,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在消滅戰爭的道路上還存在的各種障礙。

鼎盛時期
就在戰爭的第一年,弗洛伊德可能以為他的工作將要結束了,於是他就心理的本質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這些文章成為他一生主要工作的最高峰。
一九一九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 和書籍。到一九三八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五種雜志、一百五十種書籍。
就在同一年弗洛伊德在一本名為《超越唯樂原則》的書,對人的心理提出了一種新的革命性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使得他的信從者們大吃一驚。弗洛伊德本來認為,心理中的主要原則是唯樂—痛苦原則,以及由此產生的唯實原則。但在這 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更加基本的原則,即他所稱的重復—強迫原則(repetition-compulsion),它具有恢復早期狀態的傾向。如果從邏輯上推到極端的話,這意味著那裡存留一種使生命變為無生命物體的傾向,弗洛伊德稱之為「死本能」。這與其說是臨床的結論不如說是一種哲學的推論,只有極少數幾個信從者覺得能夠接受這一觀點。這也表明弗洛伊德有關本能的理論有了變化。他曾幾次試圖把各種本能分為兩組對立的類型,他就用這種方法把本能歸入生本能和死本能兩個基本的范疇。他認為死本能外向化時,就會引起攻擊性沖動,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痛苦。
在以後的兩年裡,弗洛伊德又出版了兩本著作《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和《自我與伊德》,後者為新的自我心理學奠定了基礎,並且直到現在人們仍在對它進行著富有成果的研究。弗洛伊德以前曾把精神過程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三個方面:但是通過進一步研究,他認為這種劃分法雖然不失有用,然而還存在著一種更加基本的尺度。這時,他提出了一種新的三分法,他把所分的三個部分稱之為伊德、自我和超我。伊德相當於來自原始本能的能量的原始貯藏庫。弗洛伊德認為它是一種完全沒有分化過的能量,但是伊德也許並不象他想像的那麼完整。自我則是從伊德產生出來的與外界進行接觸的專門性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了病人身上幾種形式的抵抗之後,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假設:自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意識的。這個結論也附帶地說明,人們為什麼堅信那些產生於內心深處的決定是自發性(自由意志)的。
早在幾年之前,弗洛伊德就已提出「自我理想」的概念:它是一種自戀性力量,它批判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並驅使自我達到更嚴格的道德標准或審美標准。後來,弗洛伊德把它重新命名為「超我」,不過其含義則大大地擴展了:它是從自我分裂出來的部分,它體現了插入其中並由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的父母的要求和標准。然而由於它在攻擊性沖動中有著較深的根基因而能引起一種極度痛苦的犯罪感。其程度之難以忍受,使得人們設法尋求逃避——這是一個與犯罪傾向有關的題目,或者以各式各樣的自我懲罰和自卑感來減輕那些感覺。所謂「良心」,就是衡量自我和超我之間心理緊張程度的一種尺度。
大約在這一時期,也就是在一九二三年春天, 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癌症。同年十月,他做了一次根治手術,上顎一邊只好全部切除,於是他必須裝上又大又復雜的假牙,這給他帶來了不少苦惱。在這以後的十六年裡他吃了不少苦頭,除了無數次痛苦的治療以外,還動了三十三次手術。在這漫長的時期他從來不哼一聲,而是默默地忍受著巨大的病痛。
一九二五年,弗洛伊德發表了《抑制、症狀和焦慮》,該書闡述了焦慮和恐懼的性質及來源;他在這一年中還應約撰寫了一部簡短的自傳。一九二六年,他寫了一本為普通人而不是受過醫學或精神分析學訓練的人運用這一學科的可行性進行辯護。他擔心精神分析學會變成醫學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附屬部分,以致它對於人類更廣泛的意義會被人們忽視。但是,他想使精神分析學的應用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一九二七年弗洛伊德寫了《幻覺的未來》一書,為此他受到宗教界的強烈譴責。嚴格地說,這本書對精神分析學並沒有什麼貢獻,它只是表達了弗洛伊德的信念即單靠願望和恐懼的心理動機就足以形成宗教的信仰,尤其是對上帝和永恆的信仰,這里根本不需要求助於什麼超自然的力量。兩年之後,又一本不受歡迎的書《文明及其不滿》問世。弗洛伊德在書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根本弱點,並指出了許多必須加以補救的缺陷。他在較早些時候寫的《群體心理學》中,就對聯接各個社團的紐帶的性質及其來源作過大量闡述,這對社會學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另外在這些年裡,弗洛伊德還發表了不少臨床方面很有價值的論文,以及論著《精神分析引論新編》,這便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寫的那兩卷講演在內容上得到了更新。
一九三〇年,弗洛伊德的文學才能使他得到了歌德獎,這是他非常重視的一項榮譽。第二年,他的故鄉為慶祝他的七十五壽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出生的那條街道,許多科學協會接受他為名譽會員,但除了他一九〇九曾作過講演的克拉克大學曾授予他榮譽學位外,再也沒有哪所大學授予他類似的學位。然而,一九三六年,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他八十壽辰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年使他感到滿意的另一件事是,他被接納為英國皇家學會的通訊會員。

弗洛伊德在流亡中
一九三三絕納粹黨人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這對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個重大打擊。當時弗洛伊德在德國的許多支持者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他的著作在柏林被當眾焚燒。此後不久,他的出版公司的大部分存書又在萊比錫被沒收。盡管在德國的主要銷路已經喪失,但該公司仍然全力掙扎,直到一九三八年納粹入侵奧地利,公司房產被沒收為止。
納粹的迫害促使弗洛伊德思考猶太教的性質和起源問題,這一問題佔去了他一生中最後五年的大部分時間。他把《摩西與一神教》寫了又寫,該書在當時信奉天主教的獨裁政權統治下的維也納,沒有機會出版發行。一九三八年他離開維也納後,該書終於問世,英譯本也在他逝世前的幾個月得以發行。這是一本想像力極為豐富的著作,書中的一些觀點既難以證實也不容易予以反駁。弗洛伊德在書中推斷,猶太教中特有的一神信仰,與第一個傳播這種信仰的、富有單命精神的埃及法老阿肯那頓推行該信仰有關。通過對有關摩西出身的奇異故事進行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推斷摩西實際上是埃及人,他提示說,摩西是一個忠於阿肯那頓的信仰的貴族,阿肯那頓死後,他的一神信仰就遭到埃及人的堅決抵制。由於這一看法,弗洛伊德在曾經把他尊為本民族偉人的猶太人那裡,第一次受到了冷遇。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摩西向猶太人灌輸一神信仰時,必須面對人們的強烈反抗,他認為摩西就是在一次反對他的權力的暴亂中被殺身亡的。於是,弗格伊德進一步設想,摩西被害之後,人們為這樣對待偉大領袖而悔恨,這是一種與弒親願望的先天反應有關的悔恨,他認為這是人類遺傳特性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摩西的學說後來由少數幾個忠實的信徒珍藏起來直到幾百年後才由一些偉大先知將它立為教義。
盡管壓力重重,弗洛伊德堅決不同意離開早己成為故鄉的維也納。但是,一九三八年三月納粹入侵奧地利以後,局勢已經很明顯了,如果還不走的話,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象別的猶太人一樣厄運臨頭。在這關鍵時刻,歐內斯特·瓊斯飛抵維也納,勸他移居英國,英國內務大臣亦為他、他的家庭以及他的學生提供了最充分的幫助。是年六月,他克服了納粹分子設置的重重障礙,終於飛抵倫敦。九月,他又搬到馬茲費爾德花園,這是他最後一次搬家。九月問,弗洛伊德接受了最後的手術治病,這也是最大的一次手術。到了次年二月他癌症復發,醫生認為已無法再動手術了。然而在他逝世前的一個月,弗洛伊德還在忙於他的本職工作,還在接待來訪者,撰寫文章。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弗洛伊德在倫敦與世長辭。

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創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倫敦逝世,終年83歲。

弗洛伊德1856年生於奧地利庫拉維亞,,1873年入維也納攻讀醫學,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任講師。1895年創立精神分析法,提出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療疫病的理論。

1908年建立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很快歐洲各國的精神分析學會均相繼成立,並建立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1909年在美國克拉克大學講學,獲廣泛反響。1923年又將人的心理結構分成三個層次,創立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1938年國法西斯德國侵佔奧地利而移居英國。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癔病研究》(與布洛伊爾合著),《釋夢》,《精神分析的起源和發展》,《夢的解析》、《對性學說的三個貢獻》、《超越快樂原則》《自我與本我》、《圖騰與禁忌》、《群眾心理學和自我分析》、《強迫行為和宗教儀式》、《文明及其不滿》、《摩西和一神教》、《自我與伊德》等,他的學說對心理學、醫學、人類學以及史學、文藝、哲學都發生了程度不同的影響。

弗洛伊德於1902年起一直任教於維也納,他最偉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治療法,他在早期便已研究通過誘導和催眠來治療歇斯底里症和神經官能症的方法,此後又由此發展出他的治療方式,揭開無知覺或潛意識的發病原因,並發現這種病可以通過發泄而達到治療效果。他建立了「潛意識動機支配人類許多行為」的理論。另外,弗洛伊德對從人類性生活的基本認知,發展出關於人類性行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主要觀點是,禁忌和社會習俗對性的抑製作用,會導致神經官能症的發作。他的學說雖然屢遭誤解和否定,但對心理學、精神病學、哲學

2. 有誰了解弗洛伊德我想知道的詳細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慾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夢的釋義》、《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集萃(5張)的創始人。
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孫子盧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後來成為了著名的畫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出生在一個猶太大家庭中,他上面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下面有兩個同胞弟弟和五個妹妹。弗洛伊德自小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且胸懷大志,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4歲時舉家遷居維也納。他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學家艾內斯特·布呂克的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並在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2]
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1886年與馬莎·伯萊斯結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兒A·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1938年因遭納粹迫害遷居倫敦,於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倫敦逝世。
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J·布洛伊爾合作期間產生的,他們合作治療一名叫安娜·歐的21歲癔症患者,他先從布洛伊爾那裡學了宣洩療法,後又師從J·沙可學習催眠術,繼而他提出了自由聯想療法,1897年創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是對人類無意識過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人類的性本能理論以及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童年時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於奧地利摩拉維亞(Moravia,現屬捷克)的弗萊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ieberg)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雅各布一位心地善良、助人為樂但資本微薄的猶太商人,他雖然經商,但為人誠實、單純。所有的這些性格,對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響。母親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當時才21歲,他是同母所生8個兄弟姐妹中之長兄,而他還有兩個異母的哥哥。
弗洛伊德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早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7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2]他4歲時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裡度過的。在上中學前,弗洛伊德是在家裡接受父親的教育的,盡管父親的文化程度很低。當弗洛伊德9歲的時候,由於具備了過人的智力,加上平時的努力自修,以優異的成績比入學年齡提前1年通過了中學入學考試,17 歲時以全優的成績畢業於吉姆那森學校。1873 年,弗洛伊德從大學預科畢業前夕,面臨著一生職業的抉擇。他對成為政治家及達爾文的進化論均感興趣,但作為猶太人行醫是可供選擇的幾種職業之一,他在自傳中曾說:「畢業之前,在卡爾·布魯爾教授的課上,聽他朗誦歌德那美妙的論自然的散文,遂決定成為一名醫科學生。」
學習醫學

1873 年,他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在大學期間,他曾做過布倫塔諾和布呂克的學生,在學習生物學、醫學、病理學、外科手術等課程上花了大量的時間。1881 年3月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本打算進大學從事神經醫學的深入研究,但因猶太人背景而未能如願,便在艾內斯特·布呂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在這里,他和布洛伊爾相識並成為密友)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後在布呂克的建議下離開生理實驗室。1882年7月進入維也納全科醫院工作,先任外科醫生,後任內科實習醫生。1883年5月轉到精神病治療所任副醫師。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1885年8月,在布呂克教授推薦下獲得一筆為數可觀的留學獎學金,前往巴黎在沙可門下學習催眠,並在沙爾彼得里哀爾醫院實習,1886年2月返回維也納。1882年,弗洛伊德與馬莎·伯萊斯訂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9月他們才最後完婚,1886年春,他結婚前不久,由於經濟原因他以神經病學家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婚後他們育有三男三女。女兒 A.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心理學研究

在巴黎跟隨沙可期間,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這一時期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 1884 年與 J.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弗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
1882年11月他已經從布洛伊爾的病人安娜·歐的病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洩療法(布洛伊爾稱為「談話治療法」)的效果,巴黎回到維也納以後,他進一步考慮同布洛伊爾一起研究安娜·歐病例。這時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已從沙可那裡學到有關治療歇斯底里病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發現了催眠療法的奧秘,揭示出催眠療法的使用范圍及其與人的內在精神狀態的關系。為了使催眠術更臻完善,1889 年夏,弗洛伊德親自到法國南錫,試圖向多年應用催眠術的法國醫生們求教,他說服一個病人跟他一塊到南錫去接受催眠治療。就在這次治療這位女病人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國醫生本漢的討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學術理論奠基期

1895年,弗洛伊德將自己與布洛伊爾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里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1897 年,在其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對自己的夢進行解析。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這種分析結果導致 1900 年《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該書現在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自從《夢的解析》問世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在認識大腦的生理機能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已經可以治癒諸如抑鬱症之類的疾病。這些進步的意義或許更在於:它們超越了舊的神經系統學的重點研究范疇,從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器官,反而思考新的問題:我們是否對自己的意識知之甚少。[3]
然而,這本書也遭到大量批評,出版後的 8 年間只售出 600 冊。而弗洛伊德從中只獲得相當於 209 美元的稿費。在其一生餘下的時間里,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後半小時被用於自我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他在嘗試了多種治療技術。先是沙可所使用的催眠暗示;然後試用了聚精會神的技術,就是他把手按在病人的額頭上並促使其回憶;布洛伊爾使用的宣洩的技術,即發掘個人問題並以語言表達出來而獲得不良情緒的擺脫和釋放。這個時候,弗洛伊德已經年過四十,但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卻幾乎沒有多少發展。隨著《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這時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著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或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 年發展成立心理分析學會,當時參加的人後來都變成了傑出的分析學家,包括 A.阿德勒、O.蘭克、費登、和 C.榮格。
弗洛伊德將榮格視為自己的繼承者,然而,此時精神分析小組內部出現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等人均因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漸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論和風格,而這一事實又不為弗洛伊德所理解。於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組因沖突和急診而瓦解。蘭克被開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於1911 年離開這一小組建立了個體心理學,榮格於 1914 年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建立了分析心理學。
1904 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可能是他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這本書探討了種種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如今已被 弗洛伊德自傳人們廣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論都沒有達到這一步。這本書對於決定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因為書中所揭示的許多看似偶然、毫無意義的行為,以及許多簡單地歸結為「自由意志」的舉動,實際上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的隱秘而矛盾的願望所驅使的。
1905 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之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用夢的解釋去揭示並治療精神神經症的種種症狀;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他在這本書中透徹的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最後一本就是最有爭議的《性學三論》,書中表達了關於嬰兒期性慾以及其與性倒錯和神經症之間關系的觀點。這招致了對弗洛伊德的嘲諷,他被看作是一個滿腦子淫穢念頭而邪惡下流的人。醫學機構聯合起來抵制弗洛伊德的觀點,他本人也成了當時德國科學界最不受歡迎的人。
1909 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 G.S.霍爾之邀,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參加該校20年校慶和舉辦系列講座,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與美國心理學屆名人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志了精神分析理論終於贏得國際上的承認,是他唯一的一次訪美,同時他公開露面也僅有這一次。在這期間弗洛伊德建立了關於人格發展和嬰兒性幻想的理論,精神功能規律的理論,以及關於精神分析過程的觀點。
1913 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弗洛伊德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慾望和兒時慾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這些發現為精神分析學奠定了基礎。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和書籍。到1938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 5 種雜志、150 種書籍。1920年他26歲的女兒去世。也許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兩個兒子參加戰爭所帶來的恐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然而,即使如此,弗洛伊德的聲望從 1919-1939 年一直處於頂峰。在這一時期,弗洛伊德發展了他的人格理論。
人生後期

1923 年春,他被診斷患了口腔癌,這與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習慣有關,即使在癌症被發現後他也沒改變這一習慣。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術。雖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絕使用止痛葯。他的頭腦仍然十分清醒,並繼續為病人診療和著述。1933年納粹執政後迫害猶太人,他們在柏林公開燒毀弗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他誇大性問題來毀滅靈魂。弗洛伊德在1938年維也納被佔領仍不願離開維也納。最後,由於他女兒A.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屢遭納粹匪徒搶劫,才同意去倫敦。後來他的四個妹妹都在奧地利遭納粹分子殺害。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於倫敦。
理論貢獻
基本觀點

精神分析學認為:人之為人,首先其是一個生物體,既然人首先是生物體,那麼,人的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沖動,而本能沖動中最核心的沖動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慾本能)的沖動,而在社會法律、道德、文明、輿論的壓制下,人被迫將性本能壓抑進潛意識中,使之無法進入到人的意識層面上,而以社會允許的形式下發泄出來,如進行文學、藝術的創作,後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與「生殖本能」對應的「死亡本能」學說,認為人除了維護自身生命生長發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為性慾本能)之外,還有著將自身生物肌體帶入到無機狀態,即死亡狀態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戰爭、仇視、殺害、自殘中得以非常明顯地表現。
精神層次理論

弗洛伊德的名著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 弗洛伊德的名著,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意識(conscious)即自覺,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它屬於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
前意識(preconscious)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前意識是意識的一部分,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部分,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它起著「檢查」作用,絕大部分充滿本能沖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不可能變成前意識,更不可能進入意識。
潛意識(又稱無意識,英文subconsciousness,又譯為下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人類更深層、更隱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慾望。由於潛意識具有原始性、動物性和野蠻性,不見容於社會理性,所以被壓抑在意識閾(所謂意識閥,是指能否意識到的分界線)下,但並未被消滅。它無時不在暗中活動,要求直接或間接的滿足。正是這些東西從深層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潛意識(無意識)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
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著作人格結構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id),相當於他早期提出的潛意識。它處於心靈最底層,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沖動,特別是性沖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
中間一層是自我(ego),它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是受現實陶冶而漸識時務的一部分。自我充當本我與外部世界的聯絡者與仲裁者,並且在超我的指導下監管本我的活動,它是一種能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條件來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意識,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理性或正確的判斷。它按照「現實原則」行動,既要獲得滿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層是超我(superego),即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社會尤其是父母給他的賞罰活動中形成的,換言之,是父母作為愛的角色和紀律的角色的賞罰權威的內化。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良心,代表著社會道德對個人的懲罰和規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確定道德行為的標准。超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壓抑本我的本能沖動,而按至善原則活動。
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沖動的滿足為標准,將人格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其人格發展理論又稱性心理期發展論。
弗洛伊德著作
口唇期(oral stage):從出生到 1 歲[4]左右。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門期(anal stage):2-3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慾望的滿足主要來自於肛門或排便過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4-5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生理的分化導致心理的分化,兒童表現出對生殖器的極大興趣,性需求集中於性器官本身。他們不僅通過玩弄性器官獲得滿足,而且通過想像獲得滿足。此期男孩會經歷「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x,俄狄浦斯情結),對於女孩,則經歷「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結)。
潛伏期(latency stage):6歲到12歲左右。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興趣轉向外部世界,參加學校和團體的活動,與同伴娛樂、運動,發展同性的友誼,滿足來自於外界、好奇心和知識滿足,娛樂和運動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13歲到18歲。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後即開始,性需求從兩性關系中獲得滿足,有導向的選擇配偶,成為較現實的和社會化的成人。
心理治療法

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認為浮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關系的,藉此可挖掘出潛意識中的症結。自由聯想就是讓病人自由訴說心中想到的任何東西,鼓勵病人盡量回憶童年時期所遭受的精神創傷。
釋夢(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將夢境分為兩層次:當事人所記憶者稱為顯性夢境(manifest dream-content),顯性夢境並非夢的真正內容。另一為當事人所不能記憶者為隱性夢境(latent dream-thought),隱性夢境中隱含更重要的意義。心理治療的目的,即在根據患者顯性夢去解析其隱性夢的涵義,從而找出當事人潛意識中的問題。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對心理醫生的情感反應。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負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將積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負移情是患者將消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藉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結加以重現,重新經歷往日的情感,進而幫助他解決這些心理沖突。
編輯本段創新觀點

弗洛伊德對兩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原理有很大的影響:他同時發展了人類心理構成和內部運作的原理以及心理的組織狀況是如何決定了人的行為。這使得他贊成嘗試用一些臨床技術來幫助治癒精神疾病。他在理論上闡述了人格的發展是基於個人的童年經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他主張一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他被頌揚為「二十世紀無神論者的試金石。」
早期著作

弗洛伊德一個較少為人所知的興趣是神經學。他是大腦性麻痹(腦癱)論題的早期研究者。
潛意識

主條目:潛意識
弗洛伊德對當代思潮貢獻最著者,為其動態潛意識之概念。19世紀西方主流思潮為實證論,相信人可取得關於自身及其所處環境之真實認知,並以明智判斷予以掌握。弗洛伊德則認為自由意志本為幻念,人無法全然意識到自我,且行為之因與意識層次所思,關系極微。潛意識之概念可推翻以前理論的原因,在於弗洛伊德提出意識的層次之說,「在表層之下」另有思緒運作。弗洛伊德稱夢為「通往潛意識之王道」,提供參與潛意識生活的最佳入徑,是說明潛意識「邏輯」之佳例,此邏輯與意識層次思緒之邏輯迥異。弗洛伊德在其夢的解析一書,發展最初的心理拓樸學,論證潛意識之存在,並描述如何參與潛意識之法。潛意識(the preconscious)則被視為存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思緒層,欲探求之不難。弗洛伊德認為啟蒙理念、實證論、與理性論之完備,可藉由理解、轉化、與掌控潛意識而得,而非給以否認或壓抑。
性心理發展

主條目:性心理發展
弗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欲的發展,如升華(sublimation)概念所示,為不斷轉換客體。人生來即屬「多相變態」(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體都可能成為快感之源。隨不同發展階段,人會固著於特定慾望客體——初為口欲期(oral stage)(如嬰兒因哺乳產生的快感),繼之以肛欲期(anal stage)(如小兒控制腸道產生之快感),隨之為性器期(phallic stage)。孩童接著經歷固著性慾於母親之時期,即所謂戀母情結,但因此慾望有著禁忌的本質,必須予以壓抑——較不為人知的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則是性慾固著於父親。
弗洛伊德希冀此模型能放諸四海皆準,故轉求古典神話和當代民族志為比較素材。弗洛伊德戀母情結一詞,原名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即取自著名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里斯之名作《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弗洛伊德說:「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遍存之現象。」弗洛伊德嘗試於心理動態層面落實此發展模式。每一階段均為邁向成人的性成熟期之進程,該成熟期將產生堅實自我,並發展出延遲慾望滿足之能力。(參見《性學三論》(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弗洛伊德視俄狄浦斯沖突為性心理發展與啟蒙之型態,藉此指出他所確信人性對亂倫的渴求,與壓抑此慾望的必要。他轉求文化人類學對圖騰崇拜的研究,主張此崇拜以儀式性演繹,正反映出部落型態之俄狄浦斯沖突。
任何對弗洛伊德思想的討論,其影響力深遠又爭議不斷,關於女性角色與心理層面之議題,便無法稱之完備。雖弗洛伊德為早期提倡女性自由與教育之健將(參見其〈開化性道德與當代神經失衡〉(Civilized Sexual Morality and Modern Nervousness)),一些女性主義人士辯言,不過弗洛伊德對女性性發展的看法,讓西方文化中女性的進步倒退數十年,向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靠攏。弗洛伊德相信女人為殘缺之男,必須學習接受自身的毀傷(缺了陰莖),謹記想像的生理誡命。他據此提出陰莖欽羨與閹割恐懼等術語,描述欲於家庭以外場域,展其才學的女性心理,不僅「豐富」了歧視女性的辭藻,更造成1970年代以前,女性教育權的傷害,增加女性進入傳統以來由男性主導之社會場域的障礙。
雖弗洛伊德的論點受到關心女性平權人士質疑,然而朱立葉·米契爾(Juliet Mitchell)、南西·查德羅(Nancy Chodorow)、潔西卡·班哲明(Jessica Benjamin)、珍·蓋洛普(Jane Gallop)、珍·弗萊斯(Jane Flax)等女性主義理論家,認為精神分析理論與女性主義所謀者並不分馳,可面對如其他理論傳統,將其納為己用,去除其中性別歧視成分。另一女性主義者舒拉米斯·費爾史東(Shulamith Firestone),也認同弗洛伊德理論對女性主義運動仍有所用。在其〈弗洛伊德主義:誤導之女性主義〉(Freudianism: The Misguided Feminism)一文中,認為弗洛伊德的論點基本上可謂正確,除一重要細節須作修正:即弗洛伊德寫道「陰莖」處,都可換為「權力」一詞。
此外值得注意處,為弗洛伊德早先認為歇斯底里症(hysteria),源自孩童時期之性逾矩(sexual abuse),但之後舍棄此稱為誘奸理論(section theory)的說法(參見其《性逾矩索引》(The Index of Sexual Abuse)),直言許多案例中均發現,孩童時期性逾矩之記憶,並非出自事實,多源自於想像。轉而重視俄狄浦斯理論,認為人潛意識均希望與雙親發生性關系。
自我與超我

主條目: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為三部分:本我、自我與超我(id, ego, and superego)。
潛意識的本我(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我們最為原始,屬滿足需求的思緒;此字為弗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屬潛意識的超我(德文字為「über-Ich」)代表社會引發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倫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屬於意識層次的自我(Ich)則存於原始需求與道德/倫理信念之間,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適應現實的能力,以涵納本我與超我的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認為心智並非具單一與同質性之物的立論,仍深遠的影響著心理學領域以外的人們。弗洛伊德極為關注心智這三部分之間的動態關系,特別是三者間產生沖突的方式。
這三個系統錯綜復雜,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各種行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其慾望,超我則要求自我將慾望壓抑下去,自我則調和兩方面,依照現實環境,採取適當措施。

3. 著名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佔,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

中文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外文名    Sigmund (Schlomo) Freud

國籍    奧地利

民族      猶太人

出生地      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弗賴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Freiberg,現Príbor,即捷克共和國的普日博爾市)的一個猶太家庭。

研究催眠      在巴黎跟隨沙可學習期間,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醫生約瑟夫·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後來通過學習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創立理論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成果寫成《歇斯底里症研究》,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1897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夢。在進行了兩年的自我分析後,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

隨著《夢的解析》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1905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多拉的分析》,《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性學三論》

學派分裂    在精神分析影響日盛的時候,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由於學術見解的不同,組織開始出現分裂。

1913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弗洛伊德聲稱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慾望和兒時慾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因口腔癌在倫敦去世。

潛意識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現象,無意識現象又可以劃分為前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驗;潛意識則是指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沖動和慾望,特別是性的慾望。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的關系是:意識只是前意識的一部分,二者雖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識位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扮演著「稽查者」的角色,嚴防潛意識中的本能慾望闖入意識中;潛意識則始終在積極活動著,當「稽查者」放鬆警惕時,就通過偽裝伺機進入意識中。而且他認為,潛意識的心理雖然不為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

精神分析的方法

精神分析要研究潛意識現象,但是因為潛意識本身不能被直接認識,所以必須通過一些獨特的方法才能對它進行研究。這些方法包括自由聯想法、夢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自由聯想法      自由聯想是一種不給予任何思想限制或指引的聯想。

夢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本質是潛意識願望的曲折表達,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慾望偽裝的、象徵性的滿足。他把夢分為「顯夢」和「隱夢」兩部分。顯夢是指人們真正體驗到的夢。隱夢則指夢的真正含義。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與意識的斗爭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有時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過失」變現出來,比如口誤、筆誤、誤讀、錯放、遺忘和誤解等。

本能理論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動性或者動機性的驅動力量,是身體內的刺激的源頭。把本能分為兩類: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飢餓、渴、性。通過被稱為「力比多」的能量形式表現出來。死的本能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內部,表現為自虐和自殺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現為仇恨和攻擊等。

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學史上第一個系統的人格理論,包括人格結構和人格發展兩個方面。

人格結構    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晚期,他進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學說,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其中蘊含著人性中最接近獸性的一些本能性的沖動。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自我是指意識的結構部分,它按照現實原則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

人格發展      按照性感帶的階段性不同,個體的成長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口唇期是從出生到出生的第二年,這個階段對嬰兒口腔的刺激,是性滿足的主要來源。肛門期是從1到3歲,這一階段性敏感區轉到肛門。性器期是從3到5歲,這個階段生殖器成為性敏感區。這一階段的性滿足涉及對異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正是在這一階段產生的。前三個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為成人後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礎。潛伏期是5到12歲,這一階段兒童力比多受到壓抑,沒有明顯表現。生殖期是從12歲到20歲,這一階段個體的性器官開始發育成熟,力比多壓抑逐漸解除,生殖期成為主導的性敏感區,其他性敏感區成為輔助的性敏感區。

焦慮和心理防禦機制論

焦慮論    弗洛伊德認為焦慮是自我在感受到威脅時提出的一種警示。他認為,焦慮可能使個體不恰當地使用防禦機制,從而導致心理疾病。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原始焦慮階段,二是後續焦慮階段。原始焦慮主要是出生創傷,它是後續焦慮的基礎。弗洛伊德把焦慮劃分為三種類型:客觀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和道德焦慮。客觀性焦慮是指個人在現實世界遇到實際危險時產生的恐懼。神經性焦慮是在擔心因為表達本能慾望而擔心被懲罰時產生的。道德焦慮是在從事或者是思考違背良知的行為時產生的。

人物影響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開創潛意識心理的研究,開創了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新領域,並促進自我心理學的發展,並且在心理治療領域,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治療方法體系。首創了潛意識心理學體系。

傳統心理學往往從外向內探索,而精神分析心理學則從內向外、從深層向表層研究。弗洛伊德創立動力心理學,認為本能、慾望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發展變化的推動力和起因。他還開創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學,並使之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學派。

人文領域    弗洛伊德在社會學中也是一位有很多獨到的看法。他寫了五本主要的社會學著作:《圖騰與禁忌》《群體分析及自我之分析》《幻覺的前景》《文明及其不滿》《摩西和一神教》

人物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T. H. 黧黑說:「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幾乎沒有一項探討人性的問題沒有被他觸及過。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可算是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對人類的本性和必然的災難充滿了悲觀的結論,但在這種悲觀的宿命論中卻存在著一絲的希望,希望人們能以理智面對自己的潛意識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轉人類的命運。」

1、人的舉動都不是無端的做出。——弗洛伊德

2、文明意味著壓抑,我們即需要遵從,也需要滿足本能,而兩者之間存在著沖突。——弗洛伊德

3、男人用下半身思考——弗洛伊德

4、笑話的范圍是無界限的。——弗洛伊德

5、一句話可以賜福與人,也可以把人逼入絕望。——弗洛伊德

6、當一個人處於不能克服無法避免的痛苦中時,就會愛上這種痛苦,把它看成幸福。——弗洛伊德

7、夢的內容是由於意願的形成,其目的在於滿足意願。——弗洛伊德

8、寧肯聽任自己失望,也絕不亂存奢望。——弗洛伊德

9、妒忌是一種感情狀態,如悲傷一樣,可以歸結為是正常的。——弗洛伊德

10、壓抑的實質是一種拒絕機制,一種把某些東西拒絕在意識之外的功能。——弗洛伊德

11、無知就是無知,誰也沒有權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東西。——弗洛伊德

12、人類心靈中一切罪惡作為一種傾向被包含在潛意識中。——弗洛伊德

13、咱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弗洛伊德

14、笑話給予我們快感,是通過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度的有意識過程轉化為一個輕松的無意識過程。——弗洛伊德

15、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稱為博愛的宗教,對於那些不屬於它的人們,也一定是冷酷無情的。——弗洛伊德

16、我堅信人類文明是以犧牲原始的本能為代價而創造出來的。——弗洛伊德

17、夢就有如那騙子,夢者本身就是那國王。——弗洛伊德

18、凡人皆無法隱瞞私情,盡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指卻會多嘴多舌。——弗洛伊德

19、在人的潛意識里,人的性慾一直是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慾望時刻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弗洛伊德

20、夢的「顯露的內容」都與近期的經驗有關,「隱藏的內容」則與早期的童年經驗有關。與近期經驗相比,童年經驗的影響要深刻得多。——弗洛伊德

21、個體的發展不過是生命的偶然情況的的一個簡短的重復而已。——弗洛伊德

22、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弗洛伊德

23、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弗洛伊德

24、女生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是永恆麻煩的源泉,但她們依然是咱們所擁有的那一種類中最好的事物。沒有她們,情形會更糟。——弗洛伊德

25、大多數人並不真的想要自由,因為自由包含責任,而大多數人害怕責任。——弗洛伊德

26、對於成功的堅信不疑時常會導致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

27、女人應該使男人變的溫和,但不使他變得軟弱。——弗洛伊德

28、移情的本質是對兒時被壓抑的某種依戀情感的重新體驗。——弗洛伊德

29、我想不出比獲得父親的保護更強烈的兒童需要。——弗洛伊德

30、良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是對於躁動於咱們體內的某種異常願望的抵制。——弗洛伊德

31、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無意識中確信自己不死。——弗洛伊德

32、童年時期的沖動仍然存在於我們的夢中。甚至可以說,我們夢中表現出來的慾望和慾望滿足都來自於童年。——弗洛伊德

33、如果我們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轉化為尋常的不愉快,收獲就相當可觀了。——弗洛伊德

34、一種科學要對人類的知識有所貢獻,也不必勉強人家信服。堅信不堅信,要看成績,它能夠耐心等待用自我的研究成果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弗洛伊德

35、我堅信人類禮貌是以犧牲原始的本能為代價而創造出來的。——弗洛伊德

36、實際上,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弗洛伊德

37、每一個夢都起源於第一種力量(慾望),但受到了第二種力量(意識)的防禦和抵制。——弗洛伊德

38、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行為,它是感官將其他來源的材料經過一番加工而形成的產品。——弗洛伊德

39、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弗洛伊德

40、夢中喚起的痛苦感情,正是為了阻止我們提及或者討論那些痛苦的事情。——弗洛伊德

41、「否認」是某種期望落空之後出現的「修正」。每一次否認都是一次承認。——弗洛伊德

42、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出來。——弗洛伊德

43、無意識乃是真正的「精神實質」。——弗洛伊德

44、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弗洛伊德

45、幸福決不是文化的價值標准。——弗洛伊德

46、感情的沖動更接近於基於性本能的慾望沖動。——弗洛伊德

47、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弗洛伊德

48、理智的聲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讓人聽見之前決不會停歇。——弗洛伊德

49、精神分析有三個支柱,即潛意識的心理機制、抗拒和壓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弗洛伊德

50、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閉上你的眼睛。——弗洛伊德

4. 弗洛伊德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弗洛伊德的故事

施亮

歐文·斯通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學創作,以一些著名人物的傳記小說為主。他採用的文學素材是在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提煉而成的,這使其作品更富於藝術魅力。他的小說曾經多次獲獎,深受讀者們歡迎。他的傳記小說有刻畫美國作家傑克·倫敦一生奮斗的《馬背上的水手》;反映義大利雕塑家、畫家米開朗琪羅藝術生涯的《痛苦與狂喜》;介紹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創立人達爾文的《起源》;描述荷蘭畫家梵高創作追求的《對生活的渴求》等等。他的《心靈的激情》,則是描述現代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的傳記文學。據說,歐文·斯通寫作此書花了6年時間,查閱了極大數量的資料,訪問了弗洛伊德的親友近百人,還多次去考察了弗洛伊德呆過的地方。

弗洛伊德生於奧地利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聰穎好學,刻苦勤奮,1881年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他學的是精神病學專業,曾很想留在研究所做科研工作,但布呂克坦率直言,因無名額,沒有這個可能性。弗洛伊德便到綜合醫院去接受更全面的醫務訓練。一次,科主任波拉克帶他去為一名女病人醫治,她才30多歲,兩腿麻痹卻發展到了腰部。波拉克對她說,有一種新葯可治癒她,但此葯可能有致命危險,問她願意不願意用。女病人嚇得直哆嗦,但還是下決心用此葯。波拉克做了注射,剛過一分鍾,女病人的腿就能抬起來了,她喊道:「我不再癱瘓了!」這次奇異的治療後,波拉克悄悄告訴弗洛伊德,其實他注射的只是蒸餾水。因為,女病人患的是癔病。癔病性癱瘓與生理性癱瘓不同,它是精神上受傷害而形成的。當某種情緒強烈上升,治癒了那個傷害,癱瘓就能消除。從此,弗洛伊德對癔病越來越感興趣。1885年,弗洛伊德得到了法國的一筆獎學金,使他能夠赴巴黎師從精神病學專家夏科及貝恩海姆,並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催眠療法。以後,弗洛伊德受此啟發,又發明了醫治精神病人的「導瀉療法」、「自由聯想法」,最後為他獨創精神分析學而奠定了基礎。

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私人開業設置診所,用催眠療法治癒了不少精神病人。但是,催眠療法卻受到維也納醫學界冷遇,多數學術權威認為這是模仿古代的催眠術之類的邪術,是科學的異端。一些專家對男性癔病患者是否存在,也持否定看法。但是,弗洛伊德在診病期間積累了大量病案,發現有很多的精神神經症病人。這種病症危險極大,可使人失聰、失明、失語,使人手腳癱瘓,渾身痙攣,或導致其他各種疾病,最後致人死命。那麼,其病源來自何處呢?一次,弗洛伊德夫婦與友人一起觀看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犯下亂倫罪又刺瞎了自己的雙眼,他從震撼人心的劇情中得到啟示。其中有一句台詞:「我說你是在無意識中和你/最親近的人可恥地住在一起,/卻看不見自己的災難。」弗洛伊德認為,有意識活動的底部,還有更廣闊的「無意識」存在。在此基礎上,他又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意識系統,無意識系統及前意識系統。他的精神分析學開始建立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贊同他的學術觀點的各國學者們在瑞士成立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但是,隨著精神分析運動進一步發展,「維也納幫」與「瑞士幫」發生內訌與分裂。弗洛伊德學派的兩個核心人物阿德勒與榮格,又再一次修正弗洛伊德學說,各自創建了自己的學派。弗洛伊德面對這些復雜的人際關系,也感到無奈、痛苦與迷惘。

晚年弗洛伊德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環境里。一系列歷史變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奧匈帝國的覆滅,十月革命爆發,各種思想新潮的涌動;反猶主義在歐洲肆虐,希特勒法西斯主義崛起,更讓這位年邁體衰的老人目瞪口呆。他患了口腔癌,做幾次手術,上齶被摘除。此時,納粹德國佔領了奧地利,蓋世太保沖進他家,逮捕了他女兒。由於弗洛伊德是一位世界名人,各國報刊媒體大量報道。他的一位病人,拿破崙一世兄弟的後裔瑪麗·波拿巴公主,親自趕來解救;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為之說情,甚至墨索里尼也替他說好話,希特勒總算放走這位猶太科學家。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倫敦病逝。

5. 弗洛伊德是怎樣走上從事心理學的道路的

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是維也納猶太籍的神經病醫生。他於1856年5月6日生於摩拉維亞(現屬捷克),四歲時隨同父母移居維也納,在維也納度過了八十個年頭。他幼時聰慧。1873年考入維也納大學學醫,從事他所感興趣的科學研究。1876年,他在布呂克教授指導下當助理研究員,188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次年,他即和神經病醫生布洛伊爾合作。布洛伊爾的年齡比弗洛伊德大十四歲,他也是布呂克的弟子。布呂克和路德維希、杜布瓦-萊蒙及赫爾姆霍茨志同道合,結成聯盟,反對活力論,認為「有機體內除一般物理化學的力在起作用外別無其他的力」。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在布呂克門下,受了物理主義的生理學訓練,承認「心理學是有關中樞神經系統的研究,心能就是由大腦細胞所供應的物理能」。
布洛伊爾曾用催眠法治療一個癔病的女病人安娜。這個病人在許多癥候之中,還有一個特殊癥候,就是有長達六個星期的時間在乾渴得無法忍受時,也不能喝水。在催眠狀態中,她訴述自己童年時,如何走進她不喜歡的女家庭教師的房間,看見她的狗從玻璃杯內喝水,引起了她的厭惡,但由於受尊敬師長的傳統影響,只好默不作聲。她在催眠中,恢復了她對這個往事的回憶,盡量發泄了她的憤怒情緒,此後她不能喝水的怪病才消失。這種治療主要是通過談話或暗示進行的,所以弗洛伊德稱之為談療法,是他後來發展的精神分析法的基礎。
他對這個療效的解釋是以布呂克的物理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以為人的心理活動有賴於神經系統所供應的物理能。物理能的水平過高時,就需要釋放或宣洩,從而促成了神經病的消失。所以弗洛伊德在行醫的初期是支持神經病的物理或生理的病因說的。
但是弗洛伊德面對這個療效,也感覺到身心關系的微妙。由於他受過布呂克的物理主義的教育,所以不立即轉入心身交感論,而僅僅主張心身平行論。他說,「神經系統的生理過程的鏈條不會與心理過程造成因果的關系。」「因此,心理是與生理平行的一種過程。」他認為心物在本質上是不同類的,所以他認為把這一種過程譯成他種過程乃是邏輯上的錯誤。但據弗洛伊德傳記的作者瓊斯的分析,弗洛伊德並沒有徹底堅持平行論,有時也會說身體或性的變化產生了焦慮,或一種情緒導致了手腳的癱瘓。
1885至1886年間,弗洛伊德就學於法國神經病醫生沙可。沙可用催眠法,有時消除了這些癥候,有時引起了癔病的癥候,因此,弗洛伊德以為治療身體的癥候可以通過觀念傳遞而奏效。他後來又赴南錫,觀察了李厄保和伯恩海姆的催眠治療術。這些法國醫生與同時代的德國醫生不同,他們不堅持大腦解剖的觀點,承認心理病理學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弗洛伊德由於受了法國的影響,同時根據他自己的臨床經驗,逐漸從生理的病因說走向心理的病因說或心理動力說(the psychodynamic hypothesis),以為神經病起源於心理內部動機的矛盾。
弗洛伊德在生理病因說的指導下,曾於1886年試用過電流療法、水療法、按摩法治療神經病,但療效並不顯著。在心理病因說指導下,他於1887年採用從沙可那裡學來的暗示療法,認為這個方法很好,時間也較為經濟。但療效難以持久,常有反復。因此,他乃創制精神分析法,也就是自由聯想法,於1892年開始運用。他由於堅持赫爾姆霍茨學派的准則,不相信自由意志說而堅持他的所謂決定論,以為任何聯想都不是無因而至的,都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因此,通過病者的自由聯想就可以挖掘出深埋在病者心理最底層的動機或慾望,也就是所謂潛意識的慾望。原來,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歷程分為三層,上層為意識,中層為前意識,底層為潛意識,構成了他的深度心理學(the ddpth psychology)。他以為一個觀念的意識是轉瞬即逝的,但是消逝了的觀念有需要時可以再成為意識的,這便叫做前意識。至於潛意識的觀念是遭受過壓抑而被摒斥於意識領域之外的,現在如果要它重復進入意識,就為病者所拒絕了。所以弗洛伊德以為抵抗和壓抑是同一歷程的兩面。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於克服這個抵抗,把潛意識的慾望化為意識,治療就可以奏效了,然而這個抵抗是不容易制服的,需要精神分析家的高度技巧。
被壓抑的慾望是什麼性質的慾望呢,弗洛伊德以為主要是性的慾望;性的擾亂是神經病的根本原因。他於1896年出版了《癔病的病因學》,提出了誘引說(the section theory),以為兒童幼時天真,並無性的沖動,只因受了成人的誘引,導致了這種沖動的產生。到了1896年後期和1897年上半期,弗洛伊德開始對誘引說發生懷疑。1897年夏季,他進行了艱苦的自我分析,發現了他自己幼時對母親的里比多欲和對父親的敵視,這就是所謂伊諦普斯情結。於是他放棄了誘引說,而承認兒童期的性生活,不過弗洛伊德的「性」不是專指生殖的或生殖器官的快感,而是指一切敏感區的快感。
由於布洛伊爾不同意弗洛伊德關於性的觀點,弗洛伊德便改以弗利斯為志同道合的好友。他把自己放棄誘引說和發現伊諦普斯情結的秘密寫信告訴弗利斯。弗利斯對性問題的研究有較濃厚的興趣。他於1897年發表他的處女作,提出了一種新的並發症,叫做鼻反應神經症,包括頭痛、神經痛及循環、呼吸、消化等內臟器官的擾亂。他的研究有兩點特別引起了弗洛伊德的興趣。「1.他認為鼻粘膜與生殖器官活動有特殊的關系,因為在性興奮中,鼻粘膜有時有充血現象。2.他從婦女行經的事實揣測兩性的生命活動都隱含有周期性。」弗利斯於1887年來到了維也納,通過布洛伊爾的介紹,聽弗洛伊德的神經學課。他在此後六年,便經常與弗洛伊德通信。弗洛伊德給他的信函、卡片、摘記計共284件,其中有168件構成了題為《精神分析的起源》的論文。
弗洛伊德在性的問題上,雖然得到了弗利斯的支持,但阿德勒和榮格繼布洛伊爾之後都因反對性的病源學,背棄了弗洛伊德的教義。阿德勒於1911年從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分裂出來,另創個體心理學;榮格於1915年,繼阿德勒之後脫離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樹立起分析心理學的旗幟。
但是弗洛伊德那時卻已馳名國外了。1909年,美國克拉克大學二十周年校慶,校長斯坦利·荷爾邀請他前往參加,並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他會見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如詹姆士、卡特爾、鐵欽納等人。他在該校的演講分五次進行,題名《精神分析的起源和發展》,由蔡斯譯成英文出版,後並譯成幾種文字,中譯本於二十年代發表於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教育雜志》。弗洛伊德是多產的學者,他的著作引起了廣大讀者的興趣。新的精神分析學會在歐洲大城市中紛紛建立起來。荷蘭精神病學家和神經學家協會以及英國心理學會都邀請他為名譽會員。總之,在1919至1939年間,他的名譽達到了最高峰。
但是他的晚年生活是苦難重重的。他於1923年發現患了口腔癌。希特勒當權時大肆反猶,1938年侵佔了奧地利,弗洛伊德被迫離開了維也納,1939年9月21日死於英國。
弗洛伊德的聲譽之隆,影響之大,在心理學家中是罕見的。他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關於人類動機的研究,或者如波林所指出的,「動力心理學的重要來源當然是弗洛伊德」。眾所周知,馮特及其弟子的實驗心理學,繼承了聯想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的傳統,從事感知覺的研究,重視意識的內省分析,對於人的行為及其動力或動機的分析是比較忽視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對傳統的實驗心理學起了補偏救弊的作用。因此,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歡迎。
美國心理學史專家舒爾茨在他的《現代心理學史》1981年新版中,在強調了弗洛伊德的某些概念被納入現代心理學的主流以後,並指出,「弗洛伊德對一般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他訪問克拉克大學以後,他的體系的沖擊力立即為人所感受到了。巴克說過, 1910年後,美國報刊載滿了弗洛伊德的論文, 1920年後,美國出版了兩百部以上的書籍,論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以弗洛伊德在美國很出名。
但是弗洛伊德究竟是治療神經病的醫生而不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心理實驗家。他所根據的材料不是通過實驗控制的方法而取得的。他用精神分析法治療神經病時,誰也不能保證病者的報告不是揣摩醫生的要求,符合醫生的願望而作出的。所以弗洛伊德搜集材料的方法受到了心理學家批評。

6. 弗洛伊德是怎麼死的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死之前說了句“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麼?”成為一時經典。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弗洛伊德是怎麼死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弗洛伊德是怎麼死的
弗洛伊德死於口腔癌。弗洛伊德在晚年的時候患上了口腔癌,在1939年的時候,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去世。口腔癌成為了弗洛伊德的致命殺手。弗洛伊德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是並沒有治好。

弗洛伊德喜歡抽雪茄煙,並且每天的吸煙數量很大。按照他的說法,雪茄可以讓他更加冷靜地思考。但是過量吸食雪茄使得他患上了口腔癌。口腔癌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控制病情惡化。但是弗洛伊德在患病期間依然吸食雪茄煙,使得他的病症加劇。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猶太人。納粹德國合並奧地利後,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並且公開燒毀了弗洛伊德的許多著作。納粹政府還殺害了弗洛伊德的四個妹妹。當時的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非常悲痛,這使得他的病症加劇,病情惡化,接著去世了。

弗洛伊德的死是其不良習慣造成的。弗洛伊德早年的時候是醫生,當時就很喜歡吸食雪茄。後來他開始著書立說,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就會吸食雪茄煙。在當時的歐洲,很多名人有這樣的習慣,馬克思也喜歡在寫著作的時候吸食雪茄煙。

弗洛伊德是在倫敦去世的。當時倫敦正處於戰爭狀態,醫療資源匱乏,弗洛伊德在倫敦沒有得到更好的治療,在1939年這個二戰開始的年份去世了。
弗洛伊德的遺言
看到弗洛伊德遺言,很多人只都會默默地說一句:“天才的世界,果然不是我們這些平凡之人所能理解的。”

關於弗洛伊德遺言,只有一句話,而且是一句前不著調,後也不著調,讓人聽完之後覺得一頭霧水的話。他的遺言就是一句:“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麼?”。

這在很多人看來他這句遺言是無比搞笑的,甚至是很粗俗的。甚至有人會因為他的這句話覺得他是一個好色之人,在臨死前想的不是其他有意義的東西,竟然只是想了女人,而且還是想他到底是想要什麼。如果照這樣的理解,他確實是個蠻粗俗的人。

但是在對他的遺言的理解的時候,我們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因為他畢竟是與我們有著不同思維的人,而且我們也不能忘記了他的一生所從事的事情,更不能忘記他的身份。

弗洛伊德是個心理學家,也是精神方面的專家,他的一生都在和精神和心理打交道,所以他在死的時候最為惦記的必然是與自己事業有關的問題,他所說的是他自己還沒有完成的相關的研究,是他自己還有疑問的東西。

他的遺言本身就是個疑問句,是個問題,所以這說明這是他當時遇到的問題。在理解他的遺言的時候,我們不可以單純地將他遺言的女人看做是一個女人,它應該是女人們,所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說,女性的心理在某些方面和他所研究得出的結論不一樣,他對於女性的心理還有疑問。

其實弗洛伊德遺言是他工作的體現,是他疑惑的地方。
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
相信你在學生時期肯定看過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當初看的時候你不一定對這本書有很好的見解。因為之於那個年齡的理解無疑是 抽象 的,太過籠統。當我們成長之後,再去回味重新閱讀這本書就有了新的認識,但同樣也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生存與死亡的殘酷及那種所謂去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沖動!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渲染的理念是人先設法使自身選擇一種死亡的途徑從而走向死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只有那裡才有真正的平靜。只有走向死亡才能夠走向最後的休息。作為一個個體才能夠獲得希望完全消解緊張與掙扎。這個基本等於自己毀滅自我的沖動,由於受到了我們生命天性的限制而減弱了,或者中途就改變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失去了這種本能,就會有沖動想要通過自殺的方式表現出來了。

死亡本能在生存的本能覆蓋下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偽裝。在不同的壓力驅使下人可能會沉溺於酒精的作用甚至於葯物的依賴,故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會隨之有所增長。多數人一般都會承認死亡其實在某種特定的環境狀況下成為一種誘因。例如:一名不幸被絕症纏身的病人想要不那麼明顯的安慰他在普通情況下死亡也一樣的吸引人可就不易了,可以說不論你做怎樣的說服工作都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提出之前,早就有些別的言論說到死亡對人類的誘惑了。

7. 誰能告訴我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生平事跡,以及著作…

文都比鄰為您解答,

弗洛伊德最為重要的著作是《夢的解析》。還有其他代表作如:《超越唯樂原則》、《圖騰與禁忌》、《性學三論》、《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等。

以下是他的生平:

童年時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Freiberg,現Príbor,即捷克共和國的普日博爾市)的一個猶太家庭。

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善良老實的羊毛商人,母親阿瑪莉亞·那薩森是父親的第三任妻子,長相漂亮,但性格暴躁。西格蒙德出生這一年,他已經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伊曼紐爾和菲利普。1858年,妹妹安娜出生。

1859年,家人搬家到德國萊比錫。1年後,又搬家到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接下來的6年裡,母親又生下了4個女兒,阿道芬、瑪麗、寶琳和羅莎,和1個兒子亞歷山大。

學生時期

弗洛伊德的啟蒙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實施的。在1865年,也就是9歲時——比正常的入學年齡早了一年——進入著名的利奧波德地區實科中學(初高中一貫制)讀書。在這段時期,弗洛伊德學習了大量的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古典文學,還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英語;他還自學了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在高中時,他受一位朋友的影響,想將來成為一名律師。

1873年秋,弗洛伊德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學專業。在這里,他把名字從西格斯蒙德改為了西格蒙德。在這一階段,他受到了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他還認真閱讀了費爾巴哈的著作,還聽了布倫塔諾的課程。從大學第三年開始,他開始到恩斯特·布呂克的生理實驗室學習生理學。

1879年他被軍方徵召從事了一年的醫療服務工作。

1881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從學校畢業。

工作初期

畢業後,弗洛伊德在布呂克的實驗室工作了1年。

1882年6月,和瑪莎·伯奈斯訂婚。在布呂克的建議下,離開生理實驗室。

1882年7月,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工作,先任外科醫生,後任內科實習醫生。

1883年5月,轉到精神病治療所任副醫師。

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

1885年8月,在布呂克教授推薦下獲得一筆為數可觀的留學獎學金,前往巴黎薩彼里埃醫院跟沙可學習。

1886年2月,他返回維也納。

1886年春,由於經濟原因,他開始以神經病醫師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9月,弗洛伊德和未婚妻結婚。婚後他們育有三男三女。

研究催眠

在巴黎跟隨沙可學習期間,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這一時期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 1884 年與約瑟夫·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弗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

1882年11月,他已經從布洛伊爾的病人安娜·歐的案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洩療法(布洛伊爾稱為「談話療法」)的效果。從巴黎回到維也納以後,他進一步考慮同布洛伊爾一起研究安娜·歐的病例。這時候,弗洛伊德已從沙可那裡學到有關治療歇斯底里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了解了催眠療法的使用范圍及其與人內在精神狀態的關系。

為了使催眠術更臻完善,1889 年夏,弗洛伊德到法國南錫向伯恩海姆學習。他還說服一個女病人跟他一起到南錫去接受催眠治療。就在治療這位病人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國醫生本漢的討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創立理論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里症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

1897 年,在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夢。在進行了兩年的自我分析後,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結論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並於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寫的是1900年)。該書後來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然而這本書也遭到大量批評。在其一生餘下的時間里,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後半小時被用於自我分析。

影響擴大

隨著《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這時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了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或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 年發展成立心理分析協會。當時參加的人後來都變成了傑出的精神分析學家,包括阿德勒、蘭克、費登、和榮格。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探討了種種生活中常見失誤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如今已被人們廣泛接受。

1905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

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通過分析夢境以揭示並治療神經症的種種症狀;

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他在這本書中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

最後一本就是最有爭議的《性學三論》,書中他表達了關於嬰兒期性慾以及其與性倒錯和神經症之間關系的觀點。這本書的觀點招來很多對弗洛伊德的嘲諷。

1909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霍爾的邀請,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參加了該校20周年校慶,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與美國心理學屆名人威廉·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志了精神分析理論終於贏得國際上的承認。

學派分裂

在精神分析影響日盛的時候,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由於學術見解的不同,矛盾日益加深,組織開始出現分裂,主要原因是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等人均因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漸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論和風格。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組的幾次會議上,弗洛伊德對阿德勒的理論提出尖銳批評,阿德勒離開這個小組,繼續研究自己的理論,並創立了個體心理學。這個時候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繼承人榮格的理念沖突也越來越嚴重。榮格對於弗洛伊德在關於人的發展和對神經症的分析中過度強調性感到不滿,兩人的關系也因此惡化。1914年,榮格辭掉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正式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建立了分析心理學。

後期研究

1913 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弗洛伊德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聲稱自己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慾望和兒時慾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和書籍。到1938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5種雜志、150種書籍。1920年他26歲的女兒去世。也許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兩個兒子參加戰爭所帶來的恐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

人生後期

1923 年春,他被診斷患了口腔癌,這可能與他每天抽太多雪茄的習慣有關。即使在癌症被發現後他也沒改變這一習慣。1923-1939年,他接受了很多次手術。雖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絕使用止痛葯。他繼續為病人診療和著書立說。1933年納粹執政後迫害猶太人,他們在柏林公開燒毀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在1938年維也納被佔領仍不願離開維也納。最後,由於他女兒安娜·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屢遭納粹匪徒搶劫,才同意去倫敦。後來他的四個妹妹都在奧地利遭納粹分子殺害。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倫敦去世。

8. 弗洛伊德的簡介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為世界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創立精神分析學說。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弗洛伊德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弗洛伊德的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奧地利 精神病 醫生、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出生於奧地利摩拉維亞的弗萊堡市的一個猶太家庭,因口腔癌逝於倫敦。 父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為樂但資本微薄的猶太商人。父親的這些性格,對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響,弗洛伊德出生時,他已41歲。母親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當時才21歲,他是同母所生8個兄弟姐妹中的長兄,而他還有兩個異母的哥哥。弗洛伊德對母親很孝順。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親時說,他的自信以及對事業的樂觀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母親的影響。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有《性學三論》、《夢的釋義》、《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弗洛伊德怎麼死的
弗洛伊德怎麼死的,弗洛伊德死於口腔癌。弗洛伊德在晚年的時候患上了口腔癌,在1939年的時候,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去世。口腔癌成為了弗洛伊德的致命殺手。弗洛伊德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是並沒有治好。

弗洛伊德的死與他的習慣有關。弗洛伊德喜歡抽雪茄煙,並且每天的吸煙數量很大。按照他的說法,雪茄可以讓他更加冷靜地思考。但是過量吸食雪茄使得他患上了口腔癌。口腔癌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控制病情惡化。但是弗洛伊德在患病期間依然吸食雪茄煙,使得他的病症加劇。

弗洛伊德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也要涉及到納粹德國。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猶太人。納粹德國合並奧地利後,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並且公開燒毀了弗洛伊德的許多著作。納粹政府還殺害了弗洛伊德的四個妹妹。當時的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非常悲痛,這使得他的病症加劇,病情惡化,接著去世了。

弗洛伊德怎麼死的?弗洛伊德的死是其不良習慣造成的。弗洛伊德早年的時候是醫生,當時就很喜歡吸食雪茄。後來他開始著書立說,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就會吸食雪茄煙。在當時的歐洲,很多名人有這樣的習慣,馬克思也喜歡在寫著作的時候吸食雪茄煙。

弗洛伊德是在倫敦去世的。當時倫敦正處於戰爭狀態,醫療資源匱乏,弗洛伊德在倫敦沒有得到更好的治療,在1939年這個二戰開始的年份去世了。
弗洛伊德的評價
首先對弗洛伊德的評價 自然 是他在心理學領域的貢獻。有一位美國人對弗洛伊德的評價是說,如果衡量一個人的是看他對後來的人、事物的影響程度,那麼弗洛伊德就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這足夠說明弗洛伊德在心理領域的研究的貢獻之大。他對人的心理的研究幾乎涉及到了人的每一個方面,是很全面的,涵蓋了人的精神、意識、人格甚至是比較原始的慾望,也就是性等方面的內容。而且費洛伊德的影響也十分廣泛,對後來的神學、 美學 、心理學、社會學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接下來對弗洛伊德的評價就是說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是柔和的,但是有時又十分的強硬。他的柔和變現在他和患者、朋友等人談天的時候,他總是用一些 幽默 的話來和你談,讓你感覺不到任何的緊張,是用一種讓你感到很舒服的方式和你交談。可是當他面對同行的人的質疑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強硬,因為他相信他通過種種途徑得出來的結論。但是他也懂得迂迴,如果實在沒 辦法 僵持一開始的說法,那麼他就會改一下措辭,但是其實意思還是一樣的。

但是他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對於自己文章,邏輯有時候不是那麼強,表達會有一點模糊,甚至會出現不一致。

閱讀全文

與弗洛伊德逃離德國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