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哪裡會有韓麥爾先生那般憂傷

德國哪裡會有韓麥爾先生那般憂傷

發布時間:2022-09-21 11:41:54

『壹』 最後一課 小弗朗士 和 韓麥爾先生的簡介

小弗郎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一所小學的小學生,他貪玩兒,不專心學習,經常遲到,在得知普魯士軍隊佔領了家鄉,再也不能學習法語了,他的愛國之心被喚醒了,這節課上得很認真。
韓麥爾----法國阿爾薩斯地區法語教師,從教四十餘年,熱愛祖國,敬業愛生。地區淪陷使他失業了,他懷著悲痛上了最後一節法語課。

『貳』 1.面對失掉祖國語言的殘酷現實,韓麥爾先生的悲痛,是通過()表現的 2.我從來沒有覺得他這么高大的原因

面對失掉祖國語言的殘酷現實,韓麥爾先生的悲痛,是通過(語言、神態、動作描寫)表現的。

『叄』 都德的最後一課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韓麥爾先生執教40年,把一生都獻給了阿爾薩斯人民。他熱愛祖國,深信法蘭西語言是世界上最美、最清楚、最嚴謹的語言。

40年來,他勤勤懇懇地為學校服務,就是在被迫離職前的最後一堂課上,還耐心地講解,「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一下子把它們灌輸到我們的腦子里」。

《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873年,首版於《月曜故事》。

《最後一課》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後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3)德國哪裡會有韓麥爾先生那般憂傷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都德經歷了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當時還被徵召入伍。普法戰爭是歐洲近代史上一次戰爭。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國第二帝國皇帝路易·波拿巴(又稱拿破崙三世)為了阻止普魯士王國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並為著維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向普魯士宣戰。

但戰爭開始後,法軍累戰累敗,1870年9月在法國東部的色當決戰,法軍更是慘敗,路易·波拿巴本人也當了普魯士人的俘虜。

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也是野心勃勃的傢伙,打敗法國、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後,他進而覬覦法國的領土,同樣想稱霸歐洲大陸。乘法軍色當之敗、法國國內混亂之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直到包圍巴黎,普魯士士兵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法國各階層人民的憤怒。

這時戰爭性質已經變為普魯士對法國的侵略戰爭,法國各地人民拿起武器,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保衛祖國,巴黎的工人還於1871年3月18日起義,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可是,在第二帝國滅亡後臨時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國防政府卻向侵略者賣身求榮、與人民為敵。他們仰仗普魯士人的刺刀,血腥鎮壓了巴黎公社,同侵略者締結了喪權辱國的協定和條約。

1871年5月的《法蘭克福和約》,法國答應賠款五十億法郎,並將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的一部分割讓給普魯士。從此,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人民慘遭異族蹂躪,飽嘗亡國之苦,為時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回到祖國懷抱。

都德目睹了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慘狀,受到了人民愛國精神的感染,戰爭生活使他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的創作源泉。

普法戰爭後,戰敗的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再教授法語。

這里的鄉村小學迎來了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學生小弗郎士因為上學遲到了非常擔心被老師韓麥爾先生懲罰,但是到了學校卻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亂糟糟一片,老師也不再那麼嚴厲。

這一切讓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當他得知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他非常震驚!他頓時對以前讀書的不努力感到後悔。在最後一堂課結束時,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盡可能大地寫出了「法蘭西萬歲!」

《最後一課》雖以普法戰爭為題材,卻不正面描寫戰爭,而是運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方法,選擇了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小學里的一堂課,來表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

雖說巨大的非常的歷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現出來的,但這並不是說任何一個日常生活的場景都能表現出某個巨大的事件,正如不是每一朵花開都代表春天到來一樣。

都德所選擇的正是集中表現了這一巨大事件的生活片斷: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祖國的語言了,學生們從此要學異國統治者的語言了!作者把意義巨大的主題濃縮在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

從而把一堂小學法語課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儀式的高度,這就使得普法戰爭悲劇性的結果表現得異常鮮明,從而使得作品的主旨——普通人民的愛國情感和反抗侵略的意志不斷地被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所理解所頌揚。

採取第一人稱寫法,用天真的兒童口吻來敘述事件的經過,通過小弗郎士的心靈來感知周圍發生的一切。

本來,「少年不識愁滋味」,盡管戰火早已燃燒在法蘭西的國土上,但天真的小弗郎士卻仍然是無憂無慮的,因為他還沒有切身感受到戰爭帶給祖國的災難。而現在,戰爭的惡果終於成為擺在他眼前的可怕的事實:他再也不能學習祖國的語言了。

直到這時,他才猛然感覺到與祖國的語言分離是何等的悲哀,而這悲哀又是和亡國之痛揉合在一起、並通過韓麥爾先生等人的脈搏傳導給他的。

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幼小心靈的感受,極其鮮明地表現了祖國所蒙受的災難以及處於災難之際的法國人民的憂憤。同時,採取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讀來也使人感到親切。

『肆』 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有無數的話要說,但是他哽住了,說不下去了,請體會此時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理

韓麥爾先生內心十分悲傷,悲傷地連話也說不出,面對祖國被侵佔的殘酷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伍』 《最後一課》中,為什麼小弗朗士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

1. 小弗朗士對Hanmaier先生的理解和同情。因為Hanmaier先生作為一名法語教師,即將被迫離開教室,離開他心愛的學校和教育,他覺得自己是「可憐的人」。

2. 「可憐的人」的意思是Hanmaier先生如此喜愛祖國的語言,以至於他不能再教他的孩子自己的知識,所以「可憐的人」。

3.「可憐的人」是說韓麥爾先生雖然對這服務、生活了40年的校園、家園無限依戀和依依不捨,卻不得不離開,所以「可憐」。

4. Hanmaier先生也說過,小弗朗士作為一名法國學生,他的法語學得不好,他再也沒有機會學習他的國家的語言了。


擴展內容:

《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的一篇小說作品,寫於1873年。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名家點評

這是一篇具有強烈藝術震撼力的傑作,一篇令人過目不忘、耐久尋味的精品。愛國主義的激情和獨特巧妙的構思,使 它成為世界短篇小說的經典,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

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以法國的失敗告終。戰敗的法國不僅要賠付巨款,還要將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割讓 給普魯士。對於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作家卻選擇了一個小 頑童作為小說的主人公,通過他的特殊視覺,以第一人稱稚氣 的敘述.展示一個重大的主題。匠心獨運,大家手筆。

作品描述的是一堂既平常又極不平常的法文課。授課內容似與往日並無不同,但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具有了非凡的意義。都德透過刀、弗朗士稚嫩的目光、敏感的童心,把這平常中的不平常表現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周國安,作文研究員《初中語文教材名篇賞析》)

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名著《最後一課》,其思想意義的深邃、藝術感染力的強烈,巳為世人所嘆服,流傳遐邇.然而,使其達到如此精湛奇妙的藝術效果的主要手法 ——反常法」,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就「反常法」在其中的妙用,談點粗淺的看法。

「反常法」作為一種寫作技巧,由來巳久。所謂」常」者,平常也,就是常理、常情或常事。如果作者在寫作中對這些公認的常理、常事反其迸而行之,使之「不同凡響」。這便成了「反常」。作為「反常」這種藝術技巧,主要是用以表現反常的生活現象或事物事理的。它既是指反映,描繪反常的生活現象本身,又是指具體表現中的反差描寫,即以反寫正,寓正於反的描寫處理。如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反常情況,人物在極度悲痛時,反而會「笑」:在極度高興時,反而會「哭」。因此,相應地在文學作品中就有以喜寫悲,以悲寫喜的手法。這種手法如果應用得當,則有助於人們從意料之外的角度和方面來觀察人物與生活現象,通過這些不可思議的,或出人意料的,違反常態的現象受到強烈的刺激,使人們在鮮明的生活反差面前,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和叩心的震動。從而得到更充分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都德的名著《最後一課》.就是如此通篇運用這一反常手法來構思,表現的一篇絕妙之作。(溫阜敏,韶關學院文學院副院長《作文導學》)

頑童小弗朗士通過最後一堂課的嚴肅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受到極大的震動,並由此開始成熟和覺醒起來。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余叢,作家《中學生作文精彩片段及詞彙手冊》)

擴展內容來自網路:網頁鏈接

『陸』 都德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所想!跪求!

都德的最後一課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是他愛國情感由潛在到成熟的情感升華.文章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心理變化深化了文章主題.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於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裝束、語言、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雖然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
小說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
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里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裡,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征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布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練習說明
一 、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說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著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說。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後,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後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於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 、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徵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參考答案:參見「整體把握」與「問題研究2」。
三、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設題意圖:這一題是為了讓學生從另一角度對人物進行解讀。這種變換視角的練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小說中的情境氛圍來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難度較高,需要學生調動更多的積累。由於敘述方式的限制,原文只是通過外在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但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還應該根據作品提供的場景展開豐富的想像,補充大量的細節來豐富這一人物形象。這種變化視角的閱讀,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便於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所達到的程度。
其實,對於來到課堂聽課的小鎮上的居民們,我們也可以運用變換視角的方式來體會他們的心理。
答題提示:
要根據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像。想像要符合文中的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寫: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心裡會想些什麼?當他坐在椅子里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麼?教堂的鍾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麼?……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說的主旨。對於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說,而對於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意義。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這就是韓麥爾先生所說的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

『柒』 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鍾聲和號聲後「臉色慘白」而「我」卻「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已經被普魯士侵略者統治兩年的亞爾薩斯省人民接到了柏林的命令,不準在學校里教授法文,一律改教德文。也就是說鍾聲一響就意味著韓麥爾先生、「我」、亞爾薩斯和柏林的法國人民即將告別他們的母語,對韓麥爾先生聽到鍾聲後臉色蒼白的描寫表達了其對普魯士侵略者的憎恨和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
而「我」卻「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是由「我」的心理變化引起的。小弗朗茨是一個貪玩的頑皮孩子。他法文學習成績差,怕考問,怕挨老師的訓斥,經常逃學。在這天的法文課上,老師的話給小弗朗茨極大的震動,使他意識到,他們將要同祖國的語言告別了,現在他們將要喪失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了。於是,他開始變得懂事起來,剛才還使他頭疼、討厭的法文課,一下子就像老朋友一樣捨不得離開。他悔恨自己沒有學好法文,並在悔恨中對祖國的語言產生了新的認識,新的感情。「要是我能從頭到尾把這些分詞的規則大聲地、清清楚楚地、一字不錯地背出來,任何代價我都是肯付的啊!」這是多麼巨大的思想飛躍,多麼深沉的感情變化呀!連一個愛逃學的頑童都如此地留戀祖國的語言,都如此地憎惡普魯士侵略者,那麼,熱愛祖國、不願做奴隸的成年人的感情則是不言而喻的了。前後的心理變化產生鮮明的對比,被老師的愛國情結所震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捌』 最後一課中,韓麥爾老師為什麼在最後一堂法語課時,聽到鍾聲和號聲臉色慘白

聽到鍾聲臉色慘白,是因為鍾聲宣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語言告別。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慘白的臉色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使小弗郎士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閱讀全文

與德國哪裡會有韓麥爾先生那般憂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