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V-2型導彈資料
納粹「復仇天使」V2導彈出現
1944年8月中旬,盟軍結束了在諾曼底的最後一戰。盟軍挺進的速度使得艾森豪威爾有意分別征服德國,他將一支部隊交給蒙哥馬利,另一支部隊交給布萊德雷。布萊德雷手下的猛將巴頓率領美軍一天前進了50英里,好像跟蒙哥馬利比賽一樣向前猛沖。為了充當進軍德國本土的主角,蒙哥馬利和巴頓開始爭奪數量有限的汽油和炮彈,性情粗獷的巴頓將軍揚言,只要有足夠的汽油,他在一個月內就能殺到柏林,但是汽油的供應卻相當緊張,坦克非常耗油,永遠入不敷出。這時,蒙哥馬利向艾森豪威爾建議,如果想在聖誕節前取勝的話,最好是集中盟軍的全部兵力挺進,不要分散資源,並且走他的北方迂迴路線,由他指揮,艾森豪威爾經過考慮最終同意了蒙哥馬利的建議。
9月8日,蒙哥馬利向北進軍德國。而此時被納粹德國宣傳部長葛培爾稱作「復仇天使」的V2導彈出現後,使戰況又出現了新的危險與恐懼。專家介紹說,V2火箭是德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第一種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採取的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每秒1.7公里,射程能達到320公里。V1導彈和V2導彈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制導方式不一樣,其中V1導彈是飛航式導彈,就是帶飛行翼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呼的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比較慢,它的設計原理是由飛機而來,所以它是德國空軍發明的。而V2導彈是彈道導彈,沒有飛行翼,它的設計原理出自遠射程火炮,是陸軍發明的.
在這種形狀怪異的武器面前,英國人感到驚恐萬分,導彈爆炸後所引發的火災也讓英國的生產力急劇下降,到戰爭結束時,為躲避導彈的打擊,有145萬英國人被迫離開了倫敦。
2. 什麼是德國V-2導彈
1939年~1942年,在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的領導下,德國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枚地地彈道導彈——V-2導彈。1942年10月3日試驗發射成功;1943年裝備部隊;1944年9月6日德軍進行第一次實彈發射,9月8日德軍又用此導彈襲擊了英國首都倫敦。它是世界上首先用於實戰的彈道導彈,但由於當時技術上還不成熟,約有40%的導彈偏離了軌道。因此,這次爆炸僅炸死2人,炸傷數人。
V-2導彈彈長14米,彈徑1.6米,彈重14000千克,戰斗部裝炸葯750千克,結構質量約4000千克,採用液體燃料水箭發動機,慣性制導,推進劑為75%的酒精3500千克和液氧5000千克,最大推力為270千牛,最大速度相當於聲速的5倍。起飛質量約13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6120千米/小時,射程約(240~370)千米,彈道高(80-100)千米,發射質量12900千克。這種導彈比V-1導彈先進,是彈道主動段為自主控制的單級彈道導彈。可以這樣說,它是現代遠程導彈和宇宙火箭的先驅,也是彈道導彈的鼻祖。
自德國1944年研製成功彈道式導彈以來,至今已發展到了第四代。第一代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這一代導彈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單彈頭,發射准備時間長,命中精度低。第二代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多採用固體推動劑,其命中精度有所提高。第三代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其主要特點是採用多彈頭。第四代是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此代導彈可機動存放、機動發射,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目前,第五代洲際導彈也正在研製過程中,這一代導彈將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其機動性將更大,命中精度和威力也將大大提高。
3. 德國V-1/2地地導彈具有什麼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V1飛彈被大量用於攻擊英國東南部目標和歐洲大陸的各種目標。由於飛行時會發出「嗡嗡」的聲音,被稱為「嗡嗡彈」。這種飛彈長7.90米,採用中單翼,裝有一台簡單的脈沖噴氣發動機,從一個斜軌上發射,採用慣性制導,由此裝置引導飛彈大致按指定的方向飛行。發射重量共約2180公斤,其中850公斤為阿馬托高能炸葯。
第一次V1發射試驗於1942年12月在佩內明德基地進行,採用空中發射。從1944年6月13日至9月4日,瞄準倫敦周圍地區連續發射的V1飛彈達8600枚以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從法國加來基地發射的。這些導彈中,有1847枚被同盟國戰斗機擊毀,1866枚被防空火力打落,232枚被氣球撞毀。從1944年9月1日至1945年3月30日,德國陸軍又向歐洲地區的目標發射了近12000枚。
約有175枚V1被改裝成自殺飛彈,它的代號為「賴興貝格」。這種飛彈是准備用一架亨克爾He111轟炸機載到空中後再從其下部發射出去。「賴興貝格」飛彈駕駛員在將飛彈對准目標後即跳傘脫離飛彈。但是,在飛彈的高速飛行中,很少有人能成功逃生,這種武器也從未使用過。無人駕駛的V1飛彈一直使用到1945年的1月初,對英國目標發射的飛彈總數達10500枚左右。
V2火箭是一種全新的遠程武器,德國從1944年秋開始向倫敦發射這種武器。V2火箭是由佩內明德研究中心的馮?布勞恩博士帶領下研製的,是第一枚大型導彈。與V1不同的是,由於它速度極快,以及它是穿過大氣層飛抵目標的,所以,一經發射,便無法截擊。唯一的防禦辦法就是搜索並破壞其發射場地。
由於德國的v2火箭是採用液體燃料,必須要用油罐車或其它載油的車輛為其提供保障,但在最初,人們是想把它設計成一種機動的發射系統。火箭要先放在拖車上,由牽引車拉到發射場地,任何較平坦的地面均可作為發射場。拖車可將火箭升成垂直狀態,以便火箭從一個簡單的發射平台上發射出去。落在倫敦的火箭中,有一些就是從設置在荷蘭海牙附近塞納爾城的林蔭道間的發射台發射出去的,這些林蔭道可謂絕妙的天然隱蔽物。這種14米長的火箭在加入乙醇和液氧並經過檢查之後,由炮兵連連長在一輛酷似坦克的裝甲車內,通過一條與火箭相連的電纜將之發射。
V2是由一部三軸陀螺駕駛儀操縱,該自動駕駛儀通過可操縱的燃氣舵和垂尾上的氣動力面操縱V2。一枚發射成功的導彈,其射程遠達320公里、彈道最高點高達96.5公里。在火箭速度達到5630公里/小時左右時發動機關機,人們在火箭落地時可聽到「砰」的落地聲和爆炸聲。V2在進行試驗時,盡管沒裝爆破彈頭,但也砸出了一個深13.7米、寬136.6米的彈坑。
從1944年9月6日至1945年3月27日,V2的發射總數約為4320枚,其中1120枚瞄準倫敦,2500枚瞄準了廣闊的歐洲大陸,其餘均用於在德國進行訓練和試驗。據民防記錄記載,實際上用於攻擊英國的V2為1050枚,第一枚是9月8日發射的。在向倫敦發射前,在9月6日,曾向巴黎實驗性的發射兩枚,但未能擊中目標。
除火箭本身以外,為V2發展的許多技術都成為戰後年代的規范。為大型火箭採用的車載式豎起架的方案已為全世界普遍採納。例如,蘇聯就設計出了一系列高機動性的導彈運載車,這種運載車可在其整個西部邊界地區部署。
今天的大型洲際彈道導彈,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佩內明德這班設計人員的影響。早在向英格蘭發射V2之前,馮?布勞恩及他的一班人馬就已在著手設計一種兩級火箭,稱手A-9/A-10(V2當時稱作A-4)。在標明日期為1940年6月10日的一張草圖上就記載著一枚導彈,它重86600公斤,22.4米,其第二級是一枚有翼的V2。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一種載人航天器。
該設計思想即:此枚有翼火箭在與其助推器分離後,繼續飛入稀薄大氣層,以便達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在法國西部或葡萄牙可能有發射陣地,但沒有跡象說明A-9/A-10曾被認真考慮進行研製。在原子彈之前,一枚精度較低的火箭彈頭僅裝1噸重的化學炸葯,其戰略戰術價值顯然不能滿足需要。然而洲際彈道導彈的設計思想卻大部分來源於早期的這種佩內明德設計。
德國萊茵使者地地導彈,用途:地對地導彈,發動機: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航程:射程215千米,重量:發射重量1715千克,外形尺寸:長11.4米。
四級遠程地對地導彈,彈頭重44千克。1944年底有約200枚向盟軍攻佔的港口城市安特衛普發射。
4. 二戰時期V2導彈如何瞄準
V2導彈是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引向目標的武器。
(註:制導系統通常安裝在各種類型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如導彈(包括魚雷)、航天器和無人駕駛飛機上,實現自動控制。在有人駕駛的飛機、艦船和潛艇中,也常用制導系統來協助領航員工作。在飛行器中,制導系統常常與姿態控制系統(又稱自動駕駛儀)交聯在一起。制導系統一般由測量裝置(探測機構)、制導計算裝置(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組成(見圖),它的工作原理是測量飛行器相對於目標或某一基準的位置和速度,按預定演算法進行計算,形成制導指令,通過姿態控制系統控制飛行器,使它沿著適當的軌道飛行。)
5. 二戰時期沒有計算機,德國的V2導彈拿什麼制導
⒈導引陀螺儀。⒉導演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密爾導彈的瞄準和發射並大量的計算。主要是由一分鍾內使用導引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引導v2導彈進入大氣層。然後用導引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來指令v2關閉火箭發動機。然後通過導引陀螺儀。在下墜過程中控制燃氣舵和空氣舵瞄準。導彈會很快突破音障。但它不會解體。也可以由導引波束
無線電指令接收器來控制V2導彈瞄準。
6. 德國V2導彈當時沒有電腦,沒有GPS,怎麼制導
你好,當時德國對無線電制導的研發成果相對成熟還開發了弗里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戰績驚人。部分V2導彈採用了無線電制導(即在彈頭後方中置了引導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還有的採用了陀螺儀制導(在陀螺儀制導和導引波束無線電指令接收器混用導彈時陀螺儀在導引波束無線電接收器的上方。)。但也有出了配有陀螺儀和無線電指令接收器混用的V2
7. 戰爭領袖國家沖突V2導彈怎麼用
戰爭領袖國家沖突V2導彈怎麼用
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 –VLS)它是一種安裝在艦艇甲板下面、垂直發射艦載導彈的固定式發射裝置。早期的艦載導彈都採用旋轉炮塔式發射裝置發射。這種發射方式的主要缺點:一是反映時間長,作戰時需轉動發射裝置,使導彈對准目標方向才能發射導彈;二是發射裝置佔用甲板面積大,每座發射裝置的裝彈量有限(少的僅2枚,多的4-8枚),發射完畢,重新裝彈很浪費時間;三是發射裝置暴露在甲板上,容易受敵火炮攻擊。垂直發射系統可避免上述缺點。
世界上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加拿大、以色列、南非等國海軍的軍艦裝備了垂直發射系統。
其中以美國和中國的垂直發射系統最有特點,最有代表性。
美國海軍裝備的艦載Mk41垂直發射系統:
Mk41採用標准艙式結構。多個導彈艙緊密排列安裝在甲板下,上端與甲板基本取平。一個導彈艙有8個發射管,每管裝1枚導彈,管口對准甲板上的一個開口,平時用鋼板蓋嚴,發射時打開,導彈從開口處飛出。每艘軍艦所裝導彈艙的數量視甲板的可用面積而定。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前後甲板各有8個導彈艙;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前甲板有4個導彈艙,後甲板有8個導彈艙。前後各有一個艙騰出3個發射管的位置安裝臂式起重機,用於吊裝導彈。這樣,上述兩種軍艦每艘的發射管數分別為122個和99個。在這些發射管里可裝艦空導彈、艦艦導彈、反潛導彈和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根據要打擊的目標,由發射控制系統選擇彈種,指令某個艙內的導彈發射,反映時間僅為4秒。導彈垂直起飛後按預定程序在空中轉彎,向目標方向飛行。
中國海軍裝備的艦載海紅9垂直發射系統:
海紅9有8個導彈發射艙,前甲板有6個導彈艙,後機庫上有2個導彈艙。導彈的發射方式為垂直冷發射,每個導彈艙有8枚導彈。8套6聯裝共48枚海紅9遠程防空導彈,雖說其命中率高達90%,但是只能用來打敵人飛機的,而不能用來反導彈。可是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每個導彈單獨使用一個發射口,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相比較,海紅9垂直發射系統的發射方式更為可靠,且發射速度更快,安全率也更高。czc
8. 二戰時德國的V2火箭攻擊半徑是多少能從哪裡打到哪裡
V2火箭是德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第一種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採取的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每秒1.7公里,射程能達到320公里。V1導彈和V2導彈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制導方式不一樣,其中V1導彈是飛航式導彈,就是帶飛行翼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呼的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比較慢,它的設計原理是由飛機而來,所以它是德國空軍發明的。而V2導彈是彈道導彈,沒有飛行翼,它的設計原理出自遠射程火炮,是陸軍發明的.
9. 《奇特武器大揭秘—納粹戰爭機器》說納粹德國的V2導彈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造物體,求證
沒錯,V2彈道發射時最大高度88km,垂直最大射高206km,已經出了地球大氣層稱為太空了。
第一張從宇宙空間拍攝的地球照片也是用V2拍攝的,不過這是1946年德國投降以後的事了,美國把繳獲來的V2部件重新組裝改進後發上去用於太空研究。
10. 介紹一下v2導彈
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