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式德國扭結麵包的好吃做法
步驟
1. 將乾酵母及糖加入溫水中靜置5分鍾使酵母開始起作用,等待的同時將麵粉及鹽放入盆中攪拌均勻。5分鍾後將酵母糖液及融化之奶油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成團後,開始用手揉面至面團表面光滑有彈性,揉面過程約5分鍾。
2.將揉好之面團搓圓收口至盆底,蓋上濕布或保鮮膜靜置50~60分鍾制面團發酵長大約兩倍。
3.將發酵好之面團分成8等分。每一等份搓成長條狀,彎成U型,並交叉兩次後將兩端固定於U型底做成扭結形狀。
4.燒半湯鍋水(約1200ml),水滾後加入小蘇打粉,再將pretzel面團放入鍋中煮,每個約煮30秒,一次一個。
5.將煮好之面團表面塗撒上粗鹽,放入已預熱好200°C的烤箱烤約12~14分鍾至表面金黃即可。
② 麵包和啤酒怎麼結合好吃
Pretzel,經典德國鹼水麵包,又叫德國結、啤酒結、蝴蝶餅、普雷結、扭結餅,甚至叫椒鹽餅……反正看完這么多名字,你大概也了解它的特點了。
那深棕色發亮的外皮,上面鋪著一粒粒的大顆粒,不是糖,而是鹽!Pretzel外皮酥脆,口感緊實有嚼勁,細細品嘗會有純朴麥香。只不過沉甸甸的份量和深色調,大顆鹽粒都無疑告訴你,在好看外表下,這可能是個重口味麵包。
有的中國人初次吃到正宗的Pretzel的時候,形容那味道咸到發苦,這還是把鹽粒都摳掉了以後,依然讓人無法下咽。
這裡面固然有德國人口味偏重的緣故,也有吃法的原因。關注我們的麵包夥伴也應該了解過,很早前我們就介紹過,歐洲人吃正宗歐包,也不是干啃的。同樣,吃Pretzel最好也搭配些可以喝的東西。例如搭配牛奶做早餐,這時候Pretzel鹼水麵包的優點就出來了,吸入牛奶後更顯外酥里嫩。
只不過更多的時候,Pretzel搭配的不是牛奶,而是啤酒!
喝啤酒的時候吃麵包,這么詭異的吃法,讓很多人不解,不過如果你試過一次,就會發現Pretzel和啤酒真的很搭,勁道十足的小塊Pretzel,這時候被「液體麵包」中和,在口裡發出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出乎意外地迷人。據說這是因為鹼水麵包與啤酒的酸性中和了,德國人認為Pretzel可以保護胃部,中和啤酒,讓他們千杯不倒。
借著和德國啤酒的美好組合,Pretzel被世人所熟知,Pretzel的造型不但成為了許多德國麵包房的標志,還有人將它縮小變成如餅干一樣的零食。甚至還有如AuntieAnne』s這樣的連鎖店將它改造成了街邊快消小吃,上面覆蓋的不再是鹽,而是厚芝士、巧克力醬、芝麻甚至綠茶味
③ 義大利德國日本結成軍事集團的叫什麼
德國,日本結成的軍事集團叫做法西斯陣營,他們是同盟國與協約國相對應。
④ 西德過去叫什麼
西德過去叫什麼納粹德國,也叫德意志第三帝國、大德意志國。
納粹德國戰敗後分為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一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德國佔領。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其佔領區內的猶太人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⑤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要把德國分成兩個國家,他們又因為什麼原因合並了
德國戰後的分裂主要是由於冷戰。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德國由英法蘇美四國分開佔領,結果戰爭結束沒多久,冷戰就開始了。在此背景下蘇聯封鎖了蘇占區和東柏林,在短期內無法結束對峙的情況下,德國就東西分裂,在美國和蘇聯的主導下分別成立了西德和東德。合並就好理解了,因為冷戰的結束。
⑥ 納粹德國為什麼又叫第三帝國第一和第二帝國去哪裡了
「第三帝國」這個名字想必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會有所耳聞,之所以它這么出名是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納粹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告終結。之後,作為戰敗方的德國(魏瑪共和國,1918年-1933年)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但由於其中的條款過於苛刻,由此導致了德國百姓對周邊國家懷有怨恨。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正是利用了國民的這一情緒,不斷進行煽風點火。
1929年至1933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讓德國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納粹黨趁機掌控了政權。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首次使用「第三帝國」來指稱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因此,納粹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年-1945年)。
⑦ 鹼水麵包都有哪些種類
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做法不同吧,鹼水麵包裡面應該添加了一種特別物質.而且鹼水麵包吃起來更加的勁道更加的好吃。
德國鹼水麵包,是一種德國小吃,主要原料是麵粉。鹼水麵包的面團製作不需要特殊的材料,普通的麵包粉就可以。
但在製作配方上,和普通的面團完全不一樣。其特點是加很少比例的水,攪拌的面團很乾,所以後工序的成型較費勁,也是普通食客或者初學者難製作和掌握的。咸面團,不加奶油的。
如果身邊有德國人,只有問問他們了!的確,如果是專業的烘焙人士,這款麵包你都有喜歡她的理由,毫不誇張的說。
該產品特色是色澤深棕,外形似馬鐙,組織緊密,頗有咀嚼勁。
⑧ 烘焙用的什麼種類的鹽
鹽對於人類而言,是生理上不可或缺的礦物質。
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味料,但是接觸過烘焙的人都知道,鹽在烘焙中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之一。
鹽的種類
1.
海鹽是由海水或鹹湖水曬干而製成。由於海鹽的含鈉量比較低,所以海鹽也被大家稱呼為一種健康鹽。
2.碘鹽
碘是一種人體生長和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人們通過在鹽中加入碘元素從而製作出「碘鹽」。這樣也是為了大家在日常飲食的過程中,就可以達到增加本身碘的攝入量,從而避免出現甲狀腺腫大、體重增加、代謝緩慢、疲勞等症狀。
3.岩鹽
是指在地下或山洞內開採的食鹽,其形成的年份往往有幾百萬年之久,又深藏於地底,使其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喜馬拉雅山岩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湖鹽
湖鹽是人類最先發現可食用的鹽類,指在鹽湖中採掘的鹽或以鹽湖鹵水為原料製成的鹽。通常由采鹽機或采鹽船直接從鹽湖中採掘原鹽,並經過運輸、洗滌脫水等步驟從而完成生產,其鹹度相對較柔和。
5.井鹽是一種在類似於岩鹽的地下鹽礦里,通過汲鹵取鹽技術而生產出來的。
6.鹽之花是法式高級料理的必備調料,採用手工製作的方法,在法語中被譽為「鹽之花」, 顆粒微小,滲透力強,能快速進入食材內部,同時鹽味溫和,又不會搶味。
7.烘焙鹽
烘焙鹽主要用於歐式麵包的表面裝飾,烘烤穩定,耐高溫。其形狀表現為均勻的粗顆粒,比普通食鹽顆粒大很多;可以直接撒在面團表面,以及其他食品的裝飾。
鹽的烘焙作用
烘焙人都知道,水、鹽、酵母、麵粉是烘焙製作的四大原材料。那麼鹽作為四大原材料之一,具體有哪些作用呢?
1.增加麵包的風味
麵包有豐富的口感。鹹味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味道。
當面團中有不同味道時,加入鹽會增添它的滋味。尤其是使用在低成分配方麵包上,則會襯托出麥香味。(比如:法式麵包,德式麵包等)
2.增加麵筋強性
鹽可以使蛋白質通過溶解等方式改變其結構,進而在攪拌過程中可以加強其吸收水分的性能,使麵筋質地變密,增強彈性,膨脹而不斷裂,從而具有強化麵筋的作用。
3.增加面團氣體保持力
上文有提到過在攪拌過程中,鹽可以增強麵筋強性,從而使面團更有力量。
那麼,在發酵過程中,有力量的面團可以增強氣體保持力。那樣我們烘烤出來的麵包,內部組織氣孔細膩並且顏色發白有光澤。
4.殺菌作用
鹽在面團中可以抑制酵母成長的同時,也具有殺菌的作用。
野生的細菌對於鹽的抵抗力很弱,那麼鹽在麵包當中產生的滲透壓力,能夠抑制其成長,甚至可以將它們殺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長麵包保鮮期。
綜上所述,鹽在烘焙製作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麼鹽在烘焙製作中還有其他的作用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以下為大家強烈推薦運用鹽作為裝飾的麵包。
鹽可頌
鹽可頌是業界的網紅麵包之一,據說這款麵包源至日本,曾經一出烤爐就會被瞬間秒殺、濃濃的奶油咸香讓大家都愛不釋口。
其內餡包入有鹽奶油,在烤制過程中融化滲入麵包體、甚至流到底部烤出微焦香脆的狀態,與表面裝飾的鹽之花合二為一,口感上外皮脆內松軟。
德國結
德國結是德國代表性麵包,既然能被安上「國姓」,想必就是這個國家最愛吃的麵包。
經典德國鹼水麵包,除了翻譯為德國結,還有其他翻譯名字:巴伐利亞鹼水麵包、普雷結、啤酒結、蝴蝶餅、扭結餅,甚至叫椒鹽餅,英文名稱之為Brezen 、Pretzel。不同的叫法,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
德國結的特色就是嚼勁感,一般鹼水包的面團很少進行基本發酵,幾乎是不發酵的居多。讓面團剛剛出來的時候就立刻分割揉圓,從而最大程度上縮減內部的氣體膨脹。烘烤之前撒上「烘焙鹽」作為裝飾,那麼廣受德國人喜愛的德國結就完成啦!
其實網上許多配方中都有鹽的用量標識,但是這並不是無法改變的標准。
一些要求很高的麵包師傅,還會在製作麵包前將鹽放入平底鍋內烘一下。因為鹽會吸收空氣中的濕氣,含有了濕氣,鹽的重量也就會有所增加。所以同樣重量的鹽,乾燥的和含有濕氣的鹽製作出來的麵包,口感也會有所不同。
鹹味是人的味蕾受氯化鈉中的氯離子作用而產生的感覺。同樣是鹽,有時候做出來的麵包口感也有區別,這就是因為所用的鹽中含有氯化鈉的不同而導致的。
通常氯化鈉越多,鹹味越強。
我國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於95%,一般來說,家用小包精製鹽中的氯化鈉含量一般在94%~97%之間。
有些地方食用的鹽是海湖鹽,這類鹽氯化鈉含量略低,在90%~95%之間。
此外這幾年慢慢開始興起的低鈉鹽,其中氯化鈉的含量低至60~75%。
所以,如何使用鹽分中氯化鈉含量的不同來製作麵包,也是影響麵包口感的先決條件之一。
⑨ 德國的第二帝國國號叫什麼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一般稱之為《魏瑪憲法》,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台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⑩ 一戰後德國結局是什麼
1918年11月11日,持續4年零3個月、造成3600萬人傷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德國戰敗。次年,戰勝國也稱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單方面制定並迫使德國、奧匈帝國等戰敗國簽署了不平等的《凡爾賽和約》。
這份滿含恥辱的規定使德國割讓了1/8的國土(包括德波歷來爭奪、象徵著面子的但澤地區)、1/10的人口和300萬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並承擔1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
同時,廢除德國義務兵役制,解散德軍總參謀部,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艦只總數不得超過36艘,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得建立空軍,不得建立軍校,不得擁有軍用飛機、坦克和重炮等進攻性武器。
拆除德國西線軍事工事,萊茵河左岸德國領土由協約國佔領15年,德國不得在萊茵河左岸及右岸50千米內設防。德屬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兩國瓜分,德屬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則由英、日兩國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