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凡爾登戰役是哪兩個國家
凡爾登戰役是德國與法國。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以法國的勝利告終,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志著德國軍事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裡。
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邊境的戰略據點、巴黎的東部門戶,是法軍整個戰線的支撐點,法軍統帥部也非常重視保衛這個戰略要地。凡爾登築壘地域正面寬達112公里,由法軍第三集團軍防守。築壘地域由四道防禦陣地組成,全縱深15到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戰防禦陣地。第四道防禦陣地由凡爾登要塞的永備工事和兩個堡壘地帶構成。
❷ 凡爾登戰役的背景和影響
歷史背景
1914年德國沒有能取得迅速勝利,歐洲戰場在西線形成膠著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1915年,德國的幾次努力進攻都沒有能夠奏效。德國將軍馮·法金漢認為如果對法國加強打擊,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會使法國因消耗而亡。他選擇了位於默茲高地上的凡爾登要塞作為主要進攻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可以使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1916年發生於此的著名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也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影響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志著德國軍事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裡。
❸ 凡爾登戰役的影響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它給 歷史 上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凡爾登戰役的意義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凡爾登戰役歷史背景
1914年德國沒有能取得迅速勝利,歐洲戰場在西線形成膠著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
1915年,德國的幾次努力進攻都沒有能夠奏效。德國馮·法金漢認為如果對法國加強打擊,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會使法國因消耗而亡。他選擇了位於默茲高地上的凡爾登要塞作為主要進攻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可以使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1916年發生於此的著名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也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凡爾登戰役戰役企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和法軍於1916年2~12月在法國凡爾登築壘地域進行的戰役。
戰役企圖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軍統帥部計劃在東線進行防禦,集中兵力對西線法軍的凡爾登突出部實施突擊,以牽制和消耗法軍主力,迫使法國投降。受領進攻任務的部隊是德國皇太子威廉指揮的第5集團軍(轄7個軍共17個師,1204門火炮,其中重型火炮683門,168架飛機;後增至50個師,約佔西線德軍總兵力的1/2)。
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邊境的戰略據點、巴黎的東部門戶,是法軍整個戰線的支撐點,法軍統帥部也非常重視保衛這個戰略要地。凡爾登築壘地域正面寬達112公里,由法軍第三集團軍(由埃爾指揮,擁有11個師,632門火炮)防守。築壘地域由四道防禦陣地組成,全縱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戰防禦陣地。第四道防禦陣地由凡爾登要塞的永備工事和兩個堡壘地帶構成。
1916年2月,德國皇太子親率21萬德軍,向凡爾登發動了瘋狂進攻。凡爾登的保衛力量比較虛弱,但由於氣候條件不佳,德國的進攻推遲了,為法國調集援兵提供了時間,法國調集了兩個師進入這個地區。
凡爾登戰役戰爭結果
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之稱。合組織防禦的 經驗 ,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這次 決定 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雖然法軍損失更為嚴重,但沒有達到德軍預想的2:1水平。凡爾登雖然使法國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但還沒有崩潰,貝當由於堅持戰場上的部隊必須定期輪換,致使70%的法軍都參與了這場戰役,而德軍只有20%參與了。殘酷的戰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響,幾乎導致法軍叛變,由於答應士兵今後再也不參加向德軍進攻的嚴酷的戰斗,才使叛變沒有真正發生。以後法軍士兵拒絕進行進攻性的戰斗,只是守在戰壕中進行保衛戰。其中在凡爾登要塞爭奪戰,法軍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機槍、迫擊炮、強力彈弓(發射手榴彈)對抗來襲的德軍。
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
凡爾登戰役戰略意義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志著德國 軍事 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裡。
凡爾登戰役的影響
(1)從戰略上來看,凡爾登戰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德國與同盟國一方開始由攻轉守,協約國與同盟國開始勢均力敵。
(2)從軍事上來看,一戰之前德國與同盟國是佔主動與絕對優勢的,凡爾登戰役使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損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並且快速擊敗法國的軍事意圖落空,德國開始轉攻為守。
(3)從鬥志與心理上來看,凡爾登戰役,法國與協約國擊敗了德皇一舉攻陷法國的狼子野心,法國與協約國打敗德國的鬥志開始上升。
❹ 凡爾登戰役發生在哪一戰場的那一條戰線上
凡爾登(Vern),法國東北部城市。洛林大區(Région Lorraine)默茲省(Meuse,55號省)的一個副省會(Sous- préfecture),也是該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區位於洛林高原(Plateau de Lorraine)西側,默茲河(La Meuse)兩岸,距離洛林首府梅斯(Metz)大約80公里,有鐵路線連接。凡爾登是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發生過多個改變歐洲乃至世界命運的事件。公元843年,禿頭查理(Charles le Chauve)、洛泰爾一世(Lothaire I)和日耳曼人路易(Louis le Germanique)在此簽訂《凡爾登條約》(Traité de Vern) ,將法蘭克帝國(Royaume Francs)一分為三,形成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三國,後來三者各自逐漸發展,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法國、義大利、德國。一戰期間,地理位置險要的凡爾登再次嶄露頭角。1916年,著名的凡爾登戰役(Bataille de Vern)在這里發生,這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至此走向失敗,最終對二十世紀的歐洲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❺ 凡爾登戰役的描述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凡爾登戰役的描述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凡爾登戰役的描述
如果要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殺傷力最強的一次戰爭是哪一場的話,那麼它一定就是凡爾登戰役。這次為期十個月的戰爭,使得雙方死亡人數超過25萬人,受傷人數更是多達50多萬,從凡爾登戰役簡介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這場戰役也被叫做“凡爾登絞肉機”,可見其味之重。
這次由德國軍隊統帥部所做的戰略轉向戰爭是在1916年初發起的,德軍想要拿下巴黎,所以就想到了以凡爾登為突破口發動攻擊,但經過激烈的交火和長時間的戰爭後,卻仍然沒有能夠拿下凡爾登,還使得德國軍隊損失慘重,而抓住時機適時的反攻則使得協約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凡爾登戰役簡介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要到達巴黎,拿下凡爾登是最明智的選擇呢,所以德軍才會集中火力,在這里展開大規模的攻擊,但法軍同樣也意識到了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所以在這場戰役中他們也是拼盡了全力,寧肯流干自己的血,也要保住凡爾登的信念也最他們最終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凡爾登戰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具有轉折意義的,法國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就使得德國想要拿下法國的戰略目標以失敗告終,而兵力和物力上的巨大損失也使得德國的 軍事 進攻能力從此開始衰落,戰爭的主動權也是從由這場戰爭發生了改變,從此由法軍來掌握了,那麼關於凡爾登戰役簡介就是以上這些了。
凡爾登戰役目的
凡爾登戰役目的主要是德國想借凡爾登戰役消耗法國的資源。凡爾登是一個 歷史 上的戰略要地,它對德國和法國都很重要,凡爾登對法國來說是法軍排兵布陣的樞紐,又是通向巴黎的有利據點,而對德國來說,凡爾登則是德軍深入法國和比利時的一個最大威脅。為了打敗法國,德軍開始重點進攻凡爾登。
凡爾登戰役中德國戰敗也就意味著德國對凡爾登戰役的目的並未達到。凡爾登像是一顆尖利的牙齒,死死咬住德軍的側翼對法國北部的斗爭和威脅,使德國無法下手,也無法取得戰爭要塞。德軍很大的斗爭都是為了一舉拿下凡爾登,也就能控制住法國,打擊法國軍隊的士氣,同時方便德意志軍隊深入巴黎,而巴黎如果被德軍佔領,法國 自然 也就被打敗投降。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與方英國和俄國的軍隊也就不足為懼了。
凡爾登戰役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的破壞性和損耗也達到了一個很大的程度。凡爾登戰役目的盡管是德意志軍隊企圖一舉殲滅法國軍隊,從而打敗法國,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但是沒有實現,相反的,德國軍隊在此次戰役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大為損耗,後期再也無法彌補,德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從原來的頂峰迅速滑落,戰爭的主動權和優先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協約國的手裡。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簽訂戰爭協定。
凡爾登戰役的影響
凡爾登戰役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僅讓法國人民不再飽受戰爭之苦,同時也讓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德國軍隊再沒有能力發動對其他國家的軍事戰爭了。這樣改一場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格局的歷史性戰役自然是被載入史冊,為世人所熟知的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戰役了。
那麼聊到凡爾登戰役的影響就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數據,那就是它改寫了無數人的命運,它讓超過25過的軍人死於戰場,更讓多於50萬的人在戰爭中負傷。凡爾登更是因為這場戰爭變成了人間煉獄,這里的人們曾一度過著地獄般的生活,這場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的戰爭讓無數人家園盡毀,妻離子散。在飽受戰亂之苦的時候,也承受碰上巨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戰爭何時結束的恐慌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而一些兵器在作戰手法上的運用同樣也在這場戰役中得以創新,原來只是被用以防守的火炮在這里卻被用以持續性的攻擊,而這就給後來的軍事家們以啟迪,原來火炮這樣用才能更有殺傷力。所以後來的戰場上,火炮集中攻擊的手法也被大量的運用。
經過了這場傷亡慘重的戰爭之後,凡爾登 成功 被保住了,但凡爾登戰役的影響卻不僅僅是保住了凡爾登而以,它保住了巴黎,保住了法國,同時也讓戰爭局面開始反轉,德國不再擁有戰爭的主動權,再也不能隨便的欺負別的國家了。
❻ 凡爾登戰役是在什麼時間 什麼地點 傷亡情況
凡爾登戰役
地點
法國凡爾登
時間
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
結果
法軍戰略性勝利
參戰方兵力
法國:75個師,約1,140,000人
德國:50個師,約1,250,000人
傷亡情況
法國: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人陣亡。
德國: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陣亡。
主要指揮官
埃里希·馮·法金漢,菲利普·貝當
別稱
凡爾登絞肉機
❼ 關於一戰凡爾登戰役的所有資料,包括指揮官,參戰部隊,時間,意義等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這場戰役大多數為炮戰,3月初,德軍在馬斯河地區開展了大血戰。
名稱:凡爾登戰役
地點:法國凡爾登
時間: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
參戰方: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
結果:法軍戰略性勝利
參戰方兵力:法國:75個師,約1,140,000人,德國:50個師,約1,250,000人
傷亡情況:法國: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陣亡。,德國: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陣亡。
主要指揮官:埃里希·馮·法金漢,菲利普·貝當
別稱: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里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1916年1月開始,法金漢就悄悄結集部隊准備攻擊凡爾登,同時,德國明目張膽地向香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貝尼發動攻勢的姿態。法軍總司令霞飛果然上當了。自1914年德軍無力攻克凡爾登而轉移進攻方向之後,法國人就認為凡爾登要塞已經過時,霞飛在1915年即停止強化要塞。而此時德軍向香貝尼移動的動作使霞飛異常警惕,他認為德軍會向香貝尼進攻,然後從這里進軍巴黎。德國人正在繼續往凡爾登方向悄悄結集兵力。隨著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英法聯軍終於弄清了德軍的真正意圖。霞飛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爾登增兵。但到2月21日,僅有兩個師趕到凡爾登。而這一天,德軍開始向凡爾登進攻。德軍炮兵團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然後發起了沖鋒。凡爾登戰役的序幕拉開了。德軍的1000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著,輪番的沖鋒一浪高過一浪。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拚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才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了陣腳。
戰斗對於法軍來說是艱苦的。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1萬人,270門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軍的進攻。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德軍未在頭天一舉拿下凡爾登,已經失去了戰機,雙方都在向凡爾登增兵,擺開了決一死戰的陣勢。激戰到4月,法軍的兵力已與德軍相當。德國人急了,由皇太子親征,並首次使用了毒氣彈。但法軍仍將德軍的攻勢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法軍抵擋住,到秋天,法軍開始反攻了。
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共計達100多萬。德軍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法軍反攻開始以後,逐次收復了凡爾登以東的大片土地,德軍節節敗退。到1917年,德、奧陣營日益衰敗,終於在1918年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結束。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德軍未能實現它奪取凡爾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計劃,在耗盡兵力後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終失敗。
歷史背景
1914年德國沒有能取得迅速勝利,歐洲戰場在西線形成膠著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1915年,德國的幾次努力進攻都沒有能夠奏效。德國將軍馮·法金漢認為如果對法國加強打擊,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會使法國因消耗而亡。他選擇了位於默茲高地上的凡爾登要塞作為主要進攻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可以使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1916年發生於此的著名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也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戰役企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和法軍於1916年2~12月在法國凡爾登築壘地域進行的戰役。
戰役企圖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軍統帥部計劃在東線進行防禦,集中兵力對西線法軍的凡爾登突出部實施突擊,以牽制和消耗法軍主力,迫使法國投降
❽ 紅色凡爾登指得是二戰時的哪座城市
斯大林格勒啊`````斯大林格勒之戰,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已傳遍於世界。這個比擬並不適當。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戰,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凡爾登來,有性質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有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於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軍曾向法國要塞凡爾 登舉行數度的進攻。當時德軍的戰役統帥是德國皇太子,投入戰斗的力量是德軍的最精銳部分。當時的戰斗是帶決戰性的。德軍猛攻不克,整個德奧土保陣線再也找不到出路,從此日益困難,眾叛親離,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後的崩潰。然而當時英美法陣線方面,還沒有看出這種情況,以為德軍仍極強大,不知道自己的勝利已經快到面前。在人類歷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乾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整個法西斯勢力的興起及其進行了幾年的侵略戰爭,正是這種最後掙扎的表現;而在戰爭中,又以攻擊斯大林格勒表現它自己的最後掙扎。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內的人們也有許多被法西斯的凶惡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實質。自從八月二十三日德軍全部渡過頓河河曲,全面地開始攻擊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軍一部打入該城西北部工業區,至十月九日蘇聯情報局宣布紅軍突破該區德軍包圍線為止,共計進行了四十八天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空前苦戰。這一戰終於勝利了。在這四十八天中,這個城市每天的勝負消息,緊系著無數千萬、萬萬人民的呼吸,使他們憂愁,使他們歡樂。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在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視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間世界人民的注視莫斯科,其關心程度,是有過之無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線勝利以前,他似乎是謹慎的。攻波蘭,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爾干,都是注全力於一處,不敢旁騖。西線勝利後,他就沖昏了頭腦,企圖在三個月內打敗蘇聯。北起摩爾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亞,向這個龐大堅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舉行了全面的進攻,這樣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進攻的失敗,結束了蘇德戰爭的第一階段;希特勒第一個戰略計劃破產了。紅軍制止了德軍去年的進攻,並在冬季舉行了全線的反攻,是為蘇德戰爭的第二階段;希特勒轉到了退卻和防禦的地位。在此期間,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線總司令勃魯齊區,自己充任總司令,決定放棄全面的進攻計劃,搜索歐洲全力,准備向南線作局部的但被認為是打擊蘇聯要害的最後進攻。因為這一進攻帶著最後一次的性質,關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極大的兵力,連在北非作戰中的一部分飛機坦克都抽調過來了。從今年五月進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爾起,進入戰爭的第三階段。希特勒調動了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兵力,附以飛機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劇烈的進攻。他企圖迅速攻下兩處,達到切斷伏爾加和奪取巴庫兩個目的,然後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灣,並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於滿洲,准備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後進攻西伯利亞。希特勒妄想把蘇聯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軍主力從蘇聯戰場上解脫出來,以便移到西線對付英美的進攻,並可掠取近東資源,打通德日聯系,同時,日軍主力也可從北面解脫出來,以便西進南進對付我國和英美,而無後顧之憂,這樣來爭取法西斯陣線的勝利。但是這個階段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蘇聯制其死命的策略。蘇聯採取了先則誘敵深入、繼則頑強抵抗的方針。五個月的戰爭,使德軍既沒有打進高加索油田,也沒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頓兵於高山與堅城之下,欲進不能,欲退不得,損失甚大,陷於僵局。現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來,戰爭的第三階段快要結束,第四階段快要開始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戰略企圖沒有一個不是失敗的。在此期間,希特勒鑒於去夏分兵的失敗,集中他的兵力向著南線。然而他尚欲東斷伏爾加,南取高加索,一舉達成兩個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計算到他的實力和他的企圖之間的不相稱,以致「扁擔沒扎,兩頭打塌」,陷入目前的絕路。在相反方面,蘇聯則是越戰越強。斯大林的英明戰略指揮,完全站在主動的地位,處處把希特勒引向滅亡。今年冬季開始的第四個階段,將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階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階段上的情況和第三階段作比較,就可知希特勒是處在最後失敗的門口了。目前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方面,實際上均已停止了德軍的進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時,他對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兩處的進攻已經失敗。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個冬季中所整備的一點兵力,已經耗竭了。在蘇德戰線,距冬季不到一個月了,他須趕快轉入防禦。整個頓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險的地帶,紅軍將在這一帶轉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驅迫,將再一次整備他的軍隊。他或者還可能搜索他的一點殘餘力量裝備出幾個新的師團,此外則乞援於意、羅、匈三國法西斯夥伴,向他們勒索一些炮灰,以應付東西兩線的危局。但是,他在東線須應付冬季戰爭的極大消耗,他在西線須准備對付第二條戰線,而意、羅、匈等國則將在希特勒大勢已去的這種悲觀情緒中,一天一天變成離心離德。總之,十月九日以後的希特勒,將只有死路一條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紅軍的保衛斯大林城,和去年保衛莫斯科市有某種相同。這就是說,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計劃也像他的去年計劃一樣,歸於失敗。其不同點,則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雖然接著舉行了冬季反攻,可是還要遭到今年德軍的一個夏季進攻,這是因為一則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尚有餘勇可賈,二則英美拖延開辟第二條戰線的緣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則形勢將和去年完全兩樣。一方面蘇聯將舉行極大規模的第二個冬季反攻,英美對第二條戰線的開辟將無可拖延(雖然具體時間仍不能計算),歐洲人民也將准備著起義響應。另一方面,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再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攻勢了,希特勒只好把整個方針轉入戰略防禦。只要迫使希特勒轉入了戰略防禦,法西斯的命運就算完結了。因為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斯大林格勒一戰將停止法西斯的進攻,這一戰是帶著決定性的。這種決定性,是關系於整個世界戰爭的。 希特勒面前遇著的,是三個強大敵人:蘇聯、英美及在其佔領區的老百姓。在東線,是屹立不動的紅軍壁壘和整個第二冬季以及連續下去的紅軍反攻,這是整個戰爭和人類命運的決定的力量。在西線,即使英美還採取著觀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時候,第二條戰線總是要建立的。希特勒還有一個內部戰線,就是德國、法國及歐洲其他部分正在醞釀著的一個偉大的人民起義,只待蘇聯舉行全面反攻和第二條戰線炮響,他們將以第三條戰線出來響應。這樣,三條戰線夾擊希特勒,就將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的偉大歷史過程。 拿破崙的政治生命,終結於滑鐵盧,而其決定點,則是在莫斯科的失敗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崙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滅亡的決定點。 這一形勢,將直接影響到遠東。明年也將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頭。它將一天一天感到頭痛,直至向它的墓門跨進。一切對世界形勢作悲觀觀察的人們,應將自己的觀點改變過來。
此戰軸心國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目前是說60萬)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
❾ 凡爾登戰役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場戰役被稱為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有人聽說過,也有人沒有。這就是一戰當中的一次戰役而已,但影響很大,名聲也很大,還被稱為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最終法國贏了,戰爭主動權逐漸轉移到了協約國手裡,德國的失敗只是遲早的事。那麼凡爾登戰役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場戰役被稱為絞肉機?
結果雖然是這樣,但是過程卻是非常悲慘的。雙方為了這次戰役投入了太多。尤其是當時都使用了最先進的武器,比如法國的巨炮,德國還使用了噴火器以及毒氣彈,殺傷力很大。
幾個月下來,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可以說這場戰爭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也使凡爾登成了駭人聽聞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
❿ 關於凡爾登
凡爾登戰役,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7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慘烈的標准並不只是死亡人數,還有戰役的激烈程度、持續的時間、動用的准備等。
1916年2月21日清晨,天氣奇寒。7點15分,德軍炮群以每小時10萬發以上的密度向法軍陣地傾瀉炮彈,從而掀開了凡爾登戰役的序幕。炮擊持續了12小時,200多萬發炮彈和燃燒彈密密麻麻地落在凡爾登周圍14英里左右的三角形地帶,力圖在法軍前沿陣地造成一個「死亡地帶」,讓德國士兵踏著死屍前進。據當時的記載說,歷史上從未見過這樣強烈的炮火,真是炮彈橫飛,傾瀉如雨,大地為之顫抖。法軍第一道防線完全被濃煙烈火籠罩,德軍的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著,輪番的沖鋒一浪高過一浪,彈葯殼堆積如山,夷平了塹壕,炸毀了碉堡,並把森林炸成碎片,山頭完全改變了面貌。炮擊之後,德軍主力步兵發起沖鋒,兩軍展開了白刃戰,廝殺拼搏。那天氣溫極低,有的士兵被凍得不省人事,但醒來後又投入戰斗。面對德軍的猛烈進攻,法軍拚死抵抗,他們在「不許敵人過去」的口號下,以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進路,傷亡十分慘重。經過幾天的激戰,法軍終因寡不敵眾,第一道防線失守,陣線被切成幾段,與後方的交通線全部斷絕,凡爾登的命運和整個法國的防禦體系均處於千鈞一發的危險境地。在這緊急關頭,法軍任命60歲的老將貝當為凡爾登地區的司令官。貝當此時受命保衛凡爾登,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際」,他於25日上任後,立即將整個戰線劃分為若干防區,嚴令士兵堅守,同時搶修被炸毀的公路,組織了一支9 000人的運輸隊,調集了3 900輛汽車晝夜不停地運輸。從27日開始,每24小時就有6 000輛卡車通過這條道路把補給送到前線,平均每14秒鍾通過1輛卡車,一星期之內,運來了19萬援軍,2.5萬噸軍火,大大加強了凡爾登的防衛。因此這條路有了「聖路」之稱。
德軍決心攻佔凡爾登,法軍不惜傷亡拚死抵抗,形成了傷亡慘重的拉鋸戰,雙方都遭受著可怕的生命損失。密集的炮彈,使大地震撼,把人體、裝備和瓦礫像谷殼那樣飛擲到天空。爆炸的熱浪把積雪都融化了,彈穴里灌滿了水,許多傷兵就淹死在裡面。這次戰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戰爭進行了10個月,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到12月18日戰爭結束時,雙方共傷亡70多萬人,凡爾登滿目瘡痍,最深的彈坑在地下有10層樓那麼深,這場大規模的流血廝殺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場也因此有了「大屠場」和「地獄」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