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德國到底是怎麼輸的
最基本的問題應該是輸在國力上,指揮失誤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希特勒雖然是戰爭天才,也並非不明白戰爭國力之於戰爭勝敗的重要性,但希特勒錯誤地估計了世界形勢和各國國力的基本情況。
當時世界上的戰略形勢和國力強弱當是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特指西方大國),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表現出來了,但人們不明白為什麼希特勒會藐視美國的存在,希特勒錯誤地估計成了德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雖然正確地估計了蘇聯的強大,這是英法沒有想到的,但致命地低估了美國的實力,是不是由於距離遙遠的緣故?希特勒對墨索里尼說:「元首,那個猶太人(指羅斯福)統治的國家不足為慮,我們只要消滅了蘇聯,整個歐洲就在我們腳下。」摘自《第三帝國》。
在以後的戰爭中,整個歐洲得到了美國佬的有力支持,為英國個打氣,致使英國沒有投降,這為後來的諾曼底登陸創造了條件,加上在蘇聯戰場上的天不作美和戰爭中的重大失誤,在後來由於蘇聯的反撲和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第二戰場,導致第三帝國的迅速消亡。第二戰場的開辟,主要是從心理上導致德國的崩潰,戰爭力量卻還是次要原因。
斯大林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後,曾多次要求英美盟軍盡快開辟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的壓力,但當第二戰場開辟後,第三帝國又迅速土崩瓦解,這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戰後斯大林一定後悔該稱英美盟軍沒打過來時多佔一些領地,實際上如果沒有開辟第二戰場導致德軍意志的瓦解,德國不會這樣快就崩潰的,斯大林應當知道這一點。
2.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不侵略中國
希特勒侵略中國?中國西部都是高山,德軍一貫閃戰,行軍方面不適合坦克等大型重武器入內,在一方面中國對德國當時而言沒有軍事威脅和行軍侵略的路線阻礙,就沒有在希特勒所想要征服的范圍之內(蘇不敗之前)。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沒有侵略意識就不符合當軍人的資格,當然侵略有很多原因。而對於希特勒而言,打敗法,英,蘇,在入境美是征服世界的必除之國。德軍在入侵蘇聯的重要時期,在指揮和計劃上出現了很多失誤,理論上是可以突破蘇聯的。當然,如果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德吃掉了蘇,不僅在軍事上大大增強,德的處境就不存在軍事強國兩面夾擊的不利地位,美英聯軍就沒有諾曼底登陸的設想,沒有蘇聯在東線牽制德軍主力,美英登陸就是羊入虎口。接下來希特勒一定會分兩條路線:一在波蘭東部集結蘇回部分兵力,往印度方向進軍;二從外蒙進軍真導中國,最終在東南亞會師。所以不吃掉蘇聯這個硬骨頭,打中國就是浪費兵力,彈葯和入侵時間。
3. 二戰德國為什麼幫中國
德國在二戰中幫助中國的原因:
中國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人口數量眾多。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的中國有足夠先進的武器裝備,那絕對有潛力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而德國也恰恰是看中了這一點。如果一旦德國成功的將我們給拉攏過去,那麼他們就可以提供一些強大的武器。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表面上淺層次的原因,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時中國的地理位置,北面挨著蘇聯,拿下還有英國殖民地,如果能將這個地方給拿下的話,那麼在作戰上就會有了更大的優勢,可以對他的死對頭蘇聯進行兩面夾擊的攻勢。
(3)二戰德國為什麼打敗中國擴展閱讀:
二戰前的中德關系:
1911至1941年間,中華民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在20世紀中前期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結成聯盟,密切的合作關系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現代化,這在中國抗日戰爭之前尤甚。
此時期的中華民國一直在民國軍閥割據與列強環繞的環境下艱難地生存著。1928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雖在名義上統一了軍閥動盪之中的中國,不過於同時期,日本對外擴張,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卻在該國政壇抬頭。
有鑒於此,中華民國迫切需要實現軍備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獲得自衛生存的能力,而德國方面則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這種關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間,將中德兩國緊緊地維系在一起。
雖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納粹當政開始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而結束,只持續了不到4年時間;而且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改革也到1936年才開始,但中德合作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同樣,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國抵禦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4. 二戰德國為什麼戰敗
其實要說根本原因,我也認為是德國根本沒有統治歐洲的資源和實力,二戰能打到這樣已經實屬不易。坦率地說,在41年春天以前,希特勒在戰略上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至於希特勒在軍事上的具體錯誤:1.在敦刻爾克給了30萬英國人一條生路,這30萬人日後對於保衛不列顛島和開辟第二戰場有很大的意義,2.在沒有擊敗英國的情況下發動蘇德戰爭,3.在1941年春天幫助義大利掃盪巴爾干半島和希臘,從而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如果提前一個月入侵蘇聯,蘇聯的歐洲部分十有八九將落入德國手中。這也是日後數個東線錯誤的導火索,4.在中央集團軍勢如破竹之時,將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南北分兵支持南北集群進攻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導致台風計劃至十月底才重新開啟,此時已是隆隆寒冬,德軍強弩之末。莫斯科不能拿下,蘇聯人才能緩上這口氣,5.將南方集群分為AB兩個集群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邊兵力不足,分身乏術。
至1943年一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失利後,德軍失去最後的精銳保盧斯元帥的第六軍團,德軍已無戰略進攻的實力,至此失敗已註定
5.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打中國
首先我們要知道二戰是德意日三國挑起的,德國、義大利、日本都各有自己的算盤;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地理位置以及戰略要點等等限制了他們,他們的目的是以武力迫使對方服從自己,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他們地目的,德國是想打敗歐洲,義大利是想打敗非洲,日本是想征服亞洲。
就比如德國來中國要經過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烏克蘭、波蘭、俄羅斯、這些國家已經限制死德國在那個時期沒有能力進攻中國,就算德國真的要打中國他們也沒有能力。因為那時起德國的戰斗機只能飛行400到700公里就得降落加油,軍隊也不可能帶著龐大的物資來中國,這就是一個及其簡單的說明,說明了德國後方補給能力不足,不可能翻山越嶺來打中國,再說希特勒痛恨的是歐洲,尤其是蘇聯,因此希特勒沒有打中國,壓根也沒有能力,再說中國那時起已經被日本佔領了,德國完全沒有必要去和自己的同夥爭利。
6. 二戰期間中國戰鬥力並不強,為什麼德國總想著拉攏中國呢
二戰期間,作為三大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的德國,實力非常的強大,連當時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而當時因為在日本的侵略下,我國正處於抗戰時期。當時的中國並不富有,武器裝備什麼的都很落後,但就是當時這個戰鬥力並不強大的中國,卻遭到了德國的極力拉攏。甚至還邀請中國一起出兵印度,然後對英國發起進攻,德國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為啥會對中國感興趣呢?
中國一直都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從不去入侵他國,我們也願意維護世界和平,現在隨著我國的實力越發強大,中國維和部隊在世界也是有名的,這正是我國對世界和平的期盼
7. 二戰時,德國打中國是怎麼樣的
當時德國軍事實力強。
整個抗戰時期,中國兵力頂峰也就600萬。(兩黨)而德國陸軍頂峰數目是900多萬。二戰時期日本的空軍和裝甲部隊都不是很強,日本激動性和機械化跟不上德國。德國的戰術在當時全世界是最先進的,美國現在都還在沿用。
德國打中國,兵分兩路,北取延安南下南京.這么分割包圍,在進攻蘇聯時,半時間時間里打掉了蘇聯700萬人,(包括俘虜)1萬6門大炮,1萬4架飛機1萬2輛坦克。所有這些數據都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要是看電影多了覺得中國反侵略最終會勝利的話,那就太理想主義了.二戰如果不是以盟軍勝利告終的話,中國最終無法抵禦日本軍隊。
因為當時日本仍然在中國保持有300萬的陸軍總數,由於戰線過長被迫防守。如果日本在太平洋得手了,東南亞無威脅了,日本全部兵力必將投入中國,因為當時在緬甸中國先輸了,日本騰出手來了,就可以從緬甸直取雲南,夾擊中國,中國已經無多餘兵力拿來抵抗。換成德國,讓中國去面對他們這輩子都沒見過的戰術、裝甲部隊規模,那必將是秒殺。
當然這只是指德國和中國單挑,實際上中國和德國打起來,美國必將全力援助中國,甚至派兵登陸,在背後偷襲德軍。那麼由於中國地方廣闊,德軍即使占絕對優勢也無法迅速消滅中國抵抗力量,加之蘇聯和美國的夾擊,德國命運也不會很輕松。
所以德國選擇進攻蘇聯,是正確的選擇。只是德國選錯了時間,德國如果在5月22日進攻,結果就是勝利,但是他們選擇了6月22日,拿破倫進攻的日子,結果比拿破倫下場還慘。
德國和中國的關系
德國和中國的關系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說起,當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想和中國聯盟,是出於德國可以出武器中國出人口,這個有點像大陸抗美援朝時期,蘇聯出武器中國出人的性質是一樣的。
但非常的不幸的是這個消息被日本獲知之後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如果我說的沒錯的話是在北京製造了一場霍亂,威廉二世為此取消了他的皇子來華商談合作的事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華的關系可謂是峰迴路轉,希特勒為了能獲得他稀缺的礦產資源和中國走的很近,為此他派遣了德國軍事顧問團來華訓練中方的軍隊,作為交換條件中方給予希特勒德國一定的礦產資源。
由於義大利和日本與德國簽訂了軸心國條約,希特勒不得不中斷和中國一切的軍事往來。單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和德國還是有著一定的良好的關系。但終是在關鍵的時刻,遭遇一些非計劃內的變故。
8. 二戰不可一世的德國 為什麼會輸
二戰的時候,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演技進入了工業時代。
而工業時代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石油
德軍大規模閃擊戰,短時間內集結大量軍隊,集中優勢突破的戰術稱為閃擊戰。
而閃擊戰大量坦克飛機能動起來的基礎就是石油。
德國是個富煤少油的國家。
而當時全世界產油的地方是 美國 委內瑞拉 墨西哥 羅馬尼亞 蘇聯高加索 亞洲是菲律賓
美國產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內瑞拉 然後是蘇聯高加索。
而德軍准備不足,開始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只有五百萬噸石油的資本。
開始閃擊歐洲的時候,打得比較輕松,英法綏靖政策,德國打下整個歐洲也沒消耗超過100萬噸石油。
所以這時候德國高層就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
但是德國高層錯誤的遺漏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歐洲這邊面積小建設比較好,坦克跑起來不怎麼費油,而蘇聯建設比較落後都是泥地,坦克集團軍石油消耗很大。
德軍控制的羅馬尼亞年產量1000萬噸石油只夠德國和平時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撐不了多條戰線同時開戰。
所以這時候德國就是要集中力量進攻蘇聯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產量2000萬噸,可以解決德軍的問題。
但是因為希特勒錯誤的決定,而導致這個計劃泡湯。這時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樣問題,石油短缺,日本本島的軍艦沒有油,菲律賓有油但是沒有軍艦護航油運不到日本本島,軍艦就開不出來。同時石油無法輸送到日本在前線的戰場,導致日軍攻勢大減,中國戰場的國君和日軍陷入膠著狀態。
同時41年的時候美國參戰,同盟國得到大量補給和支持,美國是當時世界主要產油國,年產量2億噸,因為有石油,所以美國前線一艘軍艦被打沉,後面工廠已經有5艘下水,前線一架飛機被擊落,後面已經有幾十架交付軍隊。
強勁的物資補給保證了同盟國必勝無疑。因為打仗其實就是拼資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國雖然控制了不小的領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沒油的地方。小日本與大慶油田戲劇性的錯過而導致了整個失敗。本來如果得到大慶油田,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優勢還會繼續保持。
德國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羅馬尼亞就有年產3000萬噸石油,再加上德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就能保證前線軍隊的物資補給,從而就能保證德軍的攻勢。
這些就是德軍失敗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國高層錯誤的估計形勢,導致錯誤的戰略戰術制定,消耗了大量資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當時美國在研製核武器德國也在研製,但是可惜的是德國動作太慢了。
這種外掛式的決定性的大殺器,出來的太慢了。
9.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為什麼會敗得這么慘
根本講,德國進行的是非正義的戰爭。這個歷史馬克思主義的說法很多人不能接受,因為他們覺得那些進行正義戰爭的國家未必能獲勝,而且代價往往巨大,所以我需要解釋一下:
德國進行這次戰爭的根本原因在於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但是納粹巧妙的讓德國人民相信可以在這次戰爭中獲得利益,貪婪讓德國人行動起來。可是這樣一場戰爭就非常需要計算代價。
希特勒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樓上說希特勒無知完全是錯誤的,德國的失敗關鍵也不在實力上,這點我後面說明。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備受欺凌的民族。長期以來,歐洲各大國在德國肆意橫行,因此就和現在的中國一樣,很容易培養起窮兵黷武的民族思潮,因為大家總是想復仇,想奪回一切。普魯士的成功足以讓德國人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巧的是,這次戰爭是因為內部革命突然結束的,所以那些在資產階級教育下長大的德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進行的是不正義的戰爭,而是認為他們被出賣了,德國軍隊的威信沒有受到打擊。但是畢竟一戰的記憶太恐怖了,因此希特勒明白,要讓德國人士氣高漲的投入到又一次戰爭中,需要很少的代價,很大的成功,這時候,坦克閃擊的戰術出現了,希特勒才能去進行這次賭博。德國在波蘭和法國的巨大成功就讓德國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了。
對普通德國人來說,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很少的,但是他們卻贏得了空前的勝利,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讓他們樂於繼續這場賭博,可是他們卻不明白,大多數的利益是流向了德國壟斷資本家,而不是普通德國群眾,負責戰時後勤供應和生產的希特拉的部長施佩爾曾經暗地裡批評道:如果後方新貴們不是這樣奢糜的生活,德國本可以聚集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前線。可見,納粹並不像今
天某些極端傾向的國人認為的是「人民的政權」。
德國的整個國家戰略在蘇聯遇到失敗不是偶然的,蘇聯的實力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強,但是俄羅斯人有更強的精神力量。
蘇聯和德國的實力對比表面上蘇聯是極其不利的,在42年,蘇聯人力上比德國匱乏,因為40%的人口都留在了淪陷區,蘇聯只有700萬(其中很多是童工,女工,和退休工人)工人和德國的970萬熟練工人進行工業對抗,蘇聯軍隊數量雖然勉強維持了和德國的平衡,但是這些臨時徵召的部隊戰鬥力是低下的。蘇聯失去了烏克蘭的糧倉,庫爾斯克的鐵礦,頓巴斯的煤,北高加索的石油,還失去了最重要的幾個鋁廠,蘇聯在42年唯一能大量生產的武器是沖鋒槍和迫擊炮,坦克80%都是性能低下的輕型坦克,而德國人卻在這一年生產了虎型坦克。
關鍵在於蘇聯整合了經濟(計劃經濟的好處),能夠以更大的效率投入到這場競賽中,同時,蘇聯實用戰略無疑比德國人更優秀,在這里還可以繼續說一下:蘇聯的戰略依靠更大的數量獲得勝利,本來這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德國人偏不走這條路,而是依賴質量優勢(如同 T-34對抗"虎「),其實德國人的勝利都是建立的數量優勢上的,比如41年6月,德國的前線部隊就要比蘇聯應對的部隊多得多(440萬:270萬),可是為什麼這時候要改變?因為非正義戰爭的弊端顯示出來了,蘇聯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自己熱愛的一切,付出多少代價都可以承受,德國卻不能,所以為了減少傷亡,維持德國軍隊的士氣 ,必須使用虎型這種戰略上低效,但戰術上高效的武器.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使德國軍隊不能不戰斗到底,那就是他們在蘇聯犯下的滔天罪行(雖然蘇聯政府沒有公布很多資料,但是事實是存在的,黨衛軍清除了猶太人,但是國防軍幾乎將整個白俄羅斯1/3的人口都殺死了!納粹是鼓勵士兵去犯罪的,因為很顯然,在這以後,德國軍隊就沒有選擇的只好戰斗到死了.而蘇軍寧可付出更大的代價去徹底消滅他們也絕對不饒恕他們.
回過頭來,對於別的國家,反抗的,仇恨的力量讓他們漸漸的起來打擊德國侵略者.即使最懦弱的人,面對德國人奴隸般的壓迫也沒有選擇的會憎恨德國人.而對於德國人,戰爭的好處遠去了,仇恨的力量讓他們恐懼.
其實在上面我也已經談到了,首先讓德國失敗的是他們進行了非正義的戰爭,其次,各國人民的反抗最終將讓德國覆滅,第三,蘇聯軍隊的英勇戰斗和勝利直接將德國送上了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