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境內首次出現新冠死亡病例,德國抗疫的醫療條件究竟怎麼樣
在世界各國都陸續爆發大規模新型冠狀病毒的今天,德國境內也出現首次新冠死亡病例,那麼德國的醫療條件究竟怎麼樣呢?
第三,當今全球趨勢已經逐漸朝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在發展,並且腳步在逐漸邁大,逐漸加快。雖然德國與中國相隔萬里,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中國對德國在抗疫方面的任何支持。中國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放眼全球來看,無疑是取得成就最大的國家。並且,中國願意將自己抗疫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世界各國,助各國共同抗擊疫情。德國有著中國這樣的朋友,有了中國做他們的靠山,德國無疑是擁有了最好的抗疫醫療條件。
『貳』 德媒:德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年間翻一番,為何阿爾茨海默患者更多了呢
德媒:德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年間翻一番,之所以得阿爾茨海默患者更多了,首先,人數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人的精神狀態都處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下,甚至有些抑鬱。 其次,如今人們的飲食習慣都太差了,比如抽煙喝酒。 另外,經常熬夜也會讓大腦出現退化。另外,經常熬夜也會讓大腦出現退化。同樣是因為工作的原因,熬夜的人越來越多,夜貓子越來越多。長期熬夜不僅會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細胞的再生,擾亂生物鍾,導致內分泌失調,甚至出現各種生理不適的症狀,同時大腦反應也會越來越遲鈍,記憶力也會越來越差。
以上就是得這種病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叄』 最近德國等國家爆發急性腸道傳染病,目前已有數千人被感染.該病由新型大腸桿菌引起,這種細菌對青黴素等
(1)病原體是能引起人和動物傳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其中有細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黃癬病的黴菌)、原蟲(如瘧原蟲)、蠕蟲(如蛔蟲)以及蟎類(如疥蟎)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題干中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是 新型大腸桿菌.「瓜果蔬菜洗凈或削皮、肉類煮熟」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切斷傳播途徑.
(2)變異是指親代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根據變異是否可以遺傳,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屬於可遺傳的變異,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屬於不可遺傳的變異.新型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從而產生抗葯性,這種變異屬於可遺傳變異.
(3)大腸桿菌屬於細菌,青黴菌屬於真菌.細菌是一類結構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未成型的細胞核.真菌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其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所以細菌和真菌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的產生,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細菌的抗葯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葯性強,有的抗葯性弱.使用抗生素時,把抗葯性弱的細菌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葯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葯性強的細菌,繁殖的後代有的抗葯性強,有的抗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時,又把抗葯性弱的細菌殺死,抗葯性強的細菌活下來.
故答案為:(1)新型大腸桿菌(或大腸桿菌)切斷傳播途徑
(2)可遺傳
(3)細胞核自然選擇
『肆』 怎樣看「德國病」
但結構性問題將成為下個世紀的嚴竣挑戰。雖然目前經濟在回升、在增長,德國作為歐洲頭號經濟強國,其經濟穩定與否對於歐洲一體化前途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而備受世人矚目。自1995年以來,德國經濟一直是低速增長。進入1997年後,由於美元兌馬克升值,使得德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國際收支項目也因此有所改善。在出口的帶動下,預計1997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可達2.5%(19%年為1.4%),1998年至少仍可保持在25%一3%。 但是縱觀世界經濟,與美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相比,德國經濟發展就顯得相對滯緩,缺乏活力。美英新聞媒體將此稱為「德國病」。雖然單從德國現存的問題而否定「德國經濟模式」不免過於偏頗,但德國經濟的確面臨著多種結構性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將成為德國在下個世紀的嚴峻挑戰。 高技術領域相對落伍在近十年來的世界高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中,德國雖然保住了歐洲技術大國的地位,但面臨著跟不上美國和日本的危險,這也直接影響了德國的出口。在微電子技術市場上,德國已明顯落後於美國和日本。在生物技術方面,德國的專利數量和市場化也在美國和日本之後,居第三位。
『伍』 進入21世紀世界社會組織在全世界范圍內確定了超多少的疾病流行
譚德塞表示這是首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全球大流行病,同時也是首個可以被人類控制的大流行病。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避免使用這一描述,以防止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更多恐慌。
世衛組織曾於1月31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在2月28日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意味著疫情嚴重程度的升級,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
全球性大流行病呢是如何定義的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地人傳人的新疾病」。
美國喬治城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勞倫斯·戈斯丁表示,通常情況下,當疫情在某個特定國家或特定地區變得相當普遍時,它會變成一種流行病(Epidemic);而隨著其在世界許多地方、許多大陸廣泛傳播時,就變成了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
截止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共有136個國家,累積確診人數16萬,死亡人數將近6000,死亡率3.5%左右。
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修訂的流行病警告級別規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
1級:病毒在動物間傳染,但沒有傳出人類感染病例。
2級:已知一種動物流感病毒在人類造成感染,被視為潛在大流行威脅。
3級:有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零星或小規模的人類傳染,但不足以造成社區感染。
4級: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的人與人之間傳染,足以造成社區傳染。大流行風險驟升。
5級:人與人之間傳染在同一地區蔓延到至少兩國。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6級:大流行級。人與人之間病毒傳染,在同一地區至少在兩國傳播,並擴散到同一區的另一個國家。
其中,一級至三級與流感病毒的防備有關,包括防範能力建設和提早預防反應等,四級至六級則清楚地指明,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減緩疫情的蔓延。
但是,世衛組織發言人賈薩里維奇曾於2月24日表示,「大流行病」已不作為世衛組織官方對流行病的分類級別,不再使用六階段分級體系。
因此,目前「大流行病」沒有一個明確的、科學上一致的定義,各國衛生機構對其理解也並不統一。「大流行病」通常指在全球范圍影響大量人口的流行疾病。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病毒疫苗學家盧山在接受采訪時說,判定「全球性大流行」主要有三條標准:
首先,疾病是在幾個洲同時暴發;
其次,人群比例大;
第三,疫情「像到處燒的野火一樣」失去控制。
世界衛生組織上一次宣布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是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發時。
2009年6月11日,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根據現有證據以及專家們對證據的評估,甲型H1N1病毒的傳播情況已經達到為流感大流行設定的科學標准。
事實上,被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全球大流行病」,除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外,還包括14世紀黑死病、19世紀天花、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02
14世紀歐洲黑死病:改變了歐洲的走向,推動歐洲從中世紀轉向近代文明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14世紀40-50年代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相比。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348年—1350年的3年之內,光歐洲就有近3千萬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3年裡,黑死病蹂躪整個歐洲大陸,再傳播到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基督教徒在絕望中慨嘆:世界末日來了。
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
歐洲「黑死病」又叫淋巴腺鼠疫,屬於烈性傳染病,以攜帶鼠疫桿菌的老鼠為傳播媒介、傳播速度極快,據稱「一個病人就能傳播整個世界」。人從最初感染到最終死亡只需要數天時間,而且病人伴有高燒、嘔吐等痛苦症狀,淋巴結出現無法控制的膨脹並最終出現爆裂。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這場肆虐歐洲的黑死病起源於中亞的沙漠地區。
根據現有資料表明,黑死病的鼠疫桿菌源自蒙古沙鼠,而最早的黑死病病原攜帶者是大蒙古國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戰士們。
病毒從中亞向西傳播至中東、地中海、西歐地區,然後再向北傳播至北歐、東北歐地區。
黑死病從中亞傳播到歐洲,並在歐洲大爆發有以下幾個原因:
13世紀早期,中亞地區發生多種自然災難,導致此地的老鼠四處亂竄逃避災難;
13世紀蒙古鐵騎的軍事和商業擴張造成了黑死病的擴散;
13、14世紀東西方商業交往變得密切,西方大批商人、教士克服各種困難來到東方尋求交往,返回的時候也將黑死病毒帶回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城市人口集中,街道狹窄,醫療衛生設備落後,醫療知識缺乏,所以遭受的危害最大。並且黑死病時常復發,每次復發就是一場浩劫。
「黑死病」令歐洲大傷元氣,因大瘟疫傳播而引起了社會、經濟和政治、文明發展的大變動。
第一、黑死病對歐洲社會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從歐洲各地死亡人數看,從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九不等。現代人口學家對染病的廣大地區的全面估計,歐洲人口8000萬中死亡2400~2500萬,即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的大量死亡導致歐洲社會政治秩序陷入動盪和混亂中。
一方面,各級機構陷於癱瘓,政府不得不補充大量官員,很多虛偽姦猾之徒混進政府機構,這些人趁機中飽私囊,剝削民眾。另一方面,很多普通民眾在絕望中瘋狂縱欲,四處破壞,社會違法事件層出不窮,整個歐洲社會陷於極度混亂之中。
第二、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推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
黑死病顯然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災難,然而這場疫情卻不經意間打破了歐洲教會的專制地位,許多人開始信奉科學勝過信奉上帝,對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歐洲社會從暗無天日的中世紀轉而走向了文藝復興,從而改變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發展的方向。
黑死病間接瓦解了西方的農奴制度,也引發了城市結構和商業結構,以及經濟結構的改變。造就了許多新興的貴族和資產階級出現,改變了歐洲命運的走向。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始蓬勃發展起來的。
第三、促進了歐洲教育和衛生防疫制度的發展。
據說當時的人們為了預防黑死病,發明了一種鳥嘴面具,人們出門都會帶著這種面具,整個社會籠罩在恐怖之下。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在黑死病肆虐全歐洲的時候,歐洲人民從未放棄對付這種疾病,很多知名醫學者也一直在想辦法治療這種疾病,各國開始興建醫學院以培養醫學專家研究這種瘟疫。所以黑死病從某種程度上講,促進了歐洲大學和醫學的發展。
第四、黑死病使歐洲長期存在的虐猶思想變成了大規模的屠猶行動。
當時的很多人認為,猶太人對上帝的不敬才帶來了黑死病,猶太人到處流動傳播瘟病並四處投毒。所以黑死病爆發的時候,各地都開始瘋狂屠殺猶太人,搶占猶太人的財產。
在美因茨,1.2萬猶太人被作為瘟疫的傳播者而活活燒死,在斯特拉斯堡城內殺掉了1.6萬猶太人。
屠猶運動得到了上層統治者的默許,甚至是支持。黑死病逐漸消失之際,歐洲各國倖存下來的猶太人所剩無幾。
黑死病的消失也極具戲劇性,據說是因為荷蘭地區出現了一種更大的棕鼠,這種鼠專門捕食攜帶黑死病毒的老鼠,所以黑死病源就這樣被消滅了。
其實這只是一種解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衛生意識提高、城市的擴展、人口的疏散都造成了黑死病的消失。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這場席捲整個歐洲的「黑死病」的大瘟疫及其周期性的復發在歐洲一直持續到17世紀,在中東則持續到19世紀。當它在歐洲開始減弱的時候,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來到新大陸,給後者帶來了類似規模的,甚至可以說是更具災難性的瘟疫大流行。
03
19世紀天花大流行:1.5億以上歐洲人死於天花
天花肆虐人類的歷史非常悠久,人們談之色變,每次面臨天花威脅時都束手無策。
18世紀天花病毒在歐洲肆虐,隨後300年間多次在歐洲爆發疫情。19世紀末天花在歐洲大爆發,當時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而整個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
天花,英文名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經上呼吸道進入人體,感染率高達90%。
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後死亡率高。
天花病毒外觀呈磚形,約200微米×300微米,抵抗力較強,能對抗乾燥和低溫,在痂皮、塵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數月至一年半之久。
古人不了解天花的病理,只覺得似乎是某種神靈力量施加於人類。
印度和非洲的信仰文化中都有天花之神。患上天花就像遭受了死神親吻,未死亡的幸運者身上會留下滿身吻痕。從清代出現的「天花」這個中文名字來看,顧名思義為「天女散花」。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只在人類之間傳染的天花有兩種類型,第一種為重型天花,患病者死亡率通常在30%左右;第二種為輕型天花,發病症狀較輕,患病者死亡率約在1%左右。
另有一種天花被稱為「牛痘」(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是近親),在人畜之間傳染,奶牛場工人經常被病牛感染,會出現非常輕微的天花症狀,對人幾乎無害。
這幾種天花類型中,重型天花才是人類天花歷史的主角。
人在被感染後約12天出現急性發熱,並伴隨著頭部和背部劇痛,有時會嘔吐,幾天後身上開始出現皮疹,體溫下降,病人似乎覺得好轉。然而,兩周內發熱消退後,扁平的皮疹會逐漸凸起於皮膚之上,變得越來越堅硬,像嵌進皮膚的鉛彈。接下來皮疹逐漸變軟,裡面充滿膿液,最後,膿皰慢慢變平,結成痂。如果患者在這一關幸運地沒有死亡,出疹三周內痂皮脫落,會留下永久疤痕,也就是痘痕。
天花的死亡率大約在30%左右,雖然比鼠疫、肺結核等傳染病要低得多,但由於其「人人平等」的特點,所以其對人類社會的破壞性也是排在眾多傳染病前列的,很多史學家甚至評價天花流行是「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天花造成的有證據可考的死亡人數就在數億以上。
現代社會以前,由於缺乏詳細和專業的統計數據,很難知曉天花肆虐幾千年殺傷人類的准確數字,但專業機構公布的現當代數字足以令人震驚。天花存在的最後100年,大約有5億人染病死亡,在它被消滅之前的數年間,每年全球還發病1000萬至1500萬例,約200萬人因此喪命。
歷史學家甚至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並不是靠槍支,而是天花。
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里居住著2-3千萬土著居民。大約100年後,土著人口不足100萬。研究人員說,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使用的毯子送給了印度人。
天花雖然如此可怕,卻是是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第33屆大會正式宣布,人類已經徹底消滅天花。
對天花的攻克和撲滅,是現代醫學的勝利,更是全球協作共同與死神較量取得成功的見證,人類為此亦付出幾千年的血淚代價。
18世紀中葉,一位名叫愛德華·琴納的英國鄉村醫生,偶然間在一位擠奶女工那裡發現牛痘可以預防天花。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實驗,最終發明了牛痘接種法,邁出了人類消滅天花最有力的一步。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為什麼這么多傳染病,唯獨天花可以被徹底消滅呢?
第一,天花病毒是一種DNA病毒,而且是雙鏈DNA病毒,這就使它幾乎不可能發生變異,天花病毒流傳幾千年只存在兩個亞型,這就保證只要接種牛痘疫苗就一定會獲得免疫力。
第二,天花病毒的宿主只有人類這一種生物,也就是說一旦全人類都對它有了免疫力,天花也就沒有了生存之地,只能走向滅絕。
第三,雖然牛痘跟天花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疾病,但他們的病原體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卻共有交叉反應抗原,這也是為何人類接種牛痘就能免疫天花的原因,而牛痘卻對人體幾乎無害。
04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導提前結束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等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大約死亡5000萬~1億人。
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為什麼取名為西班牙大流感呢?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場大流感第二次爆發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1918年11月11日,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並簽署停戰協定為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爭結束了,世界各國都在報告這個好消息,只有西班牙坦誠地報告國內發生了大流感。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二是西班牙大流感給西班牙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超過了其他國家。據統計,在這場大流感中,西班牙約有800萬人受到感染,就連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都未能倖免。
迅速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造成了全球數千萬人患病死亡,並間接導致「一戰」提前中止。
1914-1918年,人類史上第一次規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約10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
一戰將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了戰爭。戰爭進行到1918年秋天時,同盟國和協約國鏖戰正酣,並沒有停戰的痕跡。但是,很快西班牙大流感就侵入軍營,使得一批又一批士兵染病倒下,戰地醫院人滿為患。由於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許多士兵在痛苦中死去。
西班牙大流感讓戰爭雙方即同盟國和協約國的軍隊均受到重創,約有50萬人死去,10萬人失去戰鬥力。流感早就在民間肆虐,讓無數精幹青年死於非命,繼續徵募兵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到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了。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根據記載,流感於1918年初於美國本土的軍營暴發,並幾乎同時在亞洲、歐洲等國家發生。有起源推理假說提出是前往法國參與「一戰」工事的中國勞工將病毒帶到法國,進而在歐洲傳播,但與其他假說一樣缺乏證據支持。
「西班牙流感」是人類已知且有翔實記錄的最為嚴重的流感大流行,其感染率、致死率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速度都前所未有。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
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
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
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這次流感一個重要現象,是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對此,有兩種假說:
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
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新冠疫情升級「大流行」——歷史上的4次全球性大流行病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 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
『陸』 德媒:德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年間翻一番,這說明啥該如何預防
根據德國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發現,德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年間竟然翻了一倍以上,說明現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經變的越來越多了。其實這種疾病不僅出現在德國,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著很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所以面對這種疾病,人們一定要增加自己的防範意識,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除此之外,老年人還可以多去參加一些益智活動,保持大腦的清醒。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打打麻將或者是下棋,如果喜歡看報或者是讀書也是非常不錯的,這些益智活動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同樣有著一定的效果。
『柒』 黑死病,鼠疫,埃博拉病毒,和什麼一起並稱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4次瘟疫
第一次流行瘟疫(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紀中後期)
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場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雅典的市民們生活在噩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並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
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醫生發現用火可以防疫,從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Hirsch詳細列表記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爆發情況。明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1510年的英國。
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發病范圍廣泛,死亡率很高,造成嚴重影響。
鼠疫
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流行中心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著名國家。這次流行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極流行期每天死亡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億人,這次大流行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公元14世紀,其起源眾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一個月後竟達8000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歷史上稱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僅僅百餘年的歷史,但明確的病毒致病的記載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瘋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經被記錄下來,但直到1885年,人們還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
在細菌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年代,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試驗,為狂犬病的防治開辟了新的路徑。巴斯德從實踐中發現,將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後,再將這些毒性已遞減的液體注射於狗,以後狗就能抵抗正常強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結核病
據資料介紹,自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菌以來,迄今因結核病死亡人數已達2億。而今日重提防治結核病,是因為最新資料表明,全世界結核病人死亡人數已由1990年的250萬增至2000年的350萬。75%的結核病死亡發生在最具生產力的年齡組(15至45歲),全球已有20億人受到結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為1%,即每年有約6500萬人受到結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歐洲等地幾乎已經絕跡。但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地區,人鼠共患狀況還時有出現。
流感
1918年,一場致命的流感席捲全球,造成了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盡管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是從豬身上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平時流行的流感雖然沒有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國也導致11萬多人住院,3.4萬人死亡。作為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流感沒有特效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有效率為70%至90%。由於流感病毒極其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不一樣,因此必須每年注射疫苗才能發揮作用。
天花
天花原來只在「舊世界」(亞洲、歐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紀,它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但是在歷史上的影響卻比不上鼠疫,這可能是因為其受害者以兒童為主(約1/10的兒童因天花夭折),活下來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無葯可治,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滅,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現過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開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亞洲流感」、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發流行期間,各年齡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共有3.4萬人在美國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俄羅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爆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意為裝腔作勢,乃為描寫登革熱患者由於關節、肌肉疼痛,行走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登革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過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數多達數百萬之多。
1998年時,登革熱已成為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在東南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趨勢,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及華南各省也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羅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羅河」病毒在美國再次爆發,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間,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奪去了幾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羅河病毒是在1937年從烏干達西尼羅河區的一位婦女身上分離出來的,近年出現在歐洲和北美的溫帶區域。
專家認為,每200個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個可能引發致命疾病,但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統較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發腦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後天免疫缺損綜合征」(AIDS)的英文簡稱。艾滋病病毒終生傳染,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報道了5例這樣的病例,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隨後,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陸續發現了類似症狀的病人,後在全世界大規模傳播開來。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烏北部的古盧地區突發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經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烏干達出現。這種病由埃博拉病毒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現高燒,肌肉劇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有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據報道,烏干達的鄰國蘇丹和剛果(金)曾先後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過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奪去了生命。
『捌』 60%多的德國人將感染病毒默克爾沉著的發言了嗎
默克爾認為將有六至七成德國人感染新冠病毒,雖然中國已經即將結束,但是國外才剛剛開始,這也就是中國人比較多,發現的比較早,重視的程度比較高,正是由於這三個比較級,才讓中國更多的人倖免於難。
物理學家出身的默克爾一向是以說話嚴謹著稱,如何抑制病毒危險,如何確定優先等級,如何協同作戰,共同抗擊病毒和研發,這些都是現在的德國人將要考慮的問題,而最讓人們關心的應該是經濟了,現在病毒期間很多市場都十分不景氣,大盤的大跌就是一種很好的警示。
根據蝙蝠身上所攜帶的數百種冠狀病毒來看,如果人類想要征服數百種病毒還需要不斷的時間,但是目前的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峻,各種各樣的呼聲都在呼籲我們節約環保,我們很多人都迫切的希望,在地球不被毀滅的那一天,人類能夠研製出足夠多的抗病毒抗體,以解決生物界中最大的困擾。
根據默克爾所言,當傳染潮再度來臨時,我們應當盡最大的努力去減緩病毒傳播和感染人數增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