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為什麼敢打蘇聯
1、斯大林30年代進行了大清洗,大批軍人和民間人士被殺,蘇聯軍隊削弱非常大。特別是蘇芬戰爭,芬蘭小國的軍隊也是把蘇聯軍隊殺的落花流水,最後蘇聯靠著數量和消耗戰能強才取勝,因此使得希特勒回復了能夠戰爭蘇聯的信心。
2、蘇聯和德國簽署和平協定後,蘇聯一直在東歐擴展勢力(例如:吞並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等等),因此德國也非常擔心蘇聯的進攻,因此在解決法國這個歐洲大國後(英國畢竟遠離歐洲本土),在歐洲大陸能夠對德國造成威脅的就是蘇聯,因此希特勒決定解決蘇聯。
3、日本侵略中國,使得美國對其進行了經濟制裁和石油禁運,日本資源匱乏,亞洲一些地區也有美國駐軍,因此不解決美國問題,日本佔領中國和亞洲的目標就不會實現。由於其獨裁體制,長期就進行反美宣傳,將美國描繪成道德淪喪的人們貪生怕死的國家。
4、其實這種誤判在獨裁國家是常見的現象,海灣戰爭時期的薩達姆就是明顯誤判美國實力(認為美國不敢打,即便打了也不能取勝),第二次又誤判了美國的決心,這種體制下,很多客觀的東西會被抹殺的,首先接觸的歷史就是經過上一輩人修改過的,所以使得他們一直受一些錯誤的觀點影響,有些話獨裁體系也不願意聽,智囊也是無法和不敢說出真相。
⑵ 納粹德國二戰時為什麼打蘇聯
一,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奮斗》這本書里,就提出了一個不甚明確的計劃--進攻俄國!1928年還寫了另外一本秘密的書,這本書重申了《我的奮斗》中關於進攻俄國的觀點。即便那並不是一個詳盡的計劃,它也是希特勒所思所想的清楚表白。希特勒的助手霍斯巴赫上校在1937年貝希特思加登的一次會議上,記錄下了希特勒准備在德國開始失去其優勢前奪取東方領土的計劃。希特勒十分清楚,德國一定要抓住在東面出現的機會。「霍斯巴赫備忘錄」基本上預告了希特勒的行動。
二,目標:蘇聯還是英國!?
法國覆滅之後的兩個多月內,希特勒在東進(攻蘇)和西進(攻英)問題上猶豫不決。攻英計劃和攻蘇計劃差不多是同時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對英國狂轟濫炸,軟硬兼施,一方面又隱蔽地將陸軍大批東調。雖然希特勒很長時間以來就想向東進攻蘇聯,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國,避免兩線作戰。要是德國具有空中優勢,德軍一定會渡過海峽,入侵英國。可是希特勒的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遭受重創。由於德國不具備空中優勢,希特勒並未因此推遲執行進攻蘇聯的計劃。盡管德國無力擊敗英國,希特勒還是決定進攻蘇聯,希望迅速擊垮蘇聯,然後對付英國。希特勒計劃:德國武裝部隊應在對英國戰爭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擊潰蘇聯,為此,德國必須動用一切可以調動的陸軍部隊,而海軍則仍以英國為主要作戰對象,這一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總的戰略企圖是以裝甲部隊縱深鍥入,大膽作戰,摧毀蘇聯西部的陸軍主力,爾後快速追擊,建立一道從伏爾加河到阿爾漢格爾的防線以對付蘇聯的亞洲部分。而且,他認為德國這樣做還可以阻止英國與蘇聯結成同盟。
那磨希特勒為何作出這樣的決定呢?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條原因:
第一,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第二,德國海軍較弱,渡海作戰困難較大。即使擊潰大英帝國,希特勒也認為「德國人流血犧牲得到的勝利,但獲得實惠的只是日本,美國及其他國家」。何況,希特勒被勝利沖混了頭腦,過高的估計德國陸軍的實力。因而確定了先大陸,後海洋的信念。
第三,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蘇德當時的力量對比。
到1940年夏,德國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等9個歐洲國家,這些地區擁有1億多人口,是歐洲的心臟,也是歐洲工業集中的地區。另外,攻打蘇聯還將得到盟友義大利,以及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保加利亞等仆從國和蘇聯的死敵芬蘭方面的幫助。還有,法西斯盟國日本也將在蘇聯的遠東西伯利亞方向牽制大量蘇軍。
從蘇聯方面不但備戰的動員准備不夠,戰略戰術思想陳舊,而且在斯大林對蘇軍中高領導階層的「大清洗」之後,蘇軍的指揮隊伍在人才方面出現了巨大真空。這些都會告訴德軍一個明確無誤的信息———我們將有機可乘!!
在1941年夏,蘇德之間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對比關系,從總體上是德國處在優勢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把主要兵力投入侵蘇戰爭,在軍隊人數上占兩倍於蘇聯的優勢,而坦克和飛機都接近蘇聯的三倍(與此相對的是在火炮方面蘇聯在戰爭的各個階段都保持著絕對優勢,這也可能與蘇聯人「大縱深」和防守的戰略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綜上原因希特勒最終選擇了攻蘇的決策。
三,希特勒的失誤探討
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從而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在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希特勒又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他向美國宣戰。或許希特勒是想讓日本深陷戰爭之中,因為他一直希望日本站在自己一邊,而且他也對美國的船隻發動潛艇戰。這樣一來,希特勒也就挑起了一場葬送第三帝國的全球大戰。
希特勒的最大弱點之一就是他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他宣稱雅里安人種是最優秀的。這大大削弱了德國的力量。比如,德國第一次進攻蘇聯的時候,許多烏克蘭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起來反對斯大林的野蠻統治。但是,希特勒把他們視為斯拉夫人,認為德國不值得與他們合作以來對付斯大林。這使德國錯過了一個建立最廣泛反蘇同盟的機會,這種損失是無法預計的!也認為美國很弱,因為其人口中包括黑人和猶太人,卻殊不知美國社會的多元化也可以是權利的源泉!
⑶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打蘇聯
一,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奮斗》這本書里,就提出了一個不甚明確的計劃--進攻俄國!
二,目標:蘇聯還是英國!?
法國覆滅之後的兩個多月內,希特勒在東進(攻蘇)和西進(攻英)問題上猶豫不決。攻英計劃和攻蘇計劃差不多是同時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對英國狂轟濫炸,軟硬兼施,一方面又隱蔽地將陸軍大批東調。雖然希特勒很長時間以來就想向東進攻蘇聯,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國,避免兩線作戰。要是德國具有空中優勢,德軍一定會渡過海峽,入侵英國。可是希特勒的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遭受重創。由於德國不具備空中優勢,希特勒並未因此推遲執行進攻蘇聯的計劃。盡管德國無力擊敗英國,希特勒還是決定進攻蘇聯,希望迅速擊垮蘇聯,然後對付英國。
⑷ 二戰德國為什麼敢打蘇聯,日本敢美國
此類事物有3個理由:
1.德國雖然稱霸歐洲,但這並沒有滿足德國人的胃口。德國是個工業國家,德國發動戰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市場。盡管德國佔領了半個歐洲,但德國仍然被石油、橡膠等資源匱乏所困擾,德國也無法消化掉龐大的工業產能,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德國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對外擴張。當時周邊能夠滿足德國需求的唯一目標就是蘇聯,因為蘇聯既有豐富的糧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又有廣袤的國土和市場。如果德國拿下蘇聯,德國所面臨的問題將迎刃而解。所以在利益的驅動下,德國才對蘇聯發動了入侵。
3.法國戰役中,德國擊敗了老牌霸主英國,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霸權。德國曾試圖渡海佔領英國,但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遭遇了失敗,德國自知沒能力制服英國,走向大洋的戰略已經被證明不可行。所以德國才轉向陸地,蘇聯因此成為了德國進攻的目標。當時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軍事思想落後,裝備陳舊,指揮員嚴重不足,蘇軍戰鬥力差的問題在蘇芬戰爭中暴露無遺。希特勒評價蘇聯是「泥足巨頭」,認為蘇聯不堪一擊,德國完全有能力速戰速決拿下蘇聯。但沒有想到,蘇聯戰略縱深是那麼大,抵抗是那麼頑強,而且又得到了英美的幫助,讓德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最終輸掉了二戰。
⑸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⑹ 為什麼在二戰時期德國敢打蘇聯
二戰時期,德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德國閃擊蘇聯,讓蘇聯沒有充足准備,致使蘇聯的軍隊沒有充足准備就失去很多有生力量。
並且在德國攻擊蘇聯前,蘇聯軍隊的裝備是沒有德國軍隊好的。當德國軍隊用著P40時,蘇聯還大量裝備莫辛甘納式步槍。
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打蘇聯
你不知道蘇聯也在策劃對德突然襲擊嗎?只不過是德國手快一步,先甩了第一波技能打掉蘇聯半血,不過蘇聯是大肉加大控,德國這種刺客如果第一波技能不搞死對手就會被玩死。
扯遠了,其實日耳曼和斯拉夫互瞧不順眼是個歷史話題了,日耳曼是滅亡了羅馬的種族,在歐洲民族序列里是最高貴的,斯拉夫人以前就是羅馬帝國的奴隸,自然是歐洲最低賤的民族。兩個民族互掐成癮日耳曼人每次囂張到極點時都是被斯拉夫人按下去的,當年條頓騎士團多囂張,團長被波蘭立陶宛公國(算是半個斯拉夫國家吧)炸死了,然後回老家的騎士們才建立了普魯士。當年腓特烈大帝多囂張,葉卡捷琳娜女皇把他按下去了吧。當年拿破崙帶著德意志諸侯們組建的60萬大軍多囂張,還是沙皇給滅了吧。所以啊,日耳曼人只要牛逼了一定會找東邊的鄰居過招的,你看現在德國有錢了,帶著歐盟跟俄羅斯在烏克蘭掐起來了。
好吧又扯遠了,德國入侵蘇聯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原因:老子高貴,最看不起你們東邊的屌絲了,等老子憋出神裝一定要干翻你們。用納粹官話說就是:斯拉夫這樣的劣等民族必須從地球上清除!為雅利安人騰出生存空間!
⑻ 為什麼二戰德國能成功突襲蘇聯
因為蘇聯的情報網不行,蘇聯剛剛被斯大林清洗了一遍,整個情報網到處都是漏洞,這樣自然很容易被德國這種強大的國家抓住機會嘍
⑼ 二戰中德國為何進攻蘇聯
今天,教師給大家講一個二戰時期的故事。
1941年夏至日,蘇德戰役全面迸發,初期,蘇軍一潰千里,德軍「霹靂戰」在歐亞大陸持續發威。為何兩國蜜月簽署尚缺乏兩年,兩邊就要撕臉離婚,為何實力適當的蘇德兩軍竟如此出現一邊倒的態勢,情節讓人撲朔迷離。
1940年,德國在西歐摧古拉朽,很快,僅剩餘英國一個孤島。如果蘇聯持續視而不見,乃至斯大林答應德軍自在經過蘇聯邊境向印度這個英國後方基地發起進攻,那結果將無法想像。英國人乃至愈加懼怕蘇德聯手,那英國早晚亡國。
萬般無奈之下,施行挑撥蘇德同盟的禍水東移戰略,就成為當時英國丘吉爾政府生死攸關的大事。
對此,丘吉爾不斷經過諜報組織散發「日耳曼人重新武裝」的各種珍聞,並成心泄露給外界,這些信息天然被蘇聯情報人員送到了斯大林的案頭。乃至丘吉爾還親自給過斯大林一份備忘錄稱,「如果英德戰役持續時間過長,英國將受誘惑而與德國達成完畢戰役的平和協議」。這意味著,如果比及德英簽署平和協議,德國就能集中一切軍力來對付蘇聯了。
但這些假情報卻讓斯大林以為,要是英德和談一直在進行的話,那麼丘吉爾為何要通知他這一點呢?
但之後,當丘吉爾發現希特勒真得開端計劃進攻蘇聯時,認定斯大林是一位潛在盟友時,就現已不再發送這些假狀況,而是誠心誠意地告誡時,斯大林明顯現已被「狼來了」的這種工作麻痹了,對丘吉爾出現的真情報也理所當然的以為是假情報了。
⑽ 二戰時,德國在取得對法戰爭的勝利後為何堅持攻打蘇聯
那麼,德國唯一的勝利可能,就是趕在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介入戰爭之前,首先一舉打垮蘇聯。
如果蘇聯垮了,德國在歐洲大陸就徹底消除了敵人,只剩下一個遠隔海峽的英國。
德國強大的陸軍,可以強力固守歐洲大陸,不需要兩線作戰,專心對付英美。
這樣一來,德國或許有機會在若干戰役重創英美軍隊,迫使他們談判。
雖然這種可能性較小,但是唯一敗中取勝的辦法。
所以,希特勒必然要向蘇聯進攻,不然就只能退出所有到嘴的肥肉。
因為只要美蘇加入同盟國,軸心國就根本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