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初期各國子彈儲備究竟是有多少
二戰初期各國子彈儲備你可以根據當時各國的子彈生產量來大致估算一下:
使用的子彈數量最少是咱們中國了,當時共產黨軍隊消耗的子彈數量僅有2000萬發,每個士兵只能分到幾枚子彈。簡直是少得可憐。
不過也正由於二戰時,我國子彈的數量太少,吃足了沒有子彈的虧,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拚命的生產子彈,如今已成為世界生產子彈的頭號大國,甚至現在每年還給美國出口近10億發子彈。
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平均殺傷一名敵軍,需要消耗多少彈葯
因為經濟和資源的關系,二戰中解放軍平均要幾十分子彈才能打死打傷一名敵人。國民黨要上千發,而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平均打死一個日本人需要幾萬發子彈,這個數字到越戰時上千到二十萬發。在阿富汗這個數字可能有所下降,因為美國更多地採用了智能彈葯,雖然彈葯消耗總量下降,但是成本卻不知道要翻多少倍。一枚戰斧,可以買幾百上千萬發子彈,其實也炸不死幾個人。
統計顯示,抗戰八年,中國消耗的子彈是17.0992億發,山野榴炮彈355.88萬發,迫擊炮彈604.776萬發,手榴彈槍榴彈擲彈筒彈2359.88萬個。至於飛機航空彈,那是高級貨,中國沒幾架飛機。因為中國山野榴彈炮,基本都是100毫米以下口徑的小炮,後期美國有所支援105口徑的,但很稀少。因此,炮彈的平均重量最多是10公斤。因此,大概15萬噸:子彈5萬噸,山野榴炮彈3.5萬噸,迫擊炮彈3萬噸,手榴彈等3.5萬噸。如果算上航空彈等,以及其他彈葯,估計在17萬噸左右。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5年3~6月在沖繩島對日軍實施的登陸戰役。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其中登錄部隊為7個師18.3萬人,另外3個師作為後備。日軍守島10萬人。在這場戰役中,美國陸軍消耗的炮彈總量為8萬噸,美國海軍陸戰隊消耗彈葯為近6萬噸,美國軍艦向沖繩島發射的炮彈為4萬噸。這三項加起來,美軍消耗的彈葯就將近18萬噸。如果算上美國飛機投擲的炸彈,美國軍艦對付自殺式飛機所消耗的高射炮炮彈,美國陸軍消耗的子彈手榴彈等.......那麼,美軍在沖繩島之戰中,消耗的彈葯穩穩超過20萬噸。相當於中國抗戰全部消耗。
八年彈葯消耗20萬噸,僅夠蘇聯打兩場戰役
值得一提的是,1941—1945年的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消耗子彈170億發,平均每年44億發。中國是17億發,彈葯消耗是蘇聯的十分之一,消滅日軍在100萬左右。另外,在整個二戰中,蘇軍消耗的彈葯是1000多萬噸,消耗了4.2億發炮彈,170億發子彈,1.21億枚手榴彈,還有近三百萬噸航空炸彈。
㈢ 請教二戰德軍炮彈問題
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已經有2500門105毫米 le. FH 18 榴彈炮在德軍中服役,後面的1940年—1945年間,德國總共生產了20000門105毫米 le. FH 18 榴彈炮。它在各個戰場上生產的炮彈總和粗略估算都有230000以上。
㈣ 二戰中美英蘇、德意日各國軍火產量情況
1、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2、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3、 德國在希特勒的嚴抓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圓,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范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義大利早在1940年時就已經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加上義大利軍隊的接連失利,國內罷工浪潮高漲,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倒台.
6、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7、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具體的經濟總量狀況無從考證,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8、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斗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9、1941年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正式爆發。在此之前,蘇聯的軍事裝備和軍人綜合素質都不在德軍之下,由於蘇聯在三十年代的經濟增長,使得投入於軍事准備的經濟能力大大增強,這十年裡,蘇聯的整體軍事實力已經世界上最強的幾支,和德軍的整體實力差不多。但結果卻是,在三年的蘇德戰爭里,蘇聯共死亡了包括1000萬士兵在內的2000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萬多人。在戰爭進行時,蘇聯的軍工機器一直沒有停下來,共生產了約10餘萬輛坦克和火炮。
蘇聯的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億;而德國的面積是37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6千萬。德國沒有豐富的戰時資源可供使用,而蘇聯的資源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從資源上的實力分析,雙方不是一個等級上的。蘇軍一開始就被動挨打,每次戰役都會10萬10萬的士兵被俘或被殲,而且蘇聯還有美國在太平洋和日軍作戰,牽制了日軍的北進;同時英法及歐洲反法西斯軍民在西歐、南歐、以及北非幾條戰線上和德軍抗戰,使德軍整體的軍事實力的總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說德國是以其最多60%的綜合軍事實力來同以近95%的綜合軍事實力的蘇軍在蘇聯本土進行戰爭,蘇聯在雙方的戰爭條件上占著比德國多得多的優勢
㈤ 二戰開始時德軍的戰略儲備都有多少當時德國年產飛機多少架(戰斗機轟炸機) 坦克軍艦 潛艇呢
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獨裁黨「納粹黨」取代之前的魏瑪民主政府,開始改變人類歷史扭轉世界結構「第三帝國」,Dritten Reich。由於太出名了,Reich這個詞已經被英語吸納,專指納粹建立的第三帝國。
這里不得不指出一個很尷尬的事實:納粹黨的全稱是「民族社會主義黨」,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簡寫為Nazi,即「納粹」。這個某種程度上標號著「社會主義」的政黨直言不諱自己是「專政」黨派,並且極度憎恨共產主義社會。雖說「民族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不同,但是還是給人以很不好的口實。(某種程度上名詞的詞源和詞義對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影響,關於名詞的解釋將另文闡述)。
當然最直接的經濟目標是減少失業率,其成效簡直是德國版大躍進:
就在1933年的時候德國還有33%的人失業,一半人人口在貧困線上和飢餓中掙扎。但是5年以後截止1938年德國失業率1.3%,而同時期美國1.89%,英國8.1%,比利時8.7%,荷蘭9.9%
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中國每年「接近」10%已經很了不起了,人家乾脆就是20%強,5年國民收入翻一翻。
在解決失業的同時,希特勒政府努力加強社會福利措施,什麼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改善工作環境等等等等能上馬的全上馬。靠種種手段,人民非但不厭惡這種獨裁統治,反而覺得這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獨裁。
一方面希特勒的經濟措施的確讓無數德國人感激涕零,另一方面他本人也靠瘋搞狂的個人崇拜樹立起無與倫比的形象,他的演講的超強煽動力估計大家都有所耳聞,在法庭上他能一通猛侃暈人無數,侃暈陪審團和法官,叛國罪只進監獄9個月,在裡面找了個臨時秘書寫了本書就出來了。哪位能聽得懂德語我很想知道「意志的勝利」裡面他都在說什麼,老頭老太太都那麼激動。
在電影Downfall里看到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在蘇軍攻進柏林的情況下以火炮平射狙擊坦克這種近似於自殺的行為,在敵人里希特勒的地保只有幾百米的時候還接受元首的授勛都是真實的歷史。號稱英明神武的德意志民族被一個外國人忽悠地真徹底...
納粹黨上台後德國的變化:國內,持續衰敗了十多年的經濟形勢一天天好轉,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歐洲強國。國外,德國獲得了捷克的蘇台德地區,合並奧地利,一步步奪回外交主權。
基於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闡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納粹德國開始為「擴張領土」,「征服生存空間」 作積極的准備 。說到這本書,「我的奮斗」一書幾乎沒有浪費頁面,作者直奔主題表達對共產主義和猶太民族的憎惡,其論證依據僅僅受限於作者的想像力,甚至將歐洲梅毒的傳播歸罪於猶太人…..我還有什麼可說…
普遍認為德國備戰是從1935年開始,希特勒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也是德國新陸軍和空軍的組建。實際上,從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天開始即1933年希特勒就著手為他自己的野心做准備了,此後德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打根起就是為不久的將來的戰爭做准備。德國在和平時期就完成了對戰爭的准備,此時英法美還在享受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對比同時期英美德的軍費開支就能知道:
到戰爭爆發時(1938年)德國的累計軍費=600億帝國馬克(其他所有政府開支什麼教育福利公共建設能算得都算上加一塊兒=590億帝國馬克,還趕不上軍費),軍費所佔國家年度財政預算的比例從1932年的4%增加到50%,相當於德國該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7%。同在1938年,英國為4%,美國為1%。
後來證明,英國是面子上窮里子里也窮(相對的)。美國是沒當回事,看歐洲幾個大叔打得熱火朝天干勁十足,能發的財都發夠了,能看得笑話都看全了,一不留神被橫擺了一道才跳出來做力挽狂瀾狀。美國一開動起來也夠狠了,生產力直逼所有盟國的總和!美國和德國起點不太一樣,初期沒少發財,尤其是發英國的財,直逼的英國付現金付硬通貨,付了債券還要租借地盤(丘吉爾在牙咬切齒ing)這一點不在本文的詳述之列。
軍費的大規模支出部分解釋了德國經濟奇跡的原因:社會生產行業畸形發展,經濟幾乎完全由軍火生產和相關產業帶動,「熟練的工人進兵工廠,不熟練的工人修高速公路」。經濟產出的商品中可以被人民直接消費的商品幾乎沒有增加,如果這種貌似「奇跡」的經濟繼續發展下去一定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泡泡,但它的確增強了社會總體購買力。購買力是有了,人民是有錢了,但沒花錢的地方。
此時的德國人民在政府領導下大搞艱苦奮斗,絕對是艱苦樸素的模範,因為「黃油」都被「大炮」取代了,你丫有錢都沒地方買。
而同時期增長最快的戰爭資源的變化情況為:
(單位:萬噸)
產品 1936 1942 增加百分比
合成橡膠 0.07 9.6 13600%
炸彈 1.8 30 1567%
火葯 2 .0 15 650%
合成化學製品 2.58 11.93 363%
碳氫化合物 179 626 250%
備註:注意增長百分比,以上數據沒有打錯,可能在德國人眼中什麼東西產量翻它個幾翻或者一百來翻都是小意思。
㈥ 二戰中德國生產的150毫米火炮產量有多少
並不多的二戰時候150mm炮並不多,當時技術問題。
㈦ 二戰時期,德國一共造了多少枚V2導彈
從1944年到1945年3月總計生產了多達6422枚。其中,在技術問題解決之後的1944年9月到1945年3月這段「正常」生產狀態產量高達4379枚,維基網路上面的資料認為是3300枚。即使按照維基網路的比較低估的數字,生產的速率也達到了月產600-700枚,每天生產22枚左右的速率。
其中,從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國共發射了3745枚V-2導彈。
在美軍代號回形針的行動中,搶在蘇軍前面得到了近百枚工廠中的V2
㈧ 二戰期間,德國到底造了多少88炮
88毫米高射炮,簡稱“88炮”,是德軍步兵反坦克的有力武器。88毫米高射炮的裝備數量一說有18000餘門,也有說裝備了21000餘門,以及裝備26000餘門等多種說法。後來根據統計,88炮共計生產了17796門。
㈨ 二戰時德國裝備的128毫米口徑火炮一共生產多少
二戰德國最有名的128毫米炮是萊茵金屬Flak 40型高炮,其最終產量缺乏准確的數字,有說法認為在1125~1129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