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向披靡的德國閃電戰,最終為何還會慘敗呢
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對手蘇聯很有韌性,在第1波進攻中沒有拿下,他們就陷入了纏斗中,最終補給跟不上只有失敗的結果。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3. 閃電戰很強大,但為何德國攻打蘇聯的時候失敗了
德軍閃電戰聞名於世,但是攻打蘇聯的時候卻失敗了,主要原因有三點——蘇聯抱定必死的決心,他們無所畏懼,不給自己留個後路!
破釜沉舟。
德軍的閃電戰之所以對蘇聯起不到作用,也證明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想不給自己留有後路,因為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德軍曾經知道過,那就是在我們秦末戰爭時期,劉邦項羽率軍對跟秦二世的軍隊進行抵抗,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叫做破釜沉舟,說的就是項羽的士兵,他們把所有的鍋碗瓢盆兒全部砸爛沉入到水底,為的就是不給自己留個後路,讓自己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是德國的閃電戰,在蘇軍強大的壓力下根本毫無發揮之地!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首先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只能說他最後的失敗是咎由自取。
首先在軍事上的,在二戰前期希特勒在軍事上是有想法的利用裝甲兵,發動閃電戰,瞬間就讓整個歐洲臣服在他的腳下。
希特勒是屠殺人類的惡魔,所做所為不得人心,全世界必須將他消滅,才能還世界一個安寧,這就是希特勒失敗的主要原因。
5. 德國「閃擊」蘇聯進展神速,最終卻功敗垂成,到底失誤在哪裡呢
1939年9月,德國地面力量大舉進攻波蘭。9月17日,蘇聯軍隊以保護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少數民族為由也開進了波蘭境內。在德蘇的兩面夾擊之下,波蘭很快全境淪陷。9月29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一份關於瓜分波蘭的條約。希特勒取得波蘭大勝之後,立即著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德國軍隊將分三個攻擊集群,使用閃電戰術,從西向東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領土。
後勤保障問題。蘇德戰爭跟我們抗日戰爭不同,是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油料,食品,彈葯等輜重需求極大,對於在敵國作戰的德軍來說,所有這些都必須從德國運來,部隊推進的越快,後勤補給線越長,送一車油上來恐怕車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車油,德軍參謀總部對後勤的評估過於樂觀了。甚至於,幾百萬德軍沒有準備一件冬裝,參謀總部認為嚴冬到來時戰事已經結束。偏巧1941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來,而且來勢洶洶,德軍的鋼鐵裝備和士兵,一下子幾乎喪失了戰鬥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轉攻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來。而戰機,從來都是稍縱即逝。
6. 二戰德國的「閃電戰」一開始能滅國,為何後來就不行了
(1)距離本土越來越遠,作戰效力大打折扣。
(2)軍隊規模急劇擴大,高素質指揮員與兵源有限。
(3)大規模作戰,資源與人員消耗過大,中後期入不敷出。
7. 二戰德國怎麼戰敗了
德國是輸給了包括蘇聯在內的、以美、英、蘇等為主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國也在這個同盟裡面,實力不濟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單是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就超過德、日、意軸心國的總和,英、蘇的生產能力也是相當強的,強勝弱,軸心國總體實力不如同盟國失敗是遲早的事。 戰略上,德國兩面作戰,超過了自己的極限,在沒有完全擊敗英國的情況下,貿然進攻蘇聯,盡管有100個理由去打蘇聯,更有1000個理由不要兩面作戰,又沒有能管住日本不進攻美國,導致美國參戰,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策略上,德國沒有發展戰略空軍,盡管不列顛空戰失敗,但空軍實力還在,但錯失發展戰略空軍和空中進攻的機會,43年後,美英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空襲,德國的工業被摧毀了,軍隊補給不上,實力不斷下降,到了後期,在蘇聯戰場上一直都是以弱勢兵力和兵器作戰,只有節節敗退。 技術上,德國武器過於強調完美,成本太高,靠質量勝數量,不如蘇軍實用,坦克只要跑得動、打得響就是好武器,靠數量勝質量,好虎架不住群狼。 戰術上,希特勒往往不顧軍官的意見,一意孤行,巴巴羅薩計劃如此、馬爾他如此、斯大林格勒如此,導致軍隊力量運用不佳,損失巨大。
8.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閃電戰,為什麼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需要警惕的是,現代戰爭中“戰爭頂點”已在高技術下變得難以利用,戰爭的“非接觸式”、“非線式”、“非對稱”,讓弱小的一方“以劣勝優”的餘地越來越小。那麼防範閃擊戰的出路在哪裡?唯有加速新軍事變革,在軍事思想上斷不可輸給對手,在編制體制、武器裝備、教育訓練等上,也勵精圖治,形成對手不敢輕舉妄動的優勢,使敵無機可乘。
當閃擊戰插上信息的翅膀後,需要我們給軍事思維插上信息的翅膀,不僅僅是貼著“信息”標簽的名詞的變化,必須有全新、敏銳而不保守的哲學頭腦,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防患於未然。
9. 二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糾其原因有很多,以下簡單分析下:
第四點,那就是德國軍事上的失誤了。二戰開始的時候,德軍的閃電戰威力巨大,很快席捲世界,但是閃電戰在與蘇聯的戰爭中變成了持久戰,德國的強大部隊在蘇聯國土上被不斷的分割包圍殲滅。可以說,在戰術思想被研究透後,那就很難有所發揮了。另外,二戰開始時,德軍坦克飛機優勢較為明顯,到了後期,在蘇聯美國巨大產能的優勢下,德軍武器方面已經不佔優勢了。1942年前後的德國基本是兩個不同的時代,前期很厲害,後期被研究趕超的差不多了。(不否認德國的軍官是二戰這么多國家中最優秀的)
第五點,希特勒個人因素也有。他過於自信,時不時想去干預前線的軍事行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垮著德國。
10.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對於二戰中,德國軍隊失敗的根本原因的回答我看了下面的網友的回答。有些回答很正確。有些簡直回答不堪忍受啊!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和真實原因是:
一是戰線拉得過長,戰場太大。東西兩線作戰,兩條戰線來回掉軍隊忙不過來,還有德國二戰時期最高統帥希特勒個人有很重的猜疑心,隨意改變戰爭計劃,不聽取手下將領正確戰爭想法和意見。
二是,主要因為二戰初期德國軍隊以閃電戰攻佔了波蘭、比利時、法國等國家後,迅速向歐洲各地進軍,德軍攻佔一個地方和城市、國家就迅速在佔領國建立一個保障基地,還有沒有注意在補給線駐守德軍,德軍在補給線駐守防禦部隊但是並不多。還有碰到了義大利和日本兩個豬隊友。
二戰中,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雖說是法西斯筆祖,派軍隊到北非與英軍作戰佔領整個北非後與德軍會師,但是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意軍一接觸英軍很快就被英軍打得大敗,有一次去攻佔俄塞俄比亞,當時俄塞俄比亞軍隊還是原始狀態,很多士兵手中拿著長矛和義大利軍隊作戰,義大利軍隊那打了幾個月無法佔領衣索比亞全境最後是使用了化學武器才佔領了衣索比亞全境。與1943年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全線潰敗全部義大利軍隊向英軍投降致使德軍在北非德軍部隊全部暴露在英軍攻擊之下。最後、希特勒派有「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最終將英軍抵擋與北非,最終沒有讓英軍突破德軍防線。第二位回答。第一句戰線過長、戰場過大回答還可以,最重要的就是,豬隊友和老大瞎指揮第二句回答還算好。最後一句,恩,義大利是反法西斯最大功臣。沒毛病簡直是不堪忍受。義大利並不是反法西斯功臣,而是義大利人不想打仗,這就是義大利戰敗的原因。
日本那,雖說日本軍隊在東南亞戰場作戰很順利。但是希特勒一語道破了日本為什麼在二戰中戰敗的原因和德國軍隊在二戰時期戰敗的真正原因,希特勒說:「日本政府千萬不要去招惹美國,一旦招惹美國政府日本軍隊會招來戰敗的悲慘結局,德國也會被日本拖垮的。」最終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裕仁天皇沒有聽取希特勒的話,最終還是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加二戰,最終美國對日宣戰。日軍在二戰期中東南亞、中國與日本補給線全部被美軍所佔領、掐斷。
最後,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戰線過長,戰場過大。實際戰敗的情況就是,希特勒本人有非常中猜疑心理,隨意改變戰略計劃和想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