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代德國教育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德國教育所有的特點有哪些?據德國教育部去年的統計,嚴謹的德國教育制度在中學畢業後能上大學的人群中,只有26%選擇上大學,盡管大學免費,並可以自由地選擇專業和學校,而58%以上的學生都選擇上德國的職業院校或者專科學校。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
特點一德國的職業教育在整個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點就是「雙元制」教育。簡單來說,「雙元制」就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既在學校學習,也在企業實踐。在企業的實踐時間大概佔70%,在學校學習時間大概佔30%。學習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也可以說是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習,通過大量的動手實踐,遇到了問題再到學校學習,上升到理論。有針對地學習,使得學生們很有目標。
第二個特點是,德國的企業積極地參與職業教育。德國的企業非常重視質量,要保證質量,人才是最重要的,德國的企業在他們的工作計劃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要求是人才的培養。有了企業的參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訓,基本上是訂單式的培訓。學生平常研究的就是企業提出的問題,學生畢業後就基本上可以「零過渡」地進入企業工作。
第三個特點,德國的企業有大量的雙師型人才。他們主要是一些工廠或者企業里的師傅,在專業領域有很強的技能和經驗,同時又是一個教育家,能夠擔負職業教育的教學。
第四個特點,德國的職業教育是由德國的工商會統一管理、安排、協調、命題、考試、頒發證書等等。工商會是企業的一個共同管理組織,由於它的參與,職業教育和企業的結合變得完美,工商會也能明確知道企業的需求,根據需求制定職業教育的課程,同時制定標准。
在德國,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社會人員都能去接受職業教育,它對學歷沒有任何要求,門檻基本是沒有的,在企業能夠提供相應崗位的情況下,人人都能去他想學的專業。另一方面說,只要他獲得了企業的崗位,周邊的學校就必須接受他成為學生。如果學校學位不夠,你可以跟政府申請,提供幫助或增加學習位置及相應的資助。
但是,德國的職業學校實行寬進嚴出,在通過企業和學校的考試,要獲得專業技能證書以後,才能說明你真正畢業了。德國專業技能證書由德國工商會IH
K統一頒發。
❷ 德國的職業教育有什麼特色
德國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正如其職業教育對經濟的推動力一樣,舉世矚目並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果說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是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那麼製造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國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而促進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理論基礎——職業教育學的發展、改革與創新的,則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在誕生了像黑格爾、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學大家以及馬克思、恩格斯這樣偉大的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德國,其思辨的傳統對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產生了極大影響。正是在這思辨的土壤中,產生了許多極具職業教育特色的理論成果,凸現了職業教育自身的規律。縱觀當今世界,只有德語文化圈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將職業教育學作為大學的一門獨立學科,集中了大批專門從事職業教育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將自洪堡大學開始的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大學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既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職業教育的師資,又取得了許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科研成果。在包括著名的德累斯頓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柏林技術大學、達姆施答特技術大學、慕尼黑大學、漢堡大學、洪堡大學等24所研究型大學里,建立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機構及相應的職業教育研究所,為德國職業學校和企業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❸ 德國教育優勢
德國留學具有以下五大優勢:
一、幾乎免費的大學教育:這一點在發達國家獨一無二。德國全國所有高等院校,免費向中國學生開放,無須考試,直接申請,自選專業。學分制設置,自己掌握學習時間,從容完成學業。這無疑為留學生們免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雖然各聯邦州從2005年相繼開始收學費,但每學期僅300~700歐元,而且對國際學生和德國學生收取的費用是一樣的,這與英聯邦國家動輒數十萬元的學費相比,德國留學是經濟的選擇。
二、生活費用低:德國政府允許大學生免稅打工,並規定了保護性的最低報酬標准(每小時不低於7.5歐元),所以留學德國除了自備自保金約7716歐元外,剩下的所有學年的生活費用可憑打工解決。
三、大學縮短學制:德國許多大學已經開設了非常適合國際學生選擇的國際課程:三年取得學士學位,兩年取得碩士學位;傳統課程不設立學士學位,畢業後直接頒發碩士學位。近幾年,德國一些著名的大學:德國基爾大學等每年3、4月份都派教授來中國選拔學生,本科生赴德留學可省去國內考研這一大麻煩,直接實現了「本升碩」。
四、學位和學歷的含金量首屈一指:德國在戰後廢墟上用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成為了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傳統強大的科技和教育實力。德國人的科技教育質量之高素來為全世界所公認。
五、學成前景光明,發展空間廣闊:中國與德國之間良好而穩健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關系,使德國企業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近年來,除了西門子、賓士、大眾等公司外,每年都有眾多的德國企業湧入中國。他們最頭痛的事就是不了解中國文化,缺乏相應的人才,於是德國中文報刊上指定招收中國留學生的廣告比比皆是。最近畢業的留學生任職德國公司駐華或東南亞代表已是就業定勢,進入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層的留學生也是屢見不鮮。至於回國的就業前景更不用說。
法國留學優勢:
一、法國人非常熱情,從來不會對外來留學生漠不關心。
二、法國政府對外國學生的政策和法國學生是一視同仁的。只要是學生,不管是法國還是哪個國家都是平等的,平等是表現在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學習方面、學業方面。在錄取和考試發畢業證書這方面,是和法國學生一起上課的,不是弄一個中國班,發一個中國文憑,或者是弄一個什麼北非班,全部是混在一起的,沒有任何特殊的待遇。
三、法國學習和生活的費用還是比較低廉的(這個優勢和德國差不多)。低廉不僅僅是由於有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故意的低廉,是說法國大多數的院校都是公立的,公立的就是表現在學費上非常低廉。公立學校大概是一年的學費、注冊費人民幣5000,私立的也不會高到哪兒去,一般比如工商管理學院也是5萬、6萬、7萬人民幣一年,這是學業上,由於是公立的,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的,所以法國人都是5000,中國學生也都是5000一年。生活上學生身份有很多優待,首先住房,住房有國家補貼,國家補貼最高可以補貼到你房租的50%,當然最高要峰頂,不能說租一個兩萬,補貼50%,交10000。封頂是一個月可以拿到1000多房補,我用的全是人民幣,租一個3000人民幣的房子的話,只交1500人民幣,另外1500人民幣是國家補貼給你的。有一些學生宿舍,才1500人民幣一個月。它是租金越少,補的越少,也可以拿到60歐元(600人民幣)的補貼,實際支出就是900元人民幣,費用就比較低了。除了國家的房租補貼之外,還有其它的,比如公共交通,學生基本上是半價,地鐵、火車、公交。還有學生食堂,實際上也是半價的。學生食堂吃的東西另外一半錢是國家給的。看電影也有補貼,不是每天。 (補貼超級多額)
四、採用教育一體化。三年學士學位,五年碩士學位,八年可獲得博士學位。學分是全歐洲通用。
五、法國高校特別注重職業化。職業化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教學的內容經常是由企業界的人士參與制訂的,很多學校,特別是專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工程師學院這樣職業性比較強的學院,他們的老師基本上90%都是由企業界的經理、總裁擔任的。學習期間實習要求比較高,都是學制的一部分,起碼是半年的實習。這個實習是真的,不是象徵性的實習,真的要到企業里去實習。而且有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拿的工資都是比較高了,很多學生把實習作為找工作的跳板,在實習的過程中如果表現得好,自己也覺得滿意,就跟那個老闆已經講好了,畢業以就可以在實習的地方參加工作,職業性非常強。
六、能夠了解到法國的一些文化特性和思想(也算一個優勢吧)。通過幾年留學的生活,通過和當地居民的接觸,通過和同學之間的接觸,應該會了解到這個國家的一些文化特性的,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世界觀。一個大學實際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它的思想價值觀的一個縮影,你通過在那兒念書、學習,實際上是了解到那邊的文化、歷史、世界觀、價值觀,還有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法國還是有它比較獨特的特點的。法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
❹ 為什麼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
德國孕育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音樂節和科學家。至今,德國這片沃土上也還是人才濟濟,那為什麼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呢?
綜上所述,德國的民族性格、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都是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原因。
❺ 國內職業教育和德國之間的差距有哪些
而反觀我們國內的職業教育呢?從前一直是無人問津的一個話題,今年國家發布了《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聲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草案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基礎,但是國內學生和家長認不認可未來的職業教育,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思想問題,如果國家花了重大成本來扶持職業教育,但是招不到學生,那麼也只是一個空殼子!
❻ 為什麼半數德國學生選擇職業教育
1、首先德國職業教育出來的學生工資待遇不比本科生差多少,當一個同齡人大學或者碩士畢業的時候一個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賺了很多年錢了,而且也在自己的行業里有了一定的資歷、資質或者晉升到較高的薪資待遇崗位。
2、在德國沒有職業學校出來的學生社會認同度或者地位比高等教育畢業的學生差的偏見,愛好、興趣不同而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3、在德國,教育通道是貫通的,不僅職業教育的學生晉升通道通暢,而且他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愛好接受高等教育,讀大學、研究生、博士,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選擇重新接受職業教育。
❼ 德國的教育水平卻是世界頂尖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也聞名世界嗎
德國人極其重視家庭教育,德國也是唯一把修養少年兒童的義務密文載入我國憲法的國家。相比傳授知識,德國人更重視教給專業技能,重視鼓勵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們看上去好像什麼都沒教,事實上多方位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洞察力、想像力和邏輯力,這都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怪不得她們能拿到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❽ 德國職業教育在國際上什麼地位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舉世矚目並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學習的榜樣,而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整個培訓過程是在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簡稱 BBS)進行,並且這種教育模式又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中的實踐和在職業學校中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70%的時間在學校培訓,30%的時間在企業實習。如果學校規模比較大,比如在德國TEIP項目的學校是都可以完成的。
❾ 德國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
德國的教育體制是其以人為本、終生學習。德國教育體制不屬於英美所謂的精英教育,更像是全民通識教育。只要完成12年或者13年中學教育,取得高中畢業證書,就可以選擇進入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Hochschule,簡稱FH)或者大學(Universität,簡稱Uni)繼續學習。
德國作為一個由16個州(邦)組成的聯邦制的國家,每個聯邦州都享有所謂的「文化主權」(Kulturhoheit),負責各自的教育政策。盡管存在差異,但所有的聯邦州的教育體系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結構。
Primarstufe基礎教育
德國基礎教育的第一階段為小學Grundschule,凡是滿6歲的兒童就必須入學,這是強制性的義務教育。德國多數地區實行四年制,柏林與勃蘭登堡是六年制。
大部分州的德國小學生在四年級以後就要面臨人生的第一個拐點,分流到不同中學,能上哪種中學很大程度要看老師的推薦信,而老師的推薦信則會依據學生的成績。所以可以說,德國的競爭從小學就開始了。
SekundarbereichI中學初級
小學畢業後的教育階段,主要分為四個類別:
職業預校(Hauptschule)這個方向以職業教育為主,強調實務性與方法操作;
實科中學(Realschule)此方向以高等的職業需求為主,可選擇繼續升學;
文理中學(Gymnasium)通過高中畢業Abitur,可以直接進入所有高等教育學校類型,不論是職業教育體系、技術學院或是大學。
綜合中學(Gesamtschule)在一些州也有綜合中學,將以上三種形式歸集在一起,畢業後通過獲得不同的文憑進行升學。
SekundarbereichII中學進階
這部分主要包括文理中學高年級和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在文理中學高年級中,除了升入高等院校的要求的Abitur文憑,也因應社會工作需求,提供各種相關於職業的重點科目培養。
如:以科技教育為主軸的高中Technischesgymnasium、以經濟領域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還有高級專業學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畢業的高中生領取高中畢業文憑Hochschulreife。
Tertiar bereich高等教育
德國高等教育我們的中國家長就比較熟悉了,即便在國內,也有不少學生在高中就准備到德國留學。這些大學主要分三類:
綜合性大學(Universitet)這類大學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強調系統的理論知識。此類院校可授予本科、碩士以及博士學位。
高等專業學院(Fachhoch schule)這類大學偏重於實踐應用教育,學生通過4至5年的專業學習,可取得高等專業學院畢業文憑。
藝術院校(Kunsthoch schule)這類大學專門針對藝術類學生,其中包括音樂學院、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等。
德國教育體系嚴謹且多樣化,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機會均等也是德國教育的重要理念,德國完善的社會保障和嚴格的稅收制度使得受教育的機會遍及德國社會各個階層。無論是一名工廠員工,還是大型企業高管,子女都可以在德國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另一方面的平等體現在德國教學的均質化,在各類高校排名中,德國高校雖說不在前列,但集中扎堆在前500名。將教育資源進行平均分配,在中小學也是如此,在同類型的學校間沒有巨大的優劣差別。
高質量的學術水平、均質化的教育理念、先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等特點讓德國的教育體系為世界所承認,也是使德國成為目前全球的第三大留學目的地國家的重要原因。
❿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優點
德國教育的高水平和文憑的含金量舉世公認,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將教育市場化的國家,小學及中學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絕大多數的大學也是免費的,並且對外來移民同等對待。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舉世矚目並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整個培訓過程是在工廠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簡稱:BBS)進行,並且這種教育模式又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中的實踐和在職業學校中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
德國雙元制模式學制為2~3.5年,一般主體為中學畢業生,其智力特徵以形象思維為主,培養目標為技術管理人員。教學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里交替進行,約60%-70%時間在企業,40%-30%時間在學校。在培訓的組織方式上,採用由企業進行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培訓學校完成相應的理論知識的培訓,企業與職業學校兩方面共同完成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