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怎麼評價鐵血首相

德國人怎麼評價鐵血首相

發布時間:2022-09-26 05:08:52

『壹』 如何評價鐵血宰相俾斯麥

1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62年,俾斯麥一躍成為德國的首相。他在上任演講向所有人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至此德意志的政治和軍事的改革就開始了。

德國的農業發展很艱難,俾斯麥就開始設置貿易壁壘,保護農業市場。這個政策延伸了著名的「鋼鐵和黑麥的同盟」,同時導致俾斯麥一直在外交方面小心維護的俄國關系進一步破裂。這一類措施成為了德國保守主義和世界戰爭法西斯主義的社會基礎。由俾斯麥踐行的「鐵血政策」對於整個歐洲大陸的格局都發生了改變,也為後來德國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埋下了種子。

我們可以說俾斯麥是近代德國的奠基者,他在外交上的縱橫捭闔,「鐵血」政策的推行,將分裂邊緣的德國變成影響整個歐洲大陸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德意志帝國。在十九世紀,除了拿破崙以外,也只有俾斯麥能夠給自己國家和歐洲大陸產生這樣的影響力。

『貳』 俾斯麥為什麼又稱「鐵血首相」

鐵血宰相的由來1862年6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魯士議會的首次演說中,他大聲宣稱:「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 俾斯麥的「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鐵血宰相」的別稱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麥正是憑靠這種暴力,大膽而又狡猾地利用國際糾紛和有利時機,決定性地使德國通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一起來。
從政前的俾斯麥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親的庄園里度過的。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斗。1835年於柏林大學畢業後,俾斯麥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兩處領地。強壯的體格,粗野的個性,對待農民的殘忍,追求目標的毅力和不擇手段以及現實主義的態度,構成俾斯麥鮮明的性格特點。
議員生涯
這次步入政壇,使俾斯麥一生命運改變。他首先當上了河堤監督官,這份差事很適合俾斯麥好勝的性格,因此他當得很稱職,很快便樹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機會參加議會選舉。雖然只當選為候補議員,但他卻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議員以患病理由退出,結果他成功當選為柏林州的正式議員。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麥當時只有33歲。
同年,他與一位名叫喬安娜的女子訂下婚約,並於該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發,普王被俘。俾斯麥決定親赴柏林,打探虛實。途中,他遇上了威廉親王的妻子,要求他協助其夫稱王,但俾斯麥拒絕了這個請求。後來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鎮壓了這場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麥出駐法蘭克福邦聯會議之普魯士代表,並於不久後升為大使,而這份差事他足足當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親王攝政,威廉親王攝政後,實時召見俾斯麥,並任命他為駐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親王登基,是為威廉一世,但他隨即在擴充軍備方面,與議會發生沖突。無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麥為內相,但俾斯麥並不甘於只當內相,故此並不履行。
在1862年春, 俾斯麥回到柏林,普王因為內部的壓力,並不能升他為首相。結果俾斯麥請辭,並被改派為駐法大使。同年,在普魯士議會新一輪選舉中自由派獲得了絕對勝利,並馬上否決了普魯士政府的對軍事改革的全部撥款,政府和議會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麥成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選。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麥,並任命其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為首相的俾斯麥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講中堅定的對議會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從此俾斯麥被冠上了「鐵血首相」的綽號。隨後國王對俾斯麥說:「我很清楚結局,他們會在歌劇廣場我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朕的頭。」而俾斯麥則 回應道:「既然遲早要死,為何死得不體面一些?……無論是死在絞架上抑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別的……必須抗爭到底!」從此,國王和他的首相間形成 了十分特別的牢固關系。
在俾斯麥就任首相後,並未能解決與議會的沖突,為此,他便欲以德國統一的大業來轉移議員的視線,並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來抗衡資產階級自由派。很快地,他便開始籌劃三場統一戰爭。

『叄』 俾斯麥為什麼被稱為「鐵血宰相」

因為他實行「鐵血政策」。

為了沖破封建割據對經濟的阻礙,德國的統一提到了歷史的議事日程。首相俾斯麥於1862年提出的通過王朝戰爭實現德意志統一的政策。其中,「鐵」指武器,「血」指戰爭。

俾斯麥代表容克地主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竭力主張以強權和武力統一德國。俾斯麥針對阻礙德國統一的強大的國內外勢力而採取的武力統一德國的「鐵血政策」,是實現德國統一的強有力的手段。

他依靠其「鐵血政策」,先後發動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

俾斯麥也從而被人稱為「鐵血宰相」。

(3)德國人怎麼評價鐵血首相擴展閱讀:

俾斯麥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在1866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取得勝利。1870年又進行普法戰爭,打敗了法軍。

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聯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任德意志帝國宰相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靠「鐵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還幫助法國凡爾賽政府鎮壓巴黎公社。

他對內頒布《反社會黨人非常法》,殘酷鎮壓工人運動;對外力圖運用聯盟政策,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

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職。俾斯麥下台時被封為勞恩堡公爵。此後他長住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1898年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血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奧托·馮·俾斯麥

『肆』 鐵血宰相俾斯麥,一生致力於統一德意志,為何卻被罵作"魔鬼"

主要是輿論的關系導致世人的誤會。從俾斯麥的所有行動來看,他慢慢加強了德國。他是應該是一個對公眾有貢獻的人才對,雖然說在德國統一過程中也發生了流血事件,但一個國家的發展是不可避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合理。俾斯麥的名聲不好,因為他犯了錯誤。在1882年的時候,俾斯麥讓德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組成三個盟國,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導致到後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所以所說俾斯麥間接導致了一戰。

俾斯麥在統一德國時,盡可能減少流血事件,能談的盡量不動武。當他在北歐與丹麥作戰時,普魯士仍然很弱,所以他放過了普魯士。俾斯麥為了完成統一大業,他與義大利結盟,共同進攻奧地利,從此奧地利幾乎在戰爭中被征服,但俾斯麥覺得做得太多了,他放鬆了對奧地利的追殺,只把它從德國聯邦驅逐出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種做法都很仁慈。

『伍』 如何評價俾斯麥呢

俾斯麥,生於1815年4月1日,殂於1898年,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 俾斯麥在政治領域是非常保守,反動的.他自己在回憶錄里辯護說自己從來不是保皇黨,可從1848年自由主義革命等等事件里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保皇黨.他從精神上屬於傳統的,保守的普魯士容克地主,他希望全體臣民都像他一樣熱愛他的君主;他希望君主立憲制度對君王權利的影響越小越好。俾斯麥在推動德國統一和為德國日後的外交策略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天才的外交家.但在政治上是一個保守派.而且由於俾斯麥太過於有威望,導致威廉二世上台前德意志帝國君權並不十分強大的局面,盡管這個局面是俾斯麥自己十分想避免的。俾斯麥代表容克貴族(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竭力主張以強權和武力統一德國。俾斯麥針對陰礙德國統一的強大的國內外勢力而採取的武力統一德國的「鐵血政策」,是實現德國統一的強有力的手段,依靠其「鐵血政策」,先後發動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盡管統一後的德國保留了普魯士的封建勢力及其軍國主義傳統,但統一畢竟是一個進步的歷史事件。統一是普魯士的勝利,俾斯麥充分發揮了自己傑出的政治、外交才能,為德意志的統一作出了傑出貢獻。應該充分肯定其功績。

『陸』 俾斯麥被譽為什麼首相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於1815年4月1日,殂於1898年,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統一德國(踢出奧地利)的代表人物。

『柒』 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他的輝煌源於德意志的統一。

德意志地區原先是查理曼帝國下屬的一塊土地。查理曼帝國分裂後,帝國分裂成三個部分,東法蘭克帝國、中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這三個國家後後續演變,東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 ,中法蘭克王國——義大利王國,西法蘭克王國——法蘭西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由羅馬被教皇加冕的皇帝。起出東法蘭克帝國統治者奧托一世和教皇關系很好,後來繼承者腓特烈一世更是改名神聖羅馬帝國,由此可以證明兩方勢力的友好。

在他的主持下,普魯士先後對外發動三次王朝戰爭。 第一次王朝戰爭,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原因丹麥國王去世,繼承人沒有得到德意志邦聯接受,造成兩地的傳承問題。結果,德意志聯軍勝利,丹麥放棄對兩地的主權。 德意志統一邁出堅定的步伐。

第二次王朝戰爭,普魯士對奧地利,最終俘虜次機會奧地利所有主力軍隊。

第三次王朝戰爭,普魯士對法國,法國是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地區最後的阻力。最後拿破崙三世向普魯士投降,普魯士完成德意志地區的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登基稱帝,德意志帝國就此成立 。這三場國家統一戰役都是在俾斯麥的指揮下。

『捌』 如何評價鐵血宰相俾斯麥

其實關於俾斯麥其人的評價,後世一直都有點極端,大部分都是崇拜,還有一部分則是一味貶低。真實歷史上的俾斯麥其實更加的豐富多樣,沒有那麼平面單一,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對於普魯士,他是絕對的忠誠。他對普魯士既有政治體制和權力結構進行了改良,並使其效能最大化,而不是通過一場革命。即便是他執政時期,用他著名的「鐵血政策」即在德國保持統一的狀況下擺脫經濟困難並且發展成首屈一指的經濟政治力量,同時又用他卓越的外交技巧在歐洲的大國之間縱橫捭闔。平心而論這也得益於德皇威廉一世的信任。

其實當時很多的外交事務,都是他自己構思出來的,因此時間一久,德國的外交和行政部門逐漸被一群盡職、干練但缺乏判斷力的官僚所佔據,對那個僅有的「主腦」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俾斯麥在1890年離職後,繼任的卡普里維等人根本無法延續他「同時玩轉七個水晶球」的復雜政策。

『玖』 在德國人眼裡希特勒是怎樣的呢

德國有希特勒、中國歷史有成吉思汗、法國有拿破崙,可他沒有中國歷史建立蒙古大帝國的成吉思汗要魄力,因為成吉思汗一口口的吃掉佔領而擴張領土,希特勒打一個國家沒有得到實際上的統治就開始點燃另一個國家的戰爭,法國有拿破崙,中國有鐵木真,德國有希特勒,而希特勒和的野心並不比成吉思汗小,成吉思汗那年代荒地多,靠膽量和騎兵的拼殺和弓箭手戰術對外擴張,希特勒都打到俄羅斯,要是一開始先對俄羅斯發動戰爭俄羅斯可能不存在啦,因為俄羅斯之前只是今天莫斯科的一個小公園而擴大到成為現在領土最多的國家,而二戰時期俄羅斯領土確實廣闊但是他們也從狂妄的擴張到領土變大感到累啦,當時德國軍事力量不可思議,二戰時候唯一給中國提供武器還是德國,那是因為希特勒小時候在奧地利流浪街頭餓肚子,一個中國人帶他回家給他吃住給他安排工作,他感動、感激從此認為遠方的中國人心地善良,二戰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德國一開始和蔣介石談判一起結盟,武器由德國提供,一起統一亞歐,因為中國有清末開始就走向衰落貧窮落後,那時候最先進的武器還是德國給的,蔣介石那時候在中國勢力最大,因為他得到孫中山的軍權,而當時中國還四分五裂,蔣介石征戰各地勢力軍閥才越來越有實力,但是對於希特勒的結盟要求他拒絕,由此德國不再訪問中國,日本一直派外交部往德國要結盟,最後德國也贊同
俄羅斯被德國打的屢戰屢敗的,德國點燃戰爭一開始選擇一個國家得到甜頭看英、法不管,他信心滿滿同時對幾個國家突襲,就像經濟社會投資者貪心一夜暴富的思想,其實成吉思汗、希特勒也好他們小時候所經歷的黑暗社會隨著越來越懂事看到外勢力的鎮壓激發內心深處的反抗甚至想成為民眾心目中的英雄,讓名垂千史,他們都盡力啦,想為國為民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侵略就是罪人?那麼成吉思汗我們還是以英雄而崇拜的贊同比例大,俄羅斯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一個國家,在中國心中割佔領土階段俄國當時的執政總統現在已經被俄國人記載在歷史寫為英雄人物,為他們的國家收獲那麼多的領土,而不是侵略,他們記載不認為割占而是記載中國政府同意情況簽字,所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現實一點,有人幫到你你就贊成,而侵犯你你就覺得對方錯的,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成敗論英雄,輸贏定對錯,但是德國的戰爭導火線讓德國從之前所受的壓迫到反抗而擴張選擇投降而結束二戰,他們並不因為擴張的失敗導致比起沒發動戰爭的階段更糟糕,反而德國人對於擴張的結果認為換來的更多,因為他們是所有壓迫而選擇!沒有永遠的強者,但是強者在強大的時候所做出來依然輝煌過,他們對外擴張的失敗和清末清政府被外侵略強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還糟糕,而且德國作為侵略者應當受到更大的賠款,要是按清政府被侵略者的要求賠款,全世界那麼多個國家要德國賠款,德國就要真的垮啦,所以他們還是算幸運的,而清政府時候和法國戰爭明明戰勝法國當時還有英國的支持,不但不向侵略的法國提出要求賠款反而給對方好處簽訂條約,讓法國感到驚訝更看透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英國也開始看不起,要是德國在二戰的時候佔領別的國家,有可能會遭到斬草除根的,要麼只殺軍人鎮壓老百姓,所以希特勒的選擇導致德國的損失比起他侵略過的國家他們更加幸運,多聰明的希特勒,擴張遭到數幾倍的敵人對自己開戰就知道收手,再說不收手會導致亡國的,而且他們不發動戰爭之前也受外國的鎮壓讓老百姓難以生存的地步,所以一個為國家而戰想要為自己的名族、國家而擴張的軍事家,他在他們的國家心目中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人物!

『拾』 「鐵血宰相」是誰的稱號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於1815年4月1日,殂於1898年,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首相」。
1862年6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魯士議會的首次演說中,他大聲宣稱:「德國(註:這里指德意志)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議論和多數人投票能夠解決的,有時候不可避免的,要通過一場斗爭再解決,一場鐵與血的斗爭。」 俾斯麥的「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鐵血宰相」的別稱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麥正是憑靠這種暴力,大膽而又狡猾地利用國際糾紛和有利時機,決定性地使德國通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一起來。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怎麼評價鐵血首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