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各國鋼盔型號,最好能帶圖
1、M35頭盔(德國)
顏色為黑色,盔檐很明顯,盔型弧線比較淺。形狀與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的頭盔類似。德國的陸軍部隊在二戰期間普遍性的裝備此頭盔。中國的抗戰初期,國民黨軍主力曾經大量裝備此頭盔。
(1)德國m18頭盔怎麼樣擴展閱讀
由於軍事的發展和和平時期現代工作、生活的的日益多樣化,人們對生命安全的日益重視,頭盔的使用方面也越來越廣泛,大致可分為軍事、工作、運動三類。
一、步兵頭盔:
亦稱鋼盔,主要用於防禦彈頭和彈片對頭部的傷害。盔殼多採用特種鋼製作,為提高防彈性能,有的還增加一層防彈尼龍或玻璃鋼襯里。懸掛系統通常用皮革、塑料或纖維織品製成,固定在盔殼內。頭盔重量一般為1~1.5千克。
二、飛行員頭盔:
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等佩戴的飛行員頭盔,盔殼多用玻璃鋼或塑料等輕質材料製成,主要用於防止頭部震傷或磕傷,並能防噪音。這種頭盔能包住耳朵和兩腮,裝有耳機和送話器等,有的還裝有可上下移動的面罩,以保護眼睛和面部。
三、空降兵頭盔:
用於防止開傘瞬間被操縱帶或傘繩擊傷和著陸時碰傷頭部,著陸後的用途則和步兵頭盔相同。這種頭盔一般也是鋼質的,常採用雙盔帶,佩戴牢固可靠,以免在跳傘過程中被氣流沖脫。
四、坦克員頭盔:
俗稱坦克帽,坦克乘員頭盔內則裝有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膠等防震襯墊,盔殼有的類似飛行員頭盔,也有用皮革、纖維織品等縫制而成的,這種軟體頭盔,中國俗稱坦克帽。
五、馬術頭盔:
又稱為馬術安全帽,英文Equestrian Helmet。和其他用途的頭盔一樣,是給騎手提供頭部防護的。馬術頭盔很重要的一個安全標準是騎手不幸落地時要破裂開來,從而減輕外力對騎手頭部的沖擊以達到保護騎手的目的。
B. 一戰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為何變化如此大
德軍在戰爭初期裝備的帶有尖頂的「普魯士盔」並不是真正的鋼盔,除後期產品外,大多是皮革製造的,有的外包毛氈,僅有遮風擋雨的作用,而無防彈功能,後期大量採用的也不是M35,而是m16、m17、m18這幾種頭盔。因為塹壕戰為了防止破邊擊中頭部帶來的傷亡,所以一般要用鋼盔進行防護,而帶尖頂的在製作工藝上比較復雜,所以就逐漸淘汰了。
C. 二戰主要參戰國的步兵頭盔,哪款性能最好
頭盔自一戰發明以來就成為保護士兵們免受流彈、彈片傷害的重要防具,據統計戴頭盔可減少5%的受傷率和19%的陣亡率,因此也被各國軍隊所重視。到了二戰,世界主要參戰國都為自己的士兵們裝備了制式鋼盔,那麼到底哪個國家的頭盔性能最好呢?
衡量頭盔的好壞主要看三個性能,第一看防護性、第二看戰場適應性、第三看舒適性
德制M35鋼盔
在防護性方面,英制MK2型頭盔的設計理念出自一戰時的壕溝戰理念,重點防禦從上方及斜上方的流彈和彈片,屬於遠遠落後二戰的設計,也是二戰所有頭盔中防護面積最小,防護性能最差的頭盔。
在舒適性方面,MK2頭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採用十字形鐵框架,並在鐵框架下設有十字形泡棉軟墊,其舒適性較強
在適應性方面,由於英國殖民地較多,且地處北非沙漠、東南亞熱帶雨林,英國頭盔比較適應戰場環境,甚至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就裝備了大量英國飛碟式鋼盔。
英制MK2頭盔由於防護面積最小,其防護性最差,但是其戰場適應性較強
結論:二戰各國頭盔中從防護性上說,德國頭盔防護性最強,美國、蘇聯次之,英國最差,從舒適性上說,美國人頭盔舒適性最強、英國德國次之,蘇聯最差,從戰場適應性上說,英國頭盔最強,美國次之。綜上所述,由於頭盔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防護性,因此防護性最好、舒適性稍弱的德制M-35才二戰最強的頭盔
D. 德軍一戰就有這種頭盔了
是有,但是上面的迷彩不太正確……
德軍於影視作品中,在一戰時期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尖頂盔(Pickelhaube)』,正式名稱為普魯士軍盔,但這種裝飾遠勝於實戰用途的頭盔僅僅是皮革加少量金屬(如銅皮、鑄模鉛錫)製作完成的,只是由於其外形華美,甚至影響到了英俄在內的多個國家。
然而由於一戰開始(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皮革製作的尖頂盔根本無法防禦傷害的真相被血淋淋的擺在各國軍隊高層之中。當時的法國,配發的就是那個如今法警都還帶著的凱皮帽(Kepi cap)……因此,英國人改用了布洛迪式鋼盔(Brodie helmet),後也曾一度成為加、澳等殖民地國家軍/警的標准。而法國人則裝備了著名的阿德里安頭盔(M15 Adrian helmet),由於其防撞擊能力相對傑出,所以此後逐漸演變為消防員帽……
德國自然不肯落於人後,自1916年開始,陸續推出了M16/17/18頭盔,並且極為狂熱的建立了准軍事主義組織『鋼盔黨(Stahlhelm)』,這有點類似於美國的長槍協會……辨認德軍一戰頭盔的最好方法,就是看頭盔側面的圓孔,如圖:
不過看截圖,這應該是電影《空戰英豪》(Flyboys),鑒於它是一部戰爭劇情影片,且對喜劇效果需求不似《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那樣強烈,所以我覺得這種迷彩還是較為貼切的。
E. M35、 M40、 M42鋼盔有什麼主要區別
M35鋼盔是二戰德軍鋼盔的4個型號(M35,M40,M42和傘兵盔)之一。二戰時期的德軍鋼盔和一戰時期的德軍鋼盔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該頭盔是為了滿足德軍的需要,來替代仍在試用的一戰時期的鋼盔。M35在基本的東西上和一戰時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輕,功能也更強。另外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M40和M35很像,特別是它的盔沿和M35幾乎一樣,所以很多人都會把M35和M40搞混。其實辨別M35和M40很簡單,只 要看兩者的通風孔就知道了. 為了降低成本,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裝通風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打了兩個通風孔。這個簡化步驟加快了頭盔在戰爭期間的生產速度,但是必須採用新的模子。由於採用了新的模子,M40比M35要圓。M40的油漆有兩種,一種是外表和內盔都是無光的平滑漆(細微顆粒)。另外一種是內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 糙的大顆粒漆。除了黨衛軍的M40以外,所有的M40隻有在外盔的一側有標記。另外一側沒有。
M42是整個二戰中最常見的鋼盔,這是因為M42較長的生產時間(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M42還被繼續使用。而M35,M40是在早期的二戰中使用,因此所剩不多,反 而在今天M42比較容易找到。M42和M40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邊緣,M42的外盔沒有使用早在馬克西米連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的卷邊工藝,而是使用了切邊,這是因為在戰爭時期,由於前線的迫切需求加上德國工業體系的產能已經在超負荷運轉了,為了縮短生產時間和降低成本,工廠將鋼盔外沿窩邊的這道程序省略了。另外,多數的M42的外盔都沒有標記,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產的,在頭盔的一面有陸軍,空軍,或SS的標記。另外 一側沒有標記。M42的油漆為深綠色或沙色(沙子的顏色),選擇這兩種顏色主要是為了增強隱蔽力。
F. 二戰德軍鋼盔性能怎樣
理論上,德國的M35型煤斗式鋼盔從設計思路和防護效果來說都是最好的,其後延部分向下覆蓋的較長能夠更好的保護腦部
但從實際效果上看,由於當時沒有凱夫拉材料,因形狀的關系鋼(真正的鋼)盔重量集中壓在士兵的後頸,很容易因彈片、彈丸的沖擊力而扭斷脖子
此外,考慮到加工工藝、材料、佩戴舒適性等方面的因素,綜合性能最好的還是美國的M1鋼盔
G. 關於二戰四大頭盔比較
簡單說下,
2戰主要參戰國——美國:大部分武裝力量採用M1型鋼盔,這在當時是1940年設計的新式盔,摘網上資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加入歐戰之初,當時的美軍並未擁有專屬的鋼盔而是採用英軍的M1915型鋼盔,並在國內自行趕制新型的M1917型鋼盔交由部隊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美國總共製造了200萬頂的M1917型鋼盔。但由於M1917型鋼盔的防護力並不足以確實地保護使用者的生命,因此在參戰後不久,美國便於紐約設立了一個鋼盔委員會,這是一群有名的盔甲、金屬研究等單位所組成的單位,專門負責鋼盔的設計與製造。 在開始時,美國陸軍為了開發新型的鋼盔,特別從英軍M1917、法軍M1936與德軍 M1916這3種不同型式的鋼盔中研究其發展與設計及實戰的驗證,這也就是導致日後美軍開發出M1鋼盔的基礎。但在M1鋼盔出現之前,美國陸軍一直都在使用英軍的M1917Mk1及美軍拷貝的M1917A1。 1942年,美軍正式配備M1鋼盔全面取代M1917型鋼盔。在經過兩次大戰戰場上所累積到的情報顯示,M1鋼盔的安定性、調合性、舒適性己經遠超過M1917型鋼盔,而M1鋼盔在戰場上也著實挽救了不少士兵寶貴的性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又參加了1956年的韓戰及1968年的越戰,美軍再度將M1鋼盔改良成M1956型,這兩者的差異之處在於鋼盔的高度。 M1鋼盔高17.6cm,而M1956型鏡盔高16.8cm,但在長度與寬度則不變,分別為28cm與23.5cm,在重量上,M1鋼盔為1.36kg;M1956型則為1.5kg,除了高度與重量外,其它部位例如:下巴帶、頭帶等都作了小部份的修改。
簡單說,這種頭盔是在西方國家的各種頭盔基礎上改進而成,比較中庸但比別國稍好。
英國:俚稱TOMMY的「鍋蓋」MKⅡ 型,此型盔自一戰以來廣泛使用於英聯邦國家與其它國家;中國自抗戰以來也在各軍中皆有大量使用此款盔,MK-2型鋼盔是英國改良自一戰的MK-1型鋼盔,大體上在盔型無作很大的修整改良,大部分改良在其懸吊系統與下巴額帶上作修整,使之更符合二戰的需求。MK-2型鋼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采十字形鐵框架,加在金屬圓箍頭環上,並在頭環上結合五片式皮襯,十字形鐵框以一顆一字型螺絲與盔體結合並在鐵框下設有十字形泡綿軟墊以增加戴盔的舒適性。在下巴額帶方面以掛環方式結合於盔體上;下巴額帶兩端為具彈性的伸縮帶以口型環下結有一條可調式卡其色棉帶,同樣的在各邊的伸縮帶的另一端,也設有口型環用於與盔體作結合。此盔以盔型而言是以當時壕溝戰的理念所作的設計但就二戰來說就很落伍,不過對提供士兵的保護仍有一定的防護功用。
蘇聯,極有特色的SSH-40頭盔是持續改進的結果,延續戰前蘇聯36型、39型鋼盔設計,其外型甚至很接近美國M1,不過據說防禦效果不佳,也許這不能從衛國戰爭蘇軍巨大的傷亡數字得到佐證。但這頭盔外觀富於個性,值得收藏。
德國——著名的M35頭盔是納粹戰士的標志物之一,根據現在網上的資料,這是2戰中防護力效果最好的一款頭盔,不過,防護力再好也不能擋子彈,2戰時期的頭盔和現在防禦等級ⅢA的非金屬作戰頭盔沒法比,當然,此種頭盔的外型更加戲劇化,盔沿後部延伸下垂的護耳如此有特色以至於美國當年裝備第一代非金屬復合頭盔——M88 P.A.S.G.T盔時由於延續咯這個護耳而被稱為「德國佬」頭盔,該款頭盔網路資料很多,不必贅述,請搜索相關連接,如「帝國遺風——民主德國M56鋼盔」一文都有關於德軍M35的記載。
最後說下,根據上述帝國遺風一文,納粹德軍自己在2戰中期對繳獲的各國頭盔測試結果。英國的MK2型盔防護力最差,而最好的是德軍自己的M35頭盔,即使這樣,高標准嚴要求的德國國防軍仍然不夠滿意,持續開發咯A、B、BⅡ幾種實驗性頭盔。其中後兩者由步兵學校學員佩帶參加過1945年的柏林攻防戰。
回答完畢,樓主明白否?
H. 德式鋼盔
戰後的兩德成為了冷戰的最前沿,所以兩家的後台--美、蘇各自武裝了、,所以西德軍隊使用的是美國提供的M1鋼盔,東德軍隊先前使用蘇聯的M40鋼盔,後來使用了一種自主研發的「淺鍋底」式的鋼盔,兩德統一後德軍便使用美式的M88頭盔。世界范圍內,其實許多國家都在使用M88系列頭盔及仿製品,包括中國(訓練時使用國產GK80鋼盔)。有的國家使用自己的,如英、法、俄等
I. 德國現役頭盔聯邦德國目前裝備的是什麼頭盔
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 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 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 勞 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個西班牙 M35可以通過觀察鋼盔的外沿來判斷是否為M35。另外,M35的形狀和M40,M42比較,更接近卵形。這個差別很細微 ,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很難會發現 M35里外都有噴漆,盔的兩側有陸軍,空軍或黨衛軍的標志(有些M35隻有一側有標志)。很多M35是綠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數的M35上的漆,看起來會比M40和M42上的顯的暗 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裝通風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打了兩個通風孔 M40的油漆有兩種,一種是外表和內盔都是無光的平滑漆(細微顆粒)。另外一種是內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 糙的大顆粒漆。除了黨衛軍的M40以外,所有的M40隻有在外盔的一側有標記。另外一側沒有 M42是整個二戰中最常見的鋼盔,這是因為M42較長的生產時間(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M42還被繼續使用 M42和M40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邊緣--M42的外盔沒有滾邊 多數的M42的外盔都沒有標記,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產的,在頭盔的一面有陸軍,空軍,或SS的標記。另外 一側沒有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