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有幾艘又有什麼配置
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1898年)命名,人稱「鐵血宰相」。
提爾皮茨號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人稱「德國海軍之父」。
[編輯本段]戰爭經歷
提爾皮茨號俾斯麥號戰列艦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駛離漢堡前往基爾灣進行首次試航,然後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廠完成最後裝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駛出格丁尼亞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然而,它的企圖被英國發現,並遭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艦只的圍追堵截。英國海軍調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Prince
of
Wales)攔截。戰斗中,俾斯麥號擊沉
胡德號,還擊傷了威爾士親王號,自身也中
彈負傷導致航
速下降、燃
油流失。英國隨後傾力調遣皇家海軍艦只前來圍擊。5月27日,俾斯麥號被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魚雷機打壞船舵,無法操舵。次日趕到的英國艦隊群起圍攻,該艦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
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英國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發射了魚
雷,在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為避免該艦遭英軍擄獲,艦長最後下令其自
沉於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是俾斯麥級二號艦,「提爾皮茨」號在進行隨後的裝配時,其造船廠:威廉港海軍造船廠,屢遭英國飛機空襲,空襲達1042架次,投下大約670噸炸
彈。盡管沒有一顆炸
彈命中「提爾皮茨」號,但反復的轟炸卻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爾皮茨號建成以後自從1942年就一直隱藏在挪威的峽灣中,牽制了盟國大量的海軍兵力,使英國皇家海軍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戰方向用兵。英國海空軍動用重型轟炸機、袖珍潛艇、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多次發動襲擊都未能將其擊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國皇家空軍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腳櫃」重型炸
彈炸沉。
[編輯本段]性能數據標准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值49400噸/最大52900噸。
尺度:長251米/寬36米/型深15米/設計滿載吃水10.2米/實際最大吃水10.7米。
動力:12台高壓鍋爐,3台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航速:30.8節;載油7400噸,續航力:8525海里/19節,9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8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12座單管20毫米高炮(提爾皮茨號為18座四聯裝、6座單管20毫米高炮)。
裝甲:主側舷裝甲32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
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揮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
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250公斤T
NT
炸
葯,實際可抵禦30
0公斤德國hexanite烈
性
炸
葯。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艦體結構總重11691噸。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全體艦員編入12
個分隊,每個分隊180-220人。
『貳』 德國海軍有幾艘驅逐艦 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哪個實力強
德國經濟強多了,花費多。自然實力強!水面戰艦護衛艦3艘薩克森級護衛艦4艘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8艘不萊梅級護衛艦輕型護衛艦5艘不倫瑞克級護衛艦 潛艇潛艇4艘U212A級多用途潛艇6艘U206A級岸防潛艇 義大利海軍後備兵力總人數約為21000名,現役海軍航空兵2500人, 海軍陸戰隊2100人。現役各種艦船237 艘, 其海軍艦隊實力119艘,其中主要作戰艦艇包括潛艇6艘、輕型航母1艘、導彈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4艘、導彈護衛艦12艘、輕型護衛艦8艘等;裝備各型飛機109架,其中AV-8B型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16架、訓練型TAV-8B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2架、SH-3D/H海王反潛直升機26架、AB-212反潛直升機50架、EH-101默林多用途直升機4架。另有大西洋II型反潛巡邏機17架(含備用機)列編在空軍,歸海軍使用。
『叄』 德國最強的戰艦/坦克/飛機是
權威答案: 最強戰艦:俾斯麥戰列艦 最強飛機:台風戰斗機 最強坦克:豹2A6
麻煩採納,謝謝!
『肆』 德國一戰戰列艦有哪幾級
超無畏艦:
「拜恩」級2艘
「國王」級4艘
無畏艦:
「凱撒」級5艘
「赫爾戈蘭島」級4艘
「拿騷」級4艘
前無畏艦:
「德意志」級5艘
「布倫瑞克」級5艘
「維切爾斯巴赫」級5艘
「愷撒·腓特烈三世」級5艘
一共分3個艦種9個級別39艘。其中「拜恩」級戰列艦只有2艘建成服役,令2艘沒有建成。
『伍』 戰艦世界德國戰列艦有哪些 德國各級戰列艦曝光
這種東西你登個游戲點開科技樹不就全完事了么
3級-拿騷、阿爾伯特國王號(金幣船,目前不賣,在自選金幣船里)
4級-凱撒
5級-國王
6級-巴伐利亞
7級-格奈森瑙、沙恩霍斯特(金幣船)
8級-俾斯麥、提爾比茨(金幣船)
9級-腓特烈大帝
10級-大選帝侯
注意,所謂的「袖珍戰列艦」其實是裝甲艦,英國人把她叫做「袖珍戰列艦」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在游戲中定義為6級的巡洋艦
『陸』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有幾艘又有什麼配置
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1898年)命名,人稱「鐵血宰相」。
提爾皮茨號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人稱「德國海軍之父」。 [編輯本段]戰爭經歷 提爾皮茨號俾斯麥號戰列艦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駛離漢堡前往基爾灣進行首次試航,然後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廠完成最後裝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駛出格丁尼亞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然而,它的企圖被英國發現,並遭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艦只的圍追堵截。英國海軍調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Prince of Wales)攔截。戰斗中,俾斯麥號擊沉 胡德號,還擊傷了威爾士親王號,自身也中 彈負傷導致航 速下降、燃 油流失。英國隨後傾力調遣皇家海軍艦只前來圍擊。5月27日,俾斯麥號被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魚雷機打壞船舵,無法操舵。次日趕到的英國艦隊群起圍攻,該艦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 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英國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發射了魚 雷,在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為避免該艦遭英軍擄獲,艦長最後下令其自 沉於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是俾斯麥級二號艦,「提爾皮茨」號在進行隨後的裝配時,其造船廠:威廉港海軍造船廠,屢遭英國飛機空襲,空襲達1042架次,投下大約670噸炸 彈。盡管沒有一顆炸 彈命中「提爾皮茨」號,但反復的轟炸卻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爾皮茨號建成以後自從1942年就一直隱藏在挪威的峽灣中,牽制了盟國大量的海軍兵力,使英國皇家海軍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戰方向用兵。英國海空軍動用重型轟炸機、袖珍潛艇、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多次發動襲擊都未能將其擊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國皇家空軍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腳櫃」重型炸 彈炸沉。 [編輯本段]性能數據標准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值49400噸/最大52900噸。
尺度:長251米/寬36米/型深15米/設計滿載吃水10.2米/實際最大吃水10.7米。
動力:12台高壓鍋爐,3台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航速:30.8節;載油7400噸,續航力:8525海里/19節,9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8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12座單管20毫米高炮(提爾皮茨號為18座四聯裝、6座單管20毫米高炮)。
裝甲:主側舷裝甲32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 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揮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 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250公斤T NT 炸 葯,實際可抵禦30 0公斤德國hexanite烈 性 炸 葯。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艦體結構總重11691噸。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全體艦員編入12 個分隊,每個分隊180-220人。
『柒』 德國H級戰列艦的數據
【暈,H45?只有H44好不好,而且因為這個系列沒有造成,所以只有H39有比較可靠的數據,其他的數據版本太多了,就是沒一個可靠的,反正根據史料H系列設計圖進行過好幾次改進,而且還前後的設計數據都有出入,總之混亂得很,除H39外沒有可靠的說法】
H級戰列艦 1939年1月德國最高統帥部正式通過了代號為「Z」的大規模造艦計劃,「Z」計劃(Z-Plan)正式啟動。計劃將使德國通過實施近10年大規模造艦計劃(其中大中型水面艦艇噸位達876,100噸),最終擁有向最強大的海權國家挑戰的實力。
Z計劃的核心是兩級大型戰列艦,其中之一相信大家必定很熟悉--俾斯麥級(Bismarck Class);另一級就是本文的主角:H級戰列艦(Schlachtschiff"H" Class)。
計劃中的H級戰列艦設計始於1937年。1939年7月15日首制艦H39開工,當時預計共建造6艘(即H艦、J艦、K艦、L艦、M艦和N艦),因此H39型也是該級艦的最初方案。1940年該方案得到了改進,有兩種基本型號:H40A和H40B,兩者在推進裝置和火力配置上有一些差別。H40A在H39的基礎上削減掉了1座雙聯403mm炮塔。H40B應用了當時很少見的柴油/蒸汽輪機混合推進系統和和H39相同的火炮布置,顯然在技術上比H40A更先進。隨著戰爭的進行該方案得到了繼續的改進,即後來的H41,H42,H43和H44方案。
該級艦由於在歷史上並未建造成功,故說法一直不太統一,對最終方案H44更是神乎其神。我認為比較權威和可信的數據是(以H39計劃為例):
基本數據
排水量(標准)53000噸
(滿載):62496噸
全長:277.8米
水線長:265.8米
最大寬度:37.2米
最大吃水:10.4米
人員編制:2100人/2400人(戰時)
武器
主炮:403mm(15.9")/52SKC/40雙聯裝4座共8門
副炮:150mm(5.9")/60SKC/40雙聯裝6座共12門
105mm(4.1")/45SKC/33 雙聯裝8座共16門
37mm/83SKC/36MG 雙聯裝8座共16門
20mm/65FlaMG 4聯裝6座共24門
魚雷:533mm(21"G7aT1)3聯裝2座共6具
偵察機
阿拉道(Arado)Ar196:4架(兩具彈射器)
裝甲
上部舷側裝甲 220mm KCn/A
主舷側裝甲 300mm KCn/A
主防雷裝甲 145mm Ww
上裝甲甲板 50-80mm Wh
主裝甲甲板 180-100mm Wh
主炮座 露天340mm KCn/A 上部艦體內220mm KCn/A 下部座圈50mm Wh
主炮塔 正面385mm KCn/A 側面220mm KCn/A 頂部130-180mm Wh 背面385mm KCn/A
指揮塔 立面380mm KCn/A 頂部220mm Wh 底部70mm Wh
艦體次要結構用鋼 St42造船鋼
艦體主要結構用鋼 St52造船鋼
防雷裝甲用鋼 Ww高彈性勻質鋼
水平裝甲用鋼 Wh高強度勻質鋼
舷側、炮座、炮塔立面、指揮塔立面裝甲用鋼 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
推進
推進方式:3軸3槳2舵(和俾斯麥級、沙恩霍斯特級以及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相同)
柴油發動機:MAN公司9cylDiesel型艦用柴油機共12台,165000馬力
航速:30節
續航能力:19000海里/16節(估計)
毫無疑問,H39是非常優秀的設計,該艦在技術性能和外形尺寸符合德國海軍的實際使用情況,比如基爾運河的通航限制和當時德國國力的承受能力。403毫米火炮和柴油推進系統的應用又體現了該方案在技術上的先進性。一貫堅持"全面防護"裝甲防護理論的德國軍艦在排水量不大的前提下能達到上述裝甲厚度水平,也實屬不易!水平防護和水下防護較俾斯麥級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建成,德國將處於當時世界戰艦建造技術的領先地位。該艦的技術性能已經達到並部分超過了當時還處於設計中的英美新一代戰列艦(比如英國的獅級,前衛級和美國的依阿華級。
但是,後來的諸多改進方案卻使H級嚴重脫離了現實。一味的對裝甲防護和火力系統的加強使該級戰列艦的排水量和尺寸達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最終的H44的排水量高達141,500噸,長度345.1米,裝備530毫米火炮8門。側舷主裝甲厚度達到380mm,水平防護總厚度竟然高達330mm。這樣大的尺寸對德國海軍的運河系統和港口設施無疑將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530mm火炮雖然在打擊效果方面毋庸置疑,但在射速和命中精度上恐怕無法與406或381火炮相比。我認為就當時情況而言,德國420mm和403mm火炮足以對付英美的戰列艦。德國戰列艦的優勢在於極高的命中精度和防護能力,H44要繼承這種優勢必須增加排水量。如果建成,當時不會有任何一型戰列艦與之匹敵。此外,考慮到德國陸軍在歷史上的傳統地位,海軍在經費有限的背景下,建造這樣龐大的軍艦是否擁有較高的效費比並有效抵消皇家海軍在數量上的巨大優勢,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捌』 德國戰列艦名單
德國前無畏戰列艦
「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共4艘:大選帝侯號、勃蘭登堡號、威森堡號、伍爾斯號
「愷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共建造5艘,愷撒.腓特烈三世號、愷撒.威廉二世號、愷撒.威廉大帝號、愷撒.卡爾大帝號和愷撒.巴巴羅薩號
「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 扎林根號 維切爾斯巴赫 施瓦本 維丁 梅克倫堡
「布倫瑞克」級戰列艦 布倫瑞克 黑森號 阿爾薩斯號 普魯士號 洛林號
「德意志」級戰列艦 德意志號 漢諾威 波默恩 西里西亞 赫爾斯坦英—石勒蘇益格
德國無畏/超無畏戰列艦
「威斯特法侖」(拿騷)級戰列艦 威斯特法侖 拿騷 萊茵蘭 波森
「赫爾戈蘭」級戰列艦 赫爾戈蘭 奧斯特佛里斯蘭 圖林根 奧爾登堡
「愷撤」級戰列艦 愷撒 腓特烈大帝 凱瑟林 阿爾柏特國王 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
「國王」級戰列艦 國王 威廉王儲 大選帝侯 邊境總督
「巴伐利亞」級戰列艦 巴伐利亞 巴登 撒克森 符騰堡
「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
德國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級戰列巡洋艦 馮·德·坦恩
「毛奇」級戰列巡洋艦 毛奇 戈本
「塞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 塞德利茨
「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 德弗林格 呂佐夫 興登堡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 馬肯森 斯佩伯爵 腓特烈親王 腓特烈卡爾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 格耐森瑙
德國袖珍戰列艦(裝甲艦)
「德意志」(「呂佐」)級袖珍戰列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
『玖』 德國總共建造了幾艘「俾斯麥」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水面作戰艦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建造的火力最強的戰列艦。是納粹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號艦。1940 年服役,排水量52600 噸,航速30節,艦上人員2065名(包括軍官103人)。艦上武器有8門380毫米火炮,12 門150毫米火炮,16門105毫米火炮,16門37毫米炮和4架飛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此艦襲擊大西洋交通線,1941年5月27日因被英軍以「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為首的數十艘各種各樣的軍艦圍攻數小時後,一枚魚雷卡住了螺旋槳,由船員打開水閘再經過兩小時沉沒。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在《凡爾塞條約》的嚴格監控下被禁止建造戰列艦。1933年納粹獨裁政府上台,德國海軍開始秘密進行新型戰列艦的研製工作。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廢棄《凡爾賽條約》,恢復徵兵制,德國再武裝正式開始,同年6月,為了表示無意向英國挑戰,德國主動向英國提出把德國海軍的噸位限制在英國海軍的35%,英國馬上同意並簽訂了英德海軍條約,這解除了德國海軍的最後一條枷鎖,德國海軍開始擴軍,可以在建造5隻舊戰艦的替代艦的同時,在1936年度開始建造「裝甲艦F」一隻真正的戰列艦,這艘德國海軍大規模擴軍計劃中代號「裝甲艦F」的第一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德國海軍自1918年以後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戰列艦。英德海軍協定允許德國的新式戰艦裝備十六英寸主炮,但是德國還沒有製造這種口徑艦炮的經驗,德國人在這之前所研製的最大口徑艦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380毫米口徑艦炮,為了避免風險和設計難度拖延進度,決定新開發一種380毫米口徑主炮裝備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盡量採用現成的技術,決定採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布局各布置兩座。其主炮理論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沿用「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於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戰列艦。
1936年7月1日,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漢堡港的布隆--富斯造船廠(B&V)正式開工建造,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人稱「鐵血宰相」的奧托·馮·俾斯麥候爵(1815年-1898年)命名,1939年2月14日,俾斯麥號舉行下水儀式。俾斯麥候爵的孫女——多蘿西亞•馮•洛伊文費爾德女士被請來參加下水儀式。1940年9月15日,俾斯麥號完成了曬裝工程,通過基爾運河前往波羅的海進行海試,1940年8月24日俾斯麥號戰列艦正式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1年3月為了破壞英國人的海上命脈——大西洋航線,德國海軍計劃了大規模被命名為「萊茵演習」的海上襲擊戰。德國海軍原計劃分成兩線出擊,駐扎在法國布勒斯特港「沙恩霍斯特」號和「格耐森諾」號戰列巡洋艦將初先期出航破壞英國大西洋海上航運,同時吸引調動英國皇家海軍艦隊主力,之後,最新銳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也將投入作戰,將利用時機突入大西洋執行破交作戰。但是「沙恩霍斯特」號與「格耐森諾」號先後因故障與受傷無法出擊,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戰列艦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單獨出航執行「萊茵演習」。
「俾斯麥」號出航的情報很快被英國海軍得到並加強了戒備。5月24日在丹麥海峽遭到英國海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攔截。在丹麥海峽海戰中,雙方交火六分鍾後,「俾斯麥」號在15000米的距離上命中了「胡德」號,「胡德」號彈葯庫發生發生爆炸沉沒。隨後五分鍾「威爾士親王」號受傷退出戰斗,「俾斯麥」號則被「威爾士親王」號擊傷,導致一個鍋爐艙進水航速下降為28節,燃油艙漏,水上飛機彈射裝置損壞,被迫終止作戰行動,駛往法國。英國海軍調集主力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俾斯麥」號。當日夜間「勝利」號航空母艦起飛的魚雷轟炸機攻擊了「俾斯麥」號,一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舯部,但爆破威力被其TDS(魚雷防禦系統)完全吸收,沒有造成內艙傷害。「俾斯麥」號曾一度甩掉了英國海軍的跟蹤,但26日重新被發現,遭到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攻擊。一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艉部,方向舵被卡死,迫使「俾斯麥」號以螺旋槳速差來保持航向,航速降為7節,為英國艦隊追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5月27日,「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為首的英國艦隊追上了喪失了操控能力的「俾斯麥」號。經過數小時的激戰,10時40分,「俾斯麥」號沉沒於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在沉沒前,「俾斯麥」號抵擋住了90發左右英國戰列艦主炮炮彈和310發左右其它炮彈的直接命中(只有四發擊穿其主裝甲帶),同時承受了6-8枚各型魚雷的打擊。再加上自行打開通海閥兩小時後沉沒。其強大的威力和防護性能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爾譽為「造艦史上的傑作」。
基本數據標准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49400噸/最大52900噸。
尺度:長251米/寬36米/型深15米/設計滿載吃水10.2米/實際最大吃水10.7米。
動力:12台高壓鍋爐,3台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航速:30.8節;載油7400噸,續航力:8525海里/19節,9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8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12座單管20毫米高炮(提爾皮茨號為18座四聯裝、6座單管20毫米高炮)。
裝甲:主側舷裝甲32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揮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250公斤TNT炸葯,實際可抵禦300公斤德國hexanite烈性炸葯。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艦體結構總重11691噸。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全體艦員編入12 個分隊,每個分隊180-2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