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
20世紀5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區經濟開始衰落,而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如下。
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藉助其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可從附近運入鐵礦,依據其主要的區位條件,魯爾區的工業自然就是以煤炭、鋼鐵為主,最終形成了魯爾區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以鋼鐵工業為主導,並高度集中了電力、機械、化工等工業生產,即魯爾區形成了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勘探技術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廣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所佔比重逐漸減少,石油、天然氣的比重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由於科技的進步,冶煉鋼鐵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漸降低,這樣,煤炭的能源地位開始下降,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下降,隨後則影響了鋼鐵工業,最終使全區的生產產生連鎖反應,生產衰落。
3.世界性鋼鐵過剩。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相繼獨立後,積極發展各自的民族工業,使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量又相繼下降。隨後,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的替代產品(如鋁合金、塑鋼等)的廣泛使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導致魯爾區鋼鐵工業生產萎縮。�
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會促進工業生產的飛躍發展,既產生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也改變傳統的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魯爾區誕生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中,在經歷了約一個世紀的繁榮之後,遭遇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使魯爾區工業企業傳統的生產和組織方式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這也是使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在魯爾區,20世紀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時期,當時工業布局已達到一定的密度和規模,基本呈現「飽和狀態」,如再建設新的工業部門,就會出現爭地、爭水、爭動力、爭公共設施,加劇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在新的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中出現的那些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等),則不願意到此設置廠礦基地,它們在環境及條件適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產,進而形成新的工業地域,削弱老工業區的經濟實力。
② 德國最先研究核武器,為何卻落後於美國
最先開始原子彈研究,核材料也不缺乏,又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最頂尖的科研技術人才,為什麼德國最終沒有製造出原子彈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耗嚴重
3、資金緊缺
造原子彈時德國總計經費就給了1000多萬美元,而美國曼哈頓計劃直接用了20億美元,200倍的差距。戰爭時期,德國石油、橡膠、煤、鐵、鎳、鉛、汞、鋁、鉑、銻、錳、鉻等20多種重要戰略資源中,除了煤以外德國什麼都缺。
而另一邊的美國同樣缺銅。造核彈時需要一個超大號迴旋加速器,所以要有一個超大號磁場線圈,造線圈又需要大量銅,但銅是重要的軍工材料,美國沒有庫存。但是,美國直接用了1.4萬噸純銀做線圈,可見美國對製造原子彈的決心有多大了。第四、德國的重心和人心並不在製造原子彈上面德國一直覺得研發火箭武器更有前途,大量資源被火箭武器佔用。德國製造的V2火箭是航天運載火箭和遠程導彈的老祖宗,二戰後期美國蘇聯進德國時搶著拿這個火箭的資料,然後發生了後面的蘇美太空競賽。僅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火箭武器上就花了5.5億馬克,而當時海森堡申請原子彈項目附加預算時,德國只給了他35萬馬克。
所以德國不是特別在意原子武器的發展。
③ 德國是怎樣崛起和衰落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④ 德國作為科技大國,為何科幻小說發展始終不景氣越詳細分越高!!
也不能這么說,不過,國內看的外國科幻小說的確是美國作家居多,其實這和寫作語言有關,現在英語是最為通用的語言,英語作品自然被翻譯得較多。
還有就是德國人較嚴謹,相對比較缺乏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寫作科幻小說必備的。
不過,你的一個觀點我不贊同,就是你認為科幻小說作家只是作家,不會去了解專業理論。其實你是完全錯誤的。很多硬科幻作家,他們對於專業理論的了解不次於專業人士,甚至有些科幻小說本身就是專業人士所寫的。
但科技不同
如果他有那個頭腦寫得出大作
那麼他必然有著非凡頭腦 必然會當科學家
這個我也不贊成。很多科幻作家都對科技的發展作出了准確預言,國外的不說,80年代國內有一本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在這本小說里,作者預言了很多後來出現的事物,其中就有無繩電話。事實上,前幾年的無線市話命名為「小靈通」,就是對這本小說的致意。但是,這個作者只是一個作家,並不是科學家。
⑤ 西方科技衰落的原因
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依賴於需求、創新和競爭。
……
1,人類的第一次科技創造,是源於自然界不能滿足人類對飢餓與病患的需求、所產生的發明沖動,而創造糧食和醫葯拯救了全人類。
為了對滿足全球考察活動的需要,便開發了經緯線天體定位系.統。
……
2,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後,人類的科技活動便會維持一個平穩的恆定期,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當這種狀態被人為的打破後,科技狀態便會出現發展或衰落的突破態勢。
五十萬年以前的中國古人,所創造的糧農醫葯和經緯線科技,正是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而被人們所遺忘、甚至在落後類人物種的干預下,發生嚴重的倒退和衰落。
……
3,而西方的現代主要科技發展,在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下,處於一個短暫的蓄力階段,暫時還並不滿足「衰落」的條件,仍保持著領先的位置,第三世界國家,仍然不具備挑戰西方科技的能力。
……
所以,西方科技缺乏衰落的動力因素,暫時仍處於先進位置。
⑥ 二戰時期德國的科技那麼強大,怎麼現在不行了嗎
誰告訴你現在德國不行了?德國的工業科技僅次於中美兩國,他欠缺的只是中美兩國龐大的國土面積,戰略縱深,就像電腦,軟體再強,硬體跟不上還是不行
⑦ 二戰德國科技在現在也是感覺像未來科技呢
1、現在科技與德國時期並無本質區別,例如坦克,飛機、大炮,艦船現在依然是當時的那個樣子!那時看起來先進的武器,現在依然先進。
2、德國是有心設計,無力生產,很多科技都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非常困難,例如德國就設計了飛翼轟炸機,但是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一直到美國進行了大量公關,才造出了B-2,這也是世界第一款實用飛翼轟炸機。到現在也是最先進的轟炸機,沒有之一!
3、戰爭,永遠是以多勝少,也就是武器一定要大量、便宜、易於生產。而德國造了6輛卡爾大炮,2輛多拉大炮,1輛鼠式坦克,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的,有這些鋼鐵,造幾百輛4號坦克對德國意義更大。
⑧ 二戰時,科技、軍事、工業都十分強大的德國,為何會最終失敗
二戰時期,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列強國家看來,第2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理所當然的是歐洲,哪怕是遠在美洲的美國,也採取了先歐後亞的政策,很顯然,美國人也認為歐戰才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場。而二戰的主要戰場——歐洲戰場的局勢,其實就是德國一家單挑所有列強。
龐大到令人絕望的蘇聯
憑借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充沛的人力資源,雖然前線不斷失利,蘇聯軍隊甚至出現了越打越多的情況。面對這種局面,無論如何精銳的德軍,都足以絕望。
最終,雖然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的傷亡遠大於德軍,雖然德國消滅的對手也遠比自己的傷亡更多,但是,德國依然一步步處於劣勢,並最終在英美聯軍登陸諾曼底,德國被雙線夾擊後,被盟國大軍徹底消滅。
⑨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英國當時在很大程度上單純依靠殖民地導致產業結構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德、美由單純資源掠奪轉變為資本輸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獨立不久的美國重視發展引進新興科技。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過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其廣闊的海外市場及豐富的資源與勞動力也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而且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有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其科學的政體也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統一不久的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重視發展科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許多發明都出自德國,德國有良好的科技基礎,同時也重視產業化的發展。在統一後不久德國就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這只是本人的一點點見解,各位看官參考一下吧。
⑩ 為什麼當初德國科技世界第一但如今卻連日本都比不上
不是的,當初德國科技並沒有絕對世界第一,只是開始的時候側重發展軍事工業,所以不少軍事科技暫時領先了世界。而且現在德國科技並沒有比日本差,尤其是工業方面,實際上德國強於日本,德國和日本總體水平在一個級別,別看日本GDP比德國多,但是日本人均GDP比德國少,而且德國經濟增長速度高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