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42年德軍犯了哪些致命錯誤
最大的錯誤就是在蘇德戰場的南線
1942年年初,蘇聯對德國進行大反攻,可被德國挫敗。隨後,德國順勢發動藍色方案,撲向高加索,試圖獲取高加索的石油
一開始一切順利,但在關鍵時刻,小鬍子犯了分兵兩路的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拆,讓李斯特率領A集團軍群攻擊高加索,讓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群攻擊頓河彎曲部,捍衛A集團軍群的側翼
在理論上沒有問題,但在實施過程中,問題多多
一開始沖向斯大林格勒的是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斯大林格勒也沒有多少守軍,本來可以一戰而下,但小鬍子覺得這不是主要目標,於是讓第四集團軍放棄作戰南下,之後又覺得這里重要,需要第六集團軍過來。結果自己亂了自己,失去了時間,第六集團軍陷入苦戰
而A集團軍群陷入高加索
如果這時,將克里米亞的11集團軍投入這里,完全可以避免日後第六集團軍被消滅的問題,可11集被調到了列寧格勒
之後,第六集團軍被圍,A集團軍群側後完全暴露,要不是曼帥力王狂瀾,否則蘇德戰爭可能提前1年結束
⑵ 二戰期間,德國火車機車製造廠和美國汽車製造廠,德國犯了什麼錯誤
德國過於執著於質量,導致數量跟不上。打個比方德國的虎式雖然能完全碾壓蘇軍的t34。但是虎式生產周期長,修復也沒t34便捷。就拿庫爾斯克來說雖然蘇軍坦克損失是德軍的4倍,但蘇軍補充方便,後期攻勢越打越猛。而德軍坦克損失的比補充的還快,越打越沒。
⑶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戰敗的德國究竟犯了哪些愚蠢的錯誤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時期發生在蘇德戰場上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重要轉折點 。那麼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戰敗的德國究竟犯了哪些愚蠢的錯誤呢?可以說,自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曾經“無敵”的德軍從此一蹶不振,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 還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使納粹德國最終走向了失敗。因此在這場戰役中戰敗的德國,犯了自大和後期補給資源缺乏的錯誤。而且在德軍在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的時候,德軍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嚴禁德軍撤退,最終,導致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殘存的十萬人向蘇軍投降。這場戰役的失敗,可以說是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戰略上的失敗。
⑷ 德國遭遇決定性失敗事件是什麼
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戰爭後期之所以迅速覆滅,和包括戰略等的內在因素和盟軍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關系。
戰略戰術的錯誤。戰爭後期的德軍應採取守勢,盡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區域。但是德軍在作戰行動中,由於希特勒的指揮等其他因素,總是寄希望於守住一些所謂的重點區域,而因此喪失了寶貴的有生力量。而最終,其可用軍隊越來越少,最終走向失敗。
石油等戰略資源的損失。戰爭後期,包括像著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經不再屬於德國,德國被迫開始使用煤化油的技術來提煉石油,而當時的德國坦克裝甲車輛生產所需要的稀有金屬也供應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裝甲質量大幅下降,而這對於其軍事工業的生產而言是極為致命的。
德國空軍的覆滅。在二戰後期,德國空軍基本已經淪為一支存在性的空軍,無論是在東線還是西線,盟軍和蘇軍的空中力量幾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國陸軍的和黨衛軍等部隊的作戰,嚴重遭受敵方的空中威脅,並且損失極為巨大。而且德國的軍事工業生產以及國民經濟遭受了盟軍戰略轟炸的打擊,而德國空軍由於盟軍打擊而損失巨大,在佔有數量質量優勢的盟軍航空兵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⑸ 二戰德國犯的最大戰略失誤是什麼為何不是進攻蘇聯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可謂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在歐洲所向無敵。但是德國的一個戰略失誤卻為後來德國的失敗埋下了禍根。這個戰略失誤就是未能成功拿下英國。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英國沒有被德國軍隊打敗,導致德國在戰爭後期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其次就是由於德國沒有擊敗英國,導致英國和美國聯軍在非洲首先對義大利下手,導致德國不少軍隊不得不派往非洲,分散了德國的兵力。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
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而且這一舉動不僅降低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最關鍵的是將德國空軍全部支開,讓所有的德國空軍忙著拆盟軍的空中大炸逼,導致盟軍地面部隊可以輕松的在空軍掩護下進行進攻。
⑹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都犯了什麼致命錯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於軸心國的失敗,有一個看法。那就是,德國不應該攻打蘇聯。因為攻打蘇聯,使得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而日本則是不應該攻打美國。因為日本和美國的國力相差懸殊,因為日本攻打了美國,使得美國加入了二戰。這樣,雙方的實力對比一下子就拉大了。這使得軸心國最終走向失敗。
可是,這些結論是我們在戰後總結出來的。在當時那撲朔迷離的戰爭迷霧里,又有多少人能夠清楚的看透結局呢?就拿當時德國和日本的軍事領導人來說,他們還把自己的選擇當成必然的選擇呢。
結語:
德國侵略蘇聯,日本開戰美國,在我們現在看來,純粹是瘋狂的舉動。可是,在當時,它們都是有著自己的盤算的。在當時的它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去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種判斷,有著它們的狂妄自大,有著它們一貫的戰爭策略。它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舉動是錯誤的。只有當戰爭失敗後,殘酷的現實教育了它們,它們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一切全都晚了。
⑺ 德國在戰爭中究竟犯下了什麼樣的錯誤,斷送了自己的勝利
德國曾經在二戰初期創造了一個輝煌的記錄,德國在二戰爆發以後不久就拿波蘭,法國等國家祭了自己的戰旗。而德國在做戰爭爆發初期,也一度打的蘇聯找不到北,當時所有人都以為德國已經勝券在握了,但是卻沒有想到蘇聯最後卻頑強的抵擋住了德國的進攻,甚至對德國進行反攻,最後一路推到了德國首都柏林,將邪惡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徹底滅亡。而這和德國自身的戰略失誤和過於自大,是有著直接關系的,那麼,德國究竟是誤判了什麼,才導致了最後戰局的無法挽回呢?
德國在戰爭初期對蘇聯的整體軍事力量進行一個評估,最後德國總參謀部得出結論,蘇聯全國上下的動員能力大概在400萬左右。而這些軍隊的訓練十分有限,他們的指揮官因為之前的某些特殊原因,也幾乎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蘇聯人雖然說學習了一部分德國的先進戰術理念,但是他們的絕大部分機械化軍都依舊在組建中。所以在德國人看來,蘇聯的軍事力量近乎是不堪一擊的。而在開戰初期,也確實如此,蘇聯軍隊幾乎沒有辦法抵抗住德國的進攻,蘇聯缺乏經驗的指揮官和沒有經過良好訓練的軍隊幾乎都不是德國的對手,德國長驅直入,甚至一度逼近了莫斯科,這並不代表著蘇聯就已經徹底失去抵抗能力了。
在開戰的半年裡,蘇聯被圍殲了數個方面軍,戰死和被俘的損失總兵力達到了240萬。而損失的各類型坦克,同樣超過了一萬輛。對於當時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此龐大的損失都是無法接受的,所有人都以為蘇聯會在這樣的打擊之下解體,或者是向德國投降,但是沒想到蘇聯在被殲滅了240萬部隊以後,還可以通過迅速的強硬動員來武裝起更多的部隊抵抗德國的進攻。
在開戰後不久,德國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徹底低估了蘇聯的動員能力。在開戰六個月,損失了超過200萬部隊的蘇聯人卻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面又動員了300萬人。在41年的德國前線向總參謀部遞交的報告中提到了,在他們殲滅了蘇聯數個方面軍以後,蘇聯在正面防線上依舊有超過300個師的部隊,這意味著蘇聯在局部對德國甚至還有著一定的兵力優勢。雖說這些部隊本身訓練十分有限,而且武器裝備也嚴重不足,但是他們作戰卻十分頑強,他們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德國也嚴重低估了蘇聯凝聚力,德國認為,經過了大清洗之後的蘇聯已經徹底失去了凝聚力。只需要德國發動一場進攻,蘇聯就會從內部徹底分裂。但是事實上,蘇聯並沒有德國想的那樣從內部崩潰掉了,蘇聯在開戰以後,斯大林就憑借著強硬的手段,依舊牢牢但是將軍權和政治權力把控在了自己的手裡,斯大林對於整個國家的掌控力度在人類 歷史 上是屈指可數的。
在斯大林強硬政策下的蘇聯並沒有體現出任何一點的分裂跡象,反而十分的強大。所有的國家整體工業都直接被政府把控在手裡面,蘇聯可以憑借著行政命令就將整個國家所有的工業產能用來生產武器,並且把可以收集到的每一糧食都送到前線的戰士手上。蘇聯在戰爭中表現了極高度的團結和凝聚力,這和德國最開始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德惠開戰初期,對蘇聯形成如此龐大的戰略優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德國的擁有著戰術上的絕對優勢。德國是憑借著閃電戰和強大的裝甲部隊對蘇聯部隊防線的漏洞點進行進攻,然後對蘇聯分割包圍,最後將其逐個殲滅。這就導致了德國的部隊是嚴重依賴於交通狀況的,一旦面臨惡劣的交通環境,那麼德國裝甲部隊作戰能力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德國在閃擊蘇聯之前,一直都是在歐洲打仗,而歐洲的交通狀況是當時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一批,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可以暢通無阻,但是蘇聯不一樣。
蘇聯領土太過龐大,雖然說經過了五年計劃,蘇聯也建立了一定的完善基礎設施。但是其整體交通環境路況依舊十分的困難,很多所謂的國家級公路,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爛泥路。蘇聯當時的公路標准和歐洲的交通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德國精銳裝甲部隊在閃擊蘇聯的過程中所遭受的非戰斗性減員,甚至比蘇聯軍隊給他們帶來的損失還有多。他們的精銳裝甲部隊根本沒有辦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作戰,在戰斗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機械故障。
德國的閃擊蘇聯的時候狂狂妄的認為蘇聯只不過需要一次攻擊就可以完全被崩潰,所以德國並沒有進行總體戰的動員,只是用了自己手頭上現有的軍隊向蘇聯發動進攻。德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會和蘇聯進行長久的拉鋸戰,在開戰初期,德國佔領了蘇聯大部分的西部工業地區,德國最高統帥部也一度認為蘇聯會徹底失去抵抗能力,但是沒想到蘇聯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有所准備了。
蘇聯清楚的認識到,不能將自己的全部工業產能全部放在西部地區,所以一直有計劃的在高加索地區和烏拉爾山脈以東建設自己的工業生產基地。在蘇德戰爭初期,烏拉爾和高加索地區的工業生產基地已經有所規模。雖然說在失去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的蘇聯勢力大減,但是來自於烏拉爾山脈和高加索地區的產能,依舊可以支持前線作戰。再加上蘇聯資源十分豐富,根本不缺乏石油。德國卻一直認為只要拿下了蘇聯的精華歐洲部分,蘇聯就會向德國投降。這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德國最高統帥部一系列的戰略指揮失誤的情況下,蘇聯得到了喘息和反攻的機會,德國一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以後才開始進行整體戰爭動員,但是那個時候已經太晚了,蘇聯軍事實力已經逐漸成熟,德國已經開始輸掉戰場主動權了。
總結:德國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太高看自己卻又太低估對手。德國總以為可以憑借著自己強大的軍事戰斗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對蘇聯進行有效的摧毀,但是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他們的幻想罷了。
蘇聯並沒有他想像那麼弱,德國自己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德國的自大,最後斷送他們唾手可得的勝利,如果德國對蘇聯多一點重視,或者在開戰初期,就進行總體戰動員的話,那麼它們確實是有可能勝利的。這從側面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大是不可取的,而且在面臨事關國家生死的時候,自大更是可能會帶來十分慘重的後果。永遠不要輕視自己身邊的任何一個對手,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對手他究竟有著怎麼樣恐怖的力量。
⑻ 在二戰中,德國犯的最嚴重的四個錯誤是什麼呢
作為法西斯主角的二戰納粹德國,曾以瘋狂的閃電戰方式滅亡波蘭,佔領法國,攻入蘇聯心臟,瞬間讓全世界驚恐萬分。然而,在全世界反法斯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近乎無敵的納粹法西斯最終走向了滅亡。
納粹德軍同時群挑歐洲大國,失敗或許是早已註定,但自己所犯下的這些錯誤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或許正應了「多行不義必自斃」那句話吧。
⑼ 二戰中,德國犯了哪些致命的戰略錯誤
二戰德國犯得錯誤就是不該打仗,一打仗,德國必然失敗的
德國的工業能力、人口都無法支持一次全面戰爭。德國的工業總產值大約在二戰前只佔世界12%。而對手的美國佔了40%,蘇聯佔13%。
德國只有8千萬人口,而蘇聯不到2億,美國1億多。要是德國有2億人(或1.2億)蘇聯當時肯定滅亡了!
德國和美國對比:
德國的鋼產量是美國的31%
德國的石油產量是美國的3%
德國的煤產量是美國的86%(德國最接近美國的一項)
德國的糧食產量是美國的20%
德國的發電量是美國的24.7%
⑽ 德國在二戰中犯下了什麼罪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建立了納粹德國。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同盟國打擊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
德軍於1939年9月1日對波蘭展開入侵,後協同蘇軍迅速佔領波蘭全境,英國及法國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展開。
隨著戰爭進行,德國及其盟國迅速控制歐洲大陸及北非,但迫使英國投降或停戰的計劃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過發動閃電戰,迅速佔領了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對英國發動了空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入侵蘇聯。德國於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藍色行動遭受失敗而由東線戰場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0)德國犯了什麼錯擴展閱讀:
戰後德、日兩國對侵略歷史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這對國際關系發展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德國這面「鏡子」有著尤為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警示作用。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3月訪問日本時,外界十分關注德國對二戰侵略歷史的態度及其同鄰國和解的經驗。
默克爾回應這個問題的表述謹慎,據報道她主要講了三層意思:「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戰後德國能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決裂」;如果沒有鄰國的「大度姿態」,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國有著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的意願」。
德國之所以能成功地與過去決裂,還在於二戰後盟國的「嚴格監督」,使德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一些媒體據此紛紛評論稱,默克爾這是有意「提醒」安倍正視歷史,甚至認為她這樣做是在「敲打」安倍。
德國一位資深記者告訴筆者,默克爾誠然不贊成安倍的「歷史觀」,但不會有意去「敲打」安倍,不過客觀上確實起了這個作用。
戰後德、日兩國對歷史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對國際關系的發展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那麼,戰後德國是怎樣直面和反省二戰侵略歷史的呢?
戰後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承認,希特勒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納粹殺害了600萬猶太人。德國對其後果「全面承擔責任」,並向受害國人民「認罪、道歉」「請求寬恕」。
早在1949年12月,第一任聯邦德國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在一次集會上就譴責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承認「這段歷史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
1951年,聯邦總理阿登納在聯邦議會發表講話確認,納粹德國「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難以形容的罪行」,德國對發動侵略戰爭的後果「全面承擔責任」,並表示「新的德意志國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對猶太民族犯了罪並且有義務給予物質賠償時,才算令人信服地與納粹罪惡一刀兩斷了」。
1970年12月7日,社民黨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時,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雙膝下跪,作出了轟動世界的謝罪姿態。
1985年5月8日,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在紀念二戰結束4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德國人民永遠不要忘記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
1994年,聯邦總統赫爾佐克在波蘭紀念反法西斯「華沙起義」50周年大會上莊重地向波蘭人民認罪,他說:「對於德國這個名字永遠和數萬波蘭人的苦難聯系在一起,德國人心中充滿了愧疚。我為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給你們造成的痛苦請求你們的寬恕。」
1995年5月,聯邦總理科爾在莫斯科參加二戰結束50周年紀念活動時講話說:「我向死難者低頭,請求寬恕。我們在莫斯科緬懷遭受希特勒造成的種種災難的俄羅斯人和蘇聯其他各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