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製造過哪些護衛艦

德國製造過哪些護衛艦

發布時間:2022-10-03 06:44:32

㈠ 德國「勃蘭登堡」級隱形護衛艦的作用有哪些

德國海軍123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1989年6月開始進入現役,以取代「漢堡」級護衛艦。「勃蘭登堡」級護衛艦主要致力於反潛作戰,同時可受命承擔防空、艦船集團戰術指揮和水面作戰等多種任務。

德國漢堡勃姆沃斯造船廠借鑒先前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護衛艦和德國海軍122型多任務護衛艦的造艦經驗,藉助先進的模塊化技術,研發出一種改進型隱形護衛艦,在實用性方面表現更加突出。這種新型戰艦全部為鋼制構造,提供更大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艦載人員,並載入了先進的鰭壯水平尾翼。該艦可以搭載兩架「大山貓」艦載直升機以及一個大型密封艙,可為登陸作戰服務。

德國軍方曾為德國海軍訂購了四艘123型戰艦,總值超過3.6億美元。

㈡ 德國2戰時期戰艦信息

俾斯麥級大型戰列艦2艘;(全部戰沉)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2艘;(一艘戰沉,一艘重創後報廢並作為封鎖船沉沒)

德意志級袖珍戰艦3艘;(一艘39年被迫自沉,兩艘45年在空襲中被擊毀)

德意志級前無畏戰列艦2艘。(均在45年被船員自沉)

另外戰前Z計劃建造6艘興登堡級戰列艦、3艘O級戰巡、12艘P級袖珍戰列艦。除去兩艘興登堡級1939年開工外全部取消建造計劃,而兩艘興登堡級也沒有下水。它們的艦炮完成後作為要塞炮使用。

德國還繳獲了一些外國戰列艦,包括義大利的2艘、蘇聯的1艘和法國若乾艘。這些戰列艦要麼被繳獲的時候沒有完成,要麼是自沉後打撈上來,只有一艘義大利舊戰列艦被捕獲時處於修理狀態。它們均沒有在德國海軍服役,大部分被德軍解體。

2巡洋艦

德國海軍擁有6級10艘巡洋艦在二戰服役: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5艘,完成3艘,LUTZOW賣給蘇聯參加了二戰(半完成狀態),賽德利茲改裝航母完成百分之95後戰爭結束。服役3艘中,一艘40年戰沉在挪威,一艘45年在空襲中被擊毀,歐根親王號於戰後的美國原子彈試驗中被摧毀。

埃姆登級輕巡洋艦1艘,45年空襲中被摧毀。

K級輕巡洋艦3艘,2艘戰沉於40年的挪威,1艘戰爭末期被重創後自沉。

紐倫堡級輕巡洋艦1艘,戰後賠償給蘇聯。

萊比錫級輕巡洋艦1艘,戰後於46年作為軍火銷毀船故意沉沒。

NIOBE號輕巡洋艦,一戰德國海軍的老船,在二戰德國海軍里服役很短。原是南斯拉夫海軍訓練艦,被義大利俘獲後成為輕巡洋艦,43年被德軍俘獲,由德國、克羅埃西亞海軍人員共同駕駛。43年底擱淺,次日被英國魚雷快艇擊毀。

德國Z計劃提出的M級輕巡洋艦共有18艘,但任何一艘都沒有完成。另外還有一個計劃是「SP」偵察巡洋艦/驅逐領艦,計劃建造22艘,除去SP1(Z40)開工外只有SP2、3的引擎完成。該計劃由於德國要建造驅逐艦而停止。

德國二戰還繳獲了其它一些巡洋艦,包括義大利海軍的2艘重巡洋艦、2艘防空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法國海軍若乾輕巡洋艦、荷蘭海軍2艘輕巡洋艦(德國計劃叫「訓練巡洋艦KH1、2」)。這些巡洋艦的情況和俘獲的戰列艦相似,沒有在德軍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曾經打算把一艘俘獲的半成法國輕巡改裝成航母!當然了,這只是紙面上的計劃,從來沒有執行。

3航母

齊柏林級2艘,首艦齊柏林號,完工百分之85,安裝有火炮。45年自沉,戰後蘇聯打撈到列寧格勒作為靶艦擊沉。另外一艘沒有名字,完成百分之60後在船台解體。

賽德利茲號,原同名重巡洋艦,完成百分之95。

郵船改裝航母計劃,包括歐洲號、易北河號、格耐森諾號3艘郵船,計劃停留在紙面上沒有進行。不過日本倒把易北河號和格耐森諾號的同級郵船沙恩霍斯特號改裝成了一艘航母。

法國輕巡洋艦改裝計劃。

4輔助巡洋艦

德國海軍二戰改裝了10艘商船作為輔助巡洋艦,它們擊沉了100多艘盟軍商船,另外還包括澳大利亞巡洋艦悉尼號和1艘英國大型輔助巡洋艦。另外還有第11艘,原來是德國海軍魚雷艇訓練艦「梅爾斯堡號」,改裝沒有完成。

43年義大利投降,德軍繳獲了10艘前義大利海軍的輔助巡洋艦,但結局不詳。

第二部分:中型戰斗艦艇

1驅逐艦

德國海軍二戰投入42艘各種驅逐艦服役,包括:

Z級22艘;

改良Z級18艘;

俘獲自荷蘭的ZH1;

俘獲自希臘的ZG3;

戰後這些驅逐艦有15艘倖存,被賠償給了蘇聯、英國和美國。

德國Z計劃里有多達68艘驅逐艦,但二戰陸續提出的各種計劃所給的編號只到了Z56。一些德國驅逐艦在二戰末期很接近完成,如Z44、Z45、Z51和ZN4,但由於部件緊缺或者空襲和游擊隊破壞而沒有完成。

德國繳獲的驅逐艦很多,除去ZH1和ZG3,還有荷蘭的ZH2-3,挪威的TROLL、ZN4-5,法國的ZF2、4、7和許多義大利驅逐艦。其中挪威的TROLL和一些義大利驅逐艦也在德軍中服役,但是是作為「魚雷艇」而不是「驅逐艦」。

2魚雷艇(雷擊艦)

1923級6艘;

1924級6艘;

1935級9艘;

1937級12艘;

1939級艦隊魚雷艇15艘;

T107級4艘(一戰後殘余的德國魚雷艇,排水量700T)

T152級5艘(同上)

T196號(同上,排水量500T)

繳獲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魚雷艇;

繳獲自荷蘭的TFA9號魚雷回收艇;

繳獲自丹麥的6艘200-300T魚雷艇;

繳獲自法國的3艘900T魚雷艇;

繳獲自義大利海軍的33艘魚雷艇(包括8艘前驅逐艦);

還有許多沉沒後打撈上的、或者半完工的驅逐艦和魚雷艇,由於太雜亂,不一一介紹。

3掃雷艦

二戰德國海軍擁有217艘自己建造的掃雷艦(排水量800-900T),30艘左右的一戰老式掃雷艦(400T)和繳獲自波蘭等國的一些雜牌掃雷艦。

1939級掃雷艦69艘;

1940級掃雷艦131艘;

1941級掃雷艦17艘;

1916級掃雷艦約30艘;

繳獲自波蘭的掃雷艦2艘;

繳獲自丹麥的掃雷艦2艘;

其它雜牌掃雷艦若乾艘;

還繳獲了一些自沉的掃雷艦,沒有服役。

4布雷艦和輔助布雷艦

戰前德國有一個計劃要求建造4艘5000噸的大型布雷艦,但39年計劃就取消了。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利用繳獲的船隻或者本國商船改造了大大小小約20艘布雷艦。1940年入侵挪威時候德軍繳獲了挪威布雷艦「奧拉夫號」,改名為BRUMMER II,是二戰德軍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布雷艦。

下面簡介幾艘德國布雷艦:

路易斯皇後號,2000T,原德國小型客輪,39年改裝成布雷艦,裝備水雷200枚;

坦能堡號,4000T,前德國客輪,39年改裝成布雷艦,40年和另外兩艘德國布雷艦(一艘是漢斯施塔特·但澤號,還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體觸雷沉沒;

Xanten號,原德國海軍1915級掃雷艦,一戰後賣給羅馬尼亞,1941年德國海軍購回作為布雷艦使用。400T。

M6063號,前法國海軍岸防艦,德軍繳獲後先作為護衛艦SG13,後改裝為輔助布雷艦M6063,1944年沉沒在法國港口。

M6062號,前法國水果運輸船,德軍繳獲後作為護衛艦,後改裝為輔助布雷艦M6062,1944年沉沒在法國。

5輔助掃雷艦

德國海軍二戰投入了871艘各種輔助掃雷艦,基本上是使用大型漁船改裝,艦名和掃雷艦一樣M打頭,但一般名字是4位數,如:M1107、M1201等。如:M1107號,前挪威遠洋漁船,德軍於1940年繳獲後改裝為輔助掃雷艦。1944年護送一個船隊的時候被英國轟炸機擊中擱淺,後沉沒。戰後打撈解體。

6破雷艦

大型的在5000-7000T左右,小型的在1000-2000T左右。二戰合計有100多艘商船改裝為破雷艦,也就是艙內填滿塑料等物品,專門在船隊前面引爆水雷的艦船。毫不出乎意料的是,超過半數的船在值勤時沉沒了。

破雷艦的數據雜亂,而且只有一個數字作為名稱。值得注意的是,1942年起所有小於3000T的破雷艦(都是二位數的名字)都統一加上一個「1」變成3位,如「45」號破雷艦,如果它小於3000T,就改名為「145」號破雷艦。

7浮動炮台

主要是德國一戰老爺艦或者繳獲的外國老船。二戰時一共有7艘浮動防空炮台和2艘訓練/防空/岸防炮台投入使用。大多數是以前的巡洋艦或者鐵甲艦。

8護衛艦

德國不像同盟國,他們往往使用掃雷艦、魚雷艇和巡邏艇進行護航,而驅逐艦和護衛艦都因為數量太少而盡可能避免這種事情。

F級護衛艦10艘,德國二戰唯一的正規護衛艦,從40年護航船隊進攻挪威來看,德國護衛艦是個失敗的設計,遠遠不如便宜而有效的德國M系列掃雷艦。該級艦二戰損失4艘。

SG系列護衛艦10餘艘,名義上是一個系列,其實是各種船隻的大雜燴,從900T的前法國通信艦到4600T的前法國水果運輸船,包羅萬象。它們中只有SG1和SG4生存到了戰後。

花級護衛艦3艘,PA1-3,繳獲自法國的半成品,德軍完成了其中3艘。它們在1944年的一次空襲中被全部摧毀了。

9火炮訓練艦

BREMES號,類似於一艘驅逐艦,參加了挪威戰役。1941年它護送著兩艘商船在夜晚被英國巡洋艦發現。該艦英勇戰斗使運輸船逃走,但它自己卻被擊沉。

BRUMMER號,3000T的大型訓練艦,挪威戰役被轟炸機擊傷後最終為英國潛艇擊沉。

其它小型火炮訓練艦,如繳獲自比利時海軍的一艘一戰德軍魚雷艇就被改裝成火炮訓練艦使用。

10炮艦和輔助炮艦

K1級炮艦,前荷蘭炮艦,全部3艘在完工前被德軍繳獲,於40年代陸續服役。其中一艘被轟炸機擊沉。

K4號炮艦,前比利時海軍護漁巡邏艦,完工前夕被德軍繳獲並服役。

OST號輔助炮艦,信息不詳,1944年觸蘇聯水雷沉沒。

WEST號輔助炮艦,同OST號。

11潛水艇和快艇支援母艦

包括18艘潛水艇支援艦、14艘魚雷艇支援艦和11艘掃雷艇支援艦,還有一些特種母艦。許多根據商船改裝,不一一列舉。

簡介一艘:魚雷快艇支援艦羅馬尼亞號,一艘6000T商船,1941年由德國海軍從羅馬尼亞租借作為輔助艦,42年購買後改裝為魚雷快艇母艦支援S系列魚雷艇在黑海作戰。

12其它艦艇

通信艦蟋蟀號,3000T的遊艇式軍艦,曾經作為德國總理座艦。二戰初期進行改裝以便佈雷。戰後賠償給英國。

指揮艦HELA號,2000噸,戰後賠償給英國。

聯絡艦BLITZ號,戰後賠償給蘇聯。

各種試驗艦。

靶艦黑森號等2艘,舊德國戰列艦,戰後賠償蘇聯。

戰斗機引導船KRETA和多哥號,都是商船改裝,加裝了雷達系統。多哥號是原德國輔助巡洋艦科羅內爾號。

各種小型水上飛機母艦,搭載2-3架水上飛機。

測量艦流星號,一戰德國殘余艦。

氣象船慕尼黑號等4艘,利用漁船和貨輪改裝的氣象船隻,其中薩克森號救援過俾斯麥號的倖存者。

第三部分:輔助艦

1醫院船.德國海軍二戰投入過54艘各種醫院船,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

2救護船,攜帶有一種飄浮在水面上、類似於小房子的船隻。不列顛戰役英國人發現過救護船拋入水中後被沖到英國海岸的這種船隻,它們是為了救助落水的德國飛行員而設計的。

3破冰船。

4油船。

5煤船。

6運兵船。

7水上飛機補給船。

8海軍拖輪。

9港務汽艇。

10海軍宿舍駁船。

11軍火船。

12供應船和補給船。

13院校帆船,倖存的4艘戰後賠償給美英蘇3國,其中一艘「鷹號」現在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役。

14宿舍船。

15浮動起重船。在1943年丹麥艦隊自沉後用於打撈丹麥沉船。

16水上飛機拖輪。

17浮船塢。

18魚雷補給船。

19特殊浮動容器。

第四部分:小型水面艦艇

1魚雷快艇:S系列220艘。

2掃雷艇:R系列300艘。

3佈雷艇:LS等型號45艘。

4水翼艇:VS系列10餘艘。

5巡邏艇:V系列1400艘左右,排水量在250-350T之間,裝備有75MM和37MM火炮各一門,成員約100人。

6獵潛艇:UJ系列231艘。

7空軍炮兵駁船:約200艘。

8登陸艇:海軍登陸艇800艘以上。另外還有空軍I系列登陸艇100餘艘。

9強擊艇和舟橋快艇:數百艘。

10扁豆級無線電爆破快艇:數量不詳。

㈢ 德國F123級反潛型導彈護衛艦有哪些參數

F123勃蘭登堡級反潛型導彈護衛艦,採用模塊化建造,用於取代漢堡級護衛艦。

F123勃蘭登堡級船體採用鋼制構造,艦身採用隱身設計,主要任務為反潛作戰,同時具備防空、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

F123勃蘭登堡級上層採用長艏樓船型,艦體採用較高且沒有弧度的船舷,可有有效地提高耐波力,同時增加了艦內空間,適航性優越。

勃蘭登堡級探測系統、指控系統及電子戰系統裝置齊備、性能突出。該級共建4艘,現役中。

該級艦長138.9米,艦寬16.7米,吃水4.4米;標准排水量4490噸,滿載排水量4900噸;航速29節,18節(僅用柴油機);續航力4000海里/18節;自持力3周。

動力系統:柴燃聯合推進系統,2台GE LM2500燃氣輪機,2台MTU 20V 956 TB92柴油機,雙軸。

武器系統:1門Mk-75 62倍口徑OTO-Melara 76mm自動艦炮,2門Mauser MLG-27 27mm自動艦炮,2座8單元Mk-41 Mod.3 VLS導彈垂直發射系統(配備海麻雀艦空導彈,空間最多可容納4座8單元Mk-41 Mod.3 VLS導彈垂直發射系統),2座21單元MK-31 Block0 RAM拉姆近程導彈防禦系統(配備RIM-116B海拉姆艦空導彈)。

2座雙聯MM38飛魚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Mk-32 Mod.9雙聯隱藏式魚雷發射裝置(配備DM4A1或Mk-46 Mod.5魚雷)。

艦載機:2架海軍型山貓Sea Lynx Mk.88A/NFH-90反潛直升機。

電子設備:1部Thales SMART-S三坐標對空/海搜索雷達;1部Thales LW08對空搜索雷達;1部STN Atlas DSQS 23BZ(ASO-90)聲納;1部ACTAS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2部Thales STIR 180火控雷達;2部Signaal MWCS光電射控系統。

2部Raytheon Redpath導航雷達;DASA FL-1800S Stage II電子戰系統;IFF 1990敵我識別系統;SATIR作戰指揮系統;SCOT-1A衛星通信系統;MK-36 SRB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2部OTO Melara SCLAR誘餌發射裝置;Link-11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228人(軍官19人,空勤19人)。

㈣ 納粹德國戰列艦

戰列艦只有兩艘,俾斯麥級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俾斯麥號於1936年7月1日開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並於第二年8月24日服役;二號艦提爾皮茨號於1936年11月2日開工,1939年4月1日下水,1941年2月25日服役;還有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另外還有德意志級裝甲艦,但是這型戰艦是德國為了躲避《凡爾賽和約》建造的,因此又有袖珍戰列艦的稱為,共有三艘,德意志號(後改名為呂佐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二戰結束的時候都被擊沉了。倒是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中的歐根親王號,因為隨同呂佐夫號袖珍戰列艦一起擔負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務,並且參與了從東歐撤出德國僑民和軍隊的行動。1945年4月在德國投降前前往哥本哈根,投降時是德國海軍唯一能出動的大型軍艦。戰後交由美國,參與了十字路行動,即原子彈試驗。倖存的歐根親王號隨後退役,1946年12月21日,歐根親王號因事故損傷艦尾,次日傾覆於誇賈林環礁內。1978年,在歐根親王號從前艦員的努力下,12噸重的左螺旋槳從殘骸上打撈上來,並陳列在基爾作為對德國海軍的紀念。

㈤ 德國薩克森級F124型防空型護衛艦

德國海軍薩克森(Sachsen)級防空型護衛艦(F124型),是迎合海上作戰發展形勢建造的最新型護衛艦,裝備性能一流的APAR主動相控陣雷達,突出防空作戰任務。充分採用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可以稱為數字化戰艦。該級艦預計建造3艘,總造價預計30億馬克。目前,是德國海軍最大的水面艦艇,也時德國海軍第一艘採用模塊化設計的艦艇。

F124型護衛艦是在三國護衛艦協議的框架內建造。荷蘭、德國和西班牙,為了保證每個國家的下一代新型護衛艦建造,集中力量來彌補各自不足,共同簽署了一個三國護衛艦協議。三國國家的新型護衛艦都突出防空能力,採用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同時,又存在一定差別。荷蘭海軍的被稱為LCF護衛艦,西班牙海軍被稱為F100型護衛艦。

F124型護衛艦由Blohm-Voss造船廠、Howaldtwerke-Deutsche Werft(HDW)造船廠和Thyssen Nordseewerke(TNSW)造船廠共同建造。

F124型護衛艦第一艘,FGS「薩克森(Sachsen)」號,舷號F219。在1996年3月14日簽訂建造合同,在漢堡市的Blohm-Voss造船廠建造,在2002年10月底交付和將會在2004年正式服役。第二艘,FGS「漢堡(Hamburg)」號,舷號F220。由HDW造船廠建造,在2002年8月下水,在2004年1月開始了航行試驗和稍後將在2004年交付。第三艘,FGS 「黑森(Hessen)」號,舷號F221,由TNSW造船廠建造,在2003年7月下水和將會在2005年交付。

性能特點

據有關資料,F124型護衛艦是德國海軍第一艘採用模塊化結構建造的艦艇。包括4個武備模塊;7個電子模件;9個設備模件;24個儀表模件;12個通風模件和2個桅桿模件。

艦長143米,艦寬17.2米,吃水4.4米;排水量:5600噸(滿載);編制:225名(軍官39名)。

指揮和控制系統

F124型護衛艦安裝泰利斯荷蘭公司(以前的Signaal公司)Sewaco FD戰斗系統,使用一套分布式實時資料庫和綜合通信網路,包括17個多功能控制台和處理機,二台大屏幕戰術顯示裝置,十二個匯流排界面單元,一套COSMOS監視系統,一套冗餘數據鏈和分布式處理系統。系統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為基礎的體系結構,用於快速的數據傳輸。

感測器系統

F124型護衛艦注重防空能力,需要各種先進雷達系統來搜索、捕獲和跟蹤目標,並指揮艦載武器系統實施攻擊。雷達包括二套STN Atlas 9600-M/J-波段多功能ARPA雷達;泰利斯荷蘭公司SMART-遠程空中、水面監視和目標顯示雷達;泰利斯荷蘭公司APAR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在X-波段操作,提供目標搜尋、跟蹤和引導給標准-2型中遠程防空導彈;泰利斯荷蘭公司天狼星(Sirius)IRST遠程紅外線監視和跟蹤感測器;STN Atlas MSP 500光電射擊控制系統提供目標捕獲和跟蹤給主炮系統。STN Atlas Elektronik DSQS-24B型船首低頻聲納導航和測距系統。

感測器系統核心APAR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由荷蘭、德國和加拿大三國聯合研製。「APAR」每個天線的陣面(共四個固定陣面)的直徑為1米,其上安裝3,200個收發組件,由於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只要收發組件數故障率不超過5%,對性能產生影響很小。還用於目標照射和導彈制導、感測器資料融合和情報功能管理。工作在X波段,覆蓋方位360°、仰角70°的范圍,探測距離為150公里,水平搜索的距離為75公里。其功能有地平線搜索、海面和空中搜索,能同時跟蹤250個目標,同時控制32枚半主動導彈(其中16枚處於末端制導階段),可以控制火炮對水面目標作戰,具有對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採用新的雜波濾波技術,提高對隱身掠海目標的探測能力;採用自適應波束控制,增強抗干擾能力;採用超分辨技術,具有目標識別能力。

導彈系統

F124型護衛艦是由艦載先進各型防空導彈配合先進的雷達系統實現強大的防空能力。雷聲公司近程發展型海麻雀導彈(ESSM)和標准型SM2111-A中程防空導彈共同使用一套VLS Mk41 32-單元垂直發射裝置;雷聲公司(Raytheon)和滾動彈體導彈(RAM)系統股份有限公司(GmbH)聯合研製RIM-116B「拉姆」近程滾動體防空導彈(RAM)使用二套21單元Mk 49「拉姆」發射裝置,除具有防空能力,還能防禦反艦導彈包括掠海攻擊能力的導彈。

安裝一套六-單元魚叉導彈發射裝置。波音魚叉反艦導彈射程超過65海里,是一種全主動全天候反艦導彈。

艦炮系統

F124型護衛艦裝備一門Oto Melara 76毫米艦炮和二門德國萊因金屬公司20毫米艦炮。

在FGS「漢堡」號(F220)的甲板上安裝一門155毫米KMW PzH 2000榴彈炮,為海軍應用該系統進行可行性示範。概念被稱為MONARC,而且需要一個靈活的彈性支座。 MONARC射程22 海里,在2003年9月已經完成發射試驗。

魚雷

F124型護衛艦配備有二套三聯裝Mk 32魚雷發射裝置,用於Eurotorp MU90輕型魚雷。另外還配有直升飛機攜帶的遠距離輕型魚雷。

直升飛機

飛行甲板和機庫可容納二架NH90直升飛機。飛行甲板額定承載一架15噸級直升飛機,如一架「灰背隼」(Merlin),用於加燃料和魚雷裝載。直升飛機起降處理系統來自MBB-Forder und Hebesysteme公司,使用激光引導和計算機控制機械橋臂保護著艦後的直升飛機。

電子對抗系統

F124型護衛艦的電子對抗系統套件包括一套歐洲航宇防務(EADS)系統公司和防禦電子公司的FL1800 SII 電子對抗系統(ECM)和六套Sippican Hycor SuperRBOC箔條和曳光彈發射裝置。電子支援系統(ESM)是由歐洲航宇防務(EADS)系統公司和防禦電子公司共同研製的Maigret通信綜合電子支援系統(CESM)。

推進系統

F124型護衛艦裝備一台組合柴油機與燃氣輪機混合推進系統(CODAG)。雙操作軸獨立運行。柴油發動機在一個非可通行的聲音-防護密封艙中安裝。安裝兩套軸驅動五漿葉可變螺距螺旋漿。

安裝兩台柴油發動機,型號MTU 20V 1163 TB93,分別連接到兩台主變速箱。提供峰值性能1,350轉數/分(rpm)和功率7,400千瓦。

在柴油動力巡航模式中以18節的航行速度具有4,000海里的續航力。

另安裝一台燃氣輪機,型號GE 7 LM2500 PF/MLG,提供3,600轉數/分和功率23,500千瓦。通過一台交叉連接變速箱連接到兩台主變速箱。在柴油機與燃氣輪機混合推進系統(CODAG)中,柴油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能被聯合操作,最高航速29節。

德國海軍薩克森級防空型護衛艦總體來講,武器系統基本採用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系統,節省研製成本。另外,進一步採用和西班牙、荷蘭共同開發方式來降低風險和保證計劃實施。因此,德國參與的三國護衛艦計劃同歐洲其它國家的下一代護衛艦建造計劃如英國45型驅逐艦和法、意兩國合作「地平線」護衛艦計劃相比,進展最快並且接近全部完成。

㈥ 德國海軍的武器裝備

護衛艦
3艘薩克森級護衛艦
4艘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8艘不萊梅級護衛艦
輕型護衛艦
5艘不倫瑞克級護衛艦
攻擊快艇
8艘獵豹級導彈艇
掃雷艦
5艘恩斯多夫級掃雷艦
5艘庫爾姆巴赫級獵雷艦(333型)
10艘弗蘭肯塔爾級獵雷艦(332型)
1艘障礙清除支援艦
18具海狗式遙控潛水器 潛艇
4艘U212A級多用途潛艇
6艘U206A級岸防潛艇 飛機 製造國 類型 型號 在役數量 Breguet Atlantic 法國 信號情報機 BR 1150 3 道尼爾228 德國 巡邏機 2 洛克希德P-3獵戶座 美國 巡邏機 P-3C II½ CUP 8 威斯特蘭山貓 英國 直升機 Sea Lynx Mk 88 22 威斯特蘭海王 英國 直升機 Sea King Mk 41 21

㈦ 德國二戰共建造了幾個級別多少艘艦艇

1、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德國海軍二戰共投入4級9艘各種戰列艦:德國還繳獲了一些外國戰列艦,包括義大利的2艘、蘇聯的1艘和法國若乾艘。這些戰列艦要麼被繳獲的時候沒有完成,要麼是自沉後打撈上來,只有一艘義大利舊戰列艦被捕獲時處於修理狀態。它們均沒有在德國海軍服役,大部分被德軍解體。
2、巡洋艦
德國海軍擁有6級10艘巡洋艦在二戰服役:德國二戰還繳獲了其它一些巡洋艦,包括義大利海軍的2艘重巡洋艦、2艘防空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法國海軍若乾輕巡洋艦、荷蘭海軍2艘輕巡洋艦(德國計劃叫「訓練巡洋艦KH1、2」)。這些巡洋艦的情況和俘獲的戰列艦相似,沒有在德軍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曾經打算把一艘俘獲的半成法國輕巡改裝成航母!當然了,這只是紙面上的計劃,從來沒有執行。
3、航母
齊柏林級2艘,首艦齊柏林號,完工百分之85,安裝有火炮。45年自沉,戰後蘇聯打撈到列寧格勒作為靶艦擊沉。德國海軍二戰改裝了10艘商船作為輔助巡洋艦,它們擊沉了100多艘盟軍商船,另外還包括澳大利亞巡洋艦悉尼號和1艘英國大型輔助巡洋艦。另外還有第11艘,原來是德國海軍魚雷艇訓練艦「梅爾斯堡號」,改裝沒有完成。

1、驅逐艦
德國海軍二戰投入42艘各種驅逐艦服役,包括:Z級22艘;改良Z級18艘;俘獲自荷蘭的ZH1;俘獲自希臘的ZG3;
戰後這些驅逐艦有15艘倖存,被賠償給了蘇聯、英國和美國。
2、魚雷艇(雷擊艦)
1923級6艘;1924級6艘;1935級9艘;1937級12艘;1939級艦隊魚雷艇15艘;
T107級4艘(一戰後殘余的德國魚雷艇,排水量700T);T152級5艘(同上);T196號(同上,排水量500T)
3、掃雷艦
二戰德國海軍擁有217艘自己建造的掃雷艦(排水量800-900T),30艘左右的一戰老式掃雷艦(400T)和繳獲自波蘭等國的一些雜牌掃雷艦。1939級掃雷艦69艘;1940級掃雷艦131艘;1941級掃雷艦17艘;1916級掃雷艦約30艘;
下面簡介幾艘德國布雷艦:路易斯皇後號,2000T,原德國小型客輪,39年改裝成布雷艦,裝備水雷200枚;坦能堡號,4000T,前德國客輪,39年改裝成布雷艦,40年和另外兩艘德國布雷艦(一艘是漢斯施塔特·但澤號,還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體觸雷沉沒; Xanten號,原德國海軍1915級掃雷艦,一戰後賣給羅馬尼亞,1941年德國海軍購回作為布雷艦使用。400T。 M6063號,前法國海軍岸防艦,德軍繳獲後先作為護衛艦SG13,後改裝為輔助布雷艦M6063,1944年沉沒在法國港口。
M6062號,前法國水果運輸船,德軍繳獲後作為護衛艦,後改裝為輔助布雷艦M6062,1944年沉沒在法國。
5、輔助掃雷艦
德國海軍二戰投入了871艘各種輔助掃雷艦,基本上是使用大型漁船改裝,艦名和掃雷艦一樣M打頭,但一般名字是4位數,如:M1107、M1201等。如:M1107號,前挪威遠洋漁船,德軍於1940年繳獲後改裝為輔助掃雷艦。1944年護送一個船隊的時候被英國轟炸機擊中擱淺,後沉沒。戰後打撈解體。
6、破雷艦
大型的在5000-7000T左右,小型的在1000-2000T左右。二戰合計有100多艘商船改裝為破雷艦,也就是艙內填滿塑料等物品,專門在船隊前面引爆水雷的艦船。毫不出乎意料的是,超過半數的船在值勤時沉沒了。
7、浮動炮台
主要是德國一戰老爺艦或者繳獲的外國老船。二戰時一共有7艘浮動防空炮台和2艘訓練/防空/岸防炮台投入使用。大多數是以前的巡洋艦或者鐵甲艦。
8、護衛艦
德國不像同盟國,他們往往使用掃雷艦、魚雷艇和巡邏艇進行護航,而驅逐艦和護衛艦都因為數量太少而盡可能避免這種事情。F級護衛艦10艘,德國二戰唯一的正規護衛艦,從40年護航船隊進攻挪威來看,德國護衛艦是個失敗的設計,遠遠不如便宜而有效的德國M系列掃雷艦。該級艦二戰損失4艘。
SG系列護衛艦10餘艘,名義上是一個系列,其實是各種船隻的大雜燴,從900T的前法國通信艦到4600T的前法國水果運輸船,包羅萬象。它們中只有SG1和SG4生存到了戰後。
花級護衛艦3艘,PA1-3,繳獲自法國的半成品,德軍完成了其中3艘。它們在1944年的一次空襲中被全部摧毀了。
9、火炮訓練艦
BREMES號,類似於一艘驅逐艦,參加了挪威戰役。1941年它護送著兩艘商船在夜晚被英國巡洋艦發現。該艦英勇戰斗使運輸船逃走,但它自己卻被擊沉。
BRUMMER號,3000T的大型訓練艦,挪威戰役被轟炸機擊傷後最終為英國潛艇擊沉。
其它小型火炮訓練艦,如繳獲自比利時海軍的一艘一戰德軍魚雷艇就被改裝成火炮訓練艦使用。
10、炮艦和輔助炮艦
K1級炮艦,前荷蘭炮艦,全部3艘在完工前被德軍繳獲,於40年代陸續服役。其中一艘被轟炸機擊沉。
K4號炮艦,前比利時海軍護漁巡邏艦,完工前夕被德軍繳獲並服役。
WEST號輔助炮艦,同OST號。
11、潛水艇和快艇支援母艦
包括18艘潛水艇支援艦、14艘魚雷艇支援艦和11艘掃雷艇支援艦,還有一些特種母艦。許多根據商船改裝,不一一列舉。
12、其它艦艇
通信艦蟋蟀號,3000T的遊艇式軍艦,曾經作為德國總理座艦。二戰初期進行改裝以便佈雷。戰後賠償給英國。
指揮艦HELA號,2000噸,戰後賠償給英國。
聯絡艦BLITZ號,戰後賠償給蘇聯。

各種試驗艦。
戰斗機引導船KRETA和多哥號,都是商船改裝,加裝了雷達系統。多哥號是原德國輔助巡洋艦科羅內爾號。
各種小型水上飛機母艦,搭載2-3架水上飛機。
測量艦流星號,一戰德國殘余艦。
氣象船慕尼黑號等4艘,利用漁船和貨輪改裝的氣象船隻,其中薩克森號救援過俾斯麥號的倖存者。

第三部分:輔助艦
1醫院船.德國海軍二戰投入過54艘各種醫院船,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
2救護船,攜帶有一種飄浮在水面上、類似於小房子的船隻。不列顛戰役英國人發現過救護船拋入水中後被沖到英國海岸的這種船隻,它們是為了救助落水的德國飛行員而設計的。
3破冰船。
4油船。
5煤船。
6運兵船。
7水上飛機補給船。
8海軍拖輪。
9港務汽艇。
10海軍宿舍駁船。
11軍火船。
12供應船和補給船。

13院校帆船,倖存的4艘戰後賠償給美英蘇3國,其中一艘「鷹號」現在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役。
14宿舍船。
15浮動起重船。在1943年丹麥艦隊自沉後用於打撈丹麥沉船。
16水上飛機拖輪。
17浮船塢。
18魚雷補給船。
19特殊浮動容器。

第四部分:小型水面艦艇
1魚雷快艇:S系列220艘。
2掃雷艇:R系列300艘。
3佈雷艇:LS等型號45艘。
4水翼艇:VS系列10餘艘。
5巡邏艇:V系列1400艘左右,排水量在250-350T之間,裝備有75MM和37MM火炮各一門,成員約100人。
6獵潛艇:UJ系列231艘。
7空軍炮兵駁船:約200艘。
8登陸艇:海軍登陸艇800艘以上。另外還有空軍I系列登陸艇100餘艘。
9強擊艇和舟橋快艇:數百艘。

㈧ 德國F125型護衛艦

依然很德國——F125型所用途護衛艦

進入21世紀,德國海軍的驅逐艦逐漸月盛退役,德國海軍成了名副其實的「護衛艦海軍」。德國在護衛艦發展道路上獨辟捷徑,迅速搶佔了世界中小型水面艦艇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德國於20世紀70年代推出了模塊化、抗損化、隱身化和通用化的MEKO型護衛艦,目前已有11個國家訂購,其中共有36艘在8個國家服役。德國海軍F123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大量運用模塊化建造理念,實現了所有模塊介面的全面標准化。滿載排水量高達5600噸的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成為目前世界上排水量較大的護衛艦,也是MEKO系列艦中第一批超過5000噸級的大型防空護衛艦。在世界各國紛紛發展下一代武器之時,我們不禁要問,在F122、F123、F124輪番登場後,德國下一代護衛艦F125又將推出什麼新花樣?

全新設計

由於「不萊梅」級側重於反潛作戰,「勃蘭登堡」級側重於防空作戰,而「薩克森」級又主要執行防空和反導作戰,所以德國現在急需的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多用途戰艦。早在1999年,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首艦開工不久,其項目經理就向外界透露,參與「薩克森」級開發的多家廠商已經著手准備聯合研製全新概念的護衛艦,並率先提出了「未來護衛艦2020」(FDZ-2020)計劃。這被視為開始研製F125型的基礎。該計劃的研究報告——戰術概念文件於2000年末提交給德國國防部。其後,德國海軍和國防技術采購聯邦辦公室進行了F125型護衛艦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完成了戰術和技術需要文件,規定了新艦的主要任務,2004年發布了建造合同計劃徵求書。2006年10月25日,德國國防部在《白皮書2006——德國的安全政策與德國國防軍的未來》一書中再次強調,「重點發展F125型護衛艦,滿足長時間『穩定和平』作戰的需要」。
作為德國海軍未來的護衛艦,F125型將取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服役的8艘F122型,執行防空、反艦、反潛、火力支援、戰區彈道導彈防禦以及維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支持多國聯合行動等多種任務。因此,F125型不是之前的F122、F123和F124型的改進發展型號或後續型號,而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滿足當前及未來若干年海上威脅環境需求的多用途導彈護衛艦。
目前,盡管F125型的設計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但無疑將採用德國造船領域的許多創新性概念和技術,如模塊化、箱型梁、密閉性技術等。根據最初設想和初步設計,該級艦將採用傳統的單體艦型,艦長約139米,寬18米,吃水5米左右,滿載排水量為55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間,續航力達到4000海里。
與F124型(總長143米,寬17.4衣.吃水4.4米,滿載排水量56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續航力4000海里)相比F125型雖然在尺寸、排水量與其相差不大,而且也採用了F124型上的部分技術和系統,但在更多方面體現出了不同。
首先是隱身設計方面。F125型在外形上類似美國DD21驅逐艦設計方案(美國下一代驅逐艦最初稱為DD21,後取消,重新研製DD(X),並於2006年4月7日定名為DDG-1000),即小雷達截面、內傾式上層建築以及內置有集成式孔徑天線的全封閉式桅桿,而且在高度上比DD21更低。為盡量減少艦體的雷達截面積,達成全面隱身的目的,F125盡可能地將各種武器、系統置於甲板面以下的艦體內。很明顯,設計人員追求的是將聲、熱、電磁等信號特徵降低到可能達到的最低限度。作為全隱身戰艦,F125型採用了集成式全封閉式桅桿,也稱為「集成多探測器桅桿」(IMSEM),進一步實現了將全艦探測、通信系統有機整合的「孔徑集成」,這樣做的好處是將散落於艦體各處的探測器、天線集中起來,即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又較好地解決了電磁兼容問題。雖然F124型也採取了多項隱身措施,但其效果遠不如F125型。
其次是動力系統。F124型裝備的是柴燃聯合動力裝置(CODAG),由1台LM 2500燃氣輪機、2台MTU20柴油機和並車減速裝置組成,總功率5.2萬馬力。CODAG配置可以讓操作員適時選用不同的推進系統組合,在巡航時使用2台柴油機,需要加速時再啟動燃氣輪機。F125型護衛艦則將成為德國海軍首個裝備「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CODLAG)水面戰艦。從目前的方案看,該系統包括2部電動機、1台燃氣輪機和4台柴油機。2部電動機分別可以使艦艇達到20節的速度;只需啟動燃氣輪機,就可以使艦艇加速到最高航速;l台中速運轉的柴油發動機即可提供巡航期間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F125型採用的是變距螺旋槳,可實現在艦艇主軸旋轉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緊急減速,甚至轉換到倒車工作狀態,保證艦艇本身良好的機動性。「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與「柴或燃聯合動力裝置」、「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相比,提高了動力性能和經濟性,減少了維修費用。另外,還將安裝艏推進器,以增強艦艇在狹窄海域內的機動控制能力,進港靠泊碼頭和啟航離港等也可自行完成。
武器裝備方面,同F124型一樣,F125型也裝備了防空導彈、反艦導彈、魚雷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底德國防禦技術與采辦聯邦辦公室接收了巧5毫米榴彈炮和多管制導火箭發射系統(MARS/GMLRS)兩個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報告,對以它們為基礎的聯合火力支援能力方案進行了評審,初步結論是兩個系統在海洋環境的適應方面都不錯,效能要比預想結果好得多。 其中,155毫米榴彈炮是根據模塊化艦炮概念,利用著名的PzH-2000自行火炮改裝而成。此前,德國曾在「薩克森」級護衛艦「漢堡」號上安裝過PzH-2000的炮塔,進行了發射試驗,驗證彈性炮艦介面設計以及火炮後坐對船體的影響;還對火控系統進行了改進,以使陸軍火炮適應海軍艦炮在運動中射擊的要求。155毫米榴彈炮的裝備是與F125型對陸攻擊和海上火力支援使命分不開的。現在同期研製的同類水面艦艇中均有類似的裝備,如美國DD21驅逐艦將裝備155毫米先進艦炮系統(AGS),射程可達150千米;義大利版通用型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EM)上將裝備127毫米艦炮,可發射120千米射程的「火山」制導炮彈。
在作戰使命方面,德國海軍還賦予了F125型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使命。為此,F125型編制中將增加50人規模的特種部隊,艦上專門設置了獨立的指揮室和彈葯艙,並預留了可以放置2個20英尺長集裝箱的空間供特種部隊使用,且艦載直升機也可用於支持特種部隊的行動。F125型還可搭載4艘長度33英尺(10米)、速度超過40節的快艇,使特種部隊能迅速前往作戰地點。此外,與德國海軍其它護衛艦相比,F125型增裝了部分武器,包括2座27毫米輕型艦炮、5挺12.7毫米機槍等,而且配備了高壓水槍和強光燈等非致命打擊手段
2006年5月,德國國防技術采購聯邦辦公室選擇EADS的國防和安全系統公司為F125護衛艦加裝新型指揮控制和武器部署系統。新系統加裝後,F125可進行多國環境下的網路中心戰,從而為德國海軍網路中心戰帶來新的能力。
此外,F125型多用途護衛艦還考慮裝備一種新型的全景光電監視系統―艦載紅外監視、觀測和導航裝備(SI-MONE)。該系統可對由多架艦載非冷卻紅外照相機提供的信息進行融合,以達到360°的近程無縫監視,從而使F125型艦能自動探測和警示水面和低空潛在威脅。
再領潮流

德國護衛艦的發展一向是勇立潮流。為應付冷戰結束後日益嚴峻的海上導彈威脅,部分國家的海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掀起一股防空型戰艦的研製熱潮,如法意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英國的「果敢」級(45型)驅逐艦、荷蘭的LCF「德·澤芬省」級護衛艦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以及德國的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都是這一熱潮的典型代表。然而,伴隨著海上多種威脅的出現,在各國防空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日趨完成或接近尾聲的同時,又有-些國家開始研製全新一代多用途戰艦並日漸成為當今水面艦艇發展的主流,如美國海軍的DD(X)驅逐艦計劃,法國和義大利推出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聯合項目,俄羅斯海軍白1135.6型護衛艦項目。無疑,F125型多用途導彈護衛艦項目應當也是這一潮流的「先行者」。
對於F125型多用途護衛艦項目,德國海軍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德國海軍希望在2007年之前投資3.37億歐元用於開發,在2010年之前投資20億歐元用於采購,並已於2004年將F125型護衛艦和U212A級潛艇一道列為未來幾年優先採購的武器項目。據悉,F125型全用途護衛艦的正式建造合同有望在近期敲定,分別授予不同的造船廠,4艘護衛艦的建造工作也將同時鋪開,這將比原計劃提前近2年。

㈨ 德國F122不萊梅級導彈護衛艦有哪些性能數據

德國F122不萊梅級導彈護衛艦的性能數據:該級艦長130.0米,艦寬14.4米,吃水4.25米;標准排水量3000噸,滿載排水量3680噸;航速30節,20節(僅柴油機工作);續航力4000海里/18節。

動力系統:柴燃聯合推進系統,2台GELM2500燃氣輪機,2台MTU20V956TB92柴油機,雙軸。

武器系統:1門Mk-7562倍口徑OTO-Melara76mm自動艦炮,2門65倍口徑Mark-20Rh202Rheinmetal20mm艦炮,1座8聯Mk-29導彈發射系統(配備海麻雀艦空導彈,備彈16枚,人工裝填),2座21單元MK-49RAM拉姆近程導彈防禦系統(配備RIM-116B海拉姆艦空導彈)。

2座4聯MK-14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配備捕鯨叉Harpoon反艦導彈),2座Mk-32Mod.9雙聯隱藏式魚雷發射裝置(配備DM4A1或Mk-46Mod.5魚雷)。

艦載機:2架海軍型山貓SeaLynxMk.88A反潛直升機。

電子設備:1部DASATRS-3-D三坐標對空/海搜索雷達;1部STNAtlasElektronikDSQS-21艇首聲納;1部ThalesWM-25跟蹤/火控雷達;2部ThalesSTIR-18照射/火控雷達。

1部SMA-3RM20導航雷達;AN/SLQ-25Nixie魚雷誘餌系統;DASAFL-1800SStageII電子對抗系統(ECM);SATIR作戰指揮系統;SCOT-1A衛星通信系統;4座MK-36SRBOC干擾火箭發射器;Link-11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219人(軍官18人,空勤20人)。

閱讀全文

與德國製造過哪些護衛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