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1948德國爆發了什麼危機

1948德國爆發了什麼危機

發布時間:2022-10-03 07:54:33

1. 1948柏林危機

冷戰時期,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為了遏制蘇聯,美國策動英法在德國西部佔領區成立西德。針對美國這個咄咄逼人的政策,蘇聯決定從柏林發動反擊(因為當時的柏林周圍全是蘇占區)。從1948年4月1日起,蘇聯開始檢查進入柏林的人和物,美軍對此反應強烈,然而,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反對冒險,英法也不願被拖入戰爭。6月18日,美英法在西區實行新貨幣政策。6月23日,蘇聯也在蘇占區和整個柏林實行貨幣改革,並徹底斷絕了柏林與西佔區的陸路和水陸交通,但對三條空中走廊並未加阻攔。7月20日,杜魯門做出了在西柏林既不戰,也不撤,照舊籌備建立西德國家的決定。從10月15日起,美英為西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日用物資,1949年初曾達到每日8000噸的運量。1949年1月27日,斯大林在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做出了可以有條件解除對西柏林封鎖的表示。美蘇此後進行了秘密磋商,於當年5月12日取消了柏林與德國西部佔領區的限制,柏林危機告一段落。

2. 近代德國的歷史大事件

德國位於歐洲西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萊茵河風光家。

NO1. 史前時期

keyword:條頓堡森林之戰 部落戰爭

公元前後,在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已定居著許多日耳曼部落,這些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生沖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之戰中戰勝了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並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此後,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
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並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NO2. 德意志立國時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國 分裂 東法蘭克王國 薩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國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德意志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創立德意志國家。薩克森王國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NO3. 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NO4. 魏瑪共和國

(1919–1933)

戰後的魏瑪共和國是在德國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權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瑪政府自一開始就註定了困於經濟問題和本身魏瑪憲法固有的缺陷。

開始的幾年,魏瑪共和國不得不忙於處理左翼和右翼相繼發動的叛亂和1923年的嚴重的通貨膨脹。接下來,由於德國與戰時敵人們的關系逐漸緩和和賠償債務的放寬,情況有了些好轉。盟國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秩序和繁榮,這種繁榮一直延續到1930年來臨的大蕭條之前。

此後,經濟的衰退,加上對1923年超速通貨膨脹的記憶和凡爾賽條約嚴酷的條款引發的民族主義反對聲音,從內外兩方面斷送了魏瑪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利用了這一現實和不斷增長的失業率。納粹不斷強調民族和種族的問題,並承諾讓失業的人重新獲得工作,他們把德國的許多問題都歸罪於所謂的猶太人的陰謀,甚至宣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是由於內部的通敵造成的。

NO5. 納粹德國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魏瑪共和國的政局開始轉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為領袖的納粹黨在1933年1月30日開始掌握了德國的政權。

希特勒執政後,對內開始實行白色恐怖,殘酷鎮壓異己分子,通過沖鋒隊、黨衛軍和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勞動營和集中營實行法西斯專政。希特勒是通過鼓吹強烈的民粹主義上台的,上台後的他開始了對猶太人瘋狂的種族壓迫。1933年12月 1日通過《保證黨和國家統一法》。1934年8月1日通過《德國元首法》等,加強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希特勒將國家經濟納入戰爭軌道,加快重整軍備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起50萬人的軍隊,次年宣布實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計劃」,工業發展速度超過西方各國。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將德軍開進萊茵非武裝區,7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11月25日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公約》,1939年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至此,三國正式結盟,被稱為軸心國。1938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9月,在慕尼黑會議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簽訂《慕尼黑協定》。10月,肢解並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隨後迅速佔領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1940年,擊敗英法聯軍,並佔領了法國。隨後佔領了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德軍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轉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協定,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柏林作為特殊單位由4國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

NO6. 冷戰時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戰敗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議》,德國除割讓給蘇聯和波蘭11.4萬平方公里土地外,其餘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蘇、美、英、法分區佔領。

1947年1月1日,美佔區和英佔區組成聯合經濟區,同年4月法佔區也加入該聯合經濟區。1948年9月由州議會代表組成協商會議。1949年5月8日,協商會議通過《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9月20日,由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聯邦德國的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的最高司法機構是聯邦憲法法院。

1946年4月蘇聯佔領區的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合並,成立德國統一社會黨。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蘇占區召開德國人民第一次代表大會。1949年5月30日德國人民第3次代表大會批准憲法。同年10月7日臨時人民議院通過憲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10月10日蘇聯佔領當局將行政職權移交給臨時政府。

1948年,柏林危機爆發,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為兩個城市。1961年,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邊界自己的一側修建柏林牆,冷戰達到了最高峰。

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較快,到統一前,聯邦德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四大國,貿易第三大國。民主德國在東歐國家中經濟是發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統一前,東西德國都被世界銀行列為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

NO7. 德國再次統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國的領土並入聯邦德國。

關於德國統一的條約達成於1990年2月13日,這個協議通過1990年2月14日的所謂「四加二協議」(英美蘇法四個佔領國和東西德國)得以實現。統一後的德國仍然是歐共體(後來成為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

NO8. 中世紀全盛時期

人們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絕嗣,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的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德意志帝國過渡的開始。康拉德一世被視為第一位德意志國王(當時的正式稱號是「法蘭克國王」,後稱「羅馬國王」;11世紀開始帝國的稱號是「羅馬帝國」,13世紀後稱為「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時又附加「德意志民族」於前)。帝國是選舉制的君主國;國王由高級貴族選出,同時奉行「血統法」,即:新國王應同其前任有血緣關系。但是,該原則時遭夭折;重復選舉的情況屢見不鮮。中世紀時帝國不設都城,國王以巡遊為治。帝國無賦稅,國王收入主要來自託付他管理的「帝國財產」。他的權威並不理所應當地得到承認:只有靠軍事實力和巧妙的聯盟政策,他才能獲得部族中強大的公爵們的尊敬。康拉德的繼承者,薩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兒子奧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於藍。奧托使自己成為帝國的實際統治者。962年他在羅馬加冕為皇帝一事就顯示了他的權勢之盛。

從此,德意志國王就有登基為帝的資格。觀念中的皇權是無所不包的,它賦予擁有者以統治整個西方世界的權力。然而,這種觀念從未完全在政治上成為現實。為了接受教皇加冕,國王非親自前往羅馬不可。這就開始了德意志國王的義大利政策。他們在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統治維持了300年之久,從而在德國的大計上不能遇事親躬。奧托的繼承者們統治期間為此經受了嚴重的挫折。繼任的薩利爾王朝再次出現繁榮。亨利希三世時(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達權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堅決保持了它們對教皇的優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卻無法維持這一局面。在關於主教任命權的斗爭中(授職之爭),他雖然表面上對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勝利,但是他赴卡諾薩的贖罪之行(1077)對皇位來說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喪失聲望之舉。從此以後,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1138年開始了施陶芬王朝的百年統治。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洛薩(1152-1190)在同教皇、義大利北部諸城市以及同他在德國的主要對手-薩克森公爵雄獅亨利希的斗爭中重新振興了皇室。然而,在他統治期間,領土開始四分五裂,最後削弱了中央權力。巴巴洛薩的繼承人亨利希六世(1190-1197)和弗里德里希二世(1212-1250)時期盡管皇室權力強大,這一發展仍在繼續。宗教的和世俗諸侯成了擁有半主權的「邦君」。

隨著施陶芬王朝的衰亡(1268),西方的無所不包的皇權實際上已然終結。德國內部各種紛爭的力量使它無法成為民族國家,而當時這一過程卻正在西歐其他國家中進行。這是德國人成為「後起民族」的根源之一。

NO9. 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

哈布斯堡王室中第一個登上皇位的是魯道夫一世(1273-1291)。皇權的物質基礎如今不再是已失去的帝國財產,而是各王朝的王族財產;王族領地權政策成為每個皇帝的主要利益所在。

卡爾四世於1356年頒布的黃金詔書是一種帝國基本法,它賦予7位地位顯赫的侯爵(選帝侯)以選舉國王的特權以及其他大邦諸侯沒有的另外一些優先權。在那些小伯爵、領主和騎士逐漸失去作用的時候,城市的影響因其經濟力量而不斷擴大。城市同盟的締結使城市進一步強大。這些同盟中最重要的漢薩同盟成為14世紀時波羅的海地區舉足輕重的力量。

1438年開始,帝國雖然表面上仍為選舉制的君主國,而王權卻實際上由那時已成為最強大地區勢力的哈布斯堡王族掌握。15世紀時,要求帝國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第一個不經過教皇加冕而即位的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試圖實現這一改革,但無成效。由他創建或改組的帝國議會、帝國專區、帝國法院等機構雖然一直存在到帝國結束(1806),卻未能阻止其繼續分裂。出現了「皇帝與帝國」的二元制:一方面是帝國首腦,另一方面是選帝侯、各邦侯爵和諸城市。皇帝的權力由於他們在選舉時同各選帝侯達成的「屈從」協議而受到限制並越來越有名無實。各邦侯爵,尤其是大邦侯爵以削弱帝國權力來大張旗鼓地擴充自己的權力。然而帝國繼續存在:皇冠的光輝尚未消失,帝國的思想仍然生氣勃勃。帝國大聯合為中小各邦提供保護,使之免受強鄰的侵犯。

城市成為經濟力量的中心,它們首先從不斷發展的貿易中得到好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中出現了超越手工業者行會系統,和遠途貿易一樣帶有早期資本主義特色的經濟形式。與此同時,在思想方面發生了以文藝復興和和人文主義為標志的變化。這種新覺醒的批判精神的矛頭所向首先是教會的諸種弊端。

求採納

3. 第一次柏林危機的影響

"柏林封鎖",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蘇聯封鎖西方佔領區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國際危機。根據二戰期間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的協議,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及柏林。柏林位於蘇占區,東柏林為蘇佔領,西柏林為美英法佔領。美英為了扶植雙占區,穩定戰後混亂的德國經濟市場以對抗蘇聯。 於1948年6月18日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B"記馬克。蘇聯針鋒相對,6月22日在東柏林發行"D"記馬克,並作為整個柏林的流通貨幣。西方於23日下令將"B"記馬克引入柏林西區。國際局勢頓時緊張,爆發了"柏林危機"。6月24日,蘇聯切斷西佔區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西方國家對西柏林實行空中運輸供應,封鎖失去實際意義。雙方經過長期斗爭後,於1949年5月達成妥協,蘇聯做出主要讓步。5月12日封鎖結束,"柏林危機" 漸趨緩和。柏林局勢雖然緊張,但雙方都沒有下決心走向沖突,而是通過談判解決危機。[1]
折疊編輯本段事件背景
柏林空運時運輸機所載的牛奶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及加深,美英與蘇聯在德國的問題上矛盾加深,美國欲將德國一分為二。為了使法國與英美方向一致,美國利用戰後馬歇爾計劃使法國在外交上合作,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過薩爾憲法,從法律上給予法國優惠,保證薩爾並入法國,促使法國同意法佔德區與美英佔德區合並為西德佔領區。
折疊編輯本段事件過程
1948年2月至6月,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所謂的"倫敦建議",內容為法佔德區與英美佔德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並共同制憲,成立西德國家,以西德為中心復興歐洲。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植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
蘇聯得知後,於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議,軍事長官索洛科夫斯基發表"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柏林危機時德國人正在朝天看著盟國的運輸機解德國。6月22日,蘇聯占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空中走廊通道,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形成第一次美蘇冷戰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國實行空運,派出大批飛機向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在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占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
折疊編輯本段事件結果
1948年9月,西佔區以阿登納為首的65名州代表開始擬定新憲。1949年5月8日,德國議委會通過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國軍事長官在法蘭克福批准新法,同時公布佔領法,柏林人為感謝美英法等國修建的空運紀念碑西德政府結構基本確立。蘇聯於封鎖中亦蒙受損失,它深知封鎖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於同日宣布撤銷封鎖,第一次柏林危機結束。
5月23日,英美法三國代表參加下,西德通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此日成為西德國慶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納總理組成了第一屆聯邦政府。9月21日,佔領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權,英美法三國保留管制聯邦德國之外交、外貿、國防特權力。
5月23日,蘇聯亦在德國東部籌措成立東德意志國家,蘇占區在1949年5月30日通過憲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生效,東德建立,皮克為總統,格羅提渥為總理,取代蘇聯管制委員會對民主德國的外交及外貿監督,德國正式分裂為東德與西德。

4. 三次柏林危機

柏林危機
BerlinCrises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美、英、法4國因對西柏林法律地位的爭執而引起的兩次國際危機。根據1945年《蘇英美三國克里木(雅爾塔)會議公報》、《蘇美英三國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及其他有關文件規定,在德國投降後,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和柏林。上述文件還規定了處置戰後德國政治、經濟的基本原則,以防止其再發動戰爭,危害世界和平。
1948年柏林危機1947年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加緊對西歐的控制,合並英、美佔領區,阻撓就德國統一問題和締結對德和約問題達成協議。1948年2月,美、英、法、荷、比、盧六國外長會議,籌劃在西方佔領區成立德意志國家,6月21日宣布實行幣制改革,加深德國的分裂。蘇聯對上述活動一再提出抗議和反對,於1948年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在蘇占區和整個柏林發行新貨幣,並拒絕美國提出的西方三國參加管理柏林貨幣的要求。對此,美國在英、法兩國同意下將其貨幣改革擴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蘇聯對西柏林實行封鎖,切斷西柏林與西方佔領區之間的水陸交通。美、英則對蘇占區實施交通和貿易限制,向西柏林空運物資。柏林局勢一時十分緊張。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終於達成妥協,1949年5月12日解除對柏林的封鎖。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為兩個城市。

1961年8月柏 林 危 機

二戰以前,柏林是德國的首都。1945年法西斯德國戰敗投降後,蘇、美、英、法四國在分區佔領德國的同時,也分區佔領了柏林。後來美、英、法三個佔領區合並為西柏林,蘇聯佔領的東柏林則成為東德的首都。西柏林地處東德的領土范圍內,距西德的東部邊界有170公里,西方國家靠三條空中走廊、三條鐵路線和兩條公路同西柏林聯系。由於東、西兩個德國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東德有技術專長的工作人員不斷通過西柏林逃往西德,從1949年至1961年約有200萬東德人逃到西德。這就給東德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也為蘇聯的外交關系造成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赫魯曉夫在1958年曾向西方國家發動了一次和平攻勢,要求對德和約,結束西方國家對西柏林的佔領狀態,使西柏林變為自由城市,實際上要把西柏林交給東德政府管理。這一建議遭到西方國家的拒絕。1961年,赫魯曉夫又提出了建立邊境控制的主張。在這年的8月3~5日,在莫斯科召開了華沙條約國家領導人會議,討論這一主張。會後,從8月13日開始,東德政府便建築了歷史上有名的柏林牆。18日,美國派遣1500名士兵通過民主德國檢查站增援西柏林。接著,雙方互相以核武器試驗進行威脅。當危機達到高峰時,赫魯曉夫態度軟化。10月28日宣稱如果西方國家准備解決德國問題,蘇聯將不再堅持要在12月31日前締結和約,撤銷了6個月的期限,從而結束了這次持續3年多的柏林危機。
《西柏林協定》70年代初蘇聯推行緩和政策,爭取西方國家承認歐洲現狀,在與聯邦德國改善關系的同時建議就柏林問題舉行談判,為西方國家所接受。1970年3月6日,蘇、美、英、法四國開始談判。1971年9月3日簽署了《西柏林協定》,並於1972年6月3日生效。主要內容有:①重申美、英、法在西柏林的「權利和責任」。②西方國家的平民和貨物沿西柏林通道的過境交通,將「暢通無阻」。③「維持和發展」西柏林與聯邦德國之間的「聯系」,但西柏林仍然不是聯邦德國的組成部分,今後也不屬於它管轄。④西柏林人民可因人道、家庭、宗教和商業等理由或以旅行者身分到民主德國進行訪問。⑤聯邦德國可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代表西柏林利益,等等。《西柏林協定》簽訂後,柏林局勢趨於穩定,兩個德國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發展。

5. 第一次柏林危機的事件簡介


「柏林封鎖」,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蘇聯封鎖西方佔領區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國際危機。根據二戰期間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的協議,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及柏林。柏林位於蘇占區,東柏林為蘇佔領,西柏林為美英法佔領。美英為了扶植雙占區,穩定戰後混亂的德國經濟市場以對抗蘇聯。 於1948年6月18日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B」記馬克。蘇聯針鋒相對,6月22日在東柏林發行「D」記馬克,並作為整個柏林的流通貨幣。西方於23日下令將「B」記馬克引入柏林西區。國際局勢頓時緊張,爆發了「柏林危機」。6月24日,蘇聯切斷西佔區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西方國家對西柏林實行空中運輸供應,封鎖失去實際意義。雙方經過長期斗爭後,於1949年5月達成妥協,蘇聯做出主要讓步。5月12日封鎖結束,「柏林危機」 漸趨緩和。柏林局勢雖然緊張,但雙方都沒有下決心走向沖突,而是通過談判解決危機。

6. 第一次柏林危機的事件過程

1948年2月至6月,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所謂的「倫敦建議」,內容為法佔德區與英美佔德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並共同制憲,成立西德國家,以西德為中心復興歐洲。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植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
蘇聯得知後,於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議,軍事長官索洛科夫斯基發表「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解德國。6月22日,蘇聯占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空中走廊通道,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形成第一次美蘇冷戰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國實行空運,派出大批飛機向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在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占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

7. 什麼是【柏林危機】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因對西柏林法律地位的爭執而引起的兩次國際危機。根據1945年《蘇英美三國雅爾塔會議公報》《蘇美英三國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 》及其他有關文件規定 ,在德國投降後,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和柏林。上述文件還規定了處置戰後德國政治、經濟的基本原則,以防止其再發動戰爭,危害世界和平。
[編輯本段]【兩次「柏林危機」】
1948年柏林危機(第一次柏林危機)
1947年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加緊對西歐的控制,合並英、美佔領區,阻撓就德國統一問題和締結對德和約問題達成協議。1948年2月,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外長會議,籌劃在西方佔領區成立德意志國家。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德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加深德國的分裂。蘇聯對上述活動一再提出抗議和反對,於1948年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在蘇占區和整個柏林發行新貨幣,並拒絕美國提出的西方三國參加管理柏林貨幣的要求。對此,美國在英、法兩國同意下將其貨幣改革擴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蘇聯對西柏林實行封鎖,切斷西柏林與西方佔領區之間的水陸交通。美、英則對蘇占區實施交通和貿易限制,向西柏林空運物資。柏林局勢一時十分緊張。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終於達成妥協,1948年5月12日解除對柏林的封鎖。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為兩個城市。
這次危機是美國蓄意分裂德國、惡化美蘇關系而製造的一次事件。
1958~1961年柏林危機(第二次柏林危機)
1958年11月27日,蘇聯照會美、英 、法政府 ,建議取消對柏林的佔領制度 ,使西柏林成為「獨立的政治單柏林牆位」,一個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照會要求西方在6個月內達成協議,否則蘇聯就把西方在西柏林駐軍人員通過民主德國的過境控制權移交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方予以拒絕。
1961年6月3日, 美蘇兩國首腦在維也納會晤,赫魯曉夫重提蘇聯1958年11月27日建議 ,聲稱「必須在今年使歐洲的這個問題得到和平解決」。肯尼迪也持強硬態度,揚言要武力「保衛西柏林」。會談仍無任何結果。8月華沙條約組織各國聲明:如西方不願簽訂對德和約,華約各國決定單方面與民主德國簽訂和約。8月13日,在華約的建議下,民主德國在沿東西柏林分界線修築柏林牆,封鎖東柏林、西柏林邊界。18日,美國派遣1500名士兵通過民主德國檢查站增援西柏林。接著,雙方互相以核武器試驗進行威脅。當危機達到高峰時,赫魯曉夫態度軟化。10月28日宣稱如果西方國家准備解決德國問題,蘇聯將不再堅持要在12月31日前締結和約,撤銷了6個月的期限,從而結束了這次持續三年多的柏林危機。
第二次危機是因為核武器、核競爭的原因。
[編輯本段]【「一危」的空中運輸】
世人矚目的空中補給線——柏林危機中的空中運輸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的1945年2月,蘇、美、英在雅爾塔會議上即決定戰後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政策,並邀請法國作為第四個佔領國。同樣,柏林市也實行四國共管。按照雅爾塔會議的協議規定,柏林西部由美、英、法三國佔領,東部則由蘇聯佔領。

柏林危機

1947年6月,馬歇爾計劃出籠後,美國加強了對歐洲的攻勢。它乘西歐各國政治上、經濟上困難之際,迫使西歐國家接受條件苛刻的「美援」。它還以「美援」為誘餌,對東歐各國施加影響,企圖拆散東歐與蘇聯的聯系,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在這場激烈、尖銳的冷戰抗爭中,美國的主攻方向是西歐,特別是位於歐洲心臟地區的德國。1947年底,蘇、美、英、法四國倫敦外長會議破裂後,美國決定加速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國。1948年2月,美國不顧蘇聯政府的堅決反對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在倫敦舉行所謂六國會議,商談成立獨立的西德政府。美國還和英國、加拿大秘密商議建立北大西洋政治軍事集團。
從1947年6月到1948年初僅半年時間內,美國以咄咄逼人之勢,先後建立了西德國家和新的軍事同盟,企圖一舉奪取歐洲。
針對美國在歐洲發動的這一系列冷戰攻勢,蘇聯採取了相應的反擊措施。1947年9月,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動政客和反蘇分子。1948年4月6日,蘇芬條約正式簽訂,條約規定兩國在軍事上合作,抵抗外來武裝侵略。1948年2月,為抗議西方六國倫敦會議,蘇聯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蘇管區出席德國人的政治集會。
1948年3月30日,蘇聯駐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國軍事長官,從4月1日起,蘇方將檢查所有通過蘇占區的美國人證件,並檢查所有貨運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蘇聯開始對柏林實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國不顧蘇聯4月間在柏林斷斷續續採取的限制地面交通運輸等警告性措施,仍與英、法宣布在其佔領區內實行貨幣制度的改革。這是在西德實現馬歇爾計劃,嚴重分裂德國的重大舉措。1948年6月19日,蘇聯政府隨即發表聲明,「大柏林在蘇聯佔領區內,經濟上為蘇占區的一部分,為了保護蘇占區居民和該區經濟利益, 防止對蘇占區貨幣流通的破壞」,決定對西方國家進入柏林的通路實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車客運交通;2禁止西佔區汽車和馬匹進入蘇占區;3水路運輸須經允許並徹底檢查後始能放行;4個人通行證無效;5貨運列車須經徹底檢查後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蘇聯關閉了從漢諾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爾姆施泰特檢查站(位於佔領區邊界),同時,封閉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鐵路和水路的交通運輸,並停止向西柏林供應電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於大片蘇占區(東德)的腹地。這座城市當時還是一片廢墟,但它卻居住著250萬居民以及盟國的管制委員會和西方國家的佔領軍。然而這座城市根本不生產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賴陸路、水路運輸。蘇聯對西柏林實行了「交通管制」後,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應糧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國家的拒絕。
與此同時,美、英等國也對蘇占區採取了反封鎖措施。1948年6月24日,英國中斷了運往蘇占區的煤、鋼。1948年6月25日,英、美對取道美管區來往於東柏林與波茨坦之間的蘇聯人故意刁難,以示報復。柏林危機加劇。

西方決定空中補給

美國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1948年6月24日晚上,美駐德軍事長官克萊的部下和顧問們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怎樣對付蘇聯政策。會議上各種意見分歧很大。最後克萊決定對西柏林實施空中補給。
駐西德美空軍司令李梅將軍接到克萊的命令後,立即調動他所掌握的飛機,第二天向柏林開始了空運。李梅在調集歐洲可供使用的美國運輸機的同時,又急電華盛頓派出更多的運輸機以供空運。
1948年6月26日,在美國的內閣會議上,杜魯門下令,「空運應在全面組織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命令美國駐歐洲部隊將能夠獲得的一切飛機都投入空運。也就在這一天,美國空軍的1架運輸機從法蘭克福將一批急需的物資運入柏林,代號為「運糧行動」的空運作業正式開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見的特大規模的空中運輸——柏林空運,拉開了序幕。
從1948年6月26日期,美國加強了柏林空運,但是,杜魯門和他的許多高級官員們,並不相信依靠空中運輸能夠長期滿足柏林的需要,他們認為空中運輸只是為了贏得更多時間來打開「外交僵局」罷了。 此外,他們也擔心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燃起戰火」。 為此,杜魯門下令克萊和墨菲回國匯報。1948年7月23日,在美國召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極力反對把飛機集中起來給柏林搞空運,理由是集中美國運輸機進行柏林空中運輸,意味著削弱美國在其他地方的空中力量,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會使美國「暴露在無法收拾的形勢之下」。 杜魯門權衡利弊之後,認為,要想繼續留在柏林,而又不致冒全面戰爭的危險,「空中運輸比陸路武裝護送危險性要小」,因此他命令空軍「對柏林空中運輸給予充分支持」。 於是,舉世矚目的第一次柏林危機中的「空中走廊」,在美國朝野上下激烈的紛爭中,在杜魯門的精心籌劃下架設起來了。

狹窄擁擠的空中走廊

從美、英佔領區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3條,即北部空中走廊、中央空中走廊、南部空中走廊,每條走廊寬度為3公里,遠遠地小於寬度8公里的規定。這3條空中走廊在柏林空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數百架飛機的全部飛行都是在這3條空中走廊內進行的。
美國空軍在柏林空運中,共使用了7個機場,其中萊茵美茵、威斯巴登、法斯堡和塞里機場為裝載起飛機場,滕珀爾霍夫、加托、特格爾機場為到達卸載機場。由於空域和終端機場范圍都很有限,加之參加空運飛機數量很多,致使空中走廊的飛行擁擠,飛機密度大。在這種情況下,空中交通管制顯得尤為重要。在空中走廊內,進入柏林的全部飛機都要接受美佔區法蘭克福和英佔區巴德埃爾森管制中心以及柏林安全中心的嚴格指揮和控制。為了適應「美英聯合空運特遣隊」的需要,1948年12月又在滕珀爾霍夫成立了一個聯合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美國空軍軍事空運局還將兩部CPN-4型引導車進行拆散分解後空運柏林,其中有重達5萬磅的陰極射線管、雷達和最先進的地面控制進場設備等。
在空中走廊里飛行的全部運輸機,必須按照劃定的空中走廊范圍和規定的高度、速度飛行。各飛行梯隊、飛機之間的調配按照區分時間、高度的辦法進行。規定單機間隔6分鍾,實際飛行中只能保持3分鍾的時間間隔。在柏林空運期間,每天進入幾個規定機場迫降的運輸機達868架次以上,差不多每1分鍾就有1架飛機迫降。 滕珀爾霍夫機場平均每天有325架飛機著陸,飛機的著陸間隔時間為4-5分鍾,空中飛機的間隔時間為3分鍾。在長達13個月之久的柏林空運中,據統計有266644架次飛機在這僅3公里寬的狹窄通道里來回穿梭飛行著,創造了人類空運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哥倆」媲美

C-47型運輸機和C-54型運輸機是柏林空運中的主力機種。這兩種運輸機同出於一個"祖先",都是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生產製造、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開始裝備部隊使用的。C-47型飛機與C-54型飛機相比較,C-47型飛機的「役齡"長一些,可以說是老資格的「兄長」,而C-54型飛機則短一些。
人們習慣稱C-47型運輸機為「空中列車」。它的機身比較粗大,機身長為19.63米,機身高為5.2米,機身橫截面直徑2米還有餘,機頭呈圓型,駕駛艙突出於機身頭部。它裝有2台120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68公里,飛行極限高度為7350米。最大載量為3.5噸。
C-54型運輸機被人們稱為「空中霸王」。它裝有4台1350馬力的發動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438公里,極限飛行高度為6860米,最大載量為17噸。
柏林空運開始時,西柏林每天最低的物資需要量為4500噸,一天也不能中斷。因此,組建空運力量與空運活動必須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在籌措空運力量的同時,現有空運力量必須投入實際運輸。截止1948年7月20日,柏林空運特遣隊擁有161架運輸機, 其中,有54架C-54型運輸機和107架C-47型運輸機。當時每日的運量只能達到1500噸左右。由於地面已被封鎖,這1500噸的運量顯然無法滿足西柏林250萬居民4500噸的最低日需求量。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增派運力並成立暫編空運特遣隊,1948年7月23日,美國軍事空運局的8個中隊72架C-54型運輸機和2500餘名人員抵達威斯巴登機場,使執行柏林空運任務的運輸機增至231架,平均每日空運量達到2000餘噸。至1948年9月底, C-54型運輸機完全取代了C-47型運輸機。美國有319架C-54型運輸機參加了空運,占當時服現役的400架C-54型運輸機的80%。英國用於柏林空運的軍用和民航運輸機也有140架之多。

突破空運1萬噸大關

從1948年6月26日美國空軍的第一架C-54「空中霸王」式飛機空運開始起,美、英、法三國每天都需要向柏林運送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最初,美、英、法三國定的空運指標為每日750噸。由於蘇聯沒有干預柏林的「空中走廊」,1948年10月15日起,美國和英國便正式建立了聯合空中補給工作小組,由特納將軍指揮「美英聯合空運特遣隊」的大規模的空中運輸活動。1949年,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空軍也派飛機和機組人員參加了柏林空運。柏林空運除了要供應美、英、法三國駐柏林佔領區的軍隊外,還有西柏林的250萬居民的大量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糧食、布匹、葯品、煤炭甚至某些機器設備等,也要靠空運來供應、維持。隨著需求量增加,投入運輸的飛機、機場以及運輸強度也都在增加。空運指標已經從原定的每日空運750噸,急劇地上升1500噸、2000噸、4000噸、5000噸……克萊後來洋洋得意地這樣寫道:「當1949年春天來到的時候,我們和英國同僚一迫使空運達到了每天平均800噸的運量,這是封鎖前我們經由鐵路和水路能夠運到柏林的數字」。
1949年4月16日,天氣格外晴朗。這一天是柏林空運有史以來最為緊張繁忙的一天,所有的運輸機傾巢出動,日空運量驟然躍升到12840噸,創造了柏林空運史上的最高記錄。

柏林空運結束

柏林的蘇軍指揮官們向莫斯科報告了西方國家運輸機進行空運的情況,克里姆林宮命令他們進一步施加壓力。於是,蘇聯人宣布,盟國飛機連續進行大規模空運將會引起「巨大困難」,蘇聯軍用飛機要通過空中走廊「進行軍事演習」,並公然提出警告說, 「整個空中走廊問題必須重新考慮」。盟國管制委員會的代表則回答說:「你們不能改變四國協定,如果你們宣布新規定,其他國家將不予承認。」
1948年底,柏林已經分裂為兩個城市,美國在分裂德國的路上已走得很遠。杜魯門政府借柏林封鎖問題大叫大嚷,極力保持緊張態勢,借機恐嚇西歐各國,加速建立西德政府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這種形勢下,蘇聯政府認為有改變策略的必要。從1949年初開始,蘇聯採取措施解決柏林封鎖問題,同時,大力開展世界和平的宣傳運動。從1949年2月開始,美蘇就解決柏林問題進行秘密談判,經過幾個星期的折沖周旋,蘇、美、英、法四國政府終於達成協議。1949年5月5日,莫斯科、華盛頓、倫敦和巴黎同時發表關於解除德國各佔領區和柏林之間的限制公報,宣布在5月15日結束「封鎖」。
按照四國的協議規定,蘇聯在1949年5月11日星期三的午夜提前解除了全部封鎖。大規模封鎖的解除來得如此突然,以致人們開始簡直難以令人置信。5月12日零時,耐心等待已久的西方的汽車、火車越過蘇占區繼續向柏林駛去,大批記者也湧入柏林,柏林「封鎖」結束。至此,震撼世界歷史罕見規模的柏林空運也隨之減少下來。此後,空運活動仍在進行,直至9月30日才真正結束。
[編輯本段]【相關協定】
《西柏林協定》
70年代初蘇聯推行緩和政策, 爭取西方國家承認歐洲現狀,在與聯邦德國改善關系的同時建議就柏林問題舉行談判,為西方國家所接受。1970年3月6日,蘇、美、英、法四國開始談判。1971年9月3日簽署了《西柏林協定》,並於1972年6月3日生效。
主要內容有:①重申美、英、法在西柏林的「權利和責任」。②西方國家的平民和貨物沿西柏林通道的過境交通,將「暢通無阻」。③「維持和發展」 西柏林與聯邦德國之間的「聯系」,但西柏林仍然不是聯邦德國的組成部分,今後也不屬於它管轄。④西柏林人民可因人道、家庭、宗教和商業等理由或以旅行者身份到民主德國進行訪問。⑤聯邦德國可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代表西柏林利益,等等。
《西柏林協定》簽訂後,柏林局勢趨於穩定,兩個德國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發展。
[編輯本段]【總結】
「柏林危機」是戰後美蘇之間出現的第一次冷戰高潮,是「冷戰」加劇的重要表現。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對抗,「冷戰」的結果,而美國的霸權政策是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源。
上文對蘇聯的行為有明顯的迴避,其中關於發行新馬克問題,「 1948年5月18日,蘇聯政府通過了《關於在德國蘇占區實行貨幣改革的決定》。決定責成蘇聯駐德軍事當局在西佔區單獨進行貨幣改革時立即在蘇占區實行貨幣改革。要求「蘇聯軍事當局爭取在整個大柏林地區發行蘇占區新貨幣」。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布將從6月20日起在西佔區實施貨幣改革」。這件事明顯是蘇聯先挑起了實質性分裂德國的步驟, 卻被刻意迴避,並以此來指責所謂美帝國主義。

8. 1948年柏林危機發生的原因

1948年2至6月,美、英、法、荷、比、盧6國舉行外長會議,提出一 個分裂德_的「建議」,籌劃在德國的西方佔領區成立德意志國家。6月21 日,美、英、法在西部占區實行單獨的貨幣政策,這是正式分裂德國的第一 個重大實際步驟。並成為引發柏林危機的導火線。對此,蘇聯一再提出抗議 和反對,並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6月22日,蘇占區亦開始實行貨幣改 革,6月22日,蘇軍封鎖西柏林,全面切斷了西柏林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和貨 運,柏林危機爆發。但是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終於達成妥 協,1949 年5月,蘇聯對柏林的封鎖解除,第一次柏林危機結束。這次危機之後不久,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德 國正式分裂。

閱讀全文

與1948德國爆發了什麼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