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風電光電如何調峰

德國風電光電如何調峰

發布時間:2022-10-03 11:19:23

A. 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被稱為「垃圾電」,這是為何

風電和光伏是中國著力發展的新能源,電網務必全力吸收,優先使用。水電在豐水期的時候也是要求電網優先使用。這是國家出於環保,減少碳排放等一系列因素綜合考慮的。所以說電網也沒有辦法!為什麼稱為「垃圾電」呢,主要在兩個方面吧。

這兩種發電目前越來越多,給電網帶來不穩定性,目前主要依靠火電調峰,抽水儲能,風電供暖,建設儲能電站解決間歇性問題。同時現在風光功率預測越來越准,也為電網調節減輕壓力。

B. 什麼是風電反調峰特性o

風電反調峰顧名思義就是與電網調峰谷負荷工作唱「反調」,實質上是在調峰工作中某些地方電網或電廠出於本身利益和工作方便不顧全網利益的一種反常行為,他們在電網低谷負荷全網出力過剩時不吸收系統功率,相反還輸出功率,搶發電量;而在高峰時因機組電壓低,溫度高又減其可調出力,其結果非但加重了其他調峰調頻廠的壓力而且使系統高峰負荷時,出現嚴重低周波;而在夜間低谷負荷時出現嚴重高周波情況,這種現象在調度術語,習慣上稱為反調峰。風電的反調峰特性增加了電網調峰的難度,增加了電網調頻的壓力和常規電源調整的頻次。調峰容量不足會出現低負荷時段棄風的情況。

C. 火電為風電調峰是什麼意思

電能不能儲存,電能的發出和使用是同步的,所以需要多少電量,發電部門就必須同步發出多少電量。電力系統中的用電負荷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為了維持有功功率平衡,保持系統頻率穩定,需要發電部門相應改變發電機的出力以適應用電負荷的變化,這就叫做調峰。這個是網路的。
風電的實時功率是根據當時的風速變化的,並不穩定,風力發電機在滿發之前,風速越大,實時功率越大,發電量越大,但是火電不是,火電是根據需求通過控制燃料使用量控制瞬時功率的,所以風電瞬時功率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需要靠火電來調節電網的峰谷,平衡電網,保障用電正常。無風時火電多發,風大時火電少發,基本就是這個情況。

D. 風能發電的前景如何

風電發展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風電場,這方面國家一直對風電場池扶植態度,風電並網的技術難題也得以攻克,但是由於現行的制度不能解決風電場,火電廠,電網之間的利益矛盾,導致風電並網一直存在難題。下面給樓主解釋一下調峰
電能作為二次能源,是不能儲存的,用多少電,就必須發多少電,多了浪費,少了就有停電,所以發電功率必須跟隨電力的負荷進行調整稱為調峰。火電廠具有較強的調峰能力但是風電場的調峰能力很差,有風發電,沒風不發電,強風高功率發電,弱風低功率發電,功率大小隻取決於風不能跟隨用戶的負荷進行調整,為此,風電必須和火電廠的電打包並入電網,以實現對風電的調峰。但是火電進行調峰的代價是巨大的,火電廠一台機組停機後再開機的成本是200W,而且火電廠生產單位電能的成本與功率成反比,就是火電廠發電功率越大,成本越低,當風電與火電打包並網時,火電必須減少發電量,火電廠的發電成本自然提升。而在如今高煤價的背景下,火力發電成本變本加厲,一直都在虧損運行的火電廠自然不希望並入風電並網,所以風電並網一直都是難題。
再說說另一個發展方向:設備製造業,國內有很多風電設備的製造公司,像金風,南車等,他們生產的風電機一部分賣給風電場,另一部分出口國外,但近幾年由於風電的設備製造業發展過熱產能過剩以及金融危機的持續,風電機出口量銳減,導致上個月華銳集團的「解約門」爆發,可以說現在風電的設備製造業處境並不樂觀。
未來隨著能源的枯竭以及制度的改革以及設備製造業的優勝劣汰,風電還是會有不錯的發展的,但是這種發展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不過在這個能源世紀的時代,新能源會走的更遠。

E. 世界范圍風電發展存在的問題,越詳細越好。

在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努力突破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用「爆發性增長」這個詞來形容中國當前的風電行業再恰當不過了,從2004年到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3年增長超過100%。2008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500萬千瓦,提前完成了國家發改委提出的,要在2010年實現全國10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的預期目標。從新增的風機容量的角度看,中國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二,按照總裝機容量計算,中國在全球排名第四。

但是,風作為一種不受人控制的自然資源,它時有時無、忽大忽小。當它作為一種電源接入到電力系統當中時,它的間歇性和隨機性增大了電力系統的調峰難度,也給整個系統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使得風電的大規模發展面臨瓶頸。而以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為基礎的風電調度管理技術、智能電網等為代表的技術手段,正在嘗試讓風電像傳統電源那樣可觀、可控。

調峰——制約風電最大障礙

電力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實時動態平衡,也就是要保證每一個時刻所發出來的電與所消耗的電剛好平衡,才能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和安全。在風力發電接入電力系統之前,電力系統面對的是可以預測的負荷和可以控制的電源,在負荷預測的基礎上,通過對發電的調度控制來保證電力系統的實時動態平衡。

而作為一種自然資源的風,本身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當風電作為一種電源接入到電力系統的時候,如果不做預測和調度管理,就需要在電力系統當中留有與風電容量相等的備用容量。這也就是要保證,當無風或者少風的時候,電力系統中的其他電源能夠「頂」上來,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當有風的時候,其他電源能夠「讓」下去,使風電接入電網。

這其實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留備用的方式使其他的火電機組平均負荷率、平均出力下降,從而使得火電廠效率下降、煤耗上升,那麼風電省下來的煤,可能由於其他火電廠的效率下降而又消耗掉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純說。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正在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按照2007年9月我國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為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並且由於近幾年,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和戰略舉措,使風電進入了規模發展階段。

但是,隨著風電在電源中比例的增加,電力系統的峰谷差進一步變大,這就需要進行更大幅度的調峰,如果仍然採用電力系統留全部風電容量備用的方式,電力系統將無法正常運行。

「中國的電源結構與國外有非常大的區別。」劉純說。在歐洲風電發達國家,例如西班牙、德國,它的燃氣裝機和水電裝機容量一直都是大於風電的,這就使得調峰變得更容易,因為燃氣、水電機組能夠做到百分之百調峰,同時調節速度很快。但是在中國,80%以上是火電機組,其最低調峰極限大致在50%~60%,也就是說如果電力系統的峰谷差大於系統最低調峰極限的時候,如果不對風電進行控制,風電就不能接入到電力系統中來。

因此,電力系統的調峰是制約風電發展最大的問題之一,但是「電力系統的調峰特性是由負荷特性和電源結構決定的,調峰問題雖然反應在電網部門的調度運行上,然而它卻不是電網的問題,而是整個電力系統的問題,主要是我國的電源結構問題。」劉純說。

「預知」風的波動

要解決風電發展的問題,需要改善電源結構,「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增加調峰電源的數量,比如多一些水電的開發,建設一些抽水蓄能電站,每建設一個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能夠為電力系統提供兩個千瓦的調峰能力。在電力系統低谷的時候,抽水蓄能電站可以吸收電力,在高峰的時候放出電力,建設一部分抽水電站可以極大地改善電力系統的調峰能力。

另外,還需要從政策上給予補償,不僅是對風電產業,還包括其他參與調峰的發電廠,需要建立一種補償的機制,對為風電調峰的其他發電廠,包括常規火電廠和抽水蓄能電站給予一定的補償,激勵火電廠參與調峰,同時也引導加快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改善電源結構。

但是不管是改變電源結構,還是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目前還很難一蹴而就。因此目前以風電功率預測為基礎的風電調度管理是「目前投入最少、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這些技術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風電調峰問題,但在現階段可以有效緩解風電對電力系統調峰的影響。

其中的一項基礎性的技術就是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中國的第一個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是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研發的。國內第一套用於電網調度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已經在吉林電網投入運行,這一開發研究項目2008年4月正式啟動,2008年9月投入試運行,並於2009年3月19日通過專家驗收。

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是利用由氣象部門提供的數值天氣預報,作為系統的輸入,通過建立風電預測模型,用物理方法和統計方法的預測模型來預測未來某一個時刻、某一片區域的風電場輸出的功率。

2008年9月,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已經在吉林電網投入試運行,到2008年11月全面交由吉林調度中心運行,通過歷史數據的不斷積累,到2009年3月,整個系統已經進入到了比較穩定的運行狀態。「目前整個吉林省預測的平均絕對誤差大概在9%左右,效果還是不錯的。」劉純評價道。

未來,這套系統將在黑龍江、遼寧、甘肅、新疆、江蘇、河北等省推廣應用,「預計到2009年年末2010年年初,這8套系統就能夠投入運行。」劉純說。

當然,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的應用目前還需要解決一定的政策支持問題。由於電網調度部門面臨著風電調峰帶來的巨大壓力,因此他們對於預測有強烈需求,首先開發了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並投入運行,「其實整個系統應該從電場做起,因為電場本身有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方法應該是由風電場來預測的。」劉純說。

其實進行風電功率預測不僅會給整個電力系統帶來價值,也會給單一的風電場帶來效益。首先,對於整個電力系統來說,可以通過預測合理地安排第二天的火電和其他常規發電機組的發電計劃,合理安排備用容量,使火電機組負荷率提高,煤耗下降,以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益。其次,通過合理安排電網的運行方式,可以保證整個電力系統和風電場的安全運行。第三,風電場可以根據預測的結果來合理安排檢修的時間,減少風機檢修損失電量,提高經濟效益。

在西班牙,風電場的風電功率預測是強制執行的,它與電價掛鉤,如果風電場希望獲得更高的上網電價,那麼它就必須進行預測。同時風電預測的結果對電價也有影響,如果預測超過一定的偏差,將面臨著高額的罰款。「所以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夠出台有關政策規定,要求風電場進行風電功率預測,並參與考核。只有通過政策的激勵機制,調動風電場參與預測的積極性,這項技術才能有更好的應用效果」。

除了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之外,「風能實時監測也是非常重要的」,風能的實時監測是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的基礎,應用這個系統首先就要建一些實時測風塔。以風能實時監測和風電功率預測為基礎,開發風電的調度管理和風電的區域控制系統,「這些系統構成了風電調度支撐系統,目前我們正在研發。」劉純說。

風電的「救命稻草」

2009年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並初步披露了其建設的時間表。根據此項計劃,智能電網在中國的發展將分為3個階段,最終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之所以說智能電網是風電發展的「救命稻草」,是因為它能夠解決風電並網的遠距離傳輸,以及調度控制問題,這兩點目前都是制約風電發展的瓶頸。

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可再生能源集約化開發、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結構,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各類集中/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和用電設施並網接入標准化和電網運行控制智能化,提高電力系統資產的運營效益和全社會的能源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具有『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特點,與歐美等國的智能電網一樣,我國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也充分考慮了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支撐作用。」劉純說,「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可再生能源集約化開發、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高效利用,實現各類集中/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和用電設施並網接入標准化和電網運行控制智能化,能夠為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歐美等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模式大多數是分散式開發,因此他們的智能電網更多考慮的是配電網,以方便各類分散式電源的靈活接入。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模式與歐美等國不同,由於資源中心與負荷中心的嚴重偏離,未來將在新疆、甘肅、內蒙等西部地區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將電能轉輸到華北、華東、華中電網等負荷中心消納。因此我國的智能電網就必須有一個可以跨區域優化配置的特高壓的網架,才能支持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同時,還需要通過智能電網的智能調度,來解決風電接入後的電力系統調頻和調峰問題。因此「只有當電網足夠堅強、靈活時,才能夠支撐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可持續發展。」劉純強調。

智能電網也並不像它的字面含義看起來只涉及到電網,實際上,它包含著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幾大環節,其中不僅涉及到電網公司,也涉及到發電企業和用戶。需要智能電網發電環節的風電,也是智能電網的一部分,其自身在調節控制性能、信息傳輸和互動等方面也要滿足智能電網的要求。

F. 光電、風電發展歷程

先說世界太陽能光伏發展歷程吧:

1839年 法國科學家貝克萊爾發現「光生伏打效應」,即「光伏效應」。
1876年 亞當斯在金屬和硒片上發現固態光伏效應。
1883年 製成第一個「硒光電池」,用作敏感器件。
1930年 肖特基提出「光伏效應」理論。

1930年 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應」製造「太陽電池」,使太陽能變成電能。

1931年 布魯諾將銅化合物和硒銀電極浸入電解液,在陽光下啟動了一個電動機。

1932年 奧杜博特和斯托拉製成第一塊「硫化鎘」太陽電池。

1941年 奧爾在硅上發現光伏效應。

1950年 前蘇聯設計完成一個塔式太陽能發電站,用裝在軌道上可移動的定日鏡跟蹤

太陽,設計功率為2.5×106千瓦。

1952年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造了一座50千瓦的太陽爐。

1954年 恰賓和皮爾松在美貝爾實驗室,首次製成實用的單晶太陽電池,效率為6%。

1954年 韋克爾首次發現了砷化鎵具有光伏效應,並在玻璃上沉積硫化鎘薄膜,製成

了第一塊薄膜太陽電池。

1955年 吉尼和羅非斯基進行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優化設計。

1955年 第一個光電航標燈問世。美國RCA研究砷化鎵太陽電池。

1957年 硅太陽電池效率達8%。

1958年 太陽電池首次在空間應用,裝備美國先鋒1號衛星電源。

1959年 第一個多晶硅太陽電池問世,效率達5%。

1960年 硅太陽電池首次實現並網運行。

1962年 砷化鎵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13%。

65~68 義大利先後建立了三套塔式太陽能試驗裝置。

1969年 薄膜硫化鎘太陽電池效率達8%。

1972年 羅非斯基研製出紫光電池,效率達16%。

1972年 美國宇航公司背場電池問世。

1973年 砷化鎵太陽電池效率達15%。

1973年 美國制定了政府的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成立太陽能

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

1974年 日本政府制定了陽光計劃。世界上出現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

1974年 COMSAT研究所提出無反射絨面電池,硅太陽電池效率達18%。

1975年 非晶硅太陽電池問世,帶硅電池效率達6%。

1976年 多晶硅太陽電池效率達10%。

1976年 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劉易斯研究中心開始在全球安裝了 83 套光伏電力

系統,為疫苗冷藏、室內照明、診所照明、通訊、水泵、糧食加工和教室電

視提供電力。

1977年 全球光伏電力產量超過 500 千瓦。

1978年 美國建成100kWp太陽地面光伏電站。

1980年 單晶硅太陽電池效率達20%,砷化鎵電池達22.5%,多晶硅電池達14.5%,硫化

鎘電池達9.15%。

1982年 德國大眾汽車開始測試安裝在 Dasher 旅行車車頂的光伏陣列,該陣列可產

生 160 瓦電力用於汽車點火。

1983年 美國建成1MWp光伏電站;冶金硅電池效率達11.8%。

1983年 全球光伏電力產量超過 21.3 兆瓦。

1985年 新南威爾士大學突破了硅太陽能電池在單一太陽條件下轉換率(無法達到)

20% 的障礙。

1986年 美國建成6.5MWp光伏電站。

1990年 德國提出「2000個光伏屋頂計劃」,每個家庭的屋頂裝3~5kWp光伏電池。

1992年 第一套使用先進延展膜聚光器的 7.5 千瓦原型碟形系統投入使用。

1992年 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

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系列重要

文件。這次會議以後,世界各國加強了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將利用太陽能

與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

1994年 第一套使用自由活塞斯特靈引擎(free-piston Stirling engine)的碟形太

陽能發電系統與已有電網並網。

1995年 高效聚光砷化鎵太陽電池效率達32%。

1996年 世界上最先進的、使用了 3000 片超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太陽能電力飛機——

ICare 號飛越德國。

1996年 聯合國在辛巴威召開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發表了《哈拉雷太陽能與持續

發展宣言》,會議上討論了《世界太陽能10年行動計劃》(1996-2005),

《國際太陽能公約》,《世界太陽能戰略規劃》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進一步

表明了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對開發太陽能的堅定決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動,廣

泛利用太陽能。

1997年 美國提出「柯林頓總統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在2010年以前為100萬戶,每

戶安裝3~5kWp光伏電池。有太陽時光伏屋頂向電網供電,電表反轉;無太陽

時電網向家庭供電,電表正轉。家庭只需交「凈電費」。

1997年 日本「新陽光計劃」提出到2010年生產43億Wp光伏電池。

1997年 歐洲聯盟計劃到2010年生產37億Wp光伏電池。

1998年 單晶硅光伏電池效率達25%。

1998年 荷蘭政府提出「荷蘭百萬個太陽光伏屋頂計劃」,到2020年完成。

1999年 全球光伏電力產量超過 200 兆瓦。

2000年 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安裝太陽能電池組件,構成了太空中最大的太陽能電

力陣列。

2002年 日本在全國安裝了 2.5 萬套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

2003年 全球每年在太陽能和風電領域的投資超過 200 億美元。

2006年 世界光伏電力產量超過 2500 兆瓦。 再說世界風電的發展和概況

自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以來,能源日趨緊張,各國相繼制定法律,以促進利用可再生能源來代替高污染的能源。從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發展趨勢看,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速度最快,產業前景也最好。

風力發電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中成本最接近於常規能源,因而成為產業化發展最快的清潔能源技術。

進入21世紀,全球可再生能源不斷發展,其中風能始終保持最快的增長態勢,並成為繼石油燃料、化工燃料之後的核心能源,目前世界風能發電廠以每年32%的增長速度在發展,截止2006年底,全球風力發電機容量達7422.1萬千瓦。由此可見,風電正在以超出預期的發展速度不斷增長。

如今在全球的風能發展中,歐洲風能發電的發展速度很快。歐洲風能利用協會將在歐洲的近海岸地區進行風能的開發利用,希望在2020年風能發電能夠滿足歐洲居民的全部用電需求。

在歐洲,德國的風電發展處於領先地位,其中風電設備製造業已經取代汽車製造業和造船業。

光是在2002年就安裝了3,200MW(相當於3座核電廠)。截至2005年年底,風力發電佔德國用電需求的6.5%。在近期德國制定的風電發展長遠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風電要實現占電力總用量的25%,到2050年實現占總用量的50%的目標。

另外丹麥的風能發電已經可以滿足18%的用電需求,風力發電產能佔全國用電量的21%;法國也在制定風能發電的長遠發展規劃。

同時亞洲的風電也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其中印度政府積極推動風能的發展,鼓勵大型企業進行投資發展風電,並實施優惠政策激勵風能製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5大風電生產國。

G. 風電上網是如何調整高峰

目前主要通過火電來調峰,未來可能可能與儲能技術相結合,減少對電網的波動

H. 風力發電為什麼突然衰落了

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太准確的,風力發電行業前景仍然廣闊,只是前幾年大躍進式發展後進入了一個慢速增長期。

1、數據顯示,2010-2017年期間,風電規模持續實現高速增長,裝機容量佔比由2010年的3.1%提高至2017年的9.2%,躍升為我國第三大電力來源。

2、風力發電的成本持續下降,已經比現有的煤炭、天然氣電廠更便宜。美國頂級投行Lazard的報告指出,自2009年以來,太陽能成本下降了88%,風力下降了69%。在美國,陸上風力發電能源的成本可低至29美元/千度,而現有煤炭發電機的平均邊際成本為36美元/千度。

3、國內風電行業近年來受供給過剩、煤電競爭等因素影響,棄風率居高不下,致使運營商投資回收期變長,收益降低,但該現象已經得到扭轉。例如近年來,新疆新能源裝機出現「井噴式」增長,裝機總量突破2700萬千瓦,規模和佔比均居全國前列,其中風電裝機規模超過1800萬千瓦。自2015年以來,新疆棄風棄光率連續攀升,成為我國棄風棄光較嚴重的地區。2017年,新疆等6省區被判定為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禁止核准建設新的風電項目。但今年已明顯好轉,10月,新疆棄風電量4.9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54.6%;棄風率14.6%,同比下降14.3個百分點。至此,新疆已連續4個月棄風率低於20%。

因此,總的來說,風電行業沒有衰落,仍大有前景。

前些年在西北工作,的確感受到了那幾年風力發電大躍進式的發展。記得當初的口號是要建一個陸上三峽。河西走廊地區,一個個風力發電的風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當時在連霍高速上,經常會看到拉著葉片的大卡車穿梭。我的老家在河北保定,也建了不少生產這種風電葉片的廠子,我有個姑姑家的表妹在一個生產風電葉片的廠子里上班,效益好得不行,她只有中專學歷,當了個質檢員,工資比我研究生畢業都低不了多少,而且福利也很好。當初聽她說,她們廠還要把分廠建到酒泉去,為的是降低長途運輸的成本。

那一陣風吹過之後,風電很快降溫了。後來我看到一篇文章,具體是什麼期刊忘記了,好像是能源類的。裡面提到了風電的興衰,也就是針對這一陣風進行了分析。大概的觀點是這樣的。

風電不穩定,大家都知道,受風力大小的影響明顯。所以為了保證風電穩定的輸出,通常需要根據風電規模配備相應的火電廠來進行調峰。如此大規模的大幹快上風電,火電站都有點跟不上趟。另外,電從發電站發出來到用戶使用,中間要經過電網輸送。目前國家電網根本受不了這么大規模的風電上網沖擊,好像專業的叫法是風電會造成電網震盪,導致脫網。因為風力發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人煙稀少,用電量很少的地方,而人口密集用電量多的地方,又沒有那麼大的風力,不合適搞風電。所以,風電必然面臨遠距離輸送的問題。目前電網是很大的障礙,而站在國家電網的角度上來講,根本就沒有動力來為了風電搞技術改造或者革新,遠距離輸電在成本方面可能也未必合適。

最後的結果就是那麼多風車佇立在戈壁灘上曬太陽,即便有的風車在轉,大部分也是在那裡空轉。電發出來了輸送不出去,又不能存下來,還有什麼用?

這些問題在規劃之初本來就應該系統考慮的,但是各個部門,某些領導,出於各自的目的,就一股腦的大幹快上,領導急於出政績出成果,企業有的是為了賺補貼,總之各種主觀因素,辦了許多不尊重客觀規律的事情。結果勞民傷財,不知道後面的屁股讓誰來擦?

風力發電突然衰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首先,風力發電對環境污染的緩解的確有作用,但是風力發電畢竟要受到風力的影響。即風大的時候風機可以全速轉動,電力供應可以得到保障,但是遇到風力小,或沒風的時候就麻煩了! 因此,風電無法像火電和水電一樣完全直接接入電網用來作為東部發達省份的電力主要來源。即使接入電網的,也必須配套建設火電站以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而近幾年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火電廠產能受到極大限制,不穩定的風電上網也就更難了!

其次,雖然風電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發展迅速。但是,畢竟這些國家從國土面積和地區平衡發展方面都和中國完全不同! 中國風電產能大省是內蒙古和新疆等地,而急需電力的是東部地區。因此輸電線路損耗也不得不考慮。

綜上所述,風電對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作用,一開始顯然還是被高估了。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不用大驚小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能源的需求無處不在,例如開車需要汽油。但汽油也是由石油提煉出來的,但地球上的石油是有總量的,且是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有枯竭的一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都提倡使用電動車的原因。

相比於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資源,電的資源是可再生的。前幾年風力發電的概念抄的很火,這種發電方式既環保又省錢,但為什麼這幾年風力發電衰落了呢?

其實還是技術上面臨一些問題。比如說風力是不可控的,有大有小,這就會造成風力發電的電不穩定需要配置火電廠進行調峰,但這樣一來還是增大了電力的成本。還有一點,風力發電因為雜訊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一般布局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這樣一來,電力長途運輸也會造成成本增高。

加之,我國目前電力長途運輸的技術還稍顯落後,造成技術端很困難。所以,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風力發電尚處在實驗階段,想要大面積使用還需時日。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的話,風力發電會降低電力成本。而作為老百姓也會感受到這種技術帶來的福利,但現在來說還為 時尚 早吧。

他山之石,風電可以成為主導性能源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下載一份《BP全球能源統計年鑒》,你會發現以下事實。

第一,由於歐洲缺少一次性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因此,歐洲大國可再生能源佔比遠超全球。法國和德國選擇了兩條不同的路線。

德國正在發展成為風電為主的國家。

重要原因:日本廣島核泄漏事件使德國選擇放棄核電,必須有新的可再生能源補充核電退出的真空地帶。近幾年,德國風電以超高速增長,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德國風電裝機容量佔全國1/3, 峰值可滿足半個德國用電需求 。因此 ,德國已經證明風電是可永續為人類服務的靠譜的可再生能源( 請不要在噴「風能」這項可以永世造福人類的技術本身 ) 。

新聞報道

德國在岸風電場占據的國土面積大約為2%

第二, 中國煤炭需求佔全球比重接近50%,煤炭每年產量37億噸左右,占貨運總量(440億噸)的8%左右。請注意,單品產量占貨運總量8%。有多少煤炭產生的能源是用來運輸煤炭本身?有多少煤炭產生的能量是用來運輸煤炭相關產業重化產品?

唯GDP邏輯和產能過剩是風電調整的主要原因

能源在西北,需求在東南。

東南為了GDP和自己的地區就業,考慮環保和未來的比重會有多少?

如果使用西北的風電,不僅相對較貴,也等於把就業和GDP拱手送給西北。

這是第一個因素。

煤炭價格隨著石油價格(2001-2008年大宗商品牛市周期)的下跌而下降,東南地區自己上火電開始較使用風電更加經濟。

這是第二個因素,也是重要因素。


風電終將是未來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一次性能源,越消耗越少。

風電成本遞減,風能無窮盡,是永續能源。

相信技術,

未來,風能、水電、核電、太陽能四駕馬車將成為中國的主導性能源,與電動 汽車 組合,徹底擺脫中國能源受制於人的局面。

首先需要把命題重新確認一下,那就是風電興盛過嗎?

事實上,風電從起步起,風險就已經埋下了,就沒有能夠走到興盛的階段。原因就在於,在政策上支持風電開始,不顧一切地上馬風電項目,且不講技術含量、不顧發展實際、不考慮電力供應現狀、不研究風電項目建成後如何與電網接軌、不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就開始大肆投入,發展風電項目,怎麼可能不出現問題呢?

我們說,看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是不是興盛,決不是上馬多少項目,而要看項目建成以後有什麼樣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 社會 效益,也包括對經濟 社會 發展的作用。也只有作用與效益都得到體現,才能夠這個行業的發展是興盛的、 健康 的。否則,只能算是盲目發展、無序發展。

殊不知,風電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沒有產業布局,沒有合理的資源配置,而是由企業和投資者趕時髦、搶政策,看似轟轟烈烈,實質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特別在一些電力供應十分充足,火力發電、水力發電,甚至光伏發電都已經出現過剩的情況下,仍然在上馬風力發電項目,等待風電行業的,只能是倒在起點上。

更重要的,在一些地方,風電項目已經對環境、管理等產生了不利影響,對土地的完整性、規劃性等也帶來了破壞,只是因為一時的政績需要,地方同意其建設。在電力供應已經過剩的情況下,當然會出現問題了。

所以,對風電來說,不存在衰落的問題。而是壓根就沒有興旺過興盛過,只是出現過虛假繁榮現象,是把暫時的熱熱鬧鬧看成了興盛和興旺。相反,倒是給很多地方留下了一大堆難題,拆除不行,不拆除也不行。資源浪費,在風電行業是比較嚴重的,也是十分典型的。

從風電行業的大幹快上,到現在的遺留問題成堆,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能盲目、不能搞大躍進、不能無序。風電行業的教訓,應當引起各地、各有關部門,包括企業和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應當從中吸取教訓,避免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再發生類似問題。

第一,風力發電是所謂「垃圾電」,有風的時候有電,沒風的時候沒電,對於電網來講價值不高但成本很高。

第二,風力發電的價值被宣傳過頭,有泡沫,實際上我國適合風力發電的地方壓根沒那麼多。所謂衰落,只是回歸正常。

並不能同意風力發電衰落的觀點

風能有很多優勢,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之一

風電是清潔能源。風能不會污染空氣,這不依賴於燃燒化石燃料,不會導致人類 健康 問題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雖然在生產風力發電機過程中有部分排放,但在風力發電過程中是清潔的,風力資源豐富,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能源形式之一

風電是可持續的,風能實際上是一種太陽能。風是由太陽、地球自轉和地球表面不規則的大氣加熱所引起的。風力渦輪機可以建在現有的農地,農民可以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作,風力渦輪機只佔用一小部分土地。


盡管風能有許多優點,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風力的間歇性,沒有辦法控制空氣的方向,風能仍然是不可靠的能源來源。

高額的初始投資,與傳統發電方式競爭,可能不具有成本競爭力。

風力資源豐富地區通常位於偏遠地區,遠離需要電力的城市,必須修建輸電線路,將風力發電廠的電力輸送到城市。

風力渦輪機可能會引起噪音污染,可能破壞當地的野生動物

但這些問題大多通過技術的發展來解決或大幅減少

自1980年以來,價格下降了80%以上,由於技術進步和需求增加,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價格將持續下降,通過技術研究可以解決更多利用風能的挑戰。比如Nature Energy就在2016年發表了清華大學核研院能源政策研究團隊研究成果「高比例煤電電網風能並網潛力的模型」,通過有效的電力改革,並網風電總量在2030可達到電力總供應量26%左右。提出將來應綜合資源潛力、距電力負荷中心距離等因素進行 風電布局,提出了風電供應曲線模型,得出了2030年並網風電的供應曲線。

支持風電發展是我國長久以來都支持且是未來會一直支持的,制定了長遠發展計劃,如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2050風電發展路線圖。

2050風電發展路線圖

最後

騙補貼的情況切實存在,這在每個新能源領域都會有,各種新能源都有各自缺點,成本都不低,需要依賴補貼支持。 但是清潔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只要政策力度夠強,總會有錢能夠用在刀刃上 ,就像基層腐敗分子普遍存在,但是新農村建設政策以來,農村基本上還都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每個村落都通有了水泥公路。

光是靠補貼發展某個產業確實不可持續,只要依靠補貼的企業或者人裡面有人辦實事,產業確實有前景(風電無疑是具備的),一定會是另外一番勝景。 高鐵也沒被少說為急功近利,遍布偏僻村落的移動網路郵政網路也離不開財政支持 。總之,風能還是一種非常綠色可持續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風能,使用非再生能源將會減少,對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說會是一個好兆頭,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風能將變得更便宜,減少對財政補貼的依賴 ,風電一定能夠在保障能源安全、發展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重大作用 。 21 世紀是能源變革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中國是個能源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因此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一直有大量的投入。風力發電技術與應用最為成熟,產業化程度最高,因此發展新能源自然首選風力發電。

在2015年及以前,我國風力發電一直高速發展,2010年新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2014年突破2000萬千瓦,2015年達到峰值3419萬千瓦。之後2016年與2017年兩年,新裝機容量連續下滑,因此才有了風電衰落之說。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5年的裝機量暴漲,暴漲之後2016年新裝機量才大幅下降,這主要與國家的政策有關。因為當時政策要求,2016年1月1日以後投入運營的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將要下調;大家為了趕在下調錢投入運營,於是在2015年搶裝。

2015年的搶裝,極大釋放了風電的需求,壓縮了後續需求;由於2015年及以前建設太快,新增風電並沒有被很好消化,於是2016年國家能源局首次發布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對紅色預警的區域暫停風電開發建設,集中精力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風電消納問題;橙色預警地區除符合規劃且列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風電項目和我局組織的示範項目及市場化招標項目外,不再新增年度建設規模,之前已納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可以繼續核准建設。

這使得一些大力發展風電的省份(新疆、甘肅、寧夏等)暫時無法新上風電項目,2016年與2017年的下滑也就不難理解了。

連續兩年的疲軟,讓很多人認為風電行業衰落了,並找出了幾大衰落的原因:

1、風電不穩定,電壓、頻率波動性大,因而大規模並入常規電網,會危害常規電網;

2、風力機結構復雜,風電價格遠高於煤電,我國風電設備單位功率的費用是煤電的兩倍以上,電網公司很難接受或根本不願意購買風電;

3、地方ZF為了功績大幹快上,造成風電產能過剩。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不能否認的是,風電還在發展,從上面的預警圖可以看到,已經有不少省份的預警被取消,風電經過兩年的調整,將重新迎來拐點。

首先隨著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風電的價格在持續下降,而煤炭價格隨著供給側改革大幅上漲,火電價格上漲,風力發電的價格劣勢在減弱甚至轉變為價格優勢。

其次,隨著寧夏、內蒙、河北等地的預警減弱或降級,風電裝機量將重新回歸升勢。

最後,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污染、不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調整不會改變進步的趨勢。

未來,風能、水電、太陽能、核電四駕馬車終將成為中國發展的新能量,讓中國擺脫國外的能源控制,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風能是這些年發展很熱的新能源,其原理就是將風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風能形成的電是交流電。全球的風能資源非常豐富。今天,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建設了風電的示範基地,風電建設比較多的是沿海地區,草原牧區。風電的發展還是非常迅猛的,總體上並沒有衰落。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3月,全國的風力發電量增長了33%以上。



當然風力發電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風電發電的並網問題,因為風能發電不能空轉,所以還要投入使用的,雖然可以進入微網和分布式電網,但是絕大多數新能源發電要並入電力主網,但是一個技術難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諧波等現象,會干擾整個主電網的安全,嚴重時還會導致主電網的癱瘓,所以很多電力科學家都在攻關這個難題,據我采訪所知,上海電力學院的符揚教授科研團隊近年來就成功解決了海上風電場的安全並網問題。


另一個困難就是條塊割據,因為無法統一,就算技術取得了突破,風電可以安全並入主網,但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導致某些地區的風電只能空轉,而無法對外傳送,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浪費,風電企業虧損,投資者對風電的預期也大大下降。

但是這些都是發展過程的暫時困難,隨著中國電力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電力政策的不斷改進,電力布局的不斷優化,很多難點問題未來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要相信風力發電美好的未來。

I. 什麼是風電反調峰特性

g

J. 什麼是風電反調峰特性

風電反調峰顧名思義就是與電網調峰谷負荷工作唱「反調」,實質上是在調峰工作中某些地方電網或電廠出於本身利益和工作方便不顧全網利益的一種反常行為,他們在電網低谷負荷全網出力過剩時不吸收系統功率,相反還輸出功率,搶發電量;而在高峰時因機組電壓低,溫度高又減其可調出力,其結果非但加重了其他調峰調頻廠的壓力而且使系統高峰負荷時,出現嚴重低周波;而在夜間低谷負荷時出現嚴重高周波情況,這種現象在調度術語,習慣上稱為反調峰。
風電的反調峰特性增加了電網調峰的難度,增加了電網調頻的壓力和常規電源調整的頻次。
調峰容量不足會出現低負荷時段棄風的情況。

閱讀全文

與德國風電光電如何調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