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2. 德國是如何在二戰結束後迅速崛起的
用唯物主義的思想解釋,高素質的人民和優秀的政府就能造就強大的國家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論調。 真正的東西可能我們還遠沒有揭示出來,而且可能某些人反對揭示它。 實際上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日本和德國即使 戰敗了,仍然處於整個世 界資本主義鏈 條中,而且都由於其特殊的重要地位而沒有受到進一步的削弱,甚至還有很多來自美國的援助。所以他們能很快重新建立工業體系,並且在美國主導下的世 界經濟鏈條 中占據有利地位(也就是說仍然處於剪刀差關系的有利一邊)。 大家可以想想,優秀的 政府 是依靠人民建立的,高素質的人民是依靠教育培養的,沒有最初的物質投入到教育中,什麼優秀 政府 ,高素質人民都不會出現。
3. 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二戰時期橫掃歐洲實力怎麼發展起來的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擁有橫掃歐洲的實力,一方面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採用了先進的作戰方式。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德國的總體工業實力領先於歐洲的其他老牌工業強國,僅次於同時期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仍然十分的強大,這也是德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軍事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4. 二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崛起這么快呢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爆發前,都是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雖然戰爭讓兩國的本土變成一片廢墟,但是工業根基和各種人才猶在,恢復起來也比毫無根基的國家快。早在普魯士還未統一德國之前,普魯士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正是依靠這些科技人才,到二戰爆發前,德國已經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如果不是戰爭,也許世界第一枚導彈,第一枚原子彈就會在德國誕生。而日本的工業和科技實力雖然不及德國,卻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化國家,也是亞洲唯一能夠自主生產飛機、坦克、軍艦等現代裝備的國家。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投降以後,國際上對其發展軍事力量做出了嚴格限制,德國被一分為二,聯邦德國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日本也被美國單獨佔領,並簽訂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由於美國的佔領和保護,所以兩國都把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中,也加快了兩國的崛起。
5. 一戰二戰之後德國是怎樣迅速崛起的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社會形勢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集中進行經濟建設
3,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實可行的政策,對經濟宏觀調控
5,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
6,徳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以上是二戰後
以下是一戰的
1,一戰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
2,由於超級恐怖的通貨膨脹讓德國人民的財產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全部變成了無產者,一張白紙好作畫。財產的急劇損失客觀上也刺激了德國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寡頭為遏制德國國內共產主義的發展,並攫取巨額利益,在早期也給了希特勒政權大量財政支持。
6. 二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崛起這么快呢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的迅速復興是有目共睹的,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無論德國還是日本,在二戰後都遭到了同盟國的嚴厲清算。但為何兩國都能迅速復興和崛起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底子好還是運氣佳?為何二戰後德國和日本僅用20年便迅速崛起?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美軍對日本的各大中城市進行了狂轟濫炸,但日本長期以來實行小作坊式的發展模式,原材料及零配件都在鄉村地區完成,這也使得日本保留了相當的工業基礎。
2、運氣好
雖然二戰時期的美國對德日法西斯恨之入骨,但二戰後的美國卻成了德日兩國最親切的大哥。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爭霸的格局隨即形成,因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割佔領,德國成為歐洲地區美蘇爭霸的最前沿。
7.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快速恢復經濟的
8. 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紀以來,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然而,至少從18、19世紀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一躍成為歐洲的頭號強國。
普遍的觀點認為德國的崛起一靠軍隊,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視為德國強大的根本原因。
將德國的強大歸因到教育,雖然不是很全面,但不無道理。早在18世紀末,普魯士就立法推行義務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一個先例。19世紀初,在普魯士進行的諸項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說最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從人文主義理念出發,力求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創立的教育體制為德國教育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此後,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教育體制不斷完善。比如在普魯士,小學的入學率在1816年就達到60%,到1864年更達到93%。到1871年時,德國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國的文盲率為30%(1861年),法國是24%(1866年)。德國教育領先的情況略見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學改革,更是成就顯著。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學扭轉了大學發展的方向,推行教學和研究結合的原則,創立了德國式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也開啟了現代大學的先河。在洪堡大學精神的滋養下,德國大學很快進入一個輝煌的時期,培養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學術修養和專精的知識,而且富有科學研究的精神。大學教授更是以學術研究為天職,投身於教學和研究,做出了數不勝數的學術成就。
德國的大學得到普遍的贊揚和肯定。英國歷史學家梅爾茨在20世紀20年代說:「在現代,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那樣擁有那麼多的思想學校和學術學校,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自誇開創並進行了這么多巨大的事業,而他們需要大量訓練有素人員的合作和集體努力」。
可以說,在近現代歷史上,德國的學者和專家為德國帶來的榮譽和關注要遠遠超過其他群體。而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德國大學的成果,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將大學與學術聯系最為密切的國家。大學也許是觀察德國人最好的窗口。梅爾茨認為德國大學「比任何別的東西都表徵出德國的心智,德國心智在這種機構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現」。
德國人重視教育,但不盲目重視。在19世紀中,德國建立起了一個龐大而多樣的學校和培訓體系。特別是在20世紀後期,「雙元制」職業培訓制度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被稱為德國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所謂「雙元制」,就是把手工業中徒工的訓練與學校的理論學習結合起來,政府和企業共同培養合格技工。在培訓期間,學員按規定到企業學徒一定的天數,同時也必須到職業學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蘭曾對德國的教育有一個概括,說德國的教育體制的特點為無地無學,無時非學,無人不學」,此說甚為精當。直到今天,這三條應當仍然有效。「無地無學」是說教育的普及程度,「無時非學」是說不同的行業和職業都有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無人不學」則是說人人都有學習的機會,都有學習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機會。這種多軌、多類型的教育制度,雖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則,但從效果和功能上看,這一體制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業領域培養了特殊的人才,這倒是體現了人盡其才的思想。
從反面看,當教育不受到重視或受到破壞的時候,國家的實力就會減弱,強國可以變弱。在納粹統治時期,教育和科學事業受到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大批猶太學人被迫離開大學、離開德國,德國的教育和學術事業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創,從19世紀以來所積累的學術基礎面臨瓦解。經過這次浩劫,德國作為學術中心的時期也就一去不復返了。這段慘痛的歷史為教育強國提供了一個反面的例證。
縱觀近代德國的發展過程,我們有理由把德國看作一個教育興國或教育強國的範例。19世紀德國史學大師蒙森曾把大學、軍隊和關稅同時並列,認為這三者是德國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夠把大學列在首位,想必不會反對教育強國、學術強國的說法。(作者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9. 德國原本是一個不太強的國家,為什麼能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
說起二戰,我們現在都知道是因為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大法西斯國家挑起的,從而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災難深重的一次戰爭。後來二戰的結束,當然也是伴隨著這三個國家的失敗而來的,作為戰敗國,這三個國家自然是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
原因二:有援助
前面說到第一個原因里,他們具備崛起的必要條件,但是還缺少一件東西,那就是錢。所以這第二個條件,就是錢,這時,一個重要的角色出場了,那就是美國。美國當時給日本和德國都提供了援助,而且一開始給日本的援助還是無償的。
10. 二戰後的德國為什麼迅速崛起他們有什麼准備嗎
一方面,因為馬歇爾計劃,西德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尤其是資金,恢復了工業生產。一方面,德國本來就是歐洲工業強國,人口素質,工業水平都很高。機器可能被戰爭毀壞,但那些充滿了高級技術的工人,卻依舊大量存在。
學校可能被炸毀,但大量的學生依舊在。
一句話,軟實力依舊在,讓德國和歐洲再次崛起。當然,德國特殊的嚴謹,也是有利於工業發展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