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的寫作課寫什麼

德國人的寫作課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7 22:27:16

A. 范塔豪斯的劇本寫作課貴嗎

可能對於普通學生來說,會覺得有點小貴吧,全程下來大概一兩個月的生活費。

B. 請問一下德語的Interpretation怎麼寫寫作課是外教在教,又快又聽不懂。明兒就要考試了,求高手指點一二

你好,首先需要知道你的Interpretation是屬於那個類型:是一篇閱讀文章的?還是關於藝術的?還是自然科學的。
以一篇普通的閱讀文章為例,可以這樣寫,大致上文章分為三段:1.介紹文章的題目,題材,作者以及大概講了什麼事兒。2.主要介紹文章的具體內容,比如文章歷史背景,時間,人物設置與之間的關系,情節等等,一定要有邏輯性(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且如果有文章突出的特點比如寫作手法或者語言特點也要提到,最好也說說哪一點比較出彩及簡短的理由(這里最好加上幾句原文引用) 3. 最後進行一下小總結,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覺得哪兒好或者不好,為什麼。
整個Interpretation的重點要放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千萬不要寫的太多。另外我想寫作課的時候老師應該有給出教材或者相應的講義,你可以再多看看。如果還是不行問一下周圍的同學有沒有聽明白的。

C. creative writing啥意思

Creative Writing是文學創作課的意思。
我在伯克利認識一個男孩就是creative writing課的。他們真的作業就是寫作,有字數要求,然後可能還要求用到一些技法。
舉例來說,國外的寫作課還有academic writing(學術寫作),legal writing(法律寫作)。
有時候教授可能會說:creative writing students。就是上這個課的學生啦~

D. 求《寫作課》艾麗斯.馬蒂森著的電子書資源

懂的自然懂

E. 天下文章一大抄,《卡片筆記寫作法》告訴你,如何做到「會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這是從小時候聽到現在的一句俗語。家長和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寫作文,會用這句話;自己借鑒了別人的東西,寬慰內心時也會用到這句話。這句話雖然登不上正規寫作課的大雅之堂,但我們一直承認它很有道理。

市面上鋪天蓋地的優秀作文選是做什麼用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是什麼意思?很顯然,說「天下文章一大抄」自有它的道理。

但是,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告訴你寫文章「能抄」,而是提醒你一定要「會抄」。 那麼,到底怎麼「抄」才能抄得合情合理,抄得妙不可言呢? 「會抄」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卡片筆記寫作法》中有一句非常實在的話: 「從一張白紙或者空白的屏幕開始寫作,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誤解。」 我想,但凡有寫作經歷的人,都能認同這一點,不管是學術論文、單位公文,還是個人總結,亦或是媒體觀點文,都多少有參考借鑒的痕跡,

《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副標題是: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是由德國作家申克·阿倫斯,根據德國高產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工作原理整理出來的,他本人也是卡片筆記的踐行者。

「卡片盒」原文是Slip-box,是一種記筆記的方法。這個方法的發明者是德國人尼克拉斯·盧曼,憑借著這套記筆記方法,盧曼從一個釀酒師家庭出身的普通公務員,闖進了學術界,僅用了一年時間,盧曼又從學術界小白變成了專家級高手。接下來的30年裡,盧曼輕松寫就了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成了德國殿堂級社會學理論家。

盧曼曾說,他的生產力源自於他與「卡片盒筆記系統」的合作,卡片盒筆記就是他受用終生的知識庫。那麼,這個神奇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們又能用它來做什麼呢?

「想要把別人的發現和思想轉化為自己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筆記。」 基於書中的這個觀點,做筆記的必要性就不用多說了。我們是在認同「做筆記有用」的基礎上,討論如何來做筆記的問題。當然, 這里的筆記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抄寫或摘錄

「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一款個性化的,用於思考和寫作的工具。」 關於卡片盒筆記系統,書中是這樣說的。

通俗地講, 卡片盒筆記就是由一些卡片和幾個盒子組成的東西 。其工作過程就是 先把一條一條的筆記寫在「卡片」上,再把這些卡片分類放在「盒子」里 。但是,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輕松,每個環節里都是智慧。

首先,說說卡片筆記「記什麼」和「如何記」。 書中介紹了卡片盒筆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閃念筆記,也叫臨時筆記(Fleeting Notes) :日常生活學習中,只要是想要記錄的東西隨手寫在卡片上。例如,靈光一現的想法,偶然看到或聽到什麼後的觸動、某一事件讓你想到的一個觀點等等,都可以隨時記錄下來。

這類筆記只是用來提醒我們要收集哪些信息,保存時間很短,一般一兩天之內就得整理,然後就可以扔掉了。

二是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 :這是最核心的卡片,是日後創作的起點。這類筆記一個卡片寫一個要點,按順序存放,有聯系的筆記要相互關聯,而且還要創建索引。

這類筆記要盡量把句子寫完整,確保後期創作時不用任何修改,只需要加一些連接的文字,就可以組合成文。這類筆記包含了必要且重要的信息,是我們卡片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永久保存的。

永久筆記的特點是:要有統一的命名規則,方便順序存放;要有統一的鏈接規則,方便組成網狀知識體系。

三是項目筆記(Project Notes): 這類筆記與特定的項目有關,保存在單獨的文件夾里。這個項目完成之後,就可以丟棄或存檔了。

如果 做筆記時自己心裡很清楚這條筆記的歸屬 ,最終形成的筆記就能發揮出「群聚效應」了。

其次,看看盧曼的筆記卡是如何存放的。 書中介紹了盧曼的兩類卡盒:

一類是文獻卡片盒, 裡面的卡片都是文獻和對文獻內容的簡要說明。

另一類是主卡片盒, 這里的卡片,主要是針對所閱讀的內容收集和產生的想法。盧曼把這些筆記都寫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質卡片盒裡。

反觀我們慣用的傳統做筆記法,不管是記在本子上還是電子設備上,都相當於是用了一個盒子,把內容保存起來了。而盧曼的筆記系統多了一個盒子,這個盒子是對其它卡片進行索引和整理用的。

通過這些索引和整理過程,對原來保存的內容有了一次再認識,不僅提高了理解和記憶,提取起來也更加方便快捷了,這個方法很適合學術研究和信息密度大的人來使用。

再次,看看筆記盒裡的卡片是如何關聯的。 盧曼經常用的索引有四類:

第一類是主題索引。 當某個主題的內容積累到足夠多時,盧曼就會做一張主題索引卡,概括這個主題的核心內容,同時把相關筆記的編碼或鏈接匯集在上面。

第二類是臨近位置卡片索引。 這和主題索引卡類似,但這次不是針對某一主題,而是針對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到的不同主題進行概括。

第三類是當前內容索引。 標清楚這條筆記和前面或後面的哪一條筆記有邏輯關系。這樣,雖然有聯系的卡片並不一定緊挨著,也能形成一個知識網路了。

第四是筆記和筆記的連接索引。 比如,把兩條或幾條筆記關聯在一起,看看能產生出什麼新思路,這樣的結果是,能夠產生出一個又一個打破常規的新主題。

最後,我來規整一下盧曼卡片盒從記錄到應用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讀書、查資料、聽課時,看到或聽到有感覺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感」,統統記錄到臨時筆記卡上。

第二步 ,及時整理靈感臨時筆記,並認真將其轉化成永久筆記,否則那些靈感就死掉了。

第三步 ,文獻筆記也需要及時按統一的格式整理,將知識點用自己的話語重新組織起來,形成知識卡片。

第四步 ,整理後的文獻筆記放入文獻筆記盒,按統一的命名規則命名,同時按統一的鏈接規則將其與之前的筆記鏈接上。

第五步 ,定期整理永久筆記、文獻筆記,按相應的規則建立索引表。

第六步 ,創作時按照索引表調用永久筆記或文獻筆記,直接或稍作修改後插入使用。

個人感悟: 及時整理筆記很重要,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命名規則和建立索引更是需要一個清晰的思路。 整理筆記的質量,直接關繫到筆記盒能為你做出多大的貢獻。

這本書的原名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個筆記不一般,它是 「聰明的筆記」 。做普通筆記本來就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更何況做個聰明的筆記呢?

本書作者申克·阿倫斯說, 「如果閱讀時沒有做筆記,對寫作者而言,就相當於是沒有讀過那本書。」 事實的確如此,有研究顯示,如果閱讀時沒有做筆記,幾個月後將會把那本書80%的內容忘掉,而且時間越久,忘得越多。

那麼,這個「聰明筆記」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記錄方便。 我們在閱讀或做其他任何事情時,如果腦海里蹦出了靈感,可以隨時隨地寫在小卡片上,小卡片的背面還可以寫上想到這個靈感的場景,如書名章節頁碼或者所遇到的事情。因為這是靈感筆記,整理後要丟棄,所以不用太多呵護,隨身攜帶幾個卡片,方便使用就好。

第二,知識結構合理。 我們之前慣用的筆記本子,是一頁一頁地記錄,積累的素材都是線性的,不方便改變前後順序,有時候同一主題的筆記也可能不連在一起,整理的時候需要靠腦子來重新排列,才能得到他們之間的關聯。而小卡片沒有時間順序,它們是分散的網狀結構,這與人類大腦里的知識結構一致。

第三,容易整理。 從數據結構的角度來分析,小卡片是一個個節點,把節點連起來就是一個網狀結構,而不是以往的樹狀結構。網狀結構一旦連接起來,一個卡片可以同時屬於好幾個主題,筆記之間的關系更明確,索引時也更容易找到最相關的內容,整理思路符合大腦思維過程,做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第四,方便新知識的嵌入。 隨著學習的深入,小卡片會越來越多,如果某一領域的小卡片已經通過鏈接形成了一個網狀機構,增加筆記的過程就是將新知識嵌入到現有網路中,這和人類的記憶模式很類似。這種發散的結構,很有可能在重新整理筆記時發現一些新的鏈接,這些新的鏈條,也許就是一個新的學術觀點。

第五,方便應用。 有人說卡片筆記的原理有點像大廚的備菜。大廚炒菜前,小工早把食材准備好了,這也是現代流水線作業的精髓。其實,寫作也是如此,如果到了寫的時候再到處找素材,相當於邊炒菜邊找食材,結果肯定是效率低,質量差,有時甚至會半途而廢。

如果寫作前已經有了卡片盒子這樣的知識儲備,到時候根據索引找到相關主題的東西,就容易多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盧曼用這種方法寫出38本書和幾百篇論文,也就不足為奇了。

讀完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我對這本書的看法是: 卡片筆記寫作法,它其實就是一種如何學習和思考某一領域知識的方法,一種對某一領域的知識進行管理的方法。 我目前正在學習古詩詞,潛意識中覺得這個方法很有用,讀詩時做卡片筆記,創作時可以直接調用。

因為古詩詞領域的創作,本來就有集句和化用的做法。比如宋詞集句:

這四句分別來自蘇東坡《定風波》、張炎《八聲甘州》、晏幾道《浣溪沙》、蘇東坡《西江月》,組成了一首有新意的詞句。

這六句分別來自洪皓《木蘭花慢》,陳允平《蝶戀花》,趙令畤《清平樂》;蔡伸《柳梢青》,石孝友《驀山溪》, 韓疁《高陽台》,放在一起也是頗有意境的創作。

這首詞語言通俗,音律婉轉,裡面明明用了很多典故,但讀起來是那麼自然,完全覺察不到其中化用了很多別人的東西,不信來具體看一下:

第一部分的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讀完這句,是不是可以看到《古詩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的影子?

還有, 「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其中的 「所思在遠道」 引用《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作者在前面加了「我有」二字,使全詩更具民歌韻味。 「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像是把《詩經》的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采葛》)和「憂心悄悄」(《柏舟》)融合了。

第二部分的 「采苦采苦,於山之南」 ,化用了《詩經·采苓》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原意是勸人們不要輕信謠言,作者這里可能是想表達她相信對方絕無他心的意思。 「忡忡憂心,其何以堪」 ,化用了《詩經·草蟲/出車》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刻畫了不見心上人的愁苦之狀。

第三部分的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 又是讓人聯想到了《孔雀東南飛》焦仲卿與劉蘭芝的誓言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而 「朝雲暮雨心去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又與謝庄的《月賦》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一句有關,作者化用此句表示對這段感情抱有美好的幻想。

古詩詞中類似的集句和化用非常普遍,這絕不是簡單地搬運、引用或抄襲,而是一種對原作深刻理解後的欣賞和致敬。 巧妙地利用原作的某個詞或某句話,來表達當下的情境,引經據典,寫出來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高質量作品。

現如今,有不少人開始重拾古詩詞,特別是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古詩詞,喜歡讀詩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有人已經不滿足於欣賞詩詞了,也想自己學習寫詩填詞。但是,總聽人說: 已經讀了不少詩詞,也學習了作詩規則,自己寫出來的詩總是缺少詩的味道。

原因何在?我覺得,問題出自 現代人寫詩最缺乏「詩家語」 。所謂「詩家語」,就是「詩性語言」,其特點是凝練、含蓄、委婉、曲折,以這種類似於音樂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主觀情志,寫出來的詩就有詩的味道了。

詩家語從何而來? 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肯定不好使, 一是古人的好作品太多太雜,背不過來;二是背下來的東西沒經過深度思考和理解,不會活學活用,抄上去也很不好看。

多欣賞閱讀,勤捕捉思考,理解、感悟、實踐,這樣積累到一定程度,好東西變成自己的,寫詩自然會水到渠成。這個過程是不是有點像前面說的給大廚備菜?所以說,卡片筆記法也許很適合學習詩詞創作呢。

我特別認同書中的這句話。 這么多年,無論是之前寫學術論文、科研報告,還是寫公文、寫總結,亦或是現在寫書評、寫詩,如果哪一次沒有提前准備好素材,註定是坐在電腦前發呆。只不過以前是普通的收集資料,而不是用卡片筆記來積累,自然也沒有盧曼的高產和高效。

如果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看到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我想,我的學術成就應該不會只是完成了幾個科研課題,寫出幾篇科技論文,獲得幾個科技進步獎了。盧曼靠這個方法出了58本書和幾百篇論文,我最起碼也應該出來一二本專著才對。

話說回來,我雖然把這本書讀完了,對書中所講的「聰明筆記」有了認同,也總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但真正實操起來,可能會有不少阻力和困難。我覺得, 主要的困難可能是習慣的改變。 讓一個人突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習慣真的有點難,需要勇氣和耐力。但是,我還是想要在接下來的閱讀和寫作中嘗試這種方法。

目前,我想先把這個方法 應用於讀書和習詩之中 。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想法和感悟,產生共鳴後用於後期說理文輸出;記錄讀詩過程中因某一句或某一個詞產生的靈感,用於後期詩詞創作。

具體來說,我可能會創建 兩個主題盒子,一個是讀書筆記盒子,另一個是詩詞筆記盒子 。每個盒子里都從「閃念筆記卡」和「閱讀筆記卡」開始記錄,「閃念筆記卡」記錄靈感和想法,「閱讀筆記卡」記錄書里或詩詞中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有可能用的上的場景。

然後定期整理「閃念筆記卡」和「閱讀筆記卡」,根據對這兩種筆記的思考,形成各自的「永久筆記卡」。也許,某個「詩詞永久筆記卡」就是一首嶄新的詩;幾個「讀書永久筆記卡」就能形成一篇說理文。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怎麼抄才算會抄呢? 用盧曼卡片筆記法形成一篇有自己思想的作品,肯定不是「抄襲」 。因為這是聰明的「抄」,是有技術含量的「抄」,有創新的「抄」。 所謂「會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F. 誰能提供一些德語寫作方面的資料

以下內容總結自網上的帖子:

- 我認為最好的途徑是和德國人每天互相教語言,可以在大學貼條,找Sprachpartner!
- 我覺得首先要有很大的詞彙量!
- 去審核前不到一個月硬是把400多頁的一本德語單詞字典給背下了,結果現在都忘的差不多了,看來還得來上2遍,才能記熟!
- 沒有必要吧,單詞那麼多,小字典也700多頁,大字典1400多頁背到什麼時候啊。要增加詞彙量,你可以聽德語廣播,也可以看德語新聞,這些在網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可能的話在聊天室找會德語的人聊也比背單詞強啊!
- 背詞典不如背課文,或者熟讀課文,我覺得。
- 想學好德語,最高秘技:找德國人做男(女)朋友,當然對於同性戀此法也可!
- 一般關於某個THEMA的重要單詞會在很多文章里反復出現,看多了就記住了,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注意刻意用用剛看到過的生詞,比較容易記住,特別反對背字典和背單詞表。(個人意見)!
- 好不容易認識了一個單詞,加了個什麼前綴就又不認識了!
- 多閱讀,堅持寫作,多用新學到的單詞.是最好的辦法.新單詞多用幾次自然就記下來了.光認識單詞作用不大.德語的考試幾乎沒有選擇題,就是看你掌握單詞的能力,特別是表達能力.背字典,幾乎是浪費時間.德語不像英語那麼簡單.詞性,復數,形容詞變化,不同的固定動詞搭配和介詞搭配,是否有反身動詞,等等. 不可能光靠死記的.
- 單詞積累和鞏固可以通過閱讀來提高.建議讀:Erich Kaestner 的作品.,難度不大, 生動有趣.比如: Emil und Detektiv, das fliessende Klassenzimmer .

文章來源自文國網(小語種學習網) http://www.vechina.com

德語學習技巧----德語學習心得

另外每天要有文字記錄, 如德語日記, 隨感等.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單詞.
這樣才是學語言.Guten Tag 說的再流利沒用,總之詞彙只是語言的一個部分, 不要過分強調,要全面發展.
- 科學家發現,一個生詞無意重復7次,就不會再忘了
- 個人感覺做題的用處不大。我想關鍵問題是:沒有培養起自己學習德語的感覺,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你首先要問自己:學習德語是做什麼用的?然後有的放矢。在學習德語的過程中,我感覺主要是說得多了,興趣自然也有了。常給自己設想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場景,在心中反復思量幾遍,然後再用德語表達出來。個人感覺,是一個滿有意思的方法。
- 練口語,自己對著牆壁自說自話就行,管他說對說錯,把嘴練快了就行。
- 嘗試買點基礎的閱讀練習,新求精里也有很多閱讀的。本人認為可以使自己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閱讀和寫作。你可以把閱讀里看到的生詞,立刻按它在文章里出現過的樣式寫到自己的文章里,再看看字典里的用發,這樣很容易記住生詞。語法的聯系也是必要的,單項做好以後,主要的是要可以做綜合的,因為單項裡面比較簡單。至於聽力,由於我不是在中國學的德語,所以就沒有方法提供了。口語你可以找你們德語老師練練,而且也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找PARTNER練習,個人經驗是不一定要找德國人的,我在語言班時曾和一個印度,一個馬塞多尼亞的朋友一直在一起,覺得進步非常大。
- 什麼感都得培養,語感最重要。天天讀,大聲讀!!多聽聽德語磁帶。YOYOX你在德國,建議多聽廣播,少看電視。

- 要培養語感,就大聲讀吧。我個人很贊同李楊的瘋狂英語里的學習方法,精華就是大聲讀,多讀,這樣語感出來了,聽力和口語也自然上來了。
還有就是我的德國同學對我說的一句話:If you want ,than you can!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 看電視容易走神吧,容易被電視的畫面吸引,就不聽了,這是以前的老師說的,強烈建議我們聽廣播的。
- 其實說白了,聽說讀寫。但是做起來就很難。我覺得可以常去歌德,哪裡有報紙之類的東西,適應各種德語水平的朋友。至於聽,如果在國內的,可以多聽聽磁帶。
- ich finde,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在我的階段(初級),我就有空也有必要精讀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看一些畫報,聽一些故事的磁帶來提高德語;中級的時候或許找個德國朋友提高的更快,高級嘛,到德國練習比較好,等等.所以,做好本階段該做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功近利,恐怕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文章來源自文國網(小語種學習網) http://www.vechina.com

德語學習技巧----德語學習心得

我先正從初級進入中級一直的學習方法就是結合課文記單詞
第一遍讀
第二遍逐字逐句翻譯
第三遍邊讀邊再翻
第四遍通讀
以前學英語也差不多這樣
可如今效果只有一個:培養了丁點語感:(所以我現在實際上仍處於要說只能說到主謂狀態,之後的就處於瞪眼過程中但又很不死心的繼續以此方式學著,看著我這人喜歡買德語工具或語法書(每每在書店逛時,都情不自禁到帶回一兩本,大多成了擺設,汗),不過,當初買時,就覺得有三本書還成
趣味德文,作者強調就是「以輕松的心情去發覺德文中蘊藏的趣味。」例如第一頁第一句話:Das ist nicht mein Bier.=Das ist mich nichts an.(我今天第二次看)輕松掌握德語詞彙先分類,單詞詞條,漢語釋義,德語舉例,漢語譯文日常德語閱讀面廣,每篇文章似乎都不長(所以書不厚,呵呵)這三本書偶還沒真正開始看,但偶就是喜歡在書店裡看這些東東,看著覺得不錯就買下然後束之高閣,哎。。。

- 我看可先背一定量的單詞,再大量閱讀。因為只背不用很快就忘。只看吧,詞彙量不夠。所以兩者混合著用最佳。
但這方法有一前提:那就是你的打下很好的語法基礎。只有熟練各種語法與句形,才能更容易閱讀。相信這前提大家都可輕松過關,因為德語的語法雖繁且多有規則可行,只要橫下心來,必可成功。
各位且可一試。
- 關於背字典,我也曾經嘗試過,可惜早上背,晚上就忘,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我這樣做:在記憶的同時,大聲地讀出來,這樣會記憶深刻,同時用錄音機錄下你所背的每個單詞和每個含義,德文和中文之間最好空一會兒。然後等你以後做其它事情的時候,比如做飯、洗衣服的時候等等,你就可以放出來聽,周而復始、溫故知新,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磨耳朵、磨記憶,既背單詞,又練聽力,說不定後來還會發覺你當初的錄音有發音錯誤呢。到最後比較熟的時候,就利用開始我說的德文和中文含義之間的空檔,迅速搶先說出這個德文單詞的中文含義來,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檢測。其次,別背那個小綠字典,因為我們學語言目的是要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下說出來,光去背個別的單詞我覺得沒有意義。我的意思是說,拿一本比較權威的、有很多情景例句的大字典,每個例句都認真的看、學習、琢磨,然後假設你就在那個環境中,把它大聲地說出來,或者加上一點自己的東西,換湯不換葯地說出來、錄下來。我覺得效果比較好,以後你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你絕對會下意識的冒出這樣的話。其實這種情景也許你未必真的經歷過,但你卻曾經在虛擬的環境下練習過,也許蹦出來的話你自己都沒怎麼考慮就說出來了,等你回過頭來真正考慮一遍以後卻發現,語法等等竟然是正確的,這就說明你進步了。與此同時,你會漸漸發現,你的口語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以上只是我的小小經驗,成與不成還要和各位切磋。

-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聽力的東西一句句聽寫下來,然後對照,再然後就是背下來,我們老師就是這么要求的.

G. 大學寫作課學什麼

我記得我們之前的基礎寫作課學的就是一些關於如何去學習怎樣去寫一些小說,還有就是其他的一些內容。還有就是編寫散文等等,反正就是一些文學類的東西,一些題材。寫的時候覺得還是挺難寫的。

H.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學作品

德國著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畫家,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自然科學,博物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

2.萊辛——(1729.1.22 — 1781.2.15)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劇作家、美學家、文藝批評家。作為啟蒙主義思想家,萊辛批判虛偽的宮廷風格和「虔誠」的情感,用人道主義、浪漫主義取代已陷於僵死、衰落的古典主義。主張天才與藝術創造的完美結合,反對藝術創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萊辛處於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轉折點,將啟蒙運動推向高潮。其美學思想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浪漫主義美學與萌芽和蓬勃發展。

3.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摯友,死後和歌德葬在一起。他還是《歡樂頌》的詞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譯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在德語近代文學史上,海涅堪稱繼萊辛、歌德、席勒之後最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僅擅長詩歌、游記和散文的創作。

還撰寫了不少思想深邃、風格獨特並富含文學美質的文藝評論和其它論著,給後世留下了一筆豐富、巨大、光輝而寶貴的精神財富。海涅兼擅詩歌、散文和游記的創作,但是無論個人的性情和氣質,還是創作的成就和影響,都仍然讓我們首先尊他為一位出色的抒情詩人和偉大的時代歌手。

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

文學作品

1.格林《格林童話》——《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2.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

3.歌德《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4.席勒《強盜》——《強盜》一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的狂飆突進青年形象。他不滿於專制與格局並存的社會現狀,卻由無力改變。他追求自由,對當時的社會提出挑戰,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後卻只能悲劇收場。

(8)德國人的寫作課寫什麼擴展閱讀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於法蘭克福鎮(位於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時候,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而母親則用不同於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保護、激勵著歌德,引導他對學習的興趣,並竭力培養歌德掌握對於文學的正確理解能力。

母親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頭,講述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給他聽。母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言辭新奇而豐富,歌德常常聽得如醉如痴。也許正是傳承了母親的這種才能,歌德成年以後母親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討問題。

對於兒子的作品,母親是凡有必讀,並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論。歌德悟性很高,媽媽一點就通,並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來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佔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勛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並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風格傳統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歷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1774~1831)和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1775~1828)。《少年維持之煩惱》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享有世界聲音。

《浮士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是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系。

I. 超級寫作課|你知道零度寫作嗎

零度寫作,來源於法國文學理論家 羅蘭·巴特 195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寫作的零度》。現在零度寫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想法,完全是機械地陳述。零度寫作並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將澎湃飽滿的感情降至 冰點 ,讓理性之花升華,寫作者從而得以客觀、冷靜、從容地抒寫。

一、歷史淵源

1、起源

「零度寫作」一詞源於法國後結構主義領袖人物 羅蘭·巴特 的一篇文章《寫作的零度》(1953)。西方二十世紀 文學理論 思潮的發展歷程中, 索緒爾 《 普通語言學教程 》掀動了五十年代之後語言學革命的衣角,語言本體論、自律論,形式主義觀念應聲而至。俄國形式主義、 英美新批評 、法國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都從語言學革命中受益良多。《寫作的零度》正是在語言學革命深刻影響的背景中,發現了「形式」的革命性能力,對傳統的形式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反撥。

索緒爾從符號中分析出所指與能指兩個維度,前者是概念、內涵,後者是音節(音響形象)、字詞、形式,如「某種動物」表示為「cat」這個音節。但通常,我們只把能指維度稱為(狹義的)符號。所指和能指的遇合完全是偶然性的,任意的,二者之間並無可以論證的必然聯系。這說明,所指與能指的聯系並非出自天然,而是人為賦予的結果,是一種約定俗成的作用,一種習慣用法。

所指與能指既無必然聯系,自然不能構成一種二元對立式的邏輯中心主義,能指並非所指的附屬物。相反,能指具有獨立的品質和自由權利,它可以完全游離於所指之外。 羅蘭·巴特 在十八、九世紀的文學中,欣喜地發現了能指的這種獨立性和自由性。在此之前,古典寫作中的語言符號承載的是工具性職能,這種工具性功能要求使語言符號成為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因而它必須是透明、直接的。語言符號存在的必要性來自於對意義、情感、思想的表達或轉譯。然而,語言的發展和作家對語言的創造性使用,使得語言符號這一形式變的「不透明」了,它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流通方式,「文學形式發展了一種獨立於其機制和其和諧性的 第二性 能,它使人入迷,困惑,陶醉,它有了一種重量。」擺脫了附屬地位的語言和形式,獲得了自己的質地和分量,不再隱匿於意義之後,相反,它成為一個觀察和思考的對象,一個獨立的客體。

2 、語言演變

語言、形式獨立性的發現,迫使人們不能繼續把字詞看成思想、內容的裝飾品。作為一個獨立客體——十九世紀以來,尤其是在今天的現代寫作中,字詞和語流走上前台,通過自身的組合和交流激發起審美的愉悅或相反的感覺——這正是形式的意義所在。形式自身具有引發某種情感,激勵某種思考的意義生產機制,字詞的不同搭配,甚至僅僅由於不同語境的因素,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豐富的意義來。單獨的或者連續的字詞,語流,它們構成一個封閉自足的整體,一套完整的記號。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說,作家也可以憑借字詞的這種運動,得以交流和表現某種情感、思想,對善的態度,對歷史的思考等等。

古典寫作同樣藉助於字詞和語流,然而它秉持這樣一種觀念:字詞和語流因某種外在於它的意義而存在,隨著意義的表達,字詞和語流在前進之中相互淹沒,最終只剩下一個意義的內核,而字詞和語流已經隱匿不見。暫且不論形式自身的意義生產機制,如果說字詞背後的確存在某種意義,那麼首先也必須看到,正是字詞和語流的連續前進,意義、思想和情感才可以得以產生。「言語就是一種包含著更富精神性的構思的時間,在其中,『思想』通過偶然出現的字詞而逐漸形成和確立。」語言行為造就了意義的果實,沒有語言行為,意義就無從產生。語言符號和某種意義的交遇,顯然不能不以語言符號的運動為前提。

3 、獨立品質

這顯然與古典寫作對語言的工具性的交流功能相抵觸,和被稱為「風格」的東西想抵觸:風格充滿了個人性的東西,致使字詞成為創作主體的奴隸。而字詞獨立品質的發現,致使創作主體不再擁有支配和調遣字詞的權力,後者通過其非連續性的組合,生產不確定意義的機制,宣布「作者已死」和一個語言自足封閉的狂歡世界的到來。在 羅蘭·巴特 看來,字詞即一種一般形式,是一個「類」。顯然,「類」包含了所有的個性,又否定了所有的個性。字詞由於蘊涵過多而充滿不確定的特徵:正是存在一切的可能性,使得每一種可能性都「不在場」,一種可能性與另一種可能性或者互相加強,或者互相沖突,而最終,它們因此又產生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意義在字詞的連續中不斷產生,無法停留,即「既無意圖的預期,也無意圖的永久性」。所有的字詞均是「不及物」的,沒有意指,沒有方向。字詞的連續又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充滿可能性,沒有趨向,處在運動當中卻在勢均力敵的對立因素中保持靜止狀態,中性、自足、飽和、客觀——這就是羅蘭·巴特一再強調的語言行為:零度的寫作。

4 、寫作方式

零度寫作這種中性的和「客觀的」寫作方式,與古典寫作所力圖表現的「文字的現實的客觀再現」截然不同。 羅蘭·巴特 推舉零度寫作,恰恰意在揭開古典寫作中處處標榜的「真實」和「自然」的神話,暴露古典寫作中「客觀」的虛偽性。古典語言在意義和字詞之間虛構了一種透明的確定的關系,通過字詞之間的連續性和直線性關聯,來隱喻現行法則的合理性,以及一種理性的生活態度的必要性。羅蘭·巴特發現,古典寫作中 過去式 的歷史寫作所表明的秩序,以及第三人稱協作所創設的旁觀者的安全地位,都力圖表明世界的確定性和客觀性,並因此表明,古典寫作正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翻版,它創造了一個似真的審美世界。而字詞是這個世界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現代寫作恰恰相反。語言的獨立品質使得它們即使構成一個連續的 語言結構 ,仍保有自身的獨立地位。如果說古典語言是線性的不可逆的,現代語言則是一些獨立、靜止的語言片段的臨時聚會,它們可能隨時分化,即使前後相依,也可能貌合神離,充滿矛盾和悖論。現代寫作中「一種語言自足體的爆發性摧毀了一切倫理意義」。現代語言的無序和混亂,以為種種偽裝,不可能提供給一個完整、穩固的世界的感受,藉此暗示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秩序、公正、理性現實的虛假性。

二、寫作狀態

零度寫作是一種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寫作行為當中去的狀態。零度寫作並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將澎湃飽滿的感情降至冰點,讓理性之花升華,寫作者從而得以客觀、冷靜、從容地抒寫。一個寫作者,最怕的就是讓泛濫的感情淹沒了他的心靈,淹沒了他的視野,淹沒了他的筆端。感情成災,如脫韁之野馬,如決堤之洪水,作品成了主體某一狀態下情緒失控的圖解和詮釋。這樣的作品示人,人莫不笑之。

一個人的感情,無不出於愛憎。憎必傷人,也自傷;愛太切太過,對人也莫不有害,且易折。零度寫作,就是以第三者的立場冷眼旁觀愛憎兩種,冷眼旁觀萬千世界種種,而後能不偏不倚,不躁不急,心平氣和,以臻寫作化境。 在零度寫作者的眼裡筆下,無論愛憎美醜,都成一審美客觀對象,寫作者與他寄託或生發感情的對象之間的關系猶如高超的匠人之於金銀胚胎。零度寫作將熾熱的感情凝淀下來,看似冷靜淡漠,實是將愛升華到了大愛,感情通過文字表達得更深沉、細膩、熱烈、作品被賦予生命得以流傳。

三、主要特點

1、中性客觀

這種中性的和「客觀的」零度寫作,與古典寫作所力圖表現的「文字的現實的客觀再現」截然不同。

羅蘭·巴特推舉零度寫作,恰恰意在揭開古典寫作中處處標榜的「真實」和「自然」的神話,暴露古典寫作中「客觀」的虛偽性。古典語言在意義和字詞之間虛構了一種透明的確定的關系,通過字詞之間的連續性和直線性關聯,來隱喻現行法則的合理性,以及一種理性的生活態度的必要性。羅蘭·巴特發現,古典寫作中過去式的歷史寫作所表明的秩序,以及第三人稱協作所創設的旁觀者的安全地位,都力圖表明世界的確定性和客觀性,並因此表明,古典寫作正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翻版,它創造了一個似真的審美世界。而字詞是這個世界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2 、語言獨立

零度寫作強調由字詞獨立品質所帶來的多種可能性和無趨向性。然而這種無趨向性越來越被狹隘地理解和使用了。在今天的文學現實中,不無隨意地用零度寫作來定義那些採用了外部聚焦,行為主義式的敘事規范,新寫實小時就時常不乏貶義地冠以零度寫作的頭銜。人們還時常把九十年代被稱作先鋒寫作,或那些不再承載某種 主流意識形態 ,標榜無意義或消解中心的寫作,或一些表現所謂後現代主義虛無態度的寫作,也稱為零度寫作了。零度寫作竟然變成類似於游戲的寫作方式了。零度寫作還成為區分文學是否「介入」。今天這種種的文學現實對「零度寫作」的標舉,顯然已遠遠疏離了羅蘭·巴特論證語言、字詞、形式獨立品質的初衷。如果說,零度寫作質疑和消解了語言中的「詞」與「物」的透明性,很難說今天是走得更遠,還是僅僅在羅蘭·巴特的這一質疑里 張望 和躊躇。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的寫作課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