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德國沒有皇帝,為什麼也叫「帝國」
納粹德國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和1939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幾乎零失業,並且在短時間內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
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獲得獨立,但是獨立後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等同於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其佔領區內"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發動蘇德戰爭,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1941年12月,德國的盟友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了戰爭。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Ⅱ 二戰時德國沒有皇帝,為什麼也叫「帝國」
納粹德國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和1939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幾乎零失業,並且在短時間內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
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獲得獨立,但是獨立後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等同於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其佔領區內"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發動蘇德戰爭,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1941年12月,德國的盟友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了戰爭。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Ⅲ 為什麼叫德國法西斯是德意志第三帝國
據說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有一個國家叫東法蘭克王國,這是一個由日耳曼人為主導的國家,911年,東法蘭克王國的末代國王,年僅18歲的孩童路易去世,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在大家族的擁戴下,成為了新的國王。
但是他的實力卻遠遠不如他的對手,薩克森公爵亨利,在康拉德一世臨終前,國王的寶座最終到了薩克森公爵亨利手中,亨利一世執政時期,東法蘭克王國軍事實力大大提升,國王手中的權力也在逐步加強。
962年奧托一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值得一提的是神聖的羅馬帝國,雖然名字聽上去特別的強大,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鬆散邦國聯盟,當時全國有上千個邦國,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國,被拿破崙所滅。
在拿破崙被推翻後,德意志各個邦國成為了一盤散沙,1871年普魯士王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歷史上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綜合實力,僅次於剛剛崛起的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告終結,作為戰敗方的德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由於該合約特別的不平等性,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利用德國百姓對周邊國家的怨恨,不斷的進行煽風點火。
一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更是讓德國的百姓雪上加霜,納粹黨掌控了政權,在1933年的9月,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首次使用了第三帝國這個稱號,所以人們都說,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國 。
德意志第三帝國國家象徵:
國名
納粹德國,1933.1-1945.5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和大德意志帝國,又稱第三帝國。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間的德國,當時它處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獨裁和民族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體)的意識形態的堅固統治之下。
國家社會主義一般又稱作納粹主義,「納粹」(Nazi)是德語「民族社會主義者」的簡稱,原意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黨員與擁護者。今天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則泛指一般極右法西斯主義者。
國徽
德國國徽的淵源可追溯到12世紀曾經統治過普魯士、後成為德國王室的霍亨索倫家族。自古以來,德國人對雄鷹的崇敬都是虔誠而深沉的。
早在古羅馬時代,雄鷹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象徵,它保護著上帝的子孫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鷹,誰相信它,誰就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活力。
同時它又是太陽之鳥,它的銳眼能經受住太陽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時代,雄鷹是皇權的象徵,帝王們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入德國的。
Ⅳ 德國發動二戰的時候,面積和西班牙一班大吧,也沒有海外殖民地。為什麼德國是強國,西不是呢
德西在二戰中的差別主要是表現在有意願對外侵略和是否有能力對外侵略上。
德國有能力也有意願也有其他條件發動戰爭。德國在德單層民帝國時代有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積累基礎,比如他們向海外擴張、對外貿易、對外掠奪、加強教育(第一個實行義務教育),加上統治階層有著較強的危機感,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德國不斷的強大,這是積極因素。而不利因素 是當時經濟的衰退和一戰後的大量賠償,這時候,希特勒的一些思想 和作法有了用武之地。他本人也是德國發動戰爭 的一重要因素,雖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是一些特殊 人物也起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他用一些純潔人種、復興日耳曼等精神來「團結」人,具有 了強大的對外擴張 性。
西班牙當時在干什麼?在與美國打仗失敗後,他們國力大衰、海外殖民地失去,沒有條件進行對外戰爭,在二戰期間,他們基本在內斗,後來直接發展成了持續幾年的內戰。
Ⅳ 納粹德國沒有皇帝,為什麼還自稱「帝國」
其實帝國這個稱呼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在形容封建王朝時期的國家時,多用來形容非常強盛的國家,比如大唐帝國,大秦帝國之類的。但是放在近現代,如果說一個國家是帝國,那麼就說明這個國家曾經多次發動戰爭或者欺壓別的國家。納粹德國也是如此。
最後要說的就是當時的納粹德國確實無愧於帝國之名,橫掃歐洲,數周征服法國。而且壓制當時的大英帝國,讓英國差點喪失了制空權。後來又派出士兵馳援義大利,在沙漠用各種戰術吊打英國和法國。後來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是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由於蘇聯令人咂舌的工業整合能力以及美國的全方位援助。最終德意志第三帝國覆滅。
Ⅵ 納粹德國為何自稱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Das dritte Reich)是以阿道夫·希特勒為國家元首的納粹德國的非正式稱呼。希特勒將自己認為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和普法戰爭後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徳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的繼承人,故稱他建立的「新德國」為第三帝國。
日耳曼人(German)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開始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該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
「德意志」一詞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爾曼部落所講的方言。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法蘭克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蘭克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就逐步演變成德國了。
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一般稱之為《魏瑪憲法》,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台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於1939年9月1日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三帝國宣告完結。德國為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並的西佔區通過《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O月,蘇聯佔領區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
到了2O世紀8O年代中後期,在東西方關系逐漸緩和的氛圍中,東西德國日益走向統一,1990年7月實行了貨幣統一,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政治統一。
參考資料:http://www.camelsky.com/travel/germany/germany.htm
Ⅶ 納粹德國為什麼叫第三帝國
希特勒將自己認為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和普法戰爭後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徳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的繼承人,故稱他建立的「新德國」為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一詞源於義大利末世神學家、佛羅倫薩教派創始人尤阿興姆·菲奧雷斯與其他中古世紀神學家對聖經經文的解釋,原初意義是指「聖父之國」、「聖子之國」之後的「聖靈之國」,即上帝拯救世界後,完美、無盡止、由聖父、聖子、聖靈統治、以基督為王的第三階段神國(即三位一體)。到了近代,「第三帝國」的概念已脫離神學領域,而被運用在浪漫主義文學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
日耳曼人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開始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該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
「德意志」一詞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爾曼部落所講的方言。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法蘭克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蘭克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就逐步演變成德國了。
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一般稱之為《魏瑪憲法》,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台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希特勒的目標是拿破崙式的:在德國控制之下,建立一個日爾曼大陸體系。同時,他的手段也與那位大皇帝的相差不遠:把德國從國際性資本主義的枷鎖之下解放出來,聯合所有的日爾曼民族共同組成一個第三帝國,在東歐建立一個所謂「生存空間」。他認為這對於德國的經濟安全是有必要性的,正好像拿破崙認為萊茵聯邦對於法國的戰略安全是有必要性的一樣。
1933年1月,希特勒如願以償成為內閣總理。希特勒上台後成立的內閣,稱為「民族團結政府」,此時希特勒還是無法坐享獨裁之權力,他在內閣中要受到總統權力的限制和內閣聯合夥伴的制約。希特勒的內閣依然在憲法約束范圍內,盡管國會的權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但是各黨派仍有可能利用憲法中規定的權利,反對希特勒政府,也有可能在民社黨違憲時,通過憲法程序表示反對。 總理職位滿足不了希特勒的胃口。希特勒一心追求的目標是徹底廢除議會民主制,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希特勒手握行政大權後,要獨裁還須獲得立法權。但是要攫取全部權力並非易如反掌之舉。希特勒首先要獲得國會對他出任總理的認可,然後打破魏瑪憲法的約束,通過一項徹底改變國家體制、使自己不受限制地行使權力的法律,以「合法」程序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這就是「授權法」。希特勒上台後不到兩天就決定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改變國會中政治勢力的格局。授權法通過後,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議會,使各州政府完全服從中央。這樣,德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於1939年9月1日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三帝國宣告完結。德國為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並的西佔區通過《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在東西方關系逐漸緩和的氛圍中,東西德國日益走向統一,1990年7月實行了貨幣統一,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政治統一。
Ⅷ 納粹為什麼叫「第三帝國」第一、第二帝國都是什麼呢
希特勒稱自己的納粹政權為「第三帝國」,自認為是「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的繼承者。在他看來,他到底繼承了誰呢?所謂第一帝國,就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所謂第二帝國,就是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後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國。在希特勒看來,這兩個帝國,都給德國帶來了榮耀,而他希特勒,將帶領德國恢復這樣的榮耀。
第一帝國,要從德意志國家的誕生開始說起了。早期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北歐地區,古羅馬時期,遷徙到了今德國北部等地區,形成了許多部族。這些部族都意識到彼此之間的親屬關系,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識。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部落王國。後來,法蘭克王國建立,統治了西歐,後又分為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兩個王國。
其中,東法蘭克亡國境內,日耳曼世族家族的勢力比較大,這些家族通過相互兼並,形成了五大公國。在抵抗匈牙利人的進攻中,為了保持團結,五大公國推舉自己的國王,也就形成了德意志王國。德意志王國建立後,立刻表現出重建古羅馬大帝國的雄心壯志。
當年,青年希特勒正是在這些思潮的影響下,帶著笑容,以一位士兵的身份加入一戰。希特勒的思想,確實是繼承了這些德意志帝國時期流行的思想!
2、不甘!
德意志帝國,一直是很強悍的。當時,德國人認為:德國在一戰中表現更為優秀,本不會戰敗,只是因為「不愛國」的人和「賣國」的人破壞才輸的。確實,即使在戰爭的最後一年,1918年初,魯登道夫還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取得了大勝,只是因為後方跟不上才無法進一步發展。因此,德國人流行著「刀刺在背傳說」。
如果不是不愛國的人組織工人罷工,生產怎麼會跟不上?如果不是那些被慫恿的水兵起義,德意志帝國又怎麼會滅亡?德意志帝國不滅亡,尚有戰鬥力的德國又怎麼會接受如此屈辱的投降條件?這些不甘,是「教訓」。希特勒宣稱要帶領德國人消滅那些不愛國的和賣國的傢伙,以及他們所建立的政府(魏瑪共和國)!這些不敢,也是「決心」。希特勒宣稱自己要帶領德國「再來一次」,結束屈辱,重建輝煌!
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推出「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的說法,是一次成功的宣傳,他將德國歷史上的「帝國時代」與自己的政治形象直接聯繫到一起,將自己的個人形象與腓特烈、俾斯麥等德國人所推崇的人物聯繫到一起,以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希特勒要從德意志的歷史中汲取力量,本無可厚非。
然而,希特勒及其支持者,別有用心,將德意志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大日耳曼主義」、「仇視猶太理論」、「鐵與血」等思想片面截取,加以放大,製造極端的狂熱思潮,最終,即將自己送上了元首之位,更把德國帶入了狂熱的戰爭中。歷史,是一門學術。學術,當時關鍵是要講理性。如果脫離了理性,為狂熱的思潮所牽引。那麼,歷史,一定會為別有用心者所扭曲、利用。
Ⅸ 德國為什麼有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第三帝國的稱呼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第二帝國的壽命很短,僅存在了47年。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一般稱之為《魏瑪憲法》,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台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於1939年9月1日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三帝國宣告完結。德國為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並的西佔區通過《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O月,蘇聯佔領區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到了2O世紀8O年代中後期,在東西方關系逐漸緩和的氛圍中,東西德國日益走向統一,1990年7月實行了貨幣統一,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政治統一。
Ⅹ 為什麼稱二戰時的德國為第三帝國希特勒當時是皇帝嗎
希特勒曾經是德國總理(即相當於宰相),樓上的說的"君主"是興登堡吧,不過興登堡在希特勒就任總理後不久就死了,他死後希特勒獨攬總理與總統兩職,成為國家元首(這就是他被稱做元首的原因),事實上相當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