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是怎麼修復河道的

德國是怎麼修復河道的

發布時間:2022-10-16 08:25:41

⑴ 看看人家德國人是怎麼清理河道的

德國人養花的特點,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德國戰後民生凋敝,城市滿目瘡痍。人們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蓋城市創傷,也藉此來撫慰心靈的創傷。戰後重建,經濟沖上快速道後,各種社會問題接踵而來。很多人心靈苦悶,無處派遣,於是養花種草就更進一步的傳播開來了。這種奇特的現象,造就了德國無論大小城市都有連片的綠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初來乍到的外國人看後都驚嘆並贊賞不已,但老一輩的德國人都知道,這滿目繁盛背後的辛酸與無奈。說到底,深層次講,是一個倔強民族的社會心理問題。 .

⑵ 一戰德國為實現自己的目的採取什麼措施

首先,德國擁有大量的人才,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都是展現了自己強大的一面.
1.他們對英法的仇恨讓他們不斷的努力,而且他們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相關人才,勞動者素質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原因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後仍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2.二戰後的西歐國家大都接受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3.二戰後的德國推行政治改革,清除了法西斯殘余勢力,社會秩序穩定.
4.同時國內實行非軍事化,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5.政府採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結合的經濟政策.
6.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一、面對經濟危機,希特勒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經濟的發展。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德國國家有能力進行有規模的投資和軍事訂貨。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1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人資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太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強制卡特爾化是希特勒政府擴大壟斷組織統治及加速生產與資本集中的重要措施,並且比歷屆德國政府實施得更徹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

5. 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結果,據德國官方統計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資本不足10萬馬克的公司絕大部分遭到淘汰,資本為10-50萬馬克的公司減少一半,而資本在500萬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資產階級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從1937年起,由於局勢工業的勞動力供應問題日益尖銳,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業和小商號為由,連續頒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據統計,到戰爭爆發時止,被迫停業的手工企業近20萬家,小商店約10萬家。 通過這種方式,德國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過程大大加速了,壟斷資本的勢力空前加強起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部門生產的壟斷化達到驚人的程度。壟斷組織控制生產的比重在鉀鹽、煉鐵、金屬加工、人造氮、水泥、製糖、化學及葯品、電力等部門為95-100%,在機器及運輸工具製造、人造絲、麻織業、制紙業等部門為80-95%,在優等鋼生產中為60-70%資本進一步集中於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們已經控制了了全國股份資本總額的85%,為數眾多的小業主淪於破產。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1933-1936年秋,帝國經濟部是最高中央調節機關。它下面設有各種專業管理局,分管各工業部門、農業、時常、對外貿易、物價等等。同時,根據1934年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在原有企業主聯合會及各壟斷組織基礎上,新設立了按部門和按地區的兩類經濟調節機構,交由壟斷寡頭及其親信直接掌握。部門調節機構的組織形式是經濟集團,共有四級。最上級為工業、商業、銀行、保險業、動力和手工業等6個最高集團;下屬44個經濟集團;它們下面又分350個部門集團;最下一級則為640個專業集團。地區調節機構採取了省經濟廳(下屬市、區分支機構)的形式,全德共有18個。這兩類調節機關都具有政府機構的權力,它們統一歸帝國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同時,兩者的地方基層組織有是同一的東西。通過各級經濟集團和省經濟廳系統,在有關中央專業管理局的協同之下,壟斷資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圖自上而下地實現對國民經濟的雙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經濟調節機構已形成為一個自中央到地方的龐大體系,按軍事化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干預和調節。1936年秋,「四年計劃全權督辦」戈林又設立了一個調節機構「四年計劃全權機關」,引起了兩大機關職能的重復。 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包括播種面積及作物類別、農業就業人數、化肥的分配、飼料的購買、農產品義務上繳數量、農產品價格、經營農產品貿易的利用額、農戶的收入,甚至農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運送給城市親友的蛋品數量等,都受到國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 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二、貨幣新經濟政策

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
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
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
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三、社會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
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
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以上措施對於起動處於危機最低點的德國經濟,減少龐大的失業人數,起了很大作用。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⑶ 為什麼我國不引進德國機械化清理河道這種先進設備

為什麼我國不引進德國機械化清理河道這種先進設備?

⑷ 德國人修復水泥路面塌陷填充物是什麼材質

就我嘴路面的,他現在和怒為主要是例行河的水泥上面走過和霧山找著的

⑸ 德國為什麼要沿著河流修運河

德國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等。由於水量豐富,基本都能通航。

為了聯通本國交通,方便魯爾區等地原材料的運入產品的運出,德國就勢修建多條運河將其連通。使德國水陸交通通達。

⑹ 多瑙河乾旱露出沉沒80年的德國軍艦,當初它是如何沉船的

最近,據多家外媒報道,因為連天的高溫天氣,歐洲多國經歷了數波極端熱浪,不僅的讓當地的民眾感受到了罕有的高溫天氣,還讓當地的河流水位下降明顯,前有西班牙西部的卡塞雷斯省水庫水位下降出現“瓜達法爾石陣”,還有在西班牙西北部的林多索水庫中水位下降出現的了一個的村莊遺址,還有西班牙錫哈拉水庫水位下降也出現了一座古橋,後有塞爾維亞境內的多瑙河某一個河段中,因為這段時間的乾旱,水位下降,也出現了數十艘載有炸葯、在八十年前沉沒的德國軍艦。這數十艘軍艦當初沉船是因為被蘇聯軍隊擊敗,然後在撤離的時候深入河底。

可以看到,這些沉沒的船隻再次出現並不是什麼好事,不僅給當地人帶來生命安全隱患,也會給當地的船隻正常運行造成影響;這些沉船對多瑙河的正常航運帶來嚴重的威脅,危害了正常的經營活動,所以,塞爾維亞方面已經著手疏通河道,

⑺ 為什麼德國魯爾區的人工運河沿著河道修建

利用河道,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

⑻ 德國為什麼要修基爾運河

基爾運河,又名北海—波羅的海運河,是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重要水道。河道全長98.26公里,平均深度為11米,最寬河道寬度為162米,最窄河道寬度為102.5米。這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通過基爾運河。

在商業上,現為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經濟的水道。1907年開始對河床進行拓寬和加深工程,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幾周完成,已能通行大型艦船。為了保證航行安全,運河當局將通過運河的船舶按其主要尺度劃分為六組:規定第一組船舶可以與第五組船舶迎向行駛,相互不須避讓;第二組與第四組、第三組與第三組船舶容許對駛;第六組船舶必須單向航行,不許與其他船舶交會。

⑼ 二戰納粹帝國

首先希特勒不光是個魔鬼更是個經濟沙皇。貨幣新政策的提出
在巴伐利亞的監獄里,希特勒就指出過:「黃金本位和貨幣對比是造成德國人民災難的根源。」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離開盈利飽和的本國市場,華爾街資本開始在德國大量投資,希望收回他們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錢。而作為缺乏最起碼的經濟實力的德國總理的他則利用這些錢重振德國的經濟。從1924 年到1931 年,華爾街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所以德國實際上是得到了一筆美國資助的520 億馬克的巨額金融資助,整個德國軍事工業得以迅猛發展。金融巨頭們,除了在紐約商業票據貼現市場上對德國工業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資,還不惜將大量的黃金儲備直接運往德國。而希特勒也實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德國私有中央銀行手中收回了貨幣發行權。在擺脫了以國債為抵押才能發行貨幣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後,在華爾街資本的幫助下,德國的經濟瘋狂上升。他說:「一個國家並不靠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產,而生產才能使貨幣獲得價值。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准備,銀行保險箱中存滿了黃金並無意義。」
希特勒的貨幣新政策包括: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由於當時國際金融主要獲利的方式就是向經濟困難的國家放債營利,而這種政策就是將德國的經濟還款以物品出口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們資本扶植起來的德國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去賺美英的錢,將振興德國經濟的經濟負擔巧妙地轉嫁到西方各國的身上,而西方各國則因為其擁有利用美英資本建立起的強大武力而無可奈何。經濟危機,希特勒廢除國際貿易中的黃金和股票兌換,只進行貨貨交易,所以受金融市場的沖擊,非常小。當時歐洲列強都驚呼,德國根本沒有收到打擊,反而工業生產上升了
(二)重建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福利政策
希特勒的演講功力是非常值得稱道的,他曾經承諾:「打破《凡爾塞和約》加在德國身上的枷鎖,讓每個人都有工作,讓每家每戶都有牛排和麵包,讓德意志民族重新振興起來!」,而且他的承諾在第三帝國初期(1933-1938)變成了現實,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勒。
他的社會福利政策是: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納粹的屬下工會勞動陣線,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僅1937年一年內,全德就約有一千萬工人享受到了這項福利。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那麼德國嚴重的失業率是怎麼挽救的呢?在1933 年德國的失業率高達30%之多,到1938 年竟然出現了勞工緊缺。一時歸咎於經濟的飛速發展,二是一些希特勒聰明的政策。例如希特勒為了讓婦女為男子空出她們的工作崗位,實施了婚姻貸款政策:當兩個人結婚,而妻子放棄她的工作崗位時,這對夫婦就能獲得1000馬克的貸款來購買傢具和家庭用品。這項規定不僅導致了工作崗位的大量空出和結婚率的上升,而且還導致了出生率的上升,進而增強德國的軍事力量。在納粹當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
(三)用來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
當時的德國幾乎陷於停頓的經濟狀態,希特勒宣稱要盡快讓德國經濟發動機高速並持續地運轉起來,他採取的措施有: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人資本
希特勒非常方案猶太人,而這個問題也引來了近代及當代無數學者的興趣,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太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
5、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工作。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都受到國家的控制。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但是納粹為了宣傳自己的成就,被作為元首具有獨創性的成就加以慶賀,並說高速公路是元首獨自一人發明的,而事實上,修建高速公路的計劃早在20年代末就已經擬定好了,只是由於世界經濟危機才阻礙了它的實施。
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這些實在的數據表明:納粹當局的確在不長的時間里,創造了德國經濟復興的奇跡。

⑽ 二戰時期的德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納粹德國(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貨幣新經濟政策,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社會福利政策。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這些措施對於起動處於危機最低點的德國經濟,減少龐大的失業人數,起了很大作用。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是怎麼修復河道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