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為什麼必須攻打蘇聯
德國必須攻打蘇聯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就是利益使然。
二戰時,納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軍攻襲蘇聯,卻讓原本戰無不勝的德軍滿盤皆輸,事實證明攻打蘇聯是個錯誤。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不願開戰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可見在未開戰之前,他們是有共同利益的。
希特勒自覺能拿下蘇聯,是天時地利人和。當時德國閃電戰戰無不勝,德軍因此士氣高漲,反觀蘇聯在1939年攻打芬蘭這樣的小國時,動員了54萬兵力,去攻打只有12萬多人能派上戰場的芬蘭,第一階段直接有四個師被全殲,戰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雖然第二階段,蘇聯最終取勝,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蘇聯輸得很慘,蘇聯的表現如此之差,導致了希特勒的誤判,認為蘇聯就是空有大面積的領土和大量的軍隊,戰鬥力差得可憐,希特勒以為憑借德軍的戰鬥力肯定能速勝蘇軍。
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為左右,當一切蓋棺定論時,時間是歷史最好的證明。
⑵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要進攻蘇聯
二戰時德國要進攻蘇聯進是因為:攻蘇聯是希特勒向德國民眾畫下的大餅。
德國的軍備得到迅速擴張。而要支持德國向外擴張,就必須要有穩定而充足的資源保障,而滿足德國戰爭需求的只有蘇聯。工業化是蘇聯崛起的重要基礎,在資本主義世界遭受經濟危機重創的情況下,蘇聯開始加緊了向外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步伐。
西方世界的想法是默許和縱容德國崛起,並通過一系列措施促使德國和蘇聯開戰,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坐收漁翁之利。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崛起,蘇聯並未坐以待斃,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曾多次向西方釋放和解信號,希望通過與英法等國的結盟,遏制德國法西斯的膨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法西斯陣營中做出最大貢獻的就是美蘇中英四國了(這真不是辱法,法國的二戰表現實在是丟人),這其中中國的角色很特殊,中國在這「四強」之中是唯一的弱國,當時完全是靠著血肉在抵抗虎狼之師一般的日本侵略者的,所以中國的傷亡非常慘重,直接死於戰爭的軍民1600萬,傷亡總計3500萬。
⑶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要拿下英掄三島反而會增加這種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戰略中,蘇聯是主要敵人,而英國則是可以妥協的不對象。當時歐洲大陸的戰略態勢是蘇德兩雄對峙。
⑷ 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有一句名言:決不可信任與強者的聯盟。蘇聯和德國一樣也是一個虎狼之邦,戰爭爆發前吞並波羅的海三國,發動蘇芬戰爭,趁火打劫波蘭,種種劣跡昭然若揭。一個兼具實力和侵略慾望的國家不可能老老實實的成為自己的盟友,即使希特勒不主動挑起戰爭,蘇聯完成自己的五年計劃之後也很可能對德開戰。
綜合以上事實,提前開戰並利用閃電戰術迅速擊潰蘇聯,消滅德國的陸上軍事威脅似乎對德國更有利,所以,希特勒選擇對蘇開戰。
⑸ 二戰中德國為何偏要攻打蘇聯,而不是結盟互不攻打
在一戰中,德國損失慘重,所以想要通過戰爭來恢復經濟,英國的海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同時英國境內還集結了大量還未撤退的法國軍隊,德國想要突破海面與領空的封鎖線無疑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即便突破了防線,但是在面對英法軍隊上,德國還是沒有勝算的。而德國之所以會進攻蘇聯,最關鍵的還是因為資源問題,蘇聯有德國需要的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並且蘊藏量很大,所以德國盡管最後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還是會選擇進攻蘇聯。
德國在當時雖然和蘇聯簽訂了一系列的互不侵犯政策,但是德國的目的只是暫時安撫住蘇聯。隨後德國對蘇聯實行了巴巴羅薩計劃,致使蘇聯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同時德國的軍隊直逼蘇聯的首都莫斯科。雖然蘇聯最後取得了莫斯科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且也不能阻止其他地方的陷落。
⑹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但是為什麼還要打蘇聯
德國進攻蘇聯陷入兩面作戰,難道希特勒不知道這樣的會對德國不利嗎,當然知道。
只是他自信的認為,英國不會在自己攻打的蘇聯的時候捅自己一刀,而英國不出手,德軍自然不會被動的進行兩面作戰。但是寒冷的天氣救了希特勒和德國一命,因為嚴寒,導致了蘇聯的反擊並不迅速,不過退出蘇聯的希特勒,緊接著又嘗到了苦頭,因為兩線作戰已經無可避免的發生了。
後續的結果,無須多說,希特勒終究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當他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時,他是否會後悔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而為全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呢?
⑺ 二戰時期,為何德國選擇迫降英國卻非要攻打蘇聯
這個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是想要增加自己的領土,並且佔領市場和資源,從而達到消化國內國內過剩的產能。根據德國領導層的預想,打敗蘇聯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資,比如五烏克蘭的糧倉,高加索地區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礦。如果獲得這些資源,就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對將來有可能發生的對美英作戰。
二戰時期德國的經濟非常差,打蘇聯也是為了搶錢。西邊打得好,德國就又增加了軍備,又借了錢,不打點土地下來,拿什麼養這些軍隊。最後說一下資源,德國缺油和橡膠。雖然有羅馬尼亞的油田,但是不夠用。希望打通蘇聯,搶先高加索油田,開辟一條連接到日本的橡膠通道。
⑻ 為何納粹德國橫掃西歐後一定要閃擊蘇聯
很多人認為,德國在二戰時進攻蘇聯,是他們最大的戰略失誤。但其實呢,以當時德國所處的環境,它除了進攻蘇聯,已經別無選擇。
因為,最初德國是計劃征服英國,但經過幾番交戰後,德國很快發現,他們想要徹底征服英國,那至少需要把上百個師的兵力、成千上萬的坦克、大炮送到英國本土,這樣才可能摧毀英國陸軍。
但問題是,面對強大的英國海軍,面對一海相隔的英國,德國怎麼可能把這樣大的軍事力量,一下投入英國戰場呢?如果德國只投入少部分軍隊到英國本土作戰,那這些軍隊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自殺。而且,德國對英國進行了幾輪空中打擊,也是損失慘重。
⑼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因不列顛空戰未能取勝,海獅計劃無限制推遲,納粹德國始終無法征服英國。希特勒在這種情況下,希望通過征服蘇聯來實現統一歐洲大陸的野心。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要扼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眾所周知,蘇聯是共產國際的大本營,而共產國際在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裡都十分活躍,是各國政府的大敵……其間自然也包括納粹德國。
其二,出於和拿破崙同樣的考慮,二戰結束前,在歐洲人眼裡,歐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國無法從海上征服英國,堵住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就只有通過大陸封鎖來堵住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往來,以此打擊英國的經濟;而蘇聯,名義上是德國的盟友也是英國的敵人,實際上與英國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英國也沒得挑了),這是大陸封鎖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納粹德國必須出兵蘇聯,這是其戰略上的選擇。當然,這個選擇並不好,我個人認為,應該選擇加強非洲軍團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斷英國與其亞洲殖民地之間的聯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據十來年前蘇聯解體後解密的一些資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舉入侵德佔區的計劃,進攻時間大約在德國進攻後的一個月左右,部隊都部署好了,只是出於隱蔽戰略意圖而沒有公布(這也可以解釋戰爭剛爆發,蘇軍上百萬部隊在邊境附近就被殲滅和擊潰),所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另一個理由,或許是出於「先發制人」吧。如果不進攻蘇聯,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蘇聯進攻德國。
⑽ 德國為什麼昏了頭的要進攻蘇聯呢
摘錄!德國進攻蘇聯的原因0
西線的戰事
1:德國的空軍已經遭到英國空軍的重創,喪失了優勢,失去了制空權。而且德國的海軍並沒有英國的海軍強大,再者英國本土有從法國撤退的英法軍隊,無法有效的完成登陸行動。如果強行登陸只會造成慘重的傷亡。沒有制空權、制海權,XTL不可能把他精銳部隊去白白消耗。
2西線除英國外以無力量與德國對抗,英國當時只能自保,而無力想的國發動攻擊。
東線
1蘇聯當時是個大國,雖然蘇德有簽定協定,但是德國在西歐的入侵已然是爆發世界大戰,顯出了德國的野心。斯大林是不可能不知道德國會攻打蘇聯,只不過當時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仍然沒恢復元氣,而且部隊需要改革。所以只是時間的問題。
2XTL反對GCZ義,反對紅色,他在德國瘋狂的消滅GC黨人。他不能容忍空產Z義的蘇聯
3蘇聯境內有豐富的戰爭資源,而且通過蘇聯可以打通通往中東的路線,石油最重要。還能與日本會師就可以將整個歐亞非戰場連成一片,增加戰略空間,將中東變成自己的後勤基地。
4蘇聯當時不認為德國會那麼快進攻蘇聯,沒任何的防備。而德國部隊有以閃電戰為強項,所以出其不意,可以打亂對方的陣腳讓其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大量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贏得戰爭。
如果不打
1等蘇聯元氣恢復,國內穩定。作好了充分的准備,加之蘇聯擁有當時世界最多的軍隊,德國在想打就不會有41年的戰果。那麼德國敗的可能更慘,就不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幾百萬的蘇軍。如果等到蘇聯主動宣戰,那麼到時的情況大家想想
2德國既不登陸英國又不進攻蘇聯,那就是英德蘇三方的僵持局面---英國全力自保,德國左右為難,蘇聯戰力不足也不敢輕啟戰端…… 那麼雙方角逐的戰場便是北非,肯定是拉鋸戰,英國肯定會全力保住,德國不會,因為還有蘇聯,英國。
3美國肯定選擇從北非來打破僵局,到時將面對就是三面夾擊,其中蘇聯和美國是完整之師。
所以德國必須乘蘇聯沒准備好之前打破一個缺口,蘇聯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