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留學德國 該做什麼准備
留學德國前需要的准備
1.護照
2.入學通知書
3.2寸照片
4.帶點歐元,至少300歐吧
5.最好國內有國際卡或者信用卡帶一張
《學慣用具》
1.本子,帶一,兩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帶點便簽紙來,小小張的,能粘的那種
2.書,字典看自己需要吧。如果不學德語的話,一本小德漢漢德的雙解字典總是要的,至於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話自擇,最好帶電子詞典,英文德文都有
3.平時常用的文具
㈡ 德國的學生作息時間是什麼
德國的中小學學制是非常復雜的,有數種類型的學校上課放學的時間,全國沒有統一規定,整體上分三種情況:
1、小學1到4年級是早上8點上課,中午12-1點左右放學
2、小學5年級開始到中學畢業,早上:30上課,也是中午12點-1點左右放學。
3、大學就全看各個專業的安排和自己選課,有可能一整天沒課,也有可能某天從早上7點上到晚上7點。
㈢ 看看德國人怎樣教育孩子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占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盡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 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㈣ 德國留學生第一次去要帶點什麼東西啊
以現在國內的消費標准,可能德國就蔬菜水果上面比國內貴外,別的日用品、衣服什麼的都相對要便宜。第一次出來,證件什麼的、公正件啥的必須帶,並且要隨身帶。這些是重中之重!
然後就是被子,不需要太厚的,春秋天用的那種蠶絲被就可以,德國冬季室內有暖氣。一雙運動鞋,一雙拖鞋即可,第一次出來是搬家不是旅遊,能少則少,要漂亮時髦也得一切穩定了。等安定下來後再在德國慢慢買吧,碰上angebote,東西都是對折的價格。衣服,如果是女生,內衣一定要帶幾件,因為歐洲人的體型跟我們不一樣。外面的衣服,長短袖t-shirt各帶兩三件,毛衣啥的帶那麼一兩件薄的即可。外套一定要帶,擋風的那種戶外外套,很實用,臟了啥的也很容易打理。
至於護膚品啥的,如果女生要美白,多帶點,別的還是來德國買吧,非常便宜。
然後就是德語字典、書啊啥的。
ps:如果行李有富餘,可以帶些干貨,如木耳、干香菇、紫菜這些。這些對比德國亞超的價格來,國內還是很便宜的。
最後祝好運
㈤ 孩子為什麼需要上學前班學前班都是教孩子什麼的
學前班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一些啟蒙的教育,開闊孩子的大腦思維。
隨著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的教育也是越來越系統化,對學生的教育也是非常的系統化,各個階段都是有系統的培養。不同的階段也是有不同的培養任務。
所以幼童這個時候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國外也是形成了很系統的教育,我們國家也是完善了這個階段的教育,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當然,家長也是應該學習一些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學前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專業的老師,老師都是經過系統的培訓,所以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所以我們也是積極鼓勵孩子這個階段的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陪伴孩子的成長。
㈥ 去德國留學之前必須知道哪些事
免費是相對的
只有公立大學是免學費的;私立機構費用相對比較高。人們還必須申請某一個專業,被錄取,並且要在與德國學生相同的條件下畢業。
不能總打工
非歐盟國家的學生需要學生簽證。該簽證限制了學生一年只能打工120個全天,或者240個半天。在學期間,學生只允許每個星期工作20小時。不過,不用擔心養活不了自己,因為德國普遍生活費比美國或英國都低,包括租金、食物、醫療保險和公共交通工具。
擁有歐盟國家護照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助學金。該助學金一半屬於國家資助,一半屬於貸款。償還貸款時還無須付利息。對於非歐盟國家公民來說,只有特殊情況才能獲得該助學金。此外,一個好心的建議:請別有打黑工的念頭。你會被剝削得很慘;如果被逮住的話,還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
獎學金
外國人有機會申請各種各樣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不管專業是工程學,德語文化還是藝術。只要成績好,而且努力地做好你的份內事,那麼就有可能獲得一個資助名額。
給外國學生的獎學金多數由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提供,這是國家支持的。也有很多其它的基金會給特定的學科提供資助。如果能拿到獎學金,那麼在申請大學時會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君慕從身邊朋友交流發現,德國的獎學金非常難於申請,申請到的概率很小,和美國完全不同。
移民是有代價的
非歐盟國家公民得花很多時間在外管局上。美國公民如果被德國高校錄取,可以很快拿到簽證。在德國拿到畢業證書之後,你可以有6個月的找工作時間,有必要還可以延長,甚至可以在德國呆上18個月,直到在這里找到工作。
但是你得有心理准備:盡管有時候你有急切的願望,德國官僚們也可能無動於衷。你必須自己處理所有事情:醫療保險,資金獨立證明,找住宿,到市民辦公室注冊,申請簽證。對於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來說,整個過程會更加復雜:他們得在自己家鄉的德國大使館申請簽證。
如何戰勝"紙張戰爭"?
留學生在德國唯一不能避免的是跟德國官僚打交道。讓自己熟悉官僚德語和德國商務信函的格式;保留所有資料的復印件,將它們有條理地分類。這樣能使你迅速准備所需的文件。做好安排,在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下對你都有利:從延簽到找房。
說德語很重要
在德國較大的城市,外國學生不需要德語也沒問題,何況某些專業是英語授課。但是,學德語還是應該的。這樣能跟德國公務員更好溝通,而且更快結交朋友。如果畢業後還有意願留在德國,甚至工作的話,那學會德語能讓你贏得更多機會。
德國大學不會把你寵壞
在美國私立大學,由於學生支付了昂貴的學費,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會受到一些寵愛,例如,有洗衣店,房管局,健康中心等等為學生服務。甚至如果一個學生錯過了很多課,他還會受到關心和幫助。
但德國不是這樣。所有都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得一手操辦。包括如何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如何上課。例如,一些課程需要出勤和寫作業,但有一些就只需要期末考試。
學生宿舍的簡單生活
德國一些大學會給學生宿舍提供正式娛樂活動。有時候小的大學生村或者由簡陋的單間組成的居民樓就不是那麼吸引人,沒有太多的社交活動。
取而代之,你應該發揮自己的魅力,去有德國人住的宿舍樓里逛逛。這樣你會認識很多德國人,還可以提高你的德語水平。
找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運氣好的話,直接就被第一個WG給錄取。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得找幾個月。不過,那也值得。這些網站對找房會有幫助:
wg-gesuht.de, dreamflat.de, studenten-wg.de。
你不是第一個
國外生活和學習包含著對自己負責。有時候你會有這種感覺,好像得孤零零一個人去突破很多難關。其實不用害怕。當你敢於來德國,你已經走在了一條無數人都走過的路上了。
不管你得面對多麼困難的問題,從申請學生簽證,納稅申報還是了解你的德國男朋友或女朋友,你都可以在Toytown
Germany的網站上找到相同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已經有過非常生動的討論。在你提出問題之前,請確定你所提的問題沒有被回答過。當真正會使用這些論壇的時候,你會從中獲得許多有用的信息。
注意:你可能願意永遠留下來
免費教育?太好了!你是一個聰明而且無畏的人,你知道怎樣從人生中尋找更好的東西。所以你動身飛往德國,在這里"玩"幾年,拿到你的畢業證書,還打點工,然後回國掙大錢,是嗎?有可能。也可能不。因為有可能你會一直喜歡德國。那麼你就得面臨一個為難的問題:要麼你得永遠告別你的故鄉,要麼你就心碎地離開這個美麗的國度。當然,也有可能外管局給你省了這一招,當你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
㈦ 去德國留學需要准備什麼
去德國留學需要准備什麼
去德國留學需要准備什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的人選擇了去外國留學繼續學習知識,可是去外國留學是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去德國留學需要准備什麼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的。
一、語言條件:
德國大學要求所有的外國留學生,必須具備800學時以上的德語水平,通過德語中級二考試或者DSH考試。這是必須具備的語言條件,否則即使進入大學也難以聽懂專業課程,這是外國留學生所必須完成的首要條件之一。
二、學歷條件:
德國大學規定,中國的留學生進入德國大學必須是在中國通過普通高考,進入中國普通大學一年級以上的在校生,畢業生和研究生。
三、經濟條件:
德國大學雖然免學費,但是從中國學生到德國留學的普遍情況看,大多數學生都需要在德國境內進行德語強化,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因為在德國學習德語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學生的口語和聽力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到德國進行德語強化需要支付相應的學習費用。同時德國政府規定外國留學生在語言學習期間不能夠勤工儉學,此階段的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需要提前准備。
中國的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直接進入德國大學的條件,但是,並非是高中生不能赴德接受德國的高等教育,他通過另外一種渠道依然可以進入德國的公立大學。從目前看這種渠道有多種方式。作為學生和家長一定要選擇最佳最穩妥的留學項目,選擇學生通過相應的德語和職業教育之後能夠進入德國公立大學的學校,以免貽誤學生的前途。
出色的專業成績
無論是高中或本科畢業,德國大學都會對國際學生的專業成績進行審核,不僅僅是專業課的成績,而是成績單上所有被打分的科目,包括體育、大學選修課等等,都會計算在內。
頂級大學,如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等,只有平均分達到較高水平,才會有一定的.成功概率。
更高的APS分數
前往德國留學,APS面試審核是不可避免的。APS審核按照德國5分制標准,1分最好,5分最差。申請德國研究生,APS成績最好達到2.6分以下;申請優秀大學的優秀專業,APS成績最好達到2.0分以下。
過硬的德語水平
進德國大學專業,即便是德語專業的學生,也必須要通過德福考試(TestDaF)。德福考試滿分為20分,除了藝術類專業之外,其它專業基本要求德福4x4,即16分以上,才能進入所選專業學習。
優秀的學術背景
盡管德國十分注重教育平均化,甚至沒有所謂的學校排名,但德國各高校對於國內的211/985院校背景仍然比較看重。同等條件下,如果留學生來自國內的211/985院校,是會被優先考慮錄取的。
因此,對於德國留學的意向人群,僅有真正的學術型人才可忽略以上種種限制,而對於自身條件有所欠缺者,則建議擁有德國身份後再留學。
㈧ 快來看看德國留學都有哪些消費吧
在德國留學必須考慮到以下幾項開支:
生活費(住宿、飲食、服裝、書籍、通話……)
學雜費
醫療保險費
可能還有學費
大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開銷為670歐,不同的德國城市之間有很大的價格差異。比如,在慕尼黑生活和學習就比在萊比錫要花費更多的錢。一般來說,小城市的生活成本會低於大城市。當然,你需要的生活費的多少也取決於你的勤儉程度。
房租在每月生活花銷中所佔的比例最高。但是,各德國城市的租金水平也相差甚遠,根據學校所在地的不同,學生每月用於房租的支出從210歐元到360歐元不等。像科隆、慕尼黑、漢堡、杜塞爾多夫和法蘭克福這樣的大城市,租金大大高於全德平均水平。如果你想省錢,最好住學生宿舍或是合租房(簡稱WG)。剛開始找房時還應將租住房間或公寓的押金計算在內,押多押少的差異也很大,大多數情況下你必須交給房東好幾百歐的押金。
另外,作為大學生也能享受到許多優惠。話劇院、博物館、歌劇院、電影院、游泳池以及其他很多(公共)設施都設有針對大學生的優惠門票,只須出示你的學生證就能買到減價的入場券。
㈨ 德國人性化的學前教育,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自身網上調研了一下,德國人的學前教育教育是十分個性化的,並且能確保每一個孩子在讀書期內所進行的教育全是公平的。當孩子要逐漸觸碰教育的情況下,國家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都是會對孩子開展備案,摸透孩子智商及學習工作能力,隨後給每一個孩子制訂不一樣的教育計劃方案,根據多元化教育,讓孩子以最少的難度系數去開展學習,讓孩子充足掌握學習的開心,那樣不但可以協助孩子學習到專業知識,還能協助孩子創建長久的學習興趣愛好。
匯總:教育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經驗的一場考試,僅有真實的教育才可以使我們學習人生觀獲得大量的專業知識,進而更改大家的人生價值觀,確立大家的人生觀。人一生之中自始至終要不停勤奮學習,與此同時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僅有如此能夠幫助自身更強處理眼下艱難,假定一個人不學習沒去勤奮提高自己,我覺得必定會被時代所取代。
㈩ 德國從小對學生的教育
以下供參考
三件小事看中國與德國教育孩子的差別
(一)
「媽媽,我想要一塊巧克力糖!」
這一天,在德國的一家超市裡我聽到了這句在國內經常聽到的撒嬌聲。
「這里是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話,會影響到別人的。這星期我們計劃要買的東西已經全在這里了。」說著,這位德國媽媽指了指她的購物筐,「如果你有能力為自己買一塊巧克力糖的話,你可以去買,如果沒有那你就只能放棄了。」
我靜靜地聽著,感覺很難想像這是在跟一個可能只有三四歲的小孩在說話。只見那個孩子眨了眨雙眼,無奈但卻順從地跟隨著媽媽去了收銀台。
試想,這一幕若是發生在中國,大多情況下是會以家長在孩子的哭鬧聲中妥協為結局的。而這對母女之間卻沒有任何的責罵與哭鬧,德國家長都習慣於將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德國的孩子們也不像我們的孩子那樣將哭鬧作為自己達到目的的「武器」。在德國,無論是公共場合還是我去過的私人家庭,都很少聽到家長的責罵或是孩子的哭喊,你能聽到的,只是他們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對話交談。
(二)
在中國,小孩兒上高爬低是大人們最為擔心的事,生怕萬一不小心摔著孩子。
而在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里,我卻碰見了一位「膽大」的父親。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依山而建,有很多陡坡和山路。在公園的足球場外就有這樣一段很陡的坡路,而只有爬上這段坡才能看到足球場內部。經過這里時,我看到了一個小男孩站在坡下,踮起腳尖探著身子想要看看裡面,而面對眼前的這個陡坡,孩子的眼裡卻又有一絲膽怯。這時,孩子的父親走上來拉住他的手說:「來,抓住我 的手往上爬,沒事的,我的男子漢,大膽點!」孩子略帶遲疑地慢慢向上爬,快到頂上的時候,定是因為看到了壯觀的足球場地,孩子高興地回頭向媽媽揮手。而正在這時,這位父親卻放開了孩子的手先跑了下來,並喊道:「我勇敢的寶貝,自己跑下來,你一定行的。」孩子先是一驚,但聽到了爸爸的鼓勵後他定了定神兒,小 心翼翼地走了下來。這時夫妻倆一起抱起兒子,像是孩子做出了什麼壯舉似的,親吻著他,稱贊著他。父親放下兒子後,捧著他的臉說:「這一次不要依靠別人的幫助,自己爬上去,怎麼樣?」
那一天,只是在經過這一家三口時碰巧看到了這一幕,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忘懷。對於這個可能只有四五歲的孩子而言,這可能是最初的,也是最原始的針對膽量和獨立能力的訓練。與中國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不同,這位德國父親選擇了引導孩子離開家長的庇護去勇敢地、獨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
外國的小女孩兒也像中國小女孩一樣喜歡玩兒布娃娃。布娃娃對於中國父母而言,無非是在孩子哭鬧時用來安撫他們的工具,而在德國,我卻看到了我從小就熟悉的布娃娃竟然有另外一種「玩法」。
我的德國鄰居有一對很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他們總是喜歡到我們家來串門子,每次來還都是一人推著一個小嬰兒車,車里睡著一個芭比娃娃。我心想,兩個才剛滿三歲的小毛孩兒,自己不坐嬰兒車就已是不錯,誰想竟然還一人推了一個假娃娃,真不知我的這個鄰居是怎麼想的。
有一次說起了這事兒,孩子們的媽媽笑著對我說:「這個芭比可不是光用來給她們玩兒的,而是讓她們從小就要有關心和照顧他人的習慣。在照顧芭比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按時起床睡覺,按時吃飯,照顧芭比的這件事會使她們更有責任心,也更加自律。」看著兩個話都還說得不是很清楚的小不點兒一邊給 小娃娃蓋被子,一邊給她們講著剛從幼兒園里學來的童謠,我和她們的媽媽相視而笑。
同樣的一個玩具,德國的家長卻在玩中注入了他們獨特的家庭教育因素。讓孩子用成人的標准要求自己,從被照顧的對象成為去照顧他人的人,這樣的角色轉變,不但使得他們對家長對他們的要求有了更多的認同感,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中國的孩子總是長不大的,或者更客觀地來說,是中國的家長們不想讓他們長大,或者是不認為孩子可以長大。生活在家長溫暖的羽翼下,漸漸習慣了這種安全感和這份舒適的孩子們,於是漸漸喪失了自由飛翔的能力。而在德國,大多家長都選擇用理性的、成人式的談話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早早地就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立 的個體,並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地做事情,處理問題。
兩種教育方式,我們並不能武斷地說出優劣,在中國式的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大都對家庭和家人有著更為深厚的情感。然而,雛鳥終究是要離巢的,在放飛他們之前,是不是應該更早地讓他們走出我們的羽翼,去試著經歷風雨的歷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