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給予德國致命一擊的戰役是什麼
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2戰場 讓德國腹背受敵 加速失敗
西西里登陸;直接滅亡義大利,讓德國失去一個重要屏障和盟友
柏林戰役:最終解決德國。不過當時德國已經基本失去反擊能力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由次戰役德國元氣大傷,走向失敗的道路。被認為是2戰的轉折點,但是我覺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成功離不開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作為蘇聯戰場的轉折戰 也有重要地位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關鍵戰斗,不過那不是主戰場 所以意義不象前面幾個大
英倫戰役:對德國第一勝,在這戰後 就暗示了德國的命運
沒打下英國,德國想勝利就不太可能了
我個人覺得給德國致命一擊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全殲滅了德國的第6軍團,基本瓦解德國的進攻,從此德國由攻變守 直到失敗
B.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德軍為什麼損失慘重
盟軍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後,在1943年1月召開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英美兩國決定在義大利西西里島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以打通地中海航線,迫使義大利投降,並為爾後向歐洲腹地推進創造條件。會後,盟軍制定了代號為「愛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島登陸作戰計劃。
該計劃規定,在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英美軍隊分別在西西里島的東南部和南部實施登陸和空降,奪取重要港口和機場,然後向北進攻,進而佔領全島。
「愛斯基摩人」登陸計劃的勝利實施,為以後進攻義大利本土奠定了基礎。
C. 庫爾斯克會戰中,威風凜凜的德軍為何失敗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德軍的進攻意圖被蘇軍提前探知並作好了縱深防禦;二、英美聯軍在西西里島登陸牽扯了德國人的精力;三、德軍缺乏後備力量,無法長期作戰。
哈爾科夫戰役之後,曼施坦因主張乘勝追擊發動庫爾斯克會戰給蘇軍以致命打擊,但顧慮重重的希特勒以種種理由數次推遲戰役的發動時間,戰役的發動只能一拖再拖,而此時蘇聯的情報部門卻探知了德軍的下一步作戰意圖,等到戰役終於打響的時候,蘇聯人已經建造好了三道縱深防禦戰線,面對嚴陣以待的蘇聯軍隊,德國人想要獲得戰役勝利的難度可想而知。
庫爾斯克會戰最終以德軍的失敗而結束,受此打擊而一蹶不振的德軍再也沒能在蘇德戰場上發動大規模的作戰行動,整個二戰的形勢也在此次戰役後發生了逆轉,第三帝國的末日即將到來。
D. 慘烈的庫爾斯克大戰,德國為何不敗而敗
因為這場戰役之後,德軍雖然損失較蘇聯小,但是被迫退出了已佔領的領地。而且自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軍再也無法掌握蘇德戰場的主動權。
其次,德國雖然在本次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但是被迫離開了已佔領的地區,直接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說,這樣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同樣是失敗的。戰役後期,因美軍在西西里島登陸,希特勒要求曼施坦因將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大部分主力軍全部調往西線,即使遭到曼施坦因的強烈反對。被抽離出精銳部隊的德軍,在面對蘇聯大軍的兇猛反攻下,毫無招架之力,只得落得節節後退。所以並沒有得到任何對德國有所助益的東西。
戰爭總是殘酷的,庫爾斯克戰役也是蘇德戰場的一次最要的轉折,德國和蘇聯通過這次戰爭地位完全發生了反轉。
E.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並沒有達成合圍德意的目標的原因是什麼
此次登陸戰役卻未能達成合圍德、意抗登陸部隊,並將其就地殲滅的作戰目的。對此,戰後一些軍事評論家持這樣的看法:本來,美、英部隊在墨西拿海峽或其附近實施登陸是可能的。這樣,就可能將德、意守軍圍困在西西里島,如突尼西亞作戰那樣。盟軍之所以沒這樣做,是因為當時歐洲戰區的盟軍指揮官接受了一條不在己方岸基戰斗機支援半徑以外的地區實施兩棲作戰的經驗教訓,並把它作為指導原則來執行。
F. 諾曼底登陸戰中德軍為什麼失敗
德國失敗原因有幾個:
1.法國是德國的大後方(即使他處於在皇家空軍的作戰半徑內)甚至被稱作東線部隊的療養院(和蘇聯人作戰打殘廢的部隊來此休整)其駐守的守軍大多是『國民兵』(就是中國的民兵)和外國志願兵,很多守軍都不是德國人,作戰熱情低下
2.海岸線很長,各地守軍不足(除了加萊之類的重鎮)比如大名鼎鼎的奧瑪哈海灘,其實只駐守了1個不滿員的雜牌團。而像猶他海灘之類駐軍還不到500人。海岸工事不全,大西洋壁壘只是個未完成品。由於缺乏武器(也有說是迷惑盟軍)海岸炮大量是假的,只能用來嚇唬人。(法國游擊隊把這一情報提交給了盟軍)
3.將軍思想僵固,(自從隆美爾將軍逝世後,恩,就是那個沙漠之狐隆美爾,北非回來後任職法國地區的防務工作。)新上任的將軍採用了『教科書式的』部署,把強大裝甲部隊部署在巴黎,讓步兵守海灘,以不變應萬變(原本這是正常思維啊,可惜開戰後盟軍的空軍把大部分裝甲部隊死死釘在路上,使得一開始裝甲兵毫無建樹,卻都損失過半)
4.盟軍情報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假文件欺騙,公眾人物在加萊對面露面,在加萊做出發起攻擊的准備架勢,讓飛機帶著假文件墜毀等等,成功迷惑了德軍指揮部。
5.最關鍵點就是盟軍的空軍,遮斷式轟炸,不斷地騷擾德軍行軍,把大多數德軍托在了路上,無法趕往海灘
無論是軍事據點,還是小股德軍,空軍見到什麼就幹掉什麼,除了2架德軍FW-190曾經『路過』諾曼底,若長的海岸線,竟沒有德軍飛機支援
6.傘兵的作用:控制了主要橋梁,並分散了德國的守軍力量
德軍其實乾的也很不錯了:1.在這種規模轟炸下,鐵路除前線外基本暢游通(轟炸後鐵路6小時內修復,鐵路橋3天內修復,這得益於德國技術精湛的鐵路工人和發達的鐵路網)相比下公路就糟糕多了。
2.德軍的小股部隊作戰頑強,在缺乏情報,得不到可靠命令時(指揮部一團亂,命令反復更改),僅僅依靠戰斗經驗,給盟軍造成很大的損失(波卡基噩夢等戰例)
G.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是怎麼造成的
盟軍繼北非登陸戰役之後,又於1943年7月10日,在西西里島實施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代號是「愛斯基摩人」作戰。
1943年1月,美、英兩國首腦在卡薩布蘭卡會上決定,北非戰役結束後,即在西西里島實施登陸戰役,以確立美、英對地中海的控制權,進一步保障地中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增大對義大利的壓力,迫使其投降,並為爾後向南歐推進創造條件。
對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的指揮,仍由指揮北非登陸作戰的原班人馬來實施。總指揮是艾森豪威爾,此時他已由中將晉升為上將。他的副手是英國陸軍上將H·R·亞歷山大,負責指揮所有地面部隊。海軍部隊由英海軍上將坎寧安指揮。盟國的空軍部隊則由A·W·特德空軍元帥指揮,司令部設在馬爾他島。參加登陸的地面部隊是美第7集團軍和英第8集團軍,兩個集團軍統一組成第15集團軍群,歸亞歷山大將軍指揮。海軍突擊兵力是西部海軍特混艦隊和東部海軍特混艦隊。
此外,還有一支海上掩護部隊,全部由英海軍艦艇組成,歸英海軍中將A·V·威利斯指揮。它的任務是,掩護盟軍的兩支登陸部隊,防止義大利艦隊可能的襲擊。這支掩護部隊由6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6艘輕巡洋艦和24艘驅逐艦組成。
東部海軍特混艦隊分為4個特混編隊,即A、N、B、V編隊。其任務是輸送英第8集團軍去奪取帕基諾半島和位於錫臘庫扎海岸防禦之外的諾托灣沿海地域。各編隊的組成、任務如下:A編隊,旗艦「布洛洛」號,以MWS-36和MWF-36登陸輸送隊的部分艦船,自亞歷山大和塞得港將英國皇家第3登陸襲擊隊和步兵第5、第50師送至馬達萊納半島和阿沃拉以北、以南地域登陸。引導潛艇是「P-46」號。
N編隊,旗艦「克倫」號,以MWS-36和MWF-36登陸輸送隊的部分艦船,自亞歷山大和塞得港將英第231獨立旅送至帕基諾半島的東岸登陸。引導潛艇「P-51」號。
B編隊,旗艦「拉爾格斯」號,以SBS-1、SBM-1、SBF-1和SBF-2登陸輸送隊,將英步兵第51師自斯法克斯和馬爾他島送至帕塞羅角附近登陸。引導潛艇是「P-43」號。
V編隊,旗艦「希耳阿里」號,以KMS-18、KMF-18登陸輸送隊,自的黎波里將加拿大步兵第1師和英國第40、第41登陸襲擊隊送至帕基諾半島西岸登陸。引導遊艇是「P-45」號。另外,空降第1師在錫臘庫扎西南地區著陸。
東部海軍特混艦隊的海上掩護兵力編有巡洋艦7艘、防空艦1艘、監視艦2艘、驅逐艦58艘、護衛艦艇23艘、魚雷艇2艘、掃雷艦8艘、炮艇2艘、其他艦船25艘。
西部海軍特混艦隊也分為4個編隊,即第85、第81、第86、第80特混編隊。任務是輸送美第7集團軍在傑拉灣海岸長37英里的正面上實施登陸,奪取一個包括利卡塔港、傑拉港和斯科利蒂漁村在內的登陸場。各個特混編隊的編成、任務如下:第85特混編隊,旗艦「安康」號,以NCF-1、TJF-1、TJM-1登陸輸送隊的部分艦船,將美步兵第45師從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送至斯科格利蒂的兩側登陸。引導潛艇是「六翼天使」號。該編隊的海上支援、掩護兵力有巡洋觀1艘、監視艦二艘、驅逐艦15艘。
第81特混編隊,旗艦「塞·切譯」號,以IICF-1、TJF-1、TJM-1登陸輸送隊的另一部分艦艇,將美步兵第1師從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送至傑拉附近登陸。引導潛艇是「莎士比亞」號。該編隊的海上支援、掩護兵力有巡洋艦2艘、驅逐艦13艘。
第86特混編隊,旗艦「比斯克內」號,以TJF-1、TJM-1、TJS-1登陸輸送隊將美步兵第3師和美裝甲第2師的部分兵力,從比塞大和突尼西亞送到利卡塔的東西兩側實施登陸。引導潛艇是「P-221」號。海上支援、掩護、兵力有巡洋艦「布魯克林」號、「伯明翰」號,驅逐艦9艘。
第80特混編隊,旗艦「蒙羅維亞」號是一艘登陸人員運輸艦,巴頓將軍及第7集團軍司令部在此艦上。這支編隊載有美步兵第1師的第18團和第2裝甲師的2個突擊群,充當預備隊。
該編隊的護航艦艇是10艘驅逐艦。其海上掩護艦群在愛奧尼亞海海域巡航,包括戰列艦「納爾遜」號、「羅德尼」號、「厭戰」號、「勇士」號,航空母艦「無敵」號,巡洋艦「曙光女神」號、「佩內洛普」號、「埃及女王」號、「尤里亞勒斯」號,驅逐艦19艘。第80特混編隊還有一個預備掩護艦群,包括戰列艦「喬治五世」號、「豪」號,巡洋艦「狄多」號、「天狼星」號和驅逐艦6艘。這支掩護艦群在撒丁島以南海域待機。
東部和西部海軍特混艦隊共編有各型艦艇和登陸工具3237艘,美、英投入此役的作戰飛機約3680架,運輸機1500架,總兵力47.8萬人。在盟軍准備實施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的同時,德、意軍也在抓緊進行抗登陸的准備。
義大利海軍保留了最好的艦艇用來對付盟軍的登陸。這支抗登陸的海軍兵力若能避開英、美掩護艦群的攻擊,就可能給盟軍登陸輸送隊以沉重的打擊。
然而,由於德、意軍並不清楚盟軍將在何時、何處實施登陸。所以難以作出得當的部署。此外,意海軍總部考慮到艦艇部隊缺少足夠的空中掩護,下令禁止艦隊在美、英軍空中突擊所及的西西里島周圍海域作戰。因此,西西里島的防禦主要依靠地面部隊和空軍來實施。
防守西西里島的地面部隊為一個集團軍,其編成為2個軍,下轄6個快速師、6個岸防師、2個岸防旅及其他兵力,共約35萬人。其中德軍2個師,約5萬餘人。其餘是意軍,多是由當地居民和地方武裝組成的,戰鬥力較弱。飛機約1400架。在抗登陸兵力的部署上,德、軍根據對美、英軍可能進攻方向的判斷,將6個海防師、2個海防旅和1個海防團配置在沿海地帶擔任一線防禦,而將主力配置在縱深及西部便於機動的地區。
當時參加太平洋作戰的盟軍部隊認為,從雙方兵力數量看,登陸與抗登陸的兵力對比大大有利於防禦一方。因為在太平洋戰區,盟軍很少以不到3比1的優勢兵力實施登陸作戰。這次盟軍僅以微弱的數量優勢在西西里島實施登陸,很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失敗。
然而,西西里島的防禦並不像吹噓得那樣堅固,實則不過是個空架子。因為意軍將守島的一線重任交給島上由後備兵員組成的海防部隊。這些人多半憎惡德國人,對守島作戰持消極態度。加之,整個抗登陸兵力部署不當等因素,使盟軍佔有了較大優勢。
美、英登陸部隊的戰前准備。
H.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失敗
拋去政治因素,也就是人和因素,有以下原因:
工業生產能力遠不如戰爭初期,很多工業生產基地被盟軍轟炸機破壞,新式武器研發、戰損武器的修理,基本上都停滯了,這是機械化戰爭的致命弱點。
兵員損失嚴重,超出德國對戰爭的承受能力,少年和老年人都被徵召入伍,心理承受力或者單兵素質遠遠不如戰前。
高級將領指揮失誤,希特勒在刺殺事件後對高級將領產生猜疑和防備,彼此失去信任。
如果德國在敦克爾克、海獅計劃、以及幾年後的諾曼底登陸戰正確指揮,不放過最佳戰機,那麼戰爭的結局就要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