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聯在蘇德戰場上的傷亡遠大於德國,為何最後勝利的卻是蘇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上的拼殺非常慘烈,這也導致了蘇聯的傷亡非常慘重,之所以說蘇聯的傷亡遠大於德國,但是最後勝利的是蘇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蘇軍最終攻克了柏林,贏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其次就是蘇聯在蘇德戰爭之後,一躍而起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國。最後就是蘇聯打贏了蘇德戰爭,獲得了德國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對本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最後就是蘇聯打贏了蘇德戰爭,獲得了德國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對本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蘇聯在攻克柏林之後,就開始對德國境內的科學家進行收攏,讓其為蘇聯進行服務。同時也讓整個蘇聯的科學技術發展快速了許多。同時斯大林模式的實行也讓整個蘇聯的國民經濟開始快速發展。
② 二戰時期 如果蘇聯單挑德國 誰贏
蘇聯完爆德國,傷亡比根本不值一提,看的是綜合國力,蘇聯當時工業產值歐洲第一,人口歐洲第一,德國對抗蘇聯只有速戰速決不然就會被蘇聯龐大的人力物力托死,不過蘇軍絕不是好惹的,德軍根本沒有辦法速戰速決。其實縱觀歷史我們就可以知道,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場完全就是蘇聯和德國的單挑,同盟國基本沒出力,法國波蘭就是個笑話,非洲戰場那十幾萬意德軍隊不成氣候,德國的海軍不值一提,空軍實力對於東線戰場來說也用處不大,如果你覺得駐守在德國佔領區的德軍很重要的話,那麼我告訴你蘇聯在遠東駐守的兵力有幾百萬,至於諾曼底登陸,那是為了防止蘇聯佔領整個歐洲,因為1944年蘇聯差不多要打到德國本土了。還有,那些說德國戰敗是因為天氣的德棍們,我來給你們引用一段b站大佬的原話:
莫斯科戰役失敗原因:天氣太冷,軍隊承受不住。
庫爾斯克失敗原因:天氣太舒服讓蘇軍也舒服。
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原因:路太渣後勤跟不上。
阿登森林戰役失敗原因:路太好方便美軍。
而且我想說啊,蘇軍不是人嗎?蘇軍不怕冷嗎?蘇軍運輸路就好嗎?淦
③ 蘇聯和德國打仗,誰贏我投蘇聯一票
蘇聯贏
蘇聯在全盛時期(也就是勒緊褲腰帶發展軍事的時候),其軍力甚至可以和美國匹敵,兩國都是超級大國。
德國雖然科技發達,工業技術精湛,但畢竟是戰敗國,限制發展軍備的,其作戰部隊很少,不許造核彈,不許造航母,不許造潛艇。。。
德國啥都不能造,那蘇聯不跟開了掛一樣,就剩狂虐德國了
④ 二戰日本對決美國,德國對決蘇聯,哪個有優勢,最後哪個贏
最後哪個羸了?德國日本被稱為戰敗國,而至今仍受到許多限制。好像不用問吧
⑤ 蘇德戰爭是哪個國家贏了
蘇德戰爭是二次大戰的一部分,也就是歐洲東線戰場。
被原有國際秩序邊緣化和制裁,排斥的的大國蘇聯,在這場戰爭中,被資源匱乏的德國進行了先發制人的入侵打擊,盡管損失慘重(2000萬死亡),但是由於英美對於蘇聯軍事援助和對於德國立體化的猛烈打擊,使得德國工業、資源崩潰枯竭,極度虛弱,因此使得蘇聯獲得了勢力拓展巨大機遇,最終占據了整個東歐和3/1的德國,勢力范圍也得到了空前延伸。
所以蘇聯是二戰主要3個戰勝國之一,而德國是戰敗國。
二、二戰本質就是世界主導權之戰,也就是守成大國集團(原國際秩序的主導者和捍衛者,英美法西方列強)與新興強國集團(新崛起強國,並對於當時的國際秩序不滿)之間的對戰,外加一個被當時國際秩序邊緣化和制裁的大國蘇聯(最初加入軸心國入侵波蘭,後來遭受軸心國入侵,獲得英美援助,與英美建立聯盟)。而大量的弱國,都是因為這兩大集團的矛盾和對抗,被捲入或是被迫站隊。
此兩次世界大戰的本質核心就是英德矛盾導致引發的,亞洲是美日矛盾。英國就如同現今的美國,主導國際秩序(說的百一些就是江湖大哥),但是英國國力衰退,德國崛起,希望通過武力改變領土現狀,英國由於一戰巨大損失和經濟和國力衰退,選擇了綏靖政策,也就是為了防止局勢惡化爆發武裝沖突,同意了德國對於周邊弱國家領土的需求,德國逐漸做大,希特勒也在德國國內獲得了聲望,然後德國東擴波蘭,妄圖通過與波蘭的戰爭改變領土爭端,波蘭乃英國小弟,因此德國軍事行動直接挑戰了英國的領導地位,希特勒為了防止英法干預,在入侵波蘭以前與邊緣化的大國蘇聯結盟(波蘭的地位位置,從軍事將,只有蘇聯所處的地理位置能夠提供實質性的軍力幫助),希特勒認為,英法不會為了已經沒有任何獲勝希望的波蘭,與德國為敵的,爆發軍事沖突),於1939年德國和蘇聯共同軍事入侵波蘭。但是希特勒判斷出現了錯誤,英法為了維護其世界領導地位和國際秩序,只能被迫向德國宣戰,世界大戰爆發。
三、法西斯同盟形成:
1、當年國際秩序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國主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還有一個被國際秩序邊緣化和被經濟政治制裁的大國是蘇聯。
2、三強裡面,最強的是英美,英國是當時世界大哥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美國,但是英國國力已經衰退,被美國、德國超越,但是國際秩序還是英國主導,美國雖然於世界秩序頂端,但是奉行孤立政策。
3、世界爆發經濟危機引發,也使得極右翼政治勢力在世界的崛起(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極右翼上台),德國國力重新崛起,但是在國際秩序中是出於被限制或者說是被遏制的一種狀態,因此對於國際秩序現有國際秩序非常不滿。而義大利、日本在一戰當中,雖然導向了英國這個大哥贏得了一次大戰,獲得了利益,但是在國際秩序中,依然要低於英國、美國、法國的。因此隨著國力的發展,日本、義大利都有拓展其勢力范圍的意向,因此現有西方英國等西方列強主導的國際秩序以及英美法在全球的利益就成了他們的絆腳石。
4、因此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新興強國,組成同盟,當然由於最初三國的軍力還未重整,特別是德國正在一點點的突破英法列強對於德國的限制,為了防止不過早刺激英美法等守成大國(守成大國就是現有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和主導者,說的白一些就是現在的江湖大哥),遮人耳目,1936年11月德國、義大利、日本成了了所謂的反公產主義聯盟,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直是敵視和排斥蘇聯體制的,因此軸心國組成聯盟,打著反對蘇聯的旗號,麻痹了西方列強。
5、其後軸心國開始了擴張勢力,而英國等西方列強,採取了綏靖政策,軸心國從周邊小國開始(德國吞並奧地利、捷克等,亞洲日本入侵中國),英美列強只是進行了譴責,而未見實際性的動作,最終軸心國羽翼豐滿,發起了全面挑戰(日本在中國作戰擴大,其後德國1939年9月入侵波蘭,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9月義大利、德國、日本正式結成軍事同盟,軸心國正式形成軍事集團,發起了全面挑戰英美世界領導地位和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軍事對抗。,
四、守成大國糾集力量組成同盟。
1、由於英國國力衰退和英國民眾對於一次大戰的損失記憶猶新,使得英美法對於軸心國德國在歐洲、義大利非洲、日本亞洲實行了綏靖,默許或是只是簡單的進行譴責,使得軸心國逐漸做大,繼續拓展實力,最終嚴重侵害了守城大國的核心利益。
2、大英帝國世界大哥的威信和號召力遙遙欲墜,面對德國與邊緣化大國蘇聯對於小弟波蘭的軍事打擊,對於現有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英法被迫宣戰以此捍衛自己在世界的主導權,二次大戰爆發。亞洲方向,日本持續拓展,英國精力和力量已經無暇顧及,日本拓展特別是在中國拓展,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利益,美國國內仍然爭論是否要拋棄孤立主義,但是已經開始對日本進行嚴厲的經濟和石油制裁。
3、德國在歐洲准備充分,以創意的作戰模式,先發制人,迅速擊敗英法聯軍,法國意外敗北,震驚了世界,大英帝國似乎是搖搖欲墜,只有招架之功,整個國際秩序已經崩盤。
4、幸虧大英帝國海權在手,德國海上貿易和商用船隊,與1939年就地解散,駛入中立國躲避,世界金融中心依然在英美手中,英國並且憑借英吉利海峽,在不列顛大空中中擊敗德國,同時英國改變了以往敵視邊緣化大國蘇聯的態度,展開了與蘇聯的互動,缺乏海權和戰略空中能力的德國無法征服英國,石油等資源匱乏使得德國危機感四伏,被迫東擴蘇聯,搶奪生存空間,橫掃蘇聯紅軍,蘇聯紅軍一潰千里,但是德國也陷入兩線作戰風險。
5、亞洲方向,資源匱乏,特別石油匱乏的日本,受到了英美嚴厲的石油禁運,石油儲備也接近枯竭,日本無法保證維持在中國戰爭,日本面臨艱難選擇,是承認英美還是世界大哥,還是冒險孤注一擲。最終日本內部決定冒險開戰,開始密謀,突襲美國海軍,摧毀英美在亞洲的海權,從而奪取英美在亞洲的石油區(荷屬東印度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等等戰略資源豐富的地區)。
6、面對美國利益在全球損害,美國政府越來越傾向於加入戰爭,但是民眾依然爭論很大,1941年8月英美領袖舉行了大西洋會議,發表了共同宣言,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憲章(也成為戰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號令天下,向世界承諾鏟除納粹恢復世界穩定,重新建立國際秩序,9月在倫敦舉行了大西洋憲章會議英國、蘇聯、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希臘、挪威和自由法國等參加,正式形成了同盟。
7、石油等資源匱乏的日本,為了獲得英美亞洲產油區,摧毀英美在亞洲海權,被迫奇襲了珍珠港,美國國內爭論消失,美國這個超級力量正式捲入了戰爭,美國號令天下,26國雲集美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同盟正式形成。
自此反法西斯同盟領軍國家全部參戰,英美蘇是二戰三巨頭,其中英美具有號令天下的影響力,並且憑借強大的海權和工業能力潛力,重整軍備,展開了立體化戰略攻勢(海上海空大戰、兩棲遠洋登錄入侵,戰略轟炸機直奔軸心國本土),並且大量軍事援助在自己國土內拚命抵抗的蘇聯和中國。1943年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向世界宣布,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在第一次大戰中是沒有過的),也就是說沒有商量的餘地,英美其後展開了聯合遠程戰略轟炸,白天美國人負責,晚上英國人負責,一波一波,轟炸規模越來越大,德國逐漸成為人間地獄,兩棲作戰也侵入歐洲,蘇聯在自己國內的反擊越來越猛烈,也是逐漸獲得了主動權。海上、空中、地面兩線夾擊,德國、義大利敗北。
日本在海空大戰中也是敗北,整個國家也被fengsuo,戰略轟炸機也開始對於日本本土毀滅性的戰略轟炸,日本城市66座被摧毀,工業、經濟崩潰,最後外加兩個原子彈。日本投降。
守成大國獲得勝利,但是英國已經元氣大傷,英國主導原國際秩序已經不復存在了,美國的超級力量得以充分顯示,並獲得英國承認認可其雄厚實力,美國和平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領袖,被國際秩序邊緣化的大國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盡管損失慘重,但是由於英美對於德國的打擊,使得蘇聯獲得了勢力拓展巨大機遇,最終占據了整個東歐和3/1的德國,勢力范圍也得到了空前延伸。而英美則占據了整個西歐和3/2的德國。三巨頭國家(英國、美國、蘇聯),達成協議,同意美國的構建聯合國的構想,以及世界警察的理念(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負責世界安全和和平)。並將中國(美國堅持把中國加入,英蘇被迫同意。)和法國加入到三大戰勝國行列,成為世界五大戰勝國。世界進入了雅爾塔體系。此後,美蘇兩大陣營對立格局產生,但是美國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擁有主導地位(全球軍事能力,強大的海權、世界金融中心、科技中心)。
⑥ 請問德國納粹和蘇聯單挑誰會贏
蘇聯最終會贏,蘇聯有廣闊的國土,工業能力歐洲第一,人口眾多,資源充裕,俄羅斯民族驍勇善戰不屈服,俄羅斯縱深地區氣候嚴寒,德國短時間內不可能擊敗蘇聯,最終會在漫長的消耗戰中葬送自己。
⑦ 蘇聯沒有任何外界援助,德國和蘇聯,誰會贏如果是二戰的情況,德國怎樣才能打得贏蘇聯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戰爭勝負的標准相對於各個國囘家是不同的。
1、怎麼算是勝利呢?不同的國囘家會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如果實現不了戰略或是政囘治目標,就應該算是失敗。就好比獅子獵殺斑馬,對於獅子來說,勝利就是殺死斑馬,而對於斑馬來說,只要能夠逃脫了獅子的獵殺就是勝利。
也就是說,斑馬血囘淋囘淋的逃脫了,就是勝利,而獅子沒有捕食到斑馬,被斑馬踢翻,捕食失敗就是獅子失敗。
2、因此如果沒有西方列囘強,德國與蘇聯之間的關系,就是這種獵殺與反獵殺的關系。
德國強項、科技先進、工業先進,武囘器和作戰水平高,士兵訓練有素,指揮官軍事指揮藝術卓著,但是石油資源匱乏(可是由於如果沒有英美強大海權壓制,德國海軍的實力還是要超越蘇聯許多,因此德國海外能源和資源獲取不受影響,反而可以對蘇聯進行海上貿易封鎖),德國也缺乏戰略空中打擊能力,無法對地域遼闊的蘇聯戰線大後方工業軍工生產等進行戰略空中打擊,另外缺乏空中戰略運輸能力。另外深入對方縱深,後勤補給壓力大,氣候惡劣,異國地理環境,會極大損耗戰力,也就是說德國戰力是與德軍推進的距離成反比,推進的越深入,德軍後勤壓力就越大,戰爭物資和士兵、軍隊的後勤保障越是缺乏,再加上氣候因素,會更加加大這種難度。
蘇聯強項是地域寬廣,戰略縱深極其大,可以把重要的工業生產、軍工等等遷移至大後方,可以憑借氣候和地形依託,拿人不值錢,可以不顧任何傷亡和進行焦土破壞性抵抗。可以地理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消耗對手,拖垮對手。但是技術水平低,訓練差,指揮官藝術低下,工業規模雖然大(蘇聯和德國工業規模差不多,蘇聯略微大點),但是工業技術水平落後德國很多,僅僅從工業生產對比上綜合看德國具有優勢。
3、所以雙方就是這種關系,也就是德國進攻蘇聯,而蘇聯窩在家裡拚死防禦。
德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的更本基礎是什麼?也就是說,強大的德軍部囘隊的力量支撐是什麼?其實德國軍事強國和軍囘隊力量的基礎和支撐,就是德國這個國囘家本土的工業系統、民生系統、交通系統、經濟系統、外貿、能源獲取,資源開采等等。這是德國強大的根本。
也就是說,如果蘇聯要變成獅子,可以獵殺德國,那麼就必須摧毀德國這種國囘家根本,但是實際上,蘇聯更本就無法觸及德國著一些戰爭力量的根本的。
4、也就是說,蘇聯是窩在家裡依託地形拚命抵囘抗,而德軍是深入蘇聯境內,戰場是在蘇聯境內展開和造成破囘壞,當然進入和深入對方本土會造成德軍戰力損耗和難度,但是畢竟戰場是在對方境內,蘇聯國土會造成更大損害,所以德國自己國囘家應該是和平一片,各種工業、經濟、民生等等都不會造成任何破囘壞,因此德國戰力的源泉不會消失,雖然德軍是越深入推進蘇聯縱深力量越弱,但是同樣越靠近德國自己邊境,德軍戰力就會逐漸恢復越來越強,蘇軍無力造成德國本土任何傷害。
5、所以如果是這樣只有德蘇兩個國家,戰爭只能是有這些結局,第一德國獵殺蘇聯成功或是在蘇聯一定的區域內建立強大的防禦防線,蘇聯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德國獵殺蘇聯失敗,德國損失較大被迫撤軍。蘇聯是絕對不會具備能夠推進到德國境內的,因為德國整個國囘家的工業、民生、科技研究等等沒有受到損害,依然是強大國家。
6、因此綜述可以看出,,德國本土和德國海外貿易獲取都不會受到影響,而蘇聯較為被動,海外資源獲取和貿易會被德國海軍切斷,最重要的僅僅是士兵的傷亡是不會使得希特勒退縮的,因此取得第一種結局可能性要非常大,也就是蘇聯簽訂不平等條約,割讓一部分權利和利益給德國。當然第二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就是德軍在異國他鄉作戰,蘇聯人們奮起抗爭8年不屈服,最終德國損失越來越大,最後放棄入侵撤回國內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德軍獵殺失敗,蘇聯得以逃脫
二、現實世界永遠不會孤立的只是兩個國囘家之間對戰,就像世界上永遠不會只有2個人一樣。因此客觀公囘正的說,二戰勝利真正具備決定力量是英美聯軍,特別是美國的超級力量,全球打擊能力,兩大洋出擊,遠洋打擊對手。因為英美自始自終的全方位的打擊軸心國三個國囘家的戰爭力量的根本,包括軸心國本土工業、民生、經濟、交通、能源生產。而軸心國無法觸及美國本土,
1、英美控囘制了全球海權(數百艘航母馳騁),控囘制了全球主要水道和資源分布,把軸心國三個國囘家控囘制在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這也是導致石油資源匱乏的德國陷入東擴蘇聯多線作戰的主要原因,沒有海權在大戰略上就會處於被動和面對多線開戰的惡果。
2、英美通囘過遠洋投送,侵入軸心國控囘制區,而軸心國不具備侵入英美本土的能力。
3、英美戰略轟炸機,一波一波的千機轟炸,對軸心國三個國囘家的本土工業、民生、資源生產、交通等等進行了猛烈的打擊。軸心國本土一片廢墟,僅僅德國就有60多個大城市被摧毀,軸心國一座一座的城市被摧毀,而軸心國沒有能力研製和裝備遠程戰略轟炸機,也沒有強大海權維持海外軍事基地和盟國關系,因此無法傷及美國本土,美國本土一片祥和,歌舞昇平。金融中心紐約股市照樣牛市.
4、世界頂級科學家大多數雲集英美,包括大量的猶太頂級科學家,而德國只是一少部分,而蘇聯幾乎就沒有幾個頂級科學家。從各個國家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得看,英美已經成了科技中心,超越人才流失的德國,1933-1945年,僅僅從諾貝爾科學獎獲得的情況看,就已經明白世界科學中心在英美,而且已經開始轉移到了美國。1933-1945年英美攻擊獲得了11個諾貝爾科學獎,其中美國8個,而德國只有4個,其中物理學只有1個,而美國出了6個。從當時作戰的技術裝備看,也是如此,英美更加廣泛,要超過德國,德國有超越蘇聯。
5、許多國內民眾由於對於二戰了解不全面,總是認為德國科技要超越英美,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綜合科技水平,縱觀二戰,美國已經超越了德國(包括英美科學技術共享交流相互促進,都極大增強了美國科技實力),,二戰美國航母技術、兩棲技術,包括戰略轟炸機、導航、反潛、通訊和電子技術都是超越德國許多的。
就是往往被大多數數認為德國的噴氣式飛機技術,其實德國都對於英國和美國是毫無優勢的,由於占據戰略態勢,被動的德國最先投入這種不成熟的噴氣式飛機作戰,英國幾個月後也已經服役流星噴氣式戰機(二戰期間英國擁有3款噴氣式飛機:格羅斯特E28/39 格羅斯特E流星 及 吸血鬼噴氣式戰機),美國最初是貝爾XP59,其後著名洛克希德生產了1944年試飛XP80噴氣式戰機,都是在二戰期間,在二戰期間美國已經開始了F84戰機和 NA-134 項目噴氣是戰機項目,這個項目誕生了著名的F86噴氣式戰機。P80的技術全面性要超過m262的。英美噴氣式飛機屬於高度機密,並一直在飛行測試中,由於戰局樂觀,而沒有投入戰場,而德國因為占據被動,因此在戰機不成熟情況下,就投入了噴氣式飛機進行了實戰,在活塞飛機方面,P51是當時的巔峰之作,完勝任何德國活塞飛機,甚至大量擊落德國不成熟的噴氣式飛機。
德國只是在現代火箭方面具有優勢,原因是美國更加註重戰略轟炸機技術,而德國是轉向了火箭,從當時的技術看,戰略轟炸機軍事打擊能力要超越V2火箭,B29航程6000公里,帶增壓艙,遙控炮塔帶中央火控系統,載彈9噸,打擊效能和威力要遠遠超V2火箭(V2射程只有320公里,沒有制導,載彈1噸),事實也是如此,二戰所有V2火箭對於英國造成的危害,還趕不上英美一天千機機群的戰略轟炸的效果。早在二戰以前,現代火箭之父美國的戈達德就已經在火箭研究方面成為先驅,並提出了火箭擁有軍事,但是美國軍方不感冒。
因此軸心國與英美之力之比,成了斑馬與獅子的關系。
二戰事實也是如此,即使在英美把軸心國三個國囘家本土城市炸成稀爛之後,英美軍囘隊侵入軸心國控囘制區(西西里登錄、義大利投降、諾曼底登陸),直到1944年9月蘇聯才剛剛收回了全部自己的國土,然後開始了入侵德國境內的作戰,也可以看出,如果沒有英美力量,蘇聯永遠無法改變自己在德國面前斑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