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哪四個國家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指位於歐洲的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分別是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它們目前仍舊是主導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走向的國家之一。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四國經濟發展目前比較緩慢,尤其是義大利受財政危機的影響,地位逐漸下降。
歐洲四大經濟體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組成,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是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英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是歐洲地區最重要的力量。
四大經濟體在2008年的GDP總量高達75,000億歐元,人口超過2.6億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曾舉行歐洲四大經濟體領袖峰會,四大經濟體國家的政府首腦列席會議,主題是帶領歐盟在未來兩年內走出經濟增長的低谷。
1、德國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德國還含有豐富的木材,鐵礦,鉀肥,鹽,鈾,鎳,銅和天然氣。 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2、法國
義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Ⅱ 德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的排名
排名第七位。
國家的綜合國力無外乎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這幾個指標。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歐洲甚至世界經濟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德國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十分發達,每年的出口貿易額非常多,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中兩國。與美國和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相比,德國能排名第三是相當厲害了。在工業方面,德國電子、汽車、精密機械都非常先進,做工非常精良細膩,所出產品可以稱為精品製造了。大家所熟知的寶馬總部就在德國的慕尼黑。還有大眾汽車總部也在德國。當然還有賓士和保時捷。除過汽車領域,德國電子電器領域的西門子也是享譽世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然醫葯和農業領域的德國拜耳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500強企業。單純就經濟來說,德國應該是歐洲中最發達的。
在軍事領域,二戰因為德國戰敗,所以國際社會上德國發展軍事非常關注。到目前為止,德國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並不匹配。德國陸軍在裝備上比較先進,裝甲力量和直升機還有陸軍航空部隊都比較強勁。但是空軍比較薄弱。海軍裝備與同為歐洲強國法國相比也不在一個層次上。如果按排名來看,德國目前在全球第十位置,弱於英法日。
在教育領域,德國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可以說是先進和獨樹一幟,德國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不扼殺每一個孩子的特色在,這也使得德國出現了眾多世界級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綜合來看,德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是排在第七,位列美,中,俄,英、法,日之後。
Ⅲ 德國以什麼經濟為主
德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領先的加工技術和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但同時也是一個以中小型企業(指500名員工以下,年銷售額5000萬歐元以下的企業)為支柱的經濟強國。為了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實現社會充分就業,德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工作,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努力,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扶持政策和促進措施。
在企業經營和收入分配上,企業把企業的福利也算作人工成本,當然不能反映企業真正的經營情況,對其他行業也不公平。另外績效工資、年終獎與經濟效益掛鉤的浮動比例是不是符合國家的規定,是不是有批文,年薪制、資金的分配方案是否通過職代會,也都是檢查的重點。另外,企業福利待遇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政策界限較模糊,一些企業就很容易鑽空子,以福利的形式發放待遇。這些「灰色地帶」怎樣限制,將在這方面進行率先探索。
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德國政府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在市場開發上的支持力度,並重點支持出口企業參加各種展覽會,拓展國外市場。政府每年撥專款3500萬歐元,資助企業參加國內外展覽,其中99%的經費用在了中小企業上。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是重要內容隨著產業的擴大,行業的細分和企業數量的增長,技術工人的需求也是廣大中小企業遇到的突出問題。強化職業培訓,是德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又一顯著特徵,德國政府把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增強經營能力作為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內容,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經過多年的發展,德國已經形成了標准較為統一的雙軌制職業培訓制度。
所謂「雙軌制」或「雙元制」技術培訓,就是強制要求中小企業主、企業管理人員和初創業者、各類技術工人和青年人,在從事某種專業技術工作時,必須先經過2-_3年的培訓,其中一半時間為理論學習,另外一半的時間為企業崗位培訓。目前德國已形成3o0多個技工崗位培訓統一的標准。德國職業技術工人待遇高,客觀上促使了技術培訓的良性循環。
據德國研究機構調查,在讀的中學生中,只有20%左右的學生提出中學畢業後上大學,其他都願意選擇職業技術培訓。在德國,大部分企業的需求是高技術工人。經過職業技術培訓的學員就業崗位穩定,而大學生就業率不到50%,—個技術工人的年收入相當於或者高於碩士學歷員工的待遇,也沒有技術工人地位低受到歧視的不良社會現象。注重創業服務是重要任務增加新創企業,擴大就業崗位是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目的。德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新創企業的激勵力度,激勵項目已經超過200項。在所有激勵項目中,對中小企業的創業資助力度最大。
一般而言,—個新創企業,經過審查,均可得到企業投資總額18%的政府資金支持,待企業正常運轉後,還能得到投資總額的15%的資金支持。有的州、市,如萊法州,一個新創企業甚至能獲得高達50%的資金補助。怎樣扶持新辦中小企業,經濟技術部總的指導思想是:盡力維持新辦企業的繁榮,保護現有企業的穩定,創造條件和環境,保證充分就業。
一是要求各類中介組織,免費為新創企業提供各類咨詢。從2000年開始,制定了《中小企業七年行動綱要》,要求各金融機構舉辦「新創企業家」講座,並且為個人提供發展創業的支持,要求工商大會在40個城市創建「卓越中心」,並給予資助。
二是對新創企業提供資助。設立了創新基金(ERP),凡新辦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者,可以得到「ERP」計劃的自有資金證明,憑證明到復興或平衡銀行貸款,進行創業實踐。如發生風險,政府ERP承擔80%風險,銀行承擔20%。
三是減稅支持。1998年政府出台了中小企業減稅計劃,從1998年一2005年,減少中小企業稅收l50億歐元,其中減少營業稅65億歐元,降低養老金稅,收入缺口通過提高燃料稅率予以彌補。經濟技術部稱聯邦的「減稅計劃」使創業者在商業決策時又一次具備了可靠的基礎和清晰的前景。
同時,各州也都圍繞本州的實際,制訂了許多鼓勵和扶持創辦中小企業的政策,並發揮了重要作用。正由於有這種全方位的支持和資助,德國中小企業數量正以年凈增7萬戶的快速度增長,為社會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
Ⅳ 德國經濟的四大支柱是哪四大,為何不依靠房地產
德國是世界汽車製造業的強國。賓士和寶馬在各個年齡段都廣為人知,而大眾,奧迪和保時捷則廣為人知。德國高檔汽車受到各國喜愛。德國汽車工業之所以能夠領先於其他產業,是因為它是德國第一產業,擁有實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特點值得期待。首先,德國汽車研發能力強,不斷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由於德國的工業太發達,而且利潤太高,德國人根本不願發展房地產經濟,因為根本沒有必要。大力發展房地產經濟,收益大於損失。 德國人不僅收入高,而且擁有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房屋很便宜。此外,德國嚴格的法律使買賣房屋幾乎無利可圖。因此,根本沒有德國人在猜測房屋,而且德國經濟中的房地產行業也不高。 。
Ⅳ 請問德國的經濟特徵是什麼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以資本輸出為重點`
Ⅵ 德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
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6)德國有哪些經濟強國擴展閱讀:
德國採取」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一、通過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採取相應保證措施以防止產生專政,國家計劃化、經濟管理已經由於工業卡特爾化而造成的私人壟斷,目標是實現盡可能廣泛的經濟發展。
第二、建立能正常運轉的貨幣秩序,以保證價格穩定。在私人經濟創造奇跡的國家應保持貨幣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以及通過不同的國家措施保證市場的競爭和經濟的穩定。
第三、實現社會安全、社會公平與社會進步。主要手段是,促進經濟增長,即不斷擴大社會財富,國家對收入與財富進行再分配。同時為加強社會團結,如果由於競爭而產生較大收入差別,則通過累進稅率縮小這一差別,而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貫徹刺激生產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