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種植水稻
德國很多地方都是機械化的種植水稻
⑵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德國、匈牙利、奧地利沒有水稻和汪刺魚在農田呈現"共生"景象,怎麼解釋清楚
一是飲食習慣原因。歐洲人本來就不習慣吃大米,所以水稻種植少。
二是耕種方式原因。目前在德國、匈牙利都有少量水稻種植(奧地利不清楚有沒有),但都是相對大面積種植,而且是機械化的。他們進行田間管理用的是機械,統一施用化肥、統一打農葯等,如果在稻田放養魚類,會對魚類的生長和品質造成影響。
三是市場原因。歐洲人普遍很少食用淡水魚,基本都吃海魚。
⑶ 傳統農業水稻是怎麼種植的
唐宋以後,稻作生產中普遍採用了移栽技術,與之相適應的育秧和移栽技術的形成。宋代出現的秧馬則是專門為拔秧而設計製造出來的農具。插秧技術至少在元代已經定型。其方法是:「芒種前後插之,拔秧時輕手拔出,就水洗根去泥,約八、九十根作一小束,卻於犁熟水田內插栽,每四、五根為一叢,約離五、六寸插一叢,腳不宜頻挪,舒手只插六叢,挪一遍;再插六叢,再挪一遍;逐旋插去,務要窠行整直。」這種插秧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⑷ 德國的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
1、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發達
德國農業大部分採用機器生產,提高了效率。
2、農業種類多、范圍大
德國農業涵蓋生態農業、農林、漁業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農業用地1668.7萬公頃,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77.2萬公頃。
3、農業覆蓋率達
2017年擁有農業企業26.8萬家,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平均佔有土地61.4公頃,其中生態農業企業19900家。2017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6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39%。2017年農林漁業產值208.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64%。
(4)德國人如何種水稻擴展閱讀:
農業分類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
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
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
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德國的工業情況:
德國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空客公司的三個客機總裝中心之一)、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2017年工業企業(不含建築業)總產值755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1%。2017年工業就業人數(不含建築業)8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4429萬)的18.5%。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網路-德國
⑸ 歐洲地區有沒有種水稻
水稻適合種植在雨林,熱帶和亞熱帶等地區它是一種喜水喜高溫喜光照的作物,適宜水熱光集中的氣候!而歐洲大部分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海洋性氣候降雨全年較平均溫度也不夠,而地中海氣候則是冬季降水多於夏季,北歐則過於寒冷。因此歐洲不適合種水稻。另外一方面就是經濟和飲食文化的因素,歐洲不會用大量的水去澆灌水稻,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潤,亞洲的水稻也多用於自給,所以歐洲沒有水稻。
⑹ 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
1、選擇合適的時間,山區一般一年一季水稻,種植時間大約在4月份以後。選擇好稻種,用冷水發泡,然後放入適量溫度的保溫箱中,等待水稻種子出芽。
2、水稻出芽之後,將芽種播撒到苗床上,蓋上土,交足水,鋪上地膜,等待其長苗。
3、整理好農田,當秧苗長到一定長度的時候,既可以移栽到田裡。山區一般都是人工插秧。
4、秧苗插好後主要注意田間防蟲、除草、防旱以及施肥的管理。
5、一般7、8月份水稻就會開花。
6、此時主要管理的是蟲害和肥料。
7、十月份左右水稻就成熟了。
8、成熟之後,就是收割,選擇晴天,進行收割。然後通過打稻機將水稻從秸稈上脫下,曬干、儲藏,等待需要脫殼食用。
⑺ 德國生活主食吃什麼有大米嗎
多是麵包,且多數都烤制,當然也有隻買的,麵包店特多。
很少吃大米。吃的是用牛奶煮的較硬的大米
⑻ 歐洲有種水稻嗎
有的,但極少。
全歐洲水稻生產僅為世界的0.4%
主要分布在南歐地中海沿岸,以義大利最多【占歐洲40%產量】,西班牙,葡萄牙,法國,俄羅斯以及巴爾干半島諸國大約總計10個國家也有種植。(往北海洋性氣候區年太陽輻射就不夠了。)其中以馬其頓的水稻畝產最高。水稻以粳米類的為主,少量秈米,沒有糯米。用水主要依賴灌溉(畢竟主產地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不過幸運的是地中海氣候區地下水質量都很不錯)。
⑼ 怎麼種植水稻
水稻種植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無論傳說如何,水稻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收成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篩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篩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