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哪個管理學家發明了流程管理

德國哪個管理學家發明了流程管理

發布時間:2022-10-24 08:52:54

Ⅰ 大師級管理人物盤點: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

生平經歷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費迪南德·德魯克(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出生於奧地利,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

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於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

1937年移民美國,曾在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學家與管理顧問。

1942年到1949年任貝南頓學院哲學教授和政治學教授。

1942受聘為當時全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

1950年起任紐約大學商業研究院管理學教授。

自1971年起,任教於克萊蒙特大學的彼德·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著作

德魯克的著作多達30餘本,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

作為一種實踐和一個思考與研究的領域,管理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其根源幾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但管理作為一個學科,其開創的年代應是1954年,彼得·德魯克所著《管理實踐》的問世,標志著管理學的誕生。

彼得·德魯克於1946年將心得成果編輯為《公司的概念》一書出版,對大企業的組織與結構有詳細而獨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了《管理實踐》一書,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discipline),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則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

思想精髓

「早在60年前,我就認識到管理已經成為組織社會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僅是「企業管理」,而且是所有現代社會機構的管理器官,盡管管理一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企業;

我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

我圍繞著人與權力、價值觀、結構和方式來研究這一學科;尤其是圍繞著責任。管理學科是把管理當作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

這段文字列印在美國德魯克檔案館《我認為我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中,文章後面有彼得·德魯克的親筆簽名。

「目標管理」:1954年德魯克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它是德魯克所發明的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概念,並已成為當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也許是它使得一位經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著更強的激勵:一種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願望。它意味著更高的成就目標和更廣闊的眼界。目標管理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它使得我們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來代替由別人統治的管理。

彼得·德魯克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並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1973年,德魯克將自己幾十年的知識經驗與思考濃縮到一本書中。這本共達839頁的浩瀚巨著以其簡潔而濃縮的書名道出了管理學的真諦——《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管理學的真諦:「管理是一門學科,這首先就意味著,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無論是經濟學、計量方法還是行為科學都只是管理人員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經濟學,正好像一個醫生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驗血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行為科學,正好像一位生物學家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顯微鏡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計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師付諸實踐的並不是判例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

管理的三大任務

「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1、設定組織機構的特定目標和使命(無論是商業企業,還是醫院或大學)。

2、確保工作富有生產力,並且使員工有所成就,產生效益。

3、管理組織機構產生的社會影響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有90%是共同的。

德魯克認為:管理在不同的組織里會有一些差異。因為使命決定遠景,遠景決定結構。其差異在於各組織所使用的名詞(語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異主要是在應用上而不是在原則上。所有組織的管理者,都要面對決策,要做人事決策,而人的問題幾乎是一樣的。所有組織的管理者都面對溝通問題,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時間與上司和下屬進行溝通。在所有組織中,90%左右的問題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這10%需要適應這個組織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語言。換言之,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人同樣能領導好一家非營利機構,反之亦然。

培養經理人的重要性

德魯克認為:經理人是企業中最昂貴的資源,而且也是折舊最快、最需要經常補充的一種資源。建立一支管理隊伍需要多年的時間和極大的投入,但徹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費多大勁兒。企業的目標能否達到,取決於經理人管理的好壞,也取決於如何管理經理人。而且,企業對其員工的管理如何,對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決於經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經理人。企業員工的態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層的態度。企業員工的態度,正是管理層的能力與結構的一面鏡子。員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被管理的方式。

德魯克認為: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組織不能依賴於天才。因為天才稀少如鳳毛麟角。考察一個組織是否優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們看來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績效,能否使其成員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並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組織的任務還在於使其成員的缺點相抵消。

如何衡量組織成員的績效?

如何培養出優秀的管理人員?

如何讓上下級之間擁有統一的溝通語言?

如何讓組織成員的長處都能發揮出來,並取得優秀的績效?

產品經理國際資格認證NPDP

產品經理國際資格認證NPDP(New Proct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是國際公認的唯一的新產品開發專業認證,集理論、方法與實踐為一體的全方位的知識體系,為公司組織層級進行規劃、決策、執行提供良好的方法體系支撐。

產品經理國際資格認證NPDP由美國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發起,該協會成立於1979年是全球范圍內產品開發與管理專業人士最傑出的倡導者,協助個人、企業或組織提升其產品開發與管理的能力與成效。通過新產品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專業發展、信息共享、合作和推廣,在產品開發領域具有很大影響力!

NPDP認證收益

權威國際認證:NPDP認證是產品管理領域歷史最久、知名度最高的認證。是新產品開發領域唯一,也是最權威和歷史最久的國際認證。

提升工作能力:NPDP方法是執行創新的最佳實戰,讓您迅速獲得全球產品開發領域積累的正確原則、方法、流程、模板和工具,使您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和領導者。

統一團隊語言:讓開發團隊能夠擁有統一的語言、原則和方法論。

職業晉升機會:對企業而言,NPDP是考察應聘人員產品創新和管理相關知識能力的最快鑒別方法。同時,足夠的產品開發知識和經驗也是進入企業領導高層的必要條件之一。

Ⅱ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誰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亨利·法約爾。管理過程學派,又叫管理職能學派、經營管理學派。當代管理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於研究和說明「管理人員做些什麼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側重說明管理工作實務。創始人是法約爾,代表人物有哈羅德·孔茨,亞歷山大·丘奇,詹姆斯·穆尼等。


管理過程學派的基本信念:

1、管理是一個過程,一個由不同管理職能組成的循環過程。

2、根據管理的經驗,可以總結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這些原理對認識和改進管理工作能起到一種說明和啟示作用。

3、可以圍繞這些原理開展研究,以確定其實際效用,增加其在實踐中的作用和適用性。

4、這些原理只要未被證明不正確,就可構成管理理論的有用要素。

5、就像醫學和工程學一樣,管理是一種可以依靠原理的啟發而加以改進的工作。

6、管理學中的基本原理是可靠的。

7、管理學可以從其他學科中吸取一些有關的知識,但它並不是這些學科的雜燴。

Ⅲ 幾個管理學之父

幾個管理學之父
問題一:被稱為「管理學之父」的是誰!?1、科學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丙辰年)―1915(乙卯年)),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經濟學家,被後世稱為「科學管理之父」,其代表作為《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將管理分為四大職能:計劃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其理論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學化、標准攻;要倡導精神革命,勞資雙方利益一致。
2、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被人們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代表作有《德魯克論管理》,《21世紀的管理挑戰》,《九十年代的管理》等。
彼得?德魯克的十大管理兵法:1.「分權與授權」才能引發學習動機。2.用成效來管理,用目標來管理,而非用監督來管理。3.不連續時代的現象:知識產業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取代個別經濟,政府魅力式微。4.不創新的風險,比創新高很多。5.顧客是企業存在的目的。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達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會責任」。7.公司經營不能炒短線。8.化社會問題為商機。9.組織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領導人。10.家族企業妨礙企業進步。

問題二:現代管理學之父是誰?你好!
「現代管理學之父」是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他於1954年在美國創建了現代管理學。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魯克出生於績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於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1937年移民美國,曾在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學家與管理顧問,1943年加入美國籍。
1942年,受聘為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對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研究。
1946年,將心得寫成《公司概念》,「講述擁有不同技能和知識的人在一個大型組織里怎樣分工合作「」。該書的重要貢獻還在於,彼得?德魯克首次提出「組織」的概念,並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
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告訴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該世書被譽為「管理學」的「聖經」。
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探討了有關管理者的一些問題,管理者角色內涵的變化,他們的任務和使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以及他們的發展趨勢。
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被譽為《管理的實踐》推出後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書強調目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的經濟「」轉變為「創新的經濟「」。
1999年,出版《21世紀的管理挑戰》,彼得?德魯克將「新經濟「」的挑戰清楚地定義為:提高知識工作的生產力。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當今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比彼得?德魯克更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提醒美國應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這個東亞國家可能陷入經濟滯脹;1990年代,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闡釋。
《經濟人的末日》(TheEndofEconomicMan)-1939
《工業人的未來》(TheFutureofInstrialMan)-1942
《公司的概念》(ConceptoftheCorporation)-1946
《新社會》(TheNewSociety)-1950
《管理實踐》(ThePracticeofManagement)-1954
《美國的下一個20年》(America'sNextTwentyYears)-195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1957
《成果管理》(ManagingforResults)-196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1966
《斷層時代》(TheAgeofDiscontinuity)-1968
《技術、管理與社會》(Technology,ManagementandSociety)-1970
《人、思想與社會》(Men,IdeasandPolitics)-1971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Management:Tasks,R......餘下全文>>

問題三:管理學中的梅奧是啥父?1.古典管理理論階段
注重管理的科學性、精確性、法理性和紀律性,把管理的對象看作是被動的受支配者和經濟理性人,是及其的附屬物。
代表學派:科學管理學派、組織管理學派。
學派代表人:泰羅;亨利.法約爾、馬克斯.韋伯
泰羅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1911)…………「科學管理之父」
法約爾出版《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1916)
韋伯《社會和經濟組織的理論》…………從行政管理角度對管理的組織進行了深入研究
2.行為科學階段
對管理過程中人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研究分析,以求全面、完整地把握人的本性,並且在此基礎上實現管理的目的。
梅奧……霍桑試驗:社會人、非正式組織、提高滿足度→人機關系學說。
▲關於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
(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2)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保健、激勵。
▲管理管理中的人性問題:
(1)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人性假設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人性是發展的
(3)關於人際關系:巴納德的動態平衡理論,盧因的群體動力學理論。
3.現代管理理論階段
孔茨……管理學叢林現象(11個學派)
(1)管理過程學派(管理職能學派):代表人物孔茨。
(2)社會系統學派:代表人物巴納德
(3)系統管理學派
(4)決策管理學派:管理就是決策。
(5)經驗學派:認為管理僅僅是企業管理。
(6)權變理論學派:管理方法技術與管理條件環境之間的兩個函數變數
(7)管理科學學派:採取數學模型和程序來分析和表述

問題四:彼得.德魯克為什麼能稱為管理學之父有人曾經評價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學的著作,那麼就讀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好了。彼得德魯克是發明「管理」一詞的人(當然我指的是英文)。在德魯克之前,西方對管理的描述是非常有限的,在他之後,凡討論管理學,必有他的影子。比如當代很多著作,如基業長青,追求卓越等,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等,都是對大師某一個觀點,某一句話的具體發揮而已俯
我讀過一部分《管理的實踐》,讀過之後真是汗顏,大師在1954年寫下的著作,到今天依然適用。枉費我花許多經歷去探索,人家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早就下好結論,整理好論據了。

問題五:管理學之父是誰管理學之父不是他,泰勒只是「科學管理之父」是讓工廠生產標准化、流程化、、、德魯克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准確的不知道。

問題六:被稱為管理學過程理論之父的是誰?D

問題七:現代營銷學之父是誰?管理學之父是誰?菲利普。科特勒現代營銷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管理學之父

問題八:在管理思想史上,誰被稱為經營管理理論之父B亨利?法約爾(HenriFayol,1841-1925)--現代經營管理之父、管理過程學派的開山鼻祖亨利?法約爾,法國古典管理理論學家,與馬克斯?韋伯(MaxWeber)、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並稱為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的三位先驅,並被尊稱為管理過程學派的開山鼻祖。

問題九:科學管理之父,管理理論之父,組織理論之父分別是什麼?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管理理論之父:切斯特?巴納德
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
望採納,謝謝。

Ⅳ 現在管理學鼻祖是誰

現代管理學鼻祖是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現代管理學之父,其著作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

彼得·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祖籍為荷蘭,後移居美國。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裕的文化環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旁觀者》對其成長歷程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

(4)德國哪個管理學家發明了流程管理擴展閱讀:

德魯克於1909年生於奧匈帝國的維也納,祖籍為荷蘭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紀時從事書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為「印刷者」)。他的父親為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

德魯克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一書。

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德魯克發明「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學)一字後,遂改變了這個世界;「管理」成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創新,也奠定了德魯克成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

他是發明(或率先提出)最多最具影響力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大師,更是許多管理概念創見的先驅者。他於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則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彼得·德魯克到底是誰

Ⅳ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誰

管理過程學派,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法約爾就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這個學派後來經美國的管理學家哈羅德孔斯等人的發揚光大,成為現代管理理論叢林中的一個主流學派

Ⅵ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誰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亨利·法約爾。

亨利·法約爾是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為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1860年,法約爾畢業於聖艾蒂安國立礦業學院,同年進入高芒特里——福爾尚布德,任礦井工程師。

1886年,任該礦井的管理人員。1888年,在該公司瀕臨破產時,被提升為公司總經理,經過他出色的管理,到1918年他退休時,該公司已在財務和經營上立於不敗之地。

他曾擔任過法國陸軍大學和海軍學校的管理學教授,在郵政機關作過管理調查。1918年退休後,創立了管理研究中心,並親自擔任領導,該組織對法國企業、陸軍和海軍的管理有很大影響。

主要貢獻:

亨利·法約爾提出了企業需要進行協調工作的依據。他認為,在一個非常協調的企業里,每個部門的工作都要與其他部門步調一致。

各部門內部的各個分部及所屬單位,對各自在完成共同任務方面必須承擔的工作和相互之間應提供的協助都有精確的了解;各部門及所屬分部的計劃安排經常隨情況的變動而調整。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溝通,而部門領導的每周例會是溝通的最好方法之一。

Ⅶ 管理學原理中的流程管理是由誰提出的

流程化管理是在管理大師 哈默(Michael Hammer) 提出的流程再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Ⅷ 最早提出流程bpr業務流程再造的管理思想的是哪位管理學家

流程再造這一理論是本世紀90年代初具雛形並首次提出,但流程再造理論所包含的概念和觀念並非都是新的,它是在許多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綜合產物。這些理論基礎包括:流程管理思想、組織和人的管理思想、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等。流程再造以企業流程為「平台」,把這些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集成起來,從而形成BPR的特色。

一、流程管理思想

BPR的核心思想是流程管理思想。企業流程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許多管理領域,都在不同時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流程的概念。最古老的流程思想可以追溯到泰羅的科學管理。泰羅首先倡導對工作流程進行系統的分析,這種思想成為工業工程的主要思想。在工業工程領域,製造工作被分為轉換、製造、裝配和測試四種活動。流程設計是對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裝和總裝活動在整個車間內的組織和物流工程的設計。在這里,流程指的是生產流程,關注的焦點是流程中某一個職能的某一項活動,流程的分析和設計遵循勞動分工的原則。

流程改善和流程思想起源於質量運動,其先驅是4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質量專家,他們提出了「質量控制」的概念。這個概念包括對製造產品的生產流程進行嚴格的分析和控制,其對象是製造流程而不是跨職能的流程。後來「質量控制」概念得到了傳播,運用的對象從製造流程擴展到產生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的所有流程。

70年代以日本為先導的全面質量管理(TQM)更強調流程思考和流程改善,把流程改善和流程思考的思想在更廣泛的企業管理范圍內加以運用。日本的質量專家認為只要把流程管理好了,輸出的產品和服務質量自然是好的。TQM追求流程連續的漸進的改善,工作重點放在流程的某一職能范圍內,採取對現有流程最少變動的方式來謀取連續的改善,所以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流程圖、流程統計測量等。盡管如此,TQM也把顧客放在流程運營的焦點,目的在於通過連續的性能改善來滿足顧客的需要。但TQM與BPR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TQM是在企業現行流程的框架范圍內尋求提高該流程的途徑,即以更好的方式做原來的事;流程再造是拋開現有流程,在更大的范圍內重建一個最優化的新流程。TQM與BPR的區別如下表1所示:
到了80年代中期和末期,許多大公司,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大公司開始懷疑這種連續的改善對滿足企業變化的需求是不夠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流程的徹底改善提供了可能。因而,產生了「價值鏈」的概念,產生了「為製造而設計」、「並行工程」等思想。這種思想的共性首先在於把關注的焦點由流程的某一職能擴展到跨職能的流程,以信息技術和組織調整為整個流程變化的推動器,追求流程業績的巨大改善。這與BPR的本質特性是一致的。但是,BPR把這些思想推廣應用到製造型企業外的各行各業,在企業中推廣到整個企業的所有流程。

二、組織管理思想
西方現代組織理論把組織管理劃分為:組織結構與組織行為。組織結構反映了企業在一定的經營目標下,人與人之間合理分工與協作的工作關系;組織行為則是以人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士氣為目標,進一步研究人們在企業中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激勵、溝通和領導等問題。BPR的組織思想也可以從組織結構和組織行為兩個方面來總結。在組織結構設計方面,不少研究人員認為:能適應新的面向流程運營的各種結構中,最有效的一種工作團隊或流程專案小組,從而使企業呈現出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在工作設計方面,BPR提倡工作內容豐富化,希望員工是個多面手等。在組織行為方面,集中地體現在業績評價和價值觀念方面。在業績評價方面提倡按工作結果(非工作量)來定薪,按能力晉升。在企業價值觀方面,提倡員工由自我保護轉為努力工作,自我提高,提倡對員工非訓練而是教育,樹立面向顧客的觀念等。可以說,BPR所提倡的組織管理思想正是體現了組織理論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BPR繼承了組織管理理論的優秀成果,並把這些思想與流程管理結合起來。

1、跨職能的工作小組。自從泰羅時代開創工作設計以來,執行一項任務的最基本單元是個人。泰羅及其追隨者認為工作越獨立,完成任務的效率就越高。到了本世紀30年代,梅奧所領導的「霍桑試驗」中則注意到了工作群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而工作小組(WorkGroup)這一概念則是在60年代由美國行為科學家利克特提出的,他針對古典管理組織「機械式」的管理模式設計了「第四系統組織」,這種組織的原則是「支持關系原則」。由此關系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工作群體的核心作用,在結構方面用這種群體模式代替人對人的模式。以後工作小組的概念被廣泛吸收並加以拓展,從而形成跨職能的面向流程的工作小組概念。如在組織的矩陣結構設計中,一個項目的組織就是按照跨職能流程來組建的。這種結構形式及其靈活性與BPR的流程工作小組或專案小組是一致的。但是在矩陣結構中,可以是以項目小組為主,職能部門為輔;也可以項目小組與職能部門平等,或者是項目小組為輔,職能部門為主。這種結構的選擇在於市場環境的需求。這種項目小組是按產品或服務進行設計的。另外,70年代掀起的全面質量管理中的質量管理小組,80年代的並行工程等現代管理組織理論中均提倡建立跨職能的工作小組。BPR的組織思想與它們是一致的,然而這些工作小組成員是從各職能部門中「抽」出來的,往往受雙重領導。而BPR中跨職能的工作小組是流程的基本構架,往往是固定的,但也有非固定的。

2、工作設計。工作設計同樣可以追溯到泰羅時代,那時工作設計是通過動作的分解,把每一個人的工作完全設計成機械的動作,把人作為機器上的一個零件來使用。工作設計是從兩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即工作的專業化程度和授權。如工作內容豐富化和多面手即分別從這兩個角度出發來設計工作。工作內容豐富化是本世紀60年代創建出的概念,它是讓人們獲得更富有意義的工作體驗的一種手段。美國耶魯大學的哈克曼(RichardHackman)博士以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論」為依據發展出了一個模式,稱為「核心職能特性」,即任務重要性、技能多樣、任務同一性、自主性和反饋,這對富有意義的工作設計至關重要。在實踐中,以日本豐田汽車創建的精益生產(LeanProction簡稱LP)中的工作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在裝配線上操作工人的工作設計上,但其思想給BPR的組織管理以啟示,BPR把這種思想推廣到所有的管理領域。

3、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

BPR通過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同時採用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管理,從而使企業的績效獲得巨大的飛躍。這樣的思想同樣也是繼承了前人不少優秀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流程的變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同時,在企業中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從而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保證企業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這地,這是戰略信息系統的作用。另一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引入,需要組織管理上的變化才能真正發揮效益,這是社會技術學一貫倡導的觀點。同時先進的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如:減少組織層次,降低管理成本等是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等領域的研究結果。

就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而言,許多研究人員,特別是經濟學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對

此分別進行了研究。各種經濟學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從不同的概念出發,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信息系統對組織的影響,得出了許多共同的結論,如:信息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信息決策處理速度和准確性、減少中間層管理人員和職工數、減少組織層次、決策可以集中等。這些觀點和研究結果實際上為BPR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BPR的許多概念或觀點並非是由BPR首次提出,而是繼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盡管如此,BPR的創新之處在於它是對前人關於流程管理思想、組織管理思想以及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等理論和方法的一種集成,並把企業流程作為集成的「平台」。這既是BPR的創新之處,也是BPR的精髓所在。

Ⅸ 管理科學之父是誰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現代管理大師,對世人貢獻卓越,影響深遠,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之父」。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人物,無論是第五項修煉的倡導者彼得.聖吉,市場營銷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領導力大師約翰.科特,還是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格魯夫,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通用電氣公司CEO 傑克.韋爾奇……他們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魯克的啟發和影響。德魯克先生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不僅因為他是現代管理學的奠基人,目標管理的創建者,他在市場、創新、變革、戰略、知識管理、21世紀管理者的挑戰等方面的真知灼見,也讓諸多管理大師和成功企業家從中受益。國內包括張瑞敏、成思危、胡耀邦等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都深受德魯克的影響。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經濟學人》如此斷言。

《哈佛商業評論》評論道:「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魯克的名字,在企業的叢林中就會有無數雙耳朵豎起來傾聽!」。

德魯克於1909年生於奧匈帝國的維也納,祖籍為荷蘭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紀時從事書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為「印刷者」)。他的父親為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1954年出版《管理的實踐》一書,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德魯克發明「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學)一字後,遂改變了這個世界;「管理」成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創新,也奠定了德魯克成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他是發明(或率先提出)最多最具影響力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大師,更是許多管理概念創見的先驅者。他於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則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

Ⅹ 流程管理的經典著作

<企業再造>、<超越再造>、<再造奇跡>三本書講的是一些關於流程設計、管理與企業變革之間的關系與理念。前兩本已經絕版了,只能在淘寶上買復印版的。是國外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哈默所著。

以下幾本書,是國內AMT咨詢公司所出版的幾本書,有些思想與理念是來自上述幾本書中,但更針對國內的情況所編寫:
《圖說流程管理》,適合基層人員理解流程管理的一些內容
《跟我們做流程管理》,適合推動流程設計與管理的人員,進行一些實操指導書。《流程革命2.0—讓戰略落地的流程管理》,適合中高層閱讀,讓中高層理解流程為什麼對企業戰略落地的重要性。

上述六本書,如果真的能精讀理解,並能實踐成功,那絕對是身價可以比剛入行的流程管理工作者的,要翻好幾翻。

作者:王建東

閱讀全文

與德國哪個管理學家發明了流程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