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虎式坦克三面圖紙
虎式重型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TigerAusführungE (Sd.Kfz. 181),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德軍乘員之間稱其為"無敵坦克"。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凡是在戰斗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為Pzkw VI Ausf. H,但後來重新設計成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這名字同樣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一樣知名,盡管公眾通常只知它們的名字是虎I或簡單稱為虎.虎I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投降為止,虎這個綽號是由斐迪南·保時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設計概念同時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面,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擊虎式突擊炮。
虎式的設計概念不同於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機動性、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他對手,然而戰術上的優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
虎I坦克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著重火力和裝甲的而犧牲機動性。重型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30年代後期就已經開始,但是沒有計劃生產。而真正刺激虎I式的出現是為了對付蘇聯T-34。盡管大體上的設計和外型類似四號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的重量足足是後者的兩倍,重量的增加來自於更厚裝甲,大口徑火炮,以及必然產生較大的燃料和彈葯儲存空間、較大的引擎、更堅固的傳動及懸掛系統。虎I的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相較於四號坦克只有80毫米的厚度, 而虎I的兩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抵擋在大多數二戰時期接戰距離下,尤其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幾乎相等,使得要從正面貫穿虎I的炮塔幾乎是不可能。在近距離下,車身兩邊和車頂較容易受到損傷,因為虎I車頂的裝甲只有25毫米至40毫米厚,和當時大部分的中型坦克沒太大分別。
虎I大部分的裝甲角度是垂直的與其他結構相連接。焊接點品質很高,裝甲都是採用點焊,而不是鉚接。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並控制前方的扣鏈齒輪,懸掛系統使用了扭力棒,類似三號坦克。炮台有一個圓型的地面,而從車底到車頂有157公分高。而主炮的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雙用高射炮,而其88毫米36 L/56 的變種是被用作虎I的主炮,而在二戰時最有效率及可怕的虎II 88 毫米 Kwk 43 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高射炮的。更甚的是,虎I的主炮發的炮彈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行,並配置了極為精確的蔡司TFZ 9b瞄準器。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發是落在一個16英吋x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於1哩(約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可是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一哩近的。虎I與早期的德國坦克相比,為完全顛覆了以前的設計哲學。在此之前的德國坦克,是十分最視機動性、裝甲與火力的平衡。當時,德軍中擁有最強火力的坦克,為裝備50毫米炮的三號坦克,雖然在火力上不及敵方坦克,但是德軍的戰術優勢正好彌補了該缺陷。
在設計哲學上,虎I舍棄了之前重視的平衡性,以犠牲機動性來換取裝甲及火力上強化的重型坦克。開發初期,六號坦克的前身原為1937年製作的DW I、翌年的DW II及再後來的VK3001(H),到1941年為止一共試制了3輛。不過這個系列後來被停止,改為優先開發較大型的VK3601(H)。VK3601(H)為亨舍爾自行開發的產物。其設計上的要求,需要擁有在1,400米外擊穿100毫米裝甲的能力,而防禦力上則要求前方裝甲厚度需要有100毫米。關於這個要求,為與後來德軍遭遇T-34時的作戰經驗無關,真正的原因是在進攻法國的西方戰役時遇上雷諾B1與瑪蒂達II步兵坦克等盟軍的重型坦克。在了解到三號坦克及四號坦克所搭載的短炮身炮其穿透能力無法擊毀英國與法國的坦克時,對此相當不滿的阿道夫·希特勒於1941年5月26日下達了開發新型坦克的命令。該新型坦克不但需要擁有較以往坦克更強的主炮與裝甲,亦被要求能作為先頭部隊,突破敵方陣地。
原本亨舍爾正在研發准備搭載在VK3601(H)上的錐膛炮,但後來以製作彈頭的鎢不足為理由而終止。而VK3601(H)為了達到要求,因此考慮搭載由8.8厘米高射炮改造而成的坦克炮,但要實行的話必須將炮塔增大,變相不得不進行加大車體等連串修改。亨舍爾將VK3601(H)的放大版,重新設計成VK4501(H),後來更獲得採用成為虎I。而炮塔部份,則是使用克虜伯為同時期由保時捷教授設計的VK4501(P)所研發的炮塔。這是為了趕及研發限期,迫於無奈下的做法。此後,VK4501(P)於1942年7月27日,在庫斯麥多夫與VK4501(H)進行比較審查期間,由於性能上不合格,最後被終止研發。
虎I的車體形狀與布局雖然與四號坦克相似,但戰斗重量卻是其2倍以上達57噸。增加的重量來自更厚重的裝甲及大口徑主炮,為此必然需要更大達540升的油缸與92發炮彈存量的彈葯庫、馬力更強的引擎、更扎實的波箱以及懸掛系統。
Ⅱ 二戰時期蘇聯坦克和德國坦克一樣嗎
不一樣。德國🇩🇪是汽油車。蘇聯是柴油車。中國🇨🇳那時也是柴油的,繳獲日本的。戰鬥力,德國的裝甲非常好,蘇聯的比日本要厚一點。德國就吃汽油車上了,冬天打不著活,全趴窩了。
Ⅲ 求二戰德國坦克與蘇聯對比
蘇聯坦克:T-34型坦克;配備85毫米坦克炮,正面32度傾斜45毫米莊稼。可以在1000米內擊穿102毫米的在裝甲,另外還裝備了2挺7.62毫米的重機槍。85毫米炮威力巨大,在蘇德戰場,將德國I、II、III、IV號打敗,加上2挺重機槍,讓反坦克步兵都很難靠近。
德國:虎式坦克;8配備8毫米坦克炮(後期換上105毫米坦克炮),正面60度傾斜的150毫米裝甲。戰爭初期,德國專家發現本國無一款可以和蘇聯T-34抗衡的坦克,於是研發出了虎式坦克。虎式坦克雖然裝甲炮火都是盟軍的噩夢,但是產量不高,只有500輛,而T-34型在二戰就生產了6萬多輛,並且一直生產到1970年。
虎式和虎王都是德國想用代替IV號坦克的,但是一直產量不高,原因是該坦克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德國無法支持,於是馬上驗發了另一型坦克,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配備80毫米坦克炮,80毫米裝甲。豹式坦克誕生的原因和虎式一樣,取代III、IV型坦克,虎式或者虎王從數據上都是陸地上的霸主,但是因為其機動性不強,常被敵人坦克繞到背後摧毀,所以豹式坦克誕生。和虎式坦克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相比,40公里每小時的豹式在真正意義上與T-34坦克抗衡,而就是因為豹式和T-34的對決,讓改坦克聞名世界。豹式坦克產量是5500輛。德國的幾款王牌坦克產量,加起來只有T-34坦克的零頭,原因是德國工業受盟軍轟炸,切這幾款坦克工時巨大,花費也巨大。所以德國的坦克,在坦克追逐中敗下陣來。如果虎式也有幾萬輛,T-34坦克幾乎是無法靠近,別說什麼繞到背後了。
Ⅳ 500塊積木拼成的蘇聯T-34坦克有多大
這個積木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大小不會超過10cm*10cm的尺寸。我認為,這作為一個家庭的裝飾品就足夠了。
Ⅳ 求解,二戰德國坦克模型上色和拼裝順序問題
1、本人使用田宮水性漆上色(手塗最好不要用油性,那個味大),顏色注意要自己調下,很多顏色個人感覺偏深,比如德國灰需要加入白色調淺,稍用無水酒精稀釋,太稠的油漆影響細節,且筆痕明顯,如果上色前沒用水補土,第一次上色會不勻,別急等幹了上第二層。完工後貼水貼。
2、做舊第一步漬洗,可以用油畫顏料用zippo油或者煤油(潤滑油店買)稀釋後(盡量稀一點)筆塗,為的是滲入縫隙,邊塗邊擦,不然幹了擦不掉的,不要讓平面上沾上明顯的塊狀痕跡。
3、等漬洗幹了,一般要一兩天,然後是點銹,可以用海綿蘸油畫顏料一點一點沾上,注意實際坦克上的掉漆銹跡分布,多看看別人的優秀作品的掉漆位置,一般使用黑棕色、紅棕色、黃褐色。
4、濾鏡,一般用來模擬水痕及流銹,使用白色、褐色、黃色等油畫顏料用毛筆點在坦克的垂直平面上,點成梅花鹿那樣,然後馬上用平頭毛筆蘸煤油從上往下刷,流下的痕跡要淺,不要弄成斑馬那樣,可多次進行。
5、履帶泥跡,使用mig土或者粉彩用水調和後塗上即可。
以上為坦克上色舊化,兵人的話上色完成後進行分色干掃處理明暗變化,凹進去的地方顏色深,凸出來的地方顏色淺,純手打,望採納
Ⅵ 二戰時期,蘇聯人造的坦克跟德國人造的坦克,相比怎麼樣
不如德國坦克
一對一單挑不是德國人的對手
我們不妨從三大性能角度比較
1、火力,蘇聯人的火炮的質量不錯,但觀瞄系統太差,比如T34的潛望鏡視角只有德國貨的一半,這就意味著德國人可以搶先發現對方,要是考慮到精度的話,差異更大
這意味著德國人可以先敵發現和測距攻擊
2、防護,有機會去軍博看看,T34和IS2上面滿是砂眼,這影響整體防護效果,按照蘇聯坦克兵的說法,挨上一下之後,裡面鐵屑亂飛,咯嘣達不到預期
3、機動性,蘇聯坦克的傳動系統不行,150公里後就要大修,和德國人相比沒什麼優勢
更別說蘇聯坦克內部空間狹窄,持續作戰能力差
Ⅶ 二戰德國坦克上畫的類似鐵十字是什麼圖案
鐵十字標志並不源於納粹,它的誕生比納粹政權要早120餘年。鐵十字標志是德意志數百年來的軍隊象徵。鐵十字構成很簡單,只是以鐵和銀的曲線組成的圖案,但在線條之間包含了勇敢的意義,這是德意志軍隊的傳統軍魂。
在神聖神羅馬帝國時期的條頓騎士團就開始使用形式鐵十字的黑色十字元號,而條頓騎士團的成員的主題就是日耳曼人。
Ⅷ 請介紹一下二戰時蘇聯和德國的坦克大戰
(和坦克大戰關系不大,簡單講一下蘇德坦克)
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誤區(包括我以前也是),認為德軍裝甲軍從蘇德戰爭初年就遠勝蘇軍
其實,蘇德戰爭剛打響時,蘇軍的坦克數量,裝甲厚度,行駛速度,炮管口徑,炮彈威力,基本都要遠遠勝於德軍。但德軍的素質要比蘇軍好,因為蘇軍不僅較德軍而已缺乏訓練,而且蘇聯剛經歷過大清洗。縱觀整個二戰,德軍的戰鬥力主要靠戰術,技術。
蘇德戰爭後期,德軍的坦克實力才超過蘇軍,主要有虎式,豹式,象式等。但最強的虎式坦克月產量僅為20輛左右!而蘇聯的T34產量和產率超級大。並且,德軍的裝甲軍的補給十分復雜,每種坦克的補給都不一樣。戰後,有西方軍事家認為德軍應該只造豹式。
Ⅸ 二戰德國和蘇聯坦克
雙方坦克的特點就是一個是質量上乘的「藝術品」,一個是粗糙的消耗品。這是兩國對於坦克的運用定位不同造成的同時也是由於自身的工業能力造成的。 至於後面所說的,坦克兵進入坦克後政委會焊上坦克車蓋,個人認為這樣的說法不真實,這樣做也就成了自殺的方式,把坦克當做一次性的消耗品,蘇聯製造坦克能力是十分強大但也不能到如此的地步,而且當時蘇聯人員素質低,培養坦克兵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都能算是技術兵種了,這樣的浪費行為可能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個人認為第一個傳聞可能不真實。 蘇軍打仗確實配備有督戰隊、政委和鋤奸隊,這些人物權利很大,有權利槍斃那些作戰不利,蠱惑人心和投敵叛國的士兵和軍官。所以在戰場上士兵很怕他們的出現(如同當年國軍懼怕且痛恨軍統那樣)。這些團體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素質的蘇軍爆發勇氣,同時也在另一方面加劇了軍隊內部的矛盾。
希望採納
Ⅹ 坦克世界裡的國家標志怎麼自己塗裝
本來游戲里就有坦克上標志,德國有鐵十字,蘇聯紅五角星,美國白五角星。但是為了游戲審 批等原因和諧掉了,去游戲文件夾里找到國旗文件自己覆蓋一下就行,具體操作手法可以去坦克世界帖吧找,也可以去下載反和諧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