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德國為什麼能迅速打垮歐洲主要的幾個國家
希特勒之所以在二戰前期統治歐洲.他靠的是德軍總參謀部這部精密到可怕的戰爭儀器,和德國高級將領們戰時高超的指揮藝術,使德軍當時在歐洲無敵於天下。在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以前,希特勒是很少干預軍事行動的(就對軍事的理解而言,他比墨索里尼都差了一截),讓總參謀部享有很大的獨立決斷權,所以德軍在此之前能取得全面的勝利。當德軍在基輔會戰取得重大勝利後(蘇軍63萬人投降,包括斯大林的兒子),希特勒就自我膨脹起來,更糟糕的是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不斷的對總參謀部和前線將領的指揮命令予以干預,這也導致了台風行動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而本來曼施坦因元帥是有機會救出保盧斯並殲滅前來參戰的蘇軍的,只因希特勒的干預命令而錯過了最佳時機,導致戰局被扭轉,從此德軍就一蹶不振,而希特勒本人對軍事的干預也越來越強,最終把德過拖向了戰敗的深淵而且,德國軍隊在當時的戰爭理論和實踐上,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比如著名的閃電戰,採用大量坦克集中中央突破.分割包圍殲滅等,在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的培養上,更是下啦大力氣,據說,任何一個德軍士兵和中下級軍官,都可以勝任比其職務高兩級的指揮崗位,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當時的德軍,是在狂熱的納粹信念推動下作戰,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⑵ 二戰前期,德國為什麼能橫掃歐洲
因為德國的武器先進。
而且准備了很多年,就為了備戰。
特別是裝甲兵還有閃擊戰術。
確實領先。
⑶ 說一說二戰時德國為什麼要同時進攻英國和蘇聯兩個強國
因為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固若金湯,而當時的蘇聯在進項大清洗運動毫無站前准備,所以德國出兵蘇聯是可以肯定的,而擊敗英國,憑借德國的海軍實力根本無法完成,靠空軍的打擊也會付出相當大代價,而在德國眼中,蘇聯其實就是一個表面強大而實際弱小的大個子。蘇聯在經過大清洗後,軍事實力一度頹廢,在芬蘭與蘇聯的戰爭中,蘇聯軍隊損失近百萬軍隊。要知道芬蘭僅僅是一個人口只有三百多萬的國家,而蘇聯卻是一個擁有近兩億人口的國家。並且蘇聯通過數個五年計劃,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工業強國。然而蘇聯面對芬蘭這么弱小的國家還是慘敗了,何況如日中天的德國,所以德國覺得打蘇聯完全沒有問題。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原因如下:
1、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卻一點也不簡單。德國占據蘇聯,才能和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聯盟。在1941年之前,德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換言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拿下了,就連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在非洲戰無對手。
2、要想稱霸世界,那麼必須要佔領蘇聯,唯有佔有蘇聯,既能聯合1937年攻佔中國的日軍,形成東線聯盟一體,成為亞非歐三洲一體的超級聯盟帝國。接下來,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稱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一層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些很細節性的原因,其實蘇德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畢竟德國要惹的是一個超級大國。
首先,在德國看來,蘇聯是最不能讓人放心的「盟友」德國要攻打全球,離不開蘇聯的戰略資源。二戰打得就是現代化武器的戰爭,諸如飛機、坦克、自行火炮、潛艇、卡車等都離不開石油,而德國自己缺乏石油資源。希特勒當初之所以攻佔羅馬尼亞,是因為羅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德國的戰略供需都來自羅馬尼亞油田。而蘇聯的石油比羅馬尼亞更多。
(4)二戰德國為什麼會打西方列強擴展閱讀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失敗,並且蘇聯當時用攻打芬蘭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機,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戰後,德國被分割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經濟也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後才得以恢復。
東歐各國,包括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由於均受到了蘇聯紅軍不同程度的佔領,其國家政權被蘇聯清洗,換以聽命於莫斯科的共產黨傀儡政權,其政權形式完全仿造蘇聯,並且都留有大量的蘇聯紅軍駐扎在這些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從戰後一直到東歐劇變期間都是蘇聯的衛星國。
⑸ 德國人為什麼在二戰時可以戰勝那麼多的國家
我個人認為是這么幾點,總結一下,不知道對不對:
1 德國在戰前有其經濟為其軍事行動做後盾,一戰後德國已經用最短的時間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打仗就是打經濟,所以德國在開戰後這方面已經在歐洲處於優勢。
2 歷史遺留問題導致民眾的抱怨心理,一戰後德國受到不公正待遇,從那時起德國國內的民眾就開始憋著一股怨氣,這也成為德國發動戰爭的一種動力,因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不會有這么大成績的。
3 希粹(簡稱)的宣傳攻勢,將其塑造成了民意的代表者,這種心理上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成為了德國在開戰後能迅速在國內動員數百萬軍隊的原因。
4 過早准備,而別國卻一直鬆懈,德國從退出一戰協定後就開始擴軍備戰,其准備的充分和計劃的周詳是別國無法比擬的。反觀周邊國家,英法一直觀望希望引火向東,而蘇卻抱有德國不取得歐洲就不會對自己有所想法的觀念,別的小國則看著這幾個國家沒有動作,以為德國會受制於他們,所以也不防備。所以到開戰時這些沒有防備的國家就迅速淪陷。
5 綏靖政策,這個書上有,我就不說了,這是德國前期無所顧及的主要原因。
6 德國軍事裝備的先進性,一戰後德國就已經認識到自己戰爭觀念的落後和裝備的落後,所以戰後他們用最先進的科技和最強大的人力投入到了軍工上,這是他們成為一戰後第一個將坦克部隊作為一支對立作戰力量的國家,而法國到了開戰後還在將坦克作為配合步兵作戰的一個兵種,這種軍事觀念上的差別,在戰前天平就已經傾斜了。
7 德國軍人的素質,德國的軍人選拔是相當挑剔的,這也是一戰後德國加強軍隊建設的主要發面,他們加強了質量上的建設,德國的軍人可以說是二戰時期個人素質最強的,即使到了後期德國已經出現力量匱乏的時候,其軍人還是非常重視素質鍛煉。德國軍人在戰前的戰爭觀念要求是:每一個軍人都必須具有自己完成一次小規模戰爭的能力。這種要求就相當於現在的特種兵,如果樓主懷疑的話,可以看看德國的坦克部隊,在閃電戰的時候一天奇襲這么遠,如果不是個人作戰能力強的話,軍隊早就因為散亂而崩潰了。
8 德國軍事將領的優秀,可以說德國在一戰後保留了其主要作戰幹部,並在這基礎上提拔了很多很有天賦的少壯派,所以他們的戰爭天賦和先進的作戰理論使德軍處於世界軍事力量的尖端。綜觀二戰所有國家,誰有德國的優秀將領多?曼因施坦、窿梅爾等等。反觀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的將領還是老一代,傳統的作戰思想大大落後於時代。而蘇聯的將領在大清洗後還剩下多少?
9 很好的利用了各國的矛盾,戰前歐洲和蘇聯的矛盾是很明顯的,所以德國為了先近後遠,先與蘇簽定了互不侵犯,然後集中力量對付英法,而蘇聯也上當了,以為德國不會先攻擊自己,於是很大膽的不在爭取任何盟友,只去擴大自己的防禦地帶,芬蘭、波蘭等等成了他首先的靶子,這也大大激怒了英法,導致戰前他們之間不和諧的因素。直到歐洲基本淪陷後他們才又走到了一起。
10 作戰通訊的現代化,德國也許是最先進入通訊戰爭的國家,那時他們便大打通訊戰,利用自己先進的通訊力量使敵人癱瘓,而自己卻行動迅速,這也是他能大量閃擊對手的原因。
先就這些了,我再想想再總結吧,呵呵,歡迎點評~~
⑹ 為什麼二戰時,就德國一個國家就橫掃了歐洲
原因如下:
1、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在戰後承擔著巨額的戰爭賠款,對德國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在1929年美國發生了大蕭條,造成的經濟危機波及全世界,使得德國的經濟雪上加霜,德國人民生活幾乎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對外擴張才能解決經濟危機的問題,不打是死,打了也是死,但打了就有個希望,所以德國軍隊就有了戰斗的熱情。
2、希特勒上台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迎合了國內民眾和資產階級的需求,加上對一戰戰爭賠款的賴賬態度使得國內資本家得到喘息的機會,這使希特勒獲得了國民的傾力支持,將經濟納入國家控制,將發展核心轉為軍工,實行一口氣吃光自己的資源,強大自身,然後再去搶掠外面的資源發展自身,如此循環的策略,這使得德國在戰爭初期有了比歐洲各國充足的多的戰爭准備。
3、德國在一戰後涌現出了許多接觸的軍事人才,使得德國的戰略戰術水平超越了歐洲各國。
4、一戰後歐洲各國承平日久,厭倦戰爭,軍備水平下滑,所以就連號稱陸戰世界第一的法國都在撐了一個月後就投降了。
⑺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對英國開戰
1940年4~6月,德軍橫掃北歐和西歐,迫使英軍撤出歐洲大陸。從此,德國控制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六國,與英國隔海相望。英國面臨德軍直接入侵的嚴重威脅。
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屈服。法國投降後,英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本國的防禦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爾致電加拿大首相麥肯齊•金,表示不與希特勒進行任何和平談判。6月底,丘吉爾拒絕了羅馬教皇和瑞典國王關於德英和解的建議。對於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籲」,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於7月22日,通過廣播斷然予以拒絕。
德國的「和平呼籲」遭到英國拒絕後,希特勒轉而准備訴諸武力。
⑻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呢
《凡爾賽條約》是導火索:
由於資本主義帝國之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發展不平衡而導致了一戰。一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告終,戰後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戰敗國的懲罰,最後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可謂是無比的苛刻。
英美法大國的姑息容忍: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在二戰前夕,英美法等大國推行綏靖政策,扶植戰敗的德國和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對他們的侵略行為姑息容忍,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妄圖將禍水東引至蘇聯,坐收漁利。最終導致德國加快侵略別國。
⑼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隨著德國經濟不斷崛起,德國的基本生存空間越來越不足。隨之而來的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更讓德國國內矛盾重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加上英美蘇聯等「綏靖政策」,上台後的納粹政權突然襲擊了波蘭,正式發動了世界大戰。
⑽ 二戰為什麼德國來要侵略
原因:
1、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法西斯獨裁
1922年10月,義大利王國國王任命墨索里尼擔任義大利王國總理,法西斯專政在義大利王國開始建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走上了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使軍部實力大大加強。
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
3、一戰禍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懷有怨恨。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4、國際聯盟的失敗
1920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雖然是各國為防止武裝沖突、加強普遍和平與安全而建立國際機構的第一次嘗試,但在實踐中並沒有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它的作用只是幫助大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鞏固了戰後世界體系。
受英法兩國的操縱,它缺乏對侵略行為的有力制裁,並且由於美國的缺席,進一步削弱了它的職能。到二戰前國際聯盟已經形同虛設,無力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
戰爭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
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
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