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德國人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
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
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⑵ 在德國生活的友達 德國人每月收入多少
我在德國學習工作生活十年,算是對德國人收入比較了解吧。既然是問德國人的收入,那也包括在學校讀書的德國人了,就從學生開始說吧。在學校普通學生兼職打雜一個月大概是400歐元(免稅)。在教授那裡作助理,半個職位稅前大概1200多,稅後900多,全職稅前2600多,稅後1900左右。教授收入根據級別不同從6000-10000多不等,稅後平均六七千歐,但是福利待遇還是很高的。普通公務員稅後工資在2300左右,正式的德國建築工人稅後在3500左右,汽車製造工人在4000左右,普通公司白領行業不同差距挺大2000-4000不等,剛畢業的學生在公司稅後在1600左右,以後逐年增加。大律所的律師稅後差不多的4500左右,合夥人就沒上線了,我認識的幾個律所合夥人普遍年收入在30萬以上,銀行普通前台職員1800左右,後台金融服務部門普通員工大概在稅後2500左右,級別高些的在6000左右。汽車製造領域德國派駐國內的工程師加上補助稅後5000左右(大眾賓士寶馬),其它跨國德國公司駐外負責人加上補助大概稅後7000歐元左右。在餐館打工的服務員底薪在800左右,加上提成和小費在2200左右。以上這些要麼是我親身做過的工作要麼是周圍朋友做過的工作。德國南北收入差距還是有的,南方普遍要高於北方。工資最高的在巴伐利亞州和巴登符登堡州和黑森周,魯爾區的工資原來尚可,現在一般。
⑶ 德國大學畢業到底有多難
語言
在德國學習和生活,第一關就是語言關。即便是在國內學過一兩年德語、德福已過的同學,入學後通常都有一個感覺:「德國人都在說什麼,德語妥妥被虐了……」畢竟我們之前沒有在德語的語言環境中沉浸過,現在突然上戰場,大腦和耳朵都還沒有建立起足夠高效的處理機制。
學習計劃
德國高校的課程設置一般包括大課Vorlesung,實踐Labormol,實習Pflichtpraktikum,討論課Seminar,小論文 Studienarbeit,大論文Bachelorarbeit/Masterarbeit等,不同學校的設置和名稱可能會不同。通常在入學後會拿到一份學習計劃Studienplan,需要自己根據專業要求和課程目錄Molhandbuch來選擇自己的模塊,並且考慮在各個學期之間的分配。一般不建議在第一個學期就選擇太多課程,畢竟還處在適應階段;後面的學期也不建議選擇超過7門課程,不然考試月可能會比較痛苦。
另外,學習計劃是可以更改的,替換掉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成績不理想的課程。大課Vorlesung在學習中占的比重最高,一般會達到50%以上。通常是上百人在階梯教室里聆聽教授的授課。有的課程會在每節課開始前發放當節的課件,有的則是在第一節課就發放整個學期。如果是前者,需要注重復習工作,消化上課學到的知識。如果是後者,需要注重預習工作,有助於在課堂上跟上教授的思路。
一般看著課件聽教授講課並不是很難懂,教授的語速也不會很快。不過有德國學生提問時,學生和教授的語速都會超快,導致我們中國學生既聽不懂問題是什麼,也聽不懂回答了什麼。回答完畢後,教授的語速會恢復正常……
大課通常還有練習課,由助教來上,講解習題。練習課不要缺課,做題既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是考試的模擬。考試的題型很有可能和練習課的題目一致。
試驗可能有的學校沒有,學校會要求做幾個試驗,每個都要交試驗報告。試驗分組進行,建議不要中國學生扎堆建組,會很吃虧。和德國人一組,既鍛煉德語,又能保證試驗報告的質量,畢竟人家母語寫出來的,表達上會比我們好很多。組內同學確定好每人寫哪個部分,最後由一個德國同學統稿。試驗報告的寫作,也是為後面的論文寫作打下一個基礎。
考試
對中國學生來說,在德國考試是「苦逼」的。一是因為語言障礙,人家德國人花30秒讀題,我們可能要花3分鍾,而且第一遍還沒看懂,要再讀第二遍。德國人作答起來奮筆疾書,我們則是「字斟句酌」慢慢悠悠。
二是因為考試時間,夏季學期的考試在7-9月,最熱的季節,國內的暑假……冬季學期的考試在1-3月,春節啊春節……看著國內同學或者是德國考完試的同學興高采烈曬美食曬美景曬美人,你卻要默默背起書包走進圖書館了!
論文論文要盡早開始找,因為和老師的溝通及面試會持續一段時間。開始寫作之後,和老師保持緊密聯系,確保自己做的是在正確的軌道上。有人會邊做邊寫,有人則是先把內容都做完了再最後集中寫作,需要自己把握好。
如果是在企業寫論文,需要考慮好學校研究所這邊是否願意接收外部論文。在學校找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萬不可小看。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是推薦去企業,一來接觸實踐,二來充實履歷,三來有工資拿。
⑷ 諾貝爾獎的得主是英國人多還是德國人多
英國人
截止至2017年,英國總共有121人獲得諾貝爾獎,全球排名第二。德國總共有104人獲得諾貝爾獎,全球排名第三。
截至2017年,英國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五所院校分別是:
劍橋大學創立於1209年,被譽為英國以及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亦是英語世界裡第二古老的大學。截至2017年,劍橋大學共有90人獲得諾貝爾獎,得獎人數名列世界高校第三。
牛津大學創建於1167年,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為58人。
倫敦大學學院創立於1826年,是倫敦大學聯盟(University of London,簡稱UOL)的創校學院,與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經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共培養了27位諾貝爾獎得主。
曼徹斯特大學是於2004年由曼徹斯特理工大學與歐文斯學院合並而成,英國八大最著名學府之一,世界50強頂尖名校,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全球第2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為25人。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創立於1895年,是一所將教學與科研集中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科學領域的頂尖學校,也是法律、經濟學、國際關系、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全球先驅。截至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為17人。
⑸ 德國大學教育和英美有什麼不同
德國大學從種類上分為大學(Universität)和技術類高校(Fachhochschule)。後者相對於前者更偏重實踐。從資金來源分為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學佔多數,我們下面說的都是德國公立大學。
先說優勢:
1. 公立大學不收學費。當然這個優勢是對於學生來說的,相比於英美的高學費對學生也是負擔。
2. 學校管理相對自由,只有規定通常畢業的年限(本科6個學期,碩士4個學期),並不會硬性要求必須在這期間內畢業。這個優勢是相對於中國大學而言的。相對寬松的學制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實習或者去做想做的事情。
3. 分類明確。綜合類大學(Universität)培養更偏研究(當然並不是說這種大學生實踐能力不行),技術類高校(Fachhochschule)與企業合作緊密,畢業生通常能夠更快的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另外,這種技術類高校在德國的地位挺高,不會像中國的技校那樣被貼上「差學生才會上技校」的標簽,這樣有利於年輕人向不同工作領域的分流。
4. 畢業不太容易。這是相對於中國大學而言的。在德國大學、特別是本科階段,學生的壓力還是挺大的,有些學科還存在淘汰機制,考不過中期考試(Zwischenprüfung)你就不用來上學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國大學「嚴進寬出」導致的部分學生一進大學就不求上進的現象。
5. 大學的水平較為平均。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專業強項,不會出現全國最好的專業都集中在清華北大的情況。這樣的好處是教育資源較為分散,學生不會為了上好大學而擠破腦袋。大家會因為喜歡某個專業去上某一個大學,或者看哪所學校離家近。不過這也有弊端,我在下面講。
6. 教學水平。平均的教學水平高於中國大學。雖然並不是所有教授能力都很高,但整體而言,德國教授團隊要比中國的更加貨真價實,畢竟在德國想要當上教授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
德國大學的優勢還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說了,我想大多數人對於德國大學的優點了解的很多,因為有些中國媒體對德國大學毫無原則的吹捧已經把德國捧成天堂了。
重點說一下德國大學制度的弊端。
1. 公立大學不收學費。與上面第1條一樣。不收學費對學生是好事,對學校可不一定。德國公立大學的經費大部分來源於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且州政府的錢佔大頭。如果州政府比較窮,那學校的經費就少。經費少就雇不了好教授,沒有好教授那麼科研水平就提高不了。簡單的說就是缺錢。
2. 德國大學的水平較為平均。這與上面第5條是一樣的。大學水平平均是一把雙刃劍,弊端就是導致德國缺少頂尖大學。過於注重平均的結果就是效率的降低,德國缺少像英美那樣的頂尖大學。其結果是:1)在國際大學排名上德國大學排的最高的也就三四十名。當然有人可以說,這排名沒什麼意義。那麼 2)學校名氣不夠大就吸引不來頂尖教授。看看近幾十年諾貝爾獎得主大多都在美國工作。最近幾年德國實行的精英大學計劃力圖打造幾所世界一流大學,不過這項政策也遭到了一些非議。
這個答案對此有很好的解讀:
為什麼世界大學排名前 50 大學列表中沒有德國的大學? - 謝葦的回答
3. 頂尖科技領域落後於美國和日本。德國的強項在於次高新技術,比如高端機械製造等,但在前沿科學領域,比如納米、生命科學,美國日本還是領先於德國。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國的大學教育。上面所說的,德國大學缺少對頂尖教授的吸引力,另外資金也不如美國頂尖大學充裕。奉行公平原則的大學制度在培養中上等水平的學生上沒有問題,但在培養精英學生上就顯得力不從心。缺少精英的學生,那在頂尖高科技領域便會處於相對的劣勢地位。
4.教職員工晉升制度的問題。要想在德國當教授,那真是長路漫漫。首先拿了博士學位後,要再花幾年的時間寫一篇長度超過博士論文的文章,並要接受考核,德語叫 Habilitation,取得在大學授課的資格。然後你就好好在學校教課,然後等著吧。跟美國一樣,德國的教授擁有一個教席(Lehrstuhl,英語 chair),教席數量是固定的,所以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青年學者要想當教授,除了學術水平達到了相應水準,還要等著學校的教席出現空缺才能填補上。什麼時候會出現空缺呢?一般是原來的這位教授退休了、去世了、或者跳槽了。這意味著青年教師們,慢慢等著吧。在這些青年教師拿到教授席位之前,通常很難有幾乎獨立領導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動力恐怕就會下降。而且那些還沒當上教授的教師都是「合同工」,合同到期隨時都有可能被學校掃地出門。相比較而言,美國的 tenure 制度能夠較好的激發中青年科學家的工作熱情。
不過德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修改這一晉升制度,比如引入 junior-professor(青年教授)這種崗位。另外我個人感覺,德國似乎正在嘗試提拔一些年輕有為的學者成為教授,比如我們學校的經濟系最近就來了兩位十分年輕的教授。
最後說三點。1)請不要聽信某些媒體吹捧德國的文章,這些信息有超過一半都是假的。德國沒有那麼完美。2)雖然講了這么多德國大學的弊端,但總體上而言,德國大學為過去幾年德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稱職、合適的人力資源。也就是說,德國大學制度是符合德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需求的。比如上面說的德國強在中上等人才的培養,不擅長培養頂尖人才,但德國經濟是以製造業、機電、化工、汽車產業為基礎的,這就需要大量的中上等人才,以及技術類高校培養出的能夠迅速適應實際生產的工程師。3)但是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產業結構變革速度很快,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德國大學制度的弊端就會顯露出來,比如現在。所以德國政府也在採取措施對現有的大學教育制度進行修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⑹ 德國大學畢業生都能畢業生畢業率是多少
「江湖傳言」德國畢業很難,有語言的因素,和德國考試不能「水過」有關,也有高校的課程通過率確實低(不過,德國人也照樣掛科)。但還是那句話,要有信心,一年年的,那麼多中國學生都畢業了。對模塊各個擊破,按部就班,一般本科和碩士分別可以在3-4年內完成(下面介紹一下)。
語言
在德國學習和生活,第一關就是語言關。即便是在國內學過一兩年德語、德福已過的同學,剛過來的時候也通常都有一個感覺:「德國人都在說什麼,德語妥妥被虐了……」畢竟我們之前沒有在德語的語言環境中沉浸過,現在突然上戰場,大腦和耳朵都還沒有建立起足夠高效的處理機制。
猶記得我來德國一年後,帶著新來的弟弟妹妹們去辦各種繁雜手續,和德國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出來之後問學弟學妹,剛才聽懂了嗎?大家搖搖頭。我就鼓勵他們說,沒關系,一開始來都這樣,一年後,甚至一年都不要,你們就能和德國人自由交流了。
在語言環境之中,每天都會「被迫」說德語,語言水平一定會有提升。如果再有正確的反饋機制,提升的速度還可以加快。這個機制建立在熟悉語法和擁有一定詞彙量的基礎之上,在自己說出句子之後,如果感覺說得不太對,或者德國人好心地糾正,那就盡可能把錯誤記下來,有空的時候查閱一下,確定正確的表達。
即已經過了德福或者DSH,也不要停止學習德語,而且為了學習不那麼枯燥,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比如我會每天早上聽Deutschlandradio的新聞,用廣播或手機上的播客都可以;我去書店買了一本德語兒童讀物,看得津津有味,遇到生詞和不熟悉的表達就查詞典(紙質版或電子詞典或杜登網路版den.de都可以);在iBooks里也下載了一些免費的德語版世界名著,配合手機上的詞典,閱讀非常方便;有時還看看德語版電影和劇集。如此長期堅持,必有成效。
學習計劃
德國高校的課程設置一般包括大課Vorlesung,實踐Labormol,實習Pflichtpraktikum,討論課Seminar,小論文 Studienarbeit,大論文Bachelorarbeit/Masterarbeit等,不同學校的設置和名稱可能會不同。通常在入學後會拿到一份學習計劃Studienplan,需要自己根據專業要求和課程目錄Molhandbuch來選擇自己的模塊,並且考慮在各個學期之間的分配。一般不建議在第一個學期就選擇太多課程,畢竟還處在適應階段;後面的學期也不建議選擇超過7門課程,不然考試月可能會比較痛苦。
另外,學習計劃是可以更改的,替換掉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成績不理想的課程。大課Vorlesung
在學習中占的比重最高,一般會達到50%以上。通常是上百人在階梯教室里聆聽教授的授課。有的課程會在每節課開始前發放當節的課件,有的則是在第一節課就發放整個學期。如果是前者,需要注重復習工作,消化上課學到的知識。如果是後者,需要注重預習工作,有助於在課堂上跟上教授的思路。
一般看著課件聽教授講課並不是很難懂,教授的語速也不會很快。不過有德國學生提問時,學生和教授的語速都會超快,導致我們中國學生既聽不懂問題是什麼,也聽不懂回答了什麼。回答完畢後,教授的語速會恢復正常……
大課通常還有練習課,由助教來上,講解習題。練習課不要缺課,做題既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是考試的模擬。考試的題型很有可能和練習課的題目一致。
上課之外,大部分時間當然是在圖書館里埋頭學習。以中國學生的勤奮,不會比德國學生差的,大家要對自己有信心!
在選課時,不要看什麼好過不好過,對哪門課感興趣,就去上。學校的一門發動機課,上來就發了兩百多頁的課件,嚇跑了很多學生,但是和另外一個同學堅持了下來,最後成績都不錯。所以,過不過,是看是否喜歡、是否努力。
試驗
可能有的學校沒有,學校要求做5個試驗,每個都要交試驗報告。試驗分組進行,建議不要中國學生扎堆建組,會很吃虧。和德國人一組,既鍛煉德語,又能保證試驗報告的質量,畢竟人家母語寫出來的,表達上會好很多。組內同學確定好每人寫哪個部分,最後由一個德國同學統稿。試驗報告的寫作,也是為後面的論文寫作打下一個基礎。
考試
對中國學生來說,在德國考試是「苦逼」的。
一是因為語言障礙,人家德國人花30秒讀題,我們可能要花3分鍾,而且第一遍還沒看懂,要再讀第二遍。德國人作答起來奮筆疾書,我們則是「字斟句酌」慢慢悠悠。曾經在一個暑期班中和德國學生一起參加政經考試,全是論述題,我絞盡腦汁寫了兩頁A4紙交了上去,瞥了一眼旁邊的德國同學,滿滿八頁A4紙,給跪了……雖說政經不是我的專業,但是這個反差也太大了。
二是因為考試時間,夏季學期的考試在7-9月,最熱的季節,國內的暑假……冬季學期的考試在1-3月,春節啊春節……看著國內同學或者是德國考完試的同學興高采烈曬美食曬美景曬美人,我們卻要默默背起書包走進圖書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但是!但是!我依然要說,咱們要有信心!我們中國學生的勤奮,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只要肯下工夫,沒有過不了的考試。我們的德語水平也一直在提升。對於工科專業,解題更不用怕,我們在國內打下的基礎比德國學生好很多。考試前問助教或德國同學有沒有往年的考試題Altklausur,雖說題型不一定完全一樣,但作為練習和模擬是極好的。考試中不慌不忙,認真讀題,正確理解題目,然後就大膽地寫,不用糾結語法是否百分之百正確,關鍵是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論文
論文要盡早開始找,因為和老師的溝通及面試會持續一段時間。開始寫作之後,和老師保持緊密聯系,確保自己做的是在正確的軌道上。有人會邊做邊寫,有人則是先把內容都做完了再最後集中寫作,需要自己把握好。寫作時,推薦多多查閱杜登網路版den.de,每個詞下面都有它的用法,是極好的參考。杜登上還有文本檢查Textprafung,免費版每次最多復制粘貼800個字元,能檢查出來拼寫和語法錯誤。論文完成之後,可以請德國同學審閱,付費的話一般是一百多歐。我的小論文是請一位德國好友幫忙看的,大論文則是企業導師幫忙審閱的,運氣不錯。小論文及其答辯拿了1,7,大論文1,0,答辯1,3。
如果是在企業寫論文,需要考慮好學校研究所這邊是否願意接收外部論文。在學校找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萬不可小看。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是推薦去企業,一來接觸實踐,二來充實履歷,三來有工資拿。
畢業
上述所有模塊都完成之後,就終於迎來畢業啦。其實,把畢業分解成一個個小模塊之後,也並沒有那麼難。
⑺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占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 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么簡單。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鑒借。 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盡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 喔 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交給我。」他的人生字典里沒有責任的劃分區域,他有力拔山兮的氣概。整個交往過程,我發現,呂超是這樣一個人:他從不抱怨。 認識他久了,發現圈內人對他評價極高。他既務實,人緣也好,既有做大的決心,也不吝嗇與他人分享蛋糕。我當時就一個感覺,這個年輕人,未來無限美好。他的一個簡訊,我留到今天:要做事,不僅要能屈能伸,還要任勞任怨。 我最近在裝修,我對裝修師傅也是贊不絕口。他是我的一個醫生朋友介紹給我的,對他的評價是:耐折騰 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就花很長時間跟我溝通我喜歡什麼樣的風格。 他隔三差五會帶我到建材城去選購我喜歡的料,同時在我的預算和我的喜好之間尋找平衡點。 我訂了客衛的牆磚和地轉,這是我自己選的。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時候,我竟然後悔了。我說,這不是我想要的!他竟然比我還平靜。問我,你想要什麼? 我想想,覺得不好意思,說,算了, 我認賬,我能忍受。 他對我說:「別。難得裝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別湊合。你不喜歡,沒關系,我們改。」 我嫌麻煩。他說,滿意是最高標准,只要滿意,不怕麻煩。 最終,他既沒讓我多花錢,又實現了讓我滿意的雙贏局面。 另一個細節是,我跟唐師傅說,我要做電視機的背景牆。他推薦我幾種牆紙,我都不中意,我最終請了學美術的同學替我手繪,價格還不貴。當我打開電腦想唐師傅展示我的凡·高「星空」背景牆的時候,他立刻掏出硬碟要拷貝,且跟我說,這個創意好,以後我要用到其他客戶家裡去。他的辭海里,沒有憤怒不滿和責怪,只有提高,再提高,學習,再學習。 我跟唐師傅說:「我相信,你的未來會做得很大。你現在才三十歲,是個只帶二三十個工人的小老闆,未來,你還會有大公司的。你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未來買不起房子,因為你進步的速度會高於房價上漲的速度。」 這句話,其實最早是呂超跟我說的。 他說,你不要擔心你買不起房子,你進步的速度要高於房價上漲的速度。果然,此話之後的大半年,我就有自己的家了。
⑻ 關於德國留學
到德國留學,能夠用德語理解並進行交流是基礎的基礎。一般來說,新生入學前都要經過學校的語言考試,或必須持有德國高等院校承認的德語水平資格證書。但如果是讀博士學位,經指導教授的許可也可以不通過語言考試,但必須有很好的英語水平,能夠用英語做博士論文和答辯。 對外國留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入學德文水平考試是「高校入學德語水平考試」,也叫「 DSH 」 ( 或稱為 pnds) 考試。除「 DSH 」外,歌德學院的德文水平考試證明在德國也很好用。還有一種語言考試叫「 zdaf 」。它所要求的基本學時是 400 到 600 學時。目前,德國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申請入學者首先要通過這種考試。
這兩所比較強: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德國慕尼黑大學(Muenchen)
一般德國的教授是不回信的,哪怕你寫一百次!
除非,你現在的學校與德國的高校有校際關系,彼此認識!
德國的教授太氣人!
下面是為你找的一些資料:
留學德國指南
為什麼選擇德國
獎、助學金
一般來說,德國大學不發任何獎學金。因此,向德國大學申請獎學金並沒有多大意義。
不過,德國設有很多機構頒發獎學金,也頒發獎學金給非德籍學生。
在德國,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簡稱 DAAD) 是負責獎學金事務中最龐大的機構。不過,一般來說,只有高年級的大學生才有機會拿到DAAD的獎學金。而且,還視乎學生所學的專業或國籍的情況,有些獎學金只讓已拿取碩士學位的人士申請。
其它獎學金機構頒發獎學金的原則各有不同。基本來說,大抵以成績優越作為原則。
德國對外國留學生的政策
為適應對外經濟、貿易、文化和學術交流的需要,德國政府著眼於未來,近幾年在對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國留學生政策方面不斷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並採取種種措施吸引外國的優秀青年去德國留學,為外國留學生和青年學者攻讀學位、進行學術研究提供逗留方便。近幾年德國大學中外國留學生人數的比例逐步增長,計劃達到學生總數的10%,約28萬人。
為此,德國許多高校對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作了一些調整和改進,有些專業設立了用英語或英、德雙語授課的國際課程。此外,攻讀學位也有了新的途徑,現在既可以按傳統方式直接攻讀"碩士"(Diplom, Magister),也可以按改革的辦法在一些高校先讀新設立的"學士" (Bachelor) 學位,接著攻讀"碩士" (Master) 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後,還可以繼續攻讀"博士"(Doktor) 學位。
目前在德國高校注冊的中國留學生約有20000多人。另有數以千計的科學技術人員和學者在德國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1999年在中國簽發的大學學習簽證為3943人次。2000年更達到了7651人次。
留學必備材料
准備申請大學入學首先應做些什麼?
首先應確定自己的專業。為此,事先獲得詳盡而可靠的信息是絕對必要的。申請者可向設有此專業的幾所高校外事處寫信或通過E-mail索取申請該專業的有關介紹材料和申請表。聯系時應附上一份德文或英文的個人簡歷 (Kurzer Lebenslauf);如有可能,最好附上一份能證明自己學業成績或學歷的材料的復印件。
此項工作一般應提前一年或至少半年進行,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做必要的准備。
申請綜合大學 (Universitaet) 的一般步驟。
一般可分為3個步驟:
1. 按照地址給擬申請的大學外事處寫信(用德語或英語),簡單做自我介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和學歷(所學專業和學位),說明擬申請的專業和入學學期 (Wintersemester或Sommersemester),並索取相關資料和申請表。
2. 按照德國大學回函的要求准備各種申請材料。
3. 一次無遺漏地寄出全部申請材料,包括填好的申請表 、語言證明或證書以及必須公證的材料。
申請應用科學大學 (FH)
1. 首先要提前半年或一年給所申請的學校寫信,內容是:作簡單的自我介紹(包括學歷);索要專業介紹、申請入學須知和該校自製的"入學申請表";了解"入學資格審核處" 的通信處。
2. 收到回函後把本人各種學歷證明材料(包括語言證明和實習證明等)寄給該州的應用科學大學入學資格審核處。
3. 待得到肯定答復後,即獲得"應用科學大學入學資格"(Fachhochschul-zugangsberechtigung) 證明後,再將全部材料(包括:入學資格證明、填好的入學申請表、經過公證的各種學歷證明和實習證明以及語言證明)寄給學校(只限本州)正式提出申請。
在此過程中應有計劃地安排各項工作,做到有條不紊。尤其應注意學校來函中提出的專業方面的特殊要求,以便早做准備。
申請FH是否必須有實習證明?
申請工程、設計等諸多的專業均要求提交有效的實習證明,這一點務必盡早向學校了解清楚,及時准備和安排,否則將會措手不及。如果沒有做過專業實習,不妨寫信多向幾所FH進行咨詢,看是否有的學校可以允許到校後利用假期在德國彌補。
申請藝術類和設計類專業
藝術類專業對申請者都有些特殊要求,所以一定要事先(最好提前一年)給相關大學寫信索要有關本專業的背景材料,然後根據要求及時寄去本人的作品以及其他資料,以免由於信息不準貽誤申請。
一旦作品通過預選 (Vorauswahl) 收到學校的"考試通知書"後,應立即辦理有效簽證赴德參加"專業能力考試",如考試通過即獲得"專業入學資格",持合格的語言證書即可正式入學。
申請哪些專業必須參加"專業能力考試"(Eignungspruefung)?
申請藝術(如繪畫、雕塑等)、設計(如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音樂(如聲樂、器樂、作曲、樂器製作等)和體育等專業均須參加"專業能力考試"。
音樂、藝術和設計類專業的申請者在入學條件和德語水平要求方面能有什麼例外嗎?
基本要求和其他專業的申請條件相同。但音樂、藝術、設計類根據不同的具體專業需要提交一定數量的作品(習作)參加預選。德語水平的要求和其他專業基本一致,在個別情況下可適當放寬。
音樂、藝術、設計類專業申請者如具備特殊才能,德國藝術院校及FH的設計類專業可在學歷不夠的情況下酌情破格錄取,但必須通過"天才生考試"(Begabtenpruefung)。
"名額限制"專業
有些"熱門"專業,由於申請人數過多而學習位子有限,聯邦或各州大學則對新生 (Studienanfaenger) 實行"名額限制" (Zulassungsbeschraenkungen: Numerus clausus, NC)。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名額專門分配給外國留學生。能否被錄取的關鍵在於申請者的學習成績(高考成績 + 大學的成績,折算);新生有可能要參加一個專業筆試,最後擇優錄取。
哪些專業屬於"名額限制"范圍?
實際上沒有一個絕對的限制范圍,這要由聯邦(硬指標)和各州大學(軟指標)視情況而定。一般說來,同外國學生相關的"熱門"專業有:醫學、葯學、生物學(包括生物化學、生物技術等)、心理學、信息學、建築學、國民經濟學、企業經濟/管理學等等。
申請材料應何時寄往德國?
綜合大學(Uni)受理入學申請的截止日期一般為:
1.夏季學期(SS):1月15日 (4月上旬開學)
2.冬季學期(WS):7月15日(10月上旬開學)
個別大學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可能提前,特別是國際課程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各校、各專業並非統一,請注意校方的通知。
申請材料(一定要有德國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 Akademische Pruefstelle / APS 的審核證明)一般應在受理截止日期前兩三個月或更早一些時間寄出為好;材料不完整,最好不要寄出,以免貽誤申請。
表現自我,擴散思維——談APS及留德
Bunke博士11月中旬從中國考察APS等事宜後回到德國。首次中國之行給他帶來的興奮一時難以降溫。目前,APS考試的通過率沒超過60%。那40%多的失敗率,不僅僅是語言障礙所致,更是思維差異的結果,文化差異的結果。為此,我請他為面對APS的中國學生出出主意。
Bunke博士首先想糾正中國人對APS的誤解。他說,APS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考試,而是一個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請你談談你為什麼選擇留學德國,談談你學成之後的打算,都屬APS提問的范圍。在德國人看來,做事的目的和計劃與做事的過程一樣不可或缺。但令Bunke博士倍感驚訝的是:中國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幾乎沒什麼規劃。對「未來打算」這一提問的回答是:1/2的學生說「不知道」,另1/2的學生回答得很簡單:「學成後回中國找工作」。作為德方,他們多麼想聽聽,正在中國發生著的這股前所未有的留學德國熱潮的主體——中國年輕人的肺腑之言呀!僅2001一年德國就收到來自中國的入學申請材料15000多份,超過任何其它國家。這批中國年輕人投入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的家長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留學德國,是家庭所作的選擇。難道,就沒什麼可期待,沒什麼可計劃的嗎?
其次,德方希望從APS中了解中國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擴散思維的能力,而不是單一核實對某一專業知識的記憶力。Bunke博士和APS駐中國的負責人Otto女士共同的感覺是:中國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尚可,但忽視了培養如何靈活運用知識,尤其是如何博採多種學科之長,來解決某一專業問題的能力。
Bunke博士在中國時曾問學生:如果給你百萬美元,你將做什麼?回答令他失望:有的說,買房子;有的說,買IT 股。沒有一位對那「百萬美元」作出綜合預算,更沒有宏觀考慮。年輕人的思維本該是最不狹隘,最發散式,網路式的呀。
再次,Bunke博士覺得,阿拉伯人善於口頭交際,而東亞人善於筆頭交際。他認為,中國的年輕學生從中國教學體制向德國教學體制過渡的適應期2年都不夠。這比其它外國留學生要長至少一倍。據他透露,他所在的德國大學內,經過DSH 和Vordiplom 考試之後,有35%-40%的中國學生會被大學淘汰。這個淘汰率高於其它外國留學生。不同的是,在最後學位考試中,中國留學生的通過率則遠高於某些其它外國留學生。比如,一些來自西非和阿拉伯國家的學生,語言能力強,對新環境的適應性也好。他們通過DSH 和Vordiplom 考試的比例很高。但他們的學位考試通過率卻很低。很多德國教授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希望有社會學學者對此現象進行研究。目前,德國人對中國的碩士教育較信任。所以,德國教授更樂意接受中國博士生,尤其是不很年輕的中國博士生。德國需要來自中國的高層次人才,需要有責任感的中國人。德國方面希望來德國的中國人在組成結構上有所調整。
對德國的適應能力還包括社交能力,譬如,與各辦事機構公務員的縱向交往能力和與周圍人的橫向交往能力。Bunke博士很懷疑中國學生是否注意到他們自己正處在德國的國際環境中,他更不清楚中國學生是否有意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利用這一國際環境。他舉例說,由老生帶領剛入學新生的「環境適應周」辦法已持續實行了十五年。十五年來,直到下一學期,才有了第一位中國老生志願報名當新生的引導人。新生中的大頭是中國學生,但志願者向來都沒有中國老生。中國學生跨出國門,最需要的是引導。他們花大把的錢去委託中介辦理出國,很有「中國特色」。但社交能力,是沒法委託給「中介」培養的。Bunke博士指了指他辦公室牆角上三十多份由一樣的信封包著,每份約3厘米厚的申請材料——這又是湖北某中介公司寄來的,還沒來得及打開呢。
說起「中介」,Bunke博士認為,中國年輕學生更需要的是合適的引導人,而不是花2000 歐元買一份材料的那種服務。2000年以前那兩年,中國向德國大學遞交的申請材料中,假材料佔10% 以上,累計有幾千份。有的在大學學了3年,卻拿出了學習過4年的證明;有的說是某專業畢業,但那所大學根本沒有開設過那專業,等等。通過遼寧某一中介公司辦理的材料中,90%為假材料。這曾一度影響了德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也損害了德國大學生的利益。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國學生本人。這會影響他們的一生。2001年推出APS後,這一情況得以好轉。
最後,Bunke博士提出,希望中國學生在學習普通德語的同時,也要注意專業德語詞彙的積累。在APS對話中,這個問題也很突出。
請仔細閱讀此須知,以幫助您正確填寫審核申請表。
審核申請表可以在審核部前台免費領取或在德國駐華大使館網站下載。
第1項: 請先通過中國郵政電子匯款相應的審核費用,並將匯款單號碼寫在此處。如果不提供匯款單號碼您的申請將無法受理。(右側申請號不填)
第2項: 左側填寫姓,右側填寫名字。姓名拼音要與護照上的寫法一致。
第4項: 中國地址用中文書寫並註明郵編,國外地址用外文書寫。
第5項: 身份證號務必填寫。如果已有護照,請務必填寫護照號碼。
第11項: 參加高考地點,時間和高考成績。如果為保送生, 請註明保送理由。
第12項: 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3項: 請您務必填寫清楚您在學校已經完成的學期數和注冊的學號;如果您已經畢業,請您務必填寫清楚您的畢業證書號碼和學位號碼。在讀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均需填寫清楚您在中國國內大學讀書的起止時間。
第14項: 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5項: 如果您已經收到德國高校的入學通知書,請填寫德國高校名稱,在德國的計劃學習的專業。如果還沒有獲得,此項不填。
第16項: 請您按申請時的實際情況填寫,並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其他類型語言證明請填寫您所獲得的德語語言考試證書的類別及獲得時間/地點,。如DSH等。
第17項: 請您按申請時的實際情況填寫,並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同時註明您學習英語的時間,學期或學時數。其他類型語言證明填寫您所獲得的英語語言考試證書的類別及獲得時間/地點。
匯款地址:請您將審核費用通過中國郵局以郵政電子匯款的方式匯給我們。
收款人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8號,亮馬大廈2座0311室(100004)
收款人姓名: 德國駐華使館審核部
匯款人姓名: 請務必填寫申請人本人姓名
* 注意:匯款時請不要設置取款密碼,並注意保存好匯款單收據
* 注意:請按照您所屬的不同情況(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已經在德國的申請人/藝術音樂類申請人)匯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果少匯,則不予處理您的申請;如果多匯,則多出的部分不予退回。
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
地址:
[100004]
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北路8號,亮馬大廈2座0311室
電話: 0086–10–6590 7138
傳真: 0086–10–6590 7140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
對外辦公時間:
接待來訪時間:
電話接待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 08:00-12:00
周一至周四下午 13:00-17:00
簡化簽證申請遞交時間
面試當天在審核部遞交
周一或周三上午08:30-11:30在審核部遞交
哪些人員不具備德國高校申請資格
說明:以下人員不具備德國高校申請資格(申請音樂藝術類德國高校的申請人除外)
• 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在讀生和畢業生
• 中國高校三年制大專在讀生
• 高等職業教育學生
• 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電大夜大,職業教育,
短期培訓等非中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學生
• 初、高中生,及同等學歷
審核部介紹
留德人員審核部 (簡稱審核部,APS) 是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的一個部門。 就德國高校的要求和中國留學生的情況,審核部對中國申請人的資格 (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短期培訓等非中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不符合德國大學申請資格) 和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並在審核後出具相應的審核證書。沒有審核證書的申請者將申請不到德國優秀高校的學習位置。
如果中國申請人慾參加審核,就需要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其中中國申請人又根據不同情況被分為:「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已經在德國的申請人,藝術音樂類申請人, 」三類。三類申請人須根據各自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證明材料。具體細則請參見具體說明。
對於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審核部在對證明材料進行審核後,會致電申請人本人,約定前往審核部面試的時間。面試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在各約20 分鍾的筆試和口試時間內,將針對申請人在中國高校所學專業提出問題,不涉及申請人將在德國擬攻的專業。面試語言為德語或英語。
審核部出具的審核證書有效期為2年。得到審核證書的申請人,可以在審核部申請進入簡化留學簽證辦理程序。該程序是審核部與德國使館簽證處合作為申請留學德國的中國留學生提供一種簽證辦理程序。在該程序下,申請人不必親自前往德國使館簽證處面談。所需簽證申請材料請參見「簡化留學簽證申請程序」 。申請人在審核部進行面試時,可以同時提交留學簽證申請。但最終考試沒有通過的申請人不可以進入簡化簽證辦理程序。
簽證辦理
申請就讀德國語言班簽證須知
請注意:持此簽證者無權在德國上大學。那些計劃首先就讀德國語言速成班,結束後計劃在德國上大學者,必須首先通過留德人員審核部審核考試,獲得審核證書後,在學歷審核部遞交申請(語言+留學簽證),這樣可以在德國申請到大學入學通知書後直接在當地更換留學簽證,無須回國重新辦理。
僅以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參加德語速成班為目的的簽證申請者須遞交下列材料:
1.三份認真填寫的申請表(RK1200),分別貼上證件照
2.有效護照
3.德國語言學校出具的每周不低於20學時的德語速成班入學證明及已付至少三個月學費的收據
4.全部留學費用來源證明,可採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銀行賬戶上為一學年至少6600歐元的存款證明。附加限制性條款:每月取款不得超過550歐元。這種賬戶也可以在德國某一銀行駐北京辦事處開設。 其他經費來源必須通過適當的材料有說服力地說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額數目的經濟擔保書或不可撤回的銀行擔保。此擔保須包括外國人管理法第83條和84條中提到的各種費用(交通和其他旅費、管理費、必要的官方陪同費,用於維持生活的公共資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醫療和護理費用)。
c)獲獎學金證明
5.用德語書面說明就讀德語速成班的目的
6.對於未成年人:如監護人不能親自參加面談,附上有德文或英文譯文並經公證的監護人書面同 意聲明
所有材料須交一份原件和兩份復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請不能受理。本使館和德國主管機構均可要求申請人提供其他材料
簽證申請須最遲在語言班開學前八周遞交到使館。遲交的簽證申請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得到及時地處理
* 簽證申請必須由本人按及時約定的時間遞交。預約申請時間只能於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1:30和星期一至星期四13:30-16:30打電話(010)65321925約定
* 每份簽證費為25歐元,以人民幣支付
注意:除簽證費外,簽證處的所有公務活動、申請表和申請簽證須知及預約均免費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四個簽證事務方面有固定轄區的代表機構:
1) 安徽、江蘇、浙江省和上海市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上海市吳江路188號,靜安新時代大廈14層,郵編:200041,電話:(021)62171520,傳真:(021)62180004
2) 福建、廣東、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廣州市環市路339號廣東國際大酒店19樓,郵編:510098,電話:(020)83306533,傳真:(020)83317033
3) 香港和澳門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香港中區金鍾道95號統一中心21字樓(UnitedCentre,21st.Floor;95Queensway-Central,Hongkong),電話:(00852)21058777,傳真:(00852)21058788
4) 德國駐北京大使館主管中國其他地區居民的簽證事務。
留學簽證原則上只能通過留德人員審核部申請(參見另一須知)
只有能提供下列材料的簽證申請者才能作為例外得到使館的直接審理
1)三份認真填寫的申請表(RK1200),分別貼上近期的證件照
2)有效的護照
3)德國大學的無條件(bedingungsloser Zulassungsbescheid)錄取通知書(入學申請證明即Bewerberbestaetigung不行)
4)具有在德國上大學的資格證明,即最高學歷證明(大學畢業證書,如大學尚未畢業,須出示高考成績單和大學在讀證明)
5)留學期間的資金費用證明,可採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銀行賬戶上存有一學年至少為6,600歐元的證明,附加限制性條款:每月取款不得超過550歐元。這種賬戶也可在德國某一銀行駐北京辦事處開設。
其他的經費來源必須通過有說服力的相應材料來說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額數的經濟擔保書或不可撤回的銀行擔保,此擔保須覆蓋外國人管理法第83條和84條中提到的費用(交通和其他旅費、管理費、必要的官方陪同費,用於維持生活的公共資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醫療和護理等費用)。
c)獲獎學金證明
* 所有材料須交一份原件和兩份復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請不能受理。使館和德國主管機構可以要求提供其他材料。
* 簽證申請必須由本人按預約時間遞交,申請者可通過電話(010)65321925於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至11:30及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13:30至16:30預約
* 每份簽證費為25歐元,簽證費以人民幣支付
* 注意:除簽證費外,簽證處的所有公務活動、申請表和申請簽證須知及預約均免費
* 一旦對您的申請作出決定,本使館會立即按您留下的地址將護照郵寄給您(為避免經第三方送達而出現問題,請留下自己的地址和電話)。本使館請您不要查詢審理情況
簽證申請須最遲在德國大學開學前交到使館。遲交的簽證申請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得到及時地處理
赴德留學程序圖
辦理自費留學德國程序
1) 公證材料
包括(小學中學畢業證書可不用公證)高中畢業證書(如證書丟失,由校方出具證明)、高考成績、中國大學在讀證明(注冊證明)、在校各學年成績單;如已畢業,附上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
2) 申請審核
請將公證材料復印一套,共兩套材料,即:一套公證原件,一套其復印件;准備寄往德國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進行審核;送審核前請仔細閱讀德國使館文化處審核程序;從網上下載或前往審核部領取審核申請表;填表前請將1700元人民幣通過郵局寄往審核部(切勿同申請材料一起寄往審核部);將表填好同兩套材料、一份語言(德/英語)學時證明(此證明無須公證)以及身份證復印件一起寄往或送往留德人員審核部。
3) 審核面試
審核部在收到申請人的匯款及材料後將先對其文字材料進行審核,文字材料審核合格後,向申請人發出面試通知(目前需等1-2個 月),面試是通過問答交談對申請人所學的大學課程,專業知識以及語言水平進行審核,面試時間為20分鍾,之前有15分鍾的准備。面試後兩周左右發出審核證明(審核證明有效期現為二年)。如第一次審核未通過,三個月後允許第二次申請審核,最多可申請三次審核。
4) 遞交入學申請
接到審核證明後即可向德國的大學遞交入學申請;申請材料包括入學申請表、公證材料一套、審核證明一份。(申請表從網上下載,復印有效,國際課程申請表可在校方網頁上下載)
5) 送簽
接到德國大學錄取通知後,直接到留德人員審核部送簽,無須前往德國使館;送簽前需完成申請護照及自保金存款;送簽時需提交:簽證申請表、照片三張、護照、自保金存款證明(由德國銀行出具)以及德國大學錄取通。
⑼ 德國人很高 德國人文憑都很高嗎
德國人都很高,這個命題也不能說是絕對的,而是比較而言的,德國男性平均身高180.2cm,是歐洲國家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之一。女性164.0cm,也是挺高的了。和中國比較一下就知道,中國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
說到文憑,德國為代表的歐洲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人學歷還真不是很高。因為高度的福利以及宗教和氣象地理等原因,德國人普遍「沒有上進心",德國的教育體制,從小學畢業就會開始將孩子分為3個發展方向,只有成績最好的一批才會接受像中國的高中教育,進入研究性大學,很大一部分的孩子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以後直接從事一些技術性工作,而不會進行研究性工作。所以就導致了他們的學歷並不高。
⑽ 關於德國人的教育問題,請不要復制,謝謝。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中等教育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艾伯特總統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目前德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制(巴伐利亞州為13年,因為德國是聯邦制國家,除了外交和國防歸聯邦政府統轄,每個州在社會事務領域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德國的義務教育制內容龐雜,其中有三項重要規定最引人注目:1.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必須上學,殘障兒童則上為他們開設的特殊學校,並進行職業培訓。否則家長要承擔法律責任,輕則罰款,重則入獄。2.從1960年起德國的公立中小學不僅不收學費(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大學也是免費的),而且還免費提供部分課本、文具等。在偏僻的鄉村,學校必須免費提供接送車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若要住校,則享受學校的困難補助。私立中小學,在允許學校收費的同時,國家也給予一定的資金援助。3.德國的小學一律實行四年制,小學畢業時,根據孩子多年的學習狀況來決定孩子進入什麼樣的中學。
中等教育並無初中高中之分
第一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普通高中,我們的聯系學校寧芬堡中學屬於這一類),接納小學四年成績最好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8-9年(除巴伐利亞外其他各州均為8年)的學業、高中會考合格並拿到畢業證書後,無需參加「高考 」,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上大學,至於上什麼樣的大學,主要依據是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需要說明的是,德國中學生的「成績」與我們的「成績」有很大差別,除了每學期1-2次知識考試,主要科目結業時有會考外,還要計入學生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完成作業情況等因素,可以說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較長時段中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你若要就讀如慕尼黑大學、慕尼黑理工學院、柏林自由大學、科隆大學、洪堡大學、波恩大學、
漢堡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那好,除了意願外,你得拿出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來。光有「意願」而「成績」不夠,那就只能申請其他大學。假如你申請的大學當年沒有位置,可以等到第二年、第三年。總之,只要想讀書,總有大學上。
第二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職業高中)接納的是小學四年成績中等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後,則進入高等技術學校(相當於我國的職業技術學院)讀書。
第三類學校(有點像前些年我國的初中中專)接納小學四年成績靠後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中學畢業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當然,聘用單位的老闆必須出資送你參加相關的職業培訓。德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無論干什麼工作都必須經過職業培訓。當售貨員,須到商業學校培訓;當個建築工人吧,要經過建築學校培訓;連子承父業的年輕農民在家種地也得有農校畢業證書,否則,銀行不予貸款,也不能享受歐盟的農業補貼,而缺了這兩者,農民就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產。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學生要到初中畢業(16歲左右)才實行分流,要麼進入普通高中,要麼進入職業高中,要麼就讀初中中專。相比之下,德國小學畢業的學生只有10歲左右,這么小的孩子因為其小學4年的學業表現,就必須在少不更事的年齡選擇讀什麼樣的中學,粗一看,這樣的規定近乎違反人道原則。
入門難而要求高
在德國,我了解到,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積淀成為一種民族文化。放眼整個世界,德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高於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業化國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德國,中小學校教師不像我國那樣存在職稱差別。如果你工作已有年月,且深孚眾望,那麼,你和一般教師的差別在於你有一個「資深教師」的頭銜。對於一所有100來名教師的中學來說,每學科「資深教師」至多那麼一、兩個而已—有些學科甚至沒有。由於沒有職稱和其他名目繁多的榮譽稱號,更沒有荒唐的「主科」和「副科」的門戶偏見,因此,決定德國中學教師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師的年齡及婚姻家庭狀況。結婚、生孩子會使老師的收入增加,年齡越大,工資也越高,如果是「資深教師」,收入也會比其他教師高一點。譬如庫茨先生(一位令人尊敬的虔誠的天主教徒,當初,寧芬堡中學代表團來我校訪問,庫茨先生是德方的主要發言人。這次作為我們此行的全程陪同),符合上面所列的三項條件,他的月收入是70 00歐元,每年拿14個月,年收入是98000歐元,納稅和交完各種保險後,年實際收入是56000歐元。在職業屬性上,德國的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的公務人員,受不解僱的保護,無失業之虞,而且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
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也隨之提高。在我國,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學應聘任教。在德國,情況要復雜得多。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至少要過三道「關口」。首先,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其次,你得一本正經地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最後,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據庫茨先生說,這三關都不是輕而易舉能闖過去的。與我們國家正相反,「上大學容易畢業難」,這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常規。在德國,大學學制一般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醫科8年。大學前兩年學基礎課,考試不及格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是專業課學習,考試及格才能拿到學分,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學分,才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由於大學學習要求很高,加上許多學生要一邊打工補貼生活,一邊又要隨「不懂變通」的教授們認真讀書,因此,無論是基礎課考試,還是專業課學分,都難以一帆風順。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據了解,目前德國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畢業的人是少數。如果想當教師,好不容易拿到畢業文憑後,還要應付心理學、教育學考試,尤其是難度最大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這大約要花3年左右時間,而且,即便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培訓應考,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再加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德國的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中小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教師職位空缺主要靠自然減員,而德國的制度設置又基本杜絕了「走後門」的陋習,單純的德國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競爭和篩選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教育而又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成為教師。而一旦實現當教師的夢想時,年齡已在30歲上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職業備受尊重,基礎教育界人才薈萃。
正是在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加上德國中等教育的寬松環境,德國的中學就有條件實行一種在我們看來有點匪夷所思的教師任課制度。聯邦教育法規明確規定,凡中學教師必須同時勝任兩門以上學科教學任務。我熟悉的庫茨先生,既是英語學科資深教師,又教拉丁語,同時還擔任高年級學生的就業輔導課。在寧芬堡中學,多數教師要上三門課。庫茨先生告訴我,他的一位同事UlrichKretzinger(尤里查·克里辛格爾)老師同時兼任德語、德國文學、宗教、經濟、心理五科的教學任務。除了多科任教,德國中學教師的課時數初看也讓人嚇一跳。在巴伐利亞,每位教師每周任課不得低於2 4課時(據說在德國其他州乃至許多西方國家大抵如此),寧芬堡中學的老師通常為26課時上下,平均每天授課5節左右。當然,如果將他們日常的教學過程這一決定因素考慮進去,這樣的課時數,就其對教師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而言,恐怕還不如我國高三年段每周10課時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