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最強的是什麼
二戰,德國最強的武器實際上是多拉火炮。一戰結束後,因為看到了「巴黎大炮」的傑出表現,德國一直沒有放棄研製新的超級巨炮。1935年,為了擊毀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希特勒下令研製一種超過「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級巨炮,克虜伯兵工廠承擔了這一艱巨的任務。經過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虜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一種800毫米口徑的超級巨炮。德軍把這門史無前例的大炮命名為多拉大炮。多拉大炮全長42.97米,寬7米,高11.6米,重1350噸。炮長: 32.48米,炮重: 400噸。射程42-47KM。僅一個混凝土爆破彈就重7.1噸。如此的龐然大物使得後勤工作極為艱巨,僅就運輸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來分別裝車,運炮車與兩層樓的樓房相當。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葯需動用60節車皮。而且,由於炮身過寬,標准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要藉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門巨炮,就需要大約1500人整整忙活3個星期。作戰時由一個德軍少將總體指揮,一個大校具體負責,操縱「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數為1420人,加上配屬的兩個高射炮連、警衛人員與維修保養人員,這門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德國空軍還要負責空中掩護。只可惜多拉大炮生不逢時,當它被製造出來時,德軍已經繞過馬其諾防線攻陷法國了。1942年夏趕上德軍進攻克里米亞半島,在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中擊毀一個彈葯庫,以後就碌碌無為了。這時候,遠程轟炸機和彈道導彈等新式武器的光芒已經把巨型列車炮的戰略機動性,大威力,射程優勢徹底掩蓋了。軌道炮本身的戰術機動,花費巨大,後勤支援的劣勢無法彌補。軌道炮自此壽終正寢了。雖然薩達母也搞過巨炮,但是在建造成功之前就失去了作用。不過就是過於龐大和笨重,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優勢~
Ⅱ 德國美國哪個厲害
現在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確實是獨步天下,尤其是軍事實力,全球沒有國家可以與之爭鋒!德國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與美國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不過這一切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那二戰時期的美國和德國相比,又是什麼情形呢?
第一:綜合國力.
當時德國和美國的經濟實力差不多.但不難看出德國的核心競爭力比美國強.德國在20世紀初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的科技實力比美國強.如果不是戰爭發展出乎意料,那個原子彈可能就是德國人先搞出來了,在柏林被攻克前的四個月.德國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四次從小到大的核試驗.德國的V彈已經搞出來了,二者如果結合起來,這世界就完全可能是另一模樣了。由於希特勒歧視和虐待猶太人科學家.導致了很多科學家都自願地被美國間諜"救"走.正因美國和蘇聯戰後瓜分了德國的科技人員和成果.所以出現了20世紀中期美蘇的科技競賽.德國戰敗後.其雄厚的科技實力創造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
第二:工業製造能力.
豪無疑問.遠離戰火的美國本土工業製造能力和軍事後勤保障能力在二戰時期是最強大的.德國是個國土面積相對較小的國家.好多戰爭資源基本上都是靠進口.然而德國卻擁有當時領先世界的科技實力和創造力.如果能夠按照德軍戰略構想.不遭遇那場提前到來的寒冬天.能順利拿下莫斯科接著打下高加索石油基地.控制了歐洲本土的資源.那德國的生產能力才會真正的體現出來.這樣的話美國也不敢插手歐洲戰場了.很可能會和德國簽定互不侵犯條約.
第三.國民素質.
德國19世紀中期就強制性地普及了全民義務教育.建立了科研和教育並重的現代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培養了27位諾貝爾獎得主.主導了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德國就創造了二百多項發明.德意志民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國民素質空前提高.
第四.軍事實力.
33年希特勒上台時.德國國防幾乎歸零。到39年.德國人就基本完成了戰備.就是不受重視的海軍,也在大西洋把英美海軍弄得焦頭爛額.陸軍和空軍更是橫掃歐洲.首創了閃電戰.空降作戰和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等,其作戰思想和軍隊的整體素質、執行能力更是高出美國一大截.
德國的主要問題是戰爭資源跟不上需求.如果德國沒遇到那提前到來的寒冬.順利打下莫斯科.截斷蘇聯的交通運輸網.正側兩面威脅高加索地區.正面直指烏拉爾工業區.那歐洲就完了!
美國對歐洲戰場,其實一直保持觀望態度.一戰時美國就是這副嘴臉:出售武器.見風使舵.時機成熟時就插上一腳.輕輕鬆鬆當戰勝國.一戰後一下成為了暴發戶.要說三個歐洲大陸的普法戰爭讓美國贏得了發展空間.那一戰就讓美國贏得了錢財.二戰讓美國贏得了"科學技術"這個20.21世紀最核心的競爭力.當然,.美國人也挺厲害的.每次都能緊緊地抓住發展機遇.所以戰後在社會兩大陣營對抗中蘇聯輸給了美國.
看看現在的德國也知道.遭受毀滅性破壞後.仍然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不像日本,日本得到了美國的強力支持.卻也成了美國的干兒子!而德國靠的是其高度發達的國民素質培養體系和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前列.
德國,二戰後對法西斯主義能痛定思痛並痛改前非,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這是哲學家、思想家頻出的國家,有康德、歌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等等等,還有馬克思、恩格斯。
德國是這樣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個世界!
Ⅲ 德國為什麼這么強
德國足球,永遠也踢不出拉丁足球,特別是西班牙、巴薩足球的味道來,也沒必要那麼踢。德國足球自有自己的味道和風格,條條大路通羅馬,足球場上戰術風格的多樣性,正是這項運動的魅力之一。過去德國足球取得大賽成功,從來沒被人誇獎過他們技術細膩,打法華麗,但是,他們照樣取得成功,三次世界盃三次歐洲杯冠軍,一定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而德國足球的傳統特點是整體的逼搶壓迫,大范圍的轉移調度,快節奏的攻防轉換,嚴明的場上紀律和頑強的鬥志。 沒有巨星,但是整體的水平比較平均,沒有太薄弱的位置.打法注重整體配合,球員不單打獨斗,整體性強. 球員的技術比較實用(不了解德國隊的球迷也許認為他們技術比較粗糙,其實只是德國足球的理念與拉丁派不太一樣),他們喜歡用最直接,最簡潔的方式進攻,不喜歡過多的華麗的盤帶,進攻速度比較快,效率高. 德國隊身體素質好,身高比較高,這也是強大的原因之一. 德國隊紀律嚴明,比較服從教練的戰術安排,很少出現位置和職責的混亂. 德國隊以頭槌技術強而著稱,頭槌是他們進攻的重要方式. 現代足球有向整體化發展的趨勢,依靠幾個球星個人能力的球隊,難以在這個百家爭鳴的足球世界裡脫穎而出. 什麼人在喜歡德國隊? 德國氣質如此簡潔:堅韌,高效。 在足球上,我的審美觀被認為很分裂,既喜歡巴薩、阿根廷、阿森納這樣的藝術足球,也喜歡德國隊的簡單高效。 每屆大賽,媒體上操刀的無疑都是文藝青年,一副願意跟隨藝術足球去死的架勢,顯示自己和實用足球勢不兩立。 雖然都屬於實用主義范疇,但是,請仔細辨別「效率」與「功利」。義大利是功利足球的形象代言人,我一向對他們的態度是:同情。為了最終勝利,他們可以把足球踢得那麼猥瑣,我見猶憐。 德國足球的踢法不雞賊,不窩囊,它的宣言是,看看咱們誰更有效率。 當我看到11個人像咬合的齒輪一樣精密運轉,每個人都跑在最合適的線路,出現在最合適的位置,做出最合理的動作,目標一致,不扯沒用的……嗯,真是舒服極了。 當然,假如世界足壇同時有幾支球隊踢著這樣的足球,真夠無聊的。幸好,德國只是唯一。 小羅傳球喜歡用腳後跟,上面肯定長著眼睛,不管是雞眼還是什麼眼;別小瞧德國人,他們也玩腳後跟傳球,因為腳後跟上安了記憶晶元,這是在完成一道程序。 天才的靈光,世間珍貴之物,確實值得熱愛。那麼,意志力、合作精神和嚴謹作風,足球場和現實社會就不稀缺嗎?喜歡德國足球,其實同樣也是一種補償心理,因為我們恰恰最缺這個。 從功利的角度講,彩民不喜歡德國,因為它的賠率總難帶來高回報,而普通球迷得到的回報率卻極高——德國人最有把握給你帶來快樂,不像荷蘭人,最有把握給你帶來憂傷。假如你就是熱愛憂傷,那我無話可說。 德國隊在中國的現實處境,似乎沒有媒體上體現的那麼不堪。去08歐洲杯的網路貼吧看了一下,頗為意外的是,擁有支持者最多的球隊,義大利和德國分列一二。 愛上德國隊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有人愛上了意志力,有人愛上了合作精神,有人愛上了高效的運轉。不知他們是否也如我一樣,心儀德國汽車,卻最終要慚愧地說一聲再見。 以一段花絮,來告別缺少花絮的德國足球吧——據說,一位唱過《布拉格廣場》的女歌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喜歡德國隊,因為德國隊有貝克漢姆。」 哎,但願她表達的只是一種願望:想讓德國足球也炫酷、娛樂起來,抑或貝克漢姆可以投胎德國隊,不至於國腳生涯兩手空空。不過,全無可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樓主,也希望您如果還有問題繼續發問。
Ⅳ 德國太強了
首先,今天德國隊的表現確實表現出了強隊風范,這兩天踢的幾場球過於功利幾乎快睡著了,即使是阿根廷也表現並不如之前預想的那麼出色。德國隊一向在國際大賽里表現都很出色,保守估計只要不出大意外四強是沒問題的;現在猜能不能奪冠沒什麼根據因為小組賽第一輪都還沒打完,就目前表現看未必不能奪冠 凡是能奉獻出精彩比賽都應該支持!
Ⅳ 德國隊為什麼那麼強
德國隊強的原因:
1、身體優勢。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身體最強壯的民族。
2、心理素質極佳。由於德國人嚴謹的做事風格,不論大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的完成,在足球場上很少有被橫掃的歷史。
3、足夠的專注力與野心。總之,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很欣賞的民族。
德國球員名氣稍差,技術較粗糙,控球能力稍差,但朴實實用,戰術素養高,心理素質過硬,沒有明顯的位置缺人,而且年輕才俊倍出,整體年輕化。
Ⅵ 德國製造到底強在哪兒
質量好 不論什麼產品只要是made in Germany 就讓人感覺是質量的保證。
導讀:一說起德國製造,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他們為什麼好,到底好在哪,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德國製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關鍵的觀點上:不相信人。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
整個產品的生產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節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只要機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圍內,就堅決不讓人做。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的不同到底在哪?
流程化:上圖是大眾汽車1969年的生產流水線,自動化程度比現今國內很多車廠的自動化程度都高。生產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產過程切分成非常細小的片段,每個片段都遵循嚴格的順序加工,片段之間用自動化的傳動裝置連接起來,每個片段簡單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時候,就被機器取代了。另一個行業的例子,說起軟體公司,大家都記得微軟之類的美國公司,但是做流程軟體最成功的卻是德國的SAP,他們把企業(甚至非生產型組織)內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軟體裡面,把企業裡面每個人都通過軟體固化到一個功能,最後完成了企業的可靠高效運作,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業裡面用過SAP的ERP系統的人,特別是財務采購之類的肯定特別熟悉)
可測量:上圖是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維測量儀器,精度0.5微米,給精細工業生產帶來了革命。性能優異的各種測量儀器儀表也是德國人造的比較好。他們希望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以精確測量到產品和生產線的各種問題並及時糾正。通過這些測量手段,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饋迴路來保證生產的產品品質波動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前提。另一個大家熟悉的行業的例子,德國人的廚房比咱們中學生的化學實驗室設備還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確測量的,當然,所有加工時間和關鍵環節的加工溫度也是需要精確。
自動化:自動化就是把人類不擅長做的重復易錯的交給機器人。上圖就是德國著名的FraunhoferInstitute工業服務部心目中的未來工廠的照片。有什麼特點:工廠完全是機器自己在生產,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為兩種:一是做生產規劃,下達生產指令;二是給機器打下手幫助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職業化:舉個例子,有一個德國的老工程師,沒有什麼學歷,從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FH畢業後就在機械工程師崗位上幹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在部門裡面非常受尊重。(下圖核電廠蒸汽輪機的大小可以從旁邊梯子得到直觀的對比)這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對於可靠的生產和工程質量事關重職業化。
工具化: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國人喜歡工具,幾乎可以做每件事情都有專門的工具,而他們的家中幾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們喜歡自己製造東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德國製造那麼多,說實在的,我覺得德國製造也有其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的製造業並不適合製造快速消費和變化的產品,因為但凡一個產品使用壽命就是20年以上,這讓回頭客很尷尬。
德國製造的現狀
德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說一座工廠裡面沒有一個自然人,所有的工序從進料,生產,質量檢查,成品包裝,貨物堆棧全部由機器完成。整個車間幾乎只需要有一個人監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產。作為「操作工」其實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只需要按下按鈕和定期排錯。
德國製造的思維
有個故事:一個朋友找一位德國同事問路,德國同事很nice的跟我說,你等1個小時來找我,我要上網查一查。想想無非就是google一張地圖,然後列印出來。結果一個小時回來,發現她不僅列印好了地圖,標記好了路線,甚至還標記上了哪裡會比較容易走錯,最後用一個塑料封皮非常精緻的套好交給我,最後用一張便簽紙寫好她的電話,交給了這位朋友,並且說,找不到路,隨時可以打電話過來問。
德國同事只要是為別人提供service的時候,他一定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他像我索取這個service,他真正需要的都是些什麼」。反過來看一些中國同事,很多時候只是把為別人提供service當做一個任務,最主要的要求達到了,在deadline之前對付對付就可以了。
這種想法大到做產品的角度會變成什麼。同樣是做汽車,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四個輪子,能跑。普通的思路是,只要是四個輪子,能跑的,其他材料能省就省吧,賺錢第一。德國人的思路會是,如果我是駕駛員,那麼在駕駛的時候,除了四個輪子,能跑,我還會需要什麼。
德國產品的奧秘
設計:歐洲人崇尚低調的奢華,尤其是在上流社會中,誇張的LOGO和設計最不討喜。而德國製造就完美切合了這種消費心理。以德國的鋼筆(LAMY、寶麗金)為例,最簡單的設計往往能夠贏得消費者的喜愛。而代表工業設計最高水平的紅點獎中,德國實用又低調的產品總是最受歡迎。
品質:是產品的靈魂,德國人對品質的追求幾乎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過,這種追求並不止於產品外觀,德國人往往在越是看不見的地方就越發仔細。在慕尼黑的寶馬博物館中陳列著這一奢華汽車品牌的早期發動機產品。我看見上世紀20年代生產的一台星型發動機上,每個螺栓都用鐵絲線連接,工程師出身的家父告訴我說,這樣可以保持每個螺栓的力矩相等,由此就不難解釋德國製造稱霸全球的原因了。
技術:毋庸諱言,正是看中了德國的技術,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才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親近德國。在這個工程師和科學家立國的國家裡,男女老少對科技的熱情可以從每年各種各樣的博覽會中窺見一斑。就連即將到來的慕尼黑啤酒節,也有展示最新技術的展台。
服務:也是德國製造的一大法寶。一般而言,購買了德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售後服務都能得到保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我們,」而德國產品雖然在一定時間內有著隨時可以退貨的服務,但出現的退貨率卻寥寥無幾。而服務態度是讓人最能直觀的感受到的。
德國產品到底好在哪?
真正的德國產品質量源頭在於對細節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國企業追求的並非是財富的積累,而是科技和產品的實用性,所以幾乎看到不德國本土有哪些產品的廣告絢麗多彩,或外包裝精美誘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產品)。
德國產品很少去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一是有行業保護,二是所有人都知道,價格並非決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他們更願意在保證利潤的同時,讓利潤轉化成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完善上。
德國的產品更新換代並不快,但關注每一個產品的質量和價值,幾乎沒有一個德國公司可以一夜暴富或是成為全球焦點,他們往往是專注某一個領域或某一種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很少有「差公司」、「假貨公司」,他們擁有百年歷史的小公司很多。
我們不說汽車這樣的大家熟悉的德國代表產品,說一些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德國小物件和服務,來看看德國產品到底好在哪。
兒童食品:所有凡是和食品有關的產品,特別是兒童食品,在安全性上,從配料到生產加工,再到出售都有嚴格的規定和檢驗。以奶粉為例,德國奶粉不允許3歲以下兒童所食用的產品中含有人工添加香料甜味劑等,並且所有奶粉是不允許做大量廣告宣傳,而所有奶粉都視為葯品監管行列,除了奶粉外很多母嬰產品也都被只允許葯店出售。
成人食品:成人食品和兒童食品一樣都有嚴格的檢驗和規定,比如德國巧克力,所有的德國巧克力都被規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眾所周知巧克力中的天然可可脂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但很多廠家為了節省成本使用人工代可可脂,而這種代可可脂導致腎功能衰竭、動脈硬化等。
護膚品:德國很多護膚品牌可能沒有法國的知名度高,但我所了解的幾個有名的德國有機護膚品品牌,比如德國世家和維蕾德,都為自己的產品建立了有機植物園,專門為產品提供有機原料,保證產品的使用安全性。
清潔劑:清潔劑本身都含有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或多或少,但德國本地生產的非工業用途化學產品,如清潔劑、洗手液、洗潔精等,除了有清潔殺菌的功效外,絕大多數都採用生物降解技術,也就是說,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學成分,將化學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
廚房用具: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德國一個鍋就要幾千元,到底貴在哪,其實德國的鍋具不僅僅是因為材料質量和生產加工優秀,還有很多其中都蘊含了科技。比如喜力特的鍋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溫屬性,而菲仕樂的鍋具則要經過9000道工序生產加工,節能環保,極佳的傳熱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用德國的鍋具一根蠟燭就可以做一頓佳餚。
生活用品:其實最能體現德國製造的產品就是它的生活用品,講究的就是一個品質生活的概念,比如保溫壺,簡直就是集功能、科技、設計為一身的藝術品,再比如濾水壺,德國有一個品牌的濾水壺既能過濾無機有害物,還能過濾有機有害物,且濾後的水質富含鎂元素。
德國的小家電:博世Bosch,博朗Braun,美諾Miele,西門子Siemens這些品牌足以代表了德國家電高品質精髓。甚至他們的科技含量不少於他們的汽車技術。比如博朗的負離子技術,美諾的外設蒸汽發生器技術等等。
產品相關服務:產品服務本身依託於完善的保障制度和保險制度,因此所有的產品都會有完善的售後和其他服務,比如在網購的過程中,承擔第三方的物流服務人員是絕對不會亂扔包裹導致包裹破損,或是送貨態度惡劣。
這就是德國製造,不追求價格,但追求價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細節,不追求廣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質量。
Ⅶ 西班牙德國什麼那個強
博斯克不是很熟悉,勒夫的才能有目共睹。
門將:諾伊爾確實犀利,但還是新星,卡西在對陣巴拉圭的表現有目共睹,絕對世界頂尖門將。西班牙占優。
後防:德國真正能算得上頂尖後衛的只有拉姆一人,博阿滕雖然不錯,但也是新人,反觀西班牙,普約爾絕對的後防領袖,皮克,阿爾韋奧
爾,拉莫斯都是西甲叫得響的名字,德國在後防上完敗。
中場:哈維,小白伊涅斯塔,這倆人就夠任何一對眼饞的了,但德國有厄齊爾這一影子前鋒,能跑(真tm能跑啊,和阿根廷打到80+分鍾還能
飛奔著突破),富有創造力,後防赫迪拉和被改造的施魏因施泰格2道鐵閘,德國隊略遜一籌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前鋒:克洛澤狀態正佳,比利亞也一樣,托雷斯找不到北,穆勒禁賽(可惜啊)。不過德國還有波多爾斯基。起碼不輸於西班牙
陣容上西班牙佔有60%的贏面
但不要忘記,德國擁有頑強的意志,嚴明的幾率,鋼鐵一般的整體。這一點起碼給德國增加10%的贏面。
這一屆德國普遍年輕,打逆風能力稍差,但西班牙是第二次打半決賽,經驗欠缺,德國的教練組絕對強於西班牙。又有科隆體育大學(世界
第一體育大學及研究中心)提供的豐富完美的數據。
我認為德國的勝率起碼不遜於西班牙,雖然歐洲杯輸了,但交鋒史德國占優。雙方各佔50%勝率吧.我還是希望德國會與荷蘭相約決賽。
荷蘭的後防跟阿根廷一個檔次,中場和英格蘭一個檔次,他們能進決賽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克服了不團結的弱點,但我還是希望德國贏。
Ⅷ 德國強嗎
目前德國隊雖然沒擁有像梅西、卡卡一樣的大牌球員,但是他們團隊作戰是第一流的,三屆世界盃以及歐錦賽冠軍,就是對德國最大的肯定和回報,因為德國人不懂什麼叫屈服,作風硬朗、意志堅強,在德國人的字典里,沒有後退兩個字。
不光繼承了日耳曼戰車的鐵血與堅韌,年輕、有激情、頑強、永不言敗,現在又多了托馬斯穆勒和厄齊爾這樣的有創造力的青年才俊。這次南非世界盃小組三場比賽,盡管德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險惡處境——一場平局,就會讓他們創下歷史最差紀錄,但以德國人的頑強、平均年齡24歲零5個月的年輕體魄、永不屈服的精神,最終沖破了心理上的生死門檻,成功小組出線。
可以看到,德國人的大賽氣質,並未因人員的更迭和陣容的殘缺而消退,雖然德國球員在大敵當前、生死存亡前,也會緊張乃至恐懼,然而,他們終究能夠昂起頭來,用自信和堅韌趕走死神。德國人可以輸給對手,卻永遠不會輸給自己。
雖然近2屆世界盃德國都不被看好,但是德國一次亞軍,一次季軍,成績斐然。這次也不會例外,德國進4強可以說沒有懸念,但想要順風順水的大勝奪冠的概率還是很小,特別是目前德國隊戰勝英格蘭贏得了八強的席位卻註定要踏上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1/4的對手是阿根廷,1/2的對手可能是西班牙,若走到最後更有可能直面巴西!年輕的德國隊能順利走到最後嗎?也許德國隊對陣有激情的球隊、特別是神經質的球隊時略顯呆板,但如果能夠靈活調整,再加上穩定的發揮,日耳曼戰車不屈的意志一定能讓德國隊續寫06年的輝煌,再更進一步!
而且在關鍵的比賽中,德國隊淘汰了傲慢的英國人!又一次證明了德國大賽型球隊的形象。進攻打得很流暢,防守也比較成功,所以個人看好德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