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民族教育怎麼樣

德國民族教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02 23:25:58

❶ 德國和日本如何做教育教育跟他們國家的強大有何關系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國土非常小,但是非常強大,一個國家是德國,德國是現代大學的起源,也是現代中小學教育體系的起源地。現在的學校制度就是基於德國普魯士的嘗試而建立的,當時的德國是沒有文化,也很貧窮的近乎野蠻人的一系列小邦國,被主流文明排斥。當時的德國皇帝,為了經濟自強,為了趕上英國的工業文明,為了社會培養合格的工人而建立的現代教育體系,後來成為大學和中小學體制的鼻祖。這個國家非常重視教育,德國皇帝威廉在當初國家依然非常貧困的時候撥款支持大學,支持學校教育,提供了非常寬松的條件讓歐洲的知名的學者到德國來做教授,而且他的大學里的教授可以罵他,他拿錢給它這些罵他的教授,這些教授甚至會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但他毫不在意,他說學校就應該是這樣的,學校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的學術理想。因此德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大國,包括現在的強國美國,其強大的根本原因是他擁有全世界最好,最完善的大學。但這份文化遺產,也來自於德國,全世界的研究型大學,根子都在德國。甚至現代研究漢學最好的兩個國家,德國就是其一,老子這部書的戶均擁有量達40%,列全世界第一。從這里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國民對於知識的追求。
我們國家曾經有一個領導者也做到了與威廉皇帝接近的教育觀,這個領導是誰呢?就是蔣介石,蔣介石在我們國家非常危難的時候,抗戰時期,那時候非常缺錢,戰爭需要大量的軍費,但他堅持支持了一所大學,不斷給它撥錢,而且這所大學的教授經常罵他,你們知道是哪所大學嗎?是的,就是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人罵老蔣,批評他的政治政策,經常給他難堪,然後他還照樣給聯大撥錢,別人說把給這所大學的錢拿去組織一個青年軍,但蔣介石說了一句話,他說這筆錢當然可以組建一支軍隊。但是如果我們國家不拿錢來保護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我們國家的文化人的話,我們就算是能保住國家,也最終要亡國的。一個國家沒有文化就要亡國,因此他必須的保住這個國家的文化,讓這些人還有罵他的權利。這是一種真正為民族為國家作想的大境界。我們大家日常看到的東西,大家目前看到的歷史教科書,都是說蔣介石這個人就是上海灘的一個大流氓,如何迫害文化人士。迫害文化人最厲害的恐怕不是他哦,想想是誰啊?咱們就不說了,幾十年以後,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都在發展教育,發展經濟,並涌現一個歷史上從未出現的「知識經濟」時代,並直接引出了現在的信息技術時代。可是,與此同時,我國當時的領導人卻在大搞「停課鬧革命」,讓我們的大學停止招生,癱瘓了十年。號召「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把我們的青年趕到農村去「上大學」,把老師們趕去搞「五七幹校」,向工農兵學習,(把下鄉種田列為首要任務,顯然當時領導人的思維停留在千年前的農耕時代)。後來恢復大學,也只是認為理工專業有價值,文科無用,因此我們現在的大學基本上沒有文科(真正的文科),沒有真正的文科,社會自然沒有理想,沒有文化。至於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很多名流被批鬥,被殺或自殺,破四舊,反封資修,在一系列的文化絞殺運動中,中國的文化傳統遭遇自秦以來最大的毀滅性打擊,這可是日本人想滅我中華做不到的,也是蔣介石所做不到的。這也是一種氣魄,敢於把數千年中華文化毀於一旦的氣魄,這也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沒人敢做,沒人能做的大手筆,大氣派!
還是說西南聯大吧,這是我國唯一擁有過的真正意義上世界水平的大學,西南聯大出了什麼人了,大家看到中國的華人拿到諾貝爾獎的這批人不就是西南聯大出身的嗎?中國的兩院院士幾十號人不就是西南聯大出生的嗎?我們很多文學家,很多科學家不都出在西南聯大嗎?共產黨的兩彈(原子彈,氫彈),還有我們一度領先世界的衛星技術,這些人才是誰培養的呢?全是民國時期留下的老底子,別忘了,在那樣一個戰火不熄,連年戰亂的時代,居然還給國家留下了這一大批知識精英,多麼的難得。有人說,西南聯大以後,中國就沒有出過真正的大學。別人說武漢大學是什麼呢?寫[大學重建]的姚國華說過,武漢大學曾經是一所大學,這句話的意思大家去韻味吧,曾經是大學!
我們回來還是說德國吧,這個德國因為國家的皇帝,最高領導人很懂教育,很支持教育,所以這個國家的經濟百年來依然處於世界的前列,我國那麼大一個國家,跟那個小小的,只相當於我們那個省那麼大的國土相比,他的國民生產總值比我們還高,人均就更不用談了,這就是重視教育的價值和功勞。還有另外一個國家,國土也只相當於我們一個省那麼大,但是他的國民生產總值遠遠超過我們國家,列世界第二位,那個國家是誰呢?沒錯,就是日本!
日本是這個世界上基礎教育做得最好的國家,比美國還好!這與這個民族很重視教育很有關系。從歷史上來看,這個民族一直在跟當時的先進文化學習,從盛唐時期的遣唐使,到後期的荷蘭崛起世界時的「蘭學」,再到明治維新時期的「脫亞入歐」,主要向德國學習,以及戰敗後全面像美國靠齊,向勝利者學習,同時也很注意保存自己的文化,這個民族絕對是一個很有學習力,很有競爭力的民族,反思一下我們國家曾經的國策「打倒封資修」:封----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打倒了,資----西方的先進文化被排斥了,修----我們的盟友蘇聯也不學習了,剩下來的還有什麼?當然就是一窮二白!相比日本,實在是慚愧!
日本重視教育,已經到了國民的骨子裡。國學大師徐復觀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說起有兩件事令他對日本人印象深刻,一件事情是一個鍋爐工燒開水的時候,有空就拿一本書在讀。中國別說鍋爐工不讀書,大學生畢業後也有許多不讀書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有個中國人去日本妓院,回來後很不開心,問他原因卻說:日本的妓女在接客的時候仍然拿一本書在讀,讓他很掃興。那還是二三十年代,日本的教育之功,居然深入到市井最低層的民眾,我國即使今天,也未能有如此成就,反而在高考錄取人數突破五百萬的「驚人教育成就」之時,傳來中國人的閱讀率持續下降的調查報告。
日本在戰前如此,戰爭時代和戰後如何呢?當年日本二戰失敗,在日軍投降等待遣送回國的時候,一個國民黨的要員去日本的回國遣返難民營裡面看這些等待遣送的人在干什麼,然後他看見就是:難民營極其簡陋的條件下,日本的女人在教自己的小孩子認字,在教小孩子讀書。這個國民黨要員當時就說了一句話:這個民族非常非常的可怕!他們將來有一天還會起來的,還會強大的!那是在日本剛剛戰敗的時候他就作了這個預言:事實上證明他的預言兌現了。
戰後和平時期的日本,對於教育是如何實施的呢?人家對教育的態度是什麼呢?這里有一個對比的例子:如果各位現在給你們兩個職位挑選,一個是國家公務員,另外一個職位是中小學教師,你們會選擇哪一個?你們會想這還用問嗎?考公務員的排幾千人的隊,支教國家還要表揚鼓勵,武大的高才生那裡輪得到當中小學教師。所以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國人骨子裡是不重視教育的,結果當然就是我們永遠打不贏別人!日本的教育政策是這樣規定的,日本大學畢業生如果去當中小學教員,他的起薪(國外是講起薪的)是去做國家公務員的125%,而且教師的提薪速度要快於包括在公務員在內的一般職位上的提薪速度,因此日本的教師是很有地位的。在日本,去搞政治是被一般的有志青年瞧不起的,他們認為,只有三流的人才去搞政治,第一等的人才,都要去做經濟,文化事業,只有那些本領不濟,在產業,經濟,文化上都沒有機會出人頭地的人,不得已才去從政!而我們的大學生蜂擁去考公務員,大多數人連「從政」的意圖和理想都沒有,只是看中了一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一份沒有大多壓力的「好工作」而已。大家說,我們的青年一代都如此沒有志氣,跟日本競爭憑什麼贏?
十幾年前有個文章影響很大,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中國小孩跟日本小孩之間的比較,叫[中日夏令營的較量],那一次咱們中國人是完敗,輸得很丟臉!現在如果再來較量一次,咱們只怕敗得更慘!日本的國民絕對比我們富,日本的家庭收入,比咱們國家這些自以為有錢的這些家長們多得多,但是他們更重視讓小孩子吃苦,他們小孩子很講次序,他們小孩子很有團隊精神,很多方面都表現的比我們的孩子更優秀,所以我說一句讓大家不開心的話,我也不願意承認,但這可能是事實:就是如果中日再打一戰,我覺得我們輸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我們的人不知道在做什麼,而日本的人始終知道在做什麼,甚至他們的小孩,在教育過程中他們始終在准備著未來在更艱難的環境下,他們該怎麼應對和生存。這就是教育,那麼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人,跟我們應試教育體制下只是為爭取一個飯碗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別。
有這樣一個事實:日本的學生在學校里組織活動的時候受了傷,可能撞了什麼要害地方,結果死了!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在中國會怎麼樣啊?大家都知道,家長不得了啦,哭天喊地找到學校要賠,然後要上法庭打官司,然後追究學校責任,老師責任,班主任責任,同學責任,所有人都有責任,但是沒有人會認為這個學生有責任。家長認為我把小孩交給學校,老師和學校就要承擔一切責任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態度,我們現在看的很多案例都是這樣處理的,即使明明與學校無關的事情,家長也會找學校,學校也會基於「同情」的理由給與一些所謂的「人道補償」,在我們看來覺得這很正常。但是日本人的處理方式就與中國人不一樣:孩子受了傷,死了,他當然很悲傷,但是他不會去責怪學校,更不會要求賠償。有中國人就說:哎,你幹嘛不去找學校算賬!家長反而很奇怪:這干學校啥事啊,跟老師啥關系啊?為什麼沒關系,他說其他的小孩子沒受傷,偏偏我的孩子傷了,那證明就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我的小孩子自己有責任,至少不夠謹慎小心,不注意自我保護,是他自己的失誤,家長還覺得對不起老師和學校,給老師和學校添麻煩了。這種邏輯對不對,各位思考一下。這種邏輯,絕對是培養一個強勢民族的正確邏輯,是培養整個社會和個人自我負責的精神,同時也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社會資源的無效耗用。也讓老師和學校更加放手地組織各種活動,對孩子的教育和身心發展都是很有利的!因此在日本,組織小朋友出去過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老師和學校都沒有心理障礙,而且每個人都很自立很自強,為什麼呢,他必須依靠你自己,出了危險你自己承擔,而在中國出了問題,是學校要承擔,老師要承擔,OK,你要承擔,可以,但是呢我們學校老師怎麼承擔法,大家已經親歷過了,那種承擔方式也很簡單:既然出問題家長要找麻煩,那就盡量避免組織活動,即使有活動也組織盡量安排安全的,毫無風險的活動,因此中國的學校普遍不願組織對抗性活動,甚至連激烈一些的體育活動都不組織孩子參與,戶外活動就更是望而生畏,不組織任何有挑戰性的活動。還有些老師不僅不組織活動和游戲,甚至連運動場都不太讓你去,有些極端一點的,課間休息的時候也不讓學生出去活動,趴在桌上休息十分鍾就行,下課後敢讓家長接走,出了校門就不管老師和學校的事了。
所謂一物降一物,中國的家長自以為算賬精明到頂,半點虧也不吃,最終吃虧最大就是自己的孩子,經過三年五年十年的教育,孩子們離開校門一無是處,書沒有讀好,事也不會做,人情世故也不通,身體也不健康,毫無競爭力,這樣的人不是廢物嗎?武漢還鬧了個笑話呢:有一個女大學生到那個江漢路步行街玩逛街,摔了一跤,結果呢就摔死了,奇怪,為什麼會摔死呢,我估計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她命不好,平平的一條大街,為什麼別人都好好的,她大路上都要摔跤,還摔死自己。第二個呢,應該是平常太缺乏運動,呆頭呆腦的,平衡機能可能特別差,摔倒後特別容易出問題。其實只要你平常身體很協調,第一不容易摔,第二就算摔倒了也不會傷,像我們學堂的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就比較強,不容易摔傷的,這就是結果啊。如果過分地保護孩子,其結果是把危險累積起來,在長大後沒有應付危險的能力,一點點很小的事情就會出很大的危險,這就叫教育的問題和差別。教育不是說你讀了多少書,有什麼學問,有什麼職稱和文憑,而是你怎麼面對生活,怎麼面對社會,怎樣面對你的人生,怎樣具有一種進取的能力,幫助你的國家,你的家庭都得以發展和強大,你能不能快樂,自信,成熟地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而不是別的東西。那麼這種教育我們有沒有呢?我沒有發現我們的教育體系在做這些事,除了連應試都應不好的應試教育之外,中國現行的教育根本就沒有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在日本,我們發現了真正的教育。

❷ 德、日、美、英國的各自民族性格都是怎樣的

美國人:崇尚 勁暴 狂野 與他們的地理 歷史有關 他們 早期就是 狂野的西部牛仔 呵呵 所以從他們的娛樂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性格 黑人的 RB MJ的音樂 以及舞蹈 體育方面 很多美國人喜歡的是 橄欖球 籃球 拳擊 冰球 五大聯賽中可以看的出 他們喜歡 直來直去的 運動 不喜歡成效較慢的足球 喜歡 刺激的 激烈 的 他們也嚮往自由 因為從歷史來講 許多 從歐洲 跑路去 美國的人 都是因為 很多的 事件 導致他們 逃亡去那裡 尋找著 自由 也嚮往著 自由 英國人: 他們生於西歐 可以一點都不誇張的講 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 以及真正的純近現代文明的所在地 不是美國 而應當是 西歐 一切的 一切 現在軍事 現在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 現在的服飾 文藝 一切都來源於 西歐 而且 現在西歐做的也是非常的 純正 而美國雖然說經濟強大 但是 包容性較強(哪裡的人都有 種族較多 人種較多) 使得他們 的現在文化 沒有西歐強 而英國 則是 西歐的核心 英國人 自然也是現代文明的一個 直系代表 好比樓上所說的 紳士 德國人:一個嚴謹的國家,一個極度自強不息的國家,知道 一戰前的德國式什麼情況么 普魯士軍遭到重創 德國領土僅有一點點 幾乎 到了亡國的邊緣 但德國 意志力堅強 普及教育 這個普及 是很大力度的 所有的小孩子到了年齡必須要去上學 小孩子如果不寫作業 那麼家長 去派出所報道吧就 小孩子遲到 家長去派出所走一趟 而德國的教育 也充分的 發揮 全面傳授知識的一點 他們不搞死教育 只考 語數外拉什麼 在他們的小學 課本上就 有 來自萬里之外的 中國長城 講述著岳飛 就是靠著 這種教育興國的態度 以及力度 德國 最終 擊敗入侵者 普魯士軍 大勝 以至於 後來幾十年 的2戰 稱霸歐洲 日本人:一個 韜光養晦的民族 傳承著 他們古代的 武士道精神 而且有著 很強大學習精神 他們當初和清朝一樣 是閉關鎖國的政策 可是 美國人敲開了他們的 國門 而後 使得他們 韜光養晦 開始 學習美國 明治維新開始 全盤西化 使得 在30年內 趕超 清朝 並且 甲午海戰勝利 日俄戰爭勝利 要知道 他們有一點值得 很多人學習 謙虛 即使當時甲午戰勝我國 也不忘學習我國的一些很好的東西 比如 日俄戰爭 統帥 東鄉平八郎 在 慶功宴上 人們問他 是如何戰勝俄國人的 他舉出了自己的腰牌 上頭刻寫著 「一生伏首拜陽明」 陽明 明朝人士 全名 王守仁 一切的一切 不再學習 我當熱痛恨日本 但是也時刻著告誡自己 痛恨至於 要知道自己是怎麼敗的 才可以 找到將來 復仇的 方法 和實力 光 口頭上 不服 是沒用的成匹夫之勇也是 無能的表現

❸ 德國留學怎麼樣

德國留學利弊之——利
1.免學費留學
眾所周知,德國本科研究生期間所有學費均免,這點上吸引了眾多留學生前往德國進行高等教育的學習和深造。
2.德國教育質量高 專業優勢明顯
優秀的日耳曼民族的特有的嚴謹、務實的性格特點,在德國大學及專業領域研究方面位於世界前列,尤其是機械工程類、信息工程類、以及經濟類等學科排名享譽全球,同時也有一半的諾貝爾獎由德國人獲得。因此德國是一個優秀院校集中且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
3.中德友好 政府扶持
中方和德國之間從建交至今,一直維持著和平良好的外交關系。兩國領導人之間多次互相訪問,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德之間級別較高、規模較大、議題較廣泛的政府間對話。
並且中德大學之間學歷互相承認,德國學位證在中國教育部均可認證。
此外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歐盟高知人才引進方針實施法案,此法案擬定:允許外國學生每年兼職工作的時間由90天延長至120天;
學業結束之後,允許外國學生在德國居留的時間由12個月延長為18個月。在找尋工作期間,允許外國學生可以不限時間地打工,工作簽證不再需要通過聯邦就業局審核同意。
此外,新規定還包括長久居留許可可以在工作兩年之後發放。
德國留學利弊之——弊
1.APS審核門檻高
APS是由德國駐華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簡稱APS審核部)對意向德國留學學生進行面試考核的一個重要程序。
APS審核除了考察紙質材料,重點還是申請者的德語或英語水平,和專業課成績與實踐能力。 2014—2019年參加APS審核者的不完全統計數字顯示,APS一審通過率在31%左右,二審、三審結束後整體通過率在58%左右,審核周期基本在6-18月間不等。
說明APS審核周期長門檻高。而近年來APS審核部的審核難度仍有提高趨勢,在不斷提高德國高校的入學門檻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望而生畏。
2.德語學習時間長難度大
德語學習本身難度就比較高,很多同學在遞交APS審核等待過程中,一方面要每天學習德語,還要兼顧學校內的課程進度,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所有在校學習過的專業課程進行「系統知識樹」的從頭學習和梳理,因為在APS審核過程中,德國審核官會重點考察本人的專業掌握程度和學習研究能力,要能在隨便某個知識點或課題中靈活運用,並能分析其中原理。
況且所有的專業課程面試考核過程均用德語或英語進行,尤其是理工科工程類的專業名詞專業術語眾多,有的學生光背單詞就已經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對多數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德國留學利弊之——方圓之間,在於權衡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德國確實是一個外出留學的優質選擇,但是擺在面前的APS審核以及德語學習難關也是重重挑戰。
近年來,越來越多嚮往德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開始尋求免除APS審核這條獨木橋的其他途徑,如國內某些重點大學與德國大學的校間交換、通過入學考試直接赴德學習。
另外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德國大學向中國學生敞開大門,在中國重點大學設立德國考試中心、課程中心、研究中心等,降低了中國學生的入學門檻。

❹ 德國民族特性及其根源分析

德國人的主要民族性格特點:實在、勤奮、准時、節儉、 實在、勤奮、准時、節儉、做事一板一眼 。
原因
1)歷史上德國就有這個傳統.
德國諺語---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
在古代日爾曼民族就這樣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德國人的准時也是世界聞名的。德語中有一句話說∶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凡是稍微正式些的活動,他們必先做出計劃,請人做客或舉行活動,一般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前就發出邀請。正式活動的邀請中還會附一張回執,告知被邀請人,如不能參加也請在規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邀請人不作任何回答,那也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此,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
2)工業革命時期,更加深了這種性格。無論是生產部門還是交通部門,守時、嚴謹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德國人尚武。軍隊是什麼樣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想想我們解放軍的軍被什麼樣?看看二戰時德國軍隊的作風。有的朋友說是希特勒影響,他沒那麼大的本事,一個民族的性格是千百年才能形成的。

❺ 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紀以來,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然而,至少從18、19世紀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一躍成為歐洲的頭號強國。

普遍的觀點認為德國的崛起一靠軍隊,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視為德國強大的根本原因。

將德國的強大歸因到教育,雖然不是很全面,但不無道理。早在18世紀末,普魯士就立法推行義務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一個先例。19世紀初,在普魯士進行的諸項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說最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從人文主義理念出發,力求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創立的教育體制為德國教育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此後,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教育體制不斷完善。比如在普魯士,小學的入學率在1816年就達到60%,到1864年更達到93%。到1871年時,德國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國的文盲率為30%(1861年),法國是24%(1866年)。德國教育領先的情況略見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學改革,更是成就顯著。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學扭轉了大學發展的方向,推行教學和研究結合的原則,創立了德國式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也開啟了現代大學的先河。在洪堡大學精神的滋養下,德國大學很快進入一個輝煌的時期,培養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學術修養和專精的知識,而且富有科學研究的精神。大學教授更是以學術研究為天職,投身於教學和研究,做出了數不勝數的學術成就。

德國的大學得到普遍的贊揚和肯定。英國歷史學家梅爾茨在20世紀20年代說:「在現代,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那樣擁有那麼多的思想學校和學術學校,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自誇開創並進行了這么多巨大的事業,而他們需要大量訓練有素人員的合作和集體努力」。

可以說,在近現代歷史上,德國的學者和專家為德國帶來的榮譽和關注要遠遠超過其他群體。而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德國大學的成果,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將大學與學術聯系最為密切的國家。大學也許是觀察德國人最好的窗口。梅爾茨認為德國大學「比任何別的東西都表徵出德國的心智,德國心智在這種機構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現」。

德國人重視教育,但不盲目重視。在19世紀中,德國建立起了一個龐大而多樣的學校和培訓體系。特別是在20世紀後期,「雙元制」職業培訓制度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被稱為德國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所謂「雙元制」,就是把手工業中徒工的訓練與學校的理論學習結合起來,政府和企業共同培養合格技工。在培訓期間,學員按規定到企業學徒一定的天數,同時也必須到職業學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蘭曾對德國的教育有一個概括,說德國的教育體制的特點為無地無學,無時非學,無人不學」,此說甚為精當。直到今天,這三條應當仍然有效。「無地無學」是說教育的普及程度,「無時非學」是說不同的行業和職業都有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無人不學」則是說人人都有學習的機會,都有學習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機會。這種多軌、多類型的教育制度,雖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則,但從效果和功能上看,這一體制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業領域培養了特殊的人才,這倒是體現了人盡其才的思想。

從反面看,當教育不受到重視或受到破壞的時候,國家的實力就會減弱,強國可以變弱。在納粹統治時期,教育和科學事業受到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大批猶太學人被迫離開大學、離開德國,德國的教育和學術事業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創,從19世紀以來所積累的學術基礎面臨瓦解。經過這次浩劫,德國作為學術中心的時期也就一去不復返了。這段慘痛的歷史為教育強國提供了一個反面的例證。

縱觀近代德國的發展過程,我們有理由把德國看作一個教育興國或教育強國的範例。19世紀德國史學大師蒙森曾把大學、軍隊和關稅同時並列,認為這三者是德國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夠把大學列在首位,想必不會反對教育強國、學術強國的說法。(作者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❻ 德國人為何如此有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德意志深邃的哲學思想指導他們認識事物
德意志是一個長於哲學思辨的民族
其哲學家層出不窮
這使他們能夠輕易的看透復雜的外物洞悉玄機
深刻的認識事物
這種優勢是巨大的
如樓主所說的閃擊戰
就是二戰名將古德里安所創立
坦克研發自英國
卻是德國的古德里安率先將其集群化,並且在長期的理論研究中創立了陸空,坦步嚴密協同的新式機械化戰爭模式
閃擊戰

在當時,坦克的戰術性能並不能達到實際戰爭的要求,是德國人利用哲學的洞悉認識到了其遠大的發展前景,超前進行研究,這才有了第三帝國所向無敵的閃擊戰!

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在德國人身上曾多次發生,與其卓絕的認識能力是分不開的

2.德意志嚴酷的生存環境迫使其創新求變
德意志地處中歐,四面受敵,戰略環境極其險惡
而且本土缺少資源,國土面積狹小
這使的德國人有著一種巨大的危機感,逼迫著他們創新圖存
只有用思想的力量,才能去彌補自己現實的殘缺
而且德意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戰事頻繁
而戰爭就是科學就好的催化劑
是第一社會需要,讓德意志的科學得以突破性發展
如毒氣,V2,MG42都是在戰爭的壓力下才研發出來的

3.德意志優秀的教育制度和民族氛圍促使其人才輩出
早在1619年,德意志就最早開始率先普及了義務教育制度
而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德國人在民族危機下再次大力發展教育
下面是兩段資料
一段是科學上的大學
此貼12L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5238406526&z=513943637&pn=0&rn=30&lm=0&word=%B9%C5%B5%C2%C0%EF%B0%B2#5238406526

一段是軍事上的大學
http://tieba..com/f?kz=514403199

正是他們支撐著德意志強大的人才培養體系,而其完備的教育體系,也為德意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再從民族氛圍來說,德意志民族有著嚴謹,認真的作風,這種氛圍極其有利於學術的研究,再加上國家的大力保障與支持,社會的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使德國在各方面人才不斷的涌現,軍事上也是如此,容克軍官團的傳統和軍校的特殊訓練也讓德國軍官在戰場上表現出眾

最後
樓主所說的希特勒其實並不能算在此列,他是個德國人中的另類,極其感性,依靠直覺
這與理性,嚴謹的德國人是不同的
我承認其天才,他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的才能都十分出眾,自有其天分
只是由於其未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而使其在軍事才能上欠佳

這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成長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民族,這個民族,的確與眾不同!

❼ 什麼是德國精神

德國民族精神:一是講理性,守紀律,辦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說話有修養,知識面廣,不怕辯論。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大國崛起,軟實力至關重要。在德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對德國的崛起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其成功的經驗對當代中國有何啟示?日前,本刊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前駐德大使、前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梅兆榮先生。
《人民論壇》:德國二戰失敗後,為什麼能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歐洲經濟第一強國。在德國崛起過程中,教育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梅兆榮:德國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高度重視國民教育,著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國民素質,從而為國家的振興提供強大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對此,普魯士元帥毛奇在普法戰爭勝利後曾經自豪地說:「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了。」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早在1717年,普魯士帝國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頒布了一項《義務教育規定》,明文規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貴賤,都必須接受教育」。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必須的義務,而國家則為它的公民提供免費教育,通過教育,灌輸民族統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當有些大臣勸威廉一世考慮辦學經費問題時,國王斬釘截鐵地說:「這些錢相對於我的長遠收益來說,算得了什麼?我推廣教育,改善的將是我整個國民的素質啊!」威廉一世的兒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繼位後,堅決貫徹義務教育的基本國策,於1763年8月12日親自簽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義務教育法》。
德國在發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變革。主張公民受教育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在將來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機結合。三是建立靈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職業技術教育十分發達。
德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到19世紀60年代,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還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柏林大學。國王威廉三世把豪華的王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同時保證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柏林大學的活力與人才培養,為德國強國夢想的實現奠定了基礎,也為全世界現代大學模式開了先河。
全民教育為德國培養了高素質的國民,大學給德國帶來了創造和發明。國民素質的大幅提高使德國終於在1871年實現了統一,並一躍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19世紀中期後,德國的科學家所做的貢獻,比英國、美國、法國的總和還多得多。從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發明創造方面,德國取得的成果達到202項,超過英法兩國的總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國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國之一。

❽ 德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德國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德國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語。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工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說到德國人的機械水平,恐怕全球都甘拜下風,「德國製造」已成了世界市場上「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德國旅遊業發達,有38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著名景點很多,有科隆大教堂,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黑森林、國王湖、等等。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築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德國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啤酒麵包與香腸是他們的主食。他們注重實用,講究內在質量,實實在在、遠離浮華。朴實、無華的精神成為德國人生活習慣美德。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和散漫作風格格不入。嚴謹的工作態度,換來的是他們有權力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因此,總的來說,德國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國家,居住環境和人民素質都相對來說挺好的。
並且德國還是一個高水平教育職業培養工業化人才之國。德國是一個三元的雇員的權力,雇員 股東 經理人互相制約,雇員權力有一定的保障。這也這個國家比其它國家的優點,本身他們對自己就嚴格同時是個公司有保障的制度。

❾ 求西方教育史的資料 舉幾個教育家為例

古希臘的教育思想一開始就是強調教育是公共事業,無論是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還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都是把教育作為政治思想的一部分來論述的。《理想國》一書實際上即是主張由教育產生的精英來統治國家,並對這一教育過程進行深入描述。對比一下是有意思的,中國古代所謂"建國君民,教化為先",也是把教育作為公共事業來看待的,而《大學》一書也即是精英主義政治的教育思想。
羅馬對後世教育的影響似乎更大。羅馬本是一個崇尚公共道德的國家,而在教育上尤其重視論辯術的培養。西塞羅的《論雄辯家》與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的核心即為雄辯家的培養。對辯論的重視也許是中西教育傳統差異之最大者。辯論是共和政體的基礎,沒有辯論即沒有共和。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更大,伊拉斯謨甚至認為昆體良的思想已經完美,人文主義教育只要照他講的做就可以了。
中世紀的神學統治並非只是人文主義傳統的中斷。"大學"即是在中世紀產生出來的,而經院哲學與近代學術興起實有重要關系。
文藝復興之後,教育成為人文主義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拉伯雷的《巨人傳》中,新的教育理想體現在卡岡都亞受教育的過程及他為兒子制定的計劃之中,這種理想是希臘的身心和諧的理想的回響。蒙田的著名文章《論兒童教育》不再強調宗教教育,而以培養"紳士"為目標。此後,直到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教育思想強調的都是人的全面發展,現今中國學校教育的"德、智、體、美、勞"的目標即最早在這些書中被論述。
昆體良被視為西方古典時代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而捷克的誇美紐斯(1592-1670)則是近代教育思想之開創者。對現代人來說,學校生活已經成為人生的必經階段。而最早對學校的教育體系及指導思想的全面研究即是誇美紐斯的"泛智主義"(pansophia)思想。泛智主義的教育思想強調兩點:人人均應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學習一切。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一言以概之:"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稍後的英國的洛克(1632-1704)不只是哲學家、政治思想家,而且在十八世紀"他的教育言論愈來愈被當作權威引用"(鮑恩《西方教育史》)。洛克的教育思想集中在《教育漫話》一書中,乃是以他的"白板說"為基礎的"紳士"教育思想。兒童是"一張白紙或一塊蠟",因此,"人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洛克的目標是培養"紳士","一旦紳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軌,其它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軌了",他的"紳士"教育自然不是全人類性的,而是為了培養某一階層,並且他更重視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然而,他的思想最重視體育與德育,是要培養一類社會的骨幹,這些思想後來不只對英美的著名私立學校有大的影響,也對公共教育有影響。
十八世紀是所謂"啟蒙的時代",啟蒙本身即有教育的含義,因此,毫不意外,教育是啟蒙思想家關注的中心問題之一。盧梭本人並沒有教育的經驗,甚至逃避了教育自己的兒子的責任,但是他的《愛彌兒》中的"自然教育"的思想卻啟發了後來一代代的教育思想家,在那裡,教育思想的轉變是從"社會本位"轉向"兒童本位",這一轉變的巨大意義是怎樣誇張也不過分的,其光輝直至今日都未稍弱。杜威說:"我們現代追求的教育進步,其要點已經被盧梭一言道破。他認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自盧梭之後,教育愈來愈被視為消除社會貧困與不平等的必經道路。斯泰洛齊(1746-1827)正是在盧梭的崇高理想鼓舞之下放棄宗教而從事教育的,他的"要素教育"的思想建立在人的成長的理想之上、要求從簡單的要素開始逐步進到復雜的要素,這種"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正是導源於盧梭的"自然教育"的。他是一個實踐家,也是一個理論家,他的《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被譽為"初等教育的聖經"。甚至有人把19世紀稱為"斯泰洛齊的世紀"。
十九世紀關心的是公共教育。德國的教育處於領先地位。德國重視教育的傳統也許應當追溯到馬丁.路德,他說過:"國家的強盛從幼兒園開始"。在這個世紀德國有很多新的教育思想產生出來。赫爾巴特(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的"主知主義"明確把智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心,並且明確把哲學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基礎,因而被稱為"科學教育的先驅"。福祿貝爾創立了世界第一所幼兒園(1840),他在《人的教育》一書中提出"及早引導孩子學會思考,我認為這是兒童教育的第一和首要的任務"。費希特是哲學家中具有最勇敢的志氣與最熱情的責任感者,他在《告德意志國民》一書中宣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新的德意志人",他指出在教育上投資是國家最經濟的手段,主張由國家控制教育、普及國民教育,他主張教育真正變成一種民族教育、不分貴賤的教育,並且重視大學的"學者"教育。對十九世紀的德國來說,教育不只是基於人的發展的理想,並且是國家統一的精神准備。其結果是,到了十九世紀末,德國成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
在英國,十九世紀的教育思想是從古典主義轉向"科學教育",其代表人物是斯賓塞(《教育論》)與赫胥黎(《科學與教育》),這一思想的特點是強調"科學知識"的教育,斯賓塞就說:"科學知識最有價值",而傳統的古典主義教育則是"裝飾先於實用"。美國十九世紀的教育思想則主要產生於公立學校運動,主張建立免費的公立學校,巴納德(1811-1900)說:"一個國家的財富就是它的有才智的人",而受教育就是一項"天賦權利"。美國對公共教育的重視顯示了這個新生國家的努力向上的精神,如果沒有這一運動,則美國在二十世紀的強大乃是不可想像的。
把一個人帶到世上,卻放任他保持著缺陷的形式,把他棄於無知、混亂、閉塞之中,這是人世間最不負責任、最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產生出一群群的後代,卻不去啟迪他們的獨立心智,使他們懂得如何成為"人",或者只使他們成為馴服的工具,成為庸俗、隨波逐流的人群,這是最反人性的行為。而教給他們認識與發展自己的天性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體力、智力與道德力量以使他們面對生活的未知沖擊時能做出有良知、有效果的決定,這便可稱是社會的最光輝的成就。在這個意義上,一代代的思想家所追尋的教育思想,不只是關於"傳授"的方法的,而是關於"人"何以成為"人"、"社會"何以成為"社會"的。

❿ 為什麼現在英國落後於法國德國

德意志民族 被人稱為不在吃飯就在思考的民族 這個民族十分注重教育 當威廉二世償還在拿破崙的戰爭賠款時 洪堡大學誕生了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所教育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最早的大學是巴黎索邦大學和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 適齡兒童入學率高達97% 德皇說了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彌補軀體的不足 結果德國引領了二次工業革命 到今天也有相當的軟實力
法國 啟蒙思想的發源地 先賢祠里有偉大的思想家 科學家 及作家 法國的咖啡館 為人們提供了高談闊論的地方 同樣法國的教育 及開放程度都和德國相差不大
順便說一下日本 戰後 美國每天要往日本運幾萬噸的大米 才能盡可能的少餓死人 明治維新近百年的物質積累瞬間化為烏有
國家的先進民族的強大 有時候並不是物質決定的 戰後的和平環境 以及近幾個世紀的民族素養
的軟實力的積累 讓這些國家戰後迅速崛起
相反 俄國 雖然技術好 但環境不穩定 農奴制近5個世紀的干擾 以及基礎薄弱但仍然無法躋身發達國家
英國雖然引領了工業革命 但是因為自大 忽略了與歐陸的學術技術文化交往 並且 經常出兵到別國 在二戰後民族解放的風潮使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壓彎了帝國的脊樑 而法德殖民地沒有英國多
且法國接受了許多殖民地的自決從而少了許多負擔
種種原因使英國發展滯後於法德

閱讀全文

與德國民族教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